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绪论教学要点: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

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什么是旅游美学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考核要求: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旅游工作的研究发展,旅游美学研究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把美学用于旅游领域,着重研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审美关系,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影响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要素和心理过程,掌握山水景观、园林、建筑、雕塑、书法、民俗风情等的审美形态、审美特性、审美方法,掌握旅游饭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设计和开发的审美规律,培养和提高未来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进一步还可以引导旅游审美消费行为,促进旅游审美活动的良性循环,合理开发旅游景观资源与安排相关设施,积极培养和提高旅游者与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与鉴赏能力,进而从广义上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旅游美学》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再开设,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二、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三、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2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一、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二、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三、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四、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4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一、审美需求与动机二、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三、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四、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4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二、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三、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四、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4第五章园林审美一、园林的基本知识二、中国园林艺术审美三、园林审美方法四、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4第六章建筑审美一、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二、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三、外国建筑审美2第七章雕塑审美一、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2第八章书画审美一、中国书法审美二、中国画审美2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一、民俗风情的构成二、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三、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四、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2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一、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二、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三、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四、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4第十一章餐饮审美一、饮食审美的要素二、餐饮造型艺术审美三、中国各大菜系审美特征四、酒水艺术审美2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一、旅游纪念品的构成二、旅游纪念品的特点三、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2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一、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二、旅游服务工作审美三、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第三节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第四节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第一节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第二节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第三节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第四节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第一节审美需求与动机第二节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第三节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第四节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第一节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第二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三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第四节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第五章园林审美第一节园林的基本知识第二节中国园林艺术审美第三节园林审美方法第四节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第六章建筑审美第一节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第三节外国建筑审美第七章雕塑审美第一节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第八章书画审美第一节中国书法审美第二节中国画审美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第一节民俗风情的构成第二节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第三节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第一节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第二节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第三节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第四节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第十一章餐饮审美第一节饮食审美的要素第二节餐饮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中西各大菜系审美特征第四节酒水艺术审美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第一节旅游纪念品的构成第二节旅游纪念品的特点第三节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第四节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第一节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第二节旅游服务工作审美第三节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美学生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知道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为后面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中职旅游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职旅游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授课对象: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旅游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掌握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以及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活动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二、美的界定1. 客观派:美的客观存在,与事物本身的属性有关2. 主观派:美的主观感受,与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有关3. 关系论派:美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结合三、旅游景观的审美1. 自然景观的审美2. 人文景观的审美3. 城市景观的审美四、旅游美学的应用1. 旅游景观设计2. 旅游宣传推广3. 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旅游景观,激发学生对旅游美学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旅游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宣传推广等。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旅游景观,撰写一篇旅游审美感悟。

第二课时1. 课堂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讲授新课:- 美的界定:客观派、主观派、关系论派- 旅游景观的审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3.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景观进行观察、分析和欣赏,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旅游美学的学习心得,提高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美学的理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审美鉴赏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131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分】:2【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二、教学目标《旅游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美学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所具有的美学心理及行为规律,从而掌握和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美学理论和艺术。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旅游美学概述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美学》教材。

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旅游美学的定义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对旅游美学这门学科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难点: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作业1、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2、研究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四、参考资料1、《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著青岛出版社2、《旅游美学》王柯平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3、《旅游美学导论》张海荣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风景美与观察2、风景美的形态3、风景美的特征4、怎样观赏风景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风景美的形态2、风景美的特征3、对怎样观赏风景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风景美与观察;风景美的特征;难点:怎样观赏风景。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一、课程简介【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分】:2【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二、教学目标《旅游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美学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所具有的美学心理及行为规律,从而掌握和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美学理论和艺术。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旅游美学概述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美学》教材。

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旅游美学的定义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对旅游美学这门学科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难点: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作业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风景美与观察2、风景美的形态3、风景美的特征4、怎样观赏风景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风景美的形态2、风景美的特征3、对怎样观赏风景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风景美与观察;风景美的特征;难点:怎样观赏风景。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作业1、如何理解风景美的形态?第二章:中国园林与观赏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中国园林艺术2、园林的要素及其审美特征3、园林景观审美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230072课程名称:旅游美学英文名称:Tourism Aesthet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0学分:2适用对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旅游美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具有多种学科交叉性质,涉及到美学原理、旅游学、经济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目前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本课程立足于旅游酒店的审美专业素养的要求,以酒店管理者、设计师和顾客的复合整体视角,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相应的酒店空间环境美化,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系统的与通识化的培养。

