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英文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_孟秀敬

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_孟秀敬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7卷第11期2012年11月V ol.67,No.11Nov.,2012收稿日期:2012-08-06;修订日期:2012-09-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2012CB955304)[Foundation:National Key Foundation Projects,No.2012CB955304]作者简介:孟秀敬(1986-),女,硕士,自然地理专业水文资源研究方向。

E-mail:xiujing_meng@通讯作者:张士锋(1965-),男,湖北省江陵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622M),主要从事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

E-mail:zhangsf@1482-1492页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孟秀敬1,2,张士锋1,张永勇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趋势分析方法以及Mann-Kendall 、Pettitt 和累积距平三种突变检验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1955-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及趋势。

研究显示河西走廊地区的气温在过去57年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是IPCC 第四次报告中近50年变暖率的两倍,达0.27o C/10a ,并且在1986年发生增温突变;四季气温中,冬季气温升高对年气温上升贡献最大。

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增率为3.95mm/10a ,但各个流域增加趋势并不显著;雨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年际变化与年降水量一致,雨季降水增量对年降水量增加贡献率大;河西走廊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雨季降水量在1968年发生增加突变。

河西走廊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总体向暖湿化发展,这种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影响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因素及一次典型沙尘暴过程的分析

影响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因素及一次典型沙尘暴过程的分析

影响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因素及一次典型沙尘暴过程的分析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强、特强沙尘暴的多发、频发区,沙尘暴对生产生活,气候环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一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河西走廊沙尘暴过程的动力因素,下垫面因素,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系统,3小时一次的地面观测资料,气溶胶光学厚度图等分析了2010年4月24日的一次特强沙尘暴的天气过程。

结果表明:地面冷锋和热低压的加强,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气压梯度,冷锋前后的ΔP 3达到+10hpa,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中西伯利亚至新疆地区形成一狭长深厚的低压槽,自中西部利亚延伸到新疆东南部,穿过青海北部甘肃中部一带,风速较大,形成了一支风速大于20m/s的强西风带;亚欧中高纬地区进行了一次从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变化的过程。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高低值变化与沙尘暴过境前中后时期有一个很好对应,过境前低,过境时骤增,过境后高转低,比较直观反映出了本次沙尘暴的过程。

关键词:河西走廊;强沙尘暴;天气系统;气溶胶光学厚度第一章引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走廊西部,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其逼近,周围沙源丰富,植被覆盖稀少,气候干旱少雨,冬春换季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更是我国沙尘暴天气的高发区及重灾区之一。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它作为一种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强的自然灾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环境问题,造成一系列气候效应[1][2],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

但是陈锦,李东庆等[4]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表明近40年河西走廊沙尘暴天气频率呈递减趋势,但强、特强沙尘暴仍时有发生。

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类型

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类型

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类型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日温差大。

成因: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较封闭河西走廊的地理地质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

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

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

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

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

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

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水系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

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

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

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

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

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

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③疏勒河水系。

位于走廊西端。

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鬃山。

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

河西走廊作文400字

河西走廊作文400字

河西走廊作文400字英文回答:The Hexi Corridor, a narrow strip of land located in northwest China,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Silk Road. Stretching over 1,000 kilometers, the corridor connec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nd has served as avital trade route for centuries.The Hexi Corridor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arid climate, with limited rainfall and extreme temperatures. However, it also features fertile oases, which have supported human settlement and agriculture throughout history. The corridor is home to a diverse range of landscapes, including deserts, grasslands, and mountains.Historically, the Hexi Corridor has been a strategic location, attracting various empires and civilizations. The Han Dynasty established control over the corridor in the2nd century BC, and it later became a major hub for theSilk Road trade. The corridor was also a battleground for various nomadic tribes, including the Xiongnu, Xianbei, and Tibetan Empire.In the Tang Dynasty, the Hexi Corridor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corridor became a center for trade, Buddhism,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The Mogao Cave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contain some of the finest examples of Buddhist art from this period.The Hexi Corridor's strategic importance continued in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Ming Great Wall was extended along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corridor, and the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military outposts and garrison towns throughout the region.In the 20th century, the Hexi Corridor was a major battleground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rridor became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for the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China.Today, the Hexi Corridor remains a vit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gion in China. It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modern industries, including agriculture, mining, and tourism. The corridor is also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connecting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 by rail and highway.中文回答:河西走廊,又称河西走廊,是一条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狭长地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河西走廊西部是中国的干旱区域之一,气候特征明显。

