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西南情韵》,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对西南地区音乐特色的基本了解,通过欣赏和学唱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理解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色。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音响资料、乐谱、图片等教学资源。

第二章:西南地区音乐特色介绍2.1 西南地区音乐特色概述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以及音乐特色的形成背景。

2.2 西南地区音乐特色分析分析西南地区音乐的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特点。

2.3 西南地区音乐代表作品欣赏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如《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

第三章:学唱西南地区民族音乐3.1 学唱方法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学唱姿势、呼吸方法等基本技巧。

3.2 学唱西南地区民族音乐选择一首简单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指导学生学唱。

3.3 学唱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西南地区音乐文化探讨4.1 音乐与文化探讨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2 西南地区音乐与民俗分析西南地区音乐与民俗活动的联系,了解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功能。

4.3 学生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南地区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5.2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西南地区音乐的作业,如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简要介绍其背景及特色。

第六章:西南地区音乐的历史沿革6.1 西南地区音乐发展概况介绍西南地区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

6.2 西南地区音乐的演变分析西南地区音乐在不期受到的影响和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歌曲《阿西里西》教材分析:歌曲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二单元,歌曲为2/4拍,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后缀尾声。

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为汉语歌词,在音乐上,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从而形成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

开头2 3 1│ 2 -│和尾声 2 3 1 │2-│的乐句不仅前后呼应、保持统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

因为它除了旋律基本相同外,节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

前者显得轻巧、跳动,后者则显得兴奋、昂扬、热情此外,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彝族民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

2、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3、能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创作设计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准确演唱。

2、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3、根据歌曲的内容,拓展歌曲的表现形式。

资料的准备:彝族资料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它们分布在中国各地,这一单元将带领我们走进中国西南的主要民族,了解他们不同的风情和音乐。

有谁知道西南有哪些民族?(彝族等)有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彝族的一些风土人情。

2、介绍彝族,了解彝族。

3、发声练习2/4 1=c-f2 3 .1 | 2 - | 2 3. 1 | 2 - ||阿西里西阿西里西三、授新课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2、学唱歌曲。

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大跳的音准和相似句的区别3、小组讨论创作设计各种演唱形式。

4、各小组展示交流。

四、总结彝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一样除了喜爱用歌声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外,还喜欢用舞蹈来表现,总之,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彝族歌曲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彝族歌曲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歌曲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通过学习彝族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彝族歌曲《彝族舞曲》2. 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3. 彝族歌曲《快乐的罗嗦》三、教学对象1-2年级学生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演唱彝族歌曲。

2. 让学生了解彝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特点。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彝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2. 让学生理解彝族歌曲的文化内涵。

七、教学准备1. 彝族歌曲《彝族舞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快乐的罗嗦》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彝族歌曲的歌词。

3. 彝族服饰、舞蹈等文化资料。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彝族歌曲《彝族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彝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简要介绍彝族歌曲的基本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唱歌曲《彝族舞曲》(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3. 活动环节(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编排。

(2)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彝族歌曲。

第二课时1. 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彝族舞曲》。

(2)教师简要介绍彝族文化。

2. 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1)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3. 活动环节(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编排。

(2)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1)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彝族歌曲,了解彝族文化。

八年级音乐 《美丽的彝族音乐》教学设计

八年级音乐      《美丽的彝族音乐》教学设计

《美丽的彝族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庭庭。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情境法、提问式教学、讨论法教学用具:钢琴、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播放音乐《阿西跳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二、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a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B歌曲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联想?(彝族啊哩哩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的场面节奏感强欢快热烈……)c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三学习新课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彝族村寨,感受绚丽的彝族音乐。

1.师生交流有关彝族风土人情的知识。

a 彝族的分布b彝族的服饰c彝族的乐器d火把节2.即兴组织学生体验火把节的欢快舞步。

3.观看原生态的舞蹈《七月的火把节》片段。

4.刚才我们体验了火把节的欢乐场面,接下来我们走进彝族山寨和那里的同龄人交个朋友,首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性格。

A认真聆听《阿西里西》歌曲中你了解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样,阐明理由(着力于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去分析。

)B在歌曲中那句最具彝族特色。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的含义?5、节奏游戏,教师按照节奏读第一段歌词,师生节奏接龙读第二段,三段。

6、师生共同学唱歌曲。

7、欣赏视频《阿西里西》,感受音乐情绪。

四、创作与表演1、导入: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进一步地感受一下西南一带民歌的韵味和魅力。

