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本章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的差异较大,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距离是多少?当速度一定时,行驶的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长为8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完整版)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完整版)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10,kk≠【教学说明】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3x=时的反比例函数.的画图,在学生探索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点拨:如学生列表时,由于自变量x≠0,故在x <0和x>0时,应各取三个以上的数据,以便使描点画图更精确些;在连线上,x<0和x>0 的两个分支应根据变化趋势用平滑曲线连接,但它们是不能相交的;列表中数据,描点时点的位置等不能出错,以保证图象更能反映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问题2 反比例函数y =-6x和y =-12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比例函数y = 6x和y =-6x的图象呢?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学说明】让两组同学分别交流,找出图象的特征,教师可分别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获取正确认知.【归纳结论】由图象可发现:(1)它们都是由两条曲线组成,并且随|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x轴(或y轴),但这两条曲线永不相交;(2) y = 6x和y =-6x及y =12x和y =-12x的图象分别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思考观察函数y = 6x和y =-6x以及y =12x和y =-12x的图象.(1)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点吗?(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及其性质:(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 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如图,一次函数y = kx十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A 、B 的坐标;(2)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回答:当x 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 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分析】(1)观察图象,可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利用A 、B 两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建立方程组求解,可确定两函数的解析式;(3 )通过两函数的交点A 、B 的坐标得出答案.解:(1)观察图象可知A ( -6,-2),B (4,3)(2)由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上,所以把B (4,3)代入y =mx得3 =4m ,故m =12,所以y=12x.由点A 、B 在一次函数y =kx 十b的图象上,所以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y = kx 十b 得14326+2,1k b k k b b ⎧+==⎧⎪⎨⎨-=-⎩⎪=⎩解得 .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2x+1. (3)由图象可知,当一6<x <0或x >4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教学说明】本例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将题目展开,分步讲解,辅导学生克服对大题的恐惧.本题考查了从图象获取信息,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以及利用图象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等知识点. 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 1 .若反比例函数 y =21m x-的图象的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是某一函数的一部分,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A.y=5xB.y=-x+3C.y=-6x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问题(1)反比例函数kyx=(0k≠)的图象及其性质如何,不妨说说看.(2)反比例函数在各自象限内的增减性与kyx=(0k≠)中k的对应关系如何?与同伴交流,谈谈你的看法.【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温习回顾上节知识,为本节的应用作铺垫,教师可予以总结,加深学生认知.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象的位置和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列表归纳如下:反比例函数kyx=(0k≠)k的符号k>0 k<0 图象性质(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 ≠0; (2)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1)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0; (2)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教学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本节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一遍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结论】(1)反比例函数kyx=(0k≠),因为x≠0,y≠0,故图象不经过原点.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一般不说两个分支经过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而说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2)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是连续的,因此在谈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般都是在各自的象限内的增减情况.(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和坐标轴相交,也不其性质的理解.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7nyx+=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 ) 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 (a,b)和B (a' ,b' )如果a<a',那么b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为什么?2.如图,正比例函数y = kx与反比函数3 yx =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求△ABC的面积.【教学说明】第1题学生能轻松获得结论,而第2题则需教师给予点拨引导,教师可让学生先分别求出S△AOB 和S△BOC,再求出S△ABC. 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归纳小结,拓展延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到本节知识有哪些地方是较难理解的?与同伴交流.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 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定律”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 N和0.5 m.(1 )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显然本题应用杠杆定律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首先由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得到动力F与动力臂l的函数关系式为F=600l(l>0),再把l=1 . 5代入,求出动力的大小.