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教案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2. 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
4. 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5. 能够解释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原子结构基本组成
2.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
【教学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简要介绍
2.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包括周期性规律和族别规律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元素周期表运用方法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并能解释元素的性质与元
素周期表的关系。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步骤合理,避免使学生产生误解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和化学键的成裂过程。
2. 掌握化学键成裂的四种主要方式。
3. 了解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化学键成裂的四种主要方式。
2. 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化学键的成裂(15分钟)
1. 讲解化学键成裂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化学键成裂的四种方式:离子键成裂、共价键成裂、金属键成裂和氢键成裂。
3. 分析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老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化学键成裂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发现,引导他们思考化学键成裂的机制和应用。
五、总结提高(10分钟)
1. 综合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键成裂的关键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顾县中学刘云一、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
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系:<图1一1>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梁:<图1一2>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
同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
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老教材的比较新大纲旧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 [2] [3] [4] [5] [6] 下一页第一节碳族元素[1]第二节硅及其重要化合物[2]第三节硅酸盐工业简述[1]第一节碳族元素一。
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掌握碳族元素的特点和一些重要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
教学重点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名称:碳 C 硅Si 锗Ge 锡Sn 铅Pb位于易失电子和易得电子的主族元素中间,容易生成共价化合物。
最外层电子层电子数4个,据此可以推测化合价最高正价+4,有时也显正二价。
最高正价氧化物为RO2,水化物分子式为H2RO3或R(OH)2,气态氧化物分子式为RH4,其稳定性随原子的增加而减小,第四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氧、卤素的弱,锗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锡、铅为金属。
在本族中,C、Si 、Ge、Sn以+4价为主,Pb以+2为主,除H2CO3和H2SiO3显酸性外,Ge、Sn、Pb的二价和四价氢氧化物都显二性。
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甲烷的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3、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个C---H键强度相同。
4、甲烷的性质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5、甲烷很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6、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7、甲烷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某些原子基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继续反应: 反应式:例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CH3ClB CH2Cl2C CCl4D H Cl例将装有甲烷与氯气混合气的一支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的通式:④密度增大。
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9、烷烃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例:一定量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共重49.6 g,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CO2的质量为( )A.12.5 g B.13.2 gC.19.7 g D.24.4 g例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硅烷的分子通式为Si n 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D.甲硅烷能发生取代反应10、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3(2课时)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1)通过对金属钠、镁、铝、铁的学习,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推进新课板书: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通性:还原性,可表示为M-ne-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思考:初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说明其含义。
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1.钠的化合物(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例题剖析](例1)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过氧化钠生:烧碱和小苏打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OH+NaHCO 3====Na 2CO 3+H 2O,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SO 4+NaHCO 3====Na 2SO 4+CO 2↑+H 2O ;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NaHCO 3====BaCO 3↓+NaOH+H 2O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 2O 2+4NaHCO 3====4Na 2CO 3+2H 2O+O 2↑。
2023最新-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情感目标:篇一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式物质的量篇二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教案1.1铁及其氧化物 ........................................................................................................... - 1 -1.2铁及其化合物 ........................................................................................................... - 3 -2.1合金 ........................................................................................................................... - 5 -2.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7 -1.1铁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1.认识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铁的冶炼历史。
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铁与氧化剂反应的产物;认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难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经过技术改革,现代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
[教师活动]请学生写出上述反应。
2.新课讲授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板书]1.铁及铁的氧化物[复习巩固]请学生阅读教材,掌握铁元素及其存在并填空。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钠与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次课学习的钠与水的反应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之一。
二、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词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次课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1节第1课时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铁制品应用,了解单质铁、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对比钠与水的反应,加深对微观原子结构决定物质宏观性质的认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掌握Fe(OH)2、Fe(OH)3的制备原理及化学性质。
