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011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4.(2008·湖南文,5)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
β满足m⊥n,m⊥α,α⊥β,则( D)
A.n⊥βBBiblioteka n∥β,或n βC.n⊥α
D.n∥α,或nα
解析 ∵n与β的位置关系各种可能性都有,
∴A、B都不对.当nα时,作n′∥n,且n′∩m
=O,则n′与m确定平面γ,设α∩γ=l,则有m⊥l,
又m⊥n′,所以l∥n′,∴l∥n,∴n∥α;当nα
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 △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 AB=2DC=4 5 . (1)设M是PC上的一点, 证明:平面MBD⊥平面PAD; (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思维启迪 (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点位置无 关,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 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 (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
(1)证明 在△ABD中,∵AD=4,BD=8,AB=45 , ∴AD2+BD2=AB2.∴AD⊥BD. 又∵面PAD⊥面ABCD,面PAD∩面ABCD=AD, BD面ABCD, ∴BD⊥面PAD. 又BD面BDM,∴面MBD⊥面PAD. (2)解 过P作PO⊥AD, ∵面PAD⊥面ABCD, ∴PO⊥面ABCD, 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 又△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PO=2 3.
知能迁移1 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 SC,D为斜边AC中点.
(1)求证:SD⊥面ABC; (2)若AB=BC,求证:BD⊥面SAC.
证明 (1)如图所示,取AB中点E, 连结SE,DE, 在Rt△ABC中,D、E分别为AC、 AB的中点,故DE∥BC,且DE⊥AB, ∵SA=SB, ∴△SAB为等腰三角形,∴SE⊥AB. ∵SE⊥AB,DE⊥AB,SE∩DE=E, ∴AB⊥面SDE.而SD面SDE,∴AB⊥SD.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七章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理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
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6
【解析】 A显然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B正确. 对于命题C,设α∩γ=m,β∩γ=n,在平面γ内取一点P不在l上,
过 P 作直线 a , b ,使 a⊥m , b⊥n.∵γ⊥α , a⊥m ,则 a⊥α ,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__ 任意一条 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 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______ 直线都垂直,则 相交 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 平行.
∴ a⊥l ,同理有 b⊥l. 又 a∩b = P , a⊂γ , b⊂γ , ∴ l⊥γ. 故命题 C 正确.
对于命题D,设α∩β=l,则l⊂α,但l⊂β.故在α内存在直线不垂
直于平面β,即命题D错误. 【答案】 D
7
3.已知命题:“若x⊥y,y∥z,则x⊥z”成立,那么字母x, y,z在空间所表示的几何图形有可能是:①都是直线;②都是
与α的位置关系为(
A.b⊂α C.b⊂α或b∥α
)
B.b∥α D.b与α相交
【解析】 由a⊥b,a⊥α知b⊂α或b∥α,但直线b不与α相交. 【答案】 C
5
2.(2011·浙江高考)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 α⊥平面β,那么平面 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
面β
B.如果平面 α不垂直于平面 β,那么平面 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 垂直于平面β
25
(2)连结FG.
因为EF∥CG,EF=CG=1,且CE=1,
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11讲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此时①也成立, 此时①也成立, 故直线 l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3-1 - 3-1 - , 2 . 2
题型二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福建)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 【例 2】 (2010·福建 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 O 的椭圆 C 经过点 】 福建 A(2,3),且点 F(2,0)为其右焦点. , 为其右焦点. 为其右焦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求椭圆 的方程; (2)是否存在平行于 OA 的直线 l,使得直线 l 与椭圆 C 有 是否存在平行于 , 公共点, 公共点,且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等于 4?若存在,求出直 ?若存在,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线 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2 y2 解法一: 依题意 依题意, 解:解法一:(1)依题意,可设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1 a b (a>b>0),且可知左焦点为 F′(-2,0). , ′- .
