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五节推理与证明

合集下载

2021年数学一轮复习考点与题型总结: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2021年数学一轮复习考点与题型总结: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关闭
解析 答案
-53-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向三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关闭
A.4 B.9 C.10 D.12 思考如何利用可行域求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
关闭
解析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题心得1.利用可行域求线性目标函数最值的方法:首先利用约 束条件作出可行域,然后根据目标函数找到最优解时的点,最后把 解得点的坐标代入求解即可.
关闭
答案
-30-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解析:(1)∵x>1,y>1,∴lg x>0,lg y>0,由题意得lg x+lg y=4,即
xy=104.
-31-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2-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3-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例5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 m3,高为1 m的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 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 关闭
(1)该单位每月处理量为多少吨时,才能使每吨的平均处理成本最 低?
(2)该单位每月能否获利?如果获利,那么求出最大利润;如果不获 利,那么需要国家至少补贴多少元才能使该单位不亏损?
-37-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知识梳理
-38-
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12
2.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
线性约束条件
可行解 最大值
12345
5.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600吨,每次购买x吨,运费为6万元/次, 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数列数学归纳法第5节数学归纳法选用含解析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数列数学归纳法第5节数学归纳法选用含解析

第5节数学归纳法(选用)考试要求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梳理1。

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常用结论与易错提醒]1。

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初始值n0不一定是1.2.推证n=k+1时一定要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诊断自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22+…+2n+2=2n+3-1”,验证n=1时,左边式子应为1+2+22+23.()(2)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归纳假设可以不用.()(4)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n=k到n=k+1时,项数都增加了一项。

()解析对于(2),有些命题也可以直接证明;对于(3),数学归纳法必须用归纳假设;对于(4),由n=k到n=k+1,有可能增加不止一项.答案(1)√(2)×(3)×(4)×2。

(选修2-2P99B1改编)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为错误!n(n-3)条时,第一步检验n等于()A.1B.2C。

3 D.4解析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凸多边形,故第一步应检验n=3。

答案C3。

已知f(n)=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则()A.f(n)中共有n项,当n=2时,f(2)=错误!+错误!B.f(n)中共有n+1项,当n=2时,f(2)=错误!+错误!+错误!C.f(n)中共有n2-n项,当n=2时,f(2)=错误!+错误!D。

f(n)中共有n2-n+1项,当n=2时,f(2)=错误!+错误!+错误!解析f(n)共有n2-n+1项,当n=2时,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故f(2)=错误!+错误!+错误!.答案D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错误!+错误!+…+错误!<n(n∈N,且n〉1),第一步要证的不等式是________。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分析: (1)邻补角必须有公共边,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也可能和为
180°;(2)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就不相等;(3)a2 =b2,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解: (1)假命题.如图1所示,l1∥l2,则∠1+∠2=180°,但
∠1与∠2不是邻补角. (2)假命题.如图2所示,l1与l2不平行,∠1和∠2是同位角
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
证法1: ∵∠1=∠3(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 ∴∠3+∠2=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法2: ∵∠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 (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2)除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 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3)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只能用公理 、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命题的命题来证明﹒
依据的方式,写出证明过程.
注意:通常文字证明题要有以上三个步骤,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证 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字证明题﹒题目已经明确用字母、符 号把命题表示出来,甚至也画出了示意图,对于不是文字证明的题, 我们只需从第三步开始写即可.
随堂演练
例1、如图所示,若∠B=35°,∠CDF=145°, 问AB是否与CE平行?
方法归纳: 解答文字叙述类证明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信息
,把文字表示的命题“翻译”成用图形和符号表示( 即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

