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二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文学概论模拟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

文学概论模拟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

【题型】简答题【题干】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答案】〔1〕作品中的景不是原本的自然之景,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2〕作品中的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情感过程。

〔3〕作者写景,意在言情,表达独而微妙的感受。

【题型】简答题【题干】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答案】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审美的动物。

在审美活动中,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特殊本质在于文学的审美特征,而文学审美特征正是根源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

〔2〕对象化就是实践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

人的实践活动是连接主客体、沟通主客观的唯一桥梁;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感受客体,掌握客体,客体不再是外在于主体的纯粹的"物自体",而成为对于主体有意义的对象性客体。

另一方面,主体也成为了与对象相关的实践性主体了。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就是对象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以与"人化自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正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

〔4〕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就是在对象身上自我确认;这种自我确认所带来的无功利喜悦是引发和构成美感的根本要素。

【题型】简答题【题干】什么是印象批评?【答案】〔1〕印象批评从批评家的要素出发,注重传达批评主体感受作品所激发的体验印象,强调批评对作品把握的直觉性与整体性。

〔2〕19世纪末印象批评产生于法国。

〔3〕代表人物:法郎士、朗松。

【题型】简答题【题干】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答案】首先,文学的价值功能是精神的,作为艺术,文学对社会的反作用也只能通过影响人的心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去实现。

其次,文学的价值功能是整体的,其含义有两层:第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愉悦功能是统一于它的审美功能的;第二,文学的社会作用指具体作品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作品的某一局部对某些人所产生的作用。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答案: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地理学。

2、话语蕴藉:答案: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艺术构思:答案: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艺术真实:答案: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5、诗:答案: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二、简答题1、列举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答案: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来看,文学理论有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符号学等基本形态;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系统看,文学理论有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等基本形态。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案: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我们认为这四个要素是文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它们在文学活动这个整体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案:第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意识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文学做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性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从方式上看,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于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是理性的,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与某种简接的或深层的理性思考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文学概论试题2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2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2参考答案(2007——2008年第二学期)一、1、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2、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3、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4、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5、文学流派是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二、1、世界、作家、作品、读者2、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3、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4、语象、形象、意象5、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6、诗歌、散文、小说、剧本7、省略、概括、场景、休止8、扁型、圆型9、一日、一地、情节整一10、悲剧、喜剧、正剧三、1、○22、○1○2○3○43、○1○34、○1○2○45、○36、○2○3○47、○1○2○38、○19、○3○410、○1○3四、1、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非聚焦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视角,叙述者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所叙述的故事,还可以对整个故事做出预言或回顾,甚至可以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非聚焦型中,叙述者知道得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但由于提供过多的信息使读者参与作品创造的空间很小。

(2)内聚焦型。

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由于任何一个人物所知必定有限,所以作家可以通过特定视角的设定在作品中有意造成叙述空白,给读者一定的创造自由。