次方程 Ax2+Bx+C=0(A≠0).判别式 ∆=B2-4AC,应用 ∆>0, + = ≠ . = , , 所以 x1、x2 是方程 Ax2+Bx+C=0 的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 + = 的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 B C 定理)求出 定理 求出 x1+x2=-A,x1x2=A,所以 A、B 两点间距离为 、 两点间距离为|AB|= = B2-4AC 的斜率),即弦长公式. (1+k ) A2 (其中 k 为 l 的斜率 ,即弦长公式.也可以写成 + 其中
0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x2 y2 6 【例 1】 已知椭圆 C:a2+b2=1(a>b>0)的离心率为 3 ,短轴 】 : 的离心率为 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 C 的方程; 求椭圆 的方程; (2)设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坐标原点 O 到直线 l 的 设直线 、 两点, 3 面积的最大值. 距离为 2 ,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 6 c = , 解:(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依题意a 3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 a= 3, = , x2 2 ∴b=1,∴所求椭圆方程为 3 +y =1. = ,
新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八章第四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在 CC1 上取点 M 使得 CM=2MC1,连接 DM,MF,EC1, 因为 D1E=2ED,DD1∥CC1,DD1=CC1, 所以 ED=MC1,ED∥MC1, 所以四边形 DMC1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DM∥EC1, 因为 MF∥DA,MF=DA,所以四边形 MFA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DM∥AF,所以 EC1∥AF, 因此点 C1 在平面 AEF 内.
(2)过 M 作 PN 的垂线,交点为 H,如图:
因为 AO∥平面 EB1C1F, AO⊂ 平面 A1AMN,平面 A1AMN∩平面 EB1C1F=NP, 所以 AO∥NP,又因为 NO∥AP,所以 AO=NP=6,AP=ON, 因为 O 为△A1B1C1 的中心,
1
π1
π
所以 ON=3 A1C1sin 3 =3 ×6×sin 3 = 3 ,
A.α∥β⇒ m∥n
B.α⊥β⇒ m⊥n
C.m⊥α⇒ α⊥β
D.m⊥n⇒ m⊥α
【解析】选 C.由平面 α,β,直线 n⊂α,直线 m⊂β,知:对于 A,α∥β, 则 m,n 平行或异面,故 A 错误;对于 B,α⊥β,则 m,n 相交、平行或异面, 故 B 错误;对于 C,m⊥α,则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 C 正确; 对于 D,m⊥n,则 m 与 α 相交、平行或 m⊂α,故 D 错误.
(2)选 C.因为平面 ABC⊥平面 BCD,平面 ABC∩平面 BCD=BC,BC⊥BD,所以 BD⊥平面 ABC,又 AC⊂ 平面 ABC,所以 BD⊥AC,故①正确.因为 BD⊥AC,BD ⊥BC,AC∩BC=C,所以 BD⊥平面 ABC,又因为 BD⊂ 平面 ABD,所以平面 ABD ⊥平面 ABC,故②正确.因为 AC⊥AB,BD⊥AC,AB∩BD=B,所以 AC⊥平面 ABD,又 AC⊂ 平面 ACD,所以平面 ACD⊥平面 ABD,故③正确.
