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模型和小国模型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1。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
斯密; B.李嘉图;C。
凯恩斯; D。
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
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B。
滞胀;C。
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4。
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B。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
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B。
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
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民债务;C。
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
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
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
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
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
货币供给适度.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B。
就业;C。
名义工资;D。
实际工资。
13。
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
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简答
3、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包括中间产品的核算?答: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包括了对中间产品的核算。
虽然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对中间产品的价值进行统计,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实际上,在最终产品的产值中已经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已经计入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
4、为什么用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核算的GDP是相等的?答:在简单的社会经济中,如果凡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都被卖掉,那么,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等于最终产品的总销售收入,也就是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所以用“生产法”计算得到的“总产出”=用“支出法”计算得到的“总支出”。
最终产品的总销售收入被分配成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成家庭的收入。
因此,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
5、计算GDP时为什么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答:由于中间产品的价值已转移到了最终产品中,核算GDP肘,如果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会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
6、试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答: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又称为部门法,是通过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又称为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出发,将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表示为: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收入法,又称为要素支付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将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等,也可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储蓄+政府税收。
8、简述GDP、NDP、NI、PI、DPI含义及这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答:1)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五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
两国经济的平衡状态:以资本完 全流动为例
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两国利率相等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充要条件
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1
收 入 传 导 机 制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的收入传导机制:本国 货币扩张—本国产出增加—本国进口上升—外 国出口上升—外国IS右移—外国产出上升
国际金融 23
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不变,经济波动 的传导主要通过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
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波动的传导通过收入 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三条途径 同时进行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前提假定: 1、两个规模相同的国家,它们之间相互影 响(即大国) 2、其它假定不变: 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水平 确定;物价水平不变
有效
无效
国际金融
17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应用:三 元悖论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或 Impossible Trinity)
稳定的汇率制度
资金的完全流动
国际金融
独立的货币政策
18
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 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 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 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开放经济下两国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传导机制
固定汇率 制和浮动 汇率制下 分别具有 哪些传导 机制?
收入机制:通过商品贸易联系发挥 作用 利率机制:通过国际资金流动发挥 作用 相对价格机制:通过名义汇率或物 价水平发挥作用
知识回顾:外部冲击的传递机制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1所示。
图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假设图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
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t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
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
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
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
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
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
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
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
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
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
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
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用微观激励来提高生产力的开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张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里,没有经济学家是先知先觉的,所有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对四十年来国家对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看法。
一、1978~1991年:发展生产力的初步探索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层面起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农业、工业还是城市企业,都采用微观激励的方法来提高“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封面选题:全球变局与中国模式再讨论生产力。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中的厂长负责制、企业承包制、地方财政包干制等制度,共同形成了一套普遍适用于农民、企业和政府的激励方法。
从1978年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粮食产量迅猛增长。
在此基础上,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多种所有制探索了改革道路。
1985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采用了企业承包制,也是通过微观激励来释放生产力。
但是,1988年“物价闯关”引起了18.5%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管制措施,结果经济在1989年开始衰退。
微观激励也引起了无序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物价大幅度波动,中央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微观层面释放出的生产活力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理论的需求推动了理论探讨。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B.李嘉图;C.凯恩斯;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B.滞胀;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B.就业;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微观效率低下。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7-18章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
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美元兑换100日元。