(如:不同的演唱形式、舞蹈、歌曲伴奏等等)2、学生分组设计表演形式,师巡回参与。

3、学生展示创作作品。

五、评价音乐是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0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0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每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这学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的音乐,感受这里民族的音乐特色。

学习歌曲《阿西里》,欣赏《瑶族舞曲》,和《月光下的凤尾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本主题单元中,把这三首乐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他们都属于西南地区的音乐,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专题一,如何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专题二,能够听辨记住《瑶族舞曲》主题音乐,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专题三,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能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通过欣赏,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热爱。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能够听辩《瑶族舞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主题1,2,3,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音乐展现的画面。

专题划分专题一:《阿西里西》(1 课时)专题二:《瑶族舞曲》(1课时)专题三:《月光下的凤尾竹》(1 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阿西里西》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i 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火把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1)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火把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1)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

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

第一乐章“茶林春雨”。

第二乐章“山寨路上”。

第三乐章“夜歌”。

第四乐章“火把节”。

《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狂欢歌曲,寓意对美好生活的赞颂。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次聆听体验,能够感受《火把节》片段中热烈欢快的情绪,喜欢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本土交响音乐。

2、听出《火把节》音乐片段中的双簧管、短笛等主要演奏乐器,熟悉乐器的音乐及特点;并能听辨出伴奏乐器的不同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3、通过声势伴奏、律动、哼唱等多种手段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各段落的情绪对比。

三、教学重难点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火,燃烧万物,点亮希望;火,传承文明,开创未来。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有着深厚的关于火的信仰,他们以火熏田除祟、驱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

(二)初听乐曲1.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2.乐曲分析第一部分: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

热烈奔放的引子开始,使音乐呈现绚丽斑斓的色彩和乐观豪迈的情绪。

第二部分:婀娜柔美的女子舞蹈。

主题进入高潮以后,加入了铿锵有力的铜管节奏,动力再现。

第三部分:热烈欢腾的群舞。

再现第一乐章“茶林春雨”主题后,在紧锣密鼓的无声中结束全曲。

初中音乐_西南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西南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测练习
1、学唱作品《歌唱美丽的家乡》音准、音乐记号学生掌握的较扎实,节奏把握不准确,及时纠正反复练习并较好的改正。
2、欣赏作品《布谷催春》,学唱并能感受到强烈的鼻腔共鸣及多声部布谷鸟的叫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安排了两首作品,一首学唱作品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一首欣赏作品侗族大歌《布谷催春》,《歌唱美丽的家乡》节奏自由,音乐记号较多,自由发挥成分多,学生不好把握,情感表达欠佳。但是学习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飞歌特点引导学生剖析、体验作品,让学生对飞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记忆深刻。欣赏作品《布谷催春》,作品完全采用本土方言演唱,歌词理解上增加了难度,为使学生便于理解歌词大意,先让学生朗读歌词,理解词义,再去欣赏作品,效果明显。通过感受领唱与齐唱,学生体验了侗族语言的魅力及鼻腔共鸣的特色。结合图示聆听作品,学生对歌中演唱形式更加清晰明了。本课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过渡环节的语言组织要更加准确和精炼;把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相信学生会做得很棒!
(3)强烈的鼻腔共鸣。
5、介绍侗族大歌社会地位:(1)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总结提炼民歌的重要价值中国民歌历史悠久、蕴含丰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民歌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节奏整齐、朗朗上口的歌曲,对于苗族飞歌这类节奏自由、自我发挥较强的歌曲学生不好把握。

彝族歌曲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彝族歌曲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名称:彝族音乐文化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对彝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彝族歌曲,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彝族歌曲的基本特点。

2. 学唱彝族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彝族歌曲的歌词内涵。

2. 演唱彝族歌曲时,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教学准备:1. 彝族歌曲录音或视频资料。

2. 彝族歌曲乐谱。

3. 彝族民族乐器(如口弦、葫芦丝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彝族歌曲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歌词富有诗意等。

2. 结合彝族音乐的特点,分析彝族歌曲的风格。

3. 介绍彝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三、学唱歌曲1. 教师示范演唱彝族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歌曲节奏做动作。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逐句指导,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彝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讲解1. 教师讲解彝族歌曲的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2. 分析歌曲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学唱歌曲1. 教师再次示范演唱彝族歌曲,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演唱,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彝族歌曲的歌词内涵和演唱技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教案的编写依据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1能力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律动,使学生理解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音乐的表现手段,即音乐的基本因素的回顾。

2.通过对云南彝族民歌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对彝族民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认识。