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6讲 平面向量
当 b=λa 时,a,b 一定共线;但 a,b 共线时,若 b≠0,a=0,则 b=λa 就不成立,从而 C 也不是充要条件. λ2 对于 D,假设 λ1≠0,则 a=- b,因此 a,b 共线;反之,若 a,b λ1 n 共线,则 a=mb,即 ma-nb=0. 令 λ1=m,λ2=-n,则 λ1a+λ2b=0. 答案:D
拓展提升——开阔思路
提炼方法
向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律,a+b=b+a,a· b= b· a,λa· b=λ(a· b)与 a(b· c)≠(a· b)c; (3)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在概念考查中 一定要重视,如有遗漏,则会出现错误.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若 a=(x1,y1),b=(x2,y2), 则 a∥b⇔a=λb⇔x1y2-x2y1=0. a⊥b⇔a· b=0⇔x1x2+y1y2=0. 4.距离公式与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A(x1,y1),B(x2,y2)两点间的距离为 → |AB|= x2-x12+y2-y12. → 若 P1 (x1,y1),P2(x2,y2),P (x,y),且P1P=λ PP2 ,
(2)解析:A 项,a 与 b 共线,则∃λ∈R,使得 a=λb,则有 m=λp,n=λq,a⊙b=λpq-λpq=0;B 项,b⊙a=np-mq= -(a⊙b);C 项,(λa)⊙b=(λm,λn)⊙(p,q)=λmq-λnp= λ(mq-np)=λ(a⊙b);D 项,(a⊙b)2+(a· 2=(mq-np)2+(mp+ b) nq)2=m2q2+n2p2+m2p2+n2q2=(m2+n2)(p2+q2)=|a|2|b|2. 答案:B
故 cos φ=cos[θ-(θ-φ)] =cos θcos(θ-φ)+sin θsin(θ-φ) = 5 3 10 2 5 10 2 × + × = . 5 10 5 10 2
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8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综合应用
3.数列的应用题 . (1)应用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反映的事物背景陌生,知识涉及面广,因此 应用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反映的事物背景陌生,知识涉及面广, 应用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 要解好应用题,首先应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要解好应用题,首先应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或数 学符号,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运算、数学推理予以解决. 学符号,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运算、数学推理予以解决. (2)数列应用题一般是等比、等差数列问题,其中,等比数列涉及的范围比较 数列应用题一般是等比、等差数列问题,其中, 数列应用题一般是等比 广,如经济上涉及利润、成本、效益的增减,解决该类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数 如经济上涉及利润、成本、效益的增减, 列模型{a ,利用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项和公式. 列模型 n},利用该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或前 n 项和公式.
1.等差数列{an}各项均为正整数,a1=3,前 n 项和为 Sn,等比数 .等差数列 各项均为正整数, 各项均为正整数 , 列{bn}中,b1=1,且 b2S2=64,{ban}是公比为 64 的等比数列. 中 , , 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1)求 an 与 bn; 求 1 1 1 3 (2)证明: + +…+S < . 证明: 证明 S S 4
1 1--2n - 1 1 n-2n= -n-2n. 1 1+ +2 3n+2 + 1 - )n 所以 Sn=94-(-1) n-1 (n∈N*). ∈ . 2
拓展提升——开阔思路 提炼方法 拓展提升 开阔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和简单的分类讨论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和简单的分类讨论思想.由两 个条件可求出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确定等比数列,而对于 个条件可求出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确定等比数列,而对于{an}成等差 成等差 数列,{bn}成等比数列,求数列 nbn}的前 n 项和问题可利用推导等比数 成等比数列, 数列, 成等比数列 求数列{a 的前 项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将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 错位相减法. 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方法 错位相减法 将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 求和的关键是通过观察通项确定求和的类型和方法. 求和的关键是通过观察通项确定求和的类型和方法.
