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第1章过程控制系统概述习题与思考题
第1章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习题与思考题1.1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它有那些特点?1.2 过程控制的目的有那些?1.3 过程控制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过程控制系统有那些分类方法?1.4 图1.11是一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A 、B 两种物料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通过改变进入夹套的冷却水流量来控制反应器的温度保持不变。
试画出该温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指出该控制系统中的被控过程、被控参数、控制参数及可能影响被控参数变化的扰动有哪些?1.5 锅炉是化工、炼油等企业中常见的主要设备。
汽包水位是影响蒸汽质量及锅炉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水位过高,会使蒸汽带液,降低了蒸汽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损坏后续设备;而水位过低,轻则影响汽液平衡,重则烧干锅炉甚至引起爆炸。
因此,必须对汽包水位进行严格控制。
图1.12是一类简单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示意图,要求:1)画出该控制系统方框图。
2)指出该控制系统中的被控过程、被控参数、控制参数和扰动参数各是什么。
3)当蒸汽负荷突然增加,试分析该系统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V-1图1.1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示意图1.6 评价过程控制系统的衰减振荡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那些?有那些因素影响这些指标?1.7 为什么说研究过程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比研究其静态特性更意义?1.8 某反应器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800 10℃。
为确保生产安全,控制中温度最高不得超过850℃。
现运行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最大阶跃扰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3所示。
1)分别求出稳态误差、衰减比和过渡过程时间。
2)说明此温度控制系统是否已满足工艺要求。
T/℃图1.13 某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1.9 简述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1.10 过程控制系统与运动控制系统有何区别?过程控制的任务是什么?设计过程 控制系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3章 过程执行器习题与思考题3.1 试简述气动和电动执行机构的特点。
3.2 调节阀的结构形式有哪些?3.3 阀门定位器有何作用?3.4 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有哪些?实际工作时特性有何变化?3.5 已知阀的最大流量min v q =50m 3,可调范围R=30。
时滞系统自适应预测控制策略
其 中 : B、 均 为 的多 项 式 , ) A、 c B( 的若 干 首 项 元 素可 以是零 , 示对 象相 应 的 时滞数 ; ( )“ 五 分 表 y k 、 () 别 为系统 的输 出、 输入 ; 尼 为均 值 为零 、 差 为 的 ( ) 方 白噪声 ; △为差 分算子 , 一1 △ 一 。
示 。
本 文将具 有纯滞后 的一 阶惯性环 节作 为时滞工业 对象 的系统模 型 ,在前 人研究 的基 础上 ,采用广 义预 测控制 算法 ( C 对 系统进行 优化控 制 ,使 其具有 较 GP ) 好 的抗 负载扰 动 ,提 高了 系统的控 制性能 。
1 G C控 制 基 本 原 理 P
时滞 系统 自适 应 预测 控 制策 略
高 曼 ,周 丽芳 ,黄 硕
( . 中南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1
长沙 40 3 ) 1 1 1
4 0 8 ;2 1 0 3 .长 沙 中联 重工 科 技 发 展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湖 南
摘 要 : 用具 有 纯 滞 后 的一 阶 惯 性环 节作 为 时滞 工 业 控制 对 象 的模 型 , 将广 义预 测 控 制 应 用 于 系统 中。 种 采 并 这 控 制 方 法 简 单 、 易实 现 , 时在 优 化过 程 中不 断 利 用 测 量信 息 进 行 反 馈 校 正 , 一定 程 度 上 克服 了不 确 定 性 容 同 在
本文采用 如下 的离散 差分方程 来描述 被控对 象 : A(一 ) 尼 = B ( 一 ) ( — ) C( 一 ) ( ) z Y( ) 2 — 1 + } 足 /
△ 。 … ……… ………… …… ………… ……… … () 1
ITAE和IMC在不稳定大滞后系统的研究
1 IAE 基 本 原 理 及 内 环 状 态 反 馈 镇 定 T
式 中,= ii, 0, , , , 。 3虽然有 R 。 收敛半径 , l L/! i 1 2 … o 式() i = o =。
但 当 L足 够 小 、足 够 大 时 , 就 变 成 无 关 紧 要 的 小 量 了 , 次 幂 i I i 高 项 随 着 过 渡 过 程 演 化 进 程 也 就 被 消磨 掉 了 ; 之 , 次 幂 项 的影 反 高
所谓 IA T E最佳控 制律是 指满足误 差绝对 值 l ( )乘 以时 e- l c
为 时 间常 数 。 ( ) 式 2 中含 有 纯 滞 后 因 子 e~, 数 学 式 来 看 , 是 从 它
的纯滞后或滞后时 间与 时间常数 比值都 比较小 。文献[] 出一 2提
种 在 传 统 内模 控 制 结 构 中增 加 一 个 预 稳 定 控 制 器 ,控 制 效 果 较
士
l s
s sems omet yt s i an t c m plxt of oni ig h pa a e e ste p er om bn t l me, d he o ei y c fm n t e r r m t r , ap c h ies he MC a d h I n t e TAE,s t e u es h
Ab ta t s rc Ai i a h ba c nto e fctofgen alPI m ng tt e d o r l fe er D u ed n h u s a e y t m s s i t e n t bl s s e wi l g i e t on t del , c lve of he h m ayi an t e l f t t
基于混合型模糊PID的温度滞后控制系统的设计_令朝霞
为此,设计中针对 ΔKP,ΔKI,ΔKD3 个参数分别给 出了整定的模糊控制表,如表 1 ~ 表 3 所示。KP、KI、 KD 的模糊规则表建立好后,在线运行过程中,微机测
[4] JingliangZhang,Ruifeng Chen,Guoxiao Guo,Teek-Seng Low. Modified adaptive feedforward run-out compensation for dual-stage servo system. IEEE. 2000: 3581-3584.
