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第四章(机器人的位置分析)

合集下载

第4章机器人逆运动学(一)

第4章机器人逆运动学(一)

第4章机器人逆运动学(一)引言概述:机器人逆运动学是研究机器人动作规划和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中,机器人逆运动学能够帮助机器人根据预设的目标位置和姿态,确定关节角度和长度,从而实现准确的动作控制。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以及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

正文:1. 基本原理1.1 前向运动学和逆运动学的关系1.2 关节角度和长度的确定方法1.3 机器人姿态表示方法2. 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2.1 解析法2.2 数值法2.3 迭代法2.4 优化算法2.5 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3. 逆运动学的实际应用3.1 机器人轨迹规划3.2 机器人运动控制3.3 机器人碰撞检测与避障3.4 机器人抓取和操作4. 逆运动学问题的局限性和挑战4.1 多解性问题4.2 存在性问题4.3 运动优化问题4.4 环境约束问题4.5 实时性和稳定性问题5. 逆运动学的发展趋势5.1 智能化和自适应控制5.2 机器学习与优化算法的结合5.3 非线性逆运动学求解方法的研究5.4 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的逆运动学问题5.5 逆运动学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中的应用总结:机器人逆运动学是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介绍了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前向运动学与逆运动学的关系、关节角度和长度的确定方法,以及机器人姿态表示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包括机器人轨迹规划、运动控制、碰撞检测与避障,以及抓取和操作等。

此外,还探讨了逆运动学问题面临的局限性和挑战,并展望了逆运动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和自适应控制、机器学习与优化算法的结合等。

逆运动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性能。

第四章(机器人学动力学)

第四章(机器人学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

第四章 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操作机设计和动态性能分 析的基础。特别是动力学分析,它还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动态仿真的基础。 机器人静力学研究机器人静止或缓慢运动式,作用在机器 人上的力和力矩问题。特别是当手端与环境接触时,各关节 力(矩)与接触力的关系。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运动与关节驱动力(矩)间的动 态关系。描述这种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称为动力学模型。由 于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其动力学模型也常常很复杂,因此 很难实现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控制。然而高质量的 控制应当基于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因此,如何合理简化机 器人动力学模型,使其适合于实时控制的要求,一直是机器 人动力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2
3
按静力学方法,把这些力、力矩简化到 Li 的固联坐标系 oi xi yi zi ,可得: Fi Fi 1 G i M i M i 1 r i F i 1 r Ci G i i 1 或 i i i 0
4.1 机器人静力学
一、杆件之间的静力传递 在操作机中,任取两连杆 Li, i 1 。设在杆 Li 1上的 Oi 1 点 L 作用有力矩 M i 1和力 F i 1;在杆 Li 上作用有自重力 G i 〔过质 r 心 Ci );i 和 rCi 分别为由 Oi 到 Oi 1 和 Ci 的向径。 M i 1 F i 1
18
4.4.4 牛顿——欧拉法基本运动方程
刚体的运动可分解为随质心的移动和绕质心的转动。借助于 杆件运动学知识,我们把达朗贝尔原理用于每个杆件,描述机 器人各杆件的运动。达朗贝尔原理可应用于任意瞬时,它实质 上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一种变型,可表示为: d mi vi ( Fi ) Fi mi vi 牛顿定理 : dt d I ii Ni I ii i ( I ii ) 欧拉方程 : ( Ni ) dt 式中:mi — 杆i 质量; Fi — 杆i上所有外力合力; N i — 杆i上所有外力对质心的合力矩;

第四章齐次变换

第四章齐次变换

o
x
x w″
u″ y
第26页,此课件共52页哦
z
v ```
7
o′ u ```
w ```
-3 oy
4 x
26
解2:用计算的方法
根据定义1,我们有:
T Trans(4 , 3, 7) R(y, 90 ) R(Z,90 )
0 0 1 4
1 0 0 3
0 1 0 7
0 0 0
1
(2-20)
25
第25页,此课件共52页哦
2.6 相对变换
举例说明:
例1:动坐标系∑0′起始位置与固定参考坐标系∑0重合,动坐标系∑0′做如 下运动:①R(Z,90º) ②R(y,90º) ③Trans(4,-3, 7),求合成矩阵
解1:用画图的方法:
z
w
o(o′ ) v y u x
z
z
w′
v′
v″
o(o′ ) u′ y
ay
Py
nz 0
oz 0
az 0
Pz 1
a z
o
P
n
y
x
9
第9页,此课件共52页哦
2.4坐标系在固定参考坐标系中的表示
nx ox a x Px
F
n
y
oy
ay
Py
nz 0
oz 0
az 0
Pz 1
x
a z
o
P
n
y
• 前三个向量是w=0的方向向量,表示该坐标系 的三个单位向量 n,o,a, 的方向,而第四个w
动坐标系在固定坐标系中的齐次变换有2种情况:
第四章齐次变换
1
第1页,此课件共52页哦

