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差错控制ARQ、HARQ
简述差错控制技术
简述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技术是一种通信系统中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技术。
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错误检测: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海明码等。
2. 自动重传请求(ARQ):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发现数
据出现错误,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一个请求重传的信号,从而实现错误的纠正。
3. 前向纠错(FEC):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可通过添加
纠错码使得接收端能够校验和修复一定数量的错误。
4. 正确性确认:接收端在收到数据之后,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确认信号,以表示数据已被正确接收。
差错控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尽量降低错误率。
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使用,例如,在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ARQ和FEC结合的方式来保证可靠性。
5G中的HARQ重传机制
5G中的HARQ重传机制•概述:•NR和LTE一样都有两级重传机制:MAC层的HARQ机制和RLC层的ARQ机制。
丢失或出错数据的重传主要是由MAC层的HARQ机制处理,并由RLC的ARQ进行补充。
MAC层的HARQ机制能够提供快速重传,RLC层的ARQ机制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HARQ使用Stop-and-Wait进程,当一个HARQ在等待确认信息时,发送端可以使用另一个HARQ来继续发送数据。
这些HARQ进程共同组成了一个HARQ实体,这个实体结合了停等协议,允许数据同时连续传输。
•HARQ有下行HARQ和上行HARQ之分。
下行HARQ针对下行数据传输,上行HARQ针对上行数据传输,两者相互独立,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一、HARQ进程和调度• 1. NR R15每个上下行载波均支持最大16个HARQ进程,基站可以根据网络的部署情况,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UE支持的最大进程数。
如果网络没有提供对应的配置参数,则下行缺省的HARQ进程数为8,上行每个载波支持的最大进程数始终为16。
HARQ进程号在PDCCH中承载,固定为4比特。
• 2. 5G不支持跨小区的HARQ重传,如果初始传输在小区1,在传输后激活的小区变为小区2,则不会在小区2上重传。
对于FDD,如果UE在发送HARQ-ACK 之前发生了激活UL BWP的切换,则UE不会再相应的PUCCH资源发送HARQ-ACK信息。
•为了降低终端实现的复杂度,NR R15仅支持顺序的HARQ调度,即先调度的数据的HARQ-ACK不会比后调度的HARQ-ACK先反馈,对于上下行都是如此。
同时,对于同一个HARQ,如果先调度的HARQ-ACK没有反馈,则不会对同一个数据再进行一次调度。
二、 HARQ-ACK信息上报•NR上下行均采用异步HARQ,HARQ-ACK信息既可以在PUCCH上承载,也可以在PDCCH上承载。
NR R15仅支持UE在一个时隙仅有一个承载HARQ-ACK信息的PUCCH。
HARQ总结
无线网络环境由于环境的多变性,使得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容易丢失. 目前,重传常被用来实现无线广播的错误处理,普通重传方法思想基于:发送方通过反馈得到接收方的出错情况,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实际应用中,由于接收节点数目较多、信息包丢失情况较分散等因素,普通重传方法需要数量较大的重传次数,且对无线信道的占用率较高.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减少重传次数、提高重传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得网络编码在减少无线传输次数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也为重传效率改善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节点的运算能力,在发送节点线性编码组合不同的信息包,在接收节点获得足够的线性编码组合后,通过运算得到原始信息包,其可用性推广了网络编码理论的应用范围。
随机线性编码组合发送可以带来良好的吞吐量、鲁棒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增益,为网络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自动请示重发ARQ和前向纠错FEC是进行差错控制的两种方法。
在ARQ方式中,接收端检测出有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
ARQ方式使用检错码,但必须有双向信道才可能将差错信息反馈到发送端。
同时,发送方要设置数据缓冲区,用以存放已发出的数据以务重发出错的数据。
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
FEC方式使用纠错码,不需要反向信道来传递请示重发的信息,发送端也不需要存放以务重发的数据缓冲区。
但编码效率低,纠错设备也比较复杂。
HARQ技术又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是差错控制技术的一种。
差错控制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保证信息可靠性,除了HARQ外,还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前向纠错(FEC)和检错加自动重传(ARQ)。
FEC技术根据接收数据中冗余信息来进行纠错,特点是“只纠不传”。
ARQ技术依靠错码检测和重发请求来保证信号质量,特点是“只传不纠”。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一、引言差错控制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时难免会出现差错,如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损坏或丢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差错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二、前向纠错码前向纠错码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它通过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纠错能力内嵌在数据包中,使得一部分错误能够被自动检测和纠正。
前向纠错码常见的实现方式有海明码、纠删码等。
1.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最常见的前向纠错码。
它通过在待发送的数据上添加冗余比特,使得接收方可以在接收到数据时检测和纠正错误。
海明码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编码,添加校验比特,并在接收端通过计算来纠正错误。