LING Zhao-xia
( School of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China)
Abstract: For system of the delay temperature,It was studied and designed of the hybrid fuzzy PID controller. It’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control control to adapt t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ystem. Using the Smith Predictor to overcome the impact of the delay system.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control of complex systems,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Actual operating results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Key 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fuzzy control; compensate control
大纯滞后在对象控制方法应用研究
大纯滞后在对象控制方法应用研究摘要:针对一般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大纯滞后问题,提出了一种克服大纯滞后的预测控制方法。
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获得对象的一阶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Smith预估神经元控制器设计方法,再用构建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出未来相应时刻的系统输出,然后用该输出来调整当前时刻的控制量,从而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大纯滞后0 前言一般工业过程中都具有非线性大纯滞后的特点,特别是滞后较大(即额定滞后S/T>0.5)的系统,常规控制往往无能为力。
采用Smith控制是解决对象大纯滞后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它需要建立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且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面向对象的神经元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具有算法简单、适应性好等优点,但是对于大纯滞后过程,由于被控量的偏差不能及时反映控制量的变化影响了神经元的控制效果。
预测控制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控制算法,在工业上已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思想是:在当前时刻,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预测未来一定时域内每个采样周期(或按一定间隔)的过程输出,即可以根据当前的输入预测未来多个时刻的输出,从而根据控制要求调整下一时刻的控制量,有利于对纯滞后系统的控制,将预测函数控制应用于大纯滞后温度控制系统,减少了稳态静差,但超调量偏大,要有一种具有自补偿功能的非线性预测反馈校正法,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但该方法限于纯滞后时间已知的情况下,对于纯滞后参数未知或者改变的情况未加讨论。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一种用神经网络辨识系统的滞后时间参数,用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对大纯滞后对象的控制方法。
其中预测模型是用神经网络逼近被控的动态对象而建立的,从而无需知道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
1 神经元模型及控制系统1.1神经元模型针对将神经网络直观套用于自动控制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控制的神经元模型它的输出u(t)可以表示为u(t)=K∑wi(t) xi(t) (1)式中:K>0,为神经元的比例系数;xi(t)为神经元的n个输入状态;wi(t)为相应于xi(t)的加权值;wi(t)由某种学习算法确定。
滞后校正的原理
滞后校正的原理
滞后校正是一种用于修正系统响应滞后的方法,常用于控制系统中。
其原理基于对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滞后处理,在时间上对信号进行一定的延迟,以使系统的响应更加准确、稳定。
滞后校正的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滞后补偿器来改变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滞后补偿器由一个或多个衰减器和一个延迟器组成。
衰减器可以减小信号的振幅,而延迟器可以延迟信号的相位。
具体来说,当系统的响应滞后时,可以通过增加延迟器的时间常数来减小滞后。
延迟器会导致系统的相位响应滞后,并减弱系统的频率响应。
通过在系统的传递函数中引入延迟器,可以使系统的相位响应向后移动,从而达到校正滞后的效果。
实际上,滞后校正可以看作是一种频率域设计方法,通过调整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使其更加接近期望的频率响应。
在控制系统中应用滞后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总之,滞后校正通过引入延迟器来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从而校正系统响应中的滞后现象。
这种方法可用于改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使系统的性能更加优良。
时滞系统控制发展历程综述
这 样 就 可 以用 常规 的控 制
.