同时叙述者的叙述受制于他自身的条件,因而可能产生特定的叙述效果。

(3)外聚焦型。

叙述者只是客观冷静地从外部呈现人物的外表、行动、环境等,不涉及人物行动的主观想法。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选择题备选项格式: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 创作、文本、传播、阅读[B] 作品、作家、宇宙、读者[C] 思想、生活、技巧、知识[D] 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A] 制度文化[B] 精神文化[C] 物质文化[D] 全部文化3.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A] 主要源泉[B] 重要源泉[C] 首要源泉[D] 惟一源泉4.语言在文学中()[A] 仅仅是固定内容的外壳[B] 仅仅是传达思想的工具[C] 是与内容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D] 是与内容分别存在可以剥离的5.“比喻”所体现的是()[A] 对称原理[B] 相似原理[C] 循环原理[D] 相近原理6.“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说这句话的人是()[A] 康德[B] 歌德[C] 黑格尔[D] 谢林7.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A] 本质特征[B] 表现手段[C] 形象特征[D] 审美特征8.中国最早提出“意象应和”原则的人是()[A] 王国维[B] 王夫之[C] 何景明[D] 李卓吾9.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A] 剧本[B] 电影[C] 小说[D] 电视10.在“叙述时间”所包含的两个概念中()[A] 故事时间等同于文本时间[B] 故事时间不等于文本时间[C] 故事时间长于文本时间[D] 故事时间短于文本时间11.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倡导者是()[A] 科林伍德[B] 苏姗·朗格[C] 克莱夫·贝尔[D] 克罗齐12.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A] 表现情感[B] 传达情感[C] 投射情感[D] 认识情感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A] 个人气质[B] 人格情操[C] 创作才能[D] 创作个性14.言语和语言()[A] 是同一个概念[B] 是不同的概念[C] 是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D] 是互相排斥的两个概念15.在中国古代首先提出“养气说”的人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16.艺术想象的过程是()[A] 从具象到抽象[B] 从抽象到具象[C] 从具象到具象[D] 从抽象到抽象17.文学的商品性()[A] 能够促进文学的繁荣[B] 不能促进文学的繁荣[C] 只能降低文学的品位[D] 只能使文学变得庸俗18.首先提出“召唤结构”概念的人是()[A] 姚斯[B] 门罗[C] 伊瑟尔[D] 美伽登19.“摹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亚里士多德[B] 爱德华·泰勒[C] 斯宾塞[D] 普列汉诺夫20.文学内容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A] 同步关系[B] 先后关系[C] 社会在先,文学在后[D] 文学在先,社会在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客观性B. 主观性C. 创造性D. 逻辑性2. 下列哪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安娜·卡列尼娜》3. 以下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莫言C. 村上春树D. 张爱玲4. 文学创作中“灵感”的作用是什么?A. 决定性作用B. 辅助性作用C. 无作用D. 可有可无5. 以下哪种修辞手法不属于比喻?A. 明喻B. 暗喻C. 拟人D. 对比6.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学批评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评价作品C. 娱乐消遣D. 教育引导7. 以下哪种文学形式属于叙事文学?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戏剧8.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浪漫主义?A. 李白B. 杜甫C. 拜伦D. 雪莱9. 以下哪种文学理论不属于结构主义?A. 形式主义B. 符号学C. 叙事学D. 接受美学10. 以下哪部作品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荒原》B. 《老人与海》C. 《等待戈多》D. 《尤利西斯》答案:1. C2. B3. A4. B5. D6. C7. B8. B9. D 10.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面包括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______。

2. 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通过______来反映社会现实。

3.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______和形式的创新。

4.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节奏。

5. 叙事文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

6. 文学批评的三个主要功能是指导创作、评价作品和______。

7.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对______的追求。

8. 象征主义文学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意义。

9.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10.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解读过程中的______。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是()。

A. 个人想象B. 社会生活C. 历史事件D. 自然景观答案:B2. 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是()。

A. 理想化B. 抽象化C. 典型化D. 神秘化答案:C3.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的是()。

A. 理性思维B. 情感表达C. 社会批判D. 客观描述答案:B4. 现代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

A. 现实主义B. 传统主义C. 非线性叙事D. 历史主义答案:C5. 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

A. 重构历史B. 消解权威C. 强调传统D. 追求客观答案:B6. 诗歌中“意象”是指()。

A. 诗歌中的具体事物B. 诗歌中的抽象概念C. 诗歌中的形象与情感的结合D.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答案:C7. 小说三要素不包括()。

A. 人物B. 情节C. 环境D. 主题答案:D8. 戏剧的基本结构包括()。

A. 独白B. 对话C. 舞台说明D. 所有选项答案:D9. 散文的特点之一是()。

A. 形式固定B. 语言华丽C. 内容自由D. 结构严谨答案:C10.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

A. 《百年孤独》B. 《佩德罗·巴拉莫》C. 《动物农场》D. 《霍乱时期的爱情》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一方面,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作家通过创作表达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另一方面,文学也能影响和塑造生活,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可以启发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2. 描述文学语言的特点。

答案: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它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造出富有美感和深度的表达方式,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说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答案: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通过外貌描写、内心独白、行动表现、对话交流等多种手法来实现。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A.消费B.出版C.流通D.销售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

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文学消费。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学习者B.消费者C.购买者D.生产者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

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文学结构B.文学产品C.文学语言D.文学传播正确答案:B4.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A.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B.非直接的单向信息传播C.面对面的直接传播D.文字符号的非直观性传播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电子传播的含义。

