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讲5.2—聚合物溶解
聚合物的溶解
![聚合物的溶解](https://img.taocdn.com/s3/m/1634b80ea0116c175e0e4874.png)
溶剂分子扩散到聚合物内部,使高分子体积膨胀 ②溶解:
高分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 分散的均相体系
如:天然橡胶-汽油;PS-苯
分子量大,溶解度小;分子量小,溶解度大
13
聚合物的溶解
Ⅱ 交联聚合物的溶胀平衡
交联聚合物在溶剂中可以发生溶胀,但是由于 交联键的存在,溶胀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继续胀 大,此时达到溶胀平衡,不能再进行溶解
6
Why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
应用
粘合剂
涂料
溶液纺丝
增塑
共混
7
Why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研究 高分子溶液是研究单个高分子链结构的最佳方法
稀溶液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如:混合熵、混合热、混合自由能等
溶液的动力学性质 如:粘度、离心沉降等
Why ?
30
31
3.
32
9 非晶态、非极性高分子:适用溶度参数δ相近原则 9 结晶态、非极性高分子:要满足ΔHM<TΔSM 才能溶解
结晶高分子结晶部分熔融是吸热过程,故升高 T 可促溶
如:聚乙烯: 120℃以上才能溶于四氢萘、对二甲苯等非极性溶剂
9 结晶态、极性高分子:若与溶剂形成氢键,低温亦可溶解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由于高分子的长链大分
子的结构特点带来的在溶解过程和溶液热力学参数上的 与小分子的不同,正确判断何时能溶、何时为θ状态、何 时发生相分离;对多组分聚合物组成的溶液体系而言, 由相分离机理不同所带来的织态结构和性能差异。
3
3W
What is polymer solution? Why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How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ea3ec0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7.png)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一、介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性能表征和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其研究对象涉及聚合物、共聚物、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以及其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学科,并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分子材料合成1.聚合反应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聚合反应是指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线性或者支化结构的聚合物的过程。
对于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其聚合反应的方式和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类型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条件,为后续的材料合成奠定基础。
2.聚合物合成方法在聚合物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学生还需要学习不同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环氧树脂固化等。
这些方法涉及到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聚合物结构的调控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合成方法,对于学生将来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分子材料性能表征1.结构表征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是对其分子结构、宏观形貌等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器和技术,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可以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结构表征方法,并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2.性能测试除了结构表征,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拉伸强度、弯曲模量、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指标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表征。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性能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为未来从事高分子材料性能评价和改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高分子材料应用1.功能高分子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材料、智能感应材料、生物兼容高分子材料等。
聚合物加工-5.2—聚合物溶解-245
![聚合物加工-5.2—聚合物溶解-245](https://img.taocdn.com/s3/m/463580caaa00b52acec7ca02.png)
二.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
聚合物溶解过程中的分子运动变化:
大分子之间 溶剂之间 各种分子空间排列状态及运动自由度发生变化
作用力↓ 大分子与溶剂间作用力↑
聚合物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
∆Fm=∆Hm-T∆Sm
通常:S ↑,即∆S > 0,因此ΔFm 的正负取决于ΔHm 的正负和大小。
T ∆Sm >∆Hm
这是由于聚合物大分子链上存在各种特殊性官能团,它 能被各种特性的分子溶剂化。 例如,纤维素二醋酯在丙酮一水(4%~5%)的混合溶剂中, 比在无水丙酮中的溶解度大。
四.溶剂的选择
1.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相近规律
相似相溶: 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越接近,越容易互溶 。
例外:刚性较大的极性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Hm 0 溶解可自
溶剂系不良溶剂
选择溶剂常用的规则:尽可能找与聚合物C.E.D.或
相近的溶剂 。
混合溶剂 若混合前后无体积变化:
对极性溶剂体系:以C.E.D.相近原则选择溶剂常会出偏差
溶度参数理论修正:
=
d
2
p h
2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2
d—色散力贡献 p—极性贡献 h—氢键贡献
(2)由熵变决定的溶解过程
特征: ∆Sm > 0, ∆Hm > 0 非极性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的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不放热或发生某种 程度的吸热(∆Hm > 0);同时过 程所发生的熵变很大(∆Sm > 0)。
三.影响溶解度的结构因素
1.大分子链的结构的影响
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使分子间作用力↑ 溶解度↓ 如: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低极性官能团的单体 与丙烯腈共聚,所得到的丙烯腈共聚体的溶解度要比丙烯腈均 聚物大得多。 链结构的不规整性↑ 溶解度↑(例:含残余醋酸基 PVA)
第五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1
![第五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1](https://img.taocdn.com/s3/m/cdae092a647d27284b735122.png)
加速溶剂扩散速度
温度对溶解速度有影响外,也对其溶解度也 有影响。
对于具有上临界混溶温度的体系, 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并使溶解完全;
对于具有下临界混溶温度的体系, 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但却使聚合物的溶解度下降。
习题与思考题
怎样利用溶解度参数理论选择溶剂? 二元平衡相图对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选择湿法纺丝与干法纺丝用溶剂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第二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
第一节 聚合物熔融的基本规律
问题
聚合物是否一定在熔融或溶解之 后才能进行加工?