本门课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各类丰富的旅游与酒店观赏以及体验资源,,并对当今国内外知名酒店的美学实例进行剖析。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旅宿资源与体验所需的丰富文化底蕴,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性思维,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ourism aesthetics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hotel management majors. It has a variety of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s, involving the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tourism, economics, architecture,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relevant knowledge of hotel management,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esthetic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ourism hotels, and analyzes the natural landscape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from the composit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hotel managers, designers and customers, Humanistic landscape andcorresponding hotel space environment beautification, and systematic and generalize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various kinds of rich tourism and hotel viewing and experience resources, and analyzes the aesthetic examples of well-known hotel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y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required for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 As student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 they should carry out some 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which will help our country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学习与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美学与审美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点。

旅游美学教案电子教案整本书教学教案课程设计

旅游美学教案电子教案整本书教学教案课程设计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旅游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旅游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的发展历程。

3. 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旅游美学的概念界定。

2. 旅游美学的发展历程的阐述。

3. 旅游美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案资料:旅游美学相关文献和案例。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出旅游美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旅游美学的兴趣。

二、旅游美学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经验的学科。

2. 解释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景观的美、旅游活动的审美价值、旅游者的审美体验等。

三、旅游美学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介绍旅游美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旅行文学到现代的旅游美学学科。

2. 阐述旅游美学的重要阶段和代表人物:如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美学思想对旅游美学的影响。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10分钟)1. 介绍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哲学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2. 解释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对旅游活动的发展、旅游者的审美教育和旅游业的规划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旅游美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运用旅游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章教案通过介绍旅游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美学的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旅游美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旅游美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旅游美学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旅游景观审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旅游美学教案电子教案整本书教学教案课程设计

旅游美学教案电子教案整本书教学教案课程设计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 掌握旅游美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3. 理解旅游美学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旅游美学的概念介绍旅游美学的定义,解释旅游美学是如何研究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活动。

2.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详细阐述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及旅游服务等。

3. 旅游美学的学科特点分析旅游美学的学科特点,如跨学科性、实践性、理论性等。

4. 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

5. 旅游美学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旅游美学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如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旅游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美学的兴趣。

2. 授课:讲解旅游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旅游美学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旅游案例,分析旅游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美学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旅游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和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笔记。

2. 选择一个旅游案例,分析其中旅游美学的作用,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旅游美学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旅游审美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理解旅游审美活动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介绍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如体验性、差异性、动态性等,并分析其在旅游过程中的表现。

2. 旅游审美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详细阐述旅游审美心理的概念,介绍相关理论,如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

3. 旅游审美活动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旅游审美活动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如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等。

中职旅游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职旅游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美学授课班级: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旅游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掌握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定义和审美观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旅游景观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 增强学生的旅游策划和导游讲解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旅游美景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美学概述1. 旅游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讲解旅游美学的概念,阐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 分析旅游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美的定义与审美观念- 介绍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客观派、主观派、关系论派。

-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定义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第二节: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1. 旅游审美的发展阶段- 回顾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

- 分析不同阶段旅游审美观念的变化。

2. 旅游审美特点与规律- 探讨旅游审美的特点,如直观性、情感性、多样性等。

- 总结旅游审美的规律,如文化差异、时代背景、个人喜好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审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景观的审美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旅游审美观念、审美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

4. 视觉教学法:展示旅游景观图片、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旅游美景的兴趣。

2. 讲授:讲解旅游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审美特点。

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景观的审美价值。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旅游审美观念、审美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完整word)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213012英文名称: Tourism aesthetic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旅游管理专业选修3. 课程目的旅游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主要从审美的角度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本门课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各类丰富的资源,其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性思维,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学分与学时学分:2 学时:545。

建议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全国导游基础》,张东娜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参考书目:(1)《旅游景观美学》北京,祁颖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2)《河南旅游》[M]郑州,余斌、余国忠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3)《河南旅游文化》[M] 郑州,李宗军、孙红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张伟强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5)《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研究》[Z]北京,河宋振春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均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在授课过程中应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量多结合实例,多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听等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所学知识。

(3)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概括总结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课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作业、提问、考勤等(2)考试成绩占70 %。