推理与证明讲义

推理与证明讲义

1.1 归纳推理【学习要求】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归纳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学法指导】一,基础知识回顾:归纳是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其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1.归纳推理定义: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是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3.归纳推理具有如下的特点:(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的推理;(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 正确;(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二,问题探究探究点一:归纳推理的定义例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时,我们会得出一个判断——天要下雨了;张三今天没来上课,我们会推断——张三一定生病了;谚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等,像上面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请问你认为什么是推理?答: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命题得出另一个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就叫作推理.变式迁移1:观察下面两个推理,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1)哥德巴赫猜想:6=3+3 8=3+5 10=5+5 12=5+7 14=7+7 16=5+11…… 1 000=29+971 1 002=139+863……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2)铜、铁、铝、金、银等金属都能导电,猜想:一切金属都能导电.回答 ①以上两个推理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②其结论一定正确吗?答:①共同特点:部分推出整体,个别推出一般.(这种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②其结论不一定正确.小结 归纳推理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探究点二:归纳推理在数列中的应用例2: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a n,n ∈N *,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解:在{a n }中,a 1=1,a 2=2a 12+a 1=23,a 3=2a 22+a 2=12=24,a 4=2a 32+a 3=25,…,所以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证明如下:因为a 1=1,a n +1=2a n 2+a n ,所以1a n +1=2+a n 2a n =1a n +12,即1a n +1-1a n =12,所以数列⎩⎨⎧⎭⎬⎫1a n 是以1a 1=1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a n =1+(n -1)×12=12n +12,所以通项公式a n =2n +1变式迁移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1,2,3,…)(1)求a 2,a 3,a 4,a 5;(2)归纳猜想通项公式a n .解:(1)当n =1时,知a 1=1,由a n +1=2a n +1得a 2=3,a 3=7,a 4=15,a 5=31. (2)由a 1=1=21-1,a 2=3=22-1,a 3=7=23-1,a 4=15=24-1,a 5=31=25-1,可归纳猜想出a n =2n -1(n ∈N *).探究点三:归纳推理在图形变化中的应用例3: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52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场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1堆只有一层,就一个球;第2,3,4,…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按图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二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n 堆第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f(n)表示第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f(3)=10_;f(n)=n n +1n +26(答案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f(1)=1,f(2)=4,f(3)=10,f(4)=20,…,故下一堆的个数是上一堆个数加上下一堆第一层的个数,即f(2)=f(1)+3;f(3)=f(2)+6;f(4)=f(3)+10;…;f(n)=f(n -1)+n n +12.将以上(n -1)个式子相加可得f(n)=f(1)+3+6+10+…+n n +12=12[(12+22+…+n 2)+(1+2+3+…+n)]=12[16n(n +1)(2n +1)+n n +12]=n n +1n +26. 变式迁移:3:在平面内观察: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凸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由此猜想凸n(n≥4且n∈N *)边形有几条对角线?解: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比凸四边形多3条,凸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比凸五边形多4条,于是猜想凸n 边形比凸(n -1)边形多(n -2)条对角线. 于是猜想凸n 边形比凸(n -1)边形多(n -2)条对角线.因此凸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2+3+4+5+…+(n -2)=12n(n -3)(n ≥4且n ∈N *) 探究点四:归纳推理在算式问题中的应用例4:观察下列等式,并从中归纳出一般法则.(1)1=12, 1+3=22,1+3+5=32, 1+3+5+7=42,1+3+5+7+9=52,……(2)1=12, 2+3+4=32, 3+4+5+6+7=52 4+5+6+7+8+9+10=72,5+6+7+8+9+10+11+12+13=92, ……解:(1)对于(1),等号左端是整数,且是从1开始的n 项的和,等号的右端是项数的平方; 对于(2),等号的左端是连续自然数的和,且项数为2n -1,等号的右端是项数的平方.∴(1)猜想结论:1+3+5+…+(2n -1)=n 2(n ∈N *).:(2)猜想结论:n +(n +1)+…+[n+(3n -2)]=(2n -1)2(n ∈N *).变式迁移4:在△ABC 中,不等式1A +1B +1C ≥9π成立;在四边形ABCD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62π成立;在五边形ABCDE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E ≥253π成立.猜想在n 边形A 1A 2…A n 中成立的不等式为1A 1+1A 2+…+1A n ≥n 2n -2π(n ≥3且n ∈N *).. 三,练一练1.已知2+23=223,3+38=338,4+415=4415,…, 若6+a b =6a b(a 、b 均为实数).请推测a =6,b =35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能力,由前面三个等式,发现被开方数的整数与分数的关系:整数和这个分数的分子相同,而分母是这个分子的平方减1,由此推测6+a b中,a =6,b =62-1=35. 2.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 行(n ≥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n 2-n +62解析:前n -1行共有正整数1+2+…+(n -1)个,即n 2-n 2个,因此第n 行第3个数是全体正整数中第n 2-n 2+3个,即为n 2-n +62. 3.已知正项数列{a n }满足S n =12(a n +1a n),求出a 1,a 2,a 3,a 4,并推测a n . 解:a 1=S 1=12(a 1+1a 1),又因为a 1>0,所以a 1=1. 当n ≥2时,S n =12(a n +1a n ),S n -1=12(a n -1+1a n -1),两式相减得:a n =12(a n +1a n )-12(a n -1+1a n -1),即a n -1a n =-(a n -1+1a n -1).所以a 2-1a 2=-2,又因为a 2>0,所以a 2=2-1. a 3-1a 3=-22,又因为a 3>0,所以a 3=3- 2. a 4-1a 4=-23,又因为a 4>0,所以a 4=2- 3.将上面4个式子写成统一的形式:a 1=1-0,a 2=2-1,a 3=3-2,a 4=4-3,由此可以归纳推测:a n =n -n -1. 四,课时小结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注意:一般性的命题往往要用字母表示,这时需注明字母的取值范围.五,作业设计:1. 数列5,9,17,33,x ,…中的x 等于 (B)A .47B .65C .63D .1282. 观察(x 2)′=2x ,(x 4)′=4x 3,(cos x)′=-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等于(D)A .f(x)B .-f(x)C .g(x)D .-g(x) 3. f(n)=1+12+13+…+1n (n ∈N *),计算得f(2)=32,f(4)>2,f(8)>52,f(16)>3,f(32)>72,推测当n ≥2时,有f(2n )>n +224. 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32,sin 25°+sin 265°+sin 2125°=3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sin 2(α-60°)+sin 2α+sin 2(α+60°)=325. 已知a 1=3,a 2=6且a n +2=a n +1-a n ,则a 33=36. 设x ∈R ,且x ≠0,若x +x -1=3,猜想x2n +x -2n (n ∈N *)的个位数字是77. 如图,观察图形规律,在其右下的的空格处画上合适的图形,应为①8. 如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3n -1(n ∈N *) 9. 如图所示,图(a)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b)、图(c)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 层.第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 n .解答下列问题:(1)按照要求填表:(2)S 10=55 (3)S n =n (n +1)210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 },可以推测:(1)b 2 012是数列{a n }中的第5 030项;(2)b 2k -1=5k (5k -1)2.(用k 表示) 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且S n -1+1S n+2=0(n ≥2),计算S 1,S 2,S 3,S 4,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解:当n =1时,S 1=a 1=1;当n =2时,1S 2=-2-S 1=-3,∴S 2=-13;当n =3时,1S 3=-2-S 2=-53,∴S 3=-35;当n =4时,1S 4=-2-S 3=-75,∴S 4=-57.猜想:S n =-2n -32n -1(n ∈N *).12.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个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1)3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2)设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f(n)部分,归纳出f(n +1)与f(n)的关系; (3)求出f(n). 解:(1)3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7个部分.(2)f(n +1)=f(n)+n +1.(3)f(n)=[f(n)-f(n -1)]+[f(n -1)-f(n -2)]+…+[f(2)-f(1)]+f(1)=n +(n -1)+(n -2)+…+2+2=n 2+n +22. 13.在一容器内装有浓度为r%的溶液a 升,注入浓度为p%的溶液14a 升,搅匀后再倒出溶液14a 升,这叫一次操作,设第n 次操作后容器内溶液的浓度为b n ,计算b 1、b 2、b 3,并归纳出计算公式.解:b 1=a 〃r 100+a 4〃p 100a +a 4=1100(45r +15p);b 2=ab 1+a 4〃p 100a +a 4=1100[(45)2r +15p +452p];b 3=ab 2+a 4〃p 100a +a 4=1100[(45)3r +15p +452p +453p].归纳得b n =1100[(45)n r +15p +452p +…+4n -15n p] 1.2 类比推理【学习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类比推理的意义;2.会用类比推理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学法指导】类比推理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模式.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其结论不一定正确.一,基础知识回顾:1.类比推理: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 ,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特征之间的推理.2.