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第12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2)证明: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有 AB⊥BC. 证明: 为正方形, 证明 ⊥ 又 EF∥AB,∴EF⊥BC. ∥ , ⊥ 而 EF⊥FB,∴EF⊥平面 BFC. ⊥ , ⊥ ∴EF⊥FH,∴AB⊥FH. ⊥ , ⊥ 又 BF=FC,H 为 BC 的中点,∴FH⊥BC. = , 的中点, ⊥ ∴FH⊥平面 ABCD,∴FH⊥AC. ⊥ , ⊥ 又 FH∥EG,∴AC⊥EG. ∥ , ⊥ 又 AC⊥BD,EG∩BD=G,∴AC⊥平面 EDB. ⊥ , ∩ = , ⊥ (3)解:EF⊥FB,∠BFC=90°, 解 ⊥ , = , ∴BF⊥平面 CDEF. ⊥ 在平面 CDEF 内过点 F 作 FK⊥DE 交 DE 的延长线 ⊥ 于 K,则∠FKB 为二面角 B-DE-C 的一个平面角. , - - 的一个平面角. 设 EF=1,则 AB=2,FC= 2,DE= 3. = , = , = , =
1.正三棱柱 A1B1C1-ABC 中,点 D 是 BC 的中点,BC= 正三棱柱 的中点, = 2BB1,设 B1D∩BC1=F.求证: 求证: ∩ 求证 (1)A1C∥平面 AB1D; ∥ ; (2)BC1⊥平面 AB1D. 证明:(1)连结 A1B,设 A1B 与 AB1 交于 E,连结 DE. 证明: 连结 , , 中点, 中点, ∵点 D 是 BC 中点,点 E 是 A1B 中点,∴DE∥A1C ∥ ∵A1C⊄平面 AB1D, ⊄ , DE⊂平面 AB1D, ⊂ , ∴A1C∥平面 AB1D. ∥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α,b⊂α,a∥b,∴a∥α.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 , ⊂ , ∥ , ∥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α,a⊂β,α∩β=b,∴a∥b.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 , ⊂ , ∩ = , ∥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β,b⊂β,a∩b=P,a∥α,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 , ⊂ , ∩ = , ∥ , b∥α,∴α∥β. ∥ , ∥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α∥β,α∩γ=a,β∩γ=b,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 , ∩ = , ∩ = , ∴a∥b. ∥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m⊂α,n⊂α,m∩n=P,l⊥m,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 ⊂ , ∩ = ,⊥ , l⊥n,∴l⊥α. ⊥ , ⊥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a⊥α,b⊥α,∴a∥b.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 ⊥ , ∥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a⊂β,a⊥α,∴α⊥β.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 ⊥ , ⊥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α⊥β,α∩β=l,a⊂α,a⊥l, ⊥ , ∩ =, ⊂ , ⊥, ∴a⊥β. ⊥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PPT模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平面垂直的 判定及其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平面垂直的 判定及其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B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 L 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和平面 α互相垂直。
记作L ⊥α
L叫做α的垂线,α叫做 l的垂面,L与α的交点P叫做垂足。
1.如果一条直线 l 和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
m n
b
α
!
0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0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01)
(02) (03)
?
过Δ������������������所在平面������外一点������,作������������⊥������,垂足为������,连接������������、������������、������������。
则直线 l和平面 α互相垂直?
错误!
b是平面α内任一直线,a⊥α,则 a⊥b(性质定理)
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 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 垂直。
A A
aB
D
C
B
D
C
?
01
有人说,折痕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 上的一条直线 垂直,就可以判断AD垂直平面α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02 02折AD痕⊥ABDD⊥,B由C此,你翻能折得之到后什垂么直结关论系? 不变,即AD⊥CD,
(1)若������������=������������=������������,∠������=90^0,则������是������������边的_____点; (2)若������������=������������=������������,则������是Δ������������������的_____心; (3)若������������⊥������������,������������⊥������������,������������⊥������������,则������是Δ������������������的_____心。
2024版新教材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四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夯实双基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c.( × ) (2)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3)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 个平面.( × ) (4)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 )
2.(教材改编)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
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答案:C
解析:对于A,m与l可能平行或异面,故A错;对于B、D,m与n可能平行、相 交或异面,故B、D错,对于C,因为n⊥β,l⊂β,所以n⊥l,故C正确,故选C.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23·河南安阳期末]如图,在正四棱锥P - ABCD中,侧棱长为
3,底面边长为2,点E,F分别为CD,CB中点.求证: (1)PA⊥EF; (2)平面PAD⊥平面PBC.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
判定 定理
平面内的两条 ___相_交____ 直 线 垂 直 , 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
垂直
性质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 定理 两条直线___平_行____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l⊥a l⊥b a⊂α b⊂α a∩b=O
a⊥α b⊥α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直__二_面__角___,就说这两个
[常用结论] 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 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 平面.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也垂直. 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 个平面.