(完整版)机器人学_机器人雅可比矩阵

(完整版)机器人学_机器人雅可比矩阵

dy
,
dz
)Rot(k, d)
I 44
k z d
k y d
0
kzd
0
k x d
0
k y d kxd
0
0
dx
dy
dz
0
四. 微分旋转的无序性 当θ→0 时,有sinθ→dθ,cosθ→1.若令δx=dθx,δy=dθy,
δz=dθz,则绕三个坐标轴(p16)的微分旋转矩阵分别为
1 0 0 0
例 :如图3-18所示的平面2R机械手,手爪端点与外界接触,手爪
作用于外界环境的力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若关节无摩擦
力存在,求力 的等效关节力矩

解:由前面的推导知
0F [Fx , Fy ]T
所以得:
y0
2
1
x0
图3-18 关节力和操作力关系
例:如图所示的机械手夹扳手拧螺丝,在腕部({Os})装有力/力矩
传感器,若已测出传感器上的力和力矩
只要知道机械手的雅可比J是满秩的方阵,相应的关节速度即
可求出,即

上例平面2R机械手的逆雅可比
J
1
1 l1l2s2
l2c12 l1c1 l2c12
l2s12
l1s1
l2s12
于是得到与末端速度
相应的关节速度:
显然,当θ2趋于0°(或180°)时,机械手接近奇异形位,相应的 关节速度将趋于无穷大。
解:因为已知
,可以根据前面的公式求得dA和δA。也可
根据与它一样的另一组表达式(写法不同)求解,即
求得

4.2 机器人的静力学
v F
[
v f,

机器人学导论,第三章第四章

机器人学导论,第三章第四章

机器人学导论第三章:机器人建模与表示3.1 机器人模型机器人模型是机器人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机器人的物理特征和行为。

机器人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也可以是数学模型。

3.1.1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将实际的机器人物理特征通过物体的尺寸、质量、结构等进行描述的模型。

物理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力学特性以及与环境的交互。

在物理模型中,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刚体模型和柔软体模型。

刚体模型认为机器人的构件是刚性的,不会发生变形,而柔软体模型则考虑了机器人构件的弹性特性。

3.1.2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方程或函数来描述机器人的特征和行为的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算法、运动规划、感知等问题。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几何模型、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等。

几何模型描述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如位置、姿态等;运动学模型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如速度、加速度等;动力学模型描述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如力、力矩等。

3.2 机器人表示机器人表示是指将机器人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方法。

机器人表示可以是离散的或连续的,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

机器人的状态表示是对机器人在某一时刻的特征和行为进行编码的方法。

常用的状态表示方法有位姿表示、关节状态表示、力传感器状态表示等。

位姿表示是指用位置和方向来描述机器人的姿态。

常用的位姿表示方法有笛卡尔坐标表示和欧拉角表示。

关节状态表示是指用关节角度或关节位置来描述机器人的关节状态。

力传感器状态表示是指用力和力矩来描述机器人的外部力和力矩。

机器人的环境表示是对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

常用的环境表示方法有场景图表示、网格地图表示、障碍物表示等。

场景图表示是指用图的形式表示机器人周围的物体及其关系。

网格地图表示是指将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划分为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表示一种状态。

障碍物表示是指用几何体或网格来表示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

3.3 机器人建模与表示的应用机器人建模与表示在机器人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机器人的运动学0905

第四章机器人的运动学0905
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与姿态简称机器人位置与姿态
3.5机器人位置与姿态描述
3.5.1手爪(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与手爪固接的坐标系叫手爪坐标系,图中的{B}. z轴为手指接近物体的方向,称接近矢量a(approach); y轴为两手指连线方向,称方位矢量O(orientation); X轴称法向矢量n(normal),由右手法则确定 n=O×a = ×
4.2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变换矩阵
4.2.1相邻坐标系变换矩阵
1)符号 表示相邻两连杆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矩阵 上标(i-1)表示变换的目的(变换后)坐标系 下标( i )表示变换前的坐标系 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求解,变换总是向序号减少的 方向进行,所以 Aii 1 的上标可省略,简写为 Ai 只有相邻两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且变换向序号减 少的方向进行,上标才可省略
连杆D-H参数见表3-10
连杆的D-H坐标变换矩阵为:
A64 = A5 A6
3 A6 = A4 A5 A6
3 A62 = A3 A6
1 A6 = A2 A62
运动学方程为:
0 A6 = A1 A2 A3 A4 A5 A6
若令θl=90°, θ2=0°, θ3=90°, θ4=0°, θ5=0°, θ6=0°, 并将有关常量代人矩阵 T ,则有
2)数学表达式
在数学上,机器人终端手 爪的广义位置(位姿)矢量P 可写成:
4.5.2雅可比矩阵的物理意义 4.5.2雅可比矩阵的物理意义
对于有n个关节的机器人,其雅可比矩阵.J(q)是 对于有n个关节的机器人,其雅可比矩阵.J(q)是6×n阶矩阵, 阶矩阵, 其前三行称为线速度(位置)雅可比矩阵, 其前三行称为线速度(位置)雅可比矩阵,代表对手爪线速度 的传递比,后三行称为角速度(方位)矩阵, 的传递比,后三行称为角速度(方位)矩阵,代表相应的关节 速度,对手爪的角速度的传递比.因此, 速度,对手爪的角速度的传递比.因此,可将雅可比矩阵 J(q)分块 分块, J(q)分块,即: J= J L = J L1 J L2 J L3 J L4 J L5 J L6 JL 称为与平移速度相关的雅可比矩阵. . JA 称为与角速度相关的雅可比矩阵

