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合集下载

第二讲: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无机物(33张PPT)

第二讲: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无机物(33张PPT)
3、这些元素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主要以化合物存在
APT(N、P)
氨基酸(N、少数含有S)
核苷酸(N、P)
葡萄糖(只有C、H、O)
叶绿素(N、Mg)
磷脂(N、P)
血红蛋白 N、Fe
糖类、脂肪
N、I
甲状腺激素
CHO
NP
磷脂、核酸、ATP
叶绿素 N、Mg
N S等 蛋白质
1、细胞中的化合物从何而来? 一部分从环境中吸收,一部分自身合成
d.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参与代谢
增强 细胞 代谢
e.运输营养物和代谢废物。 f.缓和温度变化
运输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②结合水 细胞中一部分水(4.5%)与细胞内部 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结合, 叫做结合水。
结合水的作用: 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细胞抗逆性(如:植物的抗旱、 抗寒等。)
5、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的物质基础——无机物——水:自由水|结合水
①自由水 绝大多数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a.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溶剂
b.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在水中进行。 代谢的介质
c.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 内环境成分 在以水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1、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
1、细胞中的水从何而来? 从外界吸收,细胞代谢生成(合成蛋白质、合成ATP、 合成多糖、合成核酸等)
2、水以什么方式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
3、人体水的含量是不是固定不变,靠什么方式进行调节? 靠神经体液调节使其处于动态平衡中
4、当细胞中水的含量下降,意味着什么? 细胞衰老

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讲《开放探究型问题》经典题型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讲《开放探究型问题》经典题型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第二讲开放探究型问题【要点梳理】开放探究型问题的内涵:所谓开放探究型问题是指已知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问题结论这四项要素中,缺少解题要素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来确定所需求的条件或结论或方法.(1)常规题的结论往往是唯一确定的,而多数开放探究题的结论是不确定或不是唯一的,它是给学生有自由思考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思想的广阔空间;(2)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可以不拘形式,有时需要发现问题的结论,有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则需要指出解题的思路等.对于开放探究型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猜想,展开发散性思维,充分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过归纳、类比、联想等推理的手段,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解开放探究题时,常通过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学法指导】三个解题方法(1)条件开放型问题: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挖掘条件,逆向追索,逐步探寻,是一种分析型思维方式.它要求解题者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多途寻因;(2)结论开放型问题: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的结论;(3)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需将已知的信息集中进行分析,探索问题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应该有什么结论,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得出事物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和一般性.【考点解析】条件开放型问题(2017贵州安顺)如图,DB∥AC,且DB=AC,E是AC的中点,(1)求证:BC=DE;(2)连接AD、BE,若要使四边形DBEA是矩形,则给△ABC添加什么条件,为什么?【考点】LC:矩形的判定;L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要证明BC=DE,只要证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通过给出的已知条件便可.(2)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选择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来解决.【解答】(1)证明:∵E是AC中点,∴EC=AC.∵DB=AC,∴DB∥EC.又∵DB∥EC,∴四边形DBCE是平行四边形.∴BC=DE.(2)添加AB=BC.( 5分)理由:∵DB AE,∴四边形DBEA是平行四边形.∵BC=DE,AB=BC,∴AB=DE.∴▭ADBE是矩形.结论开放型问题(2017广西河池)(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 上,AE⊥BF于点M,求证:AE=BF;(2)如图2,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AB=2,BC=3,AE ⊥BF于点M,探究AE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S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E:正方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与BC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AM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的关系,可得∠ABM与∠BAM的关系,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M与∠CBF的关系,根据ASA,可得△ABE≌△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C,由余角的性质得到∠BAM=∠C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C,AB=BC.∵AE⊥BF,∴∠AMB=∠BAM+∠ABM=90°,∵∠ABM+∠CBF=90°,∴∠BAM=∠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2)解:AB=BC,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C,∵AE⊥BF,∴∠AMB=∠BAM+∠ABM=90°,∵∠ABM+∠CBF=90°,∴∠BAM=∠CBF,∴△ABE∽△BCF,∴=,∴AB=BC.存在开放型问题(2017广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四边形ABCO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2)和C(2,0),点D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D,作DE⊥DB,交x轴于点E,以线段DE,DB为邻边作矩形BDEF.(1)填空:点B的坐标为(2,2);(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DE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①求证: =;②设AD=x,矩形BD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可利用①的结论),并求出y的最小值.【考点】SO: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求出AB、BC的长即可解决问题;(2)存在.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首先证明B、D、E、C 四点共圆,可得∠DBC=∠DCE,∠EDC=∠EBC,由tan∠ACO==,推出∠ACO=30°,∠ACD=60°由△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推出∠DBC=∠DCE=∠EDC=∠EBC=30°,推出∠DBC=∠BCD=60°,可得△D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DC=BC=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推出∠DBC=∠DCE=30°,由此即可解决问题;②作DH⊥AB于H.想办法用x表示BD、DE的长,构建二次函数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OCB是矩形,∴BC=OA=2,OC=AB=2,∠BCO=∠BAO=90°,∴B(2,2).故答案为(2,2).(2)存在.理由如下: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BDE=∠BCE=90°,∴KD=KB=KE=KC,∴B、D、E、C四点共圆,∴∠DBC=∠DCE,∠EDC=∠EBC,∵tan∠ACO==,∴∠ACO=30°,∠ACB=60°①如图1中,△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DBC=∠DCE=∠EDC=∠EBC=30°,∴∠DBC=∠BCD=60°,∴△DBC是等边三角形,∴DC=BC=2,在Rt△AOC中,∵∠ACO=30°,OA=2,∴AC=2AO=4,∴AD=AC﹣CD=4﹣2=2.∴当AD=2时,△DEC是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中,∵△DCE是等腰三角形,易知CD=CE,∠DBC=∠DEC=∠CDE=15°,∴∠ABD=∠ADB=75°,∴AB=AD=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D的值为2或2.(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DBC=∠DCE=30°,∴tan∠DBE=,∴=.②如图2中,作DH⊥AB于H.在Rt△ADH中,∵AD=x,∠DAH=∠ACO=30°,∴DH=AD=x,AH==x,∴BH=2﹣x,在Rt△BDH中,BD==,∴DE=BD=•,∴矩形BDEF的面积为y= []2=(x2﹣6x+12),即y=x2﹣2x+4,∴y=(x﹣3)2+,∵>0,∴x=3时,y有最小值.综合开放型问题(2017山东泰安)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C,AD⊥AC,E 是AB的中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1)若ED⊥EF,求证:ED=EF;(2)在(1)的条件下,若DC的延长线与FB交于点P,试判定四边形ACPE 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请先补全图形,再解答);(3)若ED=EF,ED与EF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想知道的AD=AC,AD⊥AC,连接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F=AD,等量代换得到AC=CF,于是得到CP=AB=A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四边形ACPE为平行四边形;(3)过E作EM⊥DA交DA的延长线于M,过E作EN⊥FC交FC的延长线于N,证得△AME≌△CNE,△ADE≌△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在▱ABCD中,∵AD=AC,AD⊥AC,∴AC=BC,AC⊥BC,连接CE,∵E是AB的中点,∴AE=EC,CE⊥AB,∴∠ACE=∠BCE=45°,∴∠ECF=∠EAD=135°,∵ED⊥EF,∴∠CEF=∠AED=90°﹣∠CED,在△CEF和△AED中,,∴△CEF≌△AED,∴ED=EF;(2)解:由(1)知△CEF≌△AED,CF=AD,∵AD=AC,∴AC=CF,∵DP∥AB,∴FP=PB,∴CP=AB=AE,∴四边形ACPE为平行四边形;(3)解:垂直,理由:过E作EM⊥DA交DA的延长线于M,过E作EN⊥FC交FC的延长线于N,在△AME与△CNE中,,∴△AME≌△CNE,∴∠ADE=∠CFE,在△ADE与△CFE中,,∴△ADE≌△CFE,∴∠DEA=∠FEC,∵∠DEA+∠DEC=90°,∴∠CEF+∠DEC=90°,∴∠DEF=90°,∴ED⊥EF.【真题训练】训练一:(2017日照)如图,已知BA=AE=DC,AD=EC,CE⊥AE,垂足为E.(1)求证:△DCA≌△EAC;(2)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AD=BC(答案不唯一),可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请加以证明.训练二:(2017湖北荆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BD,将△ABC沿BC方向平移,使点B移到点C,得到△DCE.(1)求证:△ACD≌△EDC;(2)请探究△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训练三: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2DF,连接CE、AF.(1)证明:AF=CE;(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训练四:(2017广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2)和C(2,0),点D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D,作DE⊥DB,交x轴于点E,以线段DE,DB 为邻边作矩形BDEF.(1)填空:点B的坐标为(2,2);(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DE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①求证: =;②设AD=x,矩形BD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可利用①的结论),并求出y的最小值.训练五:(2017•黑龙江)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如图1:则有AC=BD,AC⊥BD.旋转图1中的Rt△COD到图2所示的位置,AC′与BD′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旋转Rt△COD至图3所示的位置,AC′与BD′又有什么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参考答案:训练一:(2017日照)如图,已知BA=AE=DC,AD=EC,CE⊥AE,垂足为E.(1)求证:△DCA≌△EAC;(2)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AD=BC(答案不唯一),可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请加以证明.【考点】LC:矩形的判定;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SSS证明△DCA≌△EAC即可;(2)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90°,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在△DCA和△EAC中,,∴△DCA≌△EAC(SSS);(2)解:添加AD=BC,可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理由如下:∵AB=D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AE,∴∠E=90°,由(1)得:△DCA≌△EAC,∴∠D=∠E=90°,∴四边形ABCD为矩形;故答案为:AD=BC(答案不唯一).训练二:(2017湖北荆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BD,将△ABC沿BC方向平移,使点B移到点C,得到△DCE.(1)求证:△ACD≌△EDC;(2)请探究△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LB:矩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Q2:平移的性质.【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DC,AC=BD,AD=BC,∠ADC=∠ABC=90°,由平移的性质得:DE=AC,CE=BC,∠DCE=∠ABC=90°,DC=AB,得出AD=EC,由SAS即可得出结论;(2)由AC=BD,DE=AC,得出BD=DE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AC=BD,AD=BC,∠ADC=∠ABC=90°,由平移的性质得:DE=AC,CE=BC,∠DCE=∠ABC=90°,DC=AB,∴AD=EC,在△ACD和△EDC中,,∴△ACD≌△EDC(SAS);(2)解:△BD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C=BD,DE=AC,∴BD=DE,∴△BDE是等腰三角形.训练三: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2DF,连接CE、AF.(1)证明:AF=CE;(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L9:菱形的判定;KX:三角形中位线定理;L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AC,AC=2DE,求出EF∥AC,EF=AC,得出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AF=CE;(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60°,AC=AB=AE,证出△AE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C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DE∥AC,AC=2DE,∵EF=2DE,∴EF∥AC,EF=AC,∴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F=CE;(2)解:当∠B=30°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理由如下:∵∠ACB=90°,∠B=30°,∴∠BAC=60°,AC=AB=AE,∴△AEC是等边三角形,∴AC=CE,又∵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EF是菱形.训练四:(2017广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2)和C(2,0),点D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D,作DE⊥DB,交x轴于点E,以线段DE,DB 为邻边作矩形BDEF.(1)填空:点B的坐标为(2,2);(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DE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①求证: =;②设AD=x,矩形BD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可利用①的结论),并求出y的最小值.【考点】SO: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求出AB、BC的长即可解决问题;(2)存在.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首先证明B、D、E、C 四点共圆,可得∠DBC=∠DCE,∠EDC=∠EBC,由tan∠ACO==,推出∠ACO=30°,∠ACD=60°由△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推出∠DBC=∠DCE=∠EDC=∠EBC=30°,推出∠DBC=∠BCD=60°,可得△D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DC=BC=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推出∠DBC=∠DCE=30°,由此即可解决问题;②作DH⊥AB于H.想办法用x表示BD、DE的长,构建二次函数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OCB是矩形,∴BC=OA=2,OC=AB=2,∠BCO=∠BAO=90°,∴B(2,2).故答案为(2,2).(2)存在.理由如下:连接BE,取BE的中点K,连接DK、KC.∵∠BDE=∠BCE=90°,∴KD=KB=KE=KC,∴B、D、E、C四点共圆,∴∠DBC=∠DCE,∠EDC=∠EBC,∵tan∠ACO==,∴∠ACO=30°,∠ACB=60°①如图1中,△DEC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ED=EC,∴∠DBC=∠DCE=∠EDC=∠EBC=30°,∴∠DBC=∠BCD=60°,∴△DBC是等边三角形,∴DC=BC=2,在Rt△AOC中,∵∠ACO=30°,OA=2,∴AC=2AO=4,∴AD=AC﹣CD=4﹣2=2.∴当AD=2时,△DEC是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中,∵△DCE是等腰三角形,易知CD=CE,∠DBC=∠DEC=∠CDE=15°,∴∠ABD=∠ADB=75°,∴AB=AD=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D的值为2或2.(3)①由(2)可知,B、D、E、C四点共圆,∴∠DBC=∠DCE=30°,∴tan∠DBE=,∴=.②如图2中,作DH⊥AB于H.在Rt△ADH中,∵AD=x,∠DAH=∠ACO=30°,∴DH=AD=x,AH==x,∴BH=2﹣x,在Rt△BDH中,BD==,∴DE=BD=•,∴矩形BDEF的面积为y= []2=(x2﹣6x+12),即y=x2﹣2x+4,∴y=(x﹣3)2+,∵>0,∴x=3时,y有最小值.训练五:(2017•黑龙江)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如图1:则有AC=BD,AC⊥BD.旋转图1中的Rt△COD到图2所示的位置,AC′与BD′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旋转Rt△COD至图3所示的位置,AC′与BD′又有什么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8:菱形的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图2: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AO=OC,BO=OD,AC⊥BD,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等量代换得到AO=BO,OC′=OD′,∠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OAC′=∠OBD′,于是得到结论;图3: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到AC⊥BD,AO=CO,BO=DO,求得OB=√3OA,OD=√3O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求得OD′=√3OC′,∠AOC′=∠BO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3AC′,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图2结论:AC′=BD′,AC′⊥BD′,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O=OC,BO=OD,AC⊥BD,∵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OD′=OD,OC′=OC,∠D′OD=∠C′OC,∴AO=BO,OC′=OD′,∠AOC′=∠BOD′,在△AOC′与△BOD′中,{AO=BO∠AOC′=∠BOD′OC′=OD′,∴△AOC′≌△BOD′,∴AC′=BD′,∠OAC′=∠OBD′,∵∠AO′D′=∠BO′O,∠O′BO+∠BO′O=90°,∴∠O′AC′+∠AO′D′=90°,∴AC′⊥BD′;图3结论:BD′=√3AC′,AC′⊥BD’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ABC=60°,∴∠ABO=30°,∴OB=√3OA,OD=√3OC,∵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OD′=OD,OC′=OC,∠D′OD=∠C′OC,∴OD′=√3OC′,∠AOC′=∠BOD′,∴OBOA =OD′OC′=√3,∴△AOC′∽△BOD′,∴BD′AC′=OBOA=√3,∠OAC′=∠OBD′,∴BD′=√3AC′,∵∠AO′D′=∠BO′O,∠O′BO+∠BO′O=90°,∴∠O′AC′+∠AO′D′=90°,∴AC′⊥B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陕西中考第25题几何探究型问题:“将军饮马”问题 第二讲 (包含答案)

