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颈椎病,也称为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颈椎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状况。
本文将对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诊断标准针对项痹的诊断,我们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编号:国中医药字[2016]187号),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为中医师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因与病机分析项痹的病因主要包括颈部受凉、颈部受伤、颈部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肌肉劳损等。
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的侵袭导致经络阻滞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我们将项痹分为风寒湿邪阻络型、肝肾虚弱型和气血不足型三种辨证分型。
每种分型的特点、病理机制及治疗重点都有所不同。
五、中医治疗方案1.风寒湿邪阻络型治疗重点: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组合:桂枝汤加减、川芎茶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2-4周,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2.肝肾虚弱型治疗重点: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组合: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汤加减疗程和疗效:治疗期为4-6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颈部的酸疼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气血不足型治疗重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组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活血通络汤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6-8周,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
六、临床疗效总结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项痹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
根据分型的不同,中医方案对项痹患者的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酸痛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颈椎病的困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疾病,其症状包括颈椎疼痛、僵硬,甚至可能引起头痛、肩膀疼痛和手臂无力等。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绪不良、气血不畅、肌肉痉挛等。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目标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和神经系统,促进颈椎的康复。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首先,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针对100名颈椎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针灸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次,推拿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颈部和周围的肌肉,舒缓痉挛和僵硬,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显著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例如,一项对50名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推拿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推拿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除了针灸和推拿,中药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循环和神经系统,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康复进程。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显著减轻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疼痛和僵硬。
一个研究组对100名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50名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另外50名患者使用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中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针灸、推拿和中药等综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009年项痹病疗效评估总结分析
2009年项痹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和护理服务品质,我科于2009年开展了项痹病优势病种,并对实施优势病种前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项痹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由于西医治疗疗效不够显著,西药服用症状缓解不显,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反应等),而中医治疗有独到的优势。
因而我们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既明显缓解了患者症状,又减少了西药服用,减少手术患者,充分降低了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52例项痹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随机分成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
西药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49.21±1.37岁。
病程3天~10年,平均5.30±1.20年。
结合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7~78岁,平均43.29±1.55岁;病程2天~12年,平均6.25±1.20年。
两组患者西医分类分布情况见下表:组别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总计西药组2(0.08) 5(0.2) 1(0.04) 6(0.24) 3(0.12) 8(0.32) 25(1)中西医结合组2(0.07) 6(0.22) 1(0.04) 4(0.15) 2(0.07) 12(0.44) 27(1)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下表:组别痹痛型气滞血瘀型肝阳挟瘀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总计西药组5(0.2) 8(0.32) 5(0.2) 4(0.16) 3(0.12) 25(1) 中西医结合组4(0.14) 10(0.37) 4(0.15) 5(0.19) 4(0.15) 27(1) 经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证型分布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项痹诊疗方案总结、分析、评价2017-2020年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2.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3.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017年度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疗效分析:项痹(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趋向于年轻化。
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7位病人中,45位为首次发病,且年龄大多小于40岁。
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痛伴上肢疼痛,局部肌肉稍僵硬,因就诊及时,通过针灸、手法、牵引、理疗及中西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
其中61位患者病程较长,除了颈项上肢部疼痛明显外,局部肌肉痉挛、劳损明显,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局部肌肉仍感僵硬,低头时间较长后稍感酸胀,达到显效标准。
还有45位患者处于颈椎病急性期,且从影像学观察,颈神经根受压有轻度移位,经上述方法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消失,但上肢仍时感酸痛,达到有效标准。
另外还有16例患者上肢麻痛症状较重,影像学提示颈椎椎间盘突出较大,神经根受压移位明显,通过上述疗法治疗,症状无改善,建议手术治疗,无效。