2.《跳月歌》的节奏感受。

教学难点:形成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因素的分析和探究。

教学用具: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一组云南彝族服饰、火把节及民间集体舞“跳月”的图片。

设问:这组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哪种节日?这种民间集体舞叫什么?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是云南彝族的火把节。

教师引出“跳月”这一舞蹈形式及《跳月歌》。

(出示课题)二、倾听与感受(1)欣赏《跳月歌》a.介绍作品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

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笛子、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

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b.欣赏作品(大屏幕出示歌曲曲谱)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等风格特点。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火把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火把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6、作曲家的音乐灵感来源于何出?
小组回答:这首乐曲在演奏乐器的使用上独具匠心,通过不同乐器的同时或交替使用来表现火把节的欢腾场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艺术带来了灵感。彝族的术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瑰宝,为我们的祖国又添画上了一页辉煌的诗篇。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火把节的由来
作品介绍
作品赏析




小组回答:第一主题出现3次;主奏乐器 — 短笛
3、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有几个主题?
小组回答:两个主题
4、聆听音乐,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实现的?这两个主题在乐曲中分别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是否有变化?
小组回答:
5、完整聆听音乐,这首乐曲在演奏乐器的使用上独具匠心,作曲家是如何通过不同乐器的同时或交替使用来表现火把节的欢腾场面?
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
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作品赏析
1、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作曲——陈小奇,
( 广东)省(普宁)市人,中国著名( 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现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等。

初中生云南的歌会教案模板

初中生云南的歌会教案模板

初中生云南的歌会教案模板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一起看看初中生云南的歌会教案!欢迎查阅!初中生云南的歌会教案1教学目的1.分析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譬(pi4)喻糯(nuo4)米蹲(dun1)踞忌讳(hui4)酬(chou2)和铁箍(gu1)熹(xi1)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人’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西南情韵 教案

西南情韵 教案

《西南情韵》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欣赏彝族酒歌《苏木地伟》、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乐于学习,认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特有的艺术特点。

2、欣赏彝族酒歌《苏木地伟》,感受彝族民歌的高亢与奔放,知道酒歌的基本情绪特点、并用彝语演唱最后一句。

3、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感受苗族民歌的艺术魅力,感受飞歌的旋律特点、并能哼唱出上滑音及自由延长音的旋律。

一、课型:欣赏课(新课)二、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重点1、分析歌曲《苏木地伟》的基本情绪及酒歌的特点。

2、了解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其中的旋律的基本情绪特点,及感受上、下滑音、自由延长音、降3音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1、感受酒歌与飞歌各自旋律情绪特点五、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略一、导入1、老师跳一段彝族舞蹈,让同学们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及魅力,为学习彝族酒歌作为铺垫。

二、新课教学(一)a、观看彝族图片B、初次聆听思考歌曲《苏木地伟》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C、介绍作品内容及背景(什么是酒歌,酒歌的特点)D、跟着歌词哼唱E、互动(老师教唱最后一句,并用彝语演唱,配合敬酒的动作,让同学们感受酒歌的特点)F、总结酒歌特点(二)a、观看苗族图片B、介绍苗族历史及什么是飞歌C、初次聆听思考歌曲中哪一句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歌曲旋律是怎么样的?(初步感受飞歌旋律特点)D、看歌词分析作品,讲解上下滑音、自由延长音、降3,音,让同学演唱上下滑音的地方,感受飞歌特点。

E、总结飞歌特点,并对比酒歌和飞歌的不同点。

六、拓展介绍傣族的泼水节,为下节课做铺垫七、板书设计课题:西南情韵内容:①西南地区包含的少数民族:藏,彝,傣,苗。

②彝族《苏木地伟》及酒歌的特点③苗族《歌唱美丽的家乡》及飞歌的特点④上下滑音,自由延长音记号八、小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热爱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最新人音初中音乐九年级上3西南情韵教案

最新人音初中音乐九年级上3西南情韵教案
2、通过导语,请学生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频,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听出其演唱形式--------混声合唱、女声领唱。
**可以让学生着重听歌曲中的衬词部分,以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掌握。
**可再次播放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三、学唱《阿西里西》,
1、通过聆听歌曲,使学生体会音乐情绪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
课题
西南情韵
教学目标源自1.通过学唱《阿西里西》,使学生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相关文化。
2、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衬词的作用。
3.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民族乐器感兴趣,并能听辨民族月琴音色。
教学
重点
1.体验歌曲音乐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生活内容。
2.感受彝族民族音乐特征并听辨月琴音色。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首先让学生欣赏《大地飞歌》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展示课题,通过提问使学生对西南地区的人文情况有所了解,并产生学习兴趣,进入新授内容的学习。
二、新授内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欣赏彝族舞蹈,请学生猜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彝族的相关知识。
六、播放北京奥运闭幕式群星演唱的《请你留下来》
使学生领略民歌新唱的魅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并做课堂小结。
2、介绍作品。
3、学唱歌曲。尤其要注意和体会“衬词”的作用。
4、欣赏《阿西里西》舞蹈片段,师生互动,一起随音乐跳一跳,进一步体会彝族的音乐魅力。
四、介绍彝族乐器-----月琴,并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了解乐器的形状、功能和作用,并通过聆听和观看演奏熟悉其音色。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阿西里西》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阿西里西》教案

