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协同机会识别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中协同机会识别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物流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识别供应链协同并进行合理的整合是供应链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分析协同效应概念的基础上,从有形协同与无形协同两个方面探讨供应链协同机会的识别,从而揭示供应链管理协同行为与竞争优势,并由此提出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应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立信任机制、完善供应链集成化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企业不仅关注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更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协同管理。供应链协同不仅强调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准确、快速、有效的响应,赢得竞争优势,而且要求充分发挥供应链上各企业核心业务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实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协同效应概念

1.1协同学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aken教授创立的,它是以现代一些最新的科学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类比分析,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来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1.2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英国著名的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他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全球供应链论坛的成员于1994年提出并于1998年修订的定义是“供应链是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所有为客户及其他投资人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关键业务流程的一体化”。这里的业务流程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相向的流程组合:一是从最终用户到初始供应商的市场需求信息的逆流而上的传导过程;二是从初始供应商向最终用户的顺流而下且不断增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传递过程。供应链管理就是对这两个核心业务流程实施一体化运作,包括统筹的安排、协同的运行和统一的协调。

1.3供应链协同效应效率理论认为,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组合成一个企业以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的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安索夫在他的著名的《公司战略》中把协同效应定义为“2+2=5”,表达了整体价值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的概念。日本的战略专家伊丹广之(Itami Hiroyuki)对协同效应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在他的著作《启动隐形资产》中,把协同概念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伊丹广之把资源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形资产两大类。实体资产是指诸如生产设备等资产。隐形资产则是一种无形资源。公司必须竭尽全力使它的全部资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实体资产的使用率,这种通过提高实体资产使用效率采节约成本或是增加销售的方式被伊丹称为互补效应。虽然互补效应极具价值,但它非常容易被其他公司仿效,并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优势。伊丹认为隐形资产才真正是公司竞争优势不竭的源泉,因为它是公司所独有的。只有当公司开始使用它独特的资源———隐形资产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因此,供应链物流协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实现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以有形资产协同或无形资产协同形式而行成的一种网络式

联合运作模式。

2供应链协同机会的识别

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并不是成员企业构成供应链后自然就能产生的。因此,识别供应链的协同机会就显得相当重要。借鉴迈克尔·波特对关联业务的识别方法,笔者将在主导企业与成员企业供应链间可能产生协同机会分为两种类型:有形协同和无形协同。

(1)有形协同。有形协同发生在供应链中有相互联系的节点上。它们包括具有共同特征的供应商和客户、相近的营销渠道和相似的生产过程等。通过共享这些有形关联,可以使核心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识别供应链中的有形关联,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对所有供应链节点的可能协同类型及其形式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表1供应链有形协同识别

表1所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供应链上的协同来源识别协同机会。当然,能否通过协同产生竞争优势则还要取决于协同的成本和效益的权衡。

(2)无形协同。无形协同是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对于供应链上其它节点企业的交流管理技巧可以传播给成员企业。无形协同源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在多种基本属性方面的相似性,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①相似的企业文化。主导企业与成员企业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从而形成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文化协同效应是基于积极的企业文化对松散文化具有可输出性,从而产生一种强劲的推动潜能,通过文化扩散、渗透和同化,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素质。

②相似的知识模式。企业能力要素的形成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能力要素与知识要素是等价的。同样,按照能力论的观点,组建供应链的动机是基于能力要素的需要和对能力要素的互补。因此,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通过知识整合来使企业具备独特的、不可仿制的能力才是在创造价值的真正源泉,也是实现协同效应的主要途径。

③相似的供应链模式。供应链模式是供应链的组成结构和框架,是供应链上基本活动运行的基础。相似的供应链模式可以促使供应链各方通过协同吸取对方在供应链组织结构上的

优点,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最大化。

④相近的客户合作关系。客户处于供应链的末端,是供应链效益的源头。具有相近的客户合作关系意味着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对客户开发和管理的经验与技巧进行共享和学习,从而促进供应链绩效的增加。

⑤相似的重要价值活动。市场开发、品牌建设和物流服务等都是发生在供应链上的重要价值活动,利用协同在供应链间搭起一座互相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促进这些价值活动中的知识和能力在供应链间进行传播,将极大提升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正是这些相似性,决定了供应链协同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然而寻找出供应链上所有的无形协同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这需要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目标、战略及其运作有一个系统和清晰的认识。

显然,识别协同并进行合理的整合是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进行供应链协同的过程中,会发生诸如文化冲突、体制冲突和组织冲突等等矛盾。成功的供应链构建,往往应根据供应链特性,合理地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供应链模式。只有在供应链范围内有效地实现协同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3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的途径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协同效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没有相似的文化,就无法较好地发挥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在供应链形成以后,及时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非常迫切的事情。这种文化的特征是:

①是一种分享经验的文化。在一个有知识分享文化的组织里,成员们会将分享想法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也相信其它成员会去分享。

②是一种信任与合作的文化。分享知识的成功首先注意到它内在的精神,若只是一味模仿、移植别人(竞争者)既有的制度,知识分享是不会成功的。学到的也只是显性知识的部分,真正重要的哲学、价值观及无形的知识资产并未学到,因此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能支持、创造出信赖的文化,要有健全的沟通及授权体系,要建立起合作、互相学习的文化。供应链必须要能支持、创造出信赖的环境,通过各种机制与途径,鼓励经验的交流,建立信任与合作,重塑人际关系。

(2)建立信任机制。信任机制的建立可以说是供应链实现协同效应的基础。信任可以降低可觉察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减弱或消除机会主义的动机与行为,从而供应链可以对成员企业的资源作更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使成员企业能更好地共享整合优势。

供应链中的信任危机和代理问题多半是由成员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引起的。成员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维护,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沟通有助于解决争议和取得一致意见。在实际运行中,相互信任的维护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供应链企业可以安排各企业的管理者、工人以正式或非正式形式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同时应注意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双方的高层,职能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参与同样重要。企业的高层可以就双方的沟通目标达成共识,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存在于基层员工日常性、惯例性的工作内容之中,需要通过基层的沟通来落实。

供应链各方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而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就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以相互信任为最高宗旨的组织原则、识别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素、设置供应链管理职能部门、制定关系管理流程和方法、加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员工培训等等。

(3)建立和完善供应链集成化协同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网络信息技术,开展B2B的电子商务,使供应链内的各企业建立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来实现信息的动态交互,同时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成本较低,可以减少沟通成本。首先,在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