《新高考全案》高考数学 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人教
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即 aa∥ ⊥bα⇒b⊥α.
• (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 ①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 ②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 • ④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面都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的大小.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
直.二面角
• 3.平面与平面垂直 • (1)定义: • 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如果 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 称α与β互相垂直,记为 α⊥β . •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 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解] 因为 PA=AB=AD=2,所以 PB=PD=BD= 2 2,
• (1)[证明] ∵AC=BC,M为AB的中点, • ∴CM⊥AB. • ∵PA⊥平面ABC,CM⊂平面ABC, • ∴PA⊥CM. • ∵AB∩PA=A,AB⊂平面PAB,PA⊂平面PAB, • ∴CM⊥平面PAB. • ∵CM⊂平面PCM, • ∴平面PAB⊥平面PCM.
• (2)[ 证 明 ] 由 (1) 知 CM⊥ 平 面 PAB.∵PM⊂ 平 面 PAB , ∴CM⊥PM. • ∵PA⊥平面ABC,AC⊂平面ABC, • ∴PA⊥AC. • 取PC的中点N,连接MN、AN. • 在Rt△PAC中,点N为斜边PC的中点, • ∴AN=PN=NC. • 在Rt△PMC中,点N为斜边PC的中点, • ∴MN=PN=NC. • ∴PN=NC=AN=MN. • ∴点N是球O的球心,即线段PC的中点为球O的球心.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立体几何教学案
2011年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立体几何 第1课时 直线、平面、空间几何体考纲指要: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考察的重点及难点是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而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问题,又常以空间几何体为依托,因而要熟练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的求积公式。
考点扫描: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直线;(2)平行直线;(3)异面直线。
2.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和平面相交;(3)直线和平面平行。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两平面相交;(2)两平面平行。
4.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考题先知:例1.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习了这样一个命题:过三角形的内心作一直线,将三角形分成的两部分的周长比等于其面积比。
请你类比写出在立体几何中,有关四面体的相似性质,并证之。
解:通过类比,得命题:过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作一截面,将四面体分成的两部分的表面积比等于其体积比。
证明:如图,设四面体P-ABC 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过O 作截面DEF交三条棱于点E 、D 、F ,记内切圆半径为r,则r 也表示点O 到各面的距离,利用体积的“割补法”知:PDF O PEFO PDE O DEF P V V V V ----++==r S r S r S PDF PEF PDE ⋅+⋅+⋅313131BCFD O DEF O ACFE O ABC O ABDE O ABC DEF V V V V V V ------++++==r S r S r S r S r S BCFD DEF ACFE ABC ABDE ⋅+⋅+⋅+⋅+⋅3131313131,从而21表表S S V V ABC DEF DEF P =--。
例2.(1)当你手握直角三角板,其斜边保持不动,将其直角顶点提起一点,则直角在平面内的正投影是锐角、直角 还是钝角?(2)根据第(1)题,你能猜想某个角在一个平面内的正投影一定大于这个角吗?如果正确,请证明;如果错误,则利用下列三角形举出反例:△ABC 中,2,6==AC AB ,13-=BC ,以∠BAC 为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⑤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⑤ 精C品.①③④ D.①
8
【解析】选D.①正确.否则两个平面应平行. ②错误.当该点是交线上的点时,l与β不一定垂直. ③错误.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 0 ,而 ] 二, 面角的范围是[0,π].
A.α∥β且l∥α
B.α⊥β且l⊥β
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精品
15
(2)(2013·广东高考)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 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α,m∥n,n∥β,则α⊥β
过空间一点P作m′∥m,n′∥n.
则m′,n′可确定平面γ.
由题意知:l⊥γ,l′⊥γ.
所以l∥l′.