本文分析了近40年来该地区的高低温气候特征,旨在探究其气候变化趋势。

1. 高温气候特征(1)日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

其中,甘肃省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敦煌市等地日最高气温在40℃以上的年数较多。

(2)高温日数随年份增加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971-2010年河西走廊西部高温日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其中,2010年张掖市高温日数最多,达到208天。

(3)热浪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2010年张掖市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当地居民出现中暑、水资源极度紧张等问题。

虽然河西走廊西部属于干旱气候区域,但是冬季低温天气也显得格外严寒。

近40年来,该地区低温气候特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日最低气温沿北高南低的趋势分布。

例如,甘肃省张掖市夏河县的日最低气温达到了-42.2℃、陇西县的日最低气温达到了-36.1℃。

(2)冬季气温恶劣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甘肃省嘉峪关市出现大范围低温冻害,导致当地5000多人受灾,农业受损近2000万元。

3. 气候变化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河西走廊西部的气候变化呈现出逐渐变暖的趋势。

其中,2010年是该地区史上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温度为11℃,高温日数达到147天。

此外,未来还可能面临一些新的气候变化,如降水减少、风沙增多等问题。

综上所述,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特征明显,尤其是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这一趋势可能会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气候研究,探索适应性的农业生产、交通、水资源管理等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罗晓玲,李岩瑛,杨梅,等.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32-36.收稿日期:2020-03-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5015)作者简介:罗晓玲(1966-),女,甘肃酒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及相关研究,(电话)180****7758(电子信箱)***************。

河西走廊东部近60年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罗晓玲1,李岩瑛1,2,杨梅1,聂鑫2(1.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摘要:利用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 检验、小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0℃/10年,且这种增暖趋势存在突变,四季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特点为中北部增温速度比南部快。

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mm/10年,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增加速度快、中部增加速度慢。

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d/10年,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以夏季减少最显著;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呈增加趋势、中北部呈减少趋势。

年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d/10年,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上呈自南向北减少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化特点。

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关键词:气象要素;气候变化;空间分布;河西走廊东部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1)01-0032-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1.01.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al-temporal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in the eastern Hexi corridor during the recent sixty yearsLUO Xiao-ling 1,LI Yan-ying 1,2,YANG Mei 1,NIE Xin 2(1.Wuwei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Wuwei 733000,Gansu ,China ;2.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MA/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2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e of four weather station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trong wind and sandstorm in Wuwei city of Gansu province from 1959to 2018,its spatial-temporal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linear tendency estimation ,slip t -exam⁃ine ,wavelet method ,power spectrum ,et 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constantly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0.40℃/10a ,and this warming trend was sudden.The seasonal warming speed from high to low was winter ,autumn ,spring and summer.The spatial vari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er warming speed in the north-central than in the south.Precipitation showed fluctuatio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6.1mm/10a.Except for autumn ,precipitation in other seas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increase rate from big to small was summer ,spring and winter.The spatial variationof precipitation was fast in the south and slow in the middle.There was a downward trend in windy weather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0.4d/10a.The decrease in spring winds offset the increase in winter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ecrease was in summer.Spatial change of strong wi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south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central.The sandstorm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an interannual propensity rate of -2.8d/10a ,and its reduced speed from big to small was spring and summer ,winter ,autumn.In space ,there was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speed reduction of sandstorm from south to north.The trend of warm and humid climate in Wuwei city was obvious.The wind and sandstorm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limate change ;spatial distribution ;eastern Hexi corridor第1期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高低温气候特征。

这一地区的气候因素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地理位置、地形、植被覆盖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高温变化趋势。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这一地区的夏季高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近20年来,夏季高温的日数和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加。

这种高温的增加趋势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

高温导致了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干旱的情况。

而在低温方面,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冬季低温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种低温的升高趋势使得冬季的寒冷程度有所减弱,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同时也导致了冬季降雪量的减少,影响了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该地区冬季的降雪量逐渐减少,这一现象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还体现在气象灾害的频发。

近年来,该地区的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等)频繁发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气象灾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来的高低温气候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以便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为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作者:陈丽娜李健秦三杰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0期摘 ;要:利用河西走廊西部7个气象站1971—2010年高温(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中部盆地和北部川区,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和戈壁。