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
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美元兑换150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美元购买300日元,然后将300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美元。
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美元兑换50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美元向美联储购买100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
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美元就自动地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
3.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 =A-my 。
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A 增加时,I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y =c +i +g +(X -M ) (1) c =α+β y (2) i =e -d r (3) g =g 0 (4) X =A -my (5) M =M 0 (6)将式(2)至式(6)分别代入式(1),经整理有y =α+e +g 0+A -M 01-β+m -dr1-β+m(7)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IS 曲线的代数方程。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657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9分,每题1分)1. 与政治家们常说的相反,预算的减少不会必然地导致投资的增加。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所有其他变量不变,预算赤字的减少意味着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均衡的GNP减少,从而减少投资。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为了确保支出的减少不会引起经济衰退),就会对投资产生正效应,并且可能超过第一个效应,促使投资增加。
因此预算的减少对于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2. 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于封闭经济,前者通过改变汇率、后者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变动改变汇率,通过汇率来影响进出口,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而封闭经济下,货币政策只能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收入水平。
3. 正如凯恩斯一样,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在经济衰退时,投资相对无弹性,因此,利益的降低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根据乘数-加速数原理,利润降低和投资降低的相互作用会使国民收入加速降低。
4. 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与自然失业率无关。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
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5. 为了巩固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该国往往采用固定汇率。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一国如果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则必须时刻保持与目标国的汇率保持不变,也就失去了该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页眉内容《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和审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之一《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而制定的。
本教学大纲是为经济学类专业“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
学习《国际经济学》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及模型;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实质;分析国际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机理;论述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均衡过程。
2、教学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
具体地讲,通过《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学生要学会吸收、掌握开放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把握和了解国际经济现象;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的经营战略和对外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评价与吸收相结合。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作为专业基础课,《国际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类各普通本科及专科专业的教学。
该课程总学时为54。
4、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要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同时,国际经济学又是一门国际经济领域的导论性课程,所以它与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有密切的前后关系。
应该说国际经济学比较概括地阐述了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5、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其末考试成绩占70%。
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主要推荐教材(1)、黄卫平、彭刚主编:《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志明、乔桂明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美‟托马斯.A.普格尔,彼德.H.林德特著,李克宁等译.《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9.1所示。
图9.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假设图9.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
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t。
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
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
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
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
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
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
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
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
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
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
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各国经济体的产业升级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升级的进程和特点引起了广泛。
大国雁阵模型作为分析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理论,对于探究中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国雁阵模型的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路径、挑战与前景。
大国雁阵模型是一种描述国家间产业升级演进关系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各国依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在这个模型中,雁阵的构成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位于雁阵的前端,新兴工业国家位于中端,发展中国家位于后端。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中,中国正处于由中端向高端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要承担产业链中端的制造任务,还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还需与发达国家进行深度合作,以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
在雁阵中,各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路径和发展方向取决于其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
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品牌和资本优势,处于雁阵的前端,主导着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
新兴工业国家则以其较强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依托庞大的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和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
然而,大国雁阵模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雁阵模型的调整和重构。
例如,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传统的大国雁阵模型已开始发生变化。
各国在追求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还需面对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劳动者权益等复杂问题。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表明,中国正处在由中端向高端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诸多问题的挑战。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中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并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探索不同经济模型的优缺点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探索不同经济模型的优缺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要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经济模型被应用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以期加深对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的理解。