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 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 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二,问题探究探究点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类比例1:如图所示,面积为S 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 条边的边长记为a i (i =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 到第i 条边的距离记为h i (i =1,2,3,4),若a 11=a 22=a 33=a 44=k ,则h 1+2h 2+3h 3+4h 4=2S k,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 的三棱锥的第i 个面的面积记为S i (i =1,2,3,4),若S 11=S 22=S 33=S 44=K ,则H 1+2H 2+3H 3+4H 4等于多少? 解:对平面凸四边形:S =12a 1h 1+12a 2h 2+12a 3h 3+12a 4h 4=12(kh 1+2kh 2+3kh 3+4kh 4) =k 2(h 1+2h 2+3h 3+4h 4),所以h 1+2h 2+3h 3+4h 4=2S k ;类比在三棱锥中,V =13S 1H 1+13S 2H 2+13S 3H 3+13S 4H 4 =13(KH 1+2KH 2+3KH 3+4KH 4) =K 3(H 1+2H 2+3H 3+4H 4).故H 1+2H 2+3H 3+4H 4=3V K. 变式迁移1: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则AB 2+AC2=BC 2”.拓展到空间(如图),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解析:类比条件:两边AB 、AC 互相垂直侧面ABC 、ACD 、ADB互相垂直.结论:AB 2+AC 2=BC 2 S 2△A B C +S 2△A C D +S 2△A D B =S 2△B C D .答案:设三棱锥A —BCD 的三个侧面ABC 、ACD 、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S 2△ABC +S 2△ACD +S 2△ADB =S 2△BCD探究点二:内似两事物之间的内比例2:根据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 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a =b ⇒a +c =b +c; (1)a>b ⇒a +c>b +c ;(2)a =b ⇒ac =bc; (2)a>b ⇒ac>bc ;(3)a =b ⇒a 2=b 2等等. (3)a>b ⇒a 2>b 2等等.例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0=0,证明:等式a 1+a 2+…+a n =a 1+a 2+…+a 19-n (n<19,n∈N *)成立,并类比上述性质相应的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有等式_______成立.解析:在等差数列{a n }中,由a 10=0,得a 1+a 19=a 2+a 18=…=a n +a 20-n =a n +1+a 19-n =2a 10=0,∴a 1+a 2+…+a n +…+a 19=0,即a 1+a 2+…+a n =-a 19-a 18-…-a n +1,又∵a 1=-a 19,a 2=-a 18,…,a 19-n=-a n +1,∴a 1+a 2+…+a n =-a 19-a 18-…-a n +1=a 1+a 2+…+a 19-n .相应地,类比此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可得b 1b 2…b n =b 1b 2…b 17-n ,(n<17,n ∈N *).变式迁移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T 8T 4:,T 12T 8,T 16T 12成等比数列. 三,练一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由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B .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C .合情推理不能猜想D .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不能判断正误解析:根据合情推理可知,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2.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8解析:∵两个正三角形是相似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比是相似比的平方.同理,两个正四面体是两个相似几何体,体积之比为相似比的立方,∴它们的体积比为1∶8.3.若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则当d n =c 1+c 2+…+c n n时,数列{d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当b n =n a 1a 2…a n时,数列{b n }也是等比数列.4.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各正三角形的中心.四,课时小结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证明提供思路与方向.2.合情推理的过程概括为: 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 五,作业设计: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A .把a(b +c)与log a (x +y)类比,则有log a (x +y)=log a x +log a yB .把a(b +c)与sin (x +y)类比,则有sin (x +y)=sin x +sin yC .把a(b +c)与a x +y 类比,则有a x +y =a x +a y D .把a(b +c)与a ·(b +c )类比,则有a ·(b +c )=a ·b +a ·c2. 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 (C) ①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②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③张军某次考试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n -2)·180°.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④3. 把下面在平面内成立的结论类比地推广到空间,结论仍然正确的是(B) A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也与另一条相交B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也与另一条垂直C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D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4.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0,公差d>0,则有a 4·a 6>a 3·a 7,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n >0,q>1,则下列有关b 4,b 5,b 7,b 8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A)A.b 4+b 8>b 5+b 7B.b 5+b 7>b 4+b 8C.b 4+b 7>b 5+b 8D.b 4+b 5>b 7+b 8.5. 已知扇形的弧长为l ,半径为r ,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2,可推知扇形面积公式S 扇=12lr 6. 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重点G(x ,y )的坐标公式⎩⎨⎧x =x 1+x 2+x 33y =y 1+y 2+y 33(其中A(x 1,y 1)、B(x 2,y 2)、C(x 3,y 3),猜想以A(x 1,y 1,z 1)、B(x 2,y 2,z 2)、C(x 3,y 3,z 3)、D(x 4,y 4,z 4)为顶点的四面体A —BCD 的重点G(x ,y ,z )的公式为⎩⎪⎨⎪⎧ x =x 1+x 2+x 3+x 44y =y 1+y 2+y 3+y 44z =z 1+z 2+z 3+z 447. 公差为d(d ≠0)的等差数列{a n }中,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则数列S 20-S 10,S 30-S 20,S 40-S 30也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100d ,类比上述结论,相应地在公比为q(q ≠1)的等比数列{b n }中,若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积,则有T 20T 10,T 30T 20,T 40T 30也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1008. 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知正四面体的下列性质中,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①②③.(填序号)9. 已知抛物线y 2=2px(p>0),过定点(p,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若l 1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l 2与抛物线交于M 、N 两点,l 1的斜率为k ,某同学已正确求得弦PQ 的中点坐标为(p k 2+p ,p k),请你写出弦MN 的中点坐标:(pk 2+p ,-pk) 10.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 的正方形,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a 24.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a 3811.如图(1),在平面内有面积关系S △PA ′B ′S △PAB=PA ′·PB ′PA·PB写出图(2)中类似的体积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类比S △PA ′B ′S △PAB =PA ′〃PB ′PA 〃PB ,有V P —A ′B ′C ′V P —ABC =PA ′〃PB ′PA 〃PB 〃PC ′PC证明:如图:设C ′,C 到平面PAB 的距离分别为h ′,h.则h ′h=PC ′PC ,故V P —A ′B ′C ′V P —ABC=13〃S △PA ′B ′〃h ′13S PAB 〃h =PA ′〃PB ′〃h ′PA 〃PB 〃h =PA ′〃PB ′〃PC ′PA 〃PB 〃PC. 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射影定理可表示为a =b·cos C +c·cos B ,其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类比上述定理,写出对空间四面体性质的猜想.解: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设S 1,S 2,S 3,S 分别表示△PAB ,△PBC ,△PCA ,△ABC 的面积,α,β,γ依次表示面PAB ,面PBC ,面PCA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我们猜想射影定理类比推理到三维空间,其表现形式应为:S =S 1〃cos α+S 2〃cos β+S 3〃cos γ.13.已知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于D ,有1AD 2=1AB 2+1AC 2成立.那么在四面体A -BCD 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说明猜想是否正确及并给出理由.解:类比AB ⊥AC ,AD ⊥BC ,可以猜想四面体A -BCD 中,AB ,AC ,AD 两两垂直,AE ⊥平面BCD.则1AE 2=1AB 2+1AC 2+1AD 2.猜想正确.如图所示,连接BE ,并延长交CD 于F ,连接AF.∵AB ⊥AC ,AB ⊥AD ,∴AB ⊥平面ACD.而AF ⊂平面ACD ,∴AB ⊥AF.在Rt △ABF 中,AE ⊥BF ,∴1AE 2=1AB 2+1AF 2.在Rt △ACD 中,AF ⊥CD ,∴1AF 2=1AC 2+1AD 2.∴1AE 2=1AB 2+1AC 2+1AD 2,故猜想正确. 1.3综合法与分析法(一)【学习要求】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2. 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学法指导】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要结合实例了解两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一,基础知识回顾:1.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2.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演绎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综合法3.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二,问题探究探究点一:综合法例1: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由A ,B ,C 成等差数列,有2B =A +C ①,由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所以A +B +C =π②,由①②,得B =π3③,由a ,b ,c 成等比数列,有b 2=ac ④,由余弦定理及③,可得b 2=a 2+c 2-2accos B =a 2+c 2-ac ,再由④,得a 2+c 2-ac =ac ,即(a -c)2=0, 从而a =c ,所以A =C ⑤。

