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15春《大学物理》在线作业 答案

西工大15春《大学物理》在线作业 答案

15春《大学物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7 道试题,共92.5 分。)

1. 1

A.

B.

C.

D.

正确答案:A

2.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则闭合曲面上的场强必处处为零。

B: 若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为零,则闭合曲面内必无电荷。

C: 若闭合曲面上场强处处不为零,则闭合曲面内必有电荷。

D: 若闭合曲面内有电荷,则闭合曲面上场强处处不为零。

E: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时,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必为零。F: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仅仅是由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决定的。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F

3.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若使用白色光源,则()。

A: 由于白色光为复色光,将部出现干涉图样;

B: 中央纹为白色。两侧分布着由红到紫的彩色纹;

C: 中央纹为白色。两侧分布着由紫到红的彩色纹;

D: 中央纹为白色。两侧分布着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

A.

B.

C.

D.

正确答案:C

4. 1

A.

西工大计算智能化试题(卷)

一、选择题(10小题,共10分) 6、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 A)正向推理B)逆向推理C)双向推理D)简单推理 8、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是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 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 这种函数叫做() A) 依赖函数B) Skolem函数 C) 决定函数D) 多元函数 9、子句~P∨Q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 A) P B) ~P C) Q D) P∨Q 10、如果问题存在最优解,则下面几种搜索算法中,()必然可以得到该最优解。 A)宽度(广度)优先搜索B) 深度优先搜索 C) 有界深度优先搜索D) 启发式搜索 二、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 1、化成子句形式为:~。 2、假言推理(A→B)∧A?B,假言三段论(A→B)∧(B→C)? A -> C. 3、在启发式搜索当中,通常用启发函数来表示启发性信息。 5、状态空间法三要点分别是:状态和算符,状态空间方法。 6. 鲁宾逊提出了⑦归结原理使机器定理证明成为可能。 7. 宽度优先搜索与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的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当问题比较复杂是可能会发 生组合爆炸。 8、产生式系统是由___综合数据库知识库___和_推理机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9、谓词公式G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对所有的解释G都为假。 10、谓词公式与其子句集的关系是包含。 11、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定理时,若得到的归结式为空集,则结论成立。 12、若C1=┐P∨Q,C2=P∨┐Q,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P∨P或┐Q ∨Q。 13、在框架和语义网络两种知识表示方法中,框架适合于表示结构性强的知识,而 语义网络则适合表示一些复杂的关系和联系的知识。 三、简答题(4小题,共40分) 1.什么是A*算法的可纳性?(4分) 答:在搜索图存在从初始状态节点到目标状态节点解答路径的情况下,若一个搜索法总能找到最短(代价最小)的解答路径,则称算法具有可采纳性。 2.在一般图搜索算法中,当对某一个节点n进行扩展时,n的后继节点可分为三类,请举例说明对这三类节点的不同的处理方法。(8分)

西北工业大学C语言大作业实验报告

学院*****************

目录 1 摘要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内容 (3) 1.3开发工具 (3) 1.4应用平台 (4) 2 详细设计 (4) 2.1程序结构 (4) 2.2主要功能 (10) 2.3函数实现 (13) 2.4开发日志 (18) 3 程序调试及运行 (20) 3.1程序运行结果 (20) 3.2程序使用说明 (22) 3.3程序开发总结 (22) 4 附件(源程序) (22)

1 摘要 1.1 设计题目 折半法查找演示程序 1.2 设计内容 本程序是一个演示折半查找算法的演示程序。由用户输入查找的数据表列和查找的数据,系统在将数表排序后可以在屏幕上演示在排序后的表列中按折半查找法查找该数据的具体过程(通过每次查找的中间数据、下次查找表列等,具体效果见下图),支持多次演示、错误提醒,程序暂停演示功能。 1.3 开发工具 Visual C++ 6.0和Win32。