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强度增强;低温日数总体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减弱。

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8月,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1、2、12月。

高温天气出现在剐热带高压控制区城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高温;低温;气候特征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135-03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

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

近年来,全球高温日数有所增多,高温强度增强,对人类活动、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2]。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温天气虽然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小,但来势猛、影响范围大、危害重。

因此,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要更加重视防御低温对工、农、牧业的冻害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4]。

为此,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以期为当地高、低温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高、低温标准《甘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高温的标准为极端最高气温≥35℃;在《重要天气质量评定办法》中规定:河西走廊低温的标准为极端最低气温≤-20℃。

本文规定: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5℃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0℃定为1个高温日或低温日;有1站日极端最高气温≥37℃或日极端最低气温≤-22℃定为1个强高温日或强低温日。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高温气候特征分析中发现,近年来高温频率增加,最高气温持续走高;而低温气候特征则显示寒冷天数减少,冷冻期缩短。

本文还探讨了高低温气候变化的趋势,指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结论部分总结了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通过这些分析和总结,有助于了解河西走廊西部气候状况,为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总结、未来研究、应对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位于中国西部,是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防灾减灾和气候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的总体状况,揭示其主要特征和变化规律;2.分析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的趋势,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3.总结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的变化特征,为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4.提出针对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全面了解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的变化情况,为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对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高低温气候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气候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近50年商丘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商丘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商丘大风气候特征分析徐凤梅;康邵钧【摘要】The measured weather datas from eight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Shangqiu city during 1961-2010.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strong winds in Shangqiu,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windy days reducing. The generated synoptic situation of winds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ys of winds in Shangqiu have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ith the generally reducing trends and obviously month and season changes. The days of winds in April were the most,while September the least. And the windy days in spring were the most, autumn the least.%选取商丘市8个观测站1961-2010年共50年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商丘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对大风日数减少的原因进行简要剖析,并初步探讨了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商丘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月、季变化明显,4月最多,9月最少,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4页(P381-384)【关键词】大风;大风日数;气候特征;天气形势【作者】徐凤梅;康邵钧【作者单位】商丘市气象局,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市气象局,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4+7资料来自商丘市气象局所辖8个观测站(商丘、民权、睢县、宁陵、柘城、夏邑、虞城、永城)1961—2010年共计50年逐日定时观测资料和自计风记录(缺测不计),用气候资料统计整理方法,分析商丘地区大风气候特征.