陕西中考第25题几何探究型问题:“将军饮马”问题  第二讲 (包含答案)

几何探究型问题(针对第25题)线段最值问题类型一“将军饮马”问题模型3“两定点+两定直线”型问题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1,l2上分别求点M,N,使四边形PQMN的周长最小分别作点Q,P关于直线l1,l2的对称点Q′和P′,连接Q′P′,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N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四边形PQMN周长的最小值为线段P′Q′+PQ的长例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E,F分别为边AB,AD的中点,点M,N分别为BC,CD上的动点,求四边形EFNM周长的最小值.解:如答图,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CD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于M′,交CD于N′,连接EM′,FN′,则EM′=E′M′,FN′=F′N′,∴EF+EM+MN+FN=EF+E′M′+M′N′+F′N′=EF+E′F′,∴此时,四边形EFNM周长的最小值为EF+E′F′的长.∵AB=6,AD=8,E,F分别为边AB,AD的中点,∴AE′=6+3=9,AF′=8+4=12,∴在Rt△AE′F′中,E′F′=92+122=15,在Rt△AEF中,EF=32+42=5,∴四边形EFNM周长的最小值为EF+E′F′=5+15=20.练习1.如图1,已知△ABC,请画出△ABC关于直线AC对称的三角形.如答图1,△ADC即为所求.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是否在边BC,CD上分别存在点G,H,使得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它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存在.理由如下:如答图2,作E关于CD的对称点E′,作F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于G,交CD于H,连接FG,EH,则F′G=FG,E′H=EH,则此时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由题意,得BF′=BF=AF=2,DE′=DE=2,∠A=90°,∴AF′=6,AE′=8,∴E′F′=10,EF=25,∴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EF+FG+GH+HE=EF+E′F′=25+10.模型4“三动点+三直线”型问题作法图形原理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边AB ,AC ,BC 上,求△DEF 周长的最小值将点D 视为定点,先作出△DEF 的最小值对应的线段D ′D ″,而后研究D ′D ″随着点D 的位置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值即可,无论点D 位置在何处,点C 对线段D ′D ″的张角不变,即∠D ′CD ″的大小不变,为2∠ACB .因而,为使得D ′D ″最小,只需要CD ′=CD ″=CD 最小即可,显然当CD ⊥AB 时,垂线段最短,从而内接三角形DEF 的周长最小 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DEF 周长的最小值即为D ′D ″的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其中点B ,C 在某段圆弧上,分别在BC ︵,线段AB 和AC 上选取点P ,E ,F ,使PE +EF +FP 最小此模型就是将上述问题中的一边变为了曲线,其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加入了圆弧.将点P 看作固定点,分别作出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连接这两个对称点,确定出E ,F 的位置,再讨论点P 在什么位置上时,PE +EF +FP 取得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E +EF +FP 的最小值即为MN 的长例题1.如图1,在△ABC 中,∠A =120°,AB =AC =5,则△ABC 的外接圆半径R 的值为______. 【解答】如答图1,设O 是△ABC 外接圆的圆心,连接OA ,OB ,OC ,∴OA =OB =OC .∵∠BAC =120°,AB =AC =5,∴△ABO 是等边三角形,∴AB =OA =OB =5, 即△ABC 的外接圆半径R 的值为5.2.如图2,⊙O 的半径为13,弦AB =24,M 是AB 的中点,P 是⊙O 上一动点,求PM 的最大值.【解答】如答图2,当PM ⊥AB 时,PM 的值最大, 连接OA ,由垂径定理可知AM =12AB =12.∵OA =13,∴由勾股定理可知OM =5,∴PM =OM +OP =18.3.如图3所示,AB ,AC ,BC ︵是某新区的三条规划路,其中AB =6 km ,AC =3 km ,∠BAC =60°,BC ︵ 所对的圆心角为60°,新区管委会想在BC ︵路边建物资总站点P ,在AB ,AC 路边分别建物资分站点E ,F ,也就是,分别在BC ︵,线段AB 和AC 上选取点P ,E ,F .由于总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将物资在各物资站点间按P →E →F →P 的路径进行运输,因此,要在各物资站点之间规划道路PE ,EF 和FP .为了快捷、环保和节约成本,要使得线段PE ,EF ,FP 之和最短,试求PE +EF +FP 的最小值.(各物资站点与所在道路之间的距离、路宽均忽略不计)【解答】如答图3,在BC ︵上任取一点P ,连接AP ,分别以AB ,AC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出点P 关于AB 的对称点M ,点P 关于AC 的对称点N ,连接MN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PE ,PF ,易得AM =AP =AN ,∠MAB =∠P AB ,∠NAC =∠P AC , ∴∠BAC =∠P AB +∠P AC =∠MAB +∠NAC =60°, ∴∠MAN =120°,∴M ,P ,N 在以A 为圆心,AP 为半径的圆上. 设AP =r ,易求得MN =3r . 易得PE =ME ,PF =FN ,∴PE +EF +PF =ME +EF +FN =MN =3r , ∴当AP 最小时,PE +EF +PF 取得最小值.连接BC ,作出BC ︵的圆心O ,连接OA ,OP ,OB ,OC . ∵AP +OP ≥OA ,∴AP≥OA-OP,即点P在OA上时,AP可取得最小值.设AB的中点为Q,连接QC,∴AQ=AC=3.∵∠BAC=60°,∴AQ=QC=AC=BQ=3,∴∠ABC=∠QCB=30°,∴∠ACB=90°,∴由勾股定理可知BC=3 3.∵∠BOC=60°,OB=OC=33,∴△OBC是等边三角形,∴∠OBC=60°,∴∠ABO=90°,∴由勾股定理可知OA=37.∵OP=OB=33,∴AP=r=OA-OP=37-33,∴PE+EF+PF=MN=3r=321-9,∴PE+EF+PF的最小值为(321-9)km.课后作业1.问题发现(1)如图1,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问题研究(2)如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B(3,4)为圆心,以1,3为半径作⊙A,⊙B,M,N分别是⊙A,⊙B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试求PM+PN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3,该图是某机器零件装置的模板,其外形是一个五边形,根据设计要求,边框AB的长为2米,边框BC长为3米,∠DAB=∠B=∠C=90°,联动杆DE长为2米,联动杆DE的两端D,E允许在AD,CE所在直线上滑动,点G恰好是DE的中点,点F可在边框BC上自由滑动,请确定该装置中的两根连接杆AF与FG长度和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解:(1) 5.【解法提示】如答图1,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C′B,DC′,与AB交于点E′,连接CE′,C′E,∴CE′=C′E′,此时E′C+E′D=E′C′+E′D=C′D最短.∵AC=BC=2,∠ACB=90°,∴∠CBA=∠CAB=45°,C′B=CB=2,∴∠C′BA=45°,∴∠DBC′=90°.∵D是BC边的中点,∴DB=1.在Rt△DBC′中,∵C′D2=12+22=5,∴C′D=5,∴EC+ED的最小值是 5.(2)如答图2,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A于点M′,交x轴于点P′,连接P′B,交⊙B于点N′,则PM+PN的最小值为P′M′+P′N′=AB′-AM′-BN′.∵B(3,4),∴B′(3,-4),∴AB′=(-2-3)2+(3+4)2=74.∵⊙A的半径为1,⊙B的半径为3,∴AM′=1,BN′=3,∴P′M′+P′N′=74-1-3=74-4,∴PM+PN的最小值为74-4.答图(3)如答图3,延长AD ,CE ,交于点H ,连接GH . ∵∠DAB =∠B =∠C =90°,∴∠DHE =90°. ∵G 是DE 的中点,DE =2米,∴GE =12DE =1(米).∵联动杆DE 的两端D ,E 允许在AD ,CE 所在直线上滑动, ∴点G 在以H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A ′,连接A ′H ,与BC 交于点F ′,与⊙H 交于点G ′, 此时AF +FG =A ′F ′+F ′G ′=A ′G ′为最短. ∵AB =2米,AH =BC =3米,A ′B =2米,∴A ′A =4米, ∴A ′H =32+42=5(米),∴A ′G ′=A ′H -G ′H =5-1=4(米),∴该装置中的两根连接杆AF 与FG 长度的最小值为4米.2.小敏在研究最值问题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6,AD =8,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AD ,AB ,BC ,CD 上,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她决定按照老师讲的由特殊到一般逐步化归的思路去研究,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探究过程.探究1:如图2,在AF =2,DH =5的条件下,请在图2中画出周长最小的四边形EFGH ,并求出周长的最小值.探究2:在探究1的启发下,小敏画出了图3:作F关于AD的对称点F1,作F关于BC的对称点F2,作F1关于CD的对称点F3,连接F2F3交CD于点H,交BC于点G,连接F1H交AD于点E,连接EF,FG,借助图3,他发现四边形EFGH的周长有最小值,并顺利解决了遇到的这个问题.请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的最小值.拓广探究: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小敏又想到了新的问题,当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时,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请帮助小敏解决这个问题,若存在,请求出此时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探究1:如答图1,作F关于AD的对称点F′,F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HF′交AD于E,连接HF″交BC于G,连接EF,FG,作HM⊥AB于M.此时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EF+EH+GF+GH=EF′+EH+HG+GF″=HF′+HF″,在Rt△HMF′中,HF′=MF′2+HM2=72+82=113,在Rt△HMF″中,HF″=HM2+F″M2=82+52=89,∴四边形EFGH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13+89.探究2: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FGH的周长的最小值为HF1+HF2,答图易知HF 1是Rt △F 1F 2F 3的斜边的中线,∴HF 1=HF 2=HF 3.在Rt △F 1F 2F 3中,F 1F 2=12,F 1F 3=16,∴F 2F 3=122+162=20,∴四边形EFGH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20.拓广探究:存在.理由如下:如答图2,当四边形EFGH 的周长最小时,由探究2知HF 1=HF 2=HF 3,∴∠F 2=∠2,由对称知∠3=∠F 2,∴∠2=∠3,∴FG ∥EH .同理可得EF ∥H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易知CH ∶CG ∶GH =3∶4∶5,设HC =3x ,GC =4x ,GH =5x ,则DH =6-3x ,BG =8-4x ,DE =43(6-3x ),AE =8-43(6-3x ),BF =34(8-4x ),AF =6-34(8-4x ),∴S 四边形EFGH =6×8-12·3x ·4x -12·(6-3x )·43(6-3x )-12·[8-43(6-3x )]·[6-34(8-4x )]-12·(8-4x )·34(8-4x )=-24x 2+48x =-24(x -1)2+24. ∵-24<0,∴当x =1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4.。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探究式问题以及课题学习专题》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探究式问题以及课题学习专题》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探究式问题以及课题学习专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探究式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解决探究式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课题学习的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究式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 探究式问题的解决方法3. 课题学习的组织与实施4. 初中数学中考常见的探究式问题类型及解题策略5. 历年中考探究式问题真题解析与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探究式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 探究式问题的解决方法3. 课题学习的组织与实施4. 初中数学中考常见的探究式问题类型及解题策略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探究式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探究式问题解决实践。