1.4 应用平台 Windows 2000/XP/Vista 32位 2 详细设计 2.1 程序结构 程序功能模块: 本程序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程序说明模块、输入模块、排序模块、折半法查找及显示模块、进程选择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程序说明模块:给使用者营造一个较为友好的界面,同时提供程序开发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程序操作的相关说明信息。 此部分模块主函数源代码如下: int a[N]; /*存储要查找的数表,用户输入*/ int i,n,num,count; /*count为折半次数计数器,n为数表数据个数,num存储所查数据*/ int top,bottom,mid; char c; /*存储选择函数中的输入的字符y或n*/ int flag=1; /*折半法循环标志变量*/ int loc=-1; /*存储所查找数据位置*/ double k=0; p_s(76);puts("\n"); /*引用p_s函数,打出一行'*'*/(p_s函数位于print_star.cpp文件中,参见下文) printf("****欢****迎****使****用****折****半****查****找****法****演****示****器****\n"); puts("\n"); /*程序欢迎语*/ p_s(13); printf("制作者:***************** "); /*作者信息*/ p_s(4); printf("Email:************************ "); /*电子邮件*/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1)

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编号:832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页共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简述滑移和孪生变形的特点? 答: 滑移变形特点: 1)平移滑动:相对滑动的两部分位向关系不变 2)滑移线与应力轴呈一定角度 3)滑移不均匀性:滑移集中在某些晶面上 4)滑移线先于滑移带出现:由滑移线构成滑移带 5)特定晶面,特定晶向 孪生变形特点: 1) 部分晶体发生均匀切变 2) 变形与未变形部分呈镜面对称关系,晶体位向发生变化 3) 临界切分应力大 4) 孪生对塑变贡献小于滑移 5) 产生表面浮凸 2.什么是上坡扩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上坡扩散? 答: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扩散的现象称为上坡扩散。应力场作用、电场磁场作用、晶界内吸附作用和调幅分解反应等情况下可能发生上坡扩散。扩散驱动力来自自由能下降,即化学位降低。 3.在室温下,一般情况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为什么?纯 铜与纯铁这两种金属材料哪个塑性好?说明原因。 答: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的原因:从键合角度考虑,金属材料主要是金属键合,无方向性,塑性好;陶瓷材料主要是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塑性差。离子键产生的静电作用力,限制了滑移进行,不利于变形。 铜为面心立方结构,铁为体心立方结构,两者滑移系均为12个,但面心立方的滑移系分布取向较体心立方匀衡,容易满足临界分切应力。且面心立方滑移面的原子堆积密度比较大,因此滑移阻力较小。因而铜的塑性好于铁。 4.请总结并简要回答二元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单相区、双相区和三相 区中,相成分的变化规律。

凸轮机构大作业___西工大机械原理要点

大作业(二) 凸轮机构设计 (题号:4-A)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三)程序框图········· (四)计算程序·················

(五)程序计算结果及分析·············(六)凸轮机构图·················(七)心得体会··················(八)参考书···················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1)推程运动规律为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回程运动规律为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2)打印出原始数据; (3)打印出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坐标值; (4)打印出推程和回程的最大压力角,以及出现最大压力角时凸轮的相应转角;(5)打印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的凸轮转角; (6)打印最后所确定的凸轮的基圆半径。 表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已知参数 题号初选的 基圆半 径 R0/mm 偏距 E/mm 滚子 半径 Rr/m m 推杆行 程 h/mm 许用压力角许用最小曲率半径 [ρamin] [α1] [α2] 4-A 15 5 10 28 30°70?0.3Rr 计算点数:N=90 q1=60; 近休止角δ1 q2=180; 推程运动角δ2 q3=90; 远休止角δ3 q4=90; 回程运动角δ4 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推杆运动规律: (1)近休阶段:0o≤δ<60 o s=0;