例1:纤维的固态挤出 例2:塑料的冷压成型(低温压力诱导流动成型) (PIF)
PIF成型
PET
力学性能
片层微观结构
贝壳片层增韧机理
一.聚合物的熔融方法
多数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操作由熔融聚合物的流动组
当 1 2 1.7 ~ 2.0
时,
聚合物就不溶于该溶剂。
选择溶剂常用的规则:尽可能找与聚合物 C.E.D.或相近的溶剂 。
混合溶剂: max X 1V1 1 X 2V2 2 X 1V1 X 2V2
两种溶剂的摩尔体积近于相等,
极性聚合物/溶剂体系 内聚能密度!
四、聚合物-溶剂体系的相平衡
聚合物-溶剂体系的典型相图如图 。
相图作用: 1.确定哪些成纤聚合物可以通过溶液来加工, 以及它的加工应在怎样的条件下合适。 2.合理地选择溶解条件。 具有上临界混溶温度为特征的体系,将聚合 物转变为溶液,可以用三种方法来实现(见 图):
结晶(例:PVA) 取向
溶剂性质
溶剂结构 溶剂极性 溶剂分子极性基团旁的原子团 混合溶剂(纤维素二醋酯在丙酮-水)
聚合物熔融与溶解PPT讲稿
![聚合物熔融与溶解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8f437a57c1cfad6195fa775.png)
• 熔融热ΔH表示分子或分子链段排布由有序转换到无序所需
要吸收的能量,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密切相关。
• 熔融熵代表了熔融前后分子的混乱程度,取决于分子链的柔
顺程度。
聚合物熔融过程中系统的ΔF=0 : Tm =∆H/∆S
当熔融热增大或熔融熵 减小时,Tm会增高。
当ΔH值一定时,Tm 主 要决定于ΔS的变化。
熔融的热量通过电、化 学或其他能源转变为热能 来提供。
5.压缩熔融
6.振动诱导挤出熔融
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熔融加工的全过程。实际上物料 是在一个封闭的压力容器中受到一个复杂的往复剪切力作用。
分子链会在两个作用力的方向进行排列,形成网格化结构。
二.聚合物的熔融热力学
聚合物的熔融过程服从热力学原理 :
一.聚合物的熔融方法
1. 无熔体移走的传导熔融 熔融全部热量由接触或暴 露表面提供,熔融速率仅 由传导决定。
例:滚塑
2. 有熔体强制移走的传导熔融
熔融的一部分热量由接触表面的传导提供, 一部分热量通过熔膜中的黏性耗散将机械能 转变为热能来提供。
耗散—力学的能量损耗,即机械能转化为 热能的现象。
大分子之间 溶 剂 之 间作用力↓ 大分子与溶剂间作用力↑ 各种分子空间排列状态及运动自由度发生变化
聚合物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
∆Fm=∆Hm-T∆Sm
通常:S ↑,即∆S > 0,因此ΔFm 的正负取决于ΔHm 的正负和大小。
T ∆Sm >∆Hm
溶解
• ∆Fm=∆Hm-T∆Sm • =X1 ∆H11+X2 ∆H22 - ∆H12 -X1T ∆S11 • - X2T ∆S22+T ∆S12
4第四章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
![4第四章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b427245901020207409c78.png)
第五章 聚合物的熔融、溶解和共混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操作由熔融聚合物 的流动组成。成型操作而进行的准备工作通 常包括熔融过程,即完成聚合物由固体转变 为熔体的过程
聚合物是否一定在熔融或溶解之后才能进行加工?
