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元细分技术

合集下载

使用模糊聚类对客户进行细分

使用模糊聚类对客户进行细分

使用模糊聚类对客户进行细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理解客户需求并准确细分客户群体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市场细分方法往往基于统计分析和标准化处理,面临样本数据噪声、特征选择等问题。

而模糊聚类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全面地对客户进行细分。

本文将探讨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客户进行细分的优势和应用。

一、模糊聚类简介模糊聚类是一种基于模糊集和模糊相似度的聚类算法。

相比传统的硬聚类方法,模糊聚类在划分样本时允许样本属于多个聚类中心,从而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聚类结果。

模糊聚类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计算样本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样本的归属度,将样本与不同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表示为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模糊值。

这种模糊值可以用来描述样本属于不同聚类的程度,从而实现对客户的细分。

二、模糊聚类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1. 改善传统细分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客户细分方法通常基于统计分析,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且只能将样本划分到唯一的聚类中心。

然而,在真实的情况下,客户具有多重属性和复杂特征。

模糊聚类方法的灵活性使得可以将样本同时划分到多个聚类中心,更加全面地描述客户的多样性。

2. 提供更准确的客户画像模糊聚类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样本与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归属度,从而得到与客户群体更为相似的客户画像。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兴趣和偏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和产品定制。

3. 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模糊聚类方法能够将不同属性的客户汇总到簇中,从而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

通过对细分出的客户进行深入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新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4. 优化资源配置与营销策略模糊聚类方法能够将客户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制定营销策略。

不同聚类中心的客户需求和购买力不同,因此企业可以将资源和营销策略针对性地分配到不同的客户群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营销效果。

微元法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及技巧简说

微元法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及技巧简说

微元法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及技巧简说微积分在高中要求不是很高,但它的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

比如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感应电动势、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重力做功的特点等都用到了微元法的思想,学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丰富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拓展我们的思维,特别是在解决高层面物理问题时,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元法,即在处理问题时,从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问题的方法。

微元法基本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无限分割”(取微元);二是“逼近”(对微元作“低细节”描述)。

用微元法解决问题的特点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具体说即是对事物作整体客观观察后,必须取出该事物的某一小单元,即微元进行分析,通过微元构造“低细节”的物理描述,最终解决整体问题。

所以微元法解决问题的两要诀就是取微元与对微元作“低细节”描述。

如何取微元呢?主要有这么几种:对整体对象进行无限分割得到“线元”、“面元”、“体元”、“角元”等;也可以分割一段时间或过程,得到“时间元”、“元过程”;还可以对各种物理量进行分割,得到诸如“元电荷”、“元功”、“元电流”等相应的元物理量;这些微元都是通过无限分割得到的,要多么小就有多么小的“无穷小量”,解决整体问题就要从它们入手。

对微元作“低细节”描述,即通过对微元性质作合理近似描述,在微元是无穷小量的前提下,通过求取极限,达到向精确描述的逼近。

关于逼近有这么常见的几种逼近:①“直”向“曲”的逼近。

例如质量为m的物体由A沿曲线运动到B时,计算重力做的功。

我们将曲线AB细分成n段小弧,任意一段元弧可以近似地看成一段直线,则重力做的元功为Wi=mglicosθ=mgHi,在无限分割下,即n→∞的条件下,WG=ΣWi=mgH;②平均值向瞬时值的逼近。

例如瞬时速度的求解,设某时刻t至邻近一时间点t’长度为△x,则物体在时间△t内平均速度为■=■,当△t→0时,该时间元的平均速度即时刻的瞬时速度。

表面细分算法

表面细分算法

表面细分算法
表面细分算法是一种用于生成高精度、高质量几何模型的方法。

它可
以将简单的三角形网络逐步细分为更复杂的几何形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和细节。

常见的表面细分算法包括:
1. Catmull-Clark细分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基于网格的方法,通过
对三角面片进行逐层细分,生成平滑的模型表面。