项痹病(颈椎病)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疗效总结评价: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项痹”范畴,本诊疗方案根据项痹病症候的不同情况,分型施治,2017年我们通过在原有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医中药治疗的参与率,通过针灸、手法、牵引、中药口服、中药外敷等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项痹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1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者, 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2证候分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中医证候分类:主证:①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 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②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③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 脉弦滑.④肝肾缺乏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⑤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风寒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颈、肩、上肢等处的痛、麻、重、僵硬及活动不利等病症,脉弦紧主寒主痛,苔白为寒邪之象;长期低头工作,久劳伤筋,以至气血不能畅通,瘀血阻于经脉,故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舌质暗为血瘀之象,弦脉主痛证;素体痰湿偏盛,或脾胃缺乏,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气交阻,蒙蔽清阳,那么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滑;肝肾阴虚,不能滋养头目,故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那么面红目赤、舌红少津;气血亏虚不能上营于头目面部及滋养四肢,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2)病理分型:①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②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③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MRI 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④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病症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⑤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治疗方案]: 1治那么:舒筋整复,活血通络2治法: ①?针刺治疗: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处方:穴取风池、天柱、颈夹脊、颈百劳、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操作:用毫针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局部穴位加以电针,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 qd , 10次为1个疗程.随证配穴:疼痛剧烈加后溪、申脉;气血亏虚加血海、足三里;肝肾缺乏加肾俞、关元;痰湿阻络加足三里、丰隆.方义:处方主要是根据病所的经络循行部位选穴,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使营卫调和那么风、寒、湿三气无所依附而痹病得解.后溪通于督脉,申脉通于阳跷,为八脉交会穴配穴法,主治颈、肩、背之病.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取“血行风自灭〞之意.足三里健运脾胃而化湿,以治着痹,又益气血生化之源.丰隆为胃之络穴,可化痰湿.肾俞、关元益火之原而补原阳.②TDP电磁波治疗:局部照射30min, qd.因其具有热效能,用以治疗寒证、虚证、痛证.③拔罐:适量,留罐5〜10min , qd.拔罐具有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的作用.④中频脉冲电治疗:患部,20〜30min , qd.以镇痛、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⑤颈椎病推拿: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即用两手托患者下颌及耳后部,对称用力向上拔伸,动作轻缓持续,逐渐加大力量,然后在保持拔伸同时缓缓作颈部前屈、后伸与左右旋转的动作.结束手法:拍打颈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⑥药物:内治:风寒痹阻型,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气滞血瘀型, 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用舒筋汤;痰湿阻络者,除湿化痰、温经通络,方用温胆汤;肝肾缺乏者,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汤;气血亏虚型, 宜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各型可用云南白药胶囊.⑦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⑧整肌理筋法:患者取坐位,首先使用根底手法,揉捏颈部肌肉和韧带,提拿肩部肌肉,重点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按揉风池穴、风府穴及脊柱旁开 1.5寸的软组织,对颈部出现的痛性筋结,手法的刺激量要偏重,以患者能耐受酸胀度为限,以到达整肌理筋的效果.⑨调颈法.(1)C1-4 :以C2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腰部挺直、颈肩部肌肉放松、颈部前屈约10度-15度.向左侧弯10度-15度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之触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瞬间旋转,即可听到咔喀声音,诊查触痛点消失或缓解.(2)C5-7 :以C5: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腰部挺直,全身放松,让患者头部后仰约20度左右,并向左侧弯15度-20度,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之触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瞬间旋转,即可听到咔喀声音,诊查触痛点消失或缓解.[疗效评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②好转:原有各型病症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③未愈:病症无改善.[运动辅助疗法]:①?双手托顶:站立或坐位.两手手指交叉相插,反转交叉指手掌,掌心向上, 尽量伸直两上肢顶举,同时头部后仰,直视手背.使经常低头垂臂的工作姿势得以舒展平衡.② 单手托顶:站立位,两手手腕尽量背屈,一手向上挺举托天,另一手向下牵压压地,使两上肢在腕背屈位形成上下对抗性伸展,同时头颈转向〔上肢下压〕一侧.两手交替自我推托,缓慢进行.③转颈后瞧:站或坐位〔有眩晕者宜坐位〕.将头颈慢慢向一侧旋转,并尽量向后瞧望,直至最大限度;再缓慢恢复到正中位,准备向另一侧旋转头颈瞧望前方.如是交替操作.④ 抬头望月:坐位,仰头,面看向天花板,用枕颈部关节和肌肉力量作为支点;先收缩右侧枕颈部肌肉,同时将头看向右上前方,好象观看右上方天空月亮那样的动作;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收缩左枕颈肌,将头看向左上前方,如是交替进行.此法目的,主要是增进枕下三角区小肌肉群和血管神经功能.[分析、总结和优化]:1、我院针灸科在诊治项痹病的过程中,发现局部患者对该病的认知严重不足,依从性差,在到达该病治疗周期后仍有局部临床病症无好转.因此我们推荐实施个体化的康复举措.应考虑到患者的生活和职业环境,根据其实际需求和目标选择个体化的康复举措,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实际需要. 因此在原诊疗方案中增加了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2、进一步完善项痹病的诊疗方案,充实项痹病的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3、继续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化中医药解决方案,对于顽固性面瘫提出了在局部取穴根底上配合经络取穴,进一步扩大了选穴的治疗范围.4、完善项痹病各期的治疗方案,提出“针刺+电针+灸法+中药〞的治疗方法.验证了多种疗法效果要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的作用.将传统中医药治疗手法应用于现代医学中,传统医学以其副作用小,效果显着的优势,进一步表达了传统医学的治疗优势.5、整肌理筋法和调颈法是根据病情需要,在科学的力学原理指导下以“四两拔千斤〞的轻巧之力纠正筋骨的病理位置,特别是在颈椎前屈后伸旋转的同时,能使椎间子L受到牵张,加上调颈的力量落到交点上,因而,能使病变颈椎的椎间子L较大幅度的张开,调整了颈椎的生理平衡,恢复了脊柱的内外平衡,到达使错位的关节复位,重建脊柱新的力学平衡.同时调颈法中采用“均抗;〞矫正法的原理,有助于肌肉的放松.同时又根据颈椎生理力学的原理特点, 我们在上段治疗时以颈部前屈为主,由于前屈要比后仰平安的多.在颈椎下段以后仰为主,平安系数高,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但是,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操作时,手法的角度、力度、大小都不相同.