5推理与证明-拔高难度-讲义

5推理与证明-拔高难度-讲义

推理与证明知识讲解一、推理推理: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或假设)得出一个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推理.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推理一般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合情推理:前提为真,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第1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第2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类比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第1步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第2步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2.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几种数学中常用的演绎推理规则:⇒,p真,⑴假言推理:通过验证结论的充分条件为真,判断结论为真.符号语言:若p q则q真;⇒.⑵三段论推理:如果b c a b⇒⇒,,则a c“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通常是已知的定义、定理、公式等)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通常是已知条件或前面推理的结论)③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⑶传递性关系推理:如果aRb bRc,,则aRc,其中R表示具有传递性的关系.⑷完全归纳推理: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在内的演绎推理规则.二、证明证明:分成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直接证明: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与分析法.①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②分析法: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是一种从结果追溯到产生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法.2.间接证明:常用的有反证法.反证法:先否定结论,在否定结论的基础上,运用演绎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结论的真实性.常见矛盾:与假设矛盾;与数学公理、定理、公式、定义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与原命题中的已知结论矛盾等.典例精讲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8春•龙岩期中)有一个偶数组成的数阵排列如下:2 4 8 14 22 32 …6 10 16 24 34 ……12 18 26 36 ………20 28 38 …………30 40 ……………42 …………………………………则第20行第4列的数为()A.546B.540C.592D.5982.(2017秋•大武口区校级期中)某校高二(1)班每周都会选出两位“迟到之星”,期中考试之前一周“迟到之星”人选揭晓之前,小马说:“两个人选应该是在小赵、小宋和小谭三人之中产生”,小赵说:“一定没有我,肯定有小宋”,小宋说:“小马、小谭二人中有且仅有一人是迟到之星”,小谭说:“小赵说的对”.已知这四人中有且只有两人的说法是正确的,则“迟到之星”是()A.小赵、小谭B.小马、小宋C.小马、小谭D.小赵、小宋3.(2017•迎泽区校级一模)以下数表的构造思路源于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的“杨辉三角形”.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的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是一个数,则这个数为()A .2018×22016B .2018×22015C .2017×22016D .2017×220154.(2017春•阳春市校级月考)等差数列有如下性质: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则当b n =a 1+a 2+⋯+a nn时,数列{b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 n }是正项等比数列,当d n =____________时,数列{d n }也是等比数列,则d n 的表达式为( ) A .d n =c 1+c 2+⋯+c n nB .d n =c 1⋅c 2⋅⋯⋅c nnC .d n =√c 1⋅c 2⋅⋯⋅c n nD .d n =√c 1n ⋅c 2n ⋅⋯⋅c n nnn5.(2017春•蕲春县期中)给出下面四个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实数a ,b ,若ab=0,则a=0或b=0;类比复数z 1、z 2,若z 1z 2=0,则z 1=0或z 2=0; ②实数a ,b ,若ab=0,则a=0或b=0;类比向量a →,b →,若a →•b →=0,则a →=0→或b →=0→; ③实数a ,b ,有a 2+b 2=0,则a=b=0;类比复数z 1,z 2,有z 12+z 22=0,则z 1=z 2=0; ④实数a ,b ,有a 2+b 2=0,则a=b=0;类比向量a →,b →,有a →2+b →2=0,则a →=b →=0→.A .0B .1C .2D .36.(2017•蚌埠三模)现有10支队伍参加篮球比赛,规定:比赛采取单循环比赛制,即每支队伍与其他9支队伍各比赛一场;每场比赛中,胜方得2分,负方得0分,平局双方各得1分.下面关于这10支队伍得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有两支队伍得分都是18分 B .各支队伍得分总和为180分 C .各支队伍中最高得分不少于10分D.得偶数分的队伍必有偶数个7.(2017春•新华区校级月考)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没有的数字是()A.不确定B.3C.2D.18.(2017•和平区校级模拟)我们知道:在平面内,点(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00√A2+B2,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得:在空间中,点(2,4,1)到平面x+2y+3z+3=0的距离为()A.3B.5C.8√147D.3√59.(2017•永州二模)有四人在海边沙滩上发现10颗精致的珍珠,四人约定分配方案:四人先抽签排序①②③④,再由①号提出分配方案,四人表决,至少要有半数的赞成票才算通过,若通过就按此方案分配,否则提出方案的①号淘汰,不再参与分配,接下来由②号提出分配方案,三人表决…,依此类推.假设:1.四人都守信用,愿赌服输;2.提出分配方案的人一定会赞成自己的方案;3.四人都会最大限度争取个人利益.易知若①②都淘汰,则③号的最佳分配方案(能通过且对提出方案者最有利)是(10,0)(表示③、④号分配珍珠数分别是10和0).问①号的最佳分配方案是()A.(4,2,2,2)B.(9,0,1,0)C.(8,0,1,1)D.(7,0,1,2)10.(2017•淄博一模)如图所示,由直线x=a,x=a+1(a>0),y=x2及x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介于相应小矩形与大矩形的面积之间,即a2<∫a+1ax2dx<(a +1)2.类比之,若对∀n ∈N*,不等式1n+1+1n+2+⋯+12n<A <1n +1n+1+…+12n−1恒成立,则实数A 等于( )A .ln 52B .ln 2C .12ln 2D .12ln 511.(2017•大连模拟)“一支医疗救援队里的医生和护士,包括我在内,总共是13名,下面讲到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在这些医务人员中:①护士不少于医生;②男医生多于女护士;③女护士多于男护士;④至少有一位女医生.”由此推测这位说话人的性别和职务是( ) A .男护士 B .女护士 C .男医生 D .女医生12.(2016秋•房山区期末)对于100个黑球和99个白球的任意排列(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则一定( )A .存在一个白球,它右侧的白球和黑球一样多B .存在一个黑球,它右侧的白球和黑球一样多C .存在一个白球,它右侧的白球比黑球少一个D .存在一个黑球,它右侧的白球比黑球少一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18春•邢台期末)已知函数f (x )=xlnx ,设f 1(x )=f′(x )=1+lnx ,f 2(x )=f1′(x )=1x,f 3(x )=f2′(x )=−1x 2,f 4(x )=f 3′(x )=2x 3…,则f10(1)=.(用数字作答)1×2×3×4×5×6×714.(2018春•赣榆区期中)当△DEF和正△ABC具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时,我们称△DEF内接于正△ABC.已知n边形A1A2…A n内接于边长为1的正n边形A1′A2′…A n′(n≥3),若n边形A1A2…A n中至少有一边的长不小于a,则a的最小值是.(用含有n的表达式表示)15.(2018•济南一模)如图所示,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按如下规则标上标签:原点处标数字0,记为a0;点(1,0)处标数字1,记为a1;点(1,﹣1)处标数字0,记为a2;点(0,﹣1)处标数字﹣1,记为a3;点(﹣1,﹣1)处标数字﹣2,记为a4;点(﹣1,0)处标数字﹣1,记为a5;点(﹣1,1)处标数字0,记为a6;点(0,1)处标数字1,记为a7;…以此类推,格点坐标为(i,j)的点处所标的数字为i+j(i,j均为整数),记S n=a1+a2+…+a n,则S2018=.16.(2018春•铜山区期中)已知a n=3n,把数列{a n}的各项排成如下的三角形:记A(s,t)表示第s行的第t个数,则A(12,13)=.17.(2017•上海)如图,用35个单位正方形拼成一个矩形,点P1、P2、P3、P4以及四个标记为“▲”的点在正方形的顶点处,设集合Ω={P1,P2,P3,P4},点P∈Ω,过P作直线l P,使得不在l P上的“▲”的点分布在l P的两侧.用D1(l P)和D2(l P)分别表示l P一侧和另一侧的“▲”的点到l P的距离之和.若过P的直线l P中有且只有一条满足D1(l P)=D2(l P),则Ω中所有这样的P为.18.(2014•天心区校级模拟)第1行:21+20第2行:22+20,22+21第3行:23+20,23+21,23+22第4行:24+20,24+21,24+22,24+23…由上述规律,则第n行的所有数之和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19.(2018春•福州期中)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运用类比猜想的方法研究问题.(1)已知动点P 为圆O :x 2+y 2=r 2外一点,过P 引圆O 的两条切线PA 、PB ,A 、B 为切点,若PA →⋅PB →=0,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若动点Q 为椭圆M :x 29+y 24=1外一点,过Q 引椭圆M 的两条切线QC 、QD ,C 、D 为切点,若QC →⋅QD →=0,求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 (3)在(2)问中若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其余条件都不变,那么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直接写出答案即可,无需过程).20.(2018春•运城期中)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23,满足S n +1S n+2=a n (n ≥2),计算S 1,S 2,S 3,S 4,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21.(2017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对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若a b >cd ,那么称点(a ,b )是点(c ,d )的“上位点”,同时点(c ,d )是点(a ,b )的“下位点”.(1)试写出点(3,5)的一个“上位点”坐标和一个“下位点”坐标;(2)已知点(a ,b )是点(c ,d )的“上位点”,判断是否一定存在点P 满足是点(c ,d )的“上位点”,又是点(a ,b )的“下位点”,若存在,写出一个点P 坐标,并证明;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3)设正整数n 满足以下条件,对集合m ∈{t |0<t <2017,t ∈Z },总存在k ∈N *,使得点(n ,k )既是点(100,m )的“下位点”,又是点(101,m +1)的“上位点”,求正整数n 的最小值.22.(2017春•景德镇期中)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C,有AC2+BC2=AB2;类比猜想:直角四面体P﹣ABC(即PA⊥PB,PB⊥PC,PC⊥PA)的四个面的面积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逻辑学 第七章推理:归纳推理