精品
18
(2)选D.对于选项A,分别在两个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 相交、异面都可能,但未必垂直;对于选项B,分别在两个平行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异面都可能;对于选项C,两个平面分别经 过两垂直直线中的一条,不能保证两个平面垂直;对于选项 D,m⊥α,m∥n,则n⊥α;又因为n∥β,则β内存在与n平行的直线l, 因为n⊥α,则l⊥α,由于l⊥α,l⊂β,所以α⊥β.
精品
16
【解题视点】(1)作出与直线m,n平行的直线,证明平面α,β相交, 然后可证交线与直线l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判断.
精品
17
【规范解答】(1)选D.因为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
201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利用数形结合,-3,2 是方程 ax2+(b-8)x
-a-ab=0 的两根,求出 a,b 的值,得 f(x)的解析式, 进而确定 f(x)在[0,1]内的值域,然后利用函数 g(x)=ax2 +bx+c 的性质,确定 c.
=-3 解 由题意得 x=- 和 x=2 是函数 f(x)的零点且 a≠0,则 =- = 的零点且 ≠ ,
4.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 (1)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作答. 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 ,作答. 定义法 其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方法有:通分、配方、因式分解. 其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方法有:通分、配方、因式分解. (2)导数法. 导数法.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遵循“同增异减”的原则.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遵循“同增异减 ”的原则.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遵循 5.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2)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若都有f(- = 为偶函数. 若都有 - x)=f(x),则f(x)为偶函数. , 为偶函数 若都有f(- =- =-f(x), 为奇函数. 若都有 - x)=- ,则 f(x)为奇函数. 为奇函数 若都有f(- - 为偶函数. 若都有 - x)-f(x)=0,则 f(x)为偶函数. = , 为偶函数 若都有f(- + 为奇函数. 若都有 - x)+f(x)=0,则 f(x)为奇函数. = , 为奇函数
变式训练1 ,+∞ 变式训练 设f(x)=x2-2ax+2,当x∈[-1,+∞)时,f(x) = + , ∈ - ,+ 时 恒成立, 的取值范围. ≥ a恒成立,求 a的取值范围. 恒成立 的取值范围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数学自主复习ppt
3
10
求四棱锥C1-AA1B1B的体积.
(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A1C1,BC=B1C1,AB∥A1B1,因为 AC=BC,所以A1C1=B1C1.因为E为A1B1的中点,所以C1E⊥A1B1,故C1E⊥AB.因 为AC1=BC1,D为AB的中点,所以AB⊥C1D.因为C1E∩C1D=C1,且C1E,C1D⊂平 面C1DE,所以AB⊥平面C1DE.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 数学自 主复习p pt(精 品系列 PPT)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 数学自 主复习p pt(精 品系列 PPT)
第4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解析】如图,连接BD,BE.∵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N∈BD.又∵M是ED的中点,
∴M∈ED.∴M,N∈平面BED.∴由图知BM与EN相交.设ED=DC=a,则BD= a,EB
第4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真题自测 考向速览
考点1 直线与平面垂直
1.[北京2019·12]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 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 确的命题:________.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 数学自 主复习p pt(精 品系列 PPT)
,3×DE3==22 2
3,所以C1D2+C1E2=DE2,
即C1D⊥C1E,所以DE·C1H=C1D·C1E,故C1H= .所以四棱锥C1-AA1B1B的体积V
=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 数学自 主复习p pt(精 品系列 PPT)
.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高考 数学自 主复习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8.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思维升华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 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 直的性质.
跟踪训练1 (2019·贵阳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 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 EF⊥AD.
命题点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3 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
A,B的一动点.
(1)证明:△PBC是直角三角形;
(2)若 PA=AB=2,且当直线 PC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 AB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命题点2 与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4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 点F在棱CC1上,已知AB=AC,AA1=3,BC=CF=2.
