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格律诗的用韵
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
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格律诗用韵的一些基本规则:一、关于用韵1.挤韵。
在格律诗中,挤韵不论是白脚句,还是韵脚句,只要出现同韵脚相同韵部的字,就是挤韵。
值审中,发现挤韵的字,要指出并纠正,尤其是韵脚句,最好杜绝,白脚句尽量避免。
但与韵脚连用的叠韵是可以的。
如悠悠。
2.撞韵。
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
3.其它出韵:说白了,就是韵脚字不在同一韵部。
重韵:就是一首诗中出现相同的韵字,这样的诗读起来就如一个人走路顺拐一样,缺乏美感,别扭。
复韵:同一首诗中,押韵的字意义相同就属于复韵,一般比较典型的如:“忧”和“愁”,“芳”和“香”。
别韵:就是一个多音字,用了它的韵,却用了另一种读音的字,比如“行”字,做“xing”读时属于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而做“hang”读时属于下平七阳韵部,假如一首绝句,押韵字都在八庚韵部,其中一句韵脚用了“行”字,但从字意上却用了“hang”音的意,就属于别韵。
混韵:一首诗中,平水韵与中华新韵混用。
倒韵:诗中用了词组,为了押韵强行将词组顺序颠倒。
同音字韵:即押韵句使用同音字,比如要写一首绝句,第一句用了“乡”字,第二句用了“香”字,第四句又使用了“湘”,和重韵一样,读起来不美,应避免。
连韵:是指在诗句相邻韵脚的押韵处使用了声母与韵母完全相同而字不同的韵字。
比如平水韵里面的“缘、渊”“联、连、涟”等。
凑韵:又叫挂脚韵,指的是为了押韵,随意选用韵部中某个与诗句毫无关联的字凑成韵脚,结果不仅读感怪怪的,而且还伤害了诗意。
僻韵:僻韵:就是指押韵所使用的韵字为不常见的、生僻的,平时基本上见不着的,这样押韵,就属于僻韵。
哑韵:旧体诗中称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
借韵: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
例如:'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
语文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语文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语文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韵律和格律,它们是诗歌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语文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以及它们对诗歌表达和阅读的影响。
一、韵律的重要性韵律是诗歌的基本形式特征,它是通过对音节、音韵的巧妙运用实现的。
韵律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美感,使诗歌变得优雅动人。
通过韵律的运用,诗人可以有效地表达情感,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同时,韵律也帮助读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诗歌,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押韵的形式押韵是指诗歌中同一行或不同行的末尾音节或音韵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常见的押韵形式有平仄押韵、单韵押韵、双韵押韵等。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就构成了平仄押韵;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每一句的“绝”和“灭”形成了单韵押韵。
三、格律的多样性格律是指诗歌在结构上的规定,它包括诗歌的句子结构、节奏、韵律和长度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的诗体和格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古体诗使用四言、五言、七言等固定的字数和格律,如《古朗月行》的五言绝句;现代诗则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如自由诗、白话诗等。
四、韵律和格律对诗歌表达的影响韵律和格律对诗歌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韵律和格律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感更明显,增加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其次,韵律和格律有助于诗歌情感的表达。
通过合适的押韵和格律,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
最后,韵律和格律对诗歌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往往会受到韵律和格律的引导,更加享受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综上所述,语文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是诗歌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押韵、格律等形式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诗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对于诗歌的表达和阅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是诗歌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欣赏诗歌作品的重要角度之一。
格律诗用韵格律常识
格律诗用韵格律常识格律诗,不允许错韵。
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
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
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1、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2、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前三句有“远,片,万,怨”与韵脚韵母都相同,故挤韵。