4. 总结:对探究式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探究式问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探究式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对探究式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4. 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在探究式问题以及课题学习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发表见解。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2. 教案与课件3. 探究式问题案例库4. 课题学习指导手册5. 多媒体教学设备6.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教学视频等八、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探究式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探究式问题的解决方法3. 第三课时:课题学习的组织与实施4. 第四课时:初中数学中考常见的探究式问题类型及解题策略(一)5. 第五课时:初中数学中考常见的探究式问题类型及解题策略(二)6. 第六课时:历年中考探究式问题真题解析与训练7. 第七课时:总结与反馈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第2讲第2课时探究型问题》课件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第2讲第2课时探究型问题》课件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图2-2-2 【解析】 (1)只要证明四边形CEG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FG= CE,FG∥CE; (2)如答图,构造辅助线后证明△HGE≌△CED,利用对应边相 求证四边形GHBF是矩形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FG=CE, FG∥CE;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CBF≌△DCE(SAS), ∴∠BCF=∠CDE,CF=DE, ∵EG=DE,∴CF=EG, ∵DE⊥EG,∴∠DEC+∠GEC=90°, ∵∠CDE+∠DEC=90°,∴∠CDE=∠GEC, ∴∠BCF=∠GEC,∴CF∥EG, ∴四边形CEGF是平行四边形,∴FG∥CE,FG=CE.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图2-2-1 综合运用: (3)如图③,在(2)条件下,HF∥GE,已知BE=EC=2,OE= 2O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解: (1)证明:如答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AD=AB,∠B= 90°,∴∠1+∠3=90°, ∵AE⊥DH,∴∠1+∠2=90°,∴∠2=∠3, ∴△ADH≌△BAE(AAS),∴AE=DH;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分层集训
提出问题: (1) 如图2-2-1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H分别在BC,A 上.若AE⊥DH于点O,求证:AE=DH; 类比探究: (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中,点H,E,G,F分别在AB, BC,CD,DA上.若EF⊥HG于点O,探究线段EF与HG的数量 关系,并说明理由;

【南方凤凰台】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九 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第二讲 实验分析和探究

【南方凤凰台】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九 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第二讲 实验分析和探究

第二讲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呈现【考情分析】续表【备考策略】实验题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命题的热点,命题形式多种多样。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设计一个完整实验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实验假设、实验步骤、预期结果、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的得出以及实验原则的遵循等。

2. 加强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经典实验、活动性课题等实验性内容的研究。

3. 多做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013·苏北三市一模) 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A. 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C.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 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2. (2013·溧阳模拟)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1)不同。

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A. ①⑤B. ②③C. ②④D. ③⑤3.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 ℃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 C4、C5和实验组,C1和C2、C3、C6均为对照组C. 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D. 若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4. (2013·靖江中学)某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1(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