题组三 易错自纠
4.(2018·赣州模拟)若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
是“m⊥l”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l⊥α且m∥α能推出m⊥l,充分性成立; 若l⊥α且m⊥l,则m∥α或者m⊂α,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m∥α”是“m⊥l”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D.HG⊥平面AEF
14.(2018·全国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 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3 3
A. 4
23 B. 3
32 C. 4
3 D. 2
拓展冲刺练
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且E为 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三角形ADE沿AE折起,则下列 _①__②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 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 的两 为端点, 条射线, 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 面角. 面角. 4.平面与平面垂直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 定义法.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利用判定定理: 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一条垂线 ,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交线 的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2008·湖南文, 4.(2008·湖南文,5)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 湖南文 已知直线m
β满足m⊥n,m⊥α,α⊥β,则( D ) 满足m A.n B.n β A.n⊥β B.n∥⊂ ,或nβ
C.n C.n⊥α 解析 D.n ⊂ D.n∥α,或nα 的位置关系各种可能性都有, ∵n与β的位置关系各种可能性都有,
∴A、B都不对.当nα时,作n′∥n,且n′∩m ′∥n ′∩m 都不对. ⊄ 则有m =O,则n′与m确定平面γ,设α∩γ=l,则有m⊥l, 又m⊥n′,所以l∥n′,∴l∥n,∴n∥α;当nα ′,所以l 所以 ′,∴l ,∴n ⊂ 时,显然成立.故C不对,D正确. 显然成立. 不对, 正确.
时,若m、n不是相交直线,则得不到l⊥α. 不是相交直线,则得不到l
2.若 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2.若P是平面α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 A.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 A.过 B.过 B.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 C.过 C.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D.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D.过 解析 平行, 过P点存在一平面与α平行,则该平面内 平行. 过P的直线有无数条都与α平行.
是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 ②③错 是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故②③错,选C.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所示,已知PA 矩形ABCD所在平面, PA⊥ ABCD所在平面 【例1 】 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 分别是AB PC的中点 AB, 的中点. 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MN⊥CD; (1)求证:MN⊥CD; 求证 (2)若∠PDA=45°. (2)若 PDA=45° =45 求证:MN⊥平面PCD. 求证:MN⊥平面PCD. PCD (1)因 AB中点 只要证△ 中点, 思维启迪 (1)因M为AB中点,只要证△ANB 为等 腰三角形,则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N MN⊥AB. 腰三角形,则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N⊥AB. (2)已知MN⊥CD,只需再证MN⊥PC, (2)已知MN⊥CD,只需再证MN⊥PC,易看出 已知MN MN △PMC为等腰三角形,利用N为PC的中点,可 PMC为等腰三角形,利用N PC的中点, 为等腰三角形 的中点 得MN⊥PC. MN⊥PC.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 直线垂直于平面, 直线. 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 平行 .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 平行 . 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斜线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和平面所成的角. 和平面所成的角.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 所 二面角: 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在△SAC中,∵SA=SC,D为AC中点, SAC中 SA=SC, AC中点, 中点 ∴SD⊥AC. SD⊥AC. ∵SD⊥AC,SD⊥AB,AC∩AB=A,∴SD⊥面ABC. SD⊥AC,SD⊥AB,AC∩AB= ,∴SD⊥ ABC. SD (2)若AB=BC,则BD⊥AC, AB=BC, BD⊥AC, 由(1)可知,SD⊥面ABC,而BD面ABC, 可知,SD⊥ ABC, BD ABC, ⊂ ∴SD⊥BD, SD⊥BD, ∵SD⊥BD,BD⊥AC,SD∩AC=D,∴BD⊥面SAC. SD⊥BD,BD⊥AC,SD∩AC= ,∴BD⊥ SAC. BD
3.(2009·广东理, 3.(2009·广东理,5)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广东理 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 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 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 若两个平面垂直, 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 A.①和② C.③ C.③和④ ) B.② B.②和③ D.② D.②和④