3: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4: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5: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6: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
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7: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
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8: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
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
‘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
‘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9: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10: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11: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
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12: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又称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规则非常严格。
下面是律诗的格律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韵律规则:- 律诗的韵脚要求是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
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
- 平声韵包括a、o、e、i、u、ü等,仄声韵包括ā、ō、ē、ī、ū、ǖ等。
- 律诗的韵脚不可错用,不可重复使用。
2. 字数规则:- 律诗的每句为四字,共四句,总共十六字。
- 字数限制不是非常严格,有时可以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但要遵循整体平仄要求。
3. 长短句规则:- 律诗的各句是由长短句交错而成,分为两个长句和两个短句。
- 长句为五个字,短句为七个字。
4. 平仄要求:- 律诗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间,遵循“短长平仄,长长平平”或“短短平仄,长长长平”。
- 短句的第一字为平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仄声;第一字为仄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平声。
- 长句也要求平仄相间,其中短长短分别为平仄平。
5. 词语要求:- 律诗要求用字精炼,直指主题,不可有多余、累赘的修饰。
- 词语要求确切用字,字句之间要求紧凑有力、平仄和韵律一致。
- 古代律诗常以意象、对仗和比喻形式表现。
6. 多样的律体:- 律诗有多种体例,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 不同的律体有不同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但整体格律规则相似。
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严谨,要求文人在有限的字数内,准确表达出主题,同时保持平仄押韵的和谐。
以古代文人杜甫的《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以上参考内容,可以看出律诗格律规则的重要性,它限制了诗人的创作空间,却也使得律诗富有规律感和音韵美。
对于喜欢写律诗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重要,只有熟稔了格律规则,才能写出优美、符合规律的律诗作品。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格律诗,又称“律诗”,是唐代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比于自由诗,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要求更加严格,它的格式和规则也更加固定,因此难度也更高。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一、句式格律诗中,每句诗都需符合一定的句式。
通常来说,一首格律诗中的每一句的句式都要一致。
这种句式一般由四个字或八个字组成。
二、平仄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也很严格。
一般来说,每句诗中的字都必须符合平仄要求。
平声字的韵脚必须为平声,上声字的韵脚必须为上声,去声字的韵脚必须为去声,入声字的韵脚必须为入声。
三、押韵在格律诗中,每个句式都需要有一个韵脚。
通常一个句式对应一个韵脚。
其中,平声和上声可押平韵和仄韵,去声和入声只能押仄韵。
在一首格律诗中,每个韵脚只能出现一次。
四、词牌格律诗的词牌也和其他的诗歌形式不同。
在格律诗中,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韵脚和诗句。
不同的词牌需要遵照不同的规则。
五、唱和在古代,格律诗通常是唱和,也就是一人一句地唱出来。
在唱和的时候,要保持和谐,既要注意诗句的平仄和押韵,又要注意整体的韵律和情感。
六、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格律诗中,通常每两个句子之间都会形成对仗,这个对仗要求诗歌的词句具有相对位置、语音、音韵的对称或者相似,同时要求提供对比积极作用和营造和谐的音乐般韵律。
以上就是格律诗押韵的规则和相关介绍。
尽管格律诗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它却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汉语诗歌中独特的韵律和美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性。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韵律与格律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达力。
韵律与格律是诗歌的基本元素,它们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生动和富有力量。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韵律与格律,并分析其对诗歌作品的影响。