电子传播的特点:首先,电影、电视是一种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其次,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最后,与语言文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同,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5.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表现为( )A.文学消费等于文学接受B.文学消费不等于文学接受C.文学消费大于文学接受D.文学消费包含在文学接受中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文学消费已经包含了文学接受的内容,但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物质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

自考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一)》模拟题2

自考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一)》模拟题2

文学概论(一)-考前模拟卷-002总分:100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20 分)1.提出“寓教于乐”的是()A.贺拉斯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反映了贺拉斯对罗马国家和奥古斯都的忠诚。

2.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A.事实B.认知C.理智D.虚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与历史两种文化形态的区分。

事实上,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故选 D。

3.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区分,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D 项);而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故选 A。

4.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A.陌生化B.明喻性C.内指性D.反复化答案:A解析: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A.左拉B.狄德罗C.巴尔扎克D.大仲马解析: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6.“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A.《周易·系辞》B.《庄子·齐物论》C.《荀子·乐论》D.《礼记·乐记》答案:A解析:“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

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7.叙事的核心内容是()A.故事B.人物C.行动D.语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叙事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答案及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答案及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XX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 分,答题时间为90 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在文学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中,正确的表述是( B )。

[A] 文本细读法适用于所有研究者[B] 逻辑论证法主要是指归纳、演绎。

[C] 心理实验法不适合用在文学研究上[D] 田野考察法不适合用于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2、关于文学的精神性,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相比社会生活来说,文学作品是精神的,第二性的[B]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以人为中心的[C] 文学被称为人学[D] 以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小说不属于人的文学(3.1 文学审美特征的根源,3)4、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新时期女性主义流派( C )?[A] 《玫瑰门》[B] 《白话》[C] 《北方的河》[D] 《私人生活》5、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 C )。

[A] 前创作阶段[B] 文学形象的酝酿构思[C] 创作动机的萌发[D] 语言的表达与锤炼6、关于创作心理,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 超语言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

[B] 在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超语言思维。

[C] 前语言思维相对应的意识层是前意识。

[D] 意识分为语言思维、前语言思维及超语言思维三个层次。

7、关于文学理论,以下正确的表述是(D )。

[A]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品。

[B]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家。

[C] 文学理论来源于研究者的实践活动。

[D] 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形考二

文学概论形考二

文学概论形考二总共30题共20分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考试编号5326-2 答题开始时间2014-06-12 19:20:20答题结束时间2014-06-12 19:35:04考生姓名天乙贵人考试时间00:14:44分钟总得分20分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2014-06-12 19:35:04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0.6分)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0.6分)A.共鸣B.净化C.领悟D.欣赏☆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0.6分)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0.6分)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北师文学概论答案

北师文学概论答案

北师文学概论答案《文学概论》作业二一、选择题: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风格特点有(A )A. 豪放B. 雄浑C. 柔婉D. 谨严E. 刚劲2.文学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 )A. 哲理性B. 真实性C. 荒诞性D. 抽象性E. 象征性3.文学典型的魅力的表现在其作品具有(A )A. 吸引力B. 感染力C. 震撼力D. 穿透力E. 表现力4.剧本的基本特征是(D )A.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C.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E.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5.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盛于20世纪前期,主要文学流派包括(B )A. 表现主义B. 存在主义C. 荒诞派D. 新小说派E. 现实主义6.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A. 华兹华斯B. 柯勒律治C. 巴尔扎克D. 托尔斯泰E. 司汤达7.文学作品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BE )A. 写实型B. 理想型C. 比喻型D. 寓言型E. 象征型8.艺术创作中变形的方法有(BCDE )A. 写实法B. 粘合法C. 漫画法D. 夸张法E. 幻事法9.常见的构思方式包括(ABC )A. 综合B. 突出C. 简化D. 变形E. 陌生化10.但丁认为文学的“四义”包括(ABCD )A. 字面意义B. 譬喻意义C. 道德意义D. 奥秘意义E. 象征意义11.惯例的文学观念暗含着的规范包括(ABCDE )A. 文学即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性的形象的世界B. 文学可以是以文字写成的作品的分行排列C. 文学可能蕴涵特殊而无限的意味D. 文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E. 文学总是要呈现有着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B.B.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C.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D. 劳动产生了宗教与巫术仪式E.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样式13.在作品与形式的关系上,20世纪西方文论值得关注的重要思潮有(BCE )14.A.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强调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B. 法国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与世界和作者相疏离的独立性和自足性C. 美国“新批评”,认定文学活动的本体仅仅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D. 德国的接受美学,强调读者阅读的创造性和自主性E. 俄国形式主义,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作品的语言形式本身14.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它包含的要素有(ABCD )A. 世界B. 读者C. 作者D. 作品E. 活动15.文学作品具有的属性主要包括(ABC )A. 认识属性B. 审美属性C. 文化属性D. 科学属性E. 历史属性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试题(正确\错误)1.文学接受中共鸣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作品具有感动读者并使其产生共鸣的足够力量。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解析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性质、功能、创作规律和批评标准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美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的两个试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试题一: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描述请论述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或超越现实的。

