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3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引导学生掌握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概念。
2.强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设计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情况判断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作业本上清晰地展示解题过程,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法等)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实验探究,理解原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深入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小组讨论,设计简易浮力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称重器、液体密度计、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器材(浮力块、液体、测量工具等)、笔记本。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潜水艇、轮船等浮力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浮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物体浮沉的条件。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引导学生用称重器测量浮力块在液体中的浮力,记录数据。
3. 让学生利用液体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计算浮力大小。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引导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3.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浮力应用实例,进行交流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浮力,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浮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浮沉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浮沉的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浮力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解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浮力计实验结果,判断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浮沉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6.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入液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潜水艇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石头沉入水底;木块浮在水面;气球浮在空中;泡沫浮在水面。
答案:船只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潜水艇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3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人教版)
初二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3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物体在上浮、下沉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2)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生活中的物体的浮沉。
(3)通过条件浮沉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原理(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和动手实验过程,增强了自身对科学、物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受力分析,比较物体受力大小,研究力之间的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推到物体的沉浮和密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的沉浮原理三、易错知识点四、教学过程吗?课堂练习:1-6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早在殷商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对浮力就有深入的观察,到殷商时已由制独木船发展到用木板组成大的船体,这是我国最早的木船后来来我们的轮船都是钢铁做成的【提出问题】轮船是钢铁做成的的,密度是7.9×103kg/m3,而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为什么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按照密度来判断轮船应该沉底,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根据公式mVρ=,可以减小质量,可以增大体积,对于一定规格设计的轮船,质量不能减小,只能增大体积,所以将轮船做成空心的,来增大V排来改变浮力的大小。
原理: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水面的工作原理。
是通过空心法使平均密度减小,同时排开更多的水来增大浮力来实现漂浮【提问】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上,请问轮船从河里行驶到大海里,轮船收到的浮力是如何变化的?(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呀)【提问】可是轮船的是漂浮的呀?浮力是始终等于重力?变化的是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轮船的吃线发生了变化。
思考,倾听。
空心法学生说浮力变大浮力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会带动孩子自己思考画图2、潜水艇【提问】潜水艇是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潜,(不考虑水的密度变化)浮力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才能下沉呢?F浮<G,改变浮力还是重力,F浮不变,只能改变重力,使其增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10.3物体沉浮条件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针对生活中感兴趣的物体沉浮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组织小组合作,设计创意实验,展示物体沉浮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结合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计算浮力等。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2.选做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报告形式提交。
2.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
3.知识讲解: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物体沉浮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关于物体沉浮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2.练习题示例:
-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判断其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
-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推断物体的密度范围。
3.教学评价: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了解学生对物体沉浮条件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必做作业,确保对物体沉浮条件的基本理解和运用。
2.选做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可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主要讲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浮沉条件的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掌握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的原理及应用。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浮沉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浮沉条件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教学课件:浮沉条件的原理、实验现象、实际应用等。
3.教学素材:相关实例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物体为什么会沉入水底?”,“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也不同。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浮沉条件及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浮沉条件的原理和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如:利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1
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重力、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2.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潜水艇、轮船、密度计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重力、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如洗澡时水位的上升等。
2. 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重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强调公式F浮=G排的重要性。
(3)讲解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即比较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例子,如轮船、阿基米德潜水艇、密度计等,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游泳、飞行器等。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浮沉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2. 浮力、重力的计算方法3. 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比较F浮与G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轮船在水面上行驶。
(2)阿基米德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3)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轮船:利用空心法,增大排水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实现浮在水面。
(2)阿基米德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如注入或排出水),实现上浮和下沉。
(3)密度计:利用密度计在不同密度液体中浮力与重力的平衡,测量液体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新课。我会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问:“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却能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浮沉现象背后的原因。
接着,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一个小游戏,通过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橡皮泥、塑料玩具、硬币等)到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状态,并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浮沉现象的多样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密度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浮沉条件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困难。他们对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难以将现象与物理原理相结合。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浮沉条件的物理模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橡皮泥等,让学生感知浮沉条件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设想活动:课堂开始时,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底?”