一、韵律的重要性韵律是诗歌的基础,它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音韵美感。
通过韵律的运用,诗歌能够产生亲切、抒情的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韵律还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使诗歌的节拍更加有力,给人一种流畅而有韵律感的朗朗诵读的感觉。
在诗歌中,韵律可以通过押韵的方式来表现。
押韵是指相邻的词或句的读音相同或近似。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静夜思》中的“光”与“霜”押韵,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一致,也可以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凸显。
二、格律的作用除了韵律外,格律是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格律是指诗歌在形式上的要求,包括诗歌的长度、句子的结构、节奏的安排等。
不同的格律要求不同的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格律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结构更为严谨,同时也给予了诗歌更大的创作空间。
诗人可以通过合理的格律安排,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简练、明晰。
格律的有限制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韵律与格律的相互关系韵律与格律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决定了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韵律是通过语音的和谐与流畅来表现,而格律则是通过结构的严谨与多样性来体现。
在一首优秀的诗歌中,韵律与格律的融合是相得益彰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
韵律与格律的运用需要诗人对语言的熟悉和把握,同时也需要对意境与思想的深入理解。
只有当韵律与格律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相契合时,诗歌才能真正触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诗歌的韵律与格律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的运用能够赋予诗歌以音韵美感和形式之美,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韵律与格律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诗歌的风格与特点,只有当它们相得益彰时,诗歌才能真正达到艺术的高度。
格律诗词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
格律诗词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学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
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诗词微塾】格律诗如何用韵
【诗词微塾】格律诗如何用韵格律诗如何用韵律诗用韵,只一句话便可概括,即:偶数句末必须押韵,限用平声韵且要求一韵到底,不可转韵,忌撞韵、挤韵。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押韵的位置。
律诗的押韵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2、首句。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古来人们都认为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但据余浩然先生研究,首句是否入韵跟首联是否对仗的相关性更大于其诗句字数,首联对仗的首句一般不入韵,不对仗的一般入韵。
十三赞同这种说法和主张。
3、限押平声韵。
这大概是因为古人读诗不为读,而是吟唱的缘故吧。
今人读诗是真读,在“推平及仄”(即格律诗押仄韵)以后,也可以另辟仄韵半边天的。
4、一韵到底。
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转韵。
古时格律诗的押韵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一韵到底不得转韵,而且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
但唐、宋诗人也有一点小变通,在首句入韵的诗中,首句可以“押邻韵”。
即首句且只限于首句可以押前后相邻、读音相似的两个韵部的字。
如:忆故州唐.张藉叠石为山伴野夫,自收灵药读仙书。
如今身是他乡客,每见青山忆旧居。
这首诗中“夫”属七虞,“书、居”属六鱼,这两韵部是靠近的邻韵。
后来大概是受词韵的影响,渐发展到首句的韵可以押相隔很远的读音相似韵部的字了,这便是明人所说的借韵。
如: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这首诗中“阳”属下平声的“七阳”,而“江、窗”却属上平声的三江,这就不是所谓的邻韵,而是借韵了。
王力把“邻韵”和“借韵”都叫作“衬韵”。
(见《汉语诗律学》)这也便是人们常说的“孤雁入群”。
也有末一句押邻韵的,即“孤雁出群”,例如: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这首诗里,宫、红属上平声一东韵,而宗属二冬韵。
除此之外在押韵方面,还有一些变体,如“进退体”,即相邻两韵,隔句交替用韵。
浅说格律诗的用韵
浅说格律诗的用韵用韵有广义和狭义上的两个概念。
一是指押韵,二是指和韵的一种,这里要说的是广义上的用韵。
韵是在所有文体中最抽象的一种文体。
但只要说到韵,大凡喜欢诗词歌赋的人,都会知道只有韵律流畅的词曲才会觉得朗朗上口,才有一种诵唱自如的感觉,才能达到一种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境界。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讲韵的,就是民间歌谣也是要讲韵的。
北宋美学家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这样描述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之其美。
”这话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凡是最美的事物必定有韵,正所谓“韵者,美之极。