该算法适用于几何体、
动画和游戏等领域。

2. Loop细分算法:该算法是一种适用于细分高精度模型表面的方法,能够生成更细腻、更真实的表面细节。

该算法通过连接顶点和面片,生成
具有更高阶曲率的曲面。

3. Doo-Sabin细分算法:该算法可以将四边形及其子孙面细分为另
外四个四边形,从而生成更复杂的几何形状。

该算法可以产生类似于细胞、泡沫等复杂几何形状。

面元细分处理资料的分辨率定量评价

面元细分处理资料的分辨率定量评价
第3 卷 第1 2 期
物探 化探 计 算技 术
21 年 1 00 月
文章编号 :10 - 1 4 (0 0 0 —0 5 _ 0 0 1 79 2 1 )1 o9-5
面 元细 分处 理 资料 的分 辨率 定量 评价
徐 辉 ,张军华2
2 72 ; 50 2 (. 1 胜利 油 田物探 研 究院 , 东 东营 山
次数 10 20已能满足要 求 , 高的覆盖 次数没 有从 本质 上改进 资料 的质 量。 5 ,0 太
关键词 :面元 细分 ; 分辨 率 ; 盖 次数 ; 涅P6 14 4 3 . 3 文献标 识码 :A
理 由相信该 技术还 将得 到进一步 的推进 和发展 。
收稿 日期 :2 0 0 2 0 9— 6— 5 改 回 日期 :2 0 0 2 0 9— 7— 5
的基 础上 , 结合 胜利 永新 高密 度 勘探 实 际 , 面元 对
细 分处理 资 料 的 品质 ( 主要 是 分 辨 率 ) 进 行 了理 ,
论 分析 和实际测试 , 出 了本 区现有激 发接 收条件 指
绍 了现 有 的一 些分辨 率计算 方法 。对于纵 向分辨 率 , 主要 从 A 4传统 薄层 分辨 率 和 高截频 二 个 / 方面进 行 了讨 论 ; 于横 向分辨 率 , 菲涅 耳带半 径、 空间假频 、 i sy分辨 率定 义 、 虑偏 移 对 从 防 Ln e d 考 孔 径的分辨 率等 四个方 面进 行 了分析 、 比较 。通过 研 究 , 出 了有 一 定借 鉴 意义 的 结论 : 在 现 得 ④
称渭类 似 的 “ —Ma n ” “ Q i r e 、 Q—L n ” “ D D” ad 、 H 3 、
士 在 《 高密 度 地 震 采 集 中组 合 效 应 对 高 频 截 止 频率 的影 响应 用 》 , 组合 进 行 了详 细 分 析 , 中 对 同 时指 出 , 中国西 部 地 区资 料 采集 由于信 噪 比不高 , 要慎用 高密度 地震 , 对 高密度勘 探有指 导意义 。 这 关 于 面元 细 分观 测 系统 的设 计及 其 与分 辨率

diamond-square细分法 -回复

diamond-square细分法 -回复

diamond-square细分法-回复什么是diamondsquare细分法?Diamondsquare细分法是一种用于生成二维高程图的算法。

它通过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的小方块,然后在每个方块内使用一个简单的算法,根据已知的数据和一些随机性来生成新的数据点。

该算法以方块的四个角点为基准,通过计算中间点的平均值和添加随机扰动来生成新的中间点。

这样,根据不同的迭代次数,可以生成出越来越细节丰富的高程图。

该算法最初是由Fournier、Fussell和Carpenter在1982年提出的,最早应用于计算机图形领域,用于生成逼真的地形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diamondsquare细分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游戏、虚拟现实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在diamondsquare细分法中,最基本的元素是一个正方形区域,被分割为四个等大的子正方形。

每个子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由上一层的正方形的对应顶点确定。

算法的关键是在每个正方形内,计算新的中间点的数值,并添加一定的扰动。

实施diamondsquare细分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初始化:定义地形图的大小,并赋予四个角点的高程值。