2.实践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理解浮沉现象背后的原理。
此外,我还会安排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他们在练习中提出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来实现特定的浮沉状态。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实验操作要点。然后,我会提问:“我们如何将浮沉条件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将分享他们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4.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了解其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潜水艇模型、密度计模型、实验器材(如石头、金属块、泡沫块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发学生对浮沉问题的思考。
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物体浮沉的应用:介绍潜水艇、密度计等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3.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 答案:(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判断浮沉情况。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 详细内容:(1)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沉规律。
(3)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2.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介绍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论依据,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浮沉条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条件(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2)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V = 100cm³,液体密度ρ = 1.0g/cm³,重力加速度 g = 10N/kg,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F_b = ρVg = 1.0g/cm³ × 100cm³ ×10N/kg = 1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浮沉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浮沉条件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2. 物体的浮沉应用: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浮沉条件的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沉条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 重力:浮在液体表面浮力 < 重力:沉入液体底部2. 物体的浮沉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沉条件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2)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3)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让学生了解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实验和观察,创设具体的浮沉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浮沉现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浮沉现象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浮沉现象的本质原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作业小结:通过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并强调浮沉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意识。同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为例,旨在通过实际教学场景,展示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在解答这个问题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轮船的构造和水的性质,分析得出浮力的概念。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浮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活动:通过“鸡蛋浮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浮沉条件;通过“龙舟竞速”活动,让学生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生在学习了浮力的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后,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浮沉现象,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验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设计“鸡蛋浮水”和“龙舟竞速”等实验,将抽象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并理解浮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上浮或下沉?浮力是如何产生的?影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3.教师讲解:详细解释物体浮沉条件的各种情况,如物体完全浸没、部分浸没等,以及对应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浮力秤”,展开讨论。
2.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如测量物体的密度、浮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通过图示、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分组讨论:针对浮力应用的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如将一个苹果放入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苹果的浮沉现象。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
3.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浮沉现象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浮沉条件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不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如何利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探索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盒,内含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观察浮沉情况的变化。
3. 分享交流: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下沉。
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生活应用: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来、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内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浮力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浮沉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对浮沉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设计、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浮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2.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板书设计:列出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方便学生复习;7.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放入水中,测得其浮力为1.5N,求物体的体积;答案:物体的体积为1.5×10^4 m^3;2. 题目二:一艘船的质量为1000千克,船的排水量为1500千克,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5×10^4 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浮力公式的推导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第2课时的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浮力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实验分析
可以用两个小
器材:筷子、食盐、鸡蛋、透明杯子、水
实验
步骤:
这是由于盐水
取出玻璃杯,导入 3/4 的水,将鸡蛋放入水中, 密 度 比 鸡 蛋 的
鸡蛋很快沉入杯底
密度大,与鸡蛋
持续往水里倒入食盐,并用筷子快速搅拌,使 相 同 体 积 的 排
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开水重力大于
鸡蛋慢慢从杯底浮了上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受力分析,比较物体受力大小,研究力之间的关系,探 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推到物体的沉浮和密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的沉浮原 理
三、易错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带入
土豪高飞在听说了死海不死的传说后,对死
(6)上浮的蜡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7)最后,蜡块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6) 浮 力 大 于 重
(8)此时蜡块所受浮力与刚浸没时浮力是否相 力
等?