,形式:期末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1)学习兴趣任何学习都需要兴趣,因此同学们首先应当培养自己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美学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旅游美学》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探讨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旅游的审美关系,是旅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目的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是要阐明什么是美学,什么是审美关系,美学与旅游在研究对象及范围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各自的侧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旅游美学的历史渊源、本质内涵、学科特性、含义、主要研究对象及范围。

教学内容: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2、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单元旅游与旅游审美(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审美与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认识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与心理需求,辨析审美动机的形成和审美个性及类型,掌握东西方旅游审美的差异。

了解旅游审美需求的类型,熟悉旅游者的审美个性及其审美感受的层次,进而满足旅游者的旅游审美需求。

教学内容:1、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2、东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3、审美需求类型:自然审美需求类型、艺术审美需求类型、社会审美类型、饮食审美型;4、旅游者审美个性:审美个性的产生、审美个性的类型、审美个性的意义;5、审美心理要素:感知因素、想象因素、情感因故、理解因素。

重点: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与心理需求;审美动机的形成。

难点:旅游者的审美个性。

第三单元自然旅游景观的天然美(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风景美形态,认识风景美特征的表现形式,掌握观赏风景美的要领。

教学内容:1、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2、风景美的观赏要领:方法、距离、角度、时间。

重点难点:风景美的观赏要领。

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522)I、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的目的一、课程性质《旅游美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运用美学基本原则,结合旅游实际经验,对各种类型景观的审美进行系统的阐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考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1、使自学应考者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