探究性问题 课件(72张PPT)2024年中考人教版数学复习

探究性问题 课件(72张PPT)2024年中考人教版数学复习
类比思想,即类比上一问思路,迁移解决下一问.
2.不变特征:对比前后条件变化,寻找并利用不变特征,考虑相关
几何结构解决问题.
3.拓展、应用:会在类比探究问题的最后一问中涉及,往往要先依
据特征转化作图(仿照前面问题的图形结构),依据图形的形成因素
设计方案,应用前两问的思路或结论求解.
2
探究性问题
典题精析
∵ + = , ∴ = − = 11 − 8 = 3 ,即 的长为3.
7
探究性问题
针对训练
1.(2023·巴中)【提出问题】
(1)如图4,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 ,连接 ,连接 ,交 的延长线
例1 (2023·菏泽)【提出问题】
(1)如图1,在矩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 ⊥ ,垂足为点 .求证: △ ∽ △ .
思路点拨 要证 △ ∽ △ ,只要利用矩形的性质
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两组角相等即可.
证明: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90∘ .
90∘ . ∴ ∠ = 90∘ .
9
探究性问题
1: 1
② : = _____.
提示:由①得 △ ≌ △ , ∴ =
.故 : = 1: 1.
图4
10
探究性问题
【类比探究】
(2)如图5,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于点 .
图4
小锦囊(1)只要证明 △ ≌ △ SAS ,就可知 : 的结果,
并通过角的转化,在 △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第二讲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第二讲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69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1.[2017·滨州]如图2-2-1,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在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 ,OB 相交于M ,N 两点,则以下结论:①PM =PN 恒成立;②OM +ON 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不变;④MN 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B )A .4B .3C .2D .1图2-2-1 第1题答图【解析】 如答图,作PE ⊥OA 于E ,PF ⊥OB 于F .∵∠PEO =∠PFO =90°,∴∠EPF +∠AOB =180°,∵∠MPN +∠AOB =180°,∴∠EPF =∠MPN ,∴∠EPM =∠FPN ,∵OP 平分∠AOB ,PE ⊥OA ,PF ⊥OB ,∴PE =PF ,在Rt △POE 和Rt △POF 中,⎩⎨⎧OP =OP ,PE =PF ,∴Rt △POE ≌Rt △POF ,∴OE =OF ,在△PEM 和△PFN 中, ⎩⎨⎧∠MPE =∠NPF ,PE =PF ,∠PEM =∠PFN ,∴△PEM ≌△PFN ,∴EM =NF ,PM =PN ,故①正确;∴S △PEM =S △PNF ,∴S 四边形PMON =S 四边形PEOF =定值,故③正确;∵OM +ON =OE +ME +OF -NF =2OE =定值,故②正确;MN 的长度是变化的,故④错误.故选B.2.[2017·株洲]如图2-2-2,若△ABC 内一点P 满足∠P AC =∠PBA =∠PCB ,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的值为(D) A.5 B.4C.3+ 2 D.2+2图2-2-2 第2题答图【解析】如答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DE=DF,∠1=∠2=∠3,∵∠1+∠QEF=∠3+∠DFQ=45°,∴∠QEF=∠DFQ,∵∠2=∠3,∴△DQF∽△FQE, ∴DQFQ=FQQE=DFEF=12,∵DQ=1,∴FQ=2,EQ=2,∴EQ+FQ=2+ 2.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12分)3.[2017·绍兴]如图2-2-3,∠AOB=45°,点M,N 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__.【解析】分三种情况:①如答图①,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答图②,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圆,当⊙M与OB相切时,设切点为C,⊙M与OA交于D,图2-2-3第3题答图①∴MC ⊥OB ,∵∠AOB=45°,∴△MC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C =OC =4,∴OM =4 2,当M 与D 重合时,即x =OM -DM =4 2-4时,同理可知:点P 恰好有三个;③如答图③,取OM =4,以M 为圆心,以OM 为半径画圆,则⊙M 与OB 除了O 外只有一个交点,此时x =4,即以∠PMN 为顶角,MN 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一个,以N 圆心,以MN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OB 相离,说明此时以∠PNM 为顶角,以MN 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 不存在,还有一个是以NM 为底边的符合条件的点P ;点M 沿OA 运动,到M 1时,发现⊙M 1与直线OB 有一个交点,∴当4<x <4 2时,圆M 在移动过程中,则会与OB 除了O 外有两个交点,满足点P 恰好有三个.综上所述,若使点P ,M ,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 恰好有三个,则x 的值是x =0或x =4 2-4或4<x <4 2.4.如图2-2-4,正方形ABCD 边长为1,以AB 为直径作半圆,P 是CD 中点,BP 与半圆交于点Q ,连结DQ .给出如下结论:①DQ =1;②PQ BQ =32;③S △PDQ=18;④cos ∠ADQ =35.其中正确结论是__①②④__(填序号).图2-2-4 第4题答图 【解析】 ①如答图,连结OQ ,OD ,∵DP =12CD =BO =12AB ,且DP ∥OB ,∴四边形OBPD 是平行四边形.∴∠AOD =∠OBQ ,∠DOQ =∠OQB ,∵OB =OQ ,∴∠OBQ =∠OQB ,∴∠AOD =∠DOQ ,∴△AOD ≌△QOD (SAS ),第3题答图②第3题答图③∴∠OQD =∠DAO =90°,DQ =AD =1.∴①正确;②如答图,延长DQ 交BC 于点E ,过点Q 作QF ⊥CD ,垂足为F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QE =BE ,设QE =x ,则BE =x ,DE =1+x ,CE =1-x ,在Rt △CDE 中,(1+x )2=(1-x )2+1,解得x =14,∴CE =34,∵△DQF ∽△DEC ,∴DQ DE =FQ CE =45,得FQ=35,∵△PQF ∽△PBC ,∴PQ BP =FQ CB =35,∴PQ BQ =32.∴②正确;③S △PDQ = 12DP ·QF =12×12×35=320,∴③错误;④∵AD ∥BC ,∴∠ADQ =∠DEC ,∴cos ∠ADQ =cos ∠DEC =CE DE = 34 54=35,∴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三、解答题(共45分)5.(15分)[2017·连云港]问题呈现:如图2-2-5①,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AE =DG .求证: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表示面积)图2-2-5①实验探究:某数学实验小组发现:若图①中AH ≠BF ,点G 在CD 上移动时,上述结论会发生变化,分别过点E ,G 作BC 边的平行线,再分别过点F ,H 作AB 边的平行线,四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A 1,B 1,C 1,D 1,得到矩形A 1B 1C 1D 1.如图②,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C 靠近(DG >AE ),经过探索,发现: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如图③,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D 靠近(DG <AE ),请探索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与S 矩形A 1B 1C 1D 1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2-2-5迁移应用:请直接应用“实验探究”中发现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④,点E ,F ,G ,H 分别是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 各边上的点,已知AH >BF ,AE >DG ,S 四边形EFGH =11,HF =29,求EG 的长.图2-2-5④ 图2-2-5⑤ (2)如图⑤,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H 分别在边AB ,AD 上,BE =1,DH =2,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且FG =10,连结EF ,HG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EFGH 面积的最大值.解:问题呈现: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 =90°,又∵AE =DG ,∴四边形AEGD 是矩形,∴S △HEG =12EG ·AE =12S 矩形AEGD ,同理可得S △FEG =12S 矩形BCGE .∵S 四边形EFGH =S △HEG +S △FEG ,∴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实验探究:由题意得,当将G 点向点D 靠近(DG <AE )时,如答图①所示,S △HEC 1=12S 矩形HAEC 1,S △EFB 1=12S 矩形EBFB 1,S △FGA 1=12S 矩形FCGA 1,S △GHD 1=12S 矩形GDHD 1,∴S 四边形EFGH =S △HEC 1+S △EFB 1+S △FGA 1+S △GHD 1-S 矩形A 1B 1C 1D 1, ∴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HAEC 1+S 矩形EBFB 1+S 矩形FCGA 1+S 矩形GDHD 1-2S 矩形A 1B 1C 1D 1,即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迁移应用:(1)如答图②所示,由“实验探究”的结论可知 2S 四边形EFGH=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S 矩形A 1B 1C 1D 1=S矩形ABCD -2S 四边形EFGH =25-2×11=3=A 1B 1·A 1D 1,∵正方形面积是25,∴边长为5,又∵A 1D 21=HF 2-52=29-25=4, ∴A 1D 1=2,A 1B 1=32,∴EG 2=A 1B 21+52=94+25=1094,∴EG =1092.