”大千世界,一种韵之美,无处不在。
一首诗,一首词,一首歌,都是美好字句的有序排列。
而要把这些美好的字句做到最佳排列,正确把握用韵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不同的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
因此,掌握韵,是学诗的前提。
既然我们知道了用韵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喜好诗词歌赋、而对用韵欲探其究的诗友之需,我们今天就用韵上的规则以及在用韵上的一些忌讳,加以浅谈概述,与大家共享。
一、几个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其实要弄清楚韵的概念与运用,首先就要弄清楚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以及何为平仄等五个基本概念,只要弄清楚了这些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与区别,其它的慢慢就会循序渐进地掌握了。
(一)、韵1、韵的基本定义:在《新华字典》中,韵,被定义为: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
2、韵在韵文中的定义: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
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
换句话说,韵,即为“同一收音”称之为韵。
如:“东、公、空、同,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
格律诗诗词用韵十忌
格律诗用韵十忌对于格律诗来说,韵脚就像大厦的基石一样,必须扎实稳固。
不可有半点敷衍和马虎。
要想创作出一首好的格律诗,用韵十忌,应该掌握!一忌落韵,也叫出韵,其实就是不押韵。
也就是在该押韵的地方没押韵或押错了韵。
初学者多犯此忌。
因为格律诗要求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因此所有韵脚的字只能在同一韵部内,不许乱用。
一旦用错,就是落韵。
二忌凑韵,凑韵就是韵脚字与全句意思不相符合。
举例一首:落叶飘飞满地黄,出门散步被窝凉。
尼姑庙里翻经卷,伸手推开那扇墙。
这里边的凉和墙就属于凑韵,因为出门散步和被窝凉不凉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墙字,和整句意思就更不搭配了,如果是伸手推开那扇门还可以,但门不押韵,就胡乱选个墙,结果弄出笑话了。
三忌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反复用一个字做韵脚。
举例一首:户外忽闻百草香,出门独自赏风光。
春原踏遍归来后,鞋也香来袜也香。
这里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香字。
重复在韵脚上使用两次,这就是重韵,是不允许的。
四忌倒韵,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使用。
如把风雨变成雨风,把花卉变成卉花。
应该注意的是,汉语词汇有的能颠倒,有的不能颠倒。
为了押韵,把不能颠倒的词颠倒过来用,就会闹笑话。
举例一首:一杯浊酒泪沾裳,长夜茫茫独倚窗。
最忆当年关外路,云游四海老湖江。
第四句本来是云游四海老江湖,因湖字不押韵,颠倒过来就是云游四海老湖江,就解决了押韵的问题了,但云游四海老湖江却让人不知所云了!五忌哑韵,哑韵就是读起来不响亮的韵。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中说“押韵不宜多用哑韵,如四支、十四盐两韵中多哑字,须择而用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中又说“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可见,哑韵也不是不能用,但必须是高手才能驾驭。
六忌僻韵,僻韵就是使用生僻字做韵脚。
陷读者于云里雾里。
有些诗人喜欢故弄玄虚,写诗总喜欢用一些生僻字,以彰显自己学问高深。
其实大可不必,你学文不管多么高深,只要没人读你的作品,如何能流传久远?这是一个粉丝为王,读者为尊的时代!还是追求通俗易懂比较好。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如下,仅供参考:
基本要求:
1. 遵循平仄格律:格律诗讲究平仄的运用,要符合特定的平仄格式,避免出现拗句或犯上。
2. 押韵:韵脚要符合韵部的规定,韵脚的字音要相呼应。
3. 对仗:诗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对仗,对仗要工整,避免出现上下句重复字词或意象。
4. 内容要健康:诗歌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真实、高尚。
5. 语言要精练:诗歌的语言要精练、含蓄,用词要准确、生动。
口诀:
1. 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 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
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格律与韵脚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是诗词的艺术特色,也是作品表达力的关键元素。
本文将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探讨其在提升作品音韵美和意境传达上的作用。
一、格律的作用格律是指诗词中的音节大小、相互变化的规律。
它根据音节的长短、重轻来划分韵脚,使整篇作品呈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首先,格律能够增加作品的音乐美。
诗词作为一种文艺形式,通过音韵、节奏的取舍和准确运用,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
比如,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每句四个平仄相间的音节,使得五言绝句的节奏感鲜明,优美动人。
其次,格律对于表达意境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律遵循特定的格律规则,可以使作品的整体氛围更加和谐美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格律的运用能够增强描绘山水风景的效果,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格律的使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韵律相融合,表现出了壮丽的山水风景与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
最后,格律还可以帮助诗人进行意境的表达。