逻辑学 第七章推理:归纳推理
优点:(一)共变法不但能求出原因,并且还能找 出因果的数量关系; (二)共变法较求异法更简单,只要共变,便可推 出结论,不必象求异法那样要从无到有,比较有、 无两个方面。但是,共变法的结论也是或然性的。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运用共变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情况是 不是唯一的。 第二、两个现象间的共变有一定的限度,超 过这个限度就会失掉原来的共变关系。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区别的。 相互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可以说没有 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依赖于归 纳推理。 2. 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异中求同,即通过排除 事物现象间不同的因素,寻找共同的因素来确定 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第 五 : 李 卫
二、求异法
求异法,也称差异法,其基本内容是:如果 某一被研究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 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中的其他情况完全相同, 只有一个情况不同,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被研究 现象的原因。它的逻辑形式表示如下: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逻辑要求和作用
完全归纳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前提对某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做 了断定,无一遗漏。 2.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 论是真实可靠的。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完全归纳推理的正确运用要遵守以下要求: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4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4

2.数列 2,5,11,20,x,47,…中的 x 等于( ) A.28 B.32 C.33 D.27
[解析]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公差为 3 的等 差数列,所以 x=20+12=32.故选 B.
[答案] B
3.(选修 1-2P30 练习 T1 改编)已知数列{an}中,a1=1,n≥2 时,an=an-1+2n-1,依次计算 a2,a3,a4 后,猜想 an 的表达式 是( )
[对点训练] 1.(2019·山东日照模拟)对于实数 x,[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 整数,观察下列等式: [ 1 ]+[ 2 ]+[ 3 ]=3; [ 4 ]+[ 5 ]+[ 6 ]+[ 7 ]+[ 8 ]=10;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21; … 按照此规律第 n 个等式的等号右边的结果为________.
主干知识梳理 Z
主干梳理 精要归纳
1.合情推理
[知识梳理]
2.演绎推理 (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 特殊 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解析] 根据题图(1)所示的分形规律,可知 1 个白圈分形为 2
个白圈 1 个黑圈,1 个黑圈分形为 1 个白圈 2 个黑圈,把题图(2)
中的树形图的第 1 行记为(1,0),第 2 行记为(2,1),第 3 行记为(5,4),
第 4 行的白圈数为 2×5+4=14,黑圈数为 5+2×4=13,所以第

推理与证明演绎推理ppt

推理与证明演绎推理ppt
推理与证明演绎推理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推理与证明概述 • 推理的类型 • 证明的方法 • 演绎推理 • 推理与证明的应用 • 推理与证明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推理与证明概述
推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推理的定义
推理是指从已知的事实或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在逻辑 学中,推理通常指形式逻辑或数理逻辑,它们是研究推理的 有效性和正确性的学科。
例子
例如,如果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并且小猫是猫,那么可以推断出小猫是 哺乳动物。
间接推理
定义
间接推理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子
例如,如果所有的狗都不会飞,而小狗会飞,那么可以推断出小狗不是狗。
归纳推理
定义
归纳推理是从观察到的个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 法。
例子
例如,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些人每天都刷牙,那么可以推断出 大部分人都每天刷牙。
不同数学分支的差异
不同的数学分支有着不同的公理、定理和证明方法,需 要分别学习和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形式化语言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形式化语言的使用将更加普及和简便, 有助于提高推理和证明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机器证明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证明将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证明 方法,能够自动化地检查和生成证明,提高证明效率。
例子
如证明“所有的猫都会游泳”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可以假设存在一种猫不会 游泳,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穷举法
定义
穷举法是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验证每种情况是否符合条件,从而证明 原命题是正确的。
例子
如证明“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可以列 举几种三角形,验证它们都可以被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结论。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专题研究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专题研究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课件理

2019/6/2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2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3) 一 根 在 (1 , 2) 内 , 另 一 根 在 ( - 1 , 0) 内 , 应 满 足 ff((10))ff((2-)1<)0<,0即m((-22mm+-13))<×0,(-m)<0解得-12<m<0.
(4)一根在(-1,1)内,另一根不在(-1,1)内,应满足 f(- 1)f(1)<0,即(2m+1)(-2m-3)<0,∴m>-12或 m<-32,又∵m- 1≠0,∴m≠1.
【定理 1】 (即一个根 x1<小k<于x2k,一个根大于k)⇔af(k)<0.
【定理 2】
Δ=b2-4ac≥0, (即k<两x根1≤都x2大于k)⇔a-f(2bak>)k. >0,
【定理 3】
Δ=b2-4ac≥0, (即x1两≤根x2都<k小于k)⇔a-f(2bak<)k. >0,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高考数学复习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2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高考数学复习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2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x=3 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 f(x)取得最小值时,x=3,即 a=3.
18/37
-19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向二 求含有等式条件函数最值
例3(1)(河南中原学术联盟仿真)若直线ax+by-1=0(a>0,b>0)过曲线
1 2
+
y=1+sin πx(0<x<2)对称中心,则
最小值为
.

(2)已知x>0,y>0,x+3y+xy=9,则x+3y最小值为
· =3+2 2,





2
1
2
,即
a=
2-1,b=22时等号成立,此时
+
的最



+

当且仅当 =
小值为 3+2 2.
9-3
.
1+
(2)(方法一)由已知得 x=
9-3
12
∵x>0,y>0,∴y<3,∴x+3y= 1+ +3y=1++(3y+3)-6
≥2
12
·
(3
1+
+ 3)-6=6,
A.(-∞,-1)
B.(-∞,2 2-1)
2
2
x

∵3 +32-1)
≥2 D.(-2
2 当且仅当3
= 3 ,即 =
C.(-1,2
2-1,2 2-1)
log 3 2时,等号成立 ,
关闭
2
∴3x+3 的最小值为 2 2.

