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e6bacaaaea998fcd220e27.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司马迁《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译文
![司马迁《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8ced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b.png)
司马迁《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译文《十二本纪·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作者:司马迁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756d176c66137ef061937.png)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杖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近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踢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和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注)①重瞳子:瞳孔内有两个瞳仁,这是一种传说。
②义帝:楚怀王之孙,名心。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地方千里(土地方圆)B.何兴之暴也(残暴)C.遂将五诸侯灭秦(带领)D.非用兵之罪也(过错)2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我何面目见之树之以桑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若属皆且为所虏C.乃令骑皆下马步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乃自刎而死朝济而夕设版焉2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英雄气概的一组是()①不忍杀之,以赐公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③吾为若德④乃自刎而死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拒绝渡江之后面对汉军重围,命令手下都下马,手拿短兵器步行作战,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身上也被十多个敌人刺伤,直至最后自杀身亡。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6bdfa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虞姬
忠贞不渝、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宠 姬形象;她对项羽的爱情忠贞不
渝,最终为爱情献身。
范增
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形象; 他尽心尽力辅佐项羽,但最终因
项羽的猜忌而离开。
06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项羽故事在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的改编与呈现
1
文学改编
项羽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流传 ,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 说、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使项羽的形象更加 生动鲜明。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 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 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文章概述
文章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 述项羽的家世和早年经历,第二部分是写项 羽在灭秦过程中的功绩,第三部分是写项羽 的失败及悲剧结局。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善于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 和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破釜沉舟”、 “鸿门宴”等故事,充分展示了项羽勇猛善 战、有胆有识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
材)
目录
• 引言 • 原文呈现 • 翻译对照 • 内容分析 • 作文素材挖掘 •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 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 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人物形象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解读与探讨
心理学解读
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家通过分析 项羽的决策过程、情绪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学探讨
项羽作为历史人物,他的社会地位、家族背景、文化背景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密切相关。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出发,对项羽的形象进行 了深入解读。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840682c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e5ab695fbfc77da269b1bf.pn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至鸿门,谢曰谢:道歉,谢罪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想到D.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以有尺寸之地C.申之以孝悌之义D.伏为圣朝以孝治天下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见沛公谢罪,便脱口把曹无伤供出,自伤耳目,足见其毫无心机的性格。
B.对于范增举玦要求在席间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体现了项羽“妇人之仁”。
C.项庄舞剑环节,项伯拔剑处处掩护刘邦,体现出项伯急中生智、有仁有义的品质。
D.范增见项羽不想在席间杀刘邦,于是请项庄舞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足见其有远见。
11.A12.A13.C【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22e6bd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8.png)
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故世称项羽。
其先项仲,为楚将,封于项,因以为姓。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学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方能济大事。
”项梁奇之,遂教籍兵法。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天下响应。
项梁举籍,籍遂起兵响应。
项梁自号为武安君,籍为裨将。
项梁败秦军于定陶,秦将章邯收兵,籍复与梁破秦军于东阿。
秦二世三年,项梁败秦军于莒,秦将王离追击,梁兵败,籍与梁俱死。
籍遂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割地封王。
项籍为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勇猛果断。
自起兵以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然而,项羽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喜怒无常,终致败亡。
项籍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封项羽叔父项伯为吴王,封季布为楚王。
刘邦初入关中,见秦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财宝,意欲据而有之。
项籍闻之,大怒,遂攻破函谷关,入关中,烧秦宫室,杀秦降王子婴,焚秦朝官文书,杀秦官吏,尽收秦财宝。
项羽入关中后,见天下已定,欲立为帝,以示尊崇。
项伯曰:“项王有功于天下,宜为帝。
”项籍曰:“吾有何功?敢为帝?”项伯曰:“项王破秦有功,宜为帝。
”项籍曰:“吾破秦,非吾之力,乃天命也。
”项伯曰:“然则项王宜为帝矣。
”项籍遂自立为帝,国号大楚。
项羽立为帝后,封刘邦为汉王,封项伯为吴王,封季布为楚王。
刘邦封后,欲东归,项羽怒曰:“吾为帝,何故东归?”刘邦曰:“吾为汉王,东归以镇抚诸侯。
”项羽曰:“诸侯宜属吾,何得东归?”刘邦曰:“诸侯宜属汉王,吾东归以镇抚诸侯。
”项羽不听,遂攻刘邦。
刘邦败走,逃至彭城。
项羽大怒,遂围彭城,杀刘邦父、母、妻。
刘邦闻之,大悲,遂与张良、陈平定计,欲破项羽。
刘邦遂与诸侯联军,攻项羽于垓下。
项羽兵败,困于垓下,四面楚歌。
项羽曰:“天之亡我,我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
项羽死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项羽,一代英雄,勇猛果断,力能扛鼎,然因刚愎自用,不纳忠言,终致败亡。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753a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b.png)