特例:塑料的冷压成型(低温压力诱导流动成型) (PIF):PLA 纤维的固态挤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例:纤维的固态挤出
聚合物固态挤出的 原料通常采用超高分 子量聚合物。固态挤 出工艺由三个基本操 作单元组成: 固态挤出不需溶剂、加工助剂或配料。所有操作均 在聚合物熔点以下进行。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的固态挤出工艺已开发成功。
4.1 聚合物熔融的基本规律
4.1.1 概述
常见的熔融方式有以下几种 (1)无熔体移走的热传导熔融 (2)有熔体移走的热传导熔融 (3)耗散混合熔融 (4)耗散非传导熔融 (5)压缩熔融
(3)溶剂性质的影响
A.极性与非极性溶剂 一般来讲,极性溶剂可以溶解极性聚合物,非 极性溶剂可以溶解非极性聚合物。 B.单一溶剂与混合溶剂
4.2.3 溶剂选择的原则 (1) 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相近规律
相似相溶: 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越接近,越容易互溶 。 例外:刚性较大的极性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其 溶解性能较差。
在螺杆挤压机中,聚合物的能量来源于两个方面:加热器 的热传导能量、剪切作用的机械能转变而成热能。
一般来讲,机筒的温度越高,螺杆的转速越低,则热传导的 能量越重要;反之,剪切作用的机械能就处于主导地位。
B 熔融的热力学分析
对于结晶聚合物,在熔点Tm以上转变成熔融态;对于无定形 聚合物在粘流温度以上转变成粘流态而熔融。 任何聚合物的熔融过程,都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有:
4.2.4 纺丝原液所用溶剂的工艺要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讲5.1—-聚合物熔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讲5.1—-聚合物熔融](https://img.taocdn.com/s3/m/e63b0e99dd3383c4bb4cd294.png)
第三节 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1、膨胀与压缩 2、状态方程 3、热焓和熵 4、成型加工中需要的热量
第四节 传热学的数值解和图式解 1、数值解法 2、图式解法
第一节 传热基本问题和原理
一.传热原理
聚合物热传导速率很低。且容易热降解,限制了传热温差, 若欲提高热传导速率,只有增大传热面积和减小厚度。
第五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
由于聚合物一般呈玻璃态,因此通常将其熔 融或溶解之后才能进行加工,特别是化学纤维成型。
问题
聚合物是否一定在熔融或溶解之后才能进行 加工?
某些聚合物可以直接在固态下成型
例1:纤维的固态挤出
聚合物固态挤出的 原料通常采用超高分 子量聚合物。
固态挤出工艺由三个 基本操作单元组成:
聚合物熔体流动时,因黏度很大,产生的内摩擦力转换 为热能,在整个容积内迅速加热熔体,即黏性发热。
聚合物原料颗粒受外压作用,发生移动。因相互移动和 形变所消耗的机械功转换热能,可以加热或熔融聚合物颗粒, 即塑性形变加热。
聚合物熔体流动时,因黏度很大,一般都是蠕动流动, 因此对流传热可以忽略。
二、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当机筒温度较低、螺杆转数较高时,由剪切产 生的剪切热占主要地位。
当螺杆转数较低,机筒温度较高时,机筒的传 导热占主要地位。
3.耗散混合熔融
熔融热量由整个体积内将 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来提供。
例:双辊塑炼(开炼)
4.利用电、化学或其他能源的耗散熔融方法
熔融的热量通过电、化 学或其他能源转变为热能 来提供。
熔融速率↑
结晶度高的聚合物要使其具有很高的熔融速率必
须较高的熔体温度。
高分子溶液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解(高分子物理课件)
![高分子溶液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解(高分子物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fc09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b.png)
弱于
等于
链段—链段 略强于
链段—溶剂
稍强于强于
良溶剂
无热溶剂 亚良溶剂
溶剂不良溶剂
良溶剂 正排除体积
无扰链 负排除体积 零排除体积
填空题:
பைடு நூலகம்
1 非晶态线形高聚物溶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
和
过程
2 结晶高聚物的溶解要经过两个阶段,
❖ 极性的晶态高聚物在室温就能溶解在极性溶剂中。
2 橡皮能否溶解和熔化,为什么?