配套K12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五节推理与证明AB卷文1

配套K12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五节推理与证明AB卷文1

【大高考】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五节推理与证明AB卷文新人教A版1.(2016·新课标全国Ⅲ,4)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 ℃,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 ℃以上B.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D.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 ℃的月份有5个解析由题意知,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 ℃的六月,七月,八月,故选D.答案 D2.(2016·新课标全国Ⅱ,16)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解析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所以由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答案1和33.(2014·课标Ⅰ,14)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解析根据甲和丙的回答推测乙没去过B城市,又知乙没去过C城市,故乙去过A城市. 答案A1.(2016·浙江,8)如图,点列{A n },{B n }分别在某锐角的两边上,且|A n A n +1|=|A n +1A n +2|,A n ≠A n +2,n ∈N *,|B n B n +1|=|B n +1B n +2|,B n ≠B n+2,n ∈N *(P ≠Q 表示点P 与Q 不重合).若d n =|A n B n |,S n 为△A n B n B n +1的面积,则( ) A.{S n }是等差数列 B.{S 2n }是等差数列C.{d n }是等差数列D.{d 2n }是等差数列解析 S n 表示点A n 到对面直线的距离(设为h n )乘以|B n B n -1|长度一半,即S n =12h n |B n B n -1|,由题目中条件可知|B n B n -1|的长度为定值,过A 1作垂直得到初始距离h 1,那么A 1,A n 和两个垂足构成等腰梯形,则h n =h 1+|A 1A n |tan θ(其中θ为两条线所成的锐角,为定值), 从而S n =12(h 1+|A 1A n |tan θ)|B n B n +1|,S n +1=12(h 1+|A 1A n +1|)|B n B n +1|,则S n +1-S n =12|A n A n +1||B n B n +1|tan θ,都为定值,所以S n +1-S n 为定值,故选A. 答案 A2.(2016·山东,12)观察下列等式:⎝ ⎛⎭⎪⎫sin π3-2+⎝⎛⎭⎪⎫sin 2π3-2=43×1×2;⎝ ⎛⎭⎪⎫sin π5-2+⎝ ⎛⎭⎪⎫sin 2π5-2+⎝ ⎛⎭⎪⎫sin 3π5-2+⎝ ⎛⎭⎪⎫sin 4π5-2=43×2×3; ⎝ ⎛⎭⎪⎫sin π7-2+⎝ ⎛⎭⎪⎫sin 2π7-2+⎝ ⎛⎭⎪⎫sin 3π7-2+…+⎝ ⎛⎭⎪⎫sin 6π7-2=43×3×4; ⎝ ⎛⎭⎪⎫sin π9-2+⎝ ⎛⎭⎪⎫sin 2π9-2+⎝ ⎛⎭⎪⎫sin 3π9-2+…+⎝⎛⎭⎪⎫sin 8π9-2=43×4×5; ……照此规律,⎝ ⎛⎭⎪⎫sinπ2n +1-2+⎝ ⎛⎭⎪⎫sin 2π2n +1-2+⎝ ⎛⎭⎪⎫sin 3π2n +1-2+…+⎝ ⎛⎭⎪⎫sin 2n π2n +1-2=________.解析 观察等式右边的规律:第1个数都是43,第2个数对应行数n ,第3个数为n +1.答案 43×n ×(n +1)3.(2015·陕西,16)观察下列等式 1-12=121-12+13-14=13+141-12+13-14+15-16=14+15+16 ……据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解析 等式左边的特征:第1个等式有2项,第2个有4项,第3个有6项,且正负交错,故第n 个等式左边有2n 项且正负交错,应为1-12+13-14+…+12n -1-12n ;等式右边的特征:第1个有1项,第2个有2项,第3个有3项,故第n 个有n 项,且有前几个的规律不难发现第n 个等式右边应为1n +1+1n +2+…+12n. 答案 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4.(2013·陕西,13)观察下列等式 (1+1)=2×1(2+1)(2+2)=22×1×3(3+1)(3+2)(3+3)=23×1×3×5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观察规律,等号左侧为(n +1)(n +2)…(n +n ),等号右侧分两部分,一部分是2n,另一部分是1×3×…×(2n -1).答案 (n +1)(n +2)…(n +n )=2n×1×3×…×(2n -1)5.(2014·福建,16)已知集合{a ,b ,c }={0,1,2},且下列三个关系:①a ≠2;②b =2;③c ≠0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则100a +10b +c 等于________.解析 可分下列三种情形:(1)若只有①正确,则a ≠2,b ≠2,c =0,所以a =b =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所以只有①正确是不可能的;(2)若只有②正确,则b =2,a =2,c =0,这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所以只有②正确是不可能的;(3)若只有③正确,则c ≠0,a =2,b ≠2,所以b =0,c =1,所以100a +10b +c =100×2+10×0+1=201. 答案 2016.(2014·山东,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B.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解析 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是没有实根,故做的假设是“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 答案 A7.(2016·浙江,20)设函数f (x )=x 3+11+x,x ∈[0,1],证明: (1)f (x )≥1-x +x 2; (2)34<f (x )≤32. 证明 (1)因为1-x +x 2-x 3=1-(-x )41-(-x )=1-x 41+x,由于x ∈[0,1],有1-x 41+x ≤1x +1,即1-x +x 2-x 3≤1x +1, 所以f (x )≥1-x +x 2.(2)由0≤x ≤1得x 3≤x ,故f (x )=x 3+1x +1≤x +1x +1=x +1x +1-32+32=(x -1)(2x +1)2(x +1)+32≤32,所以f (x )≤32.由(1)得f (x )≥1-x +x 2=⎝ ⎛⎭⎪⎫x -122+34≥34,又因为f ⎝ ⎛⎭⎪⎫12=1924>34,所以f (x )>34.综上,34<f (x )≤32.8.(2015·四川,21)已知函数f (x )=-2x ln x +x 2-2ax +a 2,其中a >0. (1)设g (x )是f (x )的导函数,讨论g (x )的单调性;(2)证明:存在a ∈(0,1),使得f (x )≥0恒成立,且f (x )=0在区间(1,+∞)内有唯一解.(1)解 由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g (x )=f ′(x )=2(x -1-ln x -a ),所以g ′(x )=2-2x =2(x -1)x,当x ∈(0,1)时,g ′(x )<0,g (x )单调递减; 当x ∈(1,+∞)时,g ′(x )>0,g (x )单调递增. (2)证明 由f ′(x )=2(x -1-ln x -a )=0, 解得a =x -1-ln x ,令φ(x )=-2x ln x +x 2-2x (x -1-ln x )+(x -1-ln x )2=(1+ln x )2-2x ln x ,则φ(1)=1>0,φ(e)=2(2-e)<0, 于是,存在x 0∈(1,e),使得φ(x 0)=0, 令a 0=x 0-1-ln x 0=u (x 0), 其中u (x )=x -1-ln x (x ≥1), 由u ′(x )=1-1x≥0知,函数u (x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 故0=u (1)<a 0=u (x 0)<u (e)=e -2<1, 即a 0∈(0,1),当a =a 0时,有f ′(x 0)=0,f (x 0)=φ(x 0)=0, 再由(1)知,f ′(x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 当x ∈(1,x 0)时,f ′(x )<0, 从而f (x )>f (x 0)=0;当x ∈(x 0,+∞)时,f ′(x )>0, 从而f (x )>f (x 0)=0;又当x ∈(0,1]时,f (x )=(x -a 0)2-2x ln x >0, 故x ∈(0,+∞)时,f (x )≥0,综上所述,存在a ∈(0,1),使得f (x )≥0恒成立,且f (x )=0在区间(1,+∞)内有唯一解.9.(2015·江苏,20)设a 1,a 2,a 3,a 4是各项为正数且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 (1)证明:2a 1,2a 2,2a 3,2a 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是否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a 1,d 及正整数n ,k ,使得a n 1,a n +k 2,a n +2k3,a n +3k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2a n +12a n =2a n +1-a n =2d(n =1,2,3)是同一个常数,所以2a 1,2a 2,2a 3,2a 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2)解 令a 1+d =a ,则a 1,a 2,a 3,a 4分别为a -d ,a ,a +d ,a +2d (a >d ,a >-2d ,d ≠0).假设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则a 4=(a -d )(a +d )3,且(a +d )6=a 2(a +2d )4.令t =d a ,则1=(1-t )(1+t )3,且(1+t )6=(1+2t )4⎝ ⎛⎭⎪⎫-12<t <1,t ≠0,化简得t 3+2t 2-2=0(*),且t 2=t +1. 将t 2=t +1代入(*)式,t (t +1)+2(t +1)-2=t 2+3t =t +1+3t =4t +1=0,则t =-14.显然t =-14不是上面方程的解,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不存在a 1,d ,使得a 1,a 22,a 33,a 4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 (3)解 假设存在a 1,d 及正整数n ,k ,使得a n1,a n +k2,a n +2k3,a n +3k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则a n1(a 1+2d )n +2k=(a 1+d )2(n +k ),且(a 1+d )n +k(a 1+3d )n +3k=(a 1+2d )2(n +2k ).分别在两个等式的两边同除以a 2(n +k )1及a 2(n +2k )1,并令t =d a 1⎝ ⎛⎭⎪⎫t >-13,t ≠0, 则(1+2t )n +2k=(1+t )2(n +k ),且(1+t )n +k(1+3t )n +3k=(1+2t )2(n +2k ).将上述两个等式两边取对数,得(n +2k )ln(1+2t )=2(n +k )ln(1+t ), 且(n +k )ln(1+t )+(n +3k )ln(1+3t )=2(n +2k )ln(1+2t ).化简得2k [ln(1+2t )-ln(1+t )] =n [2ln(1+t )-ln(1+2t )],且3k [ln(1+3t )-ln(1+t )]=n [3ln(1+t )-ln(1+3t )]. 再将这两式相除,化简得ln(1+3t )ln(1+2t )+3ln(1+2t )ln(1+t ) =4ln(1+3t )ln(1+t )(**).令g (t )=4ln(1+3t )ln(1+t )-ln(1+3t )ln(1+2t )-3ln(1+2t )ln(1+t ), 则g ′(t )=2[(1+3t )2ln (1+3t )-3(1+2t )2ln (1+2t )+3(1+t )2ln (1+t )](1+t )(1+2t )(1+3t ).令φ(t )=(1+3t )2ln(1+3t )-3(1+2t )2ln(1+2t )+3(1+t )2ln(1+t ), 则φ′(t )=6[(1+3t )ln(1+3t )-2(1+2t )ln(1+2t )+(1+t )ln(1+t )]. 令φ1(t )=φ′(t ),则φ1′(t )=6[3ln(1+3t )-4ln(1+2t )+ln(1+t )]. 令φ2(t )=φ1′(t ),则φ2′(t )=12(1+t )(1+2t )(1+3t )>0.由g (0)=φ(0)=φ1(0)=φ2(0)=0, φ′2(t )>0,知φ2(t ),φ1(t ),φ(t ),g (t )在⎝ ⎛⎭⎪⎫-13,0和(0,+∞)上均单调. 故g (t )只有唯一零点t =0,即方程(**)只有唯一解t =0,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不存在a 1,d 及正整数n ,k ,使得a n1,a n +k2,a n +2k3,a n +3k4依次构成等比数列.10.(2014·天津,20)已知q 和n 均为给定的大于1的自然数.设集合M ={0,1,2,…,q -1},集合A ={x |x =x 1+x 2q +…+x n qn -1,x i ∈M ,i =1,2,…,n }.(1)当q =2,n =3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2)设s ,t ∈A ,s =a 1+a 2q +…+a n qn -1,t =b 1+b 2q +…+b n qn -1,其中a i ,b i ∈M ,i =1,2,…,n .证明:若a n <b n ,则s <t .(1)解 当q =2,n =3时,M ={0,1},A ={x |x =x 1+x 2·2+x 3·22,x i ∈M ,i =1,2,3}.可得,A ={0,1,2,3,4,5,6,7}. (2)证明 由s ,t ∈A ,s =a 1+a 2q +…+a n qn -1,t =b 1+b 2q +…+b n qn -1,a i ,b i ∈M ,i =1,2,…,n 及a n <b n ,可得s -t =(a 1-b 1)+(a 2-b 2)q +…+(a n -1-b n -1)q n -2+(a n -b n )qn -1≤(q -1)+(q -1)q +…+(q -1)qn -2-qn -1=(q -1)(1-q n -1)1-q-q n -1=-1<0.所以,s <t .。