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58af4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f.png)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77008bdd36a32d72758176.png)
(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段一: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文段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名闻诸侯:一般指分封制中的各方君主,这里指各路义军。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一般指黄河,这里指漳河。
C.破釜甑:一般指瓦锅,这里指头盔。
D.有美人名腐:一般指美女,这里指妃子。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A.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B.求人可使报秦者C.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D.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11,写出两段文字所形成的三个成语。
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与文段二中“莫能仰视”两句,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试做分析。
9.C(釜甑,此处指瓦锅)10.B(例句与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11.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表明诸侯将士畏惧项王,凸显了项王的威武;文段二中“莫能仰视”表明左右侍从对项王的同情,不忍直视,凸显了项王的悲凉结局。
高考近年文言文翻译挖空
![高考近年文言文翻译挖空](https://img.taocdn.com/s3/m/a5957fa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4.png)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欲分王诸将,以封侯。
张良曰:“君王不早封,后欲为之,无及也。
”项王曰:“何哉?”张良曰:“君王起兵,虽诛暴秦,不宜独王也。
宜分天下,封诸侯,以抚其心,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今不早定,人有所属,恐为诸侯所并,无以复报。
”项王曰:“善。
”于是与范增谋曰:“诸将无意者,可立为王也。
”【挖空翻译】1. 项王欲(______)诸将,以封侯。
(答案:分)2. 张良曰:“君王不早(______),后欲为之,无及也。
”(答案:封)3. “宜分天下,(______)诸侯,以抚其心,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答案:封)4. 项王曰:“善。
”于是与范增谋曰:“诸将无意者,(______)立为王也。
”(答案:可)5. 张良认为项王起兵诛暴秦后,(______)王。
(答案:不应独)6. 张良建议项王分天下,(______)诸侯,以安抚人心。
(答案:封)7. 张良认为,如果项王不早封诸侯,其他人可能会(______)诸侯。
(答案:并)8. 张良指出,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如果项王不早封诸侯,(______)。
(答案:无以复报)9. 项王认为张良的建议很好,于是与范增商议,打算立一些无意争夺王位的诸将为王。
(答案:诸将无意者)10. 项王和范增商议后,决定立那些无意争夺王位的诸将为王,目的是为了安抚他们。
(答案:以抚其心)【全文翻译】项王想要分封诸将,以封侯。
张良说:“君王不早封,后欲为之,无及也。
”项王问:“为什么?”张良说:“君王起兵,虽然诛灭了暴秦,但不应该独自为王。
应该分封天下,封诸侯,以安抚他们的心。
得人心者昌盛,失人心者灭亡。
现在不早定,别人有所归属,恐怕会被诸侯所并吞,无法再次报答。
”项王说:“好。
”于是与范增商议说:“那些无意争夺王位的诸将,可以立为王。
”【总结】本文通过挖空翻译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鸿门宴》中的文言文。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王想要分封诸将,以封侯,但张良认为项王不应独自为王,应该分封天下,封诸侯,以安抚人心。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af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8.png)
二、古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B•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C•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D•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项羽本纪文言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5d6b7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e.png)
楚世家,有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曰:“学无所成,终无益于事。
”籍曰:“读书则无以明理,剑则无以自卫,吾欲学万人敌之术。
”梁曰:“此所谓上智也。
”于是籍乃学兵法。
籍长八尺,力能扛鼎。
吴中子弟皆惮籍,莫敢与之争。
籍既学兵法,乃结交天下豪杰,名声大噪。
秦始皇帝崩,陈胜、吴广起兵反秦,籍亦起兵响应。
籍年二十四,遂为诸侯上将军。
秦二世元年,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籍遂率众西进,破秦军于定陶,遂至陈。
陈胜自立为王,籍以为非其才,乃西入关中。
籍至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项羽既定天下,欲封立六国之后,以存亡国。
乃召诸将议之。
诸将皆曰:“项羽勇猛,功高,宜为天下主。
”籍曰:“吾所以起兵,为天下除暴秦,非为六国也。
今若封六国之后,是助暴秦也。
”乃不封六国之后。
籍既封王,号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籍虽封王,而心中自恃勇猛,不修仁义,故天下多怨。
籍闻之,曰:“天下共苦秦久矣,吾为天下兴利除害,何怨之有?”遂不听众议,自恃勇猛,任意行事。
汉元年,刘邦起兵于沛,号曰“汉王”。
籍闻之,大怒,遂举兵伐汉。
汉王知籍将至,遂退守宛城。
籍至宛城,围之数重,汉王不得出。
籍令左右曰:“若取汉王,封万户侯。
”左右皆欲得汉王以为功。
汉王见形势危急,乃与张良、陈平谋曰:“吾欲解宛城之围,宜用计。
”良、平曰:“今籍兵强,难以力敌,宜用智取。
”乃令汉王母弟齐王信,伪降籍,籍信之,遂放汉王出围。
汉王既出围,遂还攻籍。
籍大败,走至垓下。
汉王追至,籍遂自杀,时年三十一。
汉王遂定天下,是为汉高祖。
项羽者,豪杰之士也。
勇猛无比,智略过人。
然性刚愎,不修仁义,终为天下所弃。
呜呼!勇猛虽能胜一时,而仁义乃能长久。
项羽之败,盖其自败也。
【译文】楚世家记载,有项籍,字羽,是下相人。
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习写字不成,就去学习剑术,但也没有学会。
项梁生气地说:“学习一无所成,终究对事情没有帮助。
”项羽说:“读书不能明白道理,剑术也不能用来自卫,我想学习能够对抗万人的技艺。
项羽不肯竟学文言文及其翻译
![项羽不肯竟学文言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601778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e.png)
项羽不肯竟学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史记·项羽本纪》项籍不肯竟学
项籍少年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其叔父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假智取,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译文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很生气。
项籍却说:“认字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谋略取胜,项羽用蛮力相斗,然而终于被刘邦打败,实在是谋略太少了啊。
启示:
项羽是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为人勇猛无比,人称西楚霸王。
但是最后被刘邦击败,自刎乌江。
项羽的失败,与小时候不肯认真读书、缺少谋略还是有关系的。
在学习上我们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
纵然你很有天赋,如果不付出努力与汗水,还是很有可能被别人超越的。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4383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百三十篇。
1.2.2 文章背景: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1.2.3 文学地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描绘了项羽的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2.1 篇章结构引言: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和起义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项羽在灭秦、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结尾: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一生的悲剧。