(2)四边形 EFGH 面积的最大值为172.6.(15分)[2016·黑龙江]已知:P 是▱ABCD 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向直线B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O 为AC 的中点.(1)如图2-2-6①,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求证OE =OF ;图2-2-6第5题答图① 第5题答图②(2)直线BP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 =30°时,如图②、图③的位置,猜想线段CF ,AE ,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②、图③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予以证明.解:(1)证明:∵AE ⊥PB ,CF ⊥BP ,∴∠AEO =∠CFO =90°,在△AEO 和△CFO 中,⎩⎨⎧∠AEO =∠CFO ,∠AOE =∠COF ,AO =CO ,∴△AEO ≌△CFO (AAS ),∴OE =OF ;(2)图②中的结论为CF =OE +AE .图③中的结论为CF =OE -AE .选图②中的结论,证明:如答图①,延长EO 交CF 于点G .∵AE ⊥BP ,CF ⊥BP ,∴AE ∥CF ,∴∠EAO =∠GCO ,在△EOA 和△GOC 中,⎩⎨⎧∠EAO =∠GCO ,OA =OC ,∠AOE =∠COG ,∴△EOA ≌△GOC (ASA ),∴EO =GO ,AE =CG ,在Rt △EFG 中,∵EO =OG ,∴OE =OF =GO ,∵∠OFE =30°,∴∠OFG =90°-30°=60°,∴△OFG 是等边三角形,∴OF =FG ,∵OE =OF ,∴OE =FG ,∵CF =FG +CG ,∴CF =OE +AE .① ②第6题答图选图③的结论,证明:如答图②,延长EO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G ,∵AE ⊥BP ,CF ⊥BP ,∴AE ∥CF ,∴∠AEO =∠G ,在△AOE 和△COG 中,⎩⎨⎧∠AEO =∠G ,∠AOE =∠COG ,AO =CO ,∴△AOE ≌△COG (AAS ),∴OE =OG ,AE =CG ,在Rt △EFG 中,∵OE =OG ,∴OE =OF =OG ,∵∠OFE =30°,∴∠OFG =90°-30°=60°,∴△OFG 是等边三角形,∴OF =FG ,∵OE =OF ,∴OE =FG ,∵CF =FG -CG ,∴CF =OE -AE .7.(15分)[2017·成都]问题背景:如图2-2-7①,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120°,作AD ⊥BC 于点D ,则D 为BC 的中点,∠BAD =12∠BAC=60°,于是BC AB =2BD AB =3;图2-2-7① 图2-2-7② 迁移应用:如图②,△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120°,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BD .①求证:△ADB ≌△AEC ;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拓展延伸:如图③,在菱形ABCD 中,∠ABC =120°,在∠ABC 内作射线BM ,作点C 关于BM 的对称点E ,连结AE 并延长交BM 于点F ,连结CE ,CF .①证明:△CEF 是等边三角形;②若AE =5,CE =2,求BF 的长.图2-2-7③解:迁移应用:①证明:∵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120°,∴AD =AE ,AB =AC ,∵∠DAB =∠DAE -∠BAE ,∠CAE =∠BAC -∠BAE ,∴∠DAB =∠CAE ,∴△ADB ≌△AEC ;②BD +3AD =CD .拓展延伸:①证明:如答图所示,连结BE ,作BG ⊥AE ,∵点C ,E 关于BM 对称,∴BM 垂直平分CE ,∴FE =FC ,BE =BC ,∴△CEF 和△BEC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BC =BE ,又∵BG ⊥AE ,∴∠ABG =∠EBG ,∠EBF =∠CBF ,∴∠GBF =∠EBG +∠EBF =12∠ABC =60°,∴∠GFB =30°,∴∠EFC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②∵AE =5,CE =2,在等腰三角形ABE 中,GE =GA =52.又∵EF =2,∴GF =GE +EF =92,在Rt △GBF 中,∵∠GFB =30°,∴FG =3BG ,∴BF =2×GF 3=3 3. (15分)8.(15分)[2017·自贡]如图2-2-8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1,0),点B (0,3).(1)求∠BAO 的度数; 第7题答图(2)如图①,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则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①②图2-2-8【解析】(1)在Rt△AOB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2)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易证△AOA′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旋转角为60°,分别求得S1和S2,比较即可;(3)对于△AB′O和△BA′O,OA=OA′,分别作这两条边上的高,通过比较高的大小即可得到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解:(1)∵A(-1,0),B(0,3),∴AO=1,BO=3,∴tan∠BAO=BOAO=31=3,∴∠BAO=60°;(2)S1=S2.理由: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O=A′O,∠OA′B′=60°.∵∠BAO=60°,∴△AOA′是等边三角形,∴A′O=AO,∠AOA′=60°,∴∠AOA′=∠OA′B′,∴A′B′∥x轴,∴A′B′⊥y轴.如答图①,设A′B′与y轴交于点C,在Rt△A′CO中,A′O=1,∠A′OC=90°-60°=30°,∴A′C=12,CO=32.∴S1=12AO·CO=12×1×32=34,S 2=12BO ·A ′C =12×3×12=34,∴S 1=S 2;第8题答图①第8题答图② (3)关系没有变化.理由:如答图②,过点B ′作B ′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OA ′于E ,∴∠ODB ′=∠OEB =90°.∵∠AOA ′=∠BOB ′,∴∠AOB =∠A ′OB ′=90°,∴∠BOE =∠B ′OD .又∵OB =OB ′,∴△OBE ≌△OB ′D ,∴BE =B ′D .又∵OA =OA ′,∴S 1=S 2.(16分)9.(16分)[2017·盐城]【探索发现】 如图2-2-9①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B =90°,小明想从中剪出一个以∠B 为内角且面积最大的矩形,经过多次操作发现,当沿着中位线DE ,EF 剪下时,所得的矩形的面积最大.随后,他通过证明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得出:矩形的最大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的比值为__12__.图2-2-9【拓展应用】如图②,在△ABC 中,BC =a ,BC 边上的高AD =h ,矩形PQMN 的顶点P ,N分别在边AB,AC上,顶点Q,M在边BC上,则矩形PQMN面积的最大值为__14ah__.(用含a,h的代数式表示)【灵活应用】如图③,有一块“缺角矩形”ABCDE,AB=32,BC=40,AE=20,CD=16,小明从中剪出了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B为所剪出矩形的内角),求该矩形的面积.【实际应用】如图④,现有一块四边形的木板余料ABCD,经测量AB=50 cm,BC=108 cm,CD=60 cm,且tan B=tan C=43,木匠徐师傅从这块余料中裁出了顶点M,N在边BC上且面积最大的矩形PQMN,求该矩形的面积.图2-2-9④备用图解:【灵活应用】如答图①,设矩形BFGK是从“缺角矩形”中剪出的一个矩形,显然,当顶点G在线段DE上时,矩形的面积才可取最大值.作直线DE,分别交线段BA,BC的延长线于点P,Q,过点E作EH⊥BC于点H.∵四边形ABCM是矩形,∴AM∥BC,∴△DEM∽△DQC.∴EMCQ=MDCD.∵CD=16,CM=AB=32,∴MD=CD=16.∴EMCQ=1,即CQ=EM.∵AE=20,AM=BC=40,∴EM=AE=20. ∴AE=CQ.同理P A=MD=CD=16.∴当BK=12PB=24,即当顶点G在DE中点处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第9题答图①积为14×60×48=720.【实际应用】分三种情形:(I)如答图②,当矩形的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B ,CD 上时,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B =∠C ,∴EB =EC .过点E 作EH ⊥BC 于点H .∴BH =12BC =12×108=54.在Rt △EBH 中,EH =BH ·tan B =54×43=72.∴EB =90.由结论,当PB =12EB =45<AB 时,矩形面积有最大值14×108×72=1 944 cm 2第9题答图② 第9题答图③ (II)如答图③,当矩形的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D ,CD 上时,延长BA ,CD 相交于E ,延长QP 交AE 于F ,过点F 作FG ⊥BC 于G ,则矩形PQMN 的面积小于矩形FQMG 的面积.由①知,S 矩形FQMG <1 944.(III)当矩形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B ,AD 上时,此时不能裁出矩形. 综上所述,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 944 cm 2.。