一、市场经济模型市场经济模型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和广泛应用的经济模型。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市场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励个体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良好的市场竞争。
然而,市场经济模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产生不公平现象、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计划经济模型计划经济模型在过去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种模型中,政府主导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达到公平和稳定的目标。
计划经济模型的优点在于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
然而,这种模型也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创新不足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三、混合经济模型混合经济模型融合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旨在克服各自模型的缺陷,并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
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平衡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性。
然而,在实践中,混合经济模型的制度设计和运行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政府角色和市场机制的平衡问题、监管不足和利益冲突等。
四、发展中国家经济模型发展中国家通常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阶段,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施针对性的经济模型。
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型,通过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产业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取外部经验和技术,推动国内产业和经济的升级。
但同时,这种模型也存在高度依赖出口、外部不稳定因素影响和劳动力剥削等问题。
综上所述,不同经济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并没有一种模型适用于所有的经济发展情况。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探索适宜的经济模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海姆立克的概念
海姆立克的概念海姆立克(Hymer-Leontief)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试图分析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行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个理论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P·海姆立克(Charles P. Hymer)和华赫·彼得·莱昂蒂夫(Wassily W. Leontief)共同发展并命名。
海姆立克模型的核心观点是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通过控制贸易渠道和市场维持其地位。
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于解释国际经济中出现的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姆立克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资源的跨国公司,它们通过直接外国投资来控制并经营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
这种企业行为是为了利用主要是在技术、资本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经济的利益最大化。
海姆立克模型强调了企业内部的垄断力量和它们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和专利等资源,形成垄断地位,并将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和利用。
这种跨国公司的行为不完全受制于市场力量,而是可以利用内部资源和优势进行战略决策,并通过控制市场和供应链来实现更高的利润。
海姆立克模型还强调了跨国公司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子公司来实现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的战略目标。
这种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接受投资的国家来说,可以带来技术转移、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等经济利益。
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投资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其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海姆立克模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还表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方面。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和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使得一些国家成为"大国"或"核心经济体",而其他国家则成为"小国"或"外围经济体"。
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地位导致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还通过谈判、合作和妥协等方式与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实现彼此的利益。
大国模型和小国模型
1. 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 )模型2.1模型设定蒙代尔和弗莱明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可以用服务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均衡表示。
M-F 模型的基本假设是:1. 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小国,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因此本国利率等于外国利率。
2. 价格水平不变。
本国有未被使用的资源,产出由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平行线。
3. 货币供给存量是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资产之和,同时货币乘数为1;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含义不同。
在固定汇率制下。
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外汇储备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变化,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自发调节国际收支,因此长期中,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外汇储备变化量为零,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M-F 模型有三个市场的均衡组成:1. IS 曲线(IS curve)表示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i 与国民收入()Y 的各种组合。
只要商品与服务的需求等于供给,或注入部分等于漏出部分,商品市场就是均衡。
投资水平()I 现在被认为与利率()i 成反比。
即利率越低(借资金投资),投资(与国民收入,通过乘数效应)越低。
储蓄()S 和进口()M 是国民收入()Y 的增函数,随Y 的增加而增加。
一国的出口()X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被认为是Y 的外生变量或独立变量。
*(,,)(,)(,)y Z y i T G X y e M y e =++- (1.1) 其中01y Z <<,0i Z <,0T Z <,0e X >,01y M <<,0e M <,Z 表示私人部门支出,e 表示名义利率水平,*y 表示国外国民收入,为外生变量。
2. LM 曲线(LM curve)表示利率()i 与国民收入()Y 在货币需求等于既定或固定的货币供给时的各种组合,此时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交易与投机。
大国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ppt
5. 大国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
6. 大国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扩张
本章小结
小国开放经济的收入和汇率的决定 汇率的作用机制 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政策效应 利率差异与风险贴水 小国开放经济的短期和长期模型 大国开放经济的收入、利率和汇率的决定 宏观政策在大国开放经济、封闭经济和小
国开放经济中的作用
2. 大国与小国的区别: 利率是否作为内生变量。
3. 三个市场的均衡: Y = C ( Y – T ) + I ( r ) + G + NX ( e ) M/P=L(r,Y) NX ( e ) = NFI ( r )
4. IS 和 LM 曲线方程: Y = C ( Y – T ) + I ( r ) + G + NFI ( r ) M/P=L(r,Y)
小国开放经济的收入和汇率的决定汇率的作用机制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的政策效应利率差异与风险贴水小国开放经济的短期和长期模型大国开放经济的收入利率和汇率的决定宏观政策在大国开放经济封闭经济和小国开放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节 大国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
1.
国际贸易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下)
• 由此推知两国的要素价格必然相等:w = w* , r = r*
一体化HO模型
模型图示
➢ 在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情况下 B 美国两个行业的资本密集度 和中国两个行业的资本密集 度相同。美国的两条行业资 本密集度线和中国两条行业 资本密集度线对称。
和YY同时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绝对值)等于工资和资本价 格的比率
X kx
Y
• 标准的HO模型假定所有国家
X
的资本丰裕度都处在kx和ky两
斜率=-w/r
条射线组成的锥形区域中,因 O
L
而被称为单域模型。
图3 单域HO模型
多域HO模型
多域模型
➢ 多域HO模型指世界各国处于多个不同的产品专 业化区域的HO模型。
第2节 一体化HO模型
一体化HO模型
模型的概要
➢ 一体化HO模型是标准的HO模型的另一种表述 形式。
➢ 标准的HO模型显示自由贸易使各国的生产要素 价格均等化,而一体化HO模型从要素价格均等 化的一体化世界出发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作用。
➢ 一体化HO模型的结论是:只要各国之间开展自 由贸易,那么各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和在一体化 条件下世界经济的运行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 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也 完全相同。请问这两个国家之间会发生贸易吗?