一、铁的单质1.铁元素的存在及使用(1)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陨铁)存在,但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工业炼铁的原理(以Fe 2O 3为例) 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2.铁的物理性质铁有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铁还能被磁体吸引。
其熔、沸点较高,熔点:1 535 ℃、沸点:2 750 ℃,密度:7.86 g·cm -3。
3.铁的化学性质(1)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举例①Fe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②Fe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 2SO 4) Fe +H 2SO 4===FeSO 4+H 2↑ ③Fe 与盐溶液反应(CuSO 4)Fe +CuSO 4===Cu +FeSO 4结论:Fe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遇到较强的氧化剂(如Cl 2等)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遇到较弱的氧化剂(如稀硫酸等)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
(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2实验结论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提示:湿棉花的作用是受热时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1)由于铁性质比较活泼,所以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铁单质()(2)氯化亚铁既可由铁与盐酸反应制取也可由铁与氯气化合制取()(3)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以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H)3和H2()答案(1)×(2)×(3)×利用如图装置也可以实现Fe与水蒸气的反应(1)反应开始时,应先点燃处的酒精灯,其目的是,若点燃顺序反了,可能有什么后果?提示b用水蒸气排装置内的空气①Fe与O2生成了Fe3O4,无法与水蒸气反应;②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可能发生爆炸。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2节时)第一节物质的量【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量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物质的量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物质的量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内涵的理解;2.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概念及内涵;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l l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是否:1克1克2克呢?反应是按比例:12克32克44克--------宏观质量(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l l 投影:物理量单位符号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l l 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请看书本33页第二自然段。
l l 分析讲解:阿氏常数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12克C-126.02×1023 学生计算得出NA--- 12/1.997×10-26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 (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1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6.02×1023 个碳原子每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l l 学生朗读:物质的量的概念l l 展示样品:1物质的量碳;1物质的量水;1物质的量硫酸l l 分析讲解: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讨论】讨论、分析、解释反应装置原理和模具须干燥的原因
现象:点燃肥皂泡,会听的爆鸣声。
反应方程式:3Fe + 4H2O(g) Fe3O4+ H2↑
【练习】 1.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对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质试管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能冶炼铁,并做成各种农业工具,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当然,还作成了兵器,发动战争。所以,掌握钢铁就掌握一个国家的命脉,小说《寻秦记》中的郭家就是当时的钢铁家族,地位显赫。
【学生】有的Fe Fe2+;有的Fe Fe3+
【讲述】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
+2价铁的化合物。
如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设疑】Fe2+和Fe3+能相互转化吗?
【讲述】铁原子能失去2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也能一次失去3个电子变成铁离子。理论上,铁也可以先失去2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变成铁离子。所以,可以相互转化。
【讲述】反应中生成的Fe3O4是黑色固体,磁铁主要成分。铁还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Fe2O3、FeO。
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课题】第三章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的概念;2. 掌握写离子方程式及检验有无沉淀的方法;3. 学会预测反应方向及判断反应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的概念;2. 写离子方程式及检验有无沉淀的方法。
【教学难点】预测反应方向及判断反应性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Ⅰ. 引言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今天我们将学习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的概念、特点以及写离子方程式及检验有无沉淀的方法。
Ⅱ. 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1.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带电粒子(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通常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生成或消失。
例如:Na+Cl- + Ag+NO3- → Na+NO3- + AgCl↓2. 沉淀反应的概念沉淀反应是指在液相中两个溶液混合后,产生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沉淀反应。
在沉淀反应中,通常会有带电离子的生成,这些离子会在一定条件下聚集并形成微小的颗粒,逐渐变大,最终沉淀下来。
例如:通过AgNO3溶液和NaCl溶液的反应就可用来检验出NaCl溶液中的Cl-。
3. 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特点①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是离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②离子反应通常需要溶液相互接触才会发生;③离子反应的物质进入溶液状状态,是为了使离子之间容易接触和发生反应而采取的;④沉淀反应通常是在液相中两个溶液混合后,产生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沉淀反应;⑤在沉淀反应中,会有带电离子的生成,这些离子会在一定条件下聚集并形成微小的颗粒,逐渐变大,最终沉淀下来。
Ⅲ. 离子方程式及检验有无沉淀的方法1. 离子方程式的写法离子反应的反应式中每一个离子应写成化学式并写明电荷,仅写成离子式是不规范的。
例如:NH4OH加入AgNO3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有Ag2O沉淀,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NH4OH + AgNO3 → NH4NO3 + AgOH↓但这个反应还可以写成两个离子方程式:NH4+ + OH- → NH3↑ + H2OAg+ + OH- → AgOH↓2. 检验有无沉淀的方法要判断反应物与离子会不会发生沉淀反应,必须先预测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分解化合物查看其离子组成。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教案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实验研究历程。
3. 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模型。
4. 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及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
2. 原子结构的实验研究历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原子是化学世界中最基本的颗粒,通过观察实验,我们逐渐认识到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学习内容(25分钟)a. 原子的实验研究历程•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汤姆逊的电子云模型•朗缪尔的铂金模型• 玻尔的量子理论模型b.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电子云• 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3. 实验演示(15分钟)展示光谱分析仪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原子的光谱特性,了解原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4. 锻炼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阐述各自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内容,强调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知识的重要性,并为下节课内容进行铺垫。