ds/dδ=0; 2/δd 2 d=0; s (2)推程阶段:60o≤δ<180 o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Q1=Q-60; s=10*h*Q1*Q1*Q1/(q2*q2*q2)-15*h*Q1*Q1*Q1*Q1/(q2*q2*q2*q2)+6*h*Q1*Q1*Q 1*Q1*Q1/(q2*q2*q2*q2*q2); ds/dδ =30*h*Q1*Q1*QQ/(q2*q2*q2)-60*h*Q1*Q1*Q1*QQ/(q2*q2*q2*q2)+30*h*Q1*Q1*Q 1*Q1*QQ/(q2*q2*q2*q2*q2); 2/δd 2 d=60*h*Q1*QQ*QQ/(q2*q2*q2)-180*h*Q1*Q1*QQ*QQ/((q2*q2*q2*q2))+1 s 20*h*Q1*Q1*Q1*QQ*QQ/((q2*q2*q2*q2*q2)); (3)远休阶段:180o≤δ<270 o s=h=24; ds/dδ=0; 2/δd 2 d=0; s (4)回程阶段:270≤δ<360 Q2=Q-270; s=h*(1+cos(2*Q2/QQ))/2; ds/dδ=-h*sin(2*Q2/QQ); 2/δd 2 d=-2*h*cos(2*Q2/QQ); s 凸轮廓线方程: (1)理论廓线方程: s0=sqrt(r02-e2) x=(s0+s)sinδ+ecosδ y=(s0+s)cosδ-esinδ (2)实际廓线方程 先求x,y的一、二阶导数 dx=(ds/dδ-e)*sin(δ)+(s0+s)*cos(δ);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西工大计算方法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1x =1.7; * 2x =1.73; *3x =1.732 。 2. 3. (1) ≤++)(* 3*2*1x x x e r 0.00050; (注意:应该用相对误差的定义去求) (2) ≤)(*3*2*1x x x e r 0.50517; (3) ≤)/(*4*2x x e r 0.50002。 4.设6有n 位有效数字,由6≈2.4494……,知6的第一位有效数字1a =2。 令3)1()1(1* 102 1 102211021)(-----?≤??=?= n n r a x ε 可求得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正整数n =4,即至少取四位有效数字,故满足精度要求可取6≈2.449。 5. 答:(1)*x (0>x )的相对误差约是* x 的相对误差的1/2倍; (2)n x )(* 的相对误差约是* x 的相对误差的n 倍。 6. 根据******************** sin 21)(cos 21sin 21)(sin 21sin 21)(sin 21)(c b a c e c b a c b a b e c a c b a a e c b S e r ++≤ =* *****) ()()(tgc c e b b e a a e ++ 注意当20* π < >c tgc ,即1 *1 * )() (--

7.设20= y ,41.1*0 =y ,δ=?≤--2* 00102 1y y 由 δ1* 001*111010--≤-=-y y y y , δ2*111*221010--≤-=-y y y y M δ10*991*10101010--≤-=-y y y y 即当0y 有初始误差δ时,10y 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将减小10 10-倍。而110 10 <<-δ,故计算过程稳定。 8. 变形后的表达式为: (1))1ln(2--x x =)1ln(2-+-x x (2)arctgx x arctg -+)1(=) 1(11 ++x x arctg (3) 1ln )1ln()1(ln 1 --++=? +N N N N dx x N N =ΛΛ+-+- +3 2413121)1ln(N N N N 1ln )11ln()1(-++ +=N N N N =1)1ln()1 1ln(-+++N N N (4)x x sin cos 1-=x x cos 1sin +=2x tg

西工大DSP大作业

西工大DSRt作业

实验1基于CCS的简单的定点DSF程序 一、实验要求 1、自行安装CCS3.3版本,配置和运行CCS 2、熟悉CCS开发环境,访问读写DSP勺寄存器AC0-AC3 AR0-AR7, PC, T0-T3 3、结合C5510的存储器空间分配,访问DSR的内部RAM 4、编写一个最简单的定点DSP程序,计算下面式子 y=0.1*1.2+35*20+15*1.6 5、采用定点DSP进行计算,确定每个操作数的定点表示方法,最后结果的定点表示方法,并验证结果 6、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链接、运行、断点执行、单步抽并给出map映射文件 二、实验原理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Q格式(转)2008-09-03 15:47 DSP 芯片的 定点运算 1. 数据的溢出: 1>溢出分类:上溢(oveflow ): 下溢(underflow ) 2>溢出的结果:Max Min Min Max un sig ned char 0 255 sig ned char -128 127 un sig ned int 0 65535 signed int -32768 32767