简化模型
规模报酬不变
➢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型中这 两个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 ,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比较 优势和比较劣势。
汽车平均成本
➢ 传统贸易模型的一个关键假 设是规模报酬不变。也就是 说,无论产量高低,每辆车 的成本(也就是生产要素从 每辆车所获得的报酬)是不 1 变的。这个假设对于完全竞 争市场是必需的。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用微观激励来提高生产力的开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张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里,没有经济学家是先知先觉的,所有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对四十年来国家对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看法。
一、1978~1991年:发展生产力的初步探索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层面起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农业、工业还是城市企业,都采用微观激励的方法来提高“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
封面选题:全球变局与中国模式再讨论生产力。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中的厂长负责制、企业承包制、地方财政包干制等制度,共同形成了一套普遍适用于农民、企业和政府的激励方法。
从1978年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体制,粮食产量迅猛增长。
在此基础上,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多种所有制探索了改革道路。
1985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采用了企业承包制,也是通过微观激励来释放生产力。
但是,1988年“物价闯关”引起了18.5%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管制措施,结果经济在1989年开始衰退。
微观激励也引起了无序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物价大幅度波动,中央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微观层面释放出的生产活力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理论的需求推动了理论探讨。
对微观活力的释放与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之间的轮番讨论,贯穿了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
苏剑《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30
****苏剑《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3分,每题1分)1. 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2. 总需求等于消费支出加投资加政府购买加出口再减去进口。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任何导致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出口或进口变化的因素都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3. 可以用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解释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低的现象。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通过对消费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消费-储蓄行为的分析,说明了为什么长期边际消费倾向高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4. 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可知,实际汇率应该等于名义汇率。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实际汇率公式为:R=ePf/P,其中e为名义汇率,R为实际汇率。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等于1,并不等于名义汇率。
5.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一美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人民币。
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商品变得便宜了,所以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6. 根据财富效应,实际财产产量越少,真实GDP需求量就越大。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实际财产量越少,则真实GDP的需求量就越少,这是AD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之一。
7. 中央银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若公众相信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则经济会自动调整到目标通胀率的水平,如果政府采取宣布的政策,此时可能造成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因此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 )模型2.1模型设定蒙代尔和弗莱明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可以用服务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均衡表示。
M-F模型的基本假设是:1.研究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小国,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因此本国利率等于外国利率。
2.价格水平不变。
本国有未被使用的资源,产出由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平行线。
3.货币供给存量是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资产之和,同时货币乘数为1;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含义不同。
在固定汇率制下。
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外汇储备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变化,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自发调节国际收支,因此长期中,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外汇储备变化量为零,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M-F模型有三个市场的均衡组成:1. IS曲线(IS curve)表示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i)与国民收入(Y)的各种组合。
只要商品与服务的需求等于供给,或注入部分等于漏出部分,商品市场就是均衡。
投资水平(I)现在被认为与利率(i)成反比。
即利率越低(借资金投资),投资(与国民收入,通过乘数效应)越低。
储蓄(S)和进口(M)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随Y的增加而增加。
一国的出口(X),政府支出(G)和税收仃)被认为是Y的外生变量或独立变量。
y 二Z(y,i,T) G X(y*,e) -M(y,e)(1.1)其中0 :::Zy :1,Z j :: 0, Z T:: 0, X e0,0 ::M y::1,M e::0,Z 表示私人部门支出,e 表示名义利率水平,y表示国外国民收入,为外生变量。
2. LM曲线(LM curve)表示利率(i)与国民收入(Y)在货币需求等于既定或固定的货币供给时的各种组合,此时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交易与投机。
货币的交易需求(tra nsaction dema nd for mo ney )由为支付到期的商业付款而持有的流动余额构成。
货币交易需求与国民收入成正比。
也就是说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交易量变大,流动的货币余额也随之增加(一般是等比例)。
货币的投机需求(speculative dema nd for mo ney)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生息的证券,因为持有现金可以避免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