不同的格律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更加鲜活。
例如,七绝由于其格律的独特性,往往用于写景抒怀,表达作者的冷峻、峭拔之情。
通过把控格律,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韵脚的作用韵脚是指诗词中音节的韵味和结构。
它通过音节的韵律和相互呼应来使作品更加饱满和谐。
首先,韵脚的使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
通过合理运用韵脚,使作品的音节呼应相通,营造出一种和谐精致的音韵美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使用了平仄韵脚,诗句的末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两句末尾的“光”和“霜”相呼应,增加了整首诗的音乐美。
其次,韵脚还可以帮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韵脚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古人常用仄韵来表达悲凉之情,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格律诗押韵八忌
格律诗押韵八忌格律诗,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
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不按规则用韵属于打油诗、顺口溜。
错韵就好比触犯高压线,这是押韵的戒忌。
下面韵律"八忌",是押韵规则的延伸、细化、补充。
1、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
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3、忌重韵: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复作韵。
一般人不犯此病。
4、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
5、忌连用同音韵: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
如,首句用"汤",二句用"钢",四句用"冈",六句用"纲",八句用"刚"即是。
但是隔句一用不算,如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义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中"香,光,乡"其中香和乡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6、忌倒韵:指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
有些词组是不能倒韵的,学诗要扎实基础,倒韵也是常见病必须引起重视,否则,恐怕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类倒韵让人讥笑。
7、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8、忌借韵:所谓借韵,只限于首句可借,因为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
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
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
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
(也称落韵)。
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
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
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
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不罗嗦了,现在讲讲什么叫撞韵和挤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七绝·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格律诗是一种严格押韵的诗歌形式,其韵律规则可以追溯到古代。
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格律诗的规则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律诗押韵规则。
1.音节和节律:格律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音节和节律的规定。
在许多格律诗中,每行的音节数是固定的,这就要求诗人在写作时严格控制每个单词的音节数。
节奏也是格律诗中重要的要素,不仅是每个线的音节数量必须一致,而且每行中重音音节的位置也要符合规定。
2.押韵方案:格律诗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押韵。
在一般情况下,格律诗要求每行的最后一个或几个音节押韵。
押韵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案:-单韵押韵:指每行末尾的一个音节都押韵。
例如,AABB、ABAB等。
-双韵押韵:指每行末尾的两个音节都押韵。
例如,AABBCC、ABABCC 等。
-交叉押韵:指每行交替押韵。
例如,ABAB、CDCD等。
-串联押韵:指每行的押韵从上一行延续到下一行。
例如,ABBA、CDCDCD等。
-等距押韵:指每个音节位置相对固定的押韵方式。
例如,ABCABC等。
3.韵律大小:在一些格律诗中,不仅要求押韵,还要求每行的音节数必须一致。
这样做可以使诗歌更加整齐和有规律。
常见的韵律大小有:-四音节:每行有四个音节。
例如,AAAB、AABB、ABAB等。
-五音节:每行有五个音节。
例如,AAAAB、AABBA、ABABA等。
-六音节:每行有六个音节。
例如,AAAAAB、AABBCC、ABABAB等。
-八音节:每行有八个音节。
例如,AAAAAABB、AABBCCDD、ABABABAB 等。
4. 其他要素:除了音节和押韵,格律诗中还有其他一些要素,如行数、句子结构等。
例如,十四行抒情诗(sonnet)由四个四行和一个两行组成,其中四行通常是ABAB或CDCD的押韵格式,而两行则是GG的押韵格式。
总之,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种严格而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诗人在选词和构成诗句时具有高度的技巧和创造力。