某测站一日定时观测平均风速或日最大10 min平均风速到达6级(10.8~13.8m/s)以上,或瞬时风速≥17 m/s,定为一个大风日.2.1 大风日数的变化和分布统计表明,1961—2010年商丘市大风日数共计402 d,年平均大风日数为6 d,最多年份21 d(1965年),最少年份一次没有出现(2003年).年大风日数20d以上的年份只有两年,分别是1962年和1965年,10 d以上、20 d以下的年份15年,约占总年份的33%,10 d以下的年份29年,占总年份的63%.从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曲线分析发现(图略),大风日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多,均位于历年平均值以上,并出现最大值;70—80年代初期(1975年除外)偏多,位于平均值以上,80年代中期开始至21世纪初,年大风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都位于历年平均值以下,并出现最小值. 商丘市大风日数月、季变化明显(图1).大风日数从1月到4月逐渐增加,全年以4月最多,占全年大风日数的18%;5月份起开始减少,9月份降至最低,10月以后大风日数又开始逐渐增多.按季节进行分析,春季(3—5月)大风日天数最多,为149 d,占全年总数的44%;夏季(6—8月)次之,为81 d,占24%;冬季(12—2月)65 d,占19%;秋季(9—11月)大风日最少,为41 d,占12%.分析表明,商丘市各地都可以出现大风,但位于邙山旅游区的永城市与其他县市之间差异较大.永城大风日数最多,为15 d;柘城最少,为4 d;其他县市差异不大,为5~8 d.单站大风日数最多的一年是1962年的永城,为80 d,最多的一个月是1962年3月的永城,为14 d;连续大风日数最多的是永城1961年4月1—5日,共5 d.永城大风日数明显多于其他县市,可能与其特殊地形以及下垫面状况、观测站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受特殊地形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气流经过永城时,速度增大,大风日数较多.2.2 大风风向的变化从图2看出,商丘市北北东(NNE)向大风最多,占20.3%;其次为北(N)向大风,占 17.6%;最少的是东(E)向大风,占 0.5%.其中偏北大风(NW,NNW,N,NE)日数居多,占大风总日数的64.7%;偏西大风(WSW,W,WNW)次之,占大风总日数的19.3%;偏南大风(SE,SSE,S,SSW,SW),占大风总日数的13.4%;偏东大风(ENE,E,ESE)最少,占大风总日数的2.7%. 按四季分(图略),春季最多为北向风,北北东向风次之,南、南东、东南东、东向风没有出现过,说明春季大风主要是系统性北方冷空气活动造成的.夏季最多风向为南南东,北北东向风次之,北、南东、南南西和西向风,风没有出现过,说明夏季大风主要是偏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造成的短时大风.秋季最多风向为北北西,北向风次之,偏东风没有出现过.冬季最多风向为北北东,西北西向风次之,东北东、东、东南东、南南东向风没有出现过,说明大风天气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影响的结果.统计商丘市各月不同风向可知(表1),除6月、7月份外,其他各月均以偏北大风为主,主要集中在2月、3月、4月、5月、10月,但以4月份最多,占大风总日数的18.3%,9月份最少,占1.1%;偏南大风主要集中在2月、4月、6月、7月,以7月份最多,占大风总日数的4%,12月份最少,占0.1%;偏西大风主要集中在3月和10月,以3月份最多,占大风总日数的4%,1月、2月、9月份最少,各占0.1%;偏东大风主要集中在10—12月,以10月份最多,占大风总日数的1.5%,3月份和9月份最少,各占0.1%.2.3 大风风速与持续时间商丘市大风平均风速为12.2 m/s,按风向平均风速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偏南风为12.6 m/s,偏北风为12.2 m/s,偏西风为12.1 m/s,偏东风为11.8 m/s.商丘市最大风速为20 m/s,出现在1976年7月22日,其中偏南风最大风速20.0 m/s,偏北风最大风速18.0 m/s,偏西风最大风速17.0 m/s,偏东风最大风速13.3 m/s.按风力等级划分,6级大风占大风总日数的85.0%,7级占13.8%,8级占1.2%,无9级及其以上大风.大风持续时间多为1~2 d,3 d的有两次,分别出现在1977年3月22—24日和同年的11月19—21日,时间最长的是5 d,出现在1978年4月14—18日.3.1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冷空气势力减弱应该是商丘市大风频次逐年(代)减少的主要原因.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只要发生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全球范围大气候变化,势必影响到区域性气候.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候逐年变暖,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冬季强寒潮次数减少,冷空气强度减弱,频次减少,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区域大风频次减少,强度减弱.3.2 测站周围局地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气象观测站周围的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的环境下继续进行气象观测,对风的观测结果影响尤为突出.城市高层建筑物密度增大也影响到风速风向的记录.3.3 人工防护林带的影响据商丘市林业部门统计,近20年来植树造林面积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增加,对冷空气南下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或多或少会使大风频次减小,强度减弱.商丘市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较多,每个季节的主要影响系统不一样,总结商丘市产生大风的主要天气形势有以下3种[1-5]:4.1 强对流天气造成的阵性大风这种天气大都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预报起来难度较大,主要发生在春末和夏季,大风持续时间短,风速较大,破坏力很强.例如1986年6月4日的大风即为此类.4.2 南(东)高北(西)低形势下的偏南大风这种形势主要发生在春季,入海高压与蒙古(东北)气旋相配合,形成南(东)高北(西)低的偏南大风形势.分析大风发生前日20时天气图,得出结论:①东高西低形势下的偏南大风:高压中心位于140~160°E,35~40°N附近,低压中心位于105~120°E,40~45°N附近,一般情况下高低压中心压差△P≥7 hPa/10°E.例如1974年3月28日的偏南大风即为此类.②南高北低形势下的偏南大风:高压中心位于115~125°E,25~30°N附近,低压中心位于110~150°E,40~55°N 附近,一般情况下高低压中心压差△P≥10 hPa/10°N.例如1978年4月17—18日的偏南大风即为此类.4.3 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偏北大风偏北大风出现在冷锋后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的地方,半年受冬季季风的影响,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是造成偏北大风的主要原因.偏北大风的预报着眼点是冷空气的强度及移动路径.4.3.1 西路大风冷空气经新疆、河西走廊、黄河中下游东移入海,受它的影响,冷高压中心多在河套附近,以北西向风最多.