注意“橇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表面上看是不等关系,但用相等关系来解决更方便些.而(2)中的问题即可用F=400×12= 200代入求动力臂的长度的最小值,也可利用不等关系,600l≤400×12,得l的范围是l≥3,而动力臂至少应加长1.5米才行.【教学说明】在本例教学时,应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适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同学形成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巩固提高:(1 )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2)你能再举一些应用杠杆原理做实际例子吗?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2—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是110〜220 ,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 定采用灰、白、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 cm 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 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3.如图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一个圆台,已知圆台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此时圆台对桌面的压强为100 Pa.若把圆台翻过来放,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呢?【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 1 )V =806t ⨯ ,V =480t (t >0). (2)V =4804= 120 (km/h). 2.(1)n • S = 5× 103 , n =3510S⨯ (S >0). (2)80cm 2=8×10-3m 2.353510 6.2510810n -⨯==⨯⨯(块), 则有n 灰=6.25×105×25= 2.5×105(块),n 白=6.25×105×25 =2.5×105(块) ,n 蓝=6.25×105×51=1.25×105(块).3. 解:设下底面积为S 0,则上底面积为04S . 由F p S= ,且当S = S 0时,p = 100,∴0100F pS S ==⨯ .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F=100S 0是定值.000100400(Pa)44S S F S p S S ∴====当时,. 因此,当把圆台翻过来放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400Pa.五、归纳小结,拓展延学1.请举出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2.说说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题:章末复习备课人张成才王东梅[教学目标]1.系统地回顾本章主要知识,能熟练运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2.进一步增强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理解,能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3、经历“知识回顾——问题与思考——拓展应用”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中的面积不变性质.[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 附案一、情境引学、目标激活二、自主探学、尝试解决1.反比例函数y= kx(k 0,k为常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在描述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解释原因吗?2.你能列举几个现实生活中应用反比例函 数的实例吗?【教学说明】知识回顾中结构图的构建应是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所展示的一种框图,然后教师给出问题与思考,让学生在回顾本章知识后进行必要反思.学生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论,最后教师可根据问题进行评析.三、合作研学、重组构建例1 (1)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P (2,6),Q (3,4),R (4,3)和S (5,1),其中三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不在这个图象上的点是 ( )A. P 点B.Q 点C. R 点D. S 点(2)在反比例函数12m y x-=的图象上有A(x 1 y 1),B(x 2,y 2 )两点,当 x 1<x 2<0 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0B. m >0C. m <12 D. m >12【分析】在(1)中,可结合反比例函数表达式y =k x 知k y x =⋅,即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之积是不变的,这样易知S 点坐标(5,1)的横纵坐标之积与另三点不同,故知点S 不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在(2)中,当x 1<x 2<0时,有y 1<y 2,知此双曲线的一支必在第二象限,从而有1—2m <0,∴m >12时,选D ,这里需要让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各自象限的增减性有较深刻认识才能快速准确获得结论.例2 如图,双曲线y =k x(k >0,x >0)经过 Rt ∆ABO 的直角边AB 的中点D ,已知直角边OB 在x 轴上,且∆ABO的面积为3,则k 等于( )A .3B .6 C.8 D.9 【分析】例2中可连OD ,由D 为AB 边中点,故1322BOD AOD AOB S S S ∆∆∆=== .设D 点坐标为(m ,n ), 点D 在双曲线y = k x (k >0,x >0)上,故有n =k m,m n k ∴⨯= ,又由S △BOD =113222OB BD m n ⨯=⨯⨯= ,得3m n ⨯= ,3k ∴= ,故选A ,事实上,双曲线上任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 垂足和原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不变的,为2k . 例3反比例函数y =k x(k ≠0)与一次函数y=kx-k(k ≠0)的图像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分析】本题可依据选项分别得到k 值的范围,A 、B 选项中k 值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而C 、D 选项中直线与双曲线中k 值大致相同,但 D 选项中y= kx -k 所表示的直线应交于y 轴负半轴,从而知C 选项是符合要求的大致图象.例4 已知反比例函数y =1k x- (k 为常数,1k ≠ ). (1)若点A(1,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k 的值;(2)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k 的取值范围.(3)若k = 13,试判断点 B(3,4),C(2,5)是 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分析】(1)把x=1,y = 2代入y =1k x-,可求出k 值.(2)在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k -1>0. ( 3 )把B 、C 两点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看自变量是否与函数值对应.四、当堂训练、基础达标例5 如图,直线y =x+m 与双曲线y =k x相交于A(2,1),B 两点. (1)求m 及k 的值; (2)不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y x m k y x =+⎧⎪⎨=⎪⎩,直接 写出点B 的坐标;(3)直线y=—2x+ 4m 经过点B 吗?请说理由.21。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图像和性质;3.能够求解反比例函数的参数及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概念和性质;2.学生通过举例和解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笔、教辅资料等;2.学生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一组例子告诉学生:当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时,其中一个量的值的变化与另一个量的值的变化相反(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二)引入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比如:小明乘公交车上学,他发现公交车行驶的速度越快,所花的时间越短;而当公交车行驶的速度变慢,所花的时间也相应地变长。