这些押韵规则能够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也是促进文学发展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通过精心挑选的词语和韵律的运用,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其中,韵律与格律是令诗歌独具魅力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韵律与格律,以及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韵律的作用韵律是指诗歌中音韵的重复和变化。
它能够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使诗歌更易于被记忆和吟唱。
韵律的作用如下:1. 增加韵味:韵律使诗歌具有浓厚的韵味,使人愿意反复品味和欣赏。
2. 增强节奏感:韵律的规律变化使诗歌在朗诵或演唱时更具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增加表现力:通过韵律的变化,可以使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和丰富,引发读者的感知。
二、格律的特点格律是指诗歌中词语排列的规则和格式。
不同的格律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下:1. 五言绝句:每句四个字,共四句,韵脚是平平仄仄平。
2. 七言绝句:每句六个字,共四句,韵脚是平仄仄平平仄。
3. 律诗:每句八个字,韵脚要求规整而有秩序。
格律的设定使诗歌有了规矩可循,同时也为创作提供了一定的限制和挑战,促使诗人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三、韵律与格律的关系韵律和格律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格律为诗歌的韵律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和要求,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
韵律则是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重复,使诗歌听起来更加抑扬顿挫,给人以美感和节奏感。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需要首先确定诗歌的格律,然后在格律的基础上运用韵律。
他们会根据所选用的格律来选择和优化词语,使其能够符合韵律的要求,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四、韵律与格律的重要性韵律与格律是诗歌的灵魂和精髓,具有重要的作用:1. 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法:韵律和格律使诗歌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通过音韵的变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知。
2. 增加诗歌的美感和感染力:韵律和格律使诗歌具有优美的声音和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3. 加强诗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诗人在韵律和格律的限制下,通过巧妙的运用和变化,展示出自己的创作才华和个性风采。
总之,韵律与格律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赋予诗歌以生命和动力,使诗歌成为艺术的杰作。
格律诗规则
格律诗规则
一、格律诗的字数与句子规则:
1.格律诗的句子字数,只有5字与7字,5字叫五言,7字叫七言。
2.格律诗的句数,有4句和8句,4句叫绝句,8句叫律诗。
二、格律诗的分类规则:格律诗的分类: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三、格律诗的用韵规则:
格律诗的用韵,首句尾字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二四句尾字必须押韵,押韵即使用同一个韵部的字,深入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下“邻韵”。
律诗首句也可入韵或不入韵,其它单数句尾字必须为仄声,双数句尾字押韵。
四、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1)平仄相替,格律诗单句以首字开始每两字的第二字平仄相替,首字可不论平仄。
2)平仄相对,格律诗每两句为一个句号,这两句平仄相对。
3)平仄相粘,相邻的双数句与单数句平仄相粘。
4)三仄尾,顾名思义,就是单数句从末字算,三个字不能为“仄仄仄”。
5)三平尾,即押韵的句子末字(包括首句入韵)算起三个字。
不能为“平平平”,与三仄尾一样。
6)孤平与孤仄,孤平,一般来说,押韵的句子不能出现相邻字没有连续的平声字。
7)拗救,除“大坳句外,其余的拗救,大多数是为了避免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而且主要拗救对象是入韵的句子。
格律写诗用韵之法
格律写诗用韵之法用韵之重要性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何谓韵?刘勰于《文心雕龙》云:“同声相应谓之韵”。
易言之,“韵”即是“同一收音”的意思。
如“东、公、空、通、同、聪、烘、红、隆”等字,皆以“ong”收音,即同属一韵。
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东”韵。
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绵、延、前”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
将某些诗句之末尾,用上同韵之字,即称为押韵。
如王之涣之“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流”与“楼”字,俱在“十一尤”韵之中,称之为押“十一尤”韵。
押韵,古代叫“叶”(协)韵,是相对或相应的意思。
自古以来,诗歌就注重用韵。
最早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竹和肉就已经上口押韵了。
《诗经》几乎没有一首不押韵的,而用的方式也很多。
有首句押韵、次句押韵、末句押韵。
如《诗经》的开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鸠、洲、逑,是押的下平声十一尤韵。
尽管那时还没有发现四声,也没有韵书,但人们在实践中已懂得音韵的运用了。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唱词、鼓词、打油诗、快板书等,无不是押韵的,故统称为韵文。
是韵文就得押韵,不押韵就不能成为韵文,格律诗词更是如此。
为什么要用韵,其作用有二: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