《阿西里西》《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学唱《阿西里西》《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重点:掌握旋律,唱会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设计动作。

教学方法:引导、范唱、体验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的音乐,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彝族和苗族的音乐。

进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彝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背景了解: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有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

听《阿西里西》范唱,了解基本音乐情绪。

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原为一首彝族民歌,被改编为合唱,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

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3、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习歌词。

(重点乐句)注意:9—12小节的大跳音程:6 2 1 2 ︱6 2 1 2︱ 5 2 ︱ 5 2︱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分组评比)5、请同学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苗族背景资料: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

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

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

6、分析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

(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

)全曲有四个乐句7、学唱。

听范唱,学唱歌词。

8、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9、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歌曲,了解了两个民族的音乐,中华民族有许多个民族,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扩大知识面。

初三音乐(人音全国版)《多彩的民歌》【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中小学课程

初三音乐(人音全国版)《多彩的民歌》【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中小学课程

拉嗓子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基本结构 枚 角
起顿
更夺
拉嗓子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基本结构 枚 角
起顿 引子
更夺
拉嗓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布 谷 催 春》
起顿
1=G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布 谷 催 春》
起顿
1=G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基本结构 枚 角
起顿 引子
➢侗族大歌演唱及表演形式的特点: 多声部、无伴奏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演唱及表演形式
➢侗族大歌演唱及表演形式的特点: 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合唱中最为独特的声部是哪一个? 2.其旋律特点是什么?
1=G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合唱中最为独特的声部是哪一个? 2.其旋律特点是什么?
1=G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G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G
持续音衬托式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G
持续音衬托式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G
主调型
持续音衬托式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侗族大歌
1=G
持续音衬托式
主调型
多 声 结 合 特 点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初三上册
课堂小结
1.侗族大歌演唱及表演形式的特点: 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设计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唱彝族民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采用民族服装和听唱法引入,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
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聆听具有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歌曲,通过学唱和律动,在体验与感受中
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3.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科学的发声,演唱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进
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4.了解彝族乐器、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感知表现手段和民族艺术形式特征。

教学内容:神州音韵 --- 《彝山彝水等你来》
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通过学习彝族歌曲,了解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1.民歌的基本特点
2.如何唱好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科学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州音韵,了解我们的民歌。

(播放音乐引子部分)
同学们听到的这一小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大家能听出来表现了什么吗?
(生)旋律优美----- ,用方言唱的等等
(师)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唱的是什么呀?
引子部分:“阿其古策古幺,莫嘞摸过,阿其扎扎次嘛嘞黑觉,巴甲古咦古嘛莫嘞莫过,阿其扎扎次嘛嘞嗨角”引子部分的彝族方言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

请同学们分析歌曲的情绪?表达了什么感情?
2.教唱: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出示图片,正确的歌唱姿势。

腰部直立,面带微笑,下巴放松。

讲解呼吸方法:缓吸缓呼,做这个练习,可以设想闻花香,感觉胸廓自然扩张,在呼气过程中也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吸气,叹气的状态去歌唱。

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描绘抽象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歌唱基本技巧。

3.发声练习:“嘶————”保持好,气息越长越好。

用“呜”来唱歌曲的旋律,注意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演唱技巧,为其终身热爱音乐做好铺垫。

4.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5.根据歌词的意境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

6.随音乐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在教唱的过程中要由浅至深:
逐句教唱——-边讲解乐理知识边纠正——反复练习增加乐感——分组练习讨论——展示拓展。

7.展示讲解彝族的乐器和风土人情。

8.总结:民歌的特点
(1)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2)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3)反应劳动人民生活,朴实无华。

9.分析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请大家分组讨论。

10.集体讨论如何给歌曲加上律动,载歌载舞迎接客人的到来。

带领学生离开座位走成大圆,边唱边跳,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了民族歌曲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