它能够检测和纠正单一错误,但不能纠正多个错误。
2. 纠删码纠删码通过添加冗余比特来检测和纠正错误,它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
纠删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待发送的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根据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纠删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多个错误,并且还能够检测和纠正丢失的数据。
三、自动重传请求(ARQ)自动重传请求(ARQ)是一种基于确认和重传机制的差错控制方式。
它通过引入确认信号和重传机制来解决传输过程中的差错。
1. 停止-等待 ARQ停止-等待 ARQ 是一种最简单的 ARQ 协议。
发送方在发送每个数据包后停止发送并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信息,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或者收到了错误的确认,就会进行重传。
2. 回退-N ARQ回退-N ARQ 是一种具有选择重传能力的 ARQ 协议。
发送方可以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包,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信息,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或者收到了错误的确认,就会选择性地进行重传。
3. 选择重传 ARQ选择重传 ARQ 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重传丢失的数据包的 ARQ 协议。
LTE技术理论
LTE面试问题整理1.LTE测试用什么软件?什么终端?答:LTE测试前台测试使用华为出的测试软件GENEX Probe,后台分析使用GENEX Assistant ;测试终端有:CPE(B593s)、小数据卡(B398和B392)、TUE2.LTE测试中关注哪些指标?答:LTE测试中主要关注PCI(小区的标识码)、RSRP(参考信号的平均功率,表示小区信号覆盖的好坏)、SINR(相当于信噪比但不是信噪比,表示信号的质量的好坏)、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机接收到的总功率,包括有用信号、干扰和底噪)(RSSI 测量的是带宽内有用信号+无用信号+底噪)、PUSCH Power(UE的发射功率)、传输模式(TM3为双流模式)、Throughput DL, Throughput UL上下行速率、掉线率、连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3.RSRP、SINR、RSRQ什么意思?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WCDMA中CPICH的RSCP作用类似,可以用来衡量下行的覆盖。
区别在于协议规定RSRP指的是每RE的能量,这点和RSCP 指的是全带宽能量有些差别,所以RSRP在数值上偏低;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是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信噪比”。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
和WCDMA中CPICH Ec/Io作用类似。
二者的定义也类似,RSRQ = RSRP * RB Number/RSSI,差别仅在于协议规定RSRQ相对于每RB进行测量的;4.SINR值好坏与什么有关?下行SINR计算:将RB上的功率平均分配到各个RE上;下行RS的SINR = RS接收功率/(干扰功率+ 噪声功率)= S/(I+N) ;从公式可以看出SINR值与UE收到的RSRP、干扰功率、噪声功率有关,具体为: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同频邻区干扰、模三干扰)5.UE的发射功率多少?答:LTE中UE的发射功率由PUSCH Power 来衡量,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6.有没有去前台做过测试,覆盖和质量的要求是怎样的等等?-110 -3在Radio Parameters窗口:从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 看为TM3模式(只有TM3模式支持双流,TM2和TM7只支持单流),Rank indicator为Rank 2才表示终端在双流模式(下左图);还可以通过RANK SINR来判断,如果在RANK1模式下,则对应的SINR值在RANK1 SINR项出现;如果在RANK2模式下,则对应的SINR值在RANK2 SINR项出现;由于PROBE软件反映速度慢,平时我们还可以在MCS窗口可以判断:如下右MCS图所示,有列数字,两列都不为零说明已在双流模式,如,左边一列数字不为零,右边一列全为零,说明占用的是单流;8.LTE目前所用哪些传输模式,各有什么区别和作用?LTE的9种传输模式:1. 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2. TM2,开环发射分集:不需要反馈PMI,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3. TM3,开环空间复用:不需要反馈PMI,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4. TM4,闭环空间复用:需要反馈PMI,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下行多用户MIMO):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6. TM6,闭环发射分集,闭环Rank1预编码的传输:需要反馈PMI,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深圳现网开了TM2、3、7自适应,局部区域开了TM2、3、7、8自适应。
NR的HARQ介绍
NR的HARQ介绍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误码纠正的一种技术。
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无线信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HARQ将重要的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与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相结合,使得数据在无线信道上的传输更加可靠和高效。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和干扰等因素,会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
传统的ARQ技术通过在接收端发现错误后重新请求发送端重传数据来解决错误问题。
然而,ARQ技术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当错误的发生概率较高时,重传的时间会消耗较长,从而导致传输效率低下。
HARQ技术克服了ARQ技术的缺点,使得数据传输更加高效。
HARQ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移动到接收端,使得接收端能够在检测到错误时进行即时的纠正。
具体来说,HARQ使用一种混合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案,即通过检测和纠正错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HARQ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追踪信道状态。