第二讲 自我认知与探索

第二讲 自我认知与探索


1
内容
身高
真实的我 理想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2
体重

3
相貌

4
性别

5
性格

6
家庭出身

7
文化程度

8
人际关系
9
所学专业
测 评
10 家庭经济情况
11
月生活费

12
爱好
13
特长
14
健康状况
15
理想抱负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验在职业心理测评上的具体 运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人对问题情境的 反应来推知其内在心理特征。它是建立在心理学、统计学 、管理学基础上的一种人才素质方法体系,它通过对当事 人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需要或与之相关的感知、技能、气 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体特征进行科学、客观、标准 的系统测评,从而为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决策 提供信息支持。
4、最爱听的讲座?里面什么东西吸引你?
5、最喜欢的课程?为什么喜欢? 6、最爱浏览什么网站与网页?最爱浏览的内容是 什么? 7、做什么事情经常会让你忘记时间? 8、通常寒暑假你都在做什么?为什么? 9、平时喜欢参加哪些运动?为什么? 10、报名参加了哪些社团?为什么参加?
在你的答案里面有什么共同点吗?是否可以 归纳为什么主题或者关键词?
职业兴趣--指的是个体对不同类型的工作、活动的心理偏好程度。说明的是
心理能量的具体指向。
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研究, 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最有效 的方法却是询问这个人自己 想做什么。
--约翰·霍兰德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
R (realistic)
(invesI tigative)(arTtAiEstXicT)

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件:第二讲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件:第二讲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
FQ⊥BC交BC于Q.
– ∵AD∥BC,∴∠AFH=∠P, – ∵HF∥GE,∴∠GEC=∠P,∠HFO=∠GEO,
– ∴∠AFH=∠GEC,又∵∠A=∠C=90°,∠FOH =∠GOE,
– ∴△AFH∽△CEG,△OFH∽△OEG,
∴ACFE=HGEF=OOFE=2OOFF=12,
∵BE=EC=2,∴AF=1,∴BQ=AF=1,QE=1,
由(1–)知设tEanM∠=O3AmB=,34则,AM=4m,∴OM=4-4m,AE= 5m,
– ∴E(4-4m,3m),AC=5m,∴OC=4-5m,
由①知△COE∽△EOA,∴OOCE=OOEA, ∴OE2=OA·OC=4(4-5m)=16-20m, ∵E(4-4m,3m),∴(4-4m)2+9m2=25m2-32m+16,∴25m2 -32m+16=16-20m, ∴m=0(舍)或 m=1225,∴4-4m=5225,3m=3265, ∴点 E 坐标为5225,3265;
△BAD≌△CAE,得到BD=CE=9,根据勾股定理计
算即可.
– 解:(1)BC=DC+EC.理由如下: – ∵∠BAC=∠DAE=90°, – ∴∠BAC-∠DAC=∠DAE-∠DAC,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A∠BB=AADC=,∠CAE, AD=AE,
– ∴△BAD≌△CAE,∴BD=CE, – ∴BC=BD+CD=EC+CD; – (2)BD2+CD2=2AD2. – 证明:如答图①,连结CE,
典例一答图①
– 由(1)得△BAD≌△CAE, – ∴BD=CE,∠ACE=∠B, – ∴∠DCE=90°,∴CE2+CD2=ED2, – 在Rt△ADE中,AD2+AE2=ED2, – 又∵AD=AE, – ∴BD2+CD2=2AD2; – (3)如答图②,作AE⊥AD,使AE=AD典,例连一结答C图E②,

2020-2021学年人教A版数学选修4-4课件:第二讲 一 第二课时 圆的参数方程

2020-2021学年人教A版数学选修4-4课件:第二讲 一 第二课时 圆的参数方程

1.已知(x,y)在曲线 F(x,y)=0 上,求 φ(x,y)的最值,常用曲线 F(x,y)=0 的
的物理意义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刻 .
2.若取 θ 为参数,因为 θ=ωt,于是圆心在原点 O,半径为 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x=rcos θ,
___y=___rs_i_n_θ____(θ 为参数).其中参数 θ 的几何意义是:OM0(M0 为 t=0 时的位置)绕点
O 逆 时针旋转到 OM 的位置时,OM0 转过的角度. 3.若圆心在点 M0(x0,y0),半径为 R,则圆的参数方程为__xy_==__yx_00+_+_R_R_sc_ion_s_θθ_,____0_≤__θ_<___2_π_.
用参数方程表示为xy==23++scions
θ, θ
(θ 为参数),
由于点 P(x,y)在圆上,
∴可设点 P 为(3+cos θ,2+sin θ),
(1)x2+y2=(3+cos θ)2+(2+sin θ)2 =14+4sin θ+6cos θ =14+2 13sin(θ+φ)(其中 tan φ=32), ∴x2+y2 的最大值为 14+2 13,最小值为 14-2 13. (2)x+y=3+cos θ+2+sin θ=5+ 2sin(θ+π4), ∴x+y 的最大值为 5+ 2,最小值为 5- 2.
1.已知圆的普通方程为 x2+y2+2x-6y+9=0,将它化为参数方程. 解析:由 x2+y2+2x-6y+9=0, 得(x+1)2+(y-3)2=1. 令 x+1=cos θ,y-3=sin θ, 所以参数方程为xy==3-+1s+incθos θ ,(θ 为参数).
探究二 与圆的参数方程有关的轨迹问题
θ, θ
(θ∈[0,2π)).故

继续教育物理(上好课)笔记

继续教育物理(上好课)笔记

第一讲课程简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课程提要】本课是对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教师标准》的解读,因此,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意义,并和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2 )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从新时期教师需要履行的职责角度,理解教师需要强化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3 )了解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本课程立足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课程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1. 三个维度2. 14 个领域3. 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1. 对教师教育机构2. 对学校3. 对教师个人4. 对公众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1. 与教育场景结合2. 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本课程帮助教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认识教师专业性的新内容。

【课程特色】作为解读性的讲座,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特色:(1)将教师所处的场景与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个管理文件,它只是罗列要求,不可能将教师在学校中的问题与教师专业标准联系起来。

通过讲授,标准、要求与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困惑联系了起来。

(2)整体性与结构联系起来。

教师专业标准是分维度、分领域设置的标准,整体和各个部分是什么关系?各个部分又是什么关系?各个标准背后有哪些思想支撑着提出这些标准?本讲座都一一作了回答。

专业标准是有结构的整体概念,课程在设计时,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

【重难点问题】重点问题:1. 为什么要教师要有专业标准?它和教师资格要求有什么不同?2. 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有什么差异?3. 以“我”为例,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最近应该加强哪种教师专业能力?4. 按照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可以帮助“我”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哪些问题?难点问题:1. 教师专业标准背后,包含着怎样的教师专业能力观?2. 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什么区别?3. 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哪些不足之处?我们的教师培训又该怎样改进?【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知识点的解释,例如,重点问题 1 ,2 ,以及难点2 ,对于这些问题,讲座中都有提及,可以根据教师的讲座加以总结即可。