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速度和所花时间的变化。

(三)呈现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表达式:y=k/x(k≠0),其中k是一个常数。

教师解释x和y的含义:x代表一个变量,y代表另一个变量。

教师再以速度和时间为例,让学生尝试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

(四)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例子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设x1和y1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中的两个点,x1、y1的坐标为(x1,y1)。

根据定义,可得到y1=k/x1,即x1·y1=k。

用这个结果可以判断k的正负:-当x1和y1符号相同(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时,k是正数;-当x1和y1符号反号(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时,k是负数。

2.将上述函数中x的值变为x1+x,y的值变为y1-y,则新的函数表达式为:y0=k/(x1+x),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发现,x1+x的值与y1-y的值符号相反。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 26.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  26.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反比例函数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学习策略:●通过观察、分析及归纳,对比正比例和一次函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图象的性质与意义。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一)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 ,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Y是X的函数。

(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k≠0),当时,一次函数y=kx(k≠0)就叫正比例函数。

(三)一般用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四)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是函数或叫因变量,x k y =也可以写成: , . 要点诠释:(1)在y=x k 中,自变量x 是分式x k 的分母,当 时,分式xk 无意义,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因变量y 的取值范围是 .。

故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 ;(2)x k中分母x 的指数为 ,如,2x 3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3)y=x k (0k ≠)可以写成1y kx -=(0k ≠)的形式,自变量x 的指数是 ,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_________这一条件;(4)y=x k(0k ≠)也可以写成 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 ,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两个变量的积均是一个常数(或定值),这也是识别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关键.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 ,它有 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象限或第_____、_______象限;(2)若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x ky =的图象上,则点(-a ,-b )也在此图象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3)在反比例函数中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二)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基本步骤:(1)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应以0为中心,在0的两侧取三对(或三对以上)互为相反数的值,填写y 值时,只需计算右侧的函数值,相应左侧的函数值是与之对应的相反数;(2)_________:描出一侧的点后,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去描点;(3)_________: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各点并延伸,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4)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是由k 的符号决定的: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 、 象限内,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 、 象限内.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要点诠释:(1)反比例函数xk y =(k 为常数,k 不等于零)的图象是 ; (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 ;(3)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 ;(4)在反比例函数x ky =(k 为常数,k 不等于零)中,由于00x y ≠≠且,所以两个分支都无限___________但永远不能达到x 轴和y 轴.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ky x =(0k ≠)中的比例系数k 的意义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 x y 作x 轴、y 轴垂线段PM 、PN ,所得矩形PMON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S PM x =⋅=⋅=.∵ ky x =,∴ xy k =.∴ ||S k =,即反比例函数(0)ky k x =≠中的比例系数k 的绝对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一点Q 向x 轴或y 轴引垂线,则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AOQ S ∆=,即反比例函数(0)ky k x =≠中的比例系数k 的绝对值的一半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五: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要点诠释:(1)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x 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只要确定了k 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x ky =中即可求出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是:①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xk y =(k ≠0); 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含 的方程;③解出待定系数k 的值;④把k 值代入函数关系式xk y =中.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例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3x y =; (2)2y x =-; (3)21xy =; (4)52y x =+; (5)32y x =-; (6)13y x =+; (7)4y x =-.思路点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 (k 为常数,0k≠)的形式,这里 、 是整式, 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改写后是13x y x +=,分子不是常数,只有 能写成定义的形式.解: 是反比例函数.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函数2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此函数解析式为 .解:总结升华:.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 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教学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函数?并说出它们的一般形式.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0)=+≠;二次函数y kx b ky kx k=≠;一次函数(0)2(0)=++≠y ax bx c a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提问:上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你能尝试列出它们的函数解析式吗?学生回答:上列问题中,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应该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另外一个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解析式分别为:414631000 1.6810,,.v y S t x n⨯=== 三、思考探究: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概括一下这三个函数的特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都具有k y x=的形式,且k 是非零常数. 