HARQ系统通过监测信道的状态变化来估计信道质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当信道质量良好时,HARQ系统可以采用较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当信道质量较差时,HARQ系统可以通过降低调制和编码方式或增加纠错码等方式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HARQ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快速重传。
当接收端在数据的其中一部分检测到错误时,它可以利用之前接收到的正确数据进行快速的错误修复。
具体来说,接收端可以根据之前接收到的正确数据进行重建,然后将修复后的数据返回给发送端,以便发送端进行快速的重传。
HARQ技术还可以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技术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AMC技术可以根据当前信道质量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当信道质量好时,可以选择高速率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当信道质量差时,可以选择低速率的调制和编码方式。
LTE介绍
LTE介绍摘要:介绍了下一代无线网络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背景和发展状况。
分析了LT的技术特征,阐述了LTE网络结构与核心技术,并通过与WiFi(WirelessFidelity)及Wimax(World wide Inter 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各项性能作比较,着重分析了LTE的技术优势。
最后,指出了LTE在个人通信市场所面临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关键词:LTE ;优势;挑战前言随着个人通信技术在20多年中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线通信的依赖越来越强,目前,全球的移动语音用户已超过了18亿[1]。
同时,众多的使用者也对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设备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带宽、快速接入和多媒体化。
而最关键的是能被广大用户负担得起的廉价终端设备和网络服务。
虽然3G网络的无线性能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IPR的制约,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满足用户需求等领域还是有很多局限性。
同时,昂贵的授权费用也制约了3G技术的发展,因而受到了技术简单、价格低廉的WiFi和Wimax的强烈挑战。
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迫切需要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以及运营成本更少的网络诞生。
1.LTE背景LTE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 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1.1目标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 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 到20MHz多种带宽。
LTE-各种英文缩写解释
LTE-各种英文缩写解释<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 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活状态的连接移动性控制。
<26>MAC 媒体访问控制<27> PDU 协议数据单元<28> PDCP 包数据汇聚协议<29>SAE 系统结构演变<30>ARQ 自动重发请求<31>HARQ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32>TCP 传输控制协议<33>3GPP LTE物理层(层1)在传输技术[1]、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层(层2)和网络结构[2]<34>3GPP LTE的层2 协议支持属于同一终端的多个无线承载在MAC层的复接<35>MBMS 多媒体广播及多播业务<36>MCH 多播信道<37>DL-SCH 下行共享信道<38> MIMO 多输入多输出MIMO 的优点是能够增加无线范围并提高性能。
4G演进方向及其关键技术对比分析
4G的演进方向及其关键技术对比分析摘要:目前,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全球4g竞争激烈。
本文针对目前3g的四个标准wcdma、cdma、td-scdma、wimax着手,阐述了各自相应的4g演进标准。
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字:演进、关键技术、4g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演进方向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电视不相上下。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同属3gpp阵营的td-scdma和wcdma的演进方向为lte,而属于3gpp2阵营的cdma2000则向着umb的方向演进。
由于umb提前出局,cdma向lte演进。
wimax则继续着自己的步伐,向着wimax(802.16m)演进。
图1:4g演进图二、关键技术目前对4g通信系统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建立在新频段上的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分组数据的高速率传输,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具有非对称的上下行链路速率、地区的连续覆盖、qos机制、很低的比特开销等功能;(2)真正的全球统一通信系统,基于全新网络体制的系,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3)融合数字通信、数字音/视频接收和因特网接入的崭新的系统,用户能够自由的选择协议、应用和网络,让asp及内容提供商能提供独立于操作的业务及内容。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4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ofdm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以ofdm为核心技术。
ofdm是基于物理层的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个正交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这样减少了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是平坦的,大大消除了符号间干扰。
LTE各种关键技术比较