当两个平面相交时, 解析 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可以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线可以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故①不对;由平面与 不对; 平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②正确;空间中垂直于同一 平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②正确; 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 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③ 不对;若两个平面垂直, 不对;若两个平面垂直,只有在一个平面内与它 们的交线垂直的直线才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们的交线垂直的直线才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故④ 正确. 正确. 答案 D
基础自测
1.设 1.设l、m、n均为直线,其中m、n在平面α内, 均为直线,其中m 则“l⊥α”是“l⊥m且l⊥n”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解析 B.必要不充分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但当l 当l⊥α时,l⊥m且l⊥n.但当l⊥m,l⊥n
题型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例2 】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B∥DC, PAD⊥ ABCD, 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 △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 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 是等边三角形 BD=2AD=8 AB=2DC=4 AB=2DC=4 5 . =2DC (1)设M是PC上的一点, (1)设 PC上的一点, 上的一点 证明:平面MBD⊥平面PAD; 证明:平面MBD⊥平面PAD; MBD PAD (2)求四棱锥P ABCD的体积. (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求四棱锥 的体积 (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 因为两平面垂直与 思维启迪 (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点位置无 关,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 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 MBD 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 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 PAD BD PAD (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 (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 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BD=8,AB AD=4,BD=8,AB=4 (1)证明 在△ABD中,∵AD=4,BD=8,AB=4 5 , .∴AD BD. AD⊥ ∴AD2+BD2=AB2.∴AD⊥BD. 又∵面PAD⊥面ABCD,面PAD∩面ABCD=AD, PAD⊥ ABCD, PAD∩ ABCD=AD, ⊂ BD ABCD, BD面ABCD, ∴BD⊥面PAD. BD⊥ PAD. 又BD面BDM,∴面MBD⊥面PAD. BD BDM, MBD⊥ PAD. ⊂ (2)解 (2)解 过P作PO⊥AD, PO⊥AD, ∵面PAD⊥面ABCD, PAD⊥ ABCD, ∴PO⊥面ABCD, PO⊥ ABCD, 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 PO为四棱锥P ABCD的高. 为四棱锥 的高 又△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是边长为 ∴PO= 2 3. PO=
5.下列命题中, 5.下列命题中,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 下列命题中 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
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 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
① 若 m⊥ α , n ∥ α , 则 m⊥ n ; ② 若 α ⊥ γ , β ⊥ γ , 则α∥β; ③ 若 m∥ α , n ∥ α , 则 m∥ n ; ④ 若 α ∥ β , β ∥ γ , m⊥ α , 则 m⊥ γ . 正确的命题是( 正确的命题是( C ) A.①③ A.①③ 解析 B.②③ B.②③ C.①④ C.①④ D.②④ D.②④ ②中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③中m与n可以 可能相交,
直线、 §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法. 定义法.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利用判定定理: 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和此平面垂直. 相交 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和此平面垂直. ③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 于一个平面, 于这个平面. 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 垂直 于这个平面.
证明
(1)连接AC,AN,BN, 连接AC,AN,BN, AC
∵PA⊥平面ABCD,∴PA⊥AC, PA⊥平面ABCD, PA⊥AC, ABCD 在Rt△PAC中,N为PC中点, Rt△PAC中 PC中点, 中点 1 ∴ AN = PC. 2 PA⊥平面ABCD ABCD, ∵PA⊥平面ABCD, ∴PA⊥BC,又BC⊥AB,PA∩AB=A, PA⊥BC, BC⊥AB,PA∩AB= BC⊥平面PAB PAB, BC⊥PB, ∴BC⊥平面PAB,∴BC⊥PB, 从而在Rt△PBC中 BN为斜边PC上的中线, 从而在Rt△PBC中,BN为斜边PC上的中线, Rt 为斜边PC上的中线 1 AN=BN, ∴ BN = PC.∴AN=BN, 2 ABN为等腰三角形 为等腰三角形, ∴△ABN为等腰三角形, 又M为底边AB的中点,∴MN⊥AB, 为底边AB的中点, MN⊥AB, AB的中点 又∵AB∥CD,∴MN⊥CD. AB∥CD, MN⊥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