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学案2

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学案2

7.3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由相同大小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中等量关系的探究,旨在培养各种能力,2.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3.通过这样一个极富课改意味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逐步养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刻画事物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探索了2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它们都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今天我们再来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1、拼一拼、想一想,思维全面很重要问题一:在同学们手中有三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为10cm 和5cm ,你能否利用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究竟有几种拼法呢?问题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同学们,”“若将长是宽3倍的四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大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不同的值?”(小组讨论,完成问题)2、找一找、比一比,数形结合在其中“现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 ,宽为y ,图7中x 、y 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一个等式来表示呢?”“将图8继续往下拼,得图9中的大长方形,则x 、y 应满足怎样的一个等式?”我逐渐地将问题重心转移到寻找图形中的等量关系上来。

“图9中大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你能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吗?看谁的表示方法多?”“图9中根据长相等可得3x=5y ,那么根据其它的等量你还能得出另外的等式吗3、列一列、算一算,“现在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如果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m ,你能求出小长方形的长与宽吗?”同学们开始思索,表情有些凝重,似乎找不到方法,随着时图3图2图1B C A 图6图10图8图7图6图5图4间的流逝,我心里有些着急,但我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于是我就试探性的问了几位同学。

他们有的列出方程48)2(2+=+xy y x ,也有的想到了一个方程组⎩⎨⎧=+=xy y x x y x 8)(353,但均表示求不出x 、y 的值。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第二课时.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第二课时.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第二课时“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探索规律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发现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经历探索发现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所以要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就很容易了。

学法指导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

一、复习引入1.出示课件。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3.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时,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中表格教师:说说你了解了表中什么信息?比较表中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有序地观察的?2.猜一猜:(1)当两个因数都扩大2倍时,积会怎样变化?(2)当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3)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4)当两个因数都缩小3倍时,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5)当一个因数缩小5倍时,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教师:你还能从上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课件。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1.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六第5题:3.练习六第6题:四、课堂作业练习六第7~9题。