所以应特别注意手法的应变水平、及辩证施治,应根据病灶点的部位、程度、方向、病情的轻重、缓急, 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及心理状态,选用轻巧平安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讲“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同时,调颈法不需天天进行,一般急性病那么每周三次矫正,急性期过后那么以每周二次为佳,然后改为一次,慢性病患者那么每周一次或二次.这样才能做到筋骨并重,才能做到整肌和整脊同时进行,才能提升疗效,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老年人,或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手法治疗.。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一、基本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康复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8例,完成路径62例,平均住院日19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6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62例(应用率67.7%),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50例(应用率80.6%)。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8.1%),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2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疗效评价1.临床控制:10例(16.1%)。
2.显效:43例(69.4%)。
3.有效:6例(9.7%)。
4.无效:3例(4.8%)。
这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并能改善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关。
(二)疗效分析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在完成路径的62例患者中,10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16.1%),43例减轻(69.4%),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优化总结报告一.项痹病定义:项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T 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5.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 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xx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2.疗效评价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灸科项痹病优化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项痹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评估标准。
标准制定如下:1.评价方法采用颈椎病疗效评分表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特殊试验进行评分,计算出各自的分值。
(颈椎病疗效评分表附后)2.评价标准按照项痹病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颈椎活动度、疗效指数综合评价,按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二)疗效分析表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风寒痹阻型11 10.3 8(72.3)1(9.1)1(9.1)1(9.1)90.9 血瘀气滞型47 12.2 37(78.7)5(10.6)3(6.4)2(4.3)95.7 肝肾亏虚型23 16.8 16(69.6)4(17.4)2(8.7)1(4.3)95.7 气血亏虚型8 17.8 4(50)1(12.5)2(25)1(12.5)87.5 痰湿阻络证 2 5.5 2(100)0 0 0 100 合计91 13.5 67(73.6)11(12.1)8(8.8)5(5.5)94.5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减少,治愈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项痹病轻症患者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对于重度患者,我们将诊疗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摘要】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或颈部外伤导致颈椎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采用综合疗法进行诊疗,包括经络调理、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膏方等。
本报告调查了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显示,中医诊疗方案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而且,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并不受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长短的影响。
因此,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导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颈痛、肩背痛、头晕、颈部僵硬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是以物理治疗为主,如牵拉、按摩等,但其疗效并不理想。
而中医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经络、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每周2-3次,连续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使用颈椎病评分量表(NIH-CPS)评估疼痛程度和功能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治疗3个月后,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颈椎功能明显改善。
其中,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8±1.5减少至治疗后的2.3±0.8,功能改善评分由治疗前的4.7±1.2增加至治疗后的8.1±1.5(P<0.05)。
同时,治疗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P<0.05)。
【讨论】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的治疗理念是“以整体观念看待身体、以调理功夫治疗病症”,通过调理经络、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提高颈椎功能。
此外,治疗时间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2022项痹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副本-副本
2022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项痹〔颈椎病〕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病症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病症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防止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防止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4.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牵引疗法3. 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病症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病症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病症改善。
四、疗效评价、分析、总结及优化:近1年来共收治病例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其中病症、体格检查、影像学全部相符的颈椎病患者,效果最正确。
2010项痹病总结
项痹病(颈椎病)2010年度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总结1.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本科室基本能按照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并继续完善重点专病建设工作及诊疗方案,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围绕重点病种,申请厅局级课题《颈椎病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方案》一项;项痹病为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在中医诊疗方案中我们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如中药封包治疗治疗。