大 林 算 法是 由美 国
于
.
公 司 的大 林
方法 如
,
或
控 制 对 系 统进行控 制 川
该
方 法 首先 从 理 论 上 解 决 了 纯 滞 后 系 统 的 控 制 问
年 针对 工 业 过 程控 制 中 的纯 滞后 特 性 而 提 出的 一 种 控 制 算法 该 算 法 的 目标 是 设 计
,
为 解决 这 一 问 题 文 献
, ,
,
,
提 出 了一 种参 数 自
能设 计 出 合适 的 且 可 以 物 理 实 现 的 数 字 调 节 器
适应 预 报递 推 算 法 实 现 了 对 时 滞 非 线 性 系统 的
就 能 够 有 效 地 克 服 纯 滞 后 的不 利 影 响
, ,
,
.
但
无模 型 学 习 自适 应 控 制 该 方 法 不 依 赖 受 控 系 统
第
年 月 卷 增刊
控
制
工
程
,
场
文 章 编号
一
岛
一
一
时 滞 系 统 控 制发 展 历 程 综述
张 冀 飞' 曾
,
亮
,
邓 方林
第 二 炮 兵 工 程 学院 自动 控 制 系 陕 西 西安
海军航 空 工 程学 院 机 械工 程 系 山 东 烟 台
摘
要
,
系统 研 究 了 时 滞 系统 拉 钊 的 发 展 历 程 介 绍 了
.
等针 对 常规 预 估 控 制方 案 中要 求 受 控 对 象 的模
型 精 确这 一 局 限 在 常 规 方案基 础 上 外 加 调节 器
一类纯滞后系统Fuzzy-Dahlin控制策略的研究
20 0 7年第 4期
工业仪表与 自动化装置
・3・
一
类 纯 滞后 系统 F zyD hi 制 策略 的研 究 u z— a l n控
文定都
( 湖南工 业 大学 冶金 校 区 , 湖南 株 洲 4 2 0 ) 1 0 0
摘要: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 中普遍存在的大惯性、 纯滞后 、 时变性、 非线性对 象的控制 问题 , 出 提
合在 一起 。即
”一 ㈩ ・ =
这 主要 是 由 纯滞 后 时 间 常 数 引起 的 J 。解 决 此 问
题 的方法 目前 主要 有 两种 卫4: - 自适应 模 糊 控 制 和 J
模糊 PD控制 。前者 需要 在调试 过 程 中不 断修 改参 I
数设 置 , 但耗 时 , 且往 往 达 不 到 预 期效 果 ; 者 不 而 后 模糊 控制 只是 在过 渡 过程 中起 作 用 , 在 误 差较 小 而 时进行 PD调 节 , PD对 大 纯滞 后 这 种 非 线 性 特 I 但 I 性无 能 为力 ; 外这 种方 法是 以 PD控制 为 主 , 另 I 己失
用模糊 控制 器与 D hi 法 相 结合 的控 制 策略 。仿 真 结 果表 明 : 方 法 对 此 类控 制 具 有 超 调 小 al n算 该 ( 可达 到无超 调 ) 调 节时 间短 、 、 鲁棒 性好 等优 点 。
关 键词 : 模糊控 制 ; al D hi 法 ; n算 纯滞后 系统 ; 策略 ; 仿真
去 了模糊 控制 的实 际意 义 。
复合 系统 结构 如 图 1所 示 。在 进 行 控 制 时 , 当 误差 较小 时 ,al D hi 法 解 决 对 象 的纯 滞 后 引起 的 n算
大时滞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
N . ( e. o2 ) o 3 G n N . 1
大 时 滞 控 制 系统 的 控 制 策 略 分 析
孙 秀桂 陆绮荣 赵政春
( 桂林工 学院, 西 桂林 5 10 ) 广 4 04
摘 要 : 文 研 究 了 两类 用 于 大 时滞 系统 控 制 的 方 法 , 包括 PD控 制 、mi 本 即 I S t 估 控 制 和 自适 应 控 制 方 法 在 内 的 经 典控 h预
引 言
随着 生产 的发展 , 过 程 的 复杂 化 引 起 了 复 ]业 杂 系统 的 出现 。在 复 杂 的工 业 过 程 当 中广 泛 地 存
过 程 输
在着 大时 滞现象 , 得 被控 量 不 能 及 时地 反 映 系统 使 所 承受 的扰 动 , 导致 超 调 量 大 , 使得 控 制 系统 的稳
域今 后 的发展 。
1 大 时 滞过程
时滞 环节 的存 在 使 得 系统 当 前 施 加 的控 制 作 用要 经过 一段 时间 才会 在 输 出 中反 映 出 来 , 重影 严
响 了系统 的稳 定 性 , 致 系 统 的 超 调 量 变 大 , 节 导 调
时 间大大 加长 。 因此 , 调节 系 统 存在 滞 后 会 造成 闭
性则使 得 问题更 加 复 杂 , 因而 对 此 类 问题 的研 究 具 有重 要 的理 论 和 实 际 意 义 。根 据 对 数 学 模 型 的 依 赖 程 度 , 致 可 以 分 为 传 统 控 制 和 智 能 控 制 两 大 大 类 。本文 分 析介 绍 了 应 用 于 时滞 系统 的各 种控 制 方法 及其 优点 及其 所 存 在 的局 限性 , 且探 讨 了该 领
制方法和 包括 模糊控制 、 神经 网络控制 和模糊神 经网络控 制在 内的智能控 制方法 , 分析 了各种控 制方 法的优点及存在 的局限 性, 并探讨 了该领域今后 的发展
滞后校正原理
滞后校正原理
滞后校正原理是一种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主要用于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的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位裕度。
具体来说,滞后校正通过降低高频增益,使系统的总增益增大,从而改善了稳态精度(降低了稳态误差)。
同时,系统中包含的高频噪音也可以得到衰减,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滞后校正还可以保持暂态性能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开环增益。