这些高程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或者通过随机数生成。

2. 迭代细分:根据指定的迭代次数,对整个地形图进行逐层细分。

每一层都将当前层的正方形分割为四个等大的子正方形。

3. 计算新的中间点:在每个正方形内,通过对四个顶点的高程值进行计算,得到新的中间点的高程值。

其中,计算方式可以是取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并添加一定的随机扰动。

4. 更新地形图:更新当前层的地形图,将新计算的中间点的高程值赋给地图对应位置。

5. 继续迭代:如果还有迭代次数剩余,则回到第2步,继续对地形图进行细分。

6. 结束:当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后,终止迭代过程,生成最终的高程图。

通过以上步骤,diamondsquare细分法可以生成出逼真的高程图,呈现出丰富的地形特征。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实现,并且生成结果具有较好的随机性,使得生成的地形图更加真实。

地震资料扩大面元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地震资料扩大面元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闫 宁
( 中国石 化江汉 油 田分公 司物探研究 院 湖北武汉 4 3 0 0 3 5 ) 摘 要: 地震资料处理 中,有些原始 资料覆盖次数低 ,导致资料成像后信噪比低 ,不能达到理想的成像 效 果 。 因此提 高低信 噪 比地震 资料 中反 射 波 同相 轴 的连续性及 波组特 征 的清晰 度是 当下地震 资料 处理 中不 可 避免的任务之 一。利 用菲涅尔带的反射信息改善复杂地 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品质 ,是一种较理想的选 择。扩大面元方法的应用对资料信噪比的提 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具体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才能满 足 地震 资料 的处理要 求 ,需要根 据 实际情 况进行 分析研 究。 关 键词 :菲涅 尔带 ;信噪 比 ;面元 ;成 像
以进行面元 为5 0 m×5 0 m、 5 0 m×l O O m、 1 0 0 m×


一 ) 2 +
F 2 ]
式 中产 一波 沿激 发点 经过地 下界 面反射 到达接 收 点 的旅 行 时 ; 零炮 检距 的 旅 行 时 间 ; 一零偏
5 0 m 等 不同网格 面元 的资料处理工作 ( 图2 ) 。图
音。
菲涅 尔 带大 小和 反 射点弥 散 的距离 受 炮检距 、 炮 检 点 相 对 高 差 、地 层 倾 角 、 目的层 埋 深 共 同 影
响,
根 据射线 理 论 ,在 横 向非 均 匀介质 中 ,中心 射
1 基 本 原 理
该 方法 的基础 思想 是 :地震 勘 探 中 ,当地震 波

( i X h 0 / 2 )
¨
( 华 东 ),2 o o 8  ̄7 月 至今在 江汉 油 田分公 司物探 研究 院
计 算 中心从 事地 震资 料处 理工作 。

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Z 断裂 带 中部 。主要勘 探 目的层 为上含 油气 系统 的三垛 一 W 戴南 组 ( { T 、T 、Ti )及 中含 油气 系统 阜 宁
组 。
1 采 集 技 术 难 点
施 工 区域 主要 位 于江苏 油 田主 油 区 内 ,三洋 河从 工 区 中部南 北 向穿 过 。地 表及 近 地 表 条件 极 其 复 杂 :①城镇 密布 、水 网纵横 、养殖 业发 达 ,大的城 镇和养 殖 区常造 成地震 资料 的空 白和缺 口;②工业 发
1 )覆 盖 次 数 的 确 定 以往 三 维 横 向 覆 盖 次 数 偏 低 ,方 位 角 窄 , 信 息 采 样 不 足 ,考 虑 该 地 区 断 层 发
育 ,应 提高 横 向覆盖次 数至 4次 以上 ,同时适 当提 高纵 向覆盖 次数 ,使 l m×l m 面元 的覆盖 次数达 到 . O O 1 ×4 2次 以上 ,2 m×4 m 面元 的覆盖 次数达 到 1 ×4 ×4= 1 3 —5 0 0 3 ×2 =4 6次 。 = 2 面元 大 小的选择 ) 纵 、 向面元 边长 b 、 分 别 满足 : ≤ 7 ( 厂 × s ) , ≤ / 横 b 应 jb 3 / 4 … i n b
石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4 江 00 月 第3卷 第2 2 期 J un l f i a dG s eh ooy ( . P ) A r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c n lg J J I O T p. 00 o 3 o 2 .
向变 化 大 , 静校 正 问 题较 突 出 ,各 类 干 扰 严 重 等 。 为 此 ,开 展 了 高 精 度 三 维 地 震 资 料 采 集 技 术 研 究 :进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熊翥【摘要】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