答案
橡皮是经过硫化的天然橡胶,是交联的高聚物,在 与溶剂接触时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 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的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最高的 溶胀阶段,称为“溶胀平衡”,不会发生溶解。同样 也不能熔化。
高聚物的聚集态又有非晶态和晶态之分。
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较弱,因而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高聚物内部使 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高聚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 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非常 困难,因此晶态高聚物的溶解要困难得多。
❖ 非极性的晶态高聚物(如PE)在室温很难溶解,往 往要升温至其熔点附近,待晶态转变为非晶态后才 可溶;
❖ 溶解不仅与分子量大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结 晶度有关,结晶度↑,溶解度↓。
结晶聚合物:先溶胀无定形区,在晶体熔点附近 的温度使晶体解体后溶解
先熔融,后溶解
(2) 非极性结晶高聚物的溶解
常温下不溶解,必须用加热的方法升高温度至Tm附近
,待结晶熔融后,小分子才能进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溶
涨 溶解。
即
高分子与材料工程
![高分子与材料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3802403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2.png)
高分子与材料工程高分子与材料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和工程学科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聚合物链构成的一类材料,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在当今工业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分子材料广泛运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
例如,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减轻汽车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碳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药物输送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因此,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研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如,用于建筑、纺织、包装等领域的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高分子与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为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增长。
此外,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研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共识。
高分子材料的可再生、可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特点,使其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重要选择。
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
最后,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
在高分子与材料工程领域,不仅需要化学、物理、材料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持,还需要工程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参与。
只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材料制备、性能改进以及应用开发等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高分子与材料工程不仅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的研究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高分子与材料工程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第一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
![第一章 聚合物的熔融和溶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5216681eb91a37f1115c11.png)
由于聚合物一般呈玻璃态,通常将其熔融或溶 解之后才能进行加工。但某些聚合物可以直接 在固态下成型.
例1:纤维的固态挤出
聚合物固态挤出的原料通
常采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固态挤出工艺由三个基 本操作单元组成:
固态挤出不需溶剂、加工助剂或配料。所有操作均在 聚合物熔点以下进行。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的固态挤出工艺已开发成功,
C 链上官能团分布的均匀性 官能团分布的均匀性越好,由于聚集越紧密,故难溶解。 D. 高聚物交联度越大,溶解度越低 在高聚物分子链中引入少量的化学交联点,会使溶解度明显
下降。
E. 高聚物分子量越高,溶解度越低 分子量高的聚合体,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大,故随着分子
量的提高,高聚物的溶解度下降;低聚物的存在则有利于减 弱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使溶解度有所提高。