或者等价地说,滞后校正可以补偿因开环增益提高而发生的暂态性能的变化。
总的来说,滞后校正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系统校正方法,能够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最优控制问题的时滞系统方法
最优控制问题的时滞系统方法时滞系统是一类具有延迟因素的动态系统,其在最优控制问题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最优控制问题中时滞系统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以及常用的求解方法。
一、时滞系统的基本概念时滞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值在时间上滞后于输入值的一类动态系统。
时滞的存在往往会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最优控制问题中需要对时滞进行合理的处理。
对于时滞系统,其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x'(t) = f(t, x(t), x(t-τ), u(t))其中,x(t)为系统的状态变量,u(t)为系统的控制输入,τ表示时滞时间。
时滞系统的目标是设计出一种最优的控制策略,使得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二、时滞系统的建模方法在进行最优控制问题的研究时,需要首先对时滞系统进行合理的建模。
常用的建模方法有以下几种:1. 离散化方法:将连续时间上的时滞系统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的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系统进行数字化计算和仿真。
2. 插值方法:通过插值技术,将时滞项转化为历史状态变量和控制输入的函数。
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时滞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延迟微分方程方法:将时滞系统转化为一组延迟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来得到系统的性能指标。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描述时滞系统的动态特性。
三、时滞系统的求解方法针对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常用的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1. 动态规划方法:动态规划是一种基于状态和决策的最优化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通过建立状态-动作-奖励模型,可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策略。
2. 最优化方法:将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最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3. 近似方法:由于时滞系统的求解往往存在较高的复杂度,可以通过近似方法来简化求解过程。
常用的近似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控制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减小计算量。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大滞后温度系统通常指系统响应具有较大延迟时间的控制系统,常见于工业过程控制、气象预报等领域。
针对大滞后温度系统的控制方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大滞后温度系统中,由于系统响应具有延迟时间,因此传统的建模方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可能无法有效地捕捉系统中的延迟信息。
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建模方法,如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建模方法、基于模型演化的建模方法等。
2.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控制策略:针对大滞后温度系统,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自适应控制、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基于反馈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的延迟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针对大滞后温度系统,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方法,如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来优化控制策略的参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4. 大滞后温度系统中的控制效果评估方法:大滞后温度系统中