2、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考核内容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3.旅游美学研究遥理论基础二、考核要求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领会:(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根本范围领会:(1)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2)从过程的角度解释旅游活动的美学特性3.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领会:(2)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章自然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自然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地貌、水体、太空、植物、动物)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地貌之美领会:(1)岩石之美(2)山峦之美(2)洞穴之美2.水体之美了解:(1)江河之美(2)湖泊之美(3)泉瀑之美(4)海域之美(5)冰川之美 3.太空之美领会:(1)气象之美了解:(1)星星之美(2)月亮之美(3)太阳之美 4.植物之美了解:(1)花之美(2)草之美(3)树之美5.动物之美了解:(1)鱼之美(2)禽之美(3)昆虫之美第二章社会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社会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民族习俗、社会风貌)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民族习俗之美了解:(1)民俗风情之美(2)时令节庆之美2.社会风貌美了解:(1)德行操守之美(2)社区文化之美(3)乡土文化之美(4)流行时尚之美第三章人类景观世界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人类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人体、服饰、举止、气质、语言)的审美二、考核要求1.人体美了解:(1)人体肤色质感之美(2)人体线条轮郭之美(3)人体形象比例之美2.服饰美领会:(1)服饰款式的形式美了解:(1)服饰文明之美(2)服饰个性之美(3)服饰色彩之美3.举止美了解:(1)彬彬有礼之美(2)落落大方之美(3)精神抖擞之美4.气质美了解:(1)内在修养之美(2)外在风度之美(3)眼神之美(4)谈吐之美5.语言美了解:(1)礼貌用语和谐之美(2)言传心声音调之美(3)适时道谢祥和之美(4)言行一致协调之美(5)出语不凡智慧之美(6)绘声绘色艺术之美第四章艺术景观及其审美一、考核内容1.实用艺术景观2.造型艺术景观3.表演艺术景观4.环境艺术景观二、考核要求1.实用艺术景观识记:(1)人文景观的含义(2)实用艺术景观的含义(3)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的区别(4)室内装潢秘须遵循的美学原则领会:(1)建筑艺术之美(2)中国园林之美了解:(1)建筑成就之美(2)工艺品之美(3)室内装潢之美2.造型艺术景观了解:(1)绘画之美(2)摄影之美(3)书法之美识记:(1)绘画与雕塑的区别领会:(1)雕塑之美3.表演艺术景观了解:(1)音乐艺术之美(2)舞蹈艺术之美(3)戏剧艺术之美(4)影视艺术之美4.环境艺术景观了解:(1)社会语言标志之美(2)广告招贴之美领会:(1)街市商店陈设布置的工艺美术内涵第五章景观之美的本质一、考核内容1.美的本质2.景观之美的本质3.景观世界的美学范畴4.各种景观类型的本质和特征二、考核要求1.美的本质了解:(1)美与人社会实践(2)美与人的本质(3)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比2.景观之美的本质识记:(1)审美创造力的概念领会:(1)人在景观中的美学底蕴了解:(1)景观世界和审美关系(2)审美关系和审美能力(3)景观审美中主客体的双向生成3.景观世界的美学范畴了解:(1)优美型景观(2)崇高型景观(3)悲剧性景观(4)喜剧型景观4.各种景观类型的本质和特征识记:(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2)社会美的审美特征(3)艺术化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第六章旅游之类的本质一、考核内容1.旅游的和谐之美2.旅游之美与故乡情结3.走向艺术化境界的旅游二、考核要求1.旅游的和谐之美了解:(1)追求和谐的旅游动机领会:(1)和谐是旅游之美的本质2.旅游之美与故乡情结了解:(1)度假休闲游中的"故乡情结" (2)回归自然游中的"故乡情结" (3)文物古迹游中的"故乡情结"3.走向艺术化境界的旅游了解:(1)诗情化的旅游(2)自然化的旅游(3)个性化的旅游领会:1.旅游的过程之类第七章旅游审美感的特征一、考核内容1.视听快感和精神愉悦的统一2.非个人功利性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3.直觉和理解的统一4.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二、考核要求1.视听快感和精神愉悦的统一领会:(1)审美感与科学感、道德感的区别了解:(1)视听快感对美感产生的作用(2)嗅觉味觉触觉的辅助审美作用(3)五官感受的社会化与美感2.非个人功利性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领会:美感与功利性的关系3.直觉和理解的统一了解:(1)直觉与理性的关系识记:(1)无意识推理的概念(2)适应旅游审美直觉和理解相统一特性的导游方式领会:(1)意念领悟中的无意识推理4.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领会:(1)美感的个别性了解:(1)美感的共同性识记:(1)象征图象的特点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过程一、考核内容1.审美感知阶段2.审美经验阶段3.审美创造阶段二、考核要求1.审美感知阶段了解:(1)形式感知(2)美感发展阶段领会:(1)审美感知的特点(2)审美注意的基本规律2.审美经验阶段识记:(1)审美经验阶段在审美中的作用领会:(1)审美经验的静态分析(2)审美经验中的对应关系(3)审美经验过程3.审美创造阶段了解:(1)想象是创造的识记:(1)意象形态造型的类型(2)审美探求向审美创造过渡的原因(3)意象形态创造的步骤领会:(1)想象中的意象形态构筑第九章旅游实践的美学归宿一、考核内容1.旅游异地性的跨文化美学扫描2.中国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3.旅游系统运作与美的规律4.走向美学未来的旅游业二、考核要求1.旅游异地性的跨文华美学扫描了解:(1)跨文化旅游特殊性的美学意味(2)跨文化旅游多样性的美学情韵识记:(1)跨文化旅游中异质文化融会的原则2.中国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透视领会:(1)中国"人文山水"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2)中国山水"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3.旅游系统运作与美的规律了解:(1)旅游者的审美眼光(2)旅游管理者与社会美创造(3)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美学原则(4)旅游设施与技术美学(5)旅游信息的审美效应4.走向美学未来的旅游业了解:(1)旅游经济的审美文化品格领会:(1)旅游活动的审美文化效应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旅游美学论纲

旅游美学论纲

旅游美学论纲旅游美学是一门探讨旅游和美学联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了景观的美感和个体经验的美感,还涉及到旅游的精神感受和文化意义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中,旅游美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美学的论纲,并且通过5个例子展示它是如何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

论纲:一、旅游美学是什么?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美学联系的学科,它的范围包括了旅游景观美感研究,旅游个体心理体验研究,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感受等方面。

二、旅游景观美感研究旅游景观美感研究是测量和分析旅游景观多种感官的美感感受的一种学科。

它包括了景色、气味、触感、味道、声音等方面的研究。

因此,可以说,旅游景观美感研究是旅游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旅游个体心理体验研究旅游个体心理体验研究是关于个体因素对旅游景点的接受和反应问题的研究。

它可以涉及到旅游者的心理状态、情感、感官体验等等,以及对旅游景点的认知和体验,还可以关注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个人喜好和嗜好。

四、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感受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感受是研究旅游价值和意义的一种学科,它关注诸如旅游成就感、自我实现、文化领悟、新奇体验、感性交流等等。

五、旅游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旅游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了以下5个方面。

1.旅游景点设计旅游景点设计是旅游美学的核心领域之一,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比如说某一地区的建筑设计、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景区建筑等等。