答案解析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它通过语言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另一方面,文学也具有超越现实的能力,它能够通过想象和虚构,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和人物,从而拓展我们对可能性的认识。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绘,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性的复杂性。

而现代主义作品,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则通过内心独白和流意识技巧,深入探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超越现实,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虚构描绘,对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力的滥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对现实的批判上,也体现在对人类理想和梦想的追求上,如乌托邦文学所展现的理想社会。

答案示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现实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文学则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现实进行再现和解读。

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的悲剧命运,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道德和婚姻问题。

同时,文学也能够超越现实,如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从而探讨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文化。

试题二:文学的多义性和开放性问题描述解释文学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并讨论这对文学批评和读者解读的意义。

答案解析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自考文学概论二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二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 《红楼梦》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巴黎圣母院》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文学的哪一方面?A. 情感表达B. 思想内容C. 语言形式D. 文化传承3.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通常指的是什么?A. 作者的个人经历B. 作者的创作动机C. 创作过程中的突发奇想D. 创作过程中的逻辑推理4. 下列哪位作家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卡夫卡C. 莫言D. 海明威5. 文学中的“意象”是指什么?A. 文学作品中的物理对象B.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C. 文学作品中的抽象概念D. 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6. 下列哪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A. 《百年孤独》B. 《挪威的森林》C. 《了不起的盖茨比》D. 《动物农场》7. 文学批评中的“新批评”主张关注文本的哪一方面?A. 作者的生平B. 文本的内在结构C. 读者的接受D. 社会背景8.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属于哪个文学理论?A. 形式主义B. 结构主义C. 反映论D. 解构主义9. 下列哪部作品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A. 《尤利西斯》B. 《百年孤独》C. 《了不起的盖茨比》D. 《巴黎圣母院》10. 在文学创作中,“情节”通常指的是什么?A.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 故事中的人物关系C. 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局D.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2. 描述一下文学的审美功能。

3. 解释什么是文学的“主题”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2. 分析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说明其如何体现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B5. D6. A7. B8. C9. A10. C二、简答题1.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形考任务2试题及
答案
选择一项: A.个性化B.情感化C.理智化D.知识化题目2以暗示方
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选择一项: A.象征型B.创意型C.表现型D.再现型题目3注重客观
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文本。

选择一项: A.表现型B.创意型C.象征型D.再现型题目4语言层是
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选择一项: A.情绪B.情感C.文法D.教义题目5文学文本通常包含
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
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选择一项: A.语言层、意蕴层、形象层、余意层、衍意层B.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C.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
意层、衍意层D.形象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题目6文学
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意蕴层B.衍意层C.语言层D.余意层E.形象层
题目7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及多元呈现方式。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表现型文本B.民间文化文本C.高雅型文化文
本D.象征型文本E.大众化文化文本题目8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
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故事的类型化B.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C.文体的流行性D.文体的模式化E.观赏的日常性题目9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粗精两层面说B.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C.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D.言象意三层面说。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

[A] 文学现象批评[B] 文学观念批评[C] 文学过程批评[D] 文学批评形态学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

[A] 思想、生活、技巧、知识[B] 情节、结构、人物、事件[C] 作品、作家、读者、世界[D] 创作、文本、传播、阅读3、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家审美体验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

[A] 白描、叙述、抒情、议论[B] 描写、叙述、旁白、议论[C] 白描、叙述、旁白、议论[D]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精品资料4、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一门()。