教师指导总结:一般地,形如(0)k y k k x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思考: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和函数y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在k y x =中,自变量x 是分式k x 的分母,当0x =时,分式k x无意义,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一下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还可以有哪些形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导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①(0)k y k k x=≠为常数,;②(0)xy k k k =≠为常数,;③1(0)y kx k k -=≠为常数,四:例题练习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 y x =.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以求出常数k 的值.解:(1)设k y x =.因为当x =2时,y =6,所以有62k =. 解得k =12. 因此12.y x= (2)把x =4代入12,y x =得12 3.4y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五、课后练习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y =y =y =11y x =-+ 答案:A故选:A. 解析:21m y x +=11=-1=-.故选:D. 3.正在建设中的临滕高速是我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一段工程施工需要运送土石方总量为5310m ,设土石方日平均运送量为V (单位:3m /天),完成运送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为t (单位:天),则V 与t 满足( )A.反比例函数关系B.正比例函数关系C.一次函数关系D.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510V t =,所以V 与t 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4.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P --,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A.12y x =- B.12y =2x 答案:C解析: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1-代入得2k =,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什么?2.自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种形式分别是什么?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6章课后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特别是与反比例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基础题:选择2-3题,重点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绘制。
-拓展题:选择1-2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关系的情境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将情境问题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展示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问题与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相结合。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相关的规律探究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相关的规律探究题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布置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购物、交通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交通流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
2.利用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辆汽车的油耗与行驶速度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当速度增加时,油耗会如何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利用复习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情境,如购物、交通、生产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互动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学法指导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学思指导】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学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学科素养: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 【板书设计】【课前预习】1.若y=(21)(1)n n x-+是反比例函数,则n 必须满足条件 n ≠12或n ≠-1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 列表 、 描点 、 连线 .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 ; (2)y=1-2x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课堂引讨——【展示互动】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尝试] 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解:列表思考:取什么值更易描出来(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y=6x 和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做一做把y=6x 和y=-6x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6x 和y=-6x的图象的共同特征:(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此外,y=6x 的图象和y=-6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3x 和y=-3x的图象.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分析】由y=6x 和y=-6x的图象及y=3x和y=-3x的图象知道,(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猜想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归纳】(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并研究: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其增减性精编精练例题指出当k>0时,下列图象中哪些可能是y=kx与y=kx(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分析】 对于y=kx 来说,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对于y=k x来说,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应选B . 备选例题1.请你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使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能是(• ) D .y=1||x A .y=x B .y=1xC .y=x 2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能解决具体问题。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计划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计划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计划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辨别反比例函数的特点;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求解方法;3.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2.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3.反比例函数的求解方法;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时间:10分钟)2.呈现:通过示例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

(时间:15分钟)3.实践:通过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时间:20分钟)4.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求解方法,并介绍常见的应用情况。

(时间:15分钟)5.锻炼:提供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时间:20分钟)6.进展:引导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对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回顾和梳理。

(时间:10分钟)四、教学手段1.板书: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求解方法和应用随着学习过程逐步板书;2.课堂讲解:通过问题导入、示例呈现、讲解理论知识和解答问题等方式进行学习;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4.教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情景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5.课后练习:布置反比例函数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2.练习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度和方法评价;3.应用评价:根据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应用问题的解答情况评价;4.总结评价:根据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情况评价。