例如:高密度聚乙烯PE(熔点是135℃):溶解在四氢化萘 中,温度为120℃左右;间同立构聚丙烯PP(熔点是135℃): 溶解在十氢化萘中,温度为130℃
B. 极性结晶聚合物 如能生成氢键,室温下就能溶解 例如尼龙在室温下能溶解于甲酸、冰醋酸、浓硫酸和酚类
2.溶解度参数理论 对非极性混合体系(若无氢键形成,不发生体积 变化),Hildebrand导出混合热焓计算式:
三、溶解度影响的结构因素
(1)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A. 链的化学结构 链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强弱,一般来讲分
子间作用力强的聚合物,则较难溶解。
例如:PAN均聚物和共聚物溶解的差别。 B 链的柔顺性 链的柔顺性既取决于聚合物的结构,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 讲链的柔顺性越大,则越易溶解。 例如:升高温度,则柔顺性增加,故易溶解。
聚合物的比热容Cp↑→ 所需要的能量↑→ 熔化速率↓→ 熔化温度↑;
聚合物的溶解解读 PPT
![聚合物的溶解解读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7ff8135727a5e9856a6165.png)
Company Logo
3、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
• 当单一溶剂不能完全满足配方要求时,为了控制挥发 度,降低毒性和成本,改善溶解力,工业上常使用混 合溶剂(见表3-4)。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为:
混合 1 1 2 2 3 3
式中Φ1 、Φ2 、 Φ3 分别为三种纯溶剂的体积分数; δ1、δ2 、δ3分别为三种纯溶剂的溶度参数。
Company Logo
• 3)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内聚能密度,计算硫 化胶的交联密度等。 • 4)研究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尺寸(柔顺性,支化情况等)及 其相互作用(包括高分子链段间,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
Company Logo
2、高分子浓溶液
• 溶液纺丝: 纺丝液浓度一般在15%以上; • 胶粘剂、涂料: 浓度可达60%以上; • 冻胶和交联聚合物的溶胀体——凝胶,则为半固体状态。 • 塑料工业的增塑体,是一种更浓的溶液,呈固体状态,且具有一定 的机械强度。 • 着重于应用研究,如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与成型工艺的关系等。
Company Logo
• 影响因素: • 1)分子量越大,溶解速度越慢; 2)温度升高,聚合物的溶解度增大,溶解速度提高。 3)搅拌,双向扩散速度增大,溶解速度提高。 • 对溶解体系进行搅拌或适当加热可缩短溶解时间。
Company Logo
2、结晶聚合物的溶解
• 非晶态聚合物分子链堆砌比较疏松,分子间相互作 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其 溶胀和溶解。 • 结晶聚合物的晶区部分分子链排列规整,堆砌紧密, 分子间作用力强,溶剂分子很难渗入其内部,因此 其溶解比非晶态聚合物困难。 • 结晶聚合物的晶相是热力学稳定的相态,溶解要经 过两个过程:一是结晶聚合物先熔融成非晶态,其 过程需要吸热;二是熔融聚合物的溶解。
聚合物溶解性质
![聚合物溶解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e643c4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e.png)
聚合物溶解性质7.1 聚合物的溶液性质高分子溶液在高分子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般将浓度低于5%的称为稀溶液。
如用于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溶液、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减阻剂等都是稀溶液;而纺丝用的溶液(>15%)、涂料与胶粘剂(>60%)等都是浓溶液。
对于稀溶液,人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已能定量或半定量地描述其性质;但对浓溶液,限于它的复杂性,人们的研究着重于应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很成熟的理论。
7.1.1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度参数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实质上是溶剂分子进入聚合物,拆散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称为溶剂化)并将其拉入溶剂中的过程。
聚合物分子间、溶剂分子间以及聚合物与溶剂分子间这三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对大小是影响溶解过程的关键的内在因素。
所以首先要讨论这些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力,前三者又称为范德华力。
取向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引力,诱导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是分子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力是极性很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带正电性),与另一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例如:范德华力对一切分子都存在,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作用力约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
氢键力则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虽也比化学键小,但比范德华力大,因而氢键力的存在对于高分子的性质起很大的作用。
以尼龙为例,当氨基酸单元为奇数碳时,每个酰胺基都能形成氢键;当氨基酸单元为偶数时,只有一半酰胺基可以形成氢键。
因而奇数尼龙的熔点高于偶数尼龙,呈现所谓“奇偶规律”(图7-1)。
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可以用内聚能的大小来衡量。