第四章机器人学逆运动学方程ppt课件

第四章机器人学逆运动学方程ppt课件

这里 其中
f11 = C1 x+S1 y
f12 = - z f13 = - S1 x+C1 y
(4.10) (4.11) (4.12)
x =[ nx ox ax px ]T, y =[ ny oy ay py ]T, z =[ nz oz az pz ]T 由第三章得到的斯坦福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式(3.48)为
同样比较式(4.48)等号两边矩阵的第2行第1列和第2行第2列元素可知
sin f12 (n)
(4.64)
cos f12 (o)
(4.65)

由此可得
sin sin nx cos ny cos sin ox cos oy
tan
1
sin sin
n o
x x
cos ny cos oy
d3 S2 C1 px S1 py C2 pz
(4.24) (4.25)
4
tan 1
C2
S1ax C1ay C1ax S1ay S2az
(4.26)
5
tan 1
C4
C2
C1ax
S1ay S2az S2 C1ax S1ay
S4 S1ax C2az
C1ay
由式(4.36)和式(4.43)可解出Ψ角
cos1 nz
sin
(4.43) (4.44) (4.45)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采用式(4.43)~式(4.45) 来计算θ、φ、Ψ时都是采用反余弦函数,而且式(4.43)和 式(4.45)的分母为sinθ,这会带来如下问题:
1)由于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角度的余弦相等,如cosθ= cos(-θ),因此不能确定反余弦的结果是在那个象限;
由于机械手各关节变量的相互耦合,后面计算的关节变量与前 面的关节变量有关,因此当前面关节变量的计算结果发生变化 时,后面关节变量计算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所以逆运动方程 的解不是唯一的,我们应该根据机械手的组合形态和各关节的 运动范围,经过多次反覆计算,从中选择一组合理解。由此可 见,求解机械手的逆运动方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机器人的位姿运动学

机器人的位姿运动学
z
PAB (Bx Ax )i ( By Ay ) j ( Bz Az )k
ax P b y cz
x
P
cz by ax
y
【空间向量的表示】
Application of a scale factor


Makes the matrix 4 by 1 Allows for introducing directional vectors
S 1 0 0 C 0
Representation of Combined Transformations
【复合变换的表示】

1. 2.
Example:
Rotation of degrees about the x-axis, Followed by a translation of [l1,l2,l3] (relative to the x-, y-, and z-axes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a rotation of degrees about the y-axis.
nx n F y nz 0
ox oy oz 0
ax ay az 0
px py pz 1
【齐次变换矩阵】
3. 变换的表示 Representation of Transformations
当空间的坐标系(向量、物体或运动坐标系)相对于固定的参考坐 标系运动时,这一运动可以用类似于表示坐标系的方式来表示。
z
Axis
px pn p y l1 l2 po cos pa sin pz l3 l4 po sin pa cos

机器人学-第四讲

机器人学-第四讲

k x (oz a y ) / 2sin k y (ax nz ) / 2sin k z (n y ox ) / 2sin
8
三、齐次变换通式
设想 K 为坐标系{A} 上过P的任意单位矢量
K kx i k y j kz k P Px i Py j Pz k
用连杆坐标系规定连杆参数
αi-1=从zi-1到zi沿xi-1旋转的角度 ai-1 =从zi-1到zi沿xi-1测量的距离
di=从xi-1到xi沿zi测量的距离
θi=从xi-1到xi沿zi旋转的角度
Z(i - 1) Y(i -1) a(i - 1 ) di Yi Zi Xi ai
X(i -1) ( i - 1)
二次转动