上溢在圆圈上按数据逆时针移动;下溢在圆圈上顺时钟移动。 例:signed int : 32767+1 = —32768 ; -32768-1 = 32767 unsigned char : 255+1 = 0; 0-1 = 255 3>为了避免溢出的发生,一般在DSP中可以设置溢出保护功能。当 发生溢出时,自动将结果设置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2. 定点处理器对浮点数的处理: 1>定义变量为浮点型(float , double ),用C语言抹平定点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器 2>放大若干倍表示小数。比如要表示精度为0.01的变量,放大100倍去运算,3>定标法:Q格式:通过假定小数点位于哪一位的右侧,从而确定小 数的精度。Q0 :小数点在第0位的后面,即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Q15 小数点在第15位的后面,0~ 14位都是小数位。转化公式:Q= (int ) (F X pow(2, q)) F =(float ) (Qx pow (2,—q)) 3. Q格式的运算 1>定点加减法:须转换成相同的Q格式才能加减 2>定点乘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乘,相当于Q值相加 3>定点除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除,相当于Q值相减 4>定点左移:左移相当于Q值增加 5>定点右移:右移相当于Q减少 4. Q格式的应用格式 实际应用中,浮点运算大都时候都是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的。 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定标格式才能更好的处理运算。一般用如下两 种方法:

西工大DSP大作业

实验1 基于CCS的简单的定点DSP程序 一、实验要求 1、自行安装CCS3.3版本,配置和运行CCS 2、熟悉CCS开发环境,访问读写DSP的寄存器AC0-AC3,ARO-AR7, PC, T0-T3 3、结合C5510的存储器空间分配,访问DSP的内部RAM 4、编写一个最简单的定点DSP程序,计算下面式子y=0.1*1.2+35*20+15*1.6 5、采用定点DSP进行计算,确定每个操作数的定点表示方法, 最后结果的定点表示方法,并验证结果 6、对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链接、运行、断点执行、单步抽并给出map映射文件 二、实验原理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Q格式(转) 2008-09-03 15:47 DSP芯片的定点运算 1.数据的溢出: 1>溢出分类:上溢(overflow):下溢(underflow) 2>溢出的结果:Max Min Min Max unsigned char 0 255 signed char -128 127 unsigned int 0 65535 signed int -32768 32767 上溢在圆圈上按数据逆时针移动;下溢在圆圈上顺时钟移动。例:signed int :32767+1=-32768;-32768-1=32767

unsigned char:255+1=0;0-1=255 3>为了避免溢出的发生,一般在DSP中可以设置溢出保护功能。当 发生溢出时,自动将结果设置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2.定点处理器对浮点数的处理: 1>定义变量为浮点型(float,double),用C语言抹平定点处理器和浮点处理器的区 2>放大若干倍表示小数。比如要表示精度为0.01的变量,放大100倍去运算,运算 3>定标法:Q格式:通过假定小数点位于哪一位的右侧,从而确定小 数的精度。Q0:小数点在第0位的后面,即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Q15 小数点在第15位的后面,0~14位都是小数位。转化公式:Q=(int) (F×pow(2,q))F=(float)(Q×pow(2,-q)) 3.Q格式的运算 1>定点加减法:须转换成相同的Q格式才能加减 2>定点乘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乘,相当于Q值相加 3>定点除法:不同Q格式的数据相除,相当于Q值相减 4>定点左移:左移相当于Q值增加 5> 定点右移:右移相当于Q减少 4.Q格式的应用格式 实际应用中,浮点运算大都时候都是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的。 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定标格式才能更好的处理运算。一般用如下两 种方法: 1>使用时使用适中的定标,既可以表示一定的整数复位也可以表示 小数复位,如对于2812的32位系统,使用Q15格式,可表示