内聚能定义为消除1mol物质全部分子间作用力时内能的增加。
对于小分子,它相当于汽化热(或升华热),然而高分子不能汽化,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定。
单位体积内的内聚能称为内聚能密度CED,它可用于比较不同种高分子内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环保要求:绿色
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有些溶剂不稳定、有毒、不易回收、价格昂 贵。
溶剂的选择
(1)沸点不应太低或过高,通常以溶剂沸点在50~ 160℃范围内为佳;如沸点太低,会由于挥发而造成 浪费,并污染空气;如沸点太高,则不便回收。
(2)溶剂需具备足够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回收 过程中不易分解。
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1)分子量及其分布 (2)交联度
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只能溶胀,不能溶解 (3)结晶状态
非极性的晶态聚合物室温下难溶解(例PE、PP) (4)极性
晶态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相对较易溶解(例PVA、PA)
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较弱,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溶胀和溶解相 对容易一些。
例如,聚酰胺可溶于间甲苯酚、40%硫酸、苯酚—冰醋 酸的混合溶剂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可溶于邻氯苯酚和重 量比为1:1的苯酚一四氯乙烷的混合溶剂中;聚乙烯醇可溶 于水、乙醇,聚丙烯酸可以溶于水,聚丙烯酸丁酯可以溶于 CHCl3等。
二.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
聚合物溶解过程中的分子运动变化:
大分子之间 作用力↓ 大分子与溶剂间作用力↑
H m
SP
ES VS
1
2
EP VP
1 2
2
Vm
∆E/V—内聚能密度(C.E.D.),表示单位体积的蒸发能 (单位体积内因分子相互吸引而聚集所产生的能量)。
=(∆E/V)1/2 —溶度参数
Hm S P S P 2Vm
3.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哈金斯参数) 1
1 ,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力 即溶剂的溶解能力
一般: 1 >0.5 不良溶剂
表 若干高聚物-溶剂体系的X1值
1 <0.5 良溶剂
4.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对溶剂的要求
工艺要求:溶剂+聚合物
浓溶液:加工流变性好
等浓度溶液的黏度低 等黏度溶液的浓度高
在很大程度上允许动力学控制;对大多数无机物、有 机物和高分子材料来说,离子液体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表现出酸性及超强酸性质,使得它不仅可以作为溶剂使 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使用,这些催化 活性的溶剂避免了额外的可能有毒的催化剂或可能产生 大量废弃物的缺点;
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气,所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对大 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价格相对便宜,多数离子液体对水具有稳定 性,容易在水相中制备得到;离子液体还具有优良的可设计性,可以 通过分子设计获得特殊功能的离子液体。
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由于三维交联网的束缚,溶胀 到一定程度后就被分子链的熵弹性所平衡,因此其只能达到 溶胀平衡,而不能溶解。
晶态聚合物的溶解和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也不同,由于 晶态聚合物的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溶剂分子很难渗透进入聚合物的内部,因此晶态聚合物的溶 解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结晶聚合物的熔融,需要吸热;二 是熔融聚合物与溶剂进行混合,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
这是因为结构不规则的分子链的结晶能力较差,聚合物的结晶
度低,所以溶解度高。
大分子链的刚性↑
溶解度↓ (例:纤维素与PVA)
分子链的柔性大者较易溶解。大分子链的柔性既取决于聚
合物的结构,还与体系的温度有关。例如,刚性分子链的聚合 物在室温下仅能发生有限的溶胀,只有在高温下才能溶解。
在聚合物分子链中如引入少量的化学交联点,会使溶解度 明显下降。
例如,纤维素二醋酯在丙酮一水(4%~5%)的混合溶剂中, 比在无水丙酮中的溶解度大。
四.溶剂的选择
1.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相近规律
相似相溶: 聚合物和溶剂的极性越接近,越容易互溶 。
例外:刚性较大的极性聚合物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较强,其溶解性能较差。
E V
2.溶度参数理论
对非极性混合体系(若无氢键形成,不发生体积变化), Hildebrand导出混合热焓计算式:
非极性的晶态聚合物在室温下很难溶解,一般需升高温 度,。
甚至加热到聚合物熔点附近,即晶态转变为非晶态后才 能溶解。例如,高密度聚乙烯的熔点是135℃,它在十氢萘 中在135℃时才能很好地溶解;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四氢萘中 也要在135℃时才能溶解。
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室温能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因为结 晶聚合物中含有部分非晶相(极性的)成分,它与强极性溶剂 接触时,产生放热效应,放出的热使结晶部分晶格被破坏, 然后被破坏的晶相部分就可与溶剂作用而逐步溶解。
第二节 聚合物的溶解
研究意义: 聚合物溶液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对象。
例如,纤维工业中的溶液纺丝,塑料工业中的增塑和流延,油 漆、涂料和胶黏剂的配制等,均涉及聚合物溶液及其溶解。