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为便于成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
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
目前写旧体诗所通行之韵部,为清康熙时颁布之“佩文府韵”。
该诗韵乃是以元末阴时夫(平水人)考定之“平水韵”为蓝本,共一百六韵。
其中平声分上、下二部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其一东、二冬等之数目,只用于标明韵目之次序,没有其它意义。
而上平、下平亦只是平声上卷、下卷之分,因平声字较多,故分为二卷。
非阴平、阳平之谓。
律诗的用韵
律诗的用韵1押平声韵由于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所以不管是五律、七律还是长律都不能例外。
因为在平仄句型中,只有五言b、d两种句型和七言B、D两种句型为平收。
所以律诗的押韵句也只能使用平收的句型,即五言的b、平平仄仄平句型和d、仄仄仄平平句型或者七言的B、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和D、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
如: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d.仄仄仄平平句型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b.平平仄仄平句型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d.仄仄仄平平句型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b.平平仄仄平句型——杜甫《吾宗》杜甫的这首《吾宗》是一首首句不入韵的五言律诗。
诗中第二、四、六、八句都是押韵句。
这四句押韵句中,两句是b句型,两句是d句型。
王濬楼船下益州,B.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金陵王气黯然收。
D.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B.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B.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的这首《西塞山怀古》是一首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
诗中除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外,首句也押韵。
在五句押韵句中,三句是B 句型,两句是D句型。
2隔句押韵因为格律诗有隔句押韵的要求,律诗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
这样,在律诗中的偶数句的位置,只能用平收的b句型和d句型。
而在奇数句的位置(首句除外)则只能用仄收的a句型和c句型。
从上面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除首句外,其他都是每隔一句的偶数句押韵。
它们都是b句型和d句型或者B句型和D句型。
这里不再举例。
3一韵到底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果中间换韵,就不能称为律诗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格律诗的用韵
想要和诗友们谈谈格律诗的用韵,我知道有点班门弄斧,目的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想法,求得指正。
地球人都知道人类在创造语言时,不约而同地把语音分成了两类:元音和辅音。
汉语把元音又称作韵母(也包括复合元音),把辅音称作声母。
各个不同的民族又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带有相同或相近元音的音节叠用能产生音乐美。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韵”。
我想人类创造语言之初,肯定不会事先想到这样用“韵”,而应是语言产生之后,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韵”的用法,并不断成熟和丰富的。
那应该是在文字产生之前吧。
根据对《诗经》的研究,那之前中国人就已经用“韵”了。
那么当时是否有一个用韵的标准或规范呢?肯定会有,但不会是书面的,或经过某种程序确认的。
它应该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然后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而被使用者自觉运用的,可以称作“习惯法”。
后来用韵的发展演变,是人所共知的。
那么后来用韵规则为什么越来越严了呢?
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用韵经验的总结。
从句句押韵到隔句押韵,从押相近的韵到严格押同一韵部的韵。
其根本原因,不是诗人故意难为自己,而是经过实践,如此用韵产生音乐美的效果最佳。
二、中华一统思想在诗词领域,即文化领域的反映。
这基于诗词的载体汉字的本质特征。
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方言众多,同是汉人使用汉语,常常语言不通。
但是用汉字写成的文章都能读懂,这应是汉字的奇特功效。
顺便说一句,大一统江山,中华民族大家庭,之所以延续几千年不“拆帮”,其根本原因不是出了几个能征善战的“铁腕”人物,其实是汉字的功劳。
这是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忽略的问题。
这是题外话。
民歌是用方言唱出来的,所以具有明确的地方标记。
我们每天在电视上都能感受到。
诗是用字写出来的,当然被注入“一统”理念,这就是用韵规范产生的初始原因和根本原因。
三、交流的需要。
刘三姐不会跟陕北人对歌信天游,口头文艺,是植物,它对土壤的依赖是极强的。
诗词是“国”风,它要纵横天下。
作为书面文学在广大地域进行交流,没有统一的规范肯定不方便。
四、竞技心理的因素。
竞技心理人皆有之,有的人还很强烈呢。
要比比诗的高
下,就得有个统一的规范。
竞技心理是推动诗词创作数量和质量提高的动力之一,可别太较劲哟。
五、以诗取仕,是最强有力的政治因素。
写诗能当官,那评判就要有一个十分准确、严谨的量化指标。
用韵没有硬性的规定行吗。
韵是不是铁钉的不能动呢?
先秦西汉一般把韵分为30部。
隋陆法言等的《切韵》,分为193韵。
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分为206韵。
南宁江北平水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
现在大家所说的“平水韵”106韵。
这个大概的用韵轨迹,说明用韵的规则是变化着的。
用韵规则为什么变了呢?一是用韵规律探索的结果,二是因为音韵本身变了。
说用韵是从无到有,从自然型向规范型不断变化的,动态的不会有人反对吧?