的控制效果评估方法需要考虑到系统延迟时间和模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可能无法得到理想的评估结果。
因此,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评估方法,如基于误差限的评估方法、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评估方法等。
大滞后温度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需要结合系统建模、控制策略、优化方法和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大纯滞后系统的模糊Smith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图 1 带 纯 延 迟 环 节 的 控 制 系 统
由于闭环特征方程 中出现 了纯滞后环节, 使系统的稳定性 降低, 过渡过程时 问增 长, 超调量增大, 果是 常规 PD控制器, 如 I 当纯滞后时间足够大, 系统将是本质不稳定 的。 mt Si h预估控制 被认 为是克 服大 时滞过 程 的最有 效控制 策略 之一 , 统 的 传 St mi h预估控制 系统框 图如图 2所示, 补偿环节 G S( e m( 1 - )一 称为 S i 预估器。 mt h
完全相 同。
三、uz— F z y Smi t h控 制
S i 预估补偿控制的缺点是对模型误差较为敏感,对于 mt h
具有 时变特性 的对象 , 当模型误差较大 时, t S h预估补偿 控制 mi
系统 的品质会变坏, 甚至失去稳定性 。而模 糊控制对 参数变化
图4 输入 、 出 变量 的 隶 属 度 函 数 输
Gc ): —— —— 'S — ( _ ——一 ( 2 )
预估 控制的优点 , 对纯滞后特性有较 好的补偿作用 , 对被控对 象参数 的变化有较 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改进后 的 F zyS i uz— mt h
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 良好 的控制品质 。
二 、 mi S f 估 控 制 h预
控制系统 , 则控制效果 很难令人满意 。
针对大时 滞 、非线性 、时变 的控 制对象 ,设计 了一 种 F zyS i uz— m t h控制器, 把对时滞系统最有效的控 制策略之一的 S t mi h预估补偿控制和对参数变化和噪声不敏感 、 鲁棒性 强的 模糊控制方法结合起来 , 利用 S i mt h预估器对模糊控 制进行有
图 2 S t mi h预 估 控 制 原 理 图
一类纯滞后系统预估控制策略的研究
1 引言
S t 预估器从理论上消除滞后因素的影响并改善系统的 mi h
稳定性和响应特性 。 然而它需要准确且 稳定 的数学模型 , 能 其性 对模 型参数 的变化十分敏 感 , 参数变化超过一定 限度S i 预估 mt h
器就 失去 了补偿效果I。 3 而实 际控制过程却往往难 以获得准确的 ]
移 了一个时间 , 控制系统 的过渡过程性 能指标都与对 象特 f为 生
路之外, 使闭环特征方程中不含滞后环节, 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特
性和稳定性。 其控制 系统结构原理 图如 图 1 所示 。
(时完全相同。 结构简单、  ̄ m h i 容易实现等优点 , 但它是
收稿 日期 : 0 —0 — 2 2 7 4 0 0
数学模型 , 或者对象本身就是时变模型 , 因此Sn h r t预估器在工程 j 应用 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针对这个 问题 , 本文提 出一种滞 后 过程预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在控制 回路 中加入和被控对象期 望性能相接近的一 阶参考模型 , 并采用综合误差法【 从而改善 系 2 1 , 统的性 能。 仿真试验证明该设计方案对被控 对象参数的改变适应
e e sa d l n i e a t r n o g tme d l y.
Ke r s mi p e i t r d l y r f r n e m o e ; x d e o y wo d :S t r d c o ; e a ; e e e c d l mi e r r h—
上式说明 , I 也预估器消除了纯滞后部分只 空 sn i 鲥 制系统的影 响 。 式中的 在 闭环控制 回路之外 , 因为 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
2 传统S l预估器 的基 本结构 m_ h
IMC-PID在大惯性大滞后系统中的应用及仿真
摘
要 : 对 PD 对 大 滞 后 大 惯 性 系 统 的 控 制 效 果 不 佳 、 数 整 定 复 杂 等 方 面 的 不 足 , 内 模 控 制 与 针 I 参 将
PD控制相结合 , I 并在 MAT AB环境下进 行仿真. L 以算例 证 明内模 控制 与 PD控制 串级结 合 , I 比单纯 的 P D控制具有更 良好 的鲁棒 性和抗干扰性 , I 不但调节速度 更快 , 参数 整定方法更简 单 , 而且还 不依赖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第 3期
广
东
有
色
金
属
学
报
Vo1 6, .1 NO. 3 Se t 2 0 0 p . 6
2 0 0 6年 9 月
J 0URNAL 0F GUANGD0NG N0N— ERR0USM E F TAL S
实 现的 阶次 .