HSDPA、WiMAX和LTE关键技术比较与分析HSDPA、WiMAX和LTE关键技术比较与分析发布时间: 2008-5-8来源: 3G论坛博客[字体: 正常大] 关闭此页发表评论摘要HSDPA,WiMAX和LTE是目前的技术热点,本文从调制、重传、组网方式以及技术成熟度等几个方面对三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随着移动通信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通信市场正在呈现出话音业务移动化,数据业务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到2007年底,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接近5亿,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
在新增的因特网用户中,63%为宽带用户。
同时,WiFi,GPRS,EDGE,cdma1x 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数据业务应用日益广泛。
HSDPA与WiMAX作为能够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两种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LTE作为3G长期演进方案,也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LTE虽然是3G下一步的演进方向,但其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尤其是在物理层有革命性的变化,在网络结构上也有很大改变,其向扁平化方向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市场定位上,WiMAX与HSDPA都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同时也都支持移动性,因此两者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但两者又有其各自的技术特点,所以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补充。
而LTE虽然目前还处于标准研究阶段,但作为未来3G的发展方向,需要运营商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调制、重传、组网方式以及技术成熟度等几个方面对三者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下一步在网络演进和技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1、调制技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无线信道,HSDPA、WiMAX和LTE都采用了多种调制方式,同时都可以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的变化,动态改变调制方式,以使得传输的性能最优。
WiMAX采用了BPSK、QPSK、16QAM和64QAM四种调整方式,而HSDPA采用了QPSK和16QAM两种调制方式。
802.16系列标准规定了在不同的信道带宽下,系统中为了达到10-6的误码率要求,各种调制和编码方式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
宽带通信HARQ 技术介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AMC能够提供粗略数据速率选择,而HARQ基于信道条件可以提供精确的速率调整。
AMC根据UE测量的或者网络端决定的信道条件来选择一个适当的调制编码方式MCS。
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容量,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还要去除时延的影响。
HARQ能够自动的适应瞬间信道条件并且不太受测量差错和时延的影响。
将AMC和HARQ联合使用会得到更好的效果,AMC提供较粗的数据速率选择,而HARQ则提供基于信道条件的细微的数据速率调整。
HARQ系统就是在ARQ系统中引入了前向纠错码FEC,该FEC可以用来纠正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差错,即如果错误在FEC的纠错范围内,那么FEC就进行纠错,如果超出了其纠错范围,那么就要请求重传。
因此该方案既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又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关于三种HARQ方式原理的说明。
RLC ARQ模式就属于第一类HARQ。
是在基本的第一类HARQ中加有CRC,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
在接收端对FEC编码进行解码,并对数据分组的数据进行校验。
如果发现有错误,则要求数据分组重传,并将错误的数据分组丢弃。
重传采用与第一次传输相同的编码。
在TD-HSDPA中HARQ使用的是第二类HARQ和第三类HARQ。
HARQ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机制:第一种是选择重传(SR,Selective Repeat)方式,第二种是等待停止(SAW,Stop and Wait)方式。
在TD-SCDMA系统下的HSDPA使用的是SAW方式。
在SAW方式下,发端发送数据后便开始等待,编码正确的确认信息长为一个比特,同时序列号长为一个比特也足够了。
这种操作模式会导致信道利用率的下降,因为在发端等待响应的这个时间段内没有任何信息块传输。
为了克服SAW信道利用率的这个缺点,于是就提出了双重信道(Dual channel)HARQ,该方案采用了并行等停协议,即在并行信道上运行两套不同的ARQ协议。
harq cbg的概念 组数
harq cbg的概念组数Harq CB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de Block Group) 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错误控制机制。
它基于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的原理,并在特定的码块组中使用。
Harq CBG主要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并有助于降低延迟。
本文将介绍Harq CBG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组数。
一、Harq CBG的概念Harq CBG是一种用于LTE (Long-Term Evolution)和NR (New Radio)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错误控制技术。
它采用ARQ的自动重传请求机制,通过对错误数据进行重传,改善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质量。
在Harq CBG中,数据被分割为多个码块组 (Code Block Group),每个码块组包含若干个码块。
每个码块对应一次传输。
如果某个码块传输失败,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发送重传请求,要求对失败的码块进行重传。
这样,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请求进行相应的重传操作。
Harq CBG采用了混合的ARQ机制,结合了连续 ARQ (C-ARQ)和选择性 ARQ (S-ARQ)。
具体而言,Harq CBG中的码块组采用选择性ARQ,而码块组内的每个码块则采用连续 ARQ。
这样的组合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同时具备高效的传输速率和强大的信道纠错能力。