说说因数与积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学生第一次探索:观察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探究型问题(69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1.[2017·滨州]如图2-2-1,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在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 ,OB 相交于M ,N 两点,则以下结论:①PM =PN 恒成立;②OM +ON 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不变;④MN 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B )A .4B .3C .2D .1图2-2-1 第1题答图【解析】 如答图,作PE ⊥OA 于E ,PF ⊥OB 于F .∵∠PEO =∠PFO =90°,∴∠EPF +∠AOB =180°,∵∠MPN +∠AOB =180°,∴∠EPF =∠MPN ,∴∠EPM =∠FPN ,∵OP 平分∠AOB ,PE ⊥OA ,PF ⊥OB ,∴PE =PF ,在Rt △POE 和Rt △POF 中,⎩⎨⎧OP =OP ,PE =PF ,∴Rt △POE ≌Rt △POF ,∴OE =OF ,在△PEM 和△PFN 中, ⎩⎨⎧∠MPE =∠NPF ,PE =PF ,∠PEM =∠PFN ,∴△PEM ≌△PFN ,∴EM =NF ,PM =PN ,故①正确;∴S △PEM =S △PNF ,∴S 四边形PMON =S 四边形PEOF =定值,故③正确;∵OM +ON =OE +ME +OF -NF =2OE =定值,故②正确;MN 的长度是变化的,故④错误.故选B.2.[2017·株洲]如图2-2-2,若△ABC 内一点P 满足∠P AC =∠PBA =∠PCB ,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的值为(D) A.5 B.4C.3+ 2 D.2+2图2-2-2 第2题答图【解析】如答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DE=DF,∠1=∠2=∠3,∵∠1+∠QEF=∠3+∠DFQ=45°,∴∠QEF=∠DFQ,∵∠2=∠3,∴△DQF∽△FQE, ∴DQFQ=FQQE=DFEF=12,∵DQ=1,∴FQ=2,EQ=2,∴EQ+FQ=2+ 2.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12分)3.[2017·绍兴]如图2-2-3,∠AOB=45°,点M,N 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__.【解析】分三种情况:①如答图①,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答图②,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圆,当⊙M与OB相切时,设切点为C,⊙M与OA交于D,图2-2-3第3题答图①∴MC ⊥OB ,∵∠AOB=45°,∴△MC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C =OC =4,∴OM =4 2,当M 与D 重合时,即x =OM -DM =4 2-4时,同理可知:点P 恰好有三个;③如答图③,取OM =4,以M 为圆心,以OM 为半径画圆,则⊙M 与OB 除了O 外只有一个交点,此时x =4,即以∠PMN 为顶角,MN 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一个,以N 圆心,以MN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OB 相离,说明此时以∠PNM 为顶角,以MN 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 不存在,还有一个是以NM 为底边的符合条件的点P ;点M 沿OA 运动,到M 1时,发现⊙M 1与直线OB 有一个交点,∴当4<x <4 2时,圆M 在移动过程中,则会与OB 除了O 外有两个交点,满足点P 恰好有三个.综上所述,若使点P ,M ,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 恰好有三个,则x 的值是x =0或x =4 2-4或4<x <4 2.4.如图2-2-4,正方形ABCD 边长为1,以AB 为直径作半圆,P 是CD 中点,BP 与半圆交于点Q ,连结DQ .给出如下结论:①DQ =1;②PQ BQ =32;③S △PDQ=18;④cos ∠ADQ =35.其中正确结论是__①②④__(填序号).图2-2-4 第4题答图 【解析】 ①如答图,连结OQ ,OD ,∵DP =12CD =BO =12AB ,且DP ∥OB ,∴四边形OBPD 是平行四边形.∴∠AOD =∠OBQ ,∠DOQ =∠OQB ,∵OB =OQ ,∴∠OBQ =∠OQB ,∴∠AOD =∠DOQ ,∴△AOD ≌△QOD (SAS ),第3题答图②第3题答图③∴∠OQD =∠DAO =90°,DQ =AD =1.∴①正确;②如答图,延长DQ 交BC 于点E ,过点Q 作QF ⊥CD ,垂足为F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QE =BE ,设QE =x ,则BE =x ,DE =1+x ,CE =1-x ,在Rt △CDE 中,(1+x )2=(1-x )2+1,解得x =14,∴CE =34,∵△DQF ∽△DEC ,∴DQ DE =FQ CE =45,得FQ=35,∵△PQF ∽△PBC ,∴PQ BP =FQ CB =35,∴PQ BQ =32.∴②正确;③S △PDQ = 12DP ·QF =12×12×35=320,∴③错误;④∵AD ∥BC ,∴∠ADQ =∠DEC ,∴cos ∠ADQ =cos ∠DEC =CE DE = 34 54=35,∴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三、解答题(共45分)5.(15分)[2017·连云港]问题呈现:如图2-2-5①,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AE =DG .求证: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表示面积)图2-2-5①实验探究:某数学实验小组发现:若图①中AH ≠BF ,点G 在CD 上移动时,上述结论会发生变化,分别过点E ,G 作BC 边的平行线,再分别过点F ,H 作AB 边的平行线,四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A 1,B 1,C 1,D 1,得到矩形A 1B 1C 1D 1.如图②,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C 靠近(DG >AE ),经过探索,发现: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如图③,当AH >BF 时,若将点G 向点D 靠近(DG <AE ),请探索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与S 矩形A 1B 1C 1D 1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2-2-5迁移应用:请直接应用“实验探究”中发现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④,点E ,F ,G ,H 分别是面积为25的正方形ABCD 各边上的点,已知AH >BF ,AE >DG ,S 四边形EFGH =11,HF =29,求EG 的长.图2-2-5④ 图2-2-5⑤ (2)如图⑤,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H 分别在边AB ,AD 上,BE =1,DH =2,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且FG =10,连结EF ,HG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EFGH 面积的最大值.解:问题呈现: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 =90°,又∵AE =DG ,∴四边形AEGD 是矩形,∴S △HEG =12EG ·AE =12S 矩形AEGD ,同理可得S △FEG =12S 矩形BCGE .∵S 四边形EFGH =S △HEG +S △FEG ,∴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实验探究:由题意得,当将G 点向点D 靠近(DG <AE )时,如答图①所示,S △HEC 1=12S 矩形HAEC 1,S △EFB 1=12S 矩形EBFB 1,S △FGA 1=12S 矩形FCGA 1,S △GHD 1=12S 矩形GDHD 1,∴S 四边形EFGH =S △HEC 1+S △EFB 1+S △FGA 1+S △GHD 1-S 矩形A 1B 1C 1D 1, ∴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HAEC 1+S 矩形EBFB 1+S 矩形FCGA 1+S 矩形GDHD 1-2S 矩形A 1B 1C 1D 1,即2S 四边形EFGH =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迁移应用:(1)如答图②所示,由“实验探究”的结论可知 2S 四边形EFGH=S 矩形ABCD -S 矩形A 1B 1C 1D 1,∴S 矩形A 1B 1C 1D 1=S矩形ABCD -2S 四边形EFGH =25-2×11=3=A 1B 1·A 1D 1,∵正方形面积是25,∴边长为5,又∵A 1D 21=HF 2-52=29-25=4, ∴A 1D 1=2,A 1B 1=32,∴EG 2=A 1B 21+52=94+25=1094,∴EG =1092.(2)四边形 EFGH 面积的最大值为172.6.(15分)[2016·黑龙江]已知:P 是▱ABCD 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向直线B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O 为AC 的中点.(1)如图2-2-6①,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求证OE =OF ;图2-2-6第5题答图① 第5题答图②(2)直线BP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 =30°时,如图②、图③的位置,猜想线段CF ,AE ,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②、图③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予以证明.解:(1)证明:∵AE ⊥PB ,CF ⊥BP ,∴∠AEO =∠CFO =90°,在△AEO 和△CFO 中,⎩⎨⎧∠AEO =∠CFO ,∠AOE =∠COF ,AO =CO ,∴△AEO ≌△CFO (AAS ),∴OE =OF ;(2)图②中的结论为CF =OE +AE .图③中的结论为CF =OE -AE .选图②中的结论,证明:如答图①,延长EO 交CF 于点G .∵AE ⊥BP ,CF ⊥BP ,∴AE ∥CF ,∴∠EAO =∠GCO ,在△EOA 和△GOC 中,⎩⎨⎧∠EAO =∠GCO ,OA =OC ,∠AOE =∠COG ,∴△EOA ≌△GOC (ASA ),∴EO =GO ,AE =CG ,在Rt △EFG 中,∵EO =OG ,∴OE =OF =GO ,∵∠OFE =30°,∴∠OFG =90°-30°=60°,∴△OFG 是等边三角形,∴OF =FG ,∵OE =OF ,∴OE =FG ,∵CF =FG +CG ,∴CF =OE +AE .① ②第6题答图选图③的结论,证明:如答图②,延长EO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G ,∵AE ⊥BP ,CF ⊥BP ,∴AE ∥CF ,∴∠AEO =∠G ,在△AOE 和△COG 中,⎩⎨⎧∠AEO =∠G ,∠AOE =∠COG ,AO =CO ,∴△AOE ≌△COG (AAS ),∴OE =OG ,AE =CG ,在Rt △EFG 中,∵OE =OG ,∴OE =OF =OG ,∵∠OFE =30°,∴∠OFG =90°-30°=60°,∴△OFG 是等边三角形,∴OF =FG ,∵OE =OF ,∴OE =FG ,∵CF =FG -CG ,∴CF =OE -AE .7.(15分)[2017·成都]问题背景:如图2-2-7①,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120°,作AD ⊥BC 于点D ,则D 为BC 的中点,∠BAD =12∠BAC=60°,于是BC AB =2BD AB =3;图2-2-7① 图2-2-7② 迁移应用:如图②,△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120°,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BD .①求证:△ADB ≌△AEC ;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拓展延伸:如图③,在菱形ABCD 中,∠ABC =120°,在∠ABC 内作射线BM ,作点C 关于BM 的对称点E ,连结AE 并延长交BM 于点F ,连结CE ,CF .①证明:△CEF 是等边三角形;②若AE =5,CE =2,求BF 的长.图2-2-7③解:迁移应用:①证明:∵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120°,∴AD =AE ,AB =AC ,∵∠DAB =∠DAE -∠BAE ,∠CAE =∠BAC -∠BAE ,∴∠DAB =∠CAE ,∴△ADB ≌△AEC ;②BD +3AD =CD .拓展延伸:①证明:如答图所示,连结BE ,作BG ⊥AE ,∵点C ,E 关于BM 对称,∴BM 垂直平分CE ,∴FE =FC ,BE =BC ,∴△CEF 和△BEC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BC =BE ,又∵BG ⊥AE ,∴∠ABG =∠EBG ,∠EBF =∠CBF ,∴∠GBF =∠EBG +∠EBF =12∠ABC =60°,∴∠GFB =30°,∴∠EFC =60°,∴△CEF 是等边三角形;②∵AE =5,CE =2,在等腰三角形ABE 中,GE =GA =52.又∵EF =2,∴GF =GE +EF =92,在Rt △GBF 中,∵∠GFB =30°,∴FG =3BG ,∴BF =2×GF3=3 3. (15分)8.(15分)[2017·自贡]如图2-2-8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1,0),点B (0,3).(1)求∠BAO 的度数;第7题答图(2)如图①,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则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①②图2-2-8【解析】(1)在Rt△AOB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2)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易证△AOA′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旋转角为60°,分别求得S1和S2,比较即可;(3)对于△AB′O和△BA′O,OA=OA′,分别作这两条边上的高,通过比较高的大小即可得到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解:(1)∵A(-1,0),B(0,3),∴AO=1,BO=3,∴tan∠BAO=BOAO=31=3,∴∠BAO=60°;(2)S1=S2.理由: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O=A′O,∠OA′B′=60°.∵∠BAO=60°,∴△AOA′是等边三角形,∴A′O=AO,∠AOA′=60°,∴∠AOA′=∠OA′B′,∴A′B′∥x轴,∴A′B′⊥y轴.如答图①,设A′B′与y轴交于点C,在Rt△A′CO中,A′O=1,∠A′OC=90°-60°=30°,∴A′C=12,CO=32.∴S1=12AO·CO=12×1×32=34,S 2=12BO ·A ′C =12×3×12=34,∴S 1=S 2;第8题答图①第8题答图② (3)关系没有变化.理由:如答图②,过点B ′作B ′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OA ′于E ,∴∠ODB ′=∠OEB =90°.∵∠AOA ′=∠BOB ′,∴∠AOB =∠A ′OB ′=90°,∴∠BOE =∠B ′OD .又∵OB =OB ′,∴△OBE ≌△OB ′D ,∴BE =B ′D .又∵OA =OA ′,∴S 1=S 2.(16分)9.(16分)[2017·盐城]【探索发现】 如图2-2-9①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B =90°,小明想从中剪出一个以∠B 为内角且面积最大的矩形,经过多次操作发现,当沿着中位线DE ,EF 剪下时,所得的矩形的面积最大.随后,他通过证明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得出:矩形的最大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的比值为__12__.图2-2-9【拓展应用】如图②,在△ABC 中,BC =a ,BC 边上的高AD =h ,矩形PQMN 的顶点P ,N分别在边AB,AC上,顶点Q,M在边BC上,则矩形PQMN面积的最大值为__14ah__.(用含a,h的代数式表示)【灵活应用】如图③,有一块“缺角矩形”ABCDE,AB=32,BC=40,AE=20,CD=16,小明从中剪出了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B为所剪出矩形的内角),求该矩形的面积.【实际应用】如图④,现有一块四边形的木板余料ABCD,经测量AB=50 cm,BC=108 cm,CD=60 cm,且tan B=tan C=43,木匠徐师傅从这块余料中裁出了顶点M,N在边BC上且面积最大的矩形PQMN,求该矩形的面积.图2-2-9④备用图解:【灵活应用】如答图①,设矩形BFGK是从“缺角矩形”中剪出的一个矩形,显然,当顶点G在线段DE上时,矩形的面积才可取最大值.作直线DE,分别交线段BA,BC的延长线于点P,Q,过点E作EH⊥BC于点H.∵四边形ABCM是矩形,∴AM∥BC,∴△DEM∽△DQC.∴EMCQ=MDCD.∵CD=16,CM=AB=32,∴MD=CD=16.∴EMCQ=1,即CQ=EM.∵AE=20,AM=BC=40,∴EM=AE=20. ∴AE=CQ.同理P A=MD=CD=16.∴当BK=12PB=24,即当顶点G在DE中点处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第9题答图①积为14×60×48=720.【实际应用】分三种情形:(I)如答图②,当矩形的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B ,CD 上时,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B =∠C ,∴EB =EC .过点E 作EH ⊥BC 于点H .∴BH =12BC =12×108=54.在Rt △EBH 中,EH =BH ·tan B =54×43=72.∴EB =90.由结论,当PB =12EB =45<AB 时,矩形面积有最大值14×108×72=1 944 cm 2第9题答图② 第9题答图③ (II)如答图③,当矩形的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D ,CD 上时,延长BA ,CD 相交于E ,延长QP 交AE 于F ,过点F 作FG ⊥BC 于G ,则矩形PQMN 的面积小于矩形FQMG 的面积.由①知,S 矩形FQMG <1 944.(III)当矩形另两个顶点P ,Q 分别在边AB ,AD 上时,此时不能裁出矩形. 综上所述,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 944 c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