7第七章归纳推理

7第七章归纳推理

7第七章归纳推理第六章归纳推理第一节归纳推理概述一、什么是归纳推理1.定义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

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完全归纳推理除外)具有或然性。

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作物都是绿色植物,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一推理就是归纳推理,其推理过程可以总结如下: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高粱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小麦、高粱、玉米都是绿色植物所以,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2.归纳推理的实质(重点):概括性3.归纳推理的特征(重点):①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具有或然性;②推理结论的“拓展性”特征4.归纳推理的作用1.归纳推理是获取新知、发现真理的手段2.归纳推理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方法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重点)1.两者相互区别(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推理认识发展过程的方向不同)。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个别到一般。

(2)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归纳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3)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

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结论;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即必要条件的关系,前提被结论所蕴涵。

2.两者相互联系(1)归纳推理的结论为演绎推理提供了前提。

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需要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

(2)演绎推理为归纳推理提供了指导。

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所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夸大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1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1
令(4x+a)(3x-a)=0,解得 x1=-a4,x2=a3.
①当 a>0 时,-a4<a3,不等式的解集为 x|x<-a4,或x>a3; ②当 a=0 时,-a4=a3=0,不等式的解集为{x|x∈R,且 x≠0}; ③当 a<0 时,-a4>a3,不等式的解集为 x|x<a3,或x>-a4. 综上所述:当 a>0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x|x<-a4,或x>a3;
5.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x-a x-b>0
等价于(x-a)(x-b)>0;
x-a x-b<0
等价于(x-a)(x-b)<0;
xx--ab≥0 等价于xx--ba≠0x-;b≥0, xx--ab≤0 等价于xx--ba≠0x-. b≤0,
[辨识巧记] 1.倒数性质的几个必备结论 (1)a>b,ab>0⇒1a<1b. (2)a<0<b⇒1a<1b. (3)a>b>0,0<c<d⇒ac>bd. (4)0<a<x<b 或 a<x<b<0⇒1b<1x<1a.
[知识梳理]
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a-b>0⇔a>b, (1)作差法a-b=0⇔a=ba,b∈R,
a-b<0⇔a<b.
ab>1⇔a>ba∈R,b>0, (2)作商法ab=1⇔a=ba∈R,b>0,
ab<1⇔a<ba∈R,b>0.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m+n=3, n-m=-1,
解得mn==12.,
因为-π2<α-β<π2,0<α+β<π,

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第五节新课程中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是否降低了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我们没有这么强调几何直观,大量的时间是在进行推理几何的学习。

现在教学时间中有一部分要用于几何直观,是否就意味着削弱推理几何的学习?换言之,现在我们对推理能力的要求是否比过去有所削弱了?一、怎样看新课程中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要求如果说只从几何看,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但是,今天我们推理的视野很开阔了,几何里有推理,统计里有推理,代数里也有推理。

就是说,实际上,推理它无处不在。

例如,代数中的演绎思想。

提取公因式法怎么来的,你的依据不就是有同类项运算规则,同类项为什么能够合并呢?因为有交换律公因式能提出来,为什么能提出来呢?因为有分配律。

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就是依据,就是你提取公因式法的依据。

一个小小的提取公因式里边就充满了演绎和推理,一般代数里的推导跟推理是一回事儿。

过去运算只从它的实用价值上来考虑得比较多,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中学里面运算的思维训练的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比如,一个学生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真正影响他的不是函数怎么算,代数式怎么算,方程怎么求解,而是他在中学学习代数方程函数时候,积累下来的那些有条理的思考,步步有据,该准的时候要准,该大概齐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该大概齐。

其实统计与概率中的也是这样,但最有效的还是几何的学习。

中学数学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价值,也都在实现着这个价值,只盯着几何证明这一块就太窄了。