二、组数对Harq CBG的影响在Harq CBG中,组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组数是指一个调度周期内的码块组数量。
通过调整组数,可以灵活地控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较小的组数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因为每个组的传输时间较短。
在高速率传输场景下,可以通过减少组数来实现更高的吞吐量。
然而,较小的组数也意味着每个组的纠错能力相对较弱。
如果信道质量较差,传输错误率可能会较高。
较大的组数可以提供更强的纠错能力,因为每个组的数据可重试的次数较多。
差错控制编码_现代通信系统原理第八章
第八章差错控制编码8.1 引言本节知识要点:信源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的分类网格编码调制前向纠错差错控制(FEC)检错重发差错控制(ARQ)混合纠错差错控制(HEC)码长码重码距最小码距纠错码的基本原理8.1.1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设计通信系统的目的就是把信源产生的信息有效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编码称为信源编码;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而采取的编码称为信道编码。
1.信源编码信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在无线广播中,信源一般是一个语音源(话音或音乐);在电视广播中,信源主要是活动图像的视频信号源。
这些信源的输出都是模拟信号,所以称之为模拟源。
而数字通信系统是设计来传送数字形式的信息,所以,这些模拟源如果想利用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传输,就需要将模拟信息源的输出转化为数字信号,而这个转化构成就称为信源编码。
对于信源编码的研究,在通信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特别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语音编码)决定了接收到的语音的质量和系统容量。
因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带宽是很珍贵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可分配的带宽内容纳更多的用户,已经成为经营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而低比特率语音编码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编码器能够传送高质量语音的前提下,如果比特率越低,就可以在一定的带宽内能容纳更多的语音通道。
因此,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不断地寻求新的编码方法,以便在低比特率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语音。
语音编码的目的就是在保持一定算法复杂程度和通信时延的前提下,运用尽可能少的信道容量,传送尽可能高的语音质量。
目前较为常用的语音编码形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DM)、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M)、自适应预测编码(APC)、自带编码(SBC)、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等等。
2.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在实际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引起传输差错的根本原因在于信道内存在的噪声以及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所造成的码间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HARQ原理
分类 根据HARQ中前向纠错编码在接收端合并的方式, HARQ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HARQ又称为传统HARQ,由数据加循环 冗余码校验(CRC),并用FEC编码。在接收 端FEC解码并用CRC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如果 数据包出错,直接丢弃并返回重传请求,发 送端收到重传请求后,重新发送原来的编码 数据包,
无线传感网差错控制 ARQ协议
A-自动 R-重发 ARQ-自动请求重发 Q-请求
ARQ基本原理
发送 在发送端,输入的信息码元在编码器中被分 组编码,除立即发送外,尚暂存于缓冲存储器中。 检错 接收端解码器检出错码,则由解码器控制产生 一重发指令,经反向信道送至原发送端。
ARQ基本原理
重发 这时,由发送端重发控制器控制缓冲存 储器重发一次。 接收信息码元正确时,送给收信者,否则删除。 发送端收到重发指令后,即继续发送后一码组, 发送端的缓冲存储器中的内容也随之更新。
HARQ原理
第二类HARQ称为增加冗余的HARQ机制。这种 机制下,接收错误的数据包不会丢弃,而是 与重传的冗余信息合并之后再进行解码。
HARQ原理
HARQ-III型是完全递增冗余重传机制的改进。对于 每次发送的数据包采用互补删除方式,各个数据包 既可以单独译码,也可以合成一个具有更大冗余信 息的编码包进行合并译码。另外根据重传的冗余版 本不同,HARQ-III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 具有一个冗余版本的HARQ-III,另一种是具有多个 冗余版本的HARQ-III,
改进的ARQ ——HARQ差错控制
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将 ARQ和FEC(前向纠错编码)结合在一起 的技术.
HARQ原
分类 根据HARQ中前向纠错编码在接收端合并的方式, HARQ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HARQ----传统的HARQ 第二类HARQ----增加冗余的HARQ 第一类HARQ----传统HARQ
ARQ特点
优点 (1)只需要少量的多余的码元(5%-20%)就能获得 极低的输出误码率; (2)要求使用的检错码基本上与信道的差错统计 特性无关,也就是说,对各种信道的不同差错特 性,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3)其检错译码器与前向纠错法中的纠错译码器 相比,成本和复杂度均低得多。
ARQ特点
缺点 (1)由于需要反向信道,故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 统,也难以用于广播(一发多收)系统,并且实现 重发控制比较复杂; (2)当信道干扰增大时,整个系统可能处于重发 循环中,因而通信效率降低,甚至不能通信; (3)不大适于要求严格实时传输的系统
HARQ原理
一个冗余版本的HARQ-III,各次重传冗余版本均与 第一次传输相同,即重传分组的格式和内容与第一 次传输的相同,接收端的解码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噪 比(SNR)加权组合这些发送分组的拷贝,这样,可以 获得时间分集增益。 多个冗余版本的HARQ-III,各次重传的冗余版本不 相同,编码后的冗余比特的删除方式是经过精心设 计的,使得删除的码字是互补等效的。所以,合并 后的码字能够覆盖FEC编码中的比特位,使译码信息 变得更全面,更利于正确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