六、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可以准备教材和课件资料;2.实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例和问题;3.板书:教师可以准备白板和马克笔进行板书。

26.1.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举例:分析反比例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掌握不足,容易在图像的准确性和细节上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教师可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动手实践,逐步掌握图像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2)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推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推导存在困难,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举例:通过实际例子(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突出k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了解图像在坐标平面上的分布特点。
举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并总结图像在第一、第三象限的分布情况。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变量,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从而验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学会推导方法。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条件限制,导致解题错误。
解决方法:教师需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其他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不同类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小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一:问题引入 分析 用反比例函数解问题 二:检测 三:小结 四:课堂达标 五:作业 课 后 反 思
教 第三课:
引入:



动态修改部分
8 1、函数 y ,当 x 0 时, y x
0,相应的图象在第

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 2、杠杆定律: ×



动态修改部分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 15m 时,碰上了坚硬 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决定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 改为 15m, 这时, 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米才能满足需要 (保 留两位小数) 分析:审清题意,圆柱形煤气储存室的容积为 ,底面 积为 ,深度为 。满足基本公式 。 解:省略 . 小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课堂达标: 1、小林家离工作单位的距离为 3600 米,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时的速度为 v(米/分),所需时间为 t(分) (1)则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 若小林到单位用 15 分钟, 那么, 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果小林骑车的速度为 300 米/分,那么,他需要几分钟到 达单位?
板书设计: 一:问题引入 分析 用反比例函数解问题 二:检测 三:小结 四:课堂达标 五:作业 课 后 反 思
教 第二课:
引入:



动态修改部分
1、汽车在相距 80 千米的两地间行驶,则速度 v 和时间 t 的函数 关系式为 。 2、某厂现有 800 吨煤,这些煤能烧的天数 y 与平均每天烧的吨 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例 1、码头工人以每天 30 吨的速度往一轮船上装载货物,装 载完毕恰好用了 8 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 v 与卸货时间 t 之间函数关系?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 5 天卸载完 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 . . . . . . 例 2、某粮食公司需要把 2400 吨大米调往四川灾区救灾. (1)调动所需时间 t (天),与调动速度 V (吨/天)有怎么 样的函数关系(不必写出自变量 V 的取值范围)? (2)该公司有 20 辆汽车,每辆汽车每天可装 6 吨,预计这批 大米最快在几天内全部运往四川灾区? (3)该公司所有汽车工作了 4 天后,上级部门指示必须在 4 天 内把剩下的大米全部运往 四川灾区需要增派多少辆汽车才能完 成任务? . . . . . .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定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理解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什么是函数?2.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它们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新知探究】(一)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动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平均速度v 与时间t 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②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③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谁变化了谁也跟着变化?④你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他们的函数关系式,并思考它们的关系式具有什么特点?(1)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2)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在这两个问题中,变量是什么?常量是什么?②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式?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式。