西工大材料考试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 1 页共 7 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 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答:刃型位错: 1)1晶体中有一个额外原子面,形如刀刃插入晶体 2)2刃位错引起的应力场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3)3位错线可以是折线或曲线, 但位错线必与滑移(矢量)方向垂直 4)4滑移面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一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 1)1上下两层原子发生错排,错排区原子依次连接呈螺旋状 2)2螺位错应力场为纯切应力场 3)3螺型位错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故位错线一定是直线 4)4螺型位错的滑移面是不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相互垂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2.何谓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如何解决加工硬化对后续冷加工带来的困 难? 答:随变形量增大,强度硬度升高,塑形下降的现象。软化方法是再结晶退火。 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 答:在共晶水平线的两个端部附近,由于共晶量少,领先相相依附在初

生相上,另一相独立存在于晶界,在组织学上失去共晶体特点,称为离异共晶。有时,也将端部以外附近的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得到的少量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4. 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答:只有置换固溶体才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且两组元需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相近的原子半径、相近的电负性、较低的电子浓度。原因:溶质原子取代了溶剂原子的位置,晶格畸变较小,晶格畸变越小,能量越低。电负性相近不易形成化合物。电子浓度低有利于溶质原子溶入。 5. 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 ,另一个含 50%Ni ,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 答:50%Ni 的偏析严重,因为液固相线差别大,说明液固相成分差别大,冷速较快不容易达到成分均匀化。 二、 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写出{112}晶面族的等价晶面。 答: )21()12()11()211()12()11( )211()121()211()211()121()112(}112{+++++++++++= 2、 请判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001[]111[2]111[2a a a →+ 答:几何条件: ]001[]002[2 ]111[2]111[2a a a a ==+,满足几何条件 能量条件: ( )2 2 2 2 2 2 32 2 2222 2222 2 211 004311121)1()1(2a a b a a a b b =++==?? ? ??+++??? ??+-+-=+ 不满足能量条件,反应不能进行。

西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SOCKET编程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TCP和UDP的理解; (2)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TCP/UDP通信。 二、实验过程 原理: 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以实现进程在网络信。如下图所示:

TCP通信 原理如图: 代码: 服务器端: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0; WSADATA wsaData; SOCKET oldSocket,newSocket; //客户地址长度 int iLen=0; //发送的数据长度 int iSend=0; //接收的数据长度 int ircv =0; //处世要发送给客户的信息 char buf[20]="I am a server"; //接收来自用户的信息 char fromcli[512]; //客户和服务器的SOCKET地址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ser,cli; 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0) { cout<<"failed to load winsock"<

最新西工大计算流体力学试卷(整合)

试卷 1. 简述计算流体力学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CFD 是以计算机作为模拟手段,运用一定的计算技术寻求流体力学各种复杂问题的离散化数值解。它的主要特征:(1)数值解而不是解析解;(2)计算技术起关键作用;(3)与计算机的发展紧密相关。(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宽,可靠性差,表达困难)应用领域:航空、航天、气象、船舶、武器装备、 水利、化工、建筑、机械、汽车、海洋、体育、环境、卫 生等 2. 等步长网格分布情况下u x ??的一阶向前差分、22u x ??的二阶中心差分表达式。(P89) 一阶向前差分:1,,,()i j i j i j u u u x x x +-?=+O ???() 二阶中心差分:21,,1,2,22 2()()i j i j i j i j u u u u x x x +--+?=+O ???() 3. 简答题 1) 什么是差分方程的相容性? 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的差别是截断误差R 。必要时通过缩小空间步长(网格尺寸)h 和时间步长t ,这一误差应可缩小至尽可能小。当h->0和t->0时,若R->0,则差分方程趋于微分方程,表示这两个方程是一致的。这时称该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是相容的。 2) 什么是差分解的收敛性? 当微分方程在离散为差分方程来求解,当步长h 0→时,存在着差分方程的解 n y 能够收敛到微分方程的准确解y()n x ,这就是差分方法的收敛性。 收敛性定义:对于任意节点的0n x x nh =+,如果数值解n y 当h 0→(同时n →∞)时趋向于准确解y()n x ,则称该方法是收敛的。 3) 什么是差分解的稳定性? 数值计算时,除计算机舍入误差(字长有限)外,初始条件或方程中某些常数项 也有可能给的不尽精确。舍入误差和这些误差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一步步积累与传 递,误差的传递,有时可能变大,有时可能变小。某一步舍入误差放大或缩小的