所以,老师的视野一定要宽阔。

整个数学都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

即使仅从几何的角度看也是这样的,过去小学阶段,可能讲几何知识,重在一些度量的计算。

现在,小学中从第一学段开始,几何图形内容就在渗透,在增加,逐步发展过来。

从实验几何到推理几何论证几何过渡,它是起步很早。

小学阶段是以实验几何为主,到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到初中靠后的阶段,基本上就变成以推理论证这个要求为主了,所以从时间上看,不存在问题。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大一轮老教材人教A版理第七章推理与证明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大一轮老教材人教A版理第七章推理与证明

可以类比得到:在四面体P-ABC中,PA,PB,PC
两两垂直,PA=a,PB=b,PC=c,
四面体 P-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 R=
a2+b2+c2 2.
下面进行证明:
可将图形补成以PA,PB,PC为邻边的长方体,
则四面体 P-ABC 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的外接球,所以半径 R= a2+b2+c2 2.
命题点2 分析法 例 5 用分析法证明:2 2- 7> 10-3.
要证 2 2- 7> 10-3, 即证 2 2+3> 10+ 7, 即证(2 2+3)2>( 10+ 7)2. 即证 12 2>2 70, 即证 6 2> 70. 因为(6 2)2=72>( 70)2=70, 所以 6 2> 70成立. 由上述分析可知 2 2- 7> 10-3 成立.
教材改编题
1.已知在数列{an}中,a1=1,当n≥2时,an=an-1+2n-1,依次计算a2,
a3,a4后,猜想an的表达式是
A.an=3n-1
√C.an=n2
B.an=4n-3 D.an=3n-1
a2=a1+3=4,a3=a2+5=9,a4=a3+7=16,a1=12,a2=22,a3= 32,a4=42, 猜想an=n2.
命题点4 数学归纳法 例 7 先猜想下列算式的和,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 4+4×1 7+7×110 +…+3n-2×1 3n+1(n∈N*).
猜想1×1 4+4×1 7+7×110+…+3n-2×1 3n+1=3nn+1(n∈N*). 证明如下:①当n=1时,猜想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 1×1 4+4×1 7+7×110+…+3k-2×1 3k+1=3k+k 1, 那么当n=k+1时, 1×1 4+4×1 7+7×110+…+3k-2×1 3k+1+3k+1×1 3k+4 =3k+k 1+3k+1×1 3k+4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拼接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较为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证明时,部分学生出现了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非常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本概念、证明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五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学会运用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包括以下方法:
a.利用拼接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利用平行线性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推理与证明
1.推理
(1)定义: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2)分类:推理一般分为__演绎推理__与_合情推理__两类.
2.合理推理
(1)定义:从__一般性的原理__出发,推出__某个特殊情况__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2)特点:演绎推理是由__一般到特殊__的推理;
(3)模式:三段论.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知识点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是_综合法_和_分析法__.
(1)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___由因导果法____(顺推证法).
(2)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又称为:___执果索因法__(逆推证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_不成立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___假设错误__,从而证明了__原命题成立__,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方法1 推理问题
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2.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步骤为
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类比推理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结论等,可以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得到类似的结论.
【例1】 (2014·广州模拟)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若a m=a,a n=b(n-m≥1,m,n∈N*),
则a m +n =nb -ma n -m .类比等差数列{a n }的上述结论,对于等比数列{b n }(b n >0,n ∈N *
),若b m =c ,
b n =d(n -m ≥2,m ,n ∈N *
),则可以得到b m +n =________.
[解题指导](1)已知信息: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等比数列的性质. (2)信息分析:法一 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进行推导.
法二 (直接类比)将等差数列中的乘法、除法分别类比成等比数列中的乘方、开方. 解析 法一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1, 则d 1=a n -a m n -m =b -a n -m .
所以a m +n =a m +nd 1=a +n ·
b -a n -m =bn -am
n -m
. 类比推导方法可知:设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b n =b m q
n -m
可知d =cq
n -m

所以q =n -m d
c

所以b m +n =b m q n
=c ·
n -m
(d c )n =n -m d n
c
m . 法二 (直接类比)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1,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因为等差数列中a n =a 1+(n -1)d 1,等比数列中 b n =b 1q
n -1

因为a m +n =nb -ma
n -m ,
所以b m +n =n -m d n
c m .
答案 n -m d n
c
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关系,利用类比推理的定义求解.
方法2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是把整个不等式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欲证不等式的分析、观察,选择恰当不等式作为证题的出发点,其难点在于到底从哪个不等式出发合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正确运用作为定理性质的不等式,还要注意这些不等式进行恰当变形后的利用,同时也可用分析法去“执果索因”,即从结论出发,逐步缩小范围,进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因”.
【例2】 (1)设x≥1,y≥1,证明x+y+1
xy ≤
1
x

1
y
+xy;
(2)设1<a≤b≤c,证明log a b+log b c+log c a≤log b a+log c b+log a c.
[解题指导](1)已知:本题为两个小题,分别给出相应条件,证明相应不等式.
(2)分析:①利用作差法可证明不等式成立;②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对数换底公式的知识解决问题.
证明(1)由于x≥1,y≥1,
所以要证明x+y+1
xy ≤
1
x

1
y
+xy,
只需证xy(x+y)+1≤y+x+(xy)2.
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
[y+x+(xy)2]-[xy(x+y)+1]
=[(xy)2-1]-[xy(x+y)-(x+y)]
=(xy+1)(xy-1)-(x+y)(xy-1)
=(xy-1)(xy-x-y+1)=(xy-1)(x-1)(y-1). 因为x≥1,y≥1,
所以(xy-1)(x-1)(y-1)≥0,
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设log a b=x,log b c=y,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log c a=1
xy ,log b a=
1
x
,log c b=
1
y
,log a c=xy.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x+y+1
xy ≤
1
x

1
y
+xy.
其中x=log a b≥1,y=log b c≥1.
故由(1)成立知log a b+log b c+log c a≤log b a+log c b+log a c成立.
[点评] 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方法3 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1)否定性命题;
(2)结论涉及“至多”“至少”“无限”“唯一”等词语的命题;
(3)命题成立非常明显,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太少,且不容易证明,而其逆否命题非常容易证明;
(4)要讨论的情况很复杂,而反面情况很少.
【例3】设直线l1:y=k1x+1,l2:y=k2x-1,其中实数k1,k2满足k1k2+2=0.
(1)证明:l1与l2相交;
(2)证明:l1与l2的交点在椭圆2x2+y2=1上.
[解题指导](1)采用反证法,先假设l1与l2不相交,之后推出矛盾;(2)求出交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验证.
证明 (1)假设l 1与l 2不相交, 则l 1与l 2平行或重合,有k 1=k 2, 代入k 1k 2+2=0,得k 2
1+2=0.
这与k 1为实数的事实相矛盾,从而k 1≠k 2, 即l 1与l 2相交.
(2)由方程组⎩
⎪⎨⎪⎧y =k 1x +1,
y =k 2x -1,
解得交点P 的坐标(x ,y)为(2k 2-k 1,k 2+k 1
k 2-k 1).
从而2x 2+y 2=2(2k 2-k 1)2
+(k 2+k 1k 2-k 1)2
=8+k 2
2+k 2
1+2k 1k 2
k 22+k 21-2k 1k 2
=k 2
1+k 22+4
k 21+k 22+4
=1, 所以l 1与l 2的交点P(x ,y)在椭圆2x 2
+y 2
=1上. [答题模板] 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矛盾的假定綈q ;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