分析大风发生前日20时天气图:冷高压中心位于91-97°E,45-53°N附近,一般情况下冷高压中心与郑州站压差△P≥23 hPa,冷锋过后3 h最大变压△P3≥+3.5 hPa.例如1986年12月3日的偏北大风即为此类.4.3.2 西北路大风冷空气经萨彦岭、蒙古中部、华北平原向东南入海,受它的影响,冷高压中心多在贝加尔湖西部附近,以北-北东向风最多.分析大风发生前日20时天气图,冷高压中心位于93-100°E,50-65°N附近,一般情况下冷高压中心与郑州站压差△P≥27 hPa,冷锋过后3 h最大变压△P3≥+3.0 hPa.例如1976年2月15日的偏北大风即为此类.4.3.3 北路大风冷空气从贝加尔湖以东南下,经蒙古东部和东北平原入海,受它的影响冷高压中心多在蒙古东部或东北平原,以北东风为最多.分析大风发生前日20时天气图,冷高压中心位于92-119°E,44-54°N附近,一般情况下冷高压中心与郑州站压差△P≥18 hPa,冷锋过后3 h最大变压△P3≥+3.0 hPa.例如1973年2月17日的偏北大风即为此类.1)商丘市大风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最多,70年代呈减少趋势,80年代初呈递增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至21世纪初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体呈减少趋势.2)商丘市大风日数月、季变化明显,1月到4月逐渐增加,4月达最多,5月开始减少,9月至最低值,10月以后又开始逐渐增多.春季大风天数最多,占全年总数的44%;夏季次之,占24%;冬季占19%;秋季最少,占12%.3)商丘市各地都可以出现大风,但永城明显最多,柘城最少,其他县市差异不大,其原因是与下垫面状况及观测站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4)商丘市北北东向大风最多,其次为北向大风,最少的是东向大风.偏北大风日数居多,偏东大风最少.春季最多风向为北,北北东风次之,夏季最多风向为南南东,北北东风次之,秋季最多风向为北北西,北风次之,冬季最多风向为北北东,西北西风次之.5)商丘市大风平均风速为12.2 m/s,最大风速为20 m/s,6级大风最多,无9级及其以上大风.大风持续时间多为1~2 d,持续最长的有5 d.6)大风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观测站周围局地环境和人工防护林带的影响.7)大风是在特有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天气形势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阵性大风、南(东)高北(西)低形势下的偏南大风和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偏北大风.[1]颜梅,范宝东,满柯,等.黄渤海大风的客观相似预报[J].气象科技,2004,32(6):467-470.[2]王雷,王坚侃.海岛地区分区大风预报探讨[J].气象科技,2005,33(5):404-407.[3]刘鸿升,余功梅.偏北大风的数值预报释用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02(1):100-106.[4]吴增福,杨庆苹,卢荻,等.洪泽湖区春季大风的分析和预报系统[J].气象科学,1995(3):300-307.[5]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1:395-401.。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作文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作文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作文英文回答:The Hexi Corridor, also known as the Gansu Corridor, is a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corridor in northwest China. It is a stretch of flat, arid land that runs along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etwee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Longshou Mountain Range. The corridor is an important passage that connec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as well as Central Asia.The Hexi Corridor has been a vital route for trade, cultural exchange, and military campaigns throughout history. It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which facilitated the exchange of goods, ideas, and technologi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 corridor also served as a strategic military passage, as it allowed for the movement of troops and supplies between the heartland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frontier.The geography of the Hexi Corridor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arsh desert climate and sparse vegetation. The area is prone to sandstorms and has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making it a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for human settlement.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 corridor has been inhabi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several oases and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have thrived along its route.The Hexi Corridor is also home to several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including the Mogao Cave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known for its Buddhist art and murals. The corridor has been a melting pot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nd cultures, an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role in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中文回答: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历史和地理走廊。