③以上三个问题中的解析式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t v 1463= xy 1000= n S 41068.1⨯= (二)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x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 xk y = (k 为常数,k ≠0) ② 1-=kx y (k 为常数,k ≠0)③ k xy = (k 为常数,k ≠0)(三)辨析概念,灵活运用。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九年级 ()班 课题 26.1 反比例函数 课型 新授教 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来源:]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过程 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情感态度 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法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x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2)x y 2-= (3)xy =21 (4)25+=x y(5)x y 23-= (6)31+=x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三、巩固与应用:()()()().5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24;23;4.02;51====xy x y x y x y1已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已知y=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能够准确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2.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相似图形面积问题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方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2)新知探究: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类比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图像绘制与分析:指导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并分析图像特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应用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巩固拓展: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训练学生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能力。
(3)求解以下反比例函数方程:2/(x-1) = 3/(x+2)。
(4)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数量与单价成反比,已知购买5件商品的总价为150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总价。
2.选做题:
(1)观察反比例函数y = k/x (k≠0)的图像,讨论k的值对图像的影响。
(2)研究反比例函数在第一、二象限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特别是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特点。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反比例函数模型。
(3)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问题,特别是涉及绝对值、不等式等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提高其表达与交流能力;
5.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数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明确函数表达式y = k/x(k≠0),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关于小组讨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个人发言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例如,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了解图象在坐标平面上的分布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函数值随x变化的规律、图象的对称性等。
举例: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时,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如物品的价格与购买数量的关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为何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的乘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例如: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性质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对于双曲线的形状和反比例关系之间的联系不太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尝试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数形结合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如给出几个不同的k值,让学生观察图像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性质。
-在实际问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如物理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模型构建。
-对于图像变换,难点在于理解变换后的图像如何保持反比例关系不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前的点(x, y)和变换后的点(x', y')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k/x(k≠0)的函数,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关系。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价格关系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的几何意义,特别是双曲线与坐标轴的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的特性。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人教版)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人教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之后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课题26.1.1 反比例函数授课人素养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对应关系重要模型.教学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二次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的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y=kx为正比例函数.通过回顾学过的函数,有助于学生类比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的学习,因此学生对函数已不陌生.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研究函数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函数.同时为后面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高中学习其它函数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26.1.2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授课人素养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步骤,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作法.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索性质的研究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的归纳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形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形状.2.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好补充和辅导.复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师生分析: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按步骤画图如图所示.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④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A .1 B .2 C .3 D .4 【变式训练】当x <0时,下列图象中表示函数y =-1x的图象是(C)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如图是以下四个函数中哪一个函数的图象(C)A .y =5xB .y =2x + 3C .y =4xD .y =-3x2.对于反比例函数y =-5x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A .图象必经过点(1,-5)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小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D .若x >1,则-5<y <03.已知反比例函数y =3m -2x ,当m <23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3,2).(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y>2时x 的取值范围. 解:(1)y =-6x.(2)图略.(3)-3<x <0.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利用典型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说一说. 2.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在上一课时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通过例3、例4来更加深刻地阐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将初步认识转化为深入理解,为后续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做好准备.同时,体现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课题26.1.2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3.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使学生从整体上领悟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综合问题.2.理解常数k的几何意义,并用其几何意义求面积、解析式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A(-3,2),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6x.区别于一次函数y=kx+b,类似于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x中只有1个待定系数k,只需1组x,y的对应值即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函数y=-5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y=6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哪些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课堂引入】出示问题(教材第7页例3):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反比入新课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12,-445),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最后书写解题过程. 问题1: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例函数性质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解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问题(2)的解决方法要突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图象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比例系数k 的值,强调这种判断方法更简便.学生活动:教师指定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解题过程. 【活动2】 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m -5x 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取点A(x 1,y 1),B(x 2,y 2),如果x 1>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师生活动:教师先组织学生分析图象,确定图象的另一支的位置,再根据性质得出m 的取值范围,师生共同根据增减性分析,可得出函数值的大小关系. 【活动3】 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问题1:如图,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2,请问S 1和S 2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在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定要注意强调图象所在的象限,由“形”到“数”,目的是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2.通过探索矩形面积和比例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与比例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知识得到升华.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图象进行探讨,学生小组内讨论,并进行解析. S 1=|x 1|·|y 1|=|x 1y 1|=k ,同理,S 2=|x 2|·|y 2|=|x 2y 2|=k ,所以S 1=S 2. 问题2:若点P ,Q 分别在不同的分支上呢?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时呢?师生共同总结:S 矩形=|k|.问题3:如图,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这一点和垂足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师生解答,归纳总结得:S △AOB =S △COD =12|k|.