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时及十个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第三是论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震数据反演技术、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质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最后讨论了地震数据的综合地质解释。

文章并没有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认为所述问题对应用地震方法勘查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实际意义。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1【总页数】18页(P1-18)【关键词】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技术;三维数据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地震数据的地质综合解释;储层特性预测与表征【作者】熊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007年5月14日的《中国石油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理论突破、领域转型、技术升级,我国陆上油气勘探进入岩性地层新阶段”的文章。

该文指出:从剩余资源潜力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将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在本世纪初我国已系统建立了“四类盆地、三种储集体”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与成藏的地质理论;近几年,在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已占60%以上。

如今,有关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文章和著作纷来沓至,但多数是论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以及所取得的勘探成果,且深入探讨有关勘探技术特别是基础技术的文章为数不多,而这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显得十分重要。

在对盆地区域地质、地层、沉积、圈闭及其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有利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和重要的勘探目标以后,如何有效地实施工程技术,充分挖掘勘探技术的潜力,是提高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成功率的基本保证,也是决定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一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2.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

3.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

4.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90°,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

5.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自深层的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

(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波长,则无屏蔽作用)。

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则接收到的下部界面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

6.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能力。

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Vρ)。

7.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

8.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

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频出现。

9.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

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10.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三分量三维;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2.振动在介质中___传播____就形成波.地震波是一种___弹性_____波。

3.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___检波器__将___机械振动信号___转变为___电信号。

4.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

5.沿排列的CMP点距为1/2道距。

6.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时,为宽方位角观测系统。

细分面元在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细分面元在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 勘探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勘探工作遇到了许多新 的问题和挑战*为适应市场对勘探精度越来越高 的要求(近几年来国外一些大的地球物理服务公司 相继推出一些新的地震勘探 技 术(如 美 国 Q:?+L :C<K:78公司 的 P 系 列 技 术(法 国 GKK 公 司 的 I>: F技术,挪威 RKA公司的 NF6F技术等(其 共同特点是加密空间采样密度*高密度地震勘探 为解决新形势下的勘探技术难题开拓了崭新的途 径(在近 年 的 勘 探 实 践 中 取 得 了 突 破 性 进 展* 目 前(高密度三维地震主要用于勘探成熟区油气储层 的精雕细刻和油气开发的滚动挖潜*它是利用近 年来快速发展的超万道地震仪器和高性能计算机 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强调在 提高地震信噪比和分辨率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细 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震资料对地质体的描述能力( 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空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的地 质 体(如 复 杂 小 断 块,潜 山,特 殊 地 质 岩 性 体 等*因此(高密度三维地震成为目前国内外油气精 细勘探开发的热点技术(也是地震勘探发展的必然 趋势(它在老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中已经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两大石油公司在国内东,西部 地区进行了以小面元,高覆盖为特征的0高精度1地 震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点距 为 $&9(接 收 线 距 为 (&9(激 发 线 距 为 $&9(接收道数为'&")(接收线数为6%(面元尺寸 分别 为 (9d(9(!&9d!&9(!(9d!(9( %&9d%&9(%(9d%(9(覆 盖 次 数 分 别 为 !)( )'(!''(%()('&&*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最小面元为 (9d(9 的地震勘探效果*

k聚类算法的适用场景

k聚类算法的适用场景

k聚类算法的适用场景k-means聚类算法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任务。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和结构,从而进行数据分类、聚类和预测。