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近51年出山径流分布特征

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近51年出山径流分布特征

第27卷第5期2009年9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27No.5Sept.2009收稿日期:2009-03-1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0(2004BA901A16);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航天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0(2007-17)作者简介:郭良才(1962)),男,甘肃通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气候和城市生态环境预测工作。

E -mai l:jqglc@ 。

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近51年出山径流分布特征郭良才1,2,王伏村3,吴芳蓉4,刘晓云2(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甘肃酒泉735000; 3.张掖市气象台,甘肃张掖734000; 4.白银市气象台,甘肃白银730900)摘 要:以河西走廊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1955~2005年时段的河流流量和气象实测数据为资料,应用多种数值诊断方法,系统分析了流域内51年间出山径流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等。

结果表明,走廊内出山径流的年内分配差异较大;三大河流的夏汛流量的峰值出现在同一时期,出山径流量自西向东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分别占年总出山径流量的74.75%、75.04%和80.94%;径流的年际变化,平水年份最多,占总序列的38.56%,偏枯年大于偏丰年7.84%,说明出山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累积滤波器和Kendall 秩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出山径流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三大河流的年出山径流系列累积平均曲线在2005年趋于重合;Morlet 分析结果预示未来径流量将处于相对偏少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三大河流;出山径流;变化趋势;Morlet 变化中图分类号:S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009)05-0209-07在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区内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周围的山地,出山径流特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河西走廊西部是中国干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气候特征受到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

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河西走廊西部的气候干燥,降水分布不均衡。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仅在100毫米以下,且呈现明显的年降水量梯度差异。

西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且降水不稳定,多集中在夏季。

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多,且分布较为均匀。

河西走廊西部的气温波动较大,季节差异明显。

夏季气温高,其中7月份是最炎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冬季气温较低,其中1月份是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但昼夜温差较大。

河西走廊西部的年均气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近4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河西走廊西部的年均气温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

第四,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天气频发,且高温天数逐年增加。

近年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夏季高温现象明显,高温天数较多。

这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河西走廊西部的低温天气也相对较多。

冬季气温较低,寒冷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且极端低温天气时有发生。

这对该地区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干燥,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波动较大,年均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频发且高温天数逐年增加,低温天气相对较多。

这些特征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河西走廊西部的气候变化加强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霜冻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着眼点

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霜冻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着眼点

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霜冻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着眼点作者:雷淑琴李诚陶生才金生仁訾瑞渊王海蓊王惟晨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2期摘要从天气实况、影响系统以及天空状况等方面对2014年4月25—2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的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找出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霜冻;气候特征;影响系统;预报着眼点;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中图分类号 P45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15-02霜是指当气温下降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最低温度下降到0 ℃或以下,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在地表或物体上形成白色冰晶的一种天气现象[1]。

霜冻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主要是因为伴随霜冻的低温,使得农作物细胞内水分结冰,进而刺破细胞壁引起植物组织受到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死亡[2]。

由于霜冻的发生与低温相伴,因此温度变化是引起霜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所辖6个县(市),霜冻天气是造成该地区农业、林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014年4月25—27日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河西走廊西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强霜冻,这也是近10年来最强的一次霜冻天气过程。

其中:4月25日全市地面最低温度为-11.0~-7.1 ℃,4月26日为-9.7~-4.3 ℃,27日除瓜州外其余县市均达中等偏强霜冻,灾害天气共造成6个县(市)29 854户10.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5 673.11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8 264.065万元。

因此,加强霜冻天气的分析研究,对提高预报服务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2014年4月25—27日发生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霜冻天气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该地区霜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生特征,以期总结霜冻的发生规律,为该类天气预报提供指导,进而减少霜冻对农作物等造成的损失。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河西走廊西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40年的时间里,该地区的高低温气候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将针对该地区的高低温气候变化进行分析。

一、高温气候特征从西部河西走廊的温度变化趋势来看,近40年来,该地区夏季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冬季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夏季温度增加主要体现在高温日数的增多和高温日最高气温的提高上。

比如,1987年至1996年期间,该地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天,而2007年至2016年则上升到了51天。

此外,高温日最高气温也有明显上升,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从而引发了气候变化。

从河西走廊西部的低温气候变化趋势来看,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季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

其中,除了极端寒冷天气的出现外,大陆极端低温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根据最近的统计,该地区现在经常出现低于-20℃或-30℃的极端低温天气。