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 若点A(-3,y 1),B(2,y 2),C(5,y 3)都在反比例函数y =a 2+1x (a 为常数)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B)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3<y 1 D .y 3<y 2<y 1例2 如图,若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kx (k ≠0)图象上任意一点,MN ⊥y 轴于点N ,点P 在x 轴上,△MNP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4.例3 如图,O 是坐标原点,菱形OAB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3,-4),顶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函数y =kx(x >0)的图象经过顶点B ,则k 的值为-32.例4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交于A(2,-1),B(-1,n)两点.(1)利用图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例题的解答,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理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根据图象写出满足kx +b >mx的x 的取值范围.解:(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由图象可知,当x>2或-1<x <0时,kx +b >mx.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说一说.2.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习题26.1第6,9题.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应用知识回顾 例题展示 变式训练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及其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有了不同的发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成功地实施了诱思探究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根据其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作图就会画得又快又美观,注意控制时间,充分理解教学意图,敢于放手.反思,更进一步提升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2节的第1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课.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及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26.2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图形、方程(组)、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会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细心体会图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在行程问题中,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3.在工程问题中,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补充.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继续学习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某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问题:(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到地下15 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如何计算圆柱形储存室的容积?(2)容积不变时,底面积S与深度有什么关系?(3)第(2)问和第(3)问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探究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问题:(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工程问题”的关系式是什么?(2)题目中货物总量是不变的,卸货速度v和卸货时间t有什么关系?(3)第(2)问涉及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当自变量t取最大值时,函数值v取最小值.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题.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学校准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绿化带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m)与另一边x(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解析式吗?(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 m,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进一步提升学生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有关体积、面积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解:(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 2).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400x.(2)如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长不超过40 m ,那么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 m. 例2 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 3/h)与排完蓄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要6 h 排完蓄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解:(1)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4 000×12=48 000(m 3). (2)V =48 000t.(3)V =48 0006=8 000(m 3).【变式训练】A ,B 两地相距400千米,某人开车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设小汽车的行驶时间为t 小时,行驶速度为v 千米/时,且全程限速,速度不超过100千米/时. (1)写出v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若某人开车的速度不超过每小时80千米,那么他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至少要多长时间?(3)若某人上午7点开车从A 地出发,他能否在10点40分之前到达B 地?请说明理由. 解:(1)v =400t .(2)400t≤80,解得t ≥5.∴他从A 地匀速行驶到B 地至少要5小时. (3)∵v ≤100,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本课时内容加强了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数学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解释、说明实际问题,加强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课题26.2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授课人素养目标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物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从物理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教师提出问题:1.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有什么特点?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关键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忆所学,教师做补充.回顾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认为这可能吗?为什么?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应用“杠杆定律”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活动二:实践探究、交问题: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 200牛顿和0.5米.在了解杠杆原理的基础上,探究杠流新知(1)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3)假定地球产生阻力的近似值为6×1025牛顿(即为阻力),阿基米德有500牛顿的力量,阻力臂为2 000千米,请你帮助阿基米德设计该用多长动力臂的杠杆才能把地球撬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问题中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量中,不变的是哪些量?(2)问题中,由“杠杆定律”知变量动力与动力臂是什么关系?函数解析式是什么?(3)在我们利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4)利用动力与动力臂之间的函数关系,你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师生共同总结:解决有关物理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列出符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物理知识、函数的性质、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图象信息求解.杆问题存在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教材第15页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解:(1)功率P是电阻R的反比例函数,函数解析式为P=2202R.(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 W.例2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这一函数的解析式.(2)当气体体积为1 m3时,气压是多少?(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精确到0.01 m3)从学生熟悉的功率、电压、电流的物理关系出发,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实现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1)p =96V.(2)当V =1 m 3时,p =961=96(kPa).(3)当p =140 kPa 时,V =96140≈0.69(m 3).答:为了安全起见,气体的体积应不少于0.69 m 3. 【变式训练】1.如图,是一个闭合电路,其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是电阻R(Ω)的反比例函数.当R =4 Ω时,I =3 A .若电阻R 增大2 Ω,则电流I 为(B) A .1 A B .2 A C .3 A D .5 A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电池时,电流I(A)与电阻R(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电器的限制电流不能超过3 A ,那么电器的可变电阻R(Ω)应控制在(C) A .R ≥1 B .0<R ≤2 C .R ≥2 D .0<R ≤1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用电阻R 表示电流I 的函数解析式为(C)A .I =2RB .I =3RC .I =6RD .I =-6R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精辟地阐明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学知识——杠杆原理,即“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若已知某一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 200 N和0.5 m,则这一杠杆的动力F和动力臂l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A B C D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主要内容:(1)我们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布置作业:教材第16~17页习题26.2第3,8题.小结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归纳课堂重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设计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归纳总结:小伟撬动石头的问题杠杆原理反比例函数模型例题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本节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2部分,主题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 = k/x(k≠0);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双曲线,分为第一、第二象限两部分;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需要我进一步引导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看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然而,我发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双曲线的图象特征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举例不够恰当。今后,我需要针对这些难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讲解,并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环节却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小组在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可以在活动前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如如何整理思路、如何清晰表达等。此外,也可以增加一些小组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提问和解答中共同进步。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维非常活跃,能够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和启发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时可能过于开放,导致部分学生思考方向偏离主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我应该在提问时更加精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S x y t v 4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二、探究新课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ky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2)8(,)7(,32)6(,123)5(,3)4(,16)3(,5)2(,4)1(1-=-=-===+=-==x y x y x y xy xyx y x y x y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2)、(5)、(6)、(8)相应k 值分别为-5、123、-32、2。