下面将介绍几个k-means聚类算法的适用场景。

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指将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k-means聚类算法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兴趣和偏好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2.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图像。

k-means聚类算法可以根据像素的颜色、亮度和纹理等特征将图像分割为不同的区域。

这样可以帮助计算机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物体,并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3.推荐系统推荐系统是指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k-means聚类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点击行为和评价等数据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

这样可以帮助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推荐结果。

4.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k-means聚类算法可以根据文本的词频、词义和文本结构等特征将文本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企业了解文本数据中的主题、情感和趋势等信息。

5.异常检测异常检测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与正常模式不匹配的数据点。

k-means聚类算法可以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簇。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与其他数据点相异的异常数据点,从而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总结一下,k-means聚类算法适用于市场细分、图像分割、推荐系统、文本挖掘和异常检测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和结构,从而进行数据分类、聚类和预测。

无论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医学图像的分析还是社交媒体的推荐,k-means聚类算法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面元叠加地震采集技术

面元叠加地震采集技术

第42卷第2期2003年6月石 油 物 探GE OPHY SIC A L PROSPECTI NG FOR PETRO LE UMV ol.42,N o.2Jun.,2003文章编号:100021441(2003)022*******面元叠加地震采集技术谭绍泉1,2,刘光林2,刘泰生2,胡立新2,徐淑合2(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摘要:面元叠加地震采集技术是为适应资料处理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采集方法,也是适应目标采集和目标处理的一种观测方式,它对解决深层和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是有效的。

通过对面元叠加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的论述和4个地区应用效果的对比,显示了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面元叠加;子面元;可变面元;地震采集技术;复杂地区中图分类号:P63114+25 文献标识码:A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ology of bin stackT an Shaoquan1,2,Liu G uanglin2,Liu T aisheng2,Hu Lixin2,Xu Shuhe2(1.China of G 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2.G 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 ompany,SI NOPEC Shengli Oilfield C ompany Limited,D ongying257100,China)Abstract:The 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ology of bin stack is one kind of acquisition method that was developed for providing flexibility in data processing,and is als o one kind of observation method that suits target2oriente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2 ing.I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the exploration for deep targets and in complex area.The prospects of this method are shown by a discussion on the principles of bin stack and it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and the results yielded by this method in4ar2 eas.K ey w ords:bin stack;sub2bin;variable bin;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ology,complex area 深层及复杂地区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家们的重视,因为深层及复杂地区的油气勘探,已成为各油田寻找战略接替资源的重要领域,特别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深层更是如此。

Loop细分曲面的优化拟合算法

Loop细分曲面的优化拟合算法

gie D o e i m ii he a r x m a in e r rbe we n t itn u f c nd t rgi lm o e . v n 3 m d lby m ni zng t pp o i to r o t e he fti g s r a e a he o i na d 1 T h pp o i a i n ro i e i d a he n e r lo he i m u ds a c t e n a h s r e o t e e a r x m to e r r s d fne s t i t g a f t m ni m it n e be w e e c u fl n h o i i a o l nd h ft ig u f c rg n lm de a t e itn s ra e. By o pa i g t s l o ihm w ih he c m rn hi ag rt t t Lo p u i iin w a ee o s bd vso v lt d c m po iin ag rt m , i i h w n t a urag rt eo sto lo ih t ss o h to l o ihm e e a e te e u t ta m o e a e r nn n i e g n r t sbet r r s ls a d r t u i g tm c s .M o e v r urag rt a x e e o s r e a heba i fa ca so p i ia in ago ih s f r ot r o e ,o l o ihm c n bee t nd d t e v s t sso ls fo tm z to l rt m o c n t u tng t p o i a in r p e e t to r m n i u o 1 o s r c i he a pr x m to e r s n a in fo a np tm de .

subd细分建模的数学原理

subd细分建模的数学原理

subd细分建模的数学原理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 behind subd modelling lies in its ability to create smooth surfaces by subdividing polygonal meshes. Subd stands for subdivision surfaces, which means that a base mesh is iteratively subdivided to create more detailed geometry. This process involves splitting each polygon into smaller ones and adjusting their positions to create a smoother surface.细分建模的数学原理在于它能够通过细分多边形网格来创建平滑的曲面。