除了到达极端的急速发生,地球表面的变暖也可以让气候逐渐变得湿润,从而导致更多的降雪和低温天气。

此外,随着气候变暖,夏季降雨增加,造成了雨季和旱季之间的冰封和雪负荷不断增加,在冬季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上反映非常明显。

三、总体分析综上所述,近40年来,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在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

同时,温度的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夏季温度的上升,冬季温度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种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工业和人类活动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其西部地区的高低温气候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河西走廊西部位于我国大陆性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特点:干燥、少雨、多风、气温变化大。

这些特点使得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特征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在近40年的观测数据中,河西走廊西部的气温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夏季是该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

冬季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年际变化方面,河西走廊西部的气温在近40年的观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变化趋势中,年际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年份的气温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非一成不变的趋势。

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特征还受到地形和气候系统的影响。

该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明显,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

山地地区气温较低,而平原地区气温较高。

河西走廊西部还受到干旱风和草地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对高低温气候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河西走廊西部近40年的高低温气候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在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

地形和气候系统的影响也对高低温气候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河西走廊西部的高低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更好地理解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河西走廊英文作文

河西走廊英文作文

河西走廊英文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The Hexi Corridor is really amazing.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sites and beautiful scenery. You can feel the charm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here.The land in the Hexi Corridor is very fertile. It is suitable for growing various crops. People here are hardworking and friendly.The Gobi Desert and snow-capped mountains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m a unique landscape. It makes people feel the magnificence of nature.There are also many stories and legends in the Hexi Corridor, which add a mysterious veil to this place. It attracts many tourists to come and explore.。

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

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

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杨晓玲;丁文魁;袁金梅;陈玲【摘要】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71—2010年4个气象站大风(≥6级,即10min平均风速≥10.8~13.8m/s)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大风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沙漠边缘;年、年代际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3—5月是大风的高发期,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4.8%~56.8%,其次是2月、6月和11月;各强度大风日数的变率较大,随着大风强度的增强,大风日数迅速减少;大风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最大风速大多出现在持续大风时段内。

采用2003—2007年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按照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运用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大风预报方程,并用双评分准则(CSC,couple score criterion)确定各季节各地大风预报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

预报方程回代拟合率为66.7%~73.4%,预报准确率为58.8%~67.5%,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可为大风的业务预报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了大风预报临界值和预报、预警的级别。

%Using gale data (≥level 6 with ten minute average wind velocity≥10.8—13.8 m/s) of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 Hexi corridor from 1971 to 2010,such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s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intensity and endurance of the gale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gales mainly occur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edge of desert.Annual gale days and interdecadal gale days presents a reducing tendency.March to May is gale frequent period,which occupies 34.8%—56.8% of annual gale days.Then it is February,June and November.Gale days of differentintensities vary a lot.The number of gale days reduces rapidly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of gale intensity.Gale weather presents long-enduring characteristic and strong gale usually occur in sustained period ofgale.Based on the daily data of ECMWF numerical forecast grid field at 20:00 BST from 2003 to 2007,forecast factor was initially elected by Press criterion and was further select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forecast method.The gale forecast equations were built with 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most superior significance forecast equations of the gale in every season in different areas were determined finally by the CSC double grading criterion.The forecast equations passed significance examination of α=0.01.Back substitution fitting rates of the prognostic equations were 66.7%—73.4% and forecast accuracy rates were 58.8%—67.5%,which achieved the forecast level to provid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gale forecast.The closest approaching principlewas used to set forecast marginal value,ranks of gale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7页(P121-127)【关键词】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ECMWF;数值预报【作者】杨晓玲;丁文魁;袁金梅;陈玲【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永昌县气象局,甘肃永昌73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气温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任国玉等,2005),而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的风速变化及其导致的气象灾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气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Powers,2007;Steinhoff et al.,2008)。

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

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

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董安祥;方锋;张宇;刘德祥【摘要】分析了河西走廊1980~2010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一日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大风日数基本一致,总体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增多,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多。

全区年大风平均持续时间在7~207 min之间,平均为65 min。

大风一日最长持续时间是1390 min。

酒泉市大部、永昌、民勤和乌鞘岭年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偏长,其余地方偏短。

各季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春季最长、冬季次长、夏季最短、秋季次短。

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频率为偏态分布,在0~2 h的累积频率为0.67。

风速偏小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基本为0~12 h,风速偏大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在12~24 h,这说明风速越大,大风的持续时间越长。