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主要是:“入派三声,平分阴阳。
”,也就是说“入声”消失了。
可是这个早已死亡了的“入声”却成了一些诗作者争论的焦点。
我们押韵是为了声音的美。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无论是有声的无声的,都要在头脑里形成声音的信号。
如果不抑扬顿挫,不顺畅,就会感到别扭。
我们现在是用普通话来读诗的,如果用旧韵恰好与现代汉语语音平仄相反,读起来肯定
拗口。
有人说那是你不会读古音。
那些自称会读入声字的朋友真的读出来了,或者用拼音字母标出了音。
比如把“白”读成“bò”,其实就是把“白”读成了“檗”。
也就是”波”的去声。
而且那些哥们比我大不了几岁,你是从哪儿得知如此如此呢?
古代是没有录音工具的,学书是要靠老师口传心授的。
经过了一代一代的传承,再加上老师受方言的影响,很难说他的发音是不是正宗的入声了。
也有人说,南方方言还有有入声的。
可以断言,此入声非彼入声。
公元二十一世纪的入声怎么能是几千年前那样的入声呢。
退一步说,就算还有说入声方言的人,他们有多少会写诗,读诗的呢?
退二步说,就算还有懂入声而写诗的诗人,能占多大个比例呢?
退三步说,就算写诗的都用入声,我们还让不让更多的人读诗呢?
我们不要再退了吧。
时间是不可能停留的,语言肯定是不断发展的。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再说,我们遵守诗词格律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因为
那是前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吗。
我们不应该形式的,皮毛的学习古人。
应该体会、理解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的真谛。
严格地遵循其中的精神内涵,才是真正的合规中律。
我们承认某些诗友用惯了旧韵,不习惯用新韵,甚至看着都别扭。
其实大家都是从不懂韵,到略通韵,到熟练用韵的过程。
用新韵还是用旧韵现阶段还是应该各随自便,在创作实践中自然地转变。
用韵的新旧是否是评价诗作高低优劣的标准呢?不应该是吧。
笔者曾有这样的诗句:“不辨秃头假比丘,沿街叫卖真经济。
”编辑给改作“光头”。
原因是“秃”是入声字。
我们知道词汇是有色彩的,“秃”含有贬义,“光”是中性词汇。
“光头”起不到表现对于那些,为了赚钱剃光了头,假冒僧人,亵渎佛界的作法的憎恶。
我们读诗的时候,不是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一边读一边理解着诗意,一边品味着诗味吗?至于考究此诗的平仄、用韵、对仗,那应该是读过一遍之后的事,而且是你有意要品评它才这么做。
否则,此项可以省去。
那么一首诗的优劣首先就是第一感觉,就是诗境的美给我们打下的烙印。
这符合人感知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也符合审美学活动的规律。
这说明一首诗给人的美的感受,主要是诗的意境等内涵的东西。
近年来,有的诗友,甚至是很有“诗名”的,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诗作的内涵上,而是把力气都用在了雕词琢句,严谨格律上。
所以有的诗友评价说,这些诗都是精品,但读起来呆板,坚涩,没有诗味了。
拉拉杂杂地说了一大堆。
我的意思是:不要纠緾于用什么韵,更不要以用平水韵而自视高人一等,进而评价用新韵为低级。
(插一句,某些书刊中给新韵作品加了括号是最不可取的,好像把这样的诗和诗作者打了入另册,很不尊重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
)
写旧体诗的人,应该有新思维,学古不应泥古。
诗作和诗人应该与时俱进。
诗词是高雅的艺术,诗人是高雅的人。
团结人肯定是高雅的品质。
作为编辑更要兼收并蓄,使自己的书刊百花齐放,色彩缤纷。
集中全体诗作者的合力,开拓诗词创作的路子,深挖诗词的思想内涵,提高诗词的艺术品位,使我们的诗坛更繁荣、多彩、美丽、祥和,我愿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