四、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原子结构- 道尔顿、汤姆逊、朗缪尔、玻尔的原子模型- 原子核(质子、中子)及电子云- 光谱分析实验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实验研究历程和基本模型。
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和知识面。
高中化学版高中必修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钠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Na2O、Na2O2的性质,分析Na2O、Na2O2的性质和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Na2O2的性质,能分析Na2O2的实际应用。
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物质组成和化合价的角度认识钠的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能通过Na2O、Na2O2与H2O及CO2的反应,推理分析在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及电子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Na2O、Na2O2与H2O及CO2反应的实验探究,能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O2与H2O及CO2的反应教学难点:探究过氧化钠的漂白性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也学习了Na与O2的反应,能够利用双线桥分析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能力基础:学生能够通过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过程总结现象,推测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
素养形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本质观,具有实验探究的意识。
能够掌握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为Na2O、Na2O2的性质及应用,本节课之前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之后是铝、铁的化合物。
学习本节课内容,既可以复习之前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又可以为后续铝、铁的化合物学习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深化知识—模型构建—回归应用学法:启发引导、问题探究、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 制备4Na+O 2=2Na 2O 二、物理性质氧化钠:白色固体粉末,易潮解,具有腐蚀性。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粉末,易潮解,具有腐蚀性。
三、化学性质与H2O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HCl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四、用途:供氧剂、强氧化剂、漂白剂七、作业布置1. 深色物质被Na2O2漂白后,经过一段时间,物质会还原到原来的颜色吗?2. 探究过氧化钠漂白性时选用的溶剂除了无水乙醇还可以用其他物质吗?被漂白物质呢?请自主设计实验证明过氧化钠的漂白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原子的发现历程;2. 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3. 掌握原子的尺寸大小及电子排布规律;4. 能够解释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发现历程;2. 原子的基本组成及尺寸大小;3. 电子的排布规律;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排布规律;2. 熟练应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2. 实验器材:示波管、阴极射线管、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显示装置;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以及一些元素的特性,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和疑惑。
二、概念讲解1. 原子的发现历程;2. 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3. 原子的尺寸大小;4. 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重点概念讲解1. 简要介绍原子核、电子云的组成及作用;2. 电子的排布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门限规则;3. 讲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展示利用示波管、阴极射线管等实验器材,展示原子结构及电子排布的实验结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原子结构。
五、课堂讨论以元素的各种性质和反应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板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强调电子排布规律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七、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三章第一节_金属及其化合物_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了解铝的物理性质;(2)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3)总结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
)总结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熟悉一些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熟悉一些实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水溶液的反应铝与强碱水溶液的反应 四.实验设计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铝粉的燃烧铝粉的燃烧 2.铝热反应铝热反应学生实验学生实验 1.加热铝片加热铝片 2.铝与酸的反应铝与酸的反应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讲述: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例如家里煮饭用的电饭煲,电线等等。
老师讲课过程中思考生活中有关铝的物质有关铝的物质金属,例如家里煮饭用的电饭煲,电线等等。
等。
板书:二板书:二. .铝 介绍:有关铝的冶炼与用途的几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铝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提问:请学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提问:请学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小结: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常温下固态,导电,导热,有延展性下固态,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归纳铝的物理性质归纳铝的物理性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铝的化学性质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的反应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分析原因 解释: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MgO、Fe2O3、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
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2.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3.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
以KAl(SO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难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稀盐酸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复习提问】1.为什么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②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③金属钠投入纯水中;④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引入新课】金属不但其单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广泛的用途,而且金属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亦有极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金属化合物1.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实验】CaO、MgO、CuO和水作用实验可和水作用,形成对应的碱。