3、解决问题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时,y =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 =4时y 的值。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xky,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回顾待定系数法,学生完成后交流,教师进行讲解。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教材3页练习1、练习3;(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四、小结请学生发言:谈谈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举一些生活中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

教师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重点。

五、作业设计1、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4题。

2、选做题:教材9页第5,6题。

安全教育:入学安全教育,强调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不乘坐违规机动车,骑自行车的同学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提出问题:1.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kx (k ≠0)呢?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二、探究新知例2.见教材P4,用描点法画图,注意强调:(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补充例:已知反比例函数32)1(--=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1-=kx y (k ≠0)自变量x 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 <0,则m -1<0,不要忽视这个条件略解:∵32)1(--=m xm y 是反比例函数 ∴m 2-3=-1,且m -1≠0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 -1<0 解得2±=m 且m <1 则2-=m 归纳:P6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巩固练习P6练习,P8-9练习1、2。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提问讲解。

四、小结请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P9 练习7、8。

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冬季防火、安全用电、交通安全。

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2.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新知例3.见教材P7分析: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位置及y 随x 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常数k 的符号,因此要先求常数k ,而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A (2,6),即表明把A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所以用待定系数法能求出k ,这样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例4.见教材P7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教师提问、分析 三、巩固练习P8练习1、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提问讲解。

四、小结请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P9练习92、若直线y =kx +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xkby =的图象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三、四象限 (D )第一、二象限3、已知点(-1,y 1)、(2,y 2)、(π,y 3)在双曲线xk y 12+-=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1>y 3 (D )y 3>y 1>y 2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冬季防火、安全用电、交通安全。

教学反思:习题课(2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2.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试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并说出k 的值。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y 1=(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分析:从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任一点P (x ,y )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k xy S ==,由此可得S 1=S 2 =21,故选B例2.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my =的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因为A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可先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xy 2-=,又B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代入即可求出n 的值,最后再由A 、B 两点坐标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y =-x -1,第(2)问根据图象可得x 的取值范围x <-2或0<x <1,这是因为比较两个不同函数的值的大小时,就是看这两个函数图象哪个在上方,哪个在下方。

三、巩固练习1.若直线y =kx +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xkby =的图象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三、四象限 (D )第一、二象限2.已知点(-1,y 1)、(2,y 2)、(π,y 3)在双曲线xk y 12+-=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1>y 3 (D )y 3>y 1>y 23、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讲解。

四、小结请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12+=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且k 的值还满足)12(29--k ≥2k -1,若k 为整数,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像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的面积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冬季防火、安全用电、交通安全。

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寒假到了,小明正与几个同伴在结冰的河面上溜冰,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处冰出现了裂痕,小明立即告诉同伴分散趴在冰面上,匍匐离开了危险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