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性质(如高分子一溶剂体系的混合热、混 合熵、混合自由能)和动力学性质(如高分子溶液的沉降、扩散、 黏度)的研究,以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和尺寸、高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高 分子链段间和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的研究,也涉及 聚合物的溶液和溶解。
原子团↑
极性聚合物的溶解度↓
极性溶剂与极性聚合物之间的溶剂化程度,除与溶剂的
极性官能团有关外,也与余下部分的链结构有关。一般来说,
在溶剂分子极性基团旁的原子团越大,越不易与极性聚合物
发生溶剂化作用,溶解能力较低。
(5) 混合溶剂 溶解性↑ 这是由于聚合物大分子链上存在各种特殊性官能团,它
能被各种特性的分子溶剂化。
(2)由熵变决定的溶解过程
特征: ∆Sm > 0, ∆Hm > 0
非极性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的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不放热或发生某种 程度的吸热(∆Hm > 0);同时过 程所发生的熵变很大(∆Sm > 0)。
三.影响溶解度的结构因素
1.大分子链的结构的影响
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使分子间作用力↑ 溶解度↓
如: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低极性官能团的单体 与丙烯腈共聚,所得到的丙烯腈共聚体的溶解度要比丙烯腈均 聚物大得多。
链结构的不规整性↑
溶解度↑(例:含残余醋酸基 PVA)
如:在聚乙烯醇的分子链上,如果含有3%~5%(摩尔分数) 的残余醋酸基,其溶解度要比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为高;残余
醋酸基在空间位置排列不规则的聚乙烯醇,其溶解度也较高。
结构和性质有关,又与溶剂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
关,而且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密切相关。
聚合物的溶解类型:
(1)由热焓变化决定的溶解过程
∆Sm 0, 则 ∆Fm= ∆Hm= X1 ∆H11+X2 ∆H22- ∆H12 聚合物溶解的条件: ∆Hm <0
即 ∆H12> X1 ∆H11+X2 ∆H22 极性聚合物(特别是刚性链的聚合物)在极性溶 剂中所发生的溶解过程,由于大分子与溶剂的强相互 作用,溶解时放热,使混合体系 ∆Fm<0,而溶解。
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条件以上 的流体,其密度和溶解能力接近液体,粘度 和扩散速度接近气体,具有传质速率快,密 度、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对温度和压力变化 敏感等优点。将超临界流体应用于有机反应, 可通过调节压力来优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控制反应相态,实现反应和分离一体化。
五.聚合物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
2 d
2 p
2 h
1/ 2
d—色散力贡献 p—极性贡献 h—氢键贡献
只有当聚合物与溶剂的δd、δp、δh分别接近时才能很好地混溶。
修正后选择溶剂的方法:由三维坐标(d、 p、 h)图预
测:
[( dp ds)2 ( pp ps)2 ( hp hs)2 ]1/ 2
总之,离子液体的无味、无恶臭、无污染、不易燃、易与产物分离、 易回收、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挥发性溶剂 的理想替代品,它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的使用所造成严重的环 境、健康、安全以及设备腐蚀等问题,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的绿 色溶剂。适合于当前所倡导的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越 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可望在聚合物溶液制备中获得应用。
若s p (或内聚能密度相近)
发进行。
∆Hm 0 溶解可自
经验公式| s - p|>1.7~2.0 溶剂系不良溶剂 选择溶剂常用的规则:尽可能找与聚合物C.E.D.或
相近的溶剂 。
混合溶剂 若混合前后无体积变化:
对极性溶剂体系:以C.E.D.相近原则选择溶剂常会出偏差
溶度参数理论修正:
JV
DVS
C
J为v为聚扩合散物物溶质胀的层体的积厚J通V度量;;D∆CV为为S 平扩均散C扩物散质系在数聚;合V物s为内扩层散和物外质层的的比浓体度积差;。
聚 聚合合物物的的溶溶解解J速速V度度与主要D、V取S∆决C于成C溶正剂比的、扩与散 成速反率比
分子量M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解度↓
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合体,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大,故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聚合物的溶解度下降;低聚体的存
在有利于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使溶解度有所提高。
2.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结晶度↑
溶解度↓ (例:PVA)
例如结晶的聚烯烃,在20℃时只发生有限的溶胀,一般要 在10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溶解。聚乙烯醇的结晶度较高,
一.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特 点
1.缓慢
聚合物有2种运动单元, 大分子尺寸比溶剂大得 多
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1)溶胀
溶剂分子向聚合物扩散 大分子体积膨胀
(2)溶解
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使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断减弱,进而分散到 溶剂中,与溶剂分子相互混合直至成为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