2.2 内容梳理2.2.1 引言: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灭楚后,项羽立志报仇。
2.2.2 第一部分: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破釜沉舟、新安之战等。
2.2.3 第二部分:楚汉争霸,项羽击败刘邦,封其为汉王。
2.2.4 第三部分: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
2.2.5 第四部分:楚汉争霸的决战,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乌江自刎。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项羽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政治短视。
3.2 分析方法通过原文语句分析、人物事迹评价、作者评价等方法,全面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项羽的主要事迹、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4.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练习5.1 教学活动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讨论交流:学生围绕项羽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5) 影视欣赏:观看《项羽本纪》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练习1) 翻译课文:学生独立翻译课文,锻炼文言文翻译能力。
2023届高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项羽本纪》(含答案)
![2023届高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项羽本纪》(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50a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e.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项羽本纪》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大惊。
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走入成皋。
淮阴侯韩信自立为齐王。
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
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
”乃东。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汉王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
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
大司马咎自刭汜水上。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
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至垓下。
大司马周殷叛楚,随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B.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C.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D.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阴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这是以后来的封爵来称代韩信。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文言文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79d61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c.png)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C.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的一种意思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田父”可以理解为老农。
文言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
![文言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034d39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昔者项籍,吴人也,始起于吴中,豪杰之材,壮志凌云。
籍父项燕,楚将也,为秦所灭,籍少而悲,常思复仇。
秦二世时,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籍乃与其兄项梁起兵反秦。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常以勇猛著称。
初起兵,籍杀会稽守殷通,举兵反秦。
秦将章邯闻之,急攻吴,籍与梁坚守,数月不下。
秦二世闻之,怒,乃赐籍王印,封为西楚霸王。
籍既为王,欲西入关,灭秦。
于是大会诸侯,各率其众,会于彭城。
籍乃自号霸王,封诸侯,大封功臣,赐田宅,赏赐甚厚。
籍乃发兵西征,所过无不克,诸侯畏服。
秦王子婴降于籍,籍遂入咸阳,焚秦宫室,杀秦王子婴,遂灭秦。
天下震动,诸侯皆贺,籍乃立子婴为帝,自号西楚霸王。
籍既称帝,欲南并百越,北并燕、赵。
乃使梁为上将,率兵北伐。
梁败赵,降燕,遂定北方。
籍自领兵南征,所过无不克,诸侯皆臣服。
然籍性刚愎,不恤士卒,有功不赏,有过不罚。
诸侯有反者,籍辄发兵讨之,杀人无数。
又好色,后宫美女数千,日夜宴乐,不思进取。
汉王刘邦起于巴蜀,欲与籍争天下。
籍闻之,大怒,乃与刘邦战于垓下。
刘邦兵少,不得进,乃设奇计,夜袭籍营。
籍大惊,不及备战,遂败。
籍走至乌江,自刎而死。
籍死,汉王刘邦遂定天下,建立汉朝。
汉高祖刘邦追思籍之勇猛,乃封籍为楚霸王,葬于乌江之滨。
项羽本纪,记项羽起兵反秦,称霸天下,终因性格刚愎,不恤士卒,败于刘邦之手,自刎而亡。
其一生英勇善战,然因性格缺陷,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后世之人,多以项羽为豪杰,叹其英勇,惋惜其短命。
《史记》项羽文言文翻译
![《史记》项羽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e445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籍者,下相人也。
其季父为楚将,籍杀人,与籍俱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其门下,籍乃始有知己。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称籍为壮士。
”翻译如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是下相人。
他的季父是楚国的将领,项籍因杀人而与季父一同逃到吴中躲避仇家。
吴中的贤士大夫都出自他的门下,项籍这才开始有了知己。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无穷,能举起鼎,才气超群,吴中的子弟们都称他为壮士。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籍曰:‘学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吾欲学之。
’于是项籍乃学万人敌。
”翻译如下:项籍年少时,学习写字不成,便去学习剑术,却又未能学成。
项籍说:“学习写字只需能记住名字而已,学习剑术只能敌一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的是能敌万人的技艺。
”于是项籍便开始学习能敌万人的技艺。
“及壮,籍乃学兵法,尝以剑击杀人数百。
籍以故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虽居吴中,随所游,不事事。
”翻译如下:到了壮年,项籍开始学习兵法,曾用剑击杀数百人。
因此,项籍不再从事家务生产,尽管住在吴中,随所游历,也不从事任何具体事务。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称籍为壮士。
籍父信,尝为项燕将,籍少时,项燕为秦将王翦所败,信因以为耻,遂亡命吴中。
”翻译如下: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无穷,能举起鼎,才气超群,吴中的子弟们都称他为壮士。
项籍的父亲项信,曾是项燕的将领,项籍年少时,项燕被秦将王翦打败,项信因此感到羞耻,便逃亡到吴中。
“籍既长,乃学兵法,属之齐人鲁仲连。
连为楚使于齐,说齐王田荣,欲与齐合从,共击秦。
籍闻之,乃说项梁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梁然其言,乃与籍西击秦。
”翻译如下:项籍长大后,便学习兵法,师从齐国人鲁仲连。
鲁仲连作为楚国的使者出使齐国,劝说齐王田荣,希望与齐国联合,共同攻打秦国。
项籍听说了这件事,便对项梁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谥号:中国古代对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 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是 一种尊称。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王安 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斋名:斋号,是中国有识文风雅之士将其书斋 所取名号,一些治学大家的斋号,往往也是后 人识别其本人的别称。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 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 林镇人,故被称也是相 当普遍。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 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 易,因为白居易曾做官江州司马。 称爵名:爵名是指被封的官爵。如诸葛亮曾 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 朝诗人谢灵运,因世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 乐公,故也被世称谢康乐。 称做官的地区: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长 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故世称陶彭泽; 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故世称骆临海。