西工大计算机网络作业3

1.当两台计算机分别和中继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路由器相连时,请分别画出计算 机与交换设备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1 上图为计算机和路由器连接.。三层交换机与上图连接相同。二层路由器与计算机连接只经过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继器与计算机连接只经过物理层。 2.学习SOCKET编程,写出TCP、UDP通信流程;将实例程序两个同学一组,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并写出学习报告; TCP通信流程 客户端服务器

UDP通信流程 客户端服务端 利用socket实现TCP,UDP通信的流程如上图所示。 SOCKET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SOCKET编程,理解计算机通信的流程,分别实现TCP,UDP协议下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Socket编程机制 客户端: (1)客户端程序在运行后,首先需要使调用WSAStartup 函数,确保进程加载socket 应用程序所必须的环境和库文件,如Ws2_32.dll。 (2)调用函数Socket 创建SOCKET,在创建时需指定使用的网络协议、连接类型等。 (3)填充SOCKADDR 结构,指定服务端的地址、端口等。 (4)调用connect 函数连接到服务端。 (5)如果连接成功,就可以使用send 和recv 函数发送和接收数据。 (6)在数据传输完成后,可调用closesocket 函数关闭Socket。 (7)调用WSACleanup 函数释放资源。 服务端: (1)程序在运行后,首先需要使调用WSAStartup 加载Ws2_32.dll。 (2)调用函数socket 创建用于监听的SOCKET,在创建时需指定使用的网络协议、连接类型等。 (3)1 调用bind 函数将Socket 绑定到网络地址和端口。 (4)调用listen 函数开始监听。 (5)调用accept 函数等待客户端连接。在客户端连接后,accept 函数返回,得到连接Socket。在accept 函数返回后,可立即再调用,以处理其他客户端的连接。 (6)得到连接Socket 后,可调用send 和recv 发送、接收数据。 (7)在数据传输完成后,可调用closesocket 函数关闭Socket。 (8)调用WSACleanup 函数释放DLL。 函数用法: 1.WSAStartup 函数的功能是加载Ws2_3 2.dll 等Socket 程序运行的环境。其返回值用来 判断程序是否调用成功。 2.WSACleanup 函数释放Ws2_32.dll 库,函数无参数。 3.Socket 函数的功能是建立一个绑定到指定协议和传输类型的Socket。用来指定网络地 址的类型,传输类型,传输协议。 4.send函数的功能是向连接的另一端发送数据。参数为套接字,发送的数据,发送数据长 度。Send成功则返回实际发送的数据,失败则返回SOCKET_ERROR. 5.recv函数的功能时是从连接的另外一端接收数据。 6.closesocket函数用于关闭socket。 7.bind函数的功能是将socket与网络地址和端口绑定起来。 8.listen的函数是将socket的状态设置为监听,以使客户端程序可以连接。 9.accept函数的功能是接收客户端的连接,accpet函数直到客户端有连接后才会返回。