[A]无意识性的学科[B] 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C]审美意识性的学科[D] 非意识形态性的学科5、即使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人也是通过(),才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A]自然的人化[B] 自然对理念的确证[C]自然规律的自我显现[D] 完全顺应自然规律6、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15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15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问答题】结合任一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的理解。

正确答案: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

1、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这是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

2、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二、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

1、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她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总之,文学典型是显示幽特征、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包含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经过文学直观自身、认识生活的主要形式。

它是写实型作品的最高美学追求和理想范型模式,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

2.【单选题】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A.小说创作B.戏剧文学创作C.电影文学创作D.诗歌创作正确答案:D3.【单选题】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A.情景并茂式B.情中见景式C.景中含情式D.直接抒情式正确答案:B4.【单选题】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正确答案:C5.【单选题】波德莱尔提出的理论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这种理论是()A.交感论B.移情论C.投射论D.宣泄论正确答案:A6.【单选题】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表情性B.表象性C.涉义性D.意识性正确答案:C7.【单选题】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与 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与 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2.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B. 诗学C. 佛学D. 神学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B. 俄国C. 英国D. 德国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中介性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 什可洛夫斯基B. 高尔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巴赫金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A. 实用论B. 信息论C. 意志论D. 反映论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意识性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 文本。

A. 创意型B. 再现型C. 象征型D. 表现型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 文本。

A. 象征型B. 表现型C. 再现型D. 创意型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

A. 表意B. 表象C. 表情D. 表志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 表情性B. 表象性C. 涉义性D. 意识性12.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二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在文学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中,正确的表述是( B )。

[A] 文本细读法适用于所有研究者[B] 逻辑论证法主要是指归纳、演绎。

[C] 心理实验法不适合用在文学研究上[D] 田野考察法不适合用于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2、关于文学的精神性,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相比社会生活来说,文学作品是精神的,第二性的[B]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以人为中心的[C] 文学被称为人学[D] 以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小说不属于人的文学(3.1 文学审美特征的根源,3)4、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新时期女性主义流派( C )?5、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 C )。

[A] 前创作阶段[B] 文学形象的酝酿构思[C] 创作动机的萌发[D] 语言的表达与锤炼6、关于创作心理,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 超语言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

[B] 在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超语言思维。

[C] 前语言思维相对应的意识层是前意识。

[D] 意识分为语言思维、前语言思维及超语言思维三个层次。

7、关于文学理论,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D )。

[A]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品。

[A] 《玫瑰门》[B] 《白话》[C] 《北方的河》[D] 《私人生活》[B]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家。

[C] 文学理论来源于研究者的实践活动。

[D] 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文学理论。

8、“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文学作品的那种倾向?( A )[A] 理想倾向[B] 情感倾向[C] 趣味倾向[D] 理性倾向9、《弹歌》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了文学起源于( D )。

[A] 模仿[B] 游戏[C] 巫术[D] 劳动10、“披文见形,穷尽形象”指的是文学欣赏的( C )。

[A] 前准备阶段[B] 审美体验阶段[C] 审美感受阶段[D] 审美领悟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关于文学活动要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BC )。

[A] 文学活动要素包括文学作品及作家[B] 文学活动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内心世界为主要对象[C] 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D] 文学要素彼此独立活动12、关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命题,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CD )。

[A] 幻想性题材作品不适于表达这一命题[B] 历史性题材作品不适于表达这一命题[C] 叙事性和抒情性作品适用于表达这一命题[D]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14、关于情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D )。

1[A]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必备要素[B] 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完整[C] 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叙事文学的情节[D] 情节的作用是要表现人物的性格15、下列哪些属于西方“典型理论”的范畴?( AC )[A] 柏拉图的“理想性”和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性”[B] 康德、黑格尔的“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C] 莎士比亚、狄德罗的个性说[D] 拜伦、雪莱的浪漫主义实用标准文档16、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最为著名的导演及作品,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B )。

[A] 普多夫金《母亲》[B]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C] 约翰·福特《红河》[D] 斯坦利·多宁《雨中曲》17、下列传统文学中的手法,哪种属于“空白”?( AB )[A] 省略 [B] 曲笔 [C]冲突 [D]工笔18、关于先秦时期“言、意、象”意境概念的含义,下面不正确的是( BCD )。