Subd代表细分曲面,这意味着基础网格会被迭代地细分,从而创建更为详细的几何形状。

这一过程涉及将每个多边形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并调整它们的位置以创建更加平滑的表面。

One of the key mathematical concepts utilized in subd modelling is the Catmull-Clark algorithm,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mputer graphics industry for creating high-quality smooth surfaces. This algorithm involves taking the average of neighboring vertices to create new points, resulting in a more refined and smoothed surface. By iteratively applying this algorithm, complex shapes can be created with ease.在细分建模中使用的一个关键数学概念是Catmull-Clark算法,该算法在计算机图形行业被广泛应用于创建高质量的平滑曲面。

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

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

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
陈浩林;刘军;李文杰;张瑞花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05(040)005
【摘要】本文基于野外二维试验的结果,对二维常规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对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会造成相邻面元内最小炮检距、方位角甚至空间波场出现剧烈的跳跃变化;细分数目越多,则跳跃性、突变性越大,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越严重.对于三维细分面元观测系统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面元本身的属性,包括炮检距及方位角的均匀分布,而且要考虑相邻面元间变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缩小排列线距、炮排距等,尽量减小空间的变化.通常二维以二分为宜,三维以四分为宜.
【总页数】7页(P569-575)
【作者】陈浩林;刘军;李文杰;张瑞花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天津市大港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海上勘探事业部,300280;天津市大港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海上勘探事业部,30028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三维正交观测系统炮检位置与面元位置互算方法研究 [J], 赵宏杰
2.常规与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浅析 [J], 商建瓴;钱绍瑚
3.观测系统面元细分问题分析 [J], 于世焕;赵殿栋;李钰;赵文芳;宋桂桥
4.面元细分观测系统应用分析 [J], 李腾
5.复合模版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以XDZ-3D三维地震勘探为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

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

2006年8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第41卷 第4期 3天津市大港区大港油田公司,300280本文于2005年8月8日收到。

・讨论・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熊金良3 岳 英 杨 勇 薛广建 岳云福 王光奇(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摘 要熊金良,岳英,杨勇,薛广建,岳云福,王光奇.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4):489~491 分辨率是度量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提高纵向分辨率已从传统的采集处理方法逐渐过渡到以较小的空间波场采样率为主导的采集处理方法。

近年来,人们对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提高纵向分辨率有两种认识:其一是认为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用来表示最高混叠频率与面元大小的关系式,可以表示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其二是认为偏移处理可提高纵向分辨率。

为此笔者用实际资料和物理模型正演系统地分析了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指出了小面元本身并没有提高纵向分辨率,而它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实质是通过面元叠加提高高频端信噪比,进而提高纵向分辨率。

关键词 面元大小 纵向分辨率 物理模型正演 偏移1 引言不断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是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狭义的高分辨率是争取一个宽的纵向有效频宽。

傅氏谱宽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纵向分辨率。

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小面元(包括细分面元)采集技术被认为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

目前对于小面元可提高纵向分辨率有两种流行的观点:一是利用面元与最高无混叠频率关系解释小面元提高纵向分辨率;二是通过高密度空间采样偏移利用高频成分成像来解释纵向分辨率的提高。

面元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事关高分辨率采集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作业成本,可见深入探讨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的关系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地震地质条件下的高分辨率地震工作方法。

2 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空间采样率狭义上可理解为以长度为单位的横向采样率和以时间为单位的纵向采样率。

纵向分辨率会影响横向分辨率,不少文献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随着煤田勘探的深入,寻找小断块、小构造、解决煤厚问题已成为勘探目标,三维地震勘探目前已成为采区地震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勘探方法。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观测系统的类型和参数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数据采集的质量,以及处理和解释结果的精度。