首先绕X轴转 角,然后绕新的Y轴 物体的方位为:
R =R( X , ) R Y ,

角,则

如果两次转动是绕固定系的轴线,则物体的方 位为
R =R Y , R( X , )
表示姿态角,并不表示运动角,即非描述运动过程
1
3.9 旋转变换通式
前面讨论了旋转矩阵的三种特殊情况,即绕x, y和z轴的 旋转矩阵,现在讨论绕过原点的任意轴K旋转θ角的变换 A 矩阵。 B R R(k , ) 表示坐标系B相对参考系A方位
(i-1) 0 -90
a(i-1) a0 a1
di 0 d2
i 1 2
Z0 Z1
Y2
X2 X0 Y0 X1
d2
Y1
a0
a1
cosθ 1 sinθ 1 0 1T 0 0
sinθ 1 cosθ 1 0 0
0 a0 0 0 1 0 0 1

2013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数学基础

2013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数学基础
连杆夹角 θi ---- ai-1与ai之间的夹角(绕轴线i 从ai-1转到ai的角度)。
首、末连杆的规定
数学基础
– a、α习惯约定:a0=a6=0;α0=α6=0º
– d、θ的确定: • 若关节1是转动关节,θ1的零位可任意选择(关节变量),约 定d1=0。 • 若关节1是移动关节, d1的零位可任意选择(关节变量),约 定θ1 =0 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
例4.4 在上述基础上再平移 (4,-3,7)。
1 0 Trans(4,3,7) 0 0
4 1 0 3 0 1 7 0 0 1 0 0
0 1 0 3 2 1 0 0 7 7 0 0 0 2 3 0 0 1 1 1
关节轴线 i-1与关节轴线 i 的公法线长度。
数学基础
2. αi-1 ----连杆 i-1的扭角。
关节轴线 i-1与关节轴线 i 的夹角。
方向为:从轴线i-1绕公垂线转至轴线 i 。 特殊情况: 两轴线平行得: αi-1 =0; 两轴线相交得: ai-1 =0, αi-1指向不定。 这样完全定义了连杆i-1的特征。
– 如图所示:
首、末连杆: 基坐标系{0}与基座固连,当 第一个关节变量为0时,{0}与 {1}重合。末端连杆坐标{n} 的规定与{0}类似。
数学基础 4.连杆坐标系规定的连杆参数 – ai-1=从zi-1到Zi沿Xi-1测量的距离;
– αi-1=从zi-1到Zi绕Xi-1旋转的角度;
– di=从Xi-1到Xi沿Zi测量的距离; – θi=从X i-1到Xi绕Zi旋转的角度。
i
o
a
T
R矩阵称为旋转矩阵,它是正交的。即
A B

机器人学-第4章_机器人动力学

机器人学-第4章_机器人动力学

机械手系统(包括传动装置)的总动能为:
Kt K Ka
1 2
6 i 1
i j 1
i k 1
Trace
Ti qi
Ii
Ti T qk
qj qk
1 2
6
I ai qi2
i 1
(4.20)
4.2.2 动能和位能的计算
23
4.2.2 动能和位能的计算
位能的计算 一个在高度h处质量m为的物体,其位能为: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以得到动 力学方程式。
O3 连杆2
3rp
连杆3 O2
O1 连杆1 0rp
P
连杆4 O4
O
图4.4 四连杆机械手
第四章 机器人动力学
15
4.2.1 速度的计算
连杆3上点P的速度为:
0vp
d dt
(
0
r
p
)
d dt
(T3
3
rp
)
T3 3rp
对于连杆i上任一点的速度为:
v
dr dt
4
4.1.1 刚体的动能与位能
x0 0, x0和x1均为广义坐标,有下式:
M1 x1 c( x1 x0 ) k( x1 x0 ) M1 g F M 0 x0 c( x1 x0 ) k( x1 x0 ) M 0 g F
或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M1
0
0 M0
x1 x0
D212 D221 0
重力项
D1 (m1 m2 )gd1 sin1 m2 gd2 sin(1 2 ) D2 m2 gd2 sin(1 2 )
4.1.2 动力学方程的两种求法
10
拉格朗日功能平衡法
表4.1给出这些系数值及其与位置 2的关系。

机器人学基础第4章

机器人学基础第4章
可得:
4. 5 典型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举例
④求θ5。 由机械臂关节位姿矩阵推导可知:
由于前文已经求解出θ1 ~ θ3, 可以求解出 则根