若过 程 G () 定 , s稳 过程模 型定 义 准确 , 当 G 且
() s 一GM s , I ( ) () 模 型 的 逆 G () () G M s 一G s , c s 存 在 时 , 理想控 制器 的特 性 为[ : 则 3 ]
, 、 ,
从 图 1可 以推 导 出 :
收稿 日期 :0 6 4 1 2 0 —0 — 9 作 者 简 介 : 兴 华 (9 2 , , 东 广 州 人 , 士 研 究生 严 18 ~) 男 广 硕
[ I () G () -- G () S 1 M SGM S] d c 再 I ()G () 1 M s [ s 一GM s] +G c () 反 馈信 号 :
文 章编 号 :0 3 7 3 (0 60 —0 1 一O 10~ 8720)3 27 4
软件设计-Smith纯滞后补偿PID控制算法
软件设计-Smith纯滞后补偿PID控制算法⼀、题⽬题⽬5:以中等纯度的精馏塔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不等分⼦溢流的影响和⾮理想的汽液平衡,可以得到塔顶产品轻组分含量Y 与回流量L 之间的传递函数为:s e s s s s L s Y 12)15.17)(13.28()19.0(4.3)()(-?+++= 控制要求:1、采⽤Smith 纯滞后补偿PID 控制算法将塔顶轻组分含量控制在0.99。
2、采⽤继电法整定PID 参数。
3、整定效果验证:当被控过程参数时变时,如滞后时间由12→24,开环增益由3.4→6时,讨论PID 控制的响应速度及鲁棒性问题,考察当系统参数发⽣改变时,上述PID 参数是否选取合适。
⼆、Smith 纯滞后补偿控制原理针对纯滞后系统闭环特征⽅程含的影响系统控制品质的纯滞后问题,1957年Smith 提出了⼀种预估补偿控制⽅案,即在PID 反馈控制基础上,引⼊⼀个预估补偿环节,使闭环特征⽅程不含有纯滞后项,以提⾼控制质量。
如果能把图2-1中假想的变量B 测量出来,那么就可以按照图2-1所⽰的那样,把B 点信号反馈到控制器,这样就把纯滞后环节移到控制回路外边。
图2-1 反馈回路的理想结构⽰意图由图2-1可以得出闭环传递函数为G (s )=D (s )G P (s)e ?τs1+D(s)G P (s)由上式可见,由于反馈信号B 没有延迟,闭环特征⽅程中不含有纯滞后项,所以系统的响应将会⼤⼤地改善。
但是由于B 点信号是⼀个不可测(假想)的信号,所以这种⽅案是⽆法实现的。
为了实现上⾯的⽅案,假设构造了⼀个过程的模型,并按图2-2所⽰那样把控制量U(S)加到该模型上去。
在图 2-2中,如果模型是精确的,那么虽然假想的过程变量B 是得不到的,但能够得到模型中的B m 。
如果不存在建模误差和负荷扰动,那么B m 就会等于B , E m (s )= Y (s )?Y m (s )=0 ,可将B m 点信号作为反馈信号。
机械运动控制的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研究
机械运动控制的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研究时滞是机械运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的延迟、控制器的计算时间以及执行器的响应时间等因素,往往会产生时滞现象,导致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存在误差。
这种误差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造成影响。
因此,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时滞的定义和特点时滞是指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存在一段时间间隔。
在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时滞表现为控制指令的发送到执行器的延迟,以及执行器的响应时间。
时滞会导致输出信号的滞后,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时滞的特点包括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等。
二、时滞补偿方法的分类时滞补偿方法可以分为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方法,通过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来补偿时滞。
滑模控制基于滑模变量的滑模面,通过滑模面上的滑模控制律来补偿时滞。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根据系统实时状态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更新的方法,以实现对时滞的补偿。
三、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的研究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的研究旨在寻找对机械运动控制系统效果最佳的补偿策略。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优化控制器的参数、优化补偿策略等方式来实现时滞补偿的优化。
在时滞补偿算法中,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稳定性的分析和保证是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频域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分析系统是否稳定,并进一步设计相应的补偿控制策略。
此外,时滞补偿与优化算法的研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通常面临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等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时滞补偿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鲁棒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自适应性可以使系统在参数变化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
四、案例分析以一个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由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组成。
非线性调节技术在大滞后系统中的应用
非线性调节技术在大滞后系统中的应用(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张凌云,肖维荣摘要:针对大滞后被控对象介绍了一种非线性PID 控制器,并采用贝加莱PCC 控制器将该控制方法用于温度控制。
关键词:非线性PID;非线性函数;大滞后;温度控制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for large lag object, and use this method in temperature control on the base of B&RPCC。
Key words: Nonlinear PID;Nonlinear function; Large lag;Temperature control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492(2005)04-0065-03 中图分类号:TP2141. 引言在轻工、化工等很多行业的过程控制中,被控对象大都带有滞后特性,热量、物料和信号等的转移或转换需经过一定的时间,这便造成了许多过程存在大的滞后时间。