旅游景点设计要考虑到独特性、美观性和传统文化因素的结合,同时还要关注旅游者的体验感和情感。

2.绘画和摄影绘画和摄影是旅游美学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可以把旅游美学的主题内容、感性体验之美,以及美学意义传递给旅游者与其他的观众。

比如说,可以将旅游中的优美景色,如长城、故宫、黄山等等用绘画和摄影的方式保存下来,以传达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3.游记和文艺作品游记和文艺作品是旅游美学的表达形式,它们可以是旅游者或作家对旅游经历的直接体验,同时也是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和饭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旅游审美发展历程和提高审美能力途径等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观审美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和美学特征;掌握旅游环境审美、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接待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安排54--72课时,结合野外实习,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审美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3.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意识产生时期、自然崇拜时期、古典审美时期、崇尚山水时期、旅游审美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审美时期
4.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时数
6~8课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

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

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2. 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4.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2.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动态观赏、静态观赏、移情观赏、观赏时间、观赏距离、观赏角度、观赏节奏、重点观赏
四、教学时数
5~7课时
第三章自然景观审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了解自然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自然景观的审美方法。

教学重点: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
1. 地文景观的审美
2. 水域景观的审美
3. 气候与天象景观的审美
4. 生物景观的审美
三、教学内容
1. 地文景观审美
地质景观美、山岳景观美、岩溶地貌景观美、丹霞地貌景观美、峡谷景观美、海滨景观美、沙漠景观美
2.水域景观审美
江河景观美、湖泊景观美、瀑布景观美、泉水景观美、冰川景观美、海洋景观美
3.气候与天象景观审美
云、雾、雨景美,冰雪、雾凇、雨凇景观美,佛光、蜃景美,旭日、夕阳、霞光、极光景观美,天体景观美
4.生物景观审美
植物景观审美、动物景观审美
四、教学时数
12~16课时
第四章人文景观审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古代建筑景观、古典园林景观、艺术景观、宗教景观、城乡景观、民俗风情及旅游工艺品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中西方古代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方法
2. 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和审美要素
3. 主要艺术景观的审美特征
4. 宗教景观的美学特征
5. 城乡景观的审美
6. 民俗风情的美学特征
7. 旅游工艺品的美学特征
三、教学内容
1. 古代建筑景观审美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中国古代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风格各异的
西方古典建筑景观、西方古代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古代建筑艺术的审美方法
2. 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类型多样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层次、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
3. 艺术景观审美
书法艺术审美、绘画艺术审美、雕塑艺术审美、表演艺术审美
4. 宗教景观审美
佛教景观审美、道教景观审美、基督教景观审美、伊期兰教景观审美、宗教景观的美学特征
5. 城乡景观审美
城市景观审美、乡村景观审美
6. 民俗风情审美
民俗的概念、民俗风情的美学特征、传统民居审美、饮食习俗审美、传统服饰审美、传统节日活动审美
7. 旅游工艺品审美
旅游工艺品的特点、旅游工艺品的美学特征、旅游工艺品审美
四、教学时数
20~26课时
第五章旅游环境审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气氛环境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生态环境美
2. 社会环境美
3. 气氛环境美
三、教学内容
1. 生态环境美
自然生态环境美、城市生态环境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美
2. 社会环境美
旅游饭店环境美、旅游交通环境美、旅游地文化景观美、旅游地社会风尚美
3. 气氛环境美
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美、旅游心理感应气氛美、旅游地居民情绪美
四、教学时数
3~4课时
第六章旅游审美心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需要、审美动机、审美意识、审美个性等旅游审美心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掌握旅游审美感受的形态;理解旅游审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审美心理
2. 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3. 审美感受的类型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审美心理
审美需求、审美动机、审美意识、审美个性
2. 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
3. 旅游审美感受的类型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4. 旅游审美的过程
初始阶段、实现阶段、效益阶段
四、教学时数
6~7课时
第七章接待艺术的审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接待艺术中的仪表美、气质美、仪态美、语言美的主要内容和对旅游接待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
1. 仪表美
2. 气质美
3. 仪态美
4. 语言美
三、教学内容
1. 仪表美
形体美、服饰美、发型美
2. 气质美
修养美、风度美、心灵美
3. 仪态美
动作美、表情美
4. 语言美
达意美、节奏美、生动美、风趣美、情感美
四、教学时数
3~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