可以求解出 的数值。令:
4. 5 典型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举例

解得
4. 5 典型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举例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θ4 和θ6 的解法。 当θ5≠0°时: ⑤求θ4 。 根据前文得:
4. 6 逆运动学对机器人的设计约束
根据4. 1 节的内容可以知道, 对于6 自由度机器人来 说, 当存在几个正交关节轴或者有多个αi 为0°或90°, 可能得到解析解。所以当设计6 自由度机械臂时, 通常 会有3 根相交轴, 并尽量使αi 为0°或90°。
此外, 为了使机械臂有更大的灵巧工作空间, 通常将机 械臂的末端连杆设计得短一些。
令式(4 -1) 和式(4 -2) 相等, 可以得到: 解得:
4.2 三个相邻关节轴线交于一点的 逆运动学求解
当θ2≠0 时, 可以解得:
当θ2 =0 时, 可以化作如下形式:
4.2 三个相邻关节轴线交于一点的 逆运动学求解
即:
可以解得: 同理当θ2 = π 时, 可以解得:
4. 3 逆运动学的几何解法
4.2 三个相邻关节轴线交于一点的 逆运动学求解
逆运动学没有通用的求解算法, 通常将机器人的逆运动学解法 分为数值解法和解析解法两类。数值解法是指通过迭代的方 法对运动学方程进行求解, 此种方法求解速度较慢, 且不能保 证求出全部的解。解析法是指通过代数或者几何的方法, 得到 关节角的数学表达式, 本课程主要讨论解析解法。解析法中几 何法与代数法并不完全区别, 几何法中可以引入代数描述, 代 数法可以通过几何性质来简化求解过程, 二者仅是求解过程不 同。

4、机器人静力学

4、机器人静力学
机器人学
第四章、机器人静力学
战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第四章、机器人静力学
机器人与外界接触会有力和力矩的作用,如灵巧手抓取鸡 蛋时;双足机器人上下楼梯时。 问题1:各关节的驱动力(广义力)与末端的作用力之间的 关系??
17.6m
如果外界的作用力太大,如机器人抓持的 物体太重,则机器人操作臂会发生变形。
通常需要根据末端连杆上的外界作用力和力矩,依次计算出 每个连杆上的受力情况,从末端连杆递推到基座。
i
fi ifi1 imi g 0
i
M i i M i 1 i i1Pi f i 1 cii ri mi g 0
如果忽略掉连杆本身的重量,上两式可写成反向迭代的形式
i i
2 l2 f y
Y2
F3 X2
X3
1 l1 s2 0 2
l1c2 l 2 f x f l2 y
2
l2 连杆2
连杆1
l1 X1
Y1
1
将外界作用力从坐标系{2}表示转换到基坐标系{0}中
0
f2 R f2
2 0 2
f i f i 1
i
M i M i 1 P f i 1
i i
i 1 i
将 f i 1 , M i 1 表示在其所在的 坐标系{i+1}中 i 采用旋转矩阵 写成静力从一 连杆向另一连 杆传递的形式
i
i
i

f i i i1R i 1f i 1 M i i i1R i 1M i 1 i i1Pi f i

-fi+1

Mi+1
Mi fi

机器人原理与应用第4章 位置运动学

机器人原理与应用第4章 位置运动学

cosqi - sinqi cosi sinqi sini 0
s
in
q
i
cosqi cosi
- cosqi sini
0
0
0
s in i
0
c os i
0
di 1
2024/2/17
9
第四章 位置运动学
4.2 从关节变量到手部位姿 ——运动学正问题
4.2.1 三种简化情况的齐次变换矩阵
只具有伸缩臂的操作机
BTH A1A2
nx ox ax Px cosq - sinq 0 01 0 0 r
ny
oy
ay
Py
sinq
c osq
0 00 1 0 0
nz 0
oz 0
az 0
Pz 1
0
0
0 1 00 0 1 0 0 0 10 0 0 1
2024/2/17
26
第四章 位置运动学
nx ox 0 Px cosq - sinq 0 r cosq
暂不计终端操作装置
的位移。
X0 X1
X3-6 Z0 Z1
X2
d3 Z2
X
d2
2024/2/17
21
第四章 位置运动学
机 构
坐 标


动 简
设 置

STANFORD机器人操作机
2024/2/17
22
第四章 位置运动学
斯坦福机器人关节变量及D-H参数
Ai
A1
A2
A3
A4
A5
A6
i
-90o
90o
0o
-90o
ny
oy

机器人学第四章(机器人的位置分析)

机器人学第四章(机器人的位置分析)

第四章 机器人的位置分析4.1 机器人的位置正解方程 4.1.1 引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表示各种不同坐标架的齐次变换,并阐述将各坐标架赋给表示操作手的机械连杆系统的方法。

我们将首先规定描述操作手位置和姿态(方位)的各种方法,然后用关节坐标来发展这一描述。

任何操作手都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用关节联在一起的杆件组成。

我们在操作手的每一杆件固联上坐标架。

利用齐次变换,我们能够描述这些坐标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3]。

历史上,描述一杆件和下一杆件之间关系的齐次变换称为A 矩阵[1]。

A 矩阵单纯是描述杆件坐标系间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的齐次变换。

1A 描述第一杆的位置和姿态。

2A 描述第二杆相对和第一杆的位置和姿态。

于是,第二杆在基座坐标架中的位置和姿态用矩阵乘积给出如下:=212T A A (4-1) 同样,3A 表示通过第二杆来描述第三杆,且3=312T A A A (4-2)这些A 矩阵的乘积一直称为T 矩阵,而且如果前置上标为0则略去。