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患者依从性较好,患者反应较好,中药的价格较低,可进一步减低患者的就诊及治疗费用,减低患者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增加的辅助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疾病的发作次数,在患者疾病稳定期巩固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间我科住院患者增加166人次,中医药治疗率09-10年提升(3.13%),中医药治疗项痹病的好转率提升6.94%,中医特色疗法增加中药封包治疗。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10相关数据总结2.诊疗方案验证、梳理①根据三亚、佛山中医药管理局会议精神加强与协作组牵头单位望京医院(项痹病)临床路径的试点修正工作。
②完善并遴选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等)。
有助于在中医的治疗上更好的辨证施治,用方用药,以提高门诊量及治疗好转率等。
③增加了适应新疆地域气候特点的中医特色疗法增加中药封包治疗。
④规范完善了诊断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指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姜宏、施祀《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及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项痹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
3.针对解决治疗难点及提高临床疗效的改进工作总括项痹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营卫气血和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等,造成颈项肩背部气血阻滞、经络不通而发病。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颈椎病的认识中,中医不是单纯着眼于颈项肩背之局部,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将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有机地相结合,注重其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作用。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本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本
一、基本情况
医院自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例,完成路径例,平均住院日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完成路径的1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15例(应用率10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12例(应用率80%)。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33%),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3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1。
中医科治疗项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科治疗项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析专题报告易某某,女性,30岁,农民。
初诊(2009年7月28日)患者因“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1月余,受凉后加重5天”前来我科就诊。
主诉平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因淋雨后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又因贪凉而加重。
查体:颈项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颈5、6椎棘突右侧旁开1.0厘米处压痛明显,并放射至右肩胛骨内侧缘及右前臂外侧,右上肢三角肌轻度萎缩,右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压痛明显,右肩峰后下缘压痛,右前臂外侧轻微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颈椎MRI检查显示:颈5-6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项痹病(风寒湿阻);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给予我院院内制剂颈舒胶囊内服,每次四粒,日三次;并针刺风池、颈部阿是穴、右肩髃、曲池、外关、后溪,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连续波密波刺激;再配合颈肩部及右上肢滚、揉、分推、弹拨及颈椎旋提整复等手法,日一次。
二诊(2009年8月5日)患者诉经以上方法治疗1周后,颈痛及右上肢胀痛、麻木较前有所减轻,未诉特殊不适。
继续以上方法治疗,并配合颈椎牵引,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同时配合颈椎康复操适宜锻炼。
三诊(2009年8月12日)患者经两周治疗后颈痛基本消失,右上肢胀痛较轻微,但右手指麻木仍存在。
继续以上方法治疗,针刺颈5-6夹脊穴、右天宗、肩髃、曲池、后溪,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疏密波刺激;再配合颈椎推拿手法及颈椎牵引,日一次,同时加强颈椎康复操锻炼。
四诊(2009年8月18日)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20次后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续前方法巩固治疗5次后痊愈出院。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
中医学为“项痹”。
郭老师通过长期临床总结出导致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寒、痰、瘀、虚四者杂合致病,以虚为本,寒痰为标,瘀血贯穿病之始终,并针对本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将经验方颈舒汤采用现代技术提取新工艺制成颈舒胶囊,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
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有:1、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具有强烈的选择性;2、对于中药汤剂的认识片面;3、大部分患者的运动训练只会在治疗初期执行。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临床痊愈 44例28.5%
临床显效 107例69.6%
有效 3例 1.9%
无效 0例 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控制。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
加正常活动和工作。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改善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颈椎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或改善和患者满意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主要评价指标
254例患者主症改善254例(100%);次症改善134例(87%),未改善0例(0%)。
(2)、改善功能活动
颈椎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或改善。
在254例病例中,119例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的颈椎活动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患者满意度
经从治疗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如下表: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颈椎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有时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忍受,影响睡眠,不得不以健肢托住患肢。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颈部和上肢的疼痛主要是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通过辨证使用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推拿、艾灸等;口服汤中药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舒筋活络,正骨理筋
由与颈椎筋骨错缝、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所致患者肩、背上肢疼痛、酸麻等症。
在辨证使用针刺、艾灸、中药汤剂、颈部理疗等治疗基础上,根据颈椎错位和经筋粘连、僵硬等情况,有针
对性的使用舒筋理筋手法、颈椎牵引,起到正骨理筋的作用,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能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消除末梢神经的卡压。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
中频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扩张血管,减轻肌肉痉挛,刺激神经组织,兴奋粗纤维;配合中药透皮给药,还能消除炎症,快速镇痛止疼;同时还可以锻炼骨骼肌,兴奋平滑肌,调整植物神经,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享受到敲击、怕打、按压、揉捏等按摩动作。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疗法治疗57例,疼痛、强硬等症改善49例,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