(7)露出水面,浮
(9)这种状态称为漂浮。
在水面上
(10)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ρ物与ρ液的关系 (8)不等,F 浮 F 浮=ρ液 gV 排,G=m 物 g=ρ物 gV 物,因为 V ′<F 浮 物>V 排,所以ρ物<ρ液,所以,若ρ物<ρ液,
(1)停留在物 体中 (3)ρ物=ρ液
总结前面浮力的计算方法。多了一种利用物体
的浮沉求浮力;悬浮漂浮时 F 浮=G
3/9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表格总结: 浸没 过程
F 浮>G 上浮
物
F 浮<G
下沉
物
F 浮=G 物 悬浮
平衡 状态 漂浮
沉底
悬浮
平衡状态
F 浮=G 物 ρ 物<ρ液 F 浮<G 物 ρ 物>ρ液 F 浮=G 物 ρ物=ρ液
底。 总结:当 F 浮<G 物 ρ物>ρ液。下沉,直至沉底
(8) ρ物>ρ液
(1)当 F 浮=G 物 物体会怎么样? (2)这种状态称为悬浮。 (3)那ρ物和ρ液的关系? 结论;当 F 浮=G 物,ρ物=ρ液,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F 浮=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 G=m 物 g=ρ物 gV 物,因为 V 物=V 排,所以ρ 物=ρ液,所以,若ρ物=ρ液,将物体放入液体 中,将悬浮。
鸡蛋所受重力,
请同学们思考这时为什么呢? 说明在同种在液体同中,要使物体浮沉情况发 生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浮力(密度、和排开液 体的体积)请大家思考可以通过改重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浮沉吗?下面让我们来看物体浮沉
也就是鸡蛋受 到的浮力变大, 所以鸡蛋上浮。 当物体的重力 不变时,物体所
漂浮。
(9) 这 种 状 态 叫
总结:当 F 浮>G 物 ρ物<ρ液上浮,直至漂浮
漂浮根据
(10) ρ物<ρ液
板书
【实验 2 演示】
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沉到容器底。(尽可
能的找个和实验 1 相同体积的铁块)
观察铁块变化
情况
2/9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根据实验 2 现象提问】 (1)松手前浸没的铁块是什么状态? (2)松手后铁块块怎样运动,这时铁块的什么改 变了? (3)根据已学过知识,什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回答问题】 (1)静止
(2)下沉;运动状 态
以实验现 象引发学 生思考。当 F 浮<G 物 ρ 物>ρ液。下沉, 直至沉底
态?
(3)力
(4)松手后铁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提问
1、为什么一般人都能漂浮在死海上,而高飞 却沉下去了?
2、为什么木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铁块却会
沉入水底?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要满足什么条件,物体
一、浮沉条 会漂浮在液体上,
观察蜡块运动
件
满足什么条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满足什 情况。
么条件,物体会沉底
【实验 1 演示】
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蜡块浮到水面。 【根据实验 1 现象提问】
听故事思考问 题?
营救,因为他们身上的脂肪太厚,但是都漂在
水面上,无法碰到土豪。千钧一发之际土豪将
窒息时,按住右手腕上的按钮,腰上冒出一个
小气球,不断变大,上升,带着土豪离开水面。
大家欣喜之时,发现土豪高飞已经上天了,这
下高飞真的高飞了。
备注
1/9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思考? (1)为什么一般人都能漂浮在死海上,而高 飞却沉下去了? (2)为什么饺子、汤圆放入锅中沉底,煮熟
画图
(1)松手前的蜡块是什么状态?
(1)静止
(2) 松 手 后 蜡 块 怎 么 运 动 ? 蜡 块 的 什 么 改 变
了? (3)根据已学过知识,什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 (4)松手后,蜡块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5)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但是蜡块向 上运动了,合力向哪个方向?
(2)上浮;运动状 态 (3)力 (4)重力,浮力 (5)向上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初二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 3 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物体在上浮、下沉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2)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生活中的物体的浮沉。 (3)通过条件浮沉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原理 (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和动手实验过程,增强了自身对科学、物理的热爱。
(5)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但是铁块向 (4)重力,浮力
下运动了,合力是哪个方向?
(6)下沉的铁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5)向下
(7)最终蜡块在水中什么状态?
(6) 浮 力 小 于 重
(8)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ρ物与ρ液的关系
力
当物体到达容器底部,会产生支持力,此时(受
力分析),G=F 浮+F 支,物体沉底,F 浮<G, (7) 沉在水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G=m 物 g=ρ 物 gV 物,因为 V 物=V 排,所以ρ物>ρ液, 这 种 状 态 叫 沉 所以,若ρ物>ρ液,将物体放入液体中,将沉 底。
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一探究竟,到了死海
换上泳衣,看着周围很多人都躺在水里看着报
纸、晒着太阳,就迫不及待跃入死海中。事与
愿违,土豪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舒服的躺在水
面上,土豪平时热爱健身,身上的肌肉线条非
常完美,体脂率极低土豪。呛了一口水,就瞬 间就向下沉,死海的水咸的发苦,让土豪忘记 了怎样游泳。保镖们见势不妙,纷纷冲进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