4.B.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 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5.C.
• 麾下: 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这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指挥的 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 的敬称。 • 江东: 因长江在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 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顾炎武《日知录》 “江西广东广西”条下说, “盖大江自历阳斜北下 井口,故有东西之名。唐朝设江南西道,“自江北 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唐朝以后的江 东,与江西相对,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 故又称江左(江西称为江右)。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 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 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 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 自刎而死。太史公说: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 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 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 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 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却说什 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 难道不荒谬吗?
文言文阅读
——2204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 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 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 “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 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 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 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 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 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 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 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 能抬起头来看他。
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 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 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 八十人,聚拢骑兵,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 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 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 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 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 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 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 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 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 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 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 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 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 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 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 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 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
• 籍: 直称姓名:一般都是自称姓名或名,主要用 于自我介绍或作传,有时作为蔑视或称呼 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 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字和 名会有意义上的联系。如李白,字太白。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号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字与号 的根本区别是: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 由自己取定。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6.C.
• 项羽在斩杀了一员汉将,一汉军都尉 后,才与其骑兵在山的东面集合。
7.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到了这种情况,派骑兵 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他们。【“乃”、“觉 之”、“以”各一分,大意两分。】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自己的能力却不惜 吸取古人的教训,以为所谓的霸王功业就是用武力 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 【“矜”“奋”“经营”各一分,大意两分】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 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 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 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 的只剩下一百多人。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 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 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 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 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 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 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 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 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 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 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 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 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 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 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 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 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