通常在进行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时,要求地下数据点的网格密度应均匀分布,其面元的大小能控制需要查明最小地质体的范围;要有较高的覆盖次数,且较均匀;要有适当的最大炮检距;要考虑到野外施工的方便、采集费用低廉;要有多道的仪器与相应的设备。

近20年来,地震采集仪器设备发展突飞猛进,带道能力明显增强,使得高覆盖小面元地震采集成为可能。

它既可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又可以提高地震横向分辨率。

充分考虑到地质任务和施工成本,近年来,国外推出了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使共中心点均匀分布到整个面元上,可获得高覆盖次数的叠加数据,或低覆盖次数高分辨率的叠加数据。

1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常规三维地震系统设计中,我们通常按按这样的原则设计炮点:炮线距是接收道数的整数倍,接收线距是炮点距的整数倍。

这样布置的炮点和接收点使得每一个标准面元在理论上只有一个反射点,该反射点位于面元的中心。

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常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不同,它遵循这样的规则:炮线距与接收点距之比存在一个大于零的余数,炮线每隔一条或数条与检波线重合;接收线距与炮点距之比存在一个大于零的余数,接收线每隔一条或数条与炮线交点重合。

因此,在每个面元上分布了许多共中心点。

设计需要满足这样的公式:SLI=RI(m ±1/Kr)RLI=SI(n ±1/Ks)式中:SLI 为炮线距RLI 为接收线距RI 为道距SI 为炮距Ks 为震源线方向的子面元数Kr 为接收线方向的子面元数m ,n 是影响接收线和震源线间距大小的整数在两个方向上每隔一条线炮、检点发生重合的情况下,标准面元里的共中心点增加4个,在每隔两条线炮、检点重合的情况下,标准面元里的共中心点增加9个。

图1显示了单条震源线,在该线上震源与检波点的交点的间隔排列,及在标准面元中产生的中心点数。

2细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要领通常细分面元观测系统有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和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两种:在进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时,将接收相邻线纵向错动1/2道间距就可以实现面元边长在纵向上的两分,将相邻激发线横向错动1/2激发点距就可以实现面元边长在横向上的两分,两者只选其一为单奇偶,两者同时选择为双奇偶。

要获得足够小的“子面元”,将相邻3条(或4条、5条,……)接收线在纵向依次错动1/3道距(或1/4道距、1/5道距,…)就可以实现面元在纵向上的3分(或4分、5分,……)。

面元横向上的划分与纵向相同。

在进行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时,只要接收线距不是激发点距的整数倍,激发线距不是道间距的整倍数,就可以获得“子面元”。

要获得足够小的“子面元”,只要将最大公约数控制到足够小即可。

面元细分与两个方向有关:①接收线距与震源间距之比有余数;②震源线间距与检波器间距之比有余数。

其余数的具体数据决定了接收线方向和震源方向所期望的次反射面元数。

如果我们希望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3个次共反射面元。

那么在设计的标准反射面元内就形成了9个子面元,也就形成了9个共中心点(如图2)。

图2面元分布示意图3细分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特点和优点根据以上要领设计的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突出特点是:(1)震源线的问距为检波器间距的非整数倍,接收线的间距也不是炮点的整倍数;(2)地震反射的共中心点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共反射面元内。

根据这些特点,又可把标准的共反射面元分成次共反射面元和子面元。

实际面元的覆盖次数是各个子面元或共面元覆盖次数的和。

由于以上特点提高了野外布线和室内处理、解释的灵活性,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野外排列几何图形简单、灵活,可适合于地震队的标准仪器施工。

(2)勘探人员可以在更高的分辨率(针对勘探目标)和更高的覆盖次数之间做出优化选择。

(3)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高时,可以缩小共反射面元到更小的单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辨率。