[A] 语言、思维、形象[B] 赋、比、兴[C] 联想、意会、形象[D] 语言、主旨、想象19、文学批评的对象系统主要有( ABCD )。

[A] 文学创作-文学流派-文学思潮[B] 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C] 视角-模式-形态[D] 生活-作家-作品-读者20、创作方法的构成层次主要有( ABD )。

[A] 创作精神[B] 创作原则[C] 表现手法[D] 创作手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1、角色体验从表现(存在)方式上看,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具有心理再现与创造想象的特性。

从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来看,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同时具有逼真性和虚拟性。

从实践效能上看,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具有准目的性、准功利性和准实践性。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有情境体验和角色体验两种类型。

2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们在实践中利用形象对客观世界进行感觉、判断和把握的一种心理活动。

文案大全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以表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以情感的发展为动力线索,以饱含作家审美体验的审美意象为思维成果。

23、体裁⑴体裁的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的含义⑵体裁的分类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⑶体裁的特性稳定性;变异性;相对性⑷体裁的意义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4、文学价值不同层面的审美境界体现在哪些方面?1、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文学价值第一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即从无我、人我合一(即审美主客体的契合)中,感受到自然生命力的舒张所带来的和谐愉悦的优美。

这种审美感受的来源便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是由于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关照自身时产生的。

2、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文学价值第二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在情感与道德的矛盾冲突中,扬弃小我,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感受到保有厚重历史内涵的悲剧性和崇高感。

3、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文学价值第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由于着意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着意于文学审美的意义建构,故能到达“超然物外,得其寰中”的淡薄宁静的境界。

25、文学作品结构的安排应遵循什么原则?1、文学作品形式的含义⑴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态,是内容的存在形态。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体现,是它的存在方式。

文学作品的形式主要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和体裁等要素。

⑵文学作品形式的地位与作用实用标准文档2、语言⑴语言是文学形式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

叙述语言是指以整个作品内容叙说描述者的身份,在作品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语言。

人物语言是指作品中人物以自己的身份使用的语言,包括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

⑵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3、结构⑴结构是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总体安排。

⑵文学作品结构的功能解决写作材料的相互关联问题;解决写作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⑶文学作品结构安排的原则4、表现手法⑴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形式的工具性要素。

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家审美体验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手段和方法。

⑵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描写;叙述、抒情;议论5、体裁⑴体裁的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的含义⑵体裁的分类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⑶体裁的特性稳定性;变异性;相对性⑷体裁的意义26、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消费的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1、文学消费的含义文学消费指的就是人们购买和使用文学作品的行为;广义的文学消费涵盖文学欣赏,与狭义的文学生产、文学传播一起,构成完整的广义的文学生产全过程;狭义的文学消费则专指对文学产品的物质属性的购买与使用。

2、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消费的演进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㈠文学生产与文学享用关系固定关系的打破;㈡文学生产成为谋生的手段;㈢文化传播行业的成熟与活跃。

3、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文案大全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保证文学消费的顺利进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培养着消费群体。

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为文学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内容与规模;文学消费趋向的发展变化导致文学生产的发展变化;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主要通过文学批评来实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7、举例说明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1、艺术风格的含义及其形成⑴艺术风格概念的形成⑵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创作个性是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体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合,它包括作家气质、人格、艺术才能、审美意识等因素。

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家艺术风格的核心要素。

⑶艺术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⑷艺术风格是指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独特创作个性的一种审美属性。

2、艺术风格的类型及其表现⑴艺术风格的类型清代姚鼐的阴阳刚柔二分说;八体四对分类法⑵艺术风格的微观表现语言风格;结构风格;题材风格;主体风格;形象风格⑶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⑷艺术风格的多样性3、文学流派⑴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文学见解、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作家群。

⑵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⑶文学流派的形成实用标准文档28、试谈谈你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理解。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涵义;(二)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标准的相互关系;(三)文学批评标准的多样性;(四)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政治家的视角及文学社会思想性特征);(五)文学批评标准的美学核心与多元互补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批评史。

现代文学的研究,跟作家作品评论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一代一代的批评家,不断地进行分析、发掘,现代文学的研究是难以深入展开的。

由此可见,文学批评的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我认为是在作品或文学现象之后出现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而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总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一定的原则,这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呢?从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形成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使得批评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批评尺度,都无法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牵制和主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