无论控制作用如何,在滞后时间阶段,控制作用对过程变量的影响是不可测的。
更为重要的是,时间滞后导致了过程变量输出不能迅速地响应控制信号,这等于在这段时间内反馈作用失效,而反馈是自动控制所必须得到的信息。
PID 控制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策略之一,但若用PID 来控制具有显著时间滞后的过程,则控制器输出在滞后时间内由于得不到合适的反馈信号保持增长,从而导致系统响应超调大甚至使系统失控。
通常PID 控制为了维持自动状态必须明显调低PID 参数,这就必然造成控制性能的降低。
一般而言,PID 控制器能控制τ-T 比(滞后时间/时间常数)小于1 的过程,对于大τ-T 比的系统,则必须调低PID 参数,所以难免控制迟缓,品质变差。
史密斯预估器是处理具有大滞后过程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控制方法,然而构造史密斯预估器通常需要精确的过程模型,否则,其性能不能令人满意。
第七章 时间滞后控制系统
Y ( s ) Wo ( s ) F ( s ) 1 W 0 ( s )[W c1 ( s ) W c 2 ( s )]
Y (s) Wo (s) F (s) 1 Wc1 (s)Wc2 (s)Wo (s)
7.5 三类时间滞后控制方案的综合比较
(1)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该方案的特点是实施比较简单,调整方便; 当设定值频繁变化时,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该方法适用于设定值频繁变化,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2)Smith预估补偿方案
该方案针对大滞后过程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控制方案; 但该方案以精确描述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为基础。 当模型不准确或模型参数随着运行工况变化时,该方案往往得不到预期 的补偿效果,因而单纯的Smith预估补偿方案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③
采样控制的这种思想是宁愿让每次的控制作用弱一些,来避免控制器进 行不必要的过调动作。实际上,采样控制就是按偏差进行周期性断续控 制的一种控制方式。
7.4 采样控制方案
7.4.2 采样控制方案 ① 采样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采样控制系统组成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的区别是增加了两个采样开关和 一个保持器,它们与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采样控制器。
7.2 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7.2.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
③ 微分先行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 s ) Wc1 ( s )Wo ( s ) R ( s) 1 Wc1 ( s)Wc 2 ( s )Wo ( s)
常规PID控制系统的随动特性:
Y (s) Wc1 ( s)Wc 2 ( s )Wo ( s ) R ( s ) 1 Wc1 ( s)Wc 2 ( s )Wo (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纯滞后补偿的基本原理 令增加补偿后的传递函数为:
(1) 则得:
(2) 即为消除滞后所采用的补偿函数。 通过附加并联环节GP(S)的补偿处理X(S)和Y(S)之间传递函数 不再表现为滞后特性。 史密斯提出的补偿方案如图2所示。 系统传递函数为:
(3) 可见,经补偿后,传递函数特征方程中已消除时间滞后项, 也就是消除了时滞对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7]。
图2 史密斯补偿控制系统方框图
2.3 完全抗干扰史密斯补偿控制 完全抗干扰的史密斯滞后补偿控制系统是在史密斯控制方案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反馈环节 ,从而实现系统的完全抗干扰(当 然,系统特性辨识不精确也可看成一种扰动),如图3所示。
用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持PID整定参数
,
,
采用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系统在干扰信号的作用下,响应 曲线如图7所示,可见,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可以取得很好的抗干 扰能力,并且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
图7 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下响应曲线
3 结束语
论文结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滞后系统的控制策略, 并通过仿真研究了各种控制策略的性能,论文在具体仿真过程中 略去了系统辨识、控制方法选择、控制参数整定等具体内容,只 是结合论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系统仿真和分析对比,给出 了滞后系统控制的一些方法。通过其他智能控制策略进行滞后系 统控制也是很好的方法,国内外研究学者也取得了相关成果,将 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开展。
2010年04月刊
AUTOMATION PANORAMA
77
1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时滞,典型的时滞工艺 过程有皮带输送过程、管道输送过程及大多数热力过程等。滞后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对系统变量的测量、系统中设备的物理性质
或信号的传递等。这类控制过程的特点是:当控制作用产生后, 在滞后时间范围内,被控参数完全没有响应,使得系统不能及时 随被控制量进行调整以克服系统所受的扰动[1]。所以这些对象的纯 滞后时间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都极为不利,它使系统的稳定性 降低,动态特性变坏。国内外学者对滞后系统进行了许多新的控 制策略研究,肖军等提出了滞后系统的前馈——反馈预估控制[2]。 马军爽等提出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3] 。文定都等针对纯滞后系统 提出神经网络Dahlin控制[4]。
为了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消除或部分消除滞后对控制系统控制 品质的影响,发展了补偿控制方法。补偿控制方案是有目的地对 滞后进行补偿,这种方法比微分先行和中间微分反馈方法更能起 到提高纯滞后系统控制质量的目的。补偿控制是由史密斯最早提 出来的,后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提出了许多修正的补偿控制 方案。纯滞后补偿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在控制系统中某处采取措 施(如增加环节或增加控制支路等),使改变后系统的控制通道以 及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不含有纯滞后环节,从而改善控制系统的 控制性能及稳定性等[6]。
