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动脑筋
4.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 什么要这样写?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显示了移山工作的艰巨。突出 愚公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年且九十” ——愚公的年迈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移山人力缺乏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 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 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 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听录音,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字音
万仞( rèn ) 魁父( Kuífù )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 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 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 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 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 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 把这两座大山挖平,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 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好吗?”大家纷纷表示 赞同。
其妻献(提出)疑曰:“以(凭借)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哪里)置 (安放)土石?”杂曰:“投诸(兼词,之于)渤 海之尾,隐士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 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土和石 头往哪儿放呢?”众人说:“把它扔到 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11. 文段用神话结尾, 其作用是什么?
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 伟大抱负,是解决人和自 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 望。
8 .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 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 命名寓意何在?
智叟的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 问题,目光短浅,智叟不智。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 说:“你的心真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 地步,连孤儿寡妇都 比不上。
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无”,没 有 )以应。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 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 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 叟无话可答。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
人 ,其妻 ,甚至邻人
之遗男也
;另一
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

。(用原文回
答)
请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 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 用?
“笑”是智叟自作聪明和对愚 公的讥讽;“长息” 是愚公胸 有成竹和对智叟的批评。
所无心面走望想 凭面任任听
以路中对走望起 着对凭凭起
后难祈着脚头来 是着那那来
来啊愿满下上不 一王脚扁是
人开
堂一天是 身屋板担奇
为路
儿马外奇 肝与把把闻
你更
孙平天闻 胆太木脊讲
感难
喔川

行屐背起



磨压来


穿弯是







《列 子》
作家作品的介绍
《 》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 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 代表人物之一。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曾 古义:还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什么?有什么作 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山北水南), 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 没有高山阻隔了。
第四段:故事的结尾,,写愚公愿望 实现。用神话结尾突出了愚公精神的 惊天地、泣鬼神。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5.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
山的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 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
“曾不若孀妻弱子”的批评埋下伏 6.笔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 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 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
了顶真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 决心和信心。
1山0.。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 用是什么?
对愚公的形象起反衬作用,以“智叟”的鼠 目寸光衬托愚公的大智若愚,以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
? ——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忙,结果 会怎样?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 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 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 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 望。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凿)石垦壤,箕畚(簸 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箩筐装土石的意思)运 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 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换牙),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同返)焉。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到换牙的年 龄(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 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 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 石”的问题。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 (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 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③愚公之妻 “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④智 叟“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9.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 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现愚公提议移山得到 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移山的关 心,并提出移山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反对移
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 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 情节做铺垫。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一个“惩”字表明愚公所受的 痛苦之深。
2.愚公移山要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说明愚公移山信心百倍,初步 表现了愚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
4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 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近”: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始”的用法
1.副词,“刚刚”:始龀 “才” :始一反焉
“焉”的用法 疑问代词,怎么(且焉置土石) 语气助词,无实意(始一反焉)
愚公的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用发展的问题,目光长远。
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 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的形象。
12.本文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对比。作用是:用愚公和智叟形成 对比;用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 山神的惧,天地的感来衬托愚公。 突出了他挖土不止的精神,表现了 他改造自然的毅力和气魄。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同慧, 聪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 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毁 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长叹) 曰:“汝心之固(顽 固),固不可彻(通, 这里指思想改变),曾 不若孀妻弱子。
在移山问题上,愚公与智叟态 度截然相反的原因是:愚公从 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人能征 服和改造自然(人定胜天);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7.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 意读法)
其妻献疑 曰
献:提出,不 反对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
河曲智叟笑而止 笑:讥笑 之曰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万丈,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将要)九十, 面山而居。惩(苦于)山北之塞 (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 远)也。
北山脚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苦于北边的 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谋划,商量)曰: “吾与汝(你们)毕力平险, 指(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北水南),可乎?”杂 然(纷纷)相许(赞同)。
以残年余力 残年:极端 鄙视
曾不能损魁父 损:减少
之丘
山之土
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
“毁”“一 毛”:拔根汗 毛的力量也没

妻子的态度:献疑
妻子的情感:关心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态度:反对 智叟的情感:嘲笑
“其” 字加强 了反问 语气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 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 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 作用呢?
总结升华
14.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 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管 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 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 的意志。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荷担( hè ) 孀妻( shuāng )
始龀( chè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 cuò ) 陇断( lǒng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 céng )
诸( zhū ) 亡以应( wú )
惩( chéng )
塞( sè )
雍( yōng )
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圆,指面积 )七百里,高 万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山南,水北)之北。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 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箕 畚
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以 以残年余力: (介词 ,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
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怎么)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
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参与工作的人一年只得回家一次, 表现出大家不怕困难的精神。
“杂然相许”说明了什么?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的倡议 得到了全家人的热烈响应。一 个“杂”字突出众人热情之高, 场面之热烈。
请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对Fra Baidu bibliotek愚公移山,人们态度不一。
开动你的脑筋~
一.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 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 就很健,为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这 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 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
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实事求是”的, 其实不然。
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 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 不止。如果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岂不是屈服 于自然、甘心做自然的奴隶么?这种观点所反 映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难的心理,是不足取的。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 已(停止)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通“措”,放置)朔 东,一厝雍南。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 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 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 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 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