给出一个六杆操作手,我们得到36=61245T A A A A A A (4-3)一个六杆操作手具有6个自由度,每杆一个,且能在其活动范围内有任意的位置和姿态。

三个自由度用来规定位置,二另外三个用来规定姿态。

6T 描述操作手的位置和姿态。

这可用图4-1所示的手来思考。

我们将在指尖间的正中设置坐标架的原点,这一原点用向量p 来描述。

描述手部姿态的三个单位向量定向如下。

向量Z 设在手部接近物体的方向上,称为接近向量a 。

另一称为姿态向量o 的y 向量设在从一指尖到另一指尖的方向以表明手部的姿态。

最后一个称为法向向量的n 向量,和a 、o 形成一组右旋向量因而可用向量的叉乘表示为:=⨯n o a 于是变换6T 具有如图4.1所示元素1⎡⎤⎢⎥⎢⎥=⎢⎥⎢⎥⎢⎥⎣⎦6z zz z T x x x x yy y y n o a p n o a p n o a p (4-4)图4-1 o ,a ,n 和p 向量4.1.2 姿态的规定给16个元素一一赋值,6T 就被完全规定。

机器人学第四章

机器人学第四章
4
串联机器人运动方程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是机器人各连杆间的 位移关系、速度关系和加速度关系。本章 只讨论位移关系,即研究的是机器人手部 相对于机座的位置和姿态。 ◆串联机器人是一开式运动链,它是由一系 列连杆通过转动关节或移动关节串联而成 的。关节由驱动器驱动,关节的相对运动 导致连杆的运动,使手爪到达一定的位姿。
c1 0 s1 s 0 c1 1 A1 0 1 0 0 0 0 0 0 0 1 c2 s A2 2 0 0 s2 c2 0 0 0 a 2 c2 0 a2 s2 1 d2 0 1
最后求得手部坐标系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位姿为:
nx n T y nz 0 sx sy sz 0 ax ay az 0 px py pz 1
式中, nx c1c23 (c4c5c6 s4 s6 ) s23s5c6 s1 ( s4c5c6 c4 s6 ),
n y s1c23 (c4c5c6 s4 s6 ) s23s5c6 c1 ( s4c5c6 c4 s6 ), nz s23 (c4c5c6 s4 s6 ) c23s5c6 , sx c1c23 (c4c5 s6 s4c6 ) s23s5 s6 s1 ( s4c5 s6 c4c6 ), sz s23 (c4c5 s6 s4 s6 ) c23s5c6 ,
4.1 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
4.1.1 连杆编号
串联机器人是一开式运动链,因此从机 器人机座开始至手爪依次对每一个连杆 从小到大编号,即连杆1、连杆2…连杆n 等。每一个关节也依次从小到大编号为 关节1、关节2 … …关节n等,机座编号 为连杆0。图4.2所示为PUMA560机器人的 连杆及关节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机器人的位置分析4.1 机器人的位置正解方程 4.1.1 引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表示各种不同坐标架的齐次变换,并阐述将各坐标架赋给表示操作手的机械连杆系统的方法。

我们将首先规定描述操作手位置和姿态(方位)的各种方法,然后用关节坐标来发展这一描述。

任何操作手都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用关节联在一起的杆件组成。

我们在操作手的每一杆件固联上坐标架。

利用齐次变换,我们能够描述这些坐标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3]。

历史上,描述一杆件和下一杆件之间关系的齐次变换称为A 矩阵[1]。

A 矩阵单纯是描述杆件坐标系间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的齐次变换。

1A 描述第一杆的位置和姿态。

2A 描述第二杆相对与第一杆的位置和姿态。

于是,第二杆在基座坐标架中的位置和姿态用矩阵乘积给出如下:=212T A A (4-1) 同样,3A 表示通过第二杆来描述第三杆,且3=312T A A A (4-2)这些A 矩阵的乘积一直称为T 矩阵,而且如果前置上标为0则略去。

给出一个六杆操作手,我们得到36=61245T A A A A A A (4-3)一个六杆操作手具有6个自由度,每杆一个,且能在其活动范围内有任意的位置和姿态。

三个自由度用来规定位置,二另外三个用来规定姿态。

6T 描述操作手的位置和姿态。

这可用图4-1所示的手来思考。

我们将在指尖间的正中设置坐标架的原点,这一原点用向量p 来描述。

描述手部姿态的三个单位向量定向如下。

向量Z 设在手部接近物体的方向上,称为接近向量a 。

另一称为姿态向量o 的y 向量设在从一指尖到另一指尖的方向以表明手部的姿态。

最后一个称为法向向量的n 向量,与a 、o 形成一组右旋向量因而可用向量的叉乘表示为:=⨯n o a 于是变换6T 具有如图4.1所示元素1⎡⎤⎢⎥⎢⎥=⎢⎥⎢⎥⎢⎥⎣⎦6z zz z T x x x x yy y y n o a p n o a p n o a p (4-4)图4-1 o ,a ,n 和p 向量4.1.2 姿态的规定给16个元素一一赋值,6T 就被完全规定。