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热水作用生成Mg(OH)2。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 + H2O —K2O + H2O —BaO + H2O —CaO + H2O —MgO + H2O —【板书】2.和酸的作用【实验】书本实验3—5②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第三章(精华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得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得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得重要应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得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得奇妙。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得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一节金属得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钠、铝、铁与氧气得反应,掌握金属钠、铝、铁得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钠加热时氧化得实验,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得兴趣,体验科学探究得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得氧化反应难点: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得比较教学过程( )1、以下说法错误得就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2、关于Na2O与Na2O2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都就是白色固体B、都就是碱性氧化物C、都与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就是强氧化剂( )3、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得就是A、煤油B、水C、沙土D、泡沫灭火器( )4、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得就是A、NaB、NaClC、NaOHD、Na2O2( )5、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就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与Na2O2D、无法确定( )6、钠离子得性质就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第一节金属得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钠与水得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得各种现象。
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得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得反应。
3、掌握有关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得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与水得反应难点:钠与水得反应,铁与水蒸气得反应1、在进行钠与水得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与实验现象,请根据钠得性质解释说明。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 3.1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3.1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从分类的角度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2.教学难点
Fe(OH)2的实验室制取。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Fe O
Fe2O3 (铁红)
Fe3O4 (磁性氧化铁)
铁的氢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甲烷的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3、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个C---H键强度相同。
4、甲烷的性质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5、甲烷很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6、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7、甲烷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某些原子基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继续反应: 反应式:例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CH3ClB CH2Cl2C CCl4D H Cl例将装有甲烷与氯气混合气的一支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的通式:④密度增大。
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9、烷烃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例:一定量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共重49.6 g,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CO2的质量为( )A.12.5 g B.13.2 gC.19.7 g D.24.4 g例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硅烷的分子通式为Si n 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D.甲硅烷能发生取代反应10、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例如C 5H 12有3种同分异构体例①O 2和O 3②35Cl 和37Cl ③CH 3CH 3和CH 3CH 2CH 2CH 3④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CH 3⑤CH 2=CH 2和CH 2=CH -CH 3⑥CH 3CH(CH 3)CH 2CH 3和C(CH 3)4 金刚石和C 60 H 2、D 2和T 2 U 235和U 23811、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分子通式:乙烯分子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12、乙烯的性质:物理性质: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①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方程式: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与氢气、溴化氢、溴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例:1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的乙烯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无论乙烯与Br2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B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C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D .利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3将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15 g 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 g ,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2H4的体积比为( )A.1∶2 B.2∶1C.3∶2 D.2∶313、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例:如何分离苯与水的混合物?14、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15、苯的化学性质点燃:单质溴:硝酸:氢气:例: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2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红色D.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16、乙醇,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分子式17、乙醇的化学性质:燃烧:氧化金属钠:18、乙酸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酸味,能溶于水、乙醇、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19、化学性质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
金属钠氢氧化钠20、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先加入乙醇,再慢慢加入浓H2SO4,振荡,冷却后再加入乙酸2、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发生倒吸。
3、加热前,大试管中要放入几块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暴沸。
4、实验中,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其目的是:防止乙醇和乙酸挥发,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便于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吸水剂。
加入浓硫酸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并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使溶液分层,便于得到酯。
酯的分离: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
例:当乙酸分子的O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18C.20 D.22例: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 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糖类分类:糖类的水解:蔗糖麦芽糖淀粉葡萄糖的反应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油脂的水解:练习题: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2、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3C B.正丁烷和丙烷C.金刚石和石墨D.葡萄糖和果糖3、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
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若题目中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
A.CH3Cl HClB.CCl4 HClC.CH3Cl CH2Cl2D.CH3Cl CH2Cl2 CHCl3 CCl4 HCl(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________。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4)若水中含有Na2SiO3,则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有机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