Abstract: Aiming at the features of large la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ses differential ahead PID control, intermediate differential control and Smith control combining with mathematical models. The simulation under MATLAB is done, which proves that these control strategies can be applied into time delay system. Key words: Time Delay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s; Control Mode; Simulation
3 滞后系统控制仿真
以某恒温箱的恒温过程控制为研究背景。其中,输入量为燃
76
2010年04月刊
AUTOMATION PANORAMA
油量,输出量为温度[8]。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得系统数学模型:
(8)
分别采用串联PID控制,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微分控制进 行仿真,仿真波形如图5所示,可见,采用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 微分控制,阶跃响应曲线平稳,超调量小。为了验证在扰动作
图3 完全抗干扰史密斯补偿控制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干扰传递函数为:
(4)
系统完全不受干扰的影响,由此得: 即:
(5) (6)
(7) 2.4 增益自适应性补偿控制
增益自适应性补偿控制是在史密斯补偿控制基础上增加了一 个除法器、一个导前微分环节和一个乘法器。利用这三个环节根 据模型和过程输出信号之间的比值来提供一个自动校正预估器增 益的信号。实际过程控制对象的特性是随时间变化的,此时,增 益自适应控制系统便成为一个复杂的增益自适应调整控制过程, 如图4所示。
2 滞后系统控制策略
2.1 常规控制系统 在纯滞后系统控制中,为了充分发挥PID的作用,改善滞后
问题,主要采用常规PID的变形形式: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微分 反馈控制。
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微分控制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微分作用提 出的。微分的作用是导前,根据变化规律提前求出其变化率,相 当于提取信息的变化趋势,所以对滞后系统,充分利用微分作用 可以提前预知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提前控制”。在微分先行 控制方案中,微分环节的输出信号包括了被控参数及其变化速度 值。将它作为测量值输入到比例积分调节器中,这样使系统克服
姚宁(1980-)
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探 测器,电子线路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8A510014)
摘要:针对滞后控制系统的特点,结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微分 先行控制、中间微分控制、史密斯补偿控制、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和改进 史密斯控制等具体方案,并通过MATLAB环境进行了仿真研究,为进行滞 后系统的可靠控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滞后系统;数学模型;控制方式;仿真
图4 可变增益自适应性补偿控制 图中的增益KP随着估计模型和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补偿系统的特性时变。 改进型史密斯补偿控制方案的最大特征是比其他方案多了一 个调节器,结构图从略,改进型史密斯补偿控制其参数整定比较 简单。理论分析证明改进型方案的稳定性优于原方案,其对模型 精度的要求明显降低,有利于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其它作者:王武(1978-),男,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方向的研究。
(9)
参考文献: [1] 曹立学,令朝霞,蒋军. 大滞后多变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9): 4885~4887. [2] 肖军,张桂香. 滞后系统的前馈——反馈预估控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3: 10~12. [3] 马军爽,郭耀华,王维. 模糊RBF神经网络在纯滞后系统中的应用[J]. 冶金设备,2008,(1): 1~6. [5] 文定都. 针对纯滞后系统神经网络Dahlin控制的研究[J]. 自动化与仪表, 2008,(12): 38-43. [4] 俞金寿. 过程控制系统和应用[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邵惠鹤. 工业过程高级控制[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7] 邵裕森,戴先中.过程控制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王正林.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9] 刘金琨. 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第2版)[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4.
2010年04月刊
AUTOMATION PANORAMA
75
Hale Waihona Puke 术纵横Theory 理论超调的作用加强,从而补偿过程滞后,达到改善系统控制品质的 目的。与微分先行控制方案的设想类似,采用中间微分反馈控制 方案能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进而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微分先行 和中间微分反馈方法都能有效地克服超调现象,缩短调节时间而 且不需特殊设备[5]。因此,这两种控制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 用价值。但是这两种控制方式都仍有较大超调且响应速度很慢, 不适于应用在控制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2.2 史密斯补偿控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492(2010)04-0075-03 中图分类号:TP273
滞后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Control Strategy and Simulation on Time Delay System
(许昌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姚 宁,王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