这16个元素中,仅12个元素有任意意义。

低行由三个0和一个1组成。

左方列向量,是o 和a 列向量的叉乘。

余下的9个表示o 、a 和p 三个列向量。

表示操作手能够到达预期位置的p 值没有限制,而o 和a 则必须是正交单位向量,即是⋅=o o 1 (4-5) ⋅=a a 1 (4-6) ⋅=o a 0 (4-7)除末端夹持器于坐标轴方向重合的简单情况外,对o 和a 的这些限制,使得难以去确定向量的分量。

如果有o 和a 遇到难以确定向量分量的任何麻烦,可把向量改成满足下述条件的形式。

是a 为单位值←aa a(4-8) 作垂直于o 和a←⨯n o a (4-9)在由o 和a 形成的平面上转动o ,使它同时垂直于n 和a←⨯o a n (4-10)且使o 为单位值,←oo o(4-11)我们也可以用在第三章中研究的广义旋转矩阵Rot(k θ),来规定操作手末端的姿态为绕k 轴转动θ角。

不幸的是,为获得某一预期姿态的旋转轴不是直觉明显的。

4.1.3 欧拉角经常借助绕x y ,和z 轴的连续转动来规定姿态。

欧拉角通过绕z 轴转动φ,然后绕新的y 轴y '转动θ,最后绕新的z 轴z ''转动ψ来描述任何可能的姿态(见图4-2)。

z y z φθψφθψ=Euler(,,)Rot(,)Rot(,)Rot(,) (4-12) 在整个连续转动过程中,转动的次序是重要的。

注意这一连续转动可以用相反的转动次序来阐明:首先绕z 轴转动ψ,接着绕基础y 轴转动θ,最后再次绕基础z 轴转动φ(见图4-3)。

欧拉变换φθψEuler(,,)能够通过三个旋转矩阵联乘给予赋值z y z φθψφθψ=Euler(,,)Rot(,)Rot(,)Rot(,) (4-13)cos 0sin 00100(,,)(,)sin 0cos 00001cos sin 00sin cos 0000100001z θθφθψφθθψψψψ⎡⎤⎢⎥⎢⎥=⎢⎥-⎢⎥⎣⎦-⎡⎤⎢⎥⎢⎥⨯⎢⎥⎢⎥⎣⎦Euler Rot (4-14)cos sin 00sin cos 00(,,)00100001cos cos cos sin sin 0sin cos 00sin cos sin sin cos 00001φφφφφθψθψθψθψψθψθψθ-⎡⎤⎢⎥⎢⎥=⎢⎥⎢⎥⎣⎦-⎡⎤⎢⎥⎢⎥⨯⎢⎥-⎢⎥⎣⎦Euler (4-15)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0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0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0sin sin cos 0001φθψφψφθψφψφθψθψφθψφψφθφθψφψφθθψθ-⎡⎢+⎢=⎢-⎢⎣--⎤⎥-+⎥⎥⎥⎦Euler(4-16)4.1.4 滚转,俯仰和侧摆另一经常使用的旋转组合是滚转,俯仰和侧摆。

如果我们想像一只沿z 轴行驶的船,则滚转相应于绕z 轴转动φ,俯仰相应于绕y 轴转动θ,而侧摆相应于绕x 轴转动ψ,(见图4-4)。

操作手末端夹持器的这些转动见图4-5。

我们将规定转动顺序为RPY(,,)Rot(,)Rot(,)Rot(,)z y x φθψφθψ= (4-17)图4-2 欧拉角 图4-3 在基坐标中阐明的欧拉角那就是先绕x 轴转动ψ,再绕y 轴转动θ,最后绕z 轴转动φ。