(4)在噪声较大的地区,可以扩大共反射面元到更大的单位.增加覆盖次数,提高信噪比。

(5)勘探人员可在数据的采集阶段用较少的地震道潜在性地节约费用,在后期的资料处理阶段,用稍大的共反射面元得到等同的覆盖次数资料。

也可用多道地震仪、多道采集,减少炮次,直接降低勘探费用。

(6)与常规观测系统相比,其炮检距的分布和方位角的分布均有面元细分技术浅析杨臣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2)【摘要】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中,接收线间距是震源间距的倍数,震源线间距是接收器间距的倍数,这使得在震源线和接收线的每个交点处震源和接收器是重合的。

这种布置理论上使得所有CMP 点都在每个面元的中心。

可分面元观测系统震源线的间距为道间距的非整数倍,接收线间距也不是炮点距的整数倍,接收线间距与震源线间距之比的余数决定了接收线方向和震源方向所期望的次反射面元。

CMP 点均匀分布在一个共反射面元内,面元具有可分性,地震处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选择面元大小,增加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可选性。

【关键词】面元细分;观测系统;道间距;CMP点图1常规面元(a )和二分(b )、三分(c )面元炮线分布及其面元分割情况(d )(将炮点放在测线上是为方便对比,右图红线是纵横二分,黄线是纵横三分)430所改善,静校正耦台良好,很适合于叠前偏移处理。

4应用实例淮南某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目的层为1号煤,深度550米,要求面元为5X5,覆盖次数为64次以上。

我们的原设计方案是16线8炮观测系统,每条接收线为128道,道间距10米,接收线距80米,共2048道;炮间距10米,炮排距80米(如图3)。

该设计满覆盖次数是64次,纵、横向最大偏移距都是635米,工区总炮数是8480炮。

在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以后,我们将设计方案改成24线5炮面元细分观测系统,每条接收线132道,道间距10米,接收线距50米,共3168道;炮间距20米,炮排距60米(如图4)。

设计细分面元满覆盖次数是66次(较原设计方案增加2次),纵向最大偏移距655米,横向最大偏移距为605米,工区总炮数仅5600多炮,较原设计方案降低了2800炮,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不仅如此,由于勘探目的层1号煤信噪比普遍较低,新设计方案在后续处理和解释中还可以变成覆盖次数达到132次的标准面元,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从而增加解释可靠性。

5结论与建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可提高野外布线和室内处理、解释的灵活性,即可以节约野外成本,又可以提高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精度。

细分面元观测系统设计的初衷是,基于“子面元”采集资料通过变面元处理可提供多种剖面。

但面元细分是要有一定限度,如果细分过多,会导致覆盖次数不足,剖面信噪比降低;另外,由于施工和设计的缺陷,也容易导致“子面元”剖面上存在缺口大、同相轴扭曲、振幅一致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失去了使用价值。

根据煤田地震勘探实际情况,建议可分数目尽量少,一般在一个方向上二分即可。

6致谢本研究得到程增庆和唐建益二位老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1]王赢,等.可细分面元观测系统浅析[J].石油物探,2009,48(3):299-302.[2]陈浩林,等.关于细分面元观测系统的讨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3):569-575.[3]Andreas C,John WP.陆上三维地震勘探的设计与施工[M ].俞寿朋,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6-46.[4]范国增.双奇偶小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36(2):227-230.[5]谭胜章,杜惠平,宋国良,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J ].石油物探,2007,46(1):74-80.[6]向小丽,等.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勘探与实践[J].石油物探,2011,50(1):82-88.[7]商建甄,等.常规与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浅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5):709-716.[责任编辑:王洪泽]图3常规设计观测系统(左)及炮点位置处放大(右)图4面元细分观测系统(左)及炮点位置处放大(右)●科(上接第396页)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4.3完善应急补救报告,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建筑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等;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包括:4.3.1事故情况。

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4.3.2事故性质。

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4.3.3事故原因。

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能力不足所造成。

4.3.4事故评估。

阐明事故对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参考文献】[1]王春玲,朱国庆.浅谈市政混凝土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4,3.[2]张彩芳.浅谈地方道路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2007,8.[3]金艳.我国公路路政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7,3.[4]李东田.浅析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7.[责任编辑:周娜]科●●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