进一步说,持有现金可以使持有者享有在将来抓住(金融)投资机遇的好处。
然而,利率越高,货币的投机或流动需求就越低,因为持有现金成本(损失的利息)变高。
利率越高,货币的投机需求就越低,只有国民收入提高才会有更多的可用于交易的货币供给,因此LM曲线是关于国民收入与利率是正相关。
实际货币市场均衡由实际货币供给M s和实际货币需求L平衡决定,实际货币需求L与国内利率水平负相关,与实际收入水平正相关,实际货币供给Ms等于基础货币存量和货币M s=L(y,i)=m”MB = nMBv :D :R :H)(1.2)乘数之积。
M s=L(y,i)=m”MB = nMBv :D :R :H)(1.2)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效应对 S NFi 求偏导数得: 其中L y .O ,L 「:O ,M s 表示货币供给量,L (y,i )为货币供给函数,」表示货币乘数,MB 表示基础货币存量, MB j 为前期基础货币数量,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1)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增量为 D );(2)购买外汇(外汇储备的增量为 R );(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基础货币为AH )。
3. BP 曲线(BP curve )表示在给定汇率条件下, 利率(i )与国民收入(Y )处于国际收支 均衡时的各种组合。
国际收支均衡即贸易逆差与资本流入数量相等, 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出数量相等,或者零的贸易差额伴随着零的国际资本流动。
BP 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利率越高,资本流入越多(或流出越少),从而必须由更高的国民收入及由此带来的进口增加来平衡, 才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在 BP 曲线的左边,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在右边国际收支出现 逆差。
国际短期资本对利率变动越敏感,BP 曲线就越平坦。
BP 曲线是基于汇率稳定这一假设绘制的。
由于国际贸易差额的改善及为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需要更低的利率和更小的资 本流入(或更大的的资本流出),一国货币的贬值会使 BP 曲线向下移动。
相反,一国货币 的增值会使BP 曲线向上移动。
国家同时处于三个市场的均衡状态,可以用来探讨一国如何 通过合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并保持外部均衡) ,同时保持汇率不变。
在外部账户中,一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最终都将转化为外汇储备 R 的形式积累起来。
:R = X(y *,e)-M(y,e) S NF Q )( 1.3)其中S NF (i )表示国外私人储蓄用于国内投资的净资本流入,净资本流入的利率敏感度 满足 S NF (i)0o2.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度下也可以在IS-LM-BP 模型框架中,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产出、利率和国际收支余额的影响。
对(1.1)式、(1.2)式和(1.3)式进行全微分得:图i.i 货币市场,商品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1-Z y M y—Zy|LyL i My- S NFi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值为:IZ y dTdG I4d 曲+A d 比(1.6):.0 JD 2 =(1-Z yM y )L i M y Z "7S NFi (l -Z y M y ) Z j L y^y 1 - 1di解方程得:J - " S NFi Z i~L ^-'M y1-Z y ■ MeL y S NFi -LM y (1 -Z y + M y )S NFi -M y Z iI Z y d T dGIJ(X e-M e )1卩(1-Zy+M y )(1— Zy+M y )L+L y Z iy y y-(1.7)|»d 严%• 0J1.3.1财政政策的作用由(1.7)式可以得到政府财政政策效应:d y 1 1 (L i — ^S NFi )— .. .. (1— Z y +M y )L i +M y Z 出—丛 S NFi (1— Z y 十 M y )十 Z j L -L y - ' M yyd G D 2d i -L y -y _d G D 2 >0 (1 -Z y M y )L i M y Z i"-」S NFi (1-Z y M y ) Z j L y d R - L y S NFi - L j M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 _L j M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G 「 D 2 ,1-Z y M y )L i M y Z i 」- SFi (1-Z y M y ) Z i L y•或:::0 以上结果说明,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会提高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和国内 利率水平,但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确定。
d R :d G 的符号不确定,其符号的正负同样与 LM 曲线和BP 曲线斜率 大小有关。
当 S NFi L y . -M y L i ,即(-L yf L i ) • (MJ S NFi )时, d.R 「d G ・0,其中-L y ;L i 为LM 曲线的斜率,M y.「S NR 为BP 曲线的斜率,也就是说, 当LM 曲线较BP 曲线的更陡峭时,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会恶 化国际收支状况。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效应对S NFi 求偏导数得:d 2y、0= ---------------------------------------- >0 d G dS NFi-----------------------------------------------------------------------------------------------[(1 -Z y M y )L iM y Z"」S NFi (1-Z y M y ) Z^y ]d 2i(- L y -亠 M y )叫 1- Z y M y )2 ::: 0d G d S NFi[(1 -Z y M y )L i M y Z j 一亠 S NFi (1-Z y M y ) Z j L y ]d 2 R- L y [(1 — Z y M y )L i M y Z^ 乙 L y ] L i M yZ y M y )2 - ■0 dG dS NFi这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随着资本流动程度(d y- 0 d G 1 " Z y M y「0d Gd.Rd G即在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 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会提高均衡国民收入水 平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对国内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1.3.2货币政策的作用由(1.7)式可以得到央行货币政策效应:[(1 —Z y M y )L i M y ZN -」S NFi (1_Z y M y ) Z j L y ]'S^Fi )的增大而增大,财政政策的利率效应随着资本流动程度(S NFi )的增大而减小,财政政策的国际收支余额效应随着资本流动程度(S NFi )的增大而增大。
在资本完全不能自由流动时,S NFi “ 0,则: d y _L i d G 「(1-Z y M y )L iM y Z i —_Ly-PM ygd G —Z y M y )L i M yZj Z 丄yd.R = d G 「(1 — Z y M y )L i M yZ^ Z i L即在固定汇率、资本完全不能流动情况下, 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仍会提高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和国内利率水平,但会恶化国际收支。
^iMy-::0y改变资本流动性假设,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SNFi 八:,则:L y>0•1(1 - Z y M y ):::0d y Zd M sD 「(1 - Z y M y )L i M y Z i .「£NFi (1 - Z yM y ) Z i L yd id M s1 -Z y M eD 2d R d M s1-Z y M e<0(1—Z y M y )L i M y Z i'l-」S NFi (1—Z y M y )(1 - Z y ' M y )S NFi - M y Z i(1 - Z y ' M y ) S NFi - M y Z i(1_Z y M y )L i M y Zf -・SFi (1 — Z y M y )乙 L y D 2以上结果说明,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增加会提高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降低国内利 率水平,同时减少国际收支盈余或出现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