这一变换如下cos 0sin 00100(,,)(,)sin 0cos 00001RPY Rot z θθφθψφθθ⎡⎤⎢⎥⎢⎥=⎢⎥-⎢⎥⎣⎦10000cos sin 00sin cos 00001 ψψψψ⎡⎤⎢⎥-⎢⎥⨯⎢⎥⎢⎥⎣⎦(4-18) cos sin 00sin cos 00(,,)00100001cos sin sin sin cos 00cos sin 0sin cos sin cos cos 00001RPY φφφφφθψθθψθψψψθθψθψ-⎡⎤⎢⎥⎢⎥=⎢⎥⎢⎥⎣⎦⎡⎤⎢⎥-⎢⎥⨯⎢⎥-⎢⎥⎣⎦(4-19)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00cos sin cos sin sin 0sin sin cos cos sin 0cos cos 001RPYφθφθψφψφθφθψφψφθψθθψφθψφψφθψφψθψ-⎡⎢+⎢=⎢-⎢⎣+⎤⎥-⎥⎥⎥⎦(4-20)4.1.5 位置的规定一旦姿态被规定,将其乘以相应于向量P 的平移变换,就可以把手定位在基座坐标中,10001000100016T x y z p p p ⎡⎤⎡⎤⎢⎥⎢⎥⎢⎥⎢⎥=⎢⎥⎢⎥⎢⎥⎢⎥⎣⎦⎣⎦某一姿态变换 (4-21)4.1.3 圆柱坐标但是,我们可能希望用圆柱坐标来规定手的位置。

这相应于先沿x 轴平移r ,接着绕z轴转动α,最后沿z 轴平移z (见图4-6)。

0000Cyl(,,)Trans(,,)Rot(,)Trans(,,)z r z z r αα=cos sin 00100sin cos 000100(,,)(0,0,)0010001000010001Cyl Trans r z r z ααααα-⎡⎤⎡⎤⎢⎥⎢⎥⎢⎥⎢⎥=⨯⎢⎥⎢⎥⎢⎥⎢⎥⎣⎦⎣⎦(4-22) 1000cos sin 0cos 0100sin cos 0sin (,,)00100100001001Cyl r r z r z ααααααα-⎡⎤⎡⎤⎢⎥⎢⎥⎢⎥⎢⎥=⎢⎥⎢⎥⎢⎥⎢⎥⎣⎦⎣⎦(4-23) cos sin 0cos sin cos 0sin (,,)0010001Cyl r r z r z ααααααα-⎡⎤⎢⎥⎢⎥=⎢⎥⎢⎥⎣⎦(4-24) 如果我们将这一变换后乘象公式(4-21)那样一个姿态变换,则手的姿态将相对于基座坐标绕z 轴转动α。

如果按没有转动的基座坐标来规定姿态,则我们要将(4-24)绕它的绕z 轴转动α-角。

cos sin 0cos cos()sin()00sin cos 0sin sin()cos()00(,,)001001000010001Cyl r r z r z ααααααααααα----⎡⎤⎡⎤⎢⎥⎢⎥--⎢⎥⎢⎥=⨯⎢⎥⎢⎥⎢⎥⎢⎥⎣⎦⎣⎦(4-25) cos sin 0cos cos sin 00sin cos 0sin sin cos 00(,,)0010010001001Cyl r r z r z ααααααααααα-⎡⎤⎡⎤⎢⎥⎢⎥-⎢⎥⎢⎥=⨯⎢⎥⎢⎥⎢⎥⎢⎥⎣⎦⎣⎦(4-26) 100cos 010sin (,,)0010001Cyl r r z r z ααα⎡⎤⎢⎥⎢⎥=⎢⎥⎢⎥⎣⎦(4-27) 这就是我们要用来解释(,,)Cyl z r α的形式。

4.1.7 球 坐 标最后,我们将考虑用球坐标规定位置向量的方法。

这方法相应于先沿z 轴平移r ,接着绕y 轴转动β,最后绕z 轴转动α(见图4-7)。

(,,)(,)(,)(0,0,)Sph Rot Rot Trans r z y r αβαβ= (4-28)cos 0sin 0100001000100(,,)(,)sin 0cos 000100010001Sph Rot r z r ββαβαββ⎡⎤⎡⎤⎢⎥⎢⎥⎢⎥⎢⎥=⨯⎢⎥⎢⎥-⎢⎥⎢⎥⎣⎦⎣⎦(4-29) cos 0sin 0cos 0sin sin 01000100(,,)sin 0cos 0sin 0cos cos 00010001Sph r r βββββαββββββ-⎡⎤⎡⎤⎢⎥⎢⎥⎢⎥⎢⎥=⨯⎢⎥⎢⎥-⎢⎥⎢⎥⎣⎦⎣⎦(4-30)y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sin 0cos cos 0001Sph αβααβαβαβααβαβαββββ-⎡⎤⎢⎥⎢⎥=⎢⎥-⎢⎥⎣⎦r r r r (4-31) 再次,如果我们不希望按这一转动后坐标架来表示姿态,我们必须后乘(,)Rot y β-和(,)Rot z α-(,,)(,)(,)(0,0,)(,)(,)Sph Rot Rot Trans Rot Rot r z y r y z αβαββα=-- (4-32)100cos sin 010sin sin (,,)001cos 0001Sph r r r r αβαβαββ⎡⎤⎢⎥⎢⎥=⎢⎥⎢⎥⎣⎦(4-33) 4.1.8 6T 的规定6T 可以用一个转动和一个移动的多种方式来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