%Based on the minutely gale duration at 19 weather stations in Hexi Corridor during 1980-2010,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gale duration on the strong wind day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and longest daily duration of gale was basically in accord with the gale days.As a whole,the daily duration of gale increased from east to we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altitude.With respect to annual character,the average daily duration of gale was be-tween 7 to 207 minutes,and the mean value was 65 minutes in whole region of Hexi Corridor.The longest daily duration of gale was 1 390 minutes,and which in Minqin,Jiuquan,Yongchang and Wushaoling wa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regions.In four seasons,the average and longest daily duration of gale in spring,winter,fall,and summer reduced in turn.The frequencydistribution of the daily duration of gale was abnormal.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gale daily duration between 0 to 2 hours was 0.67.The daily duration of gale at the stations with a small wind speed was generally 0 to 12 hours,while that of the stations with a large wind speed was 12 to 24 hours.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aily duration of the gale was longer as the wind speed became larger.【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576-581)【关键词】河西走廊;大风日;持续时间;气候特征【作者】董安祥;方锋;张宇;刘德祥【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20;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20;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6引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特殊的地形造成了河西走廊多大风。

从预报角度探讨乌鞘岭山区大气温差成因

从预报角度探讨乌鞘岭山区大气温差成因

从预报角度探讨乌鞘岭山区大气温差成因李岩瑛;张爱萍;谢万银;刘曙红;段云峰【摘要】Using data of hourly temperature, sunlight and every 2 minutes surface wind, every 6 hours'cloud cover of Tianzhu and Wushaoling from July 2009 to December 2015 in eastern Hexi Corridor,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loud cov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forecast relation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over Wushaoling Mountain to improve minimum temperature forecast accuracy in Tianzhu.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emperature of Wushaol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ianzhu over 50% at morning 8:00 in winter,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about 4~6 ℃. The percentage that Wushaoling temperature is higger than Tianzhuis less than 40%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 rence is less than 2 ℃. For cloud cover, it was less from night to morning but more at dusk, and more from May to September but less in winter. For sky conditions, clear days were the most in winter, whose frequencies were higher than 50%. while cloudy days were more than clear days in other seasons. partly cloudy days were the lest, below 20%in other seasons. Valley breeze is more in Wushaoling, but mountain breeze is more in Tianzhu. Temperature frequencies and intensities of Wushaoling are bigger than that of Tianzhu,i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loud c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mountain and valley breezes, and solar irradiation time, season and weather system. I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s of sunny and rainy weather would be forecasted accurately, minimum temperatureforecast accuracy may be improved by 30%,sunny time forecast accuracy may be improved by more than 10%.%利用2009年7月—2015年12月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和天祝逐时气温、日照、地面2min风场及每隔6h云量资料,详细分析乌鞘岭山区大气温差、云量特征的时间变化及其预报关系,旨在提高天祝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冬季08时气温乌鞘岭高于天祝的频率超过50%,温差强度达4~6℃;春夏季5—9月气温乌鞘岭高于天祝的频率低于40%,温差强度较弱在2℃以下.云量中夜间至清晨(02—08时)少,傍晚较多;5—9月较多,冬季较少.天空状况除冬季晴天多,出现频率高于50%外,其它季节阴天较多,晴天次之,多云较少,不足20%.乌鞘岭谷风多,而天祝山风多.气温乌鞘岭高于天祝的频率和强度与云量、山谷风、太阳照射时间、季节和天气系统密切相关.晴天和阴雨天气报准,天祝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多可能提高30%,晴天报准时预报准确率最多可提高10%以上.【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7(011)001【总页数】9页(P58-66)【关键词】大气温差;云量;山谷风;预报关系;乌鞘岭山区【作者】李岩瑛;张爱萍;谢万银;刘曙红;段云峰【作者单位】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 733000;民勤县气象站,甘肃民勤 733300;武威市气象局,甘肃武威 733000;乌鞘岭气象站,甘肃天祝 733200;天祝县气象站,甘肃天祝 733200;天祝县气象站,甘肃天祝 73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随着中国气象局对气温预报质量考核标准的提高,如何较为准确地做好极端气温预报已成为预报员日常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