(完整word版)西工大计算方法试题参考(完整版).docx

2002-2003 第一学期 一.计算及推导( 5*8) 1.已知 x* 3.141, x ,试确定 x * 近似 x 的有效数字位数。 * * * 0.100 * * * 2.有效数 x 1 3.105, x 2 0.001, x 3 1 x 2 3 ,试确定 x x 的相对误差限。 3.已知 f ( x) 0.5 x 3 0.1x 2 ,试计算差商 f 0,1,2,3 4.给出拟合三点 A (0,1), B (1,0) 和 C (1,1) 的直线方程。 5.推导中矩形求积公式 b (b a) f ( a b ) 1 f '' ( )(b a)3 f (x)dx a 2 24 b n f (x)dx A i f ( x i ) a 6.试证明插值型求积公式 i 0 的代数精确度至少是 n 次。 7.已知非线性方程 x f (x) 在区间 a, b 内有一实根,试写出该实根的牛顿迭代 公式。 8.用三角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1 2 1 x 1 0 2 2 3 x 2 3 1 3 0 x 3 2 二.给出下列函数值表 0.4 0.5 0.6 0.7 0.8 x i 0.38942 0.47943 0.56464 0.64422 0.71736 f ( x i ) 要用二次插值多项式计算 f (0.63891) 的近似值,试选择合适的插值节点进行计 算,并说明所选用节点依据。 (保留 5 位有效数字)(12 分) 三. 已知方程 x ln x 0 在 (0,1) 内有一实根 ( 1)给出求该实根的一个迭代公式,试之对任意的初始近似 x 0 (0,1) 迭代法都收 敛,并证明其收敛性。 ( 2) x 0 0.5 试用构造的迭代公式计算 的近似值 x n ,要求 x n x n 1 10 3 。 四. 设有方程组

西工大-复合材料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1.为什么Nicalon sic 纤维使用温度低于1100℃?怎样提高使用温度? 从热力学上讲,C-SIO 2界面在1000℃时界面气相CO 压力可能很高,相应的O 2浓度也较高。只有O 2扩散使界面上O 2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反应生成CO 。但是温度较低时扩散较慢,因此C-SiO 2仍然在1000℃左右共存。 当温度升到1100℃,1200℃时,CO 的压力将会更高,此时O 2的浓度也较高,而扩散速度却加快。因而,SiC 的氧化速度加快,导致Nicalon 纤维在1100℃,1200℃时性能下降很快。 要提高Nicalon 纤维的使用温度,需降低Nicalon 纤维的游离C 和O 的含量,以防止游离C 继续与界面O 反应。 2.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主要是由于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温度变化△T 或是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T 使得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CT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系统在界面强结合的情况下界面应力与△T 有着对应关系;在界面弱结合的情况下,由于滑移摩擦引起界面应力。 除了热物理不相容外,还有制备过程也能产生很大甚至更大的界面应力。如:PMC 的固化收缩,MMC 的金属凝固收缩,CMC 的凝固收缩等。 △CTE 限制界面应力将导致基体开裂,留下很多裂纹,裂纹严重时将使复合材料解体,使复合材料制备失败,或是使其性能严重下降,△CTE 不大时,弹塑性作用,不会出现裂纹。而对于CMC ,即使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纹,基体也已经出现了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会有很的影响,相反,这些微裂纹对CMC 复合材料的增韧有帮助,因为微裂纹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将会再主裂纹上形成很多与裂纹而消耗能量,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控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金属基复合材料要求强结合,此时能提高强度但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均存在界 面化学反应趋势,温度足够高时将发生界面化学反应,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结合强度,对增强有利。过量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脆性倾向对增韧不利。因此,MMC 的界面化学反应是所希望的,但是应该控制适度。 具体原则有: 纤维表面涂层处理:改善润湿性,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并防止不利的界面反应。 基体改性:改变合金的成分,使活性元素的偏聚在f/m 界面上降低界面能,提高润湿性。 控制界面层:必须考虑界面层的厚薄,以及在室温下熔体对纤维及纤维表面层的溶解侵蚀。纤维及其表面层金属熔体中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溶解和侵蚀是不可避免的。 4.为什么玻璃陶瓷/Nicalon 复合材料不需要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很容易与Nicalon SiC 纤维反应:SiC+O 2=SiO 2+C 这一反应可以被利用来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与Nicalon SiC 纤维还可能发生其它氧化反应,但由于需要气相产物扩散离开界面,因为其他热力学趋向很大,但反应驱动力相对较小。因上述反应生成的SiO 2 在SiO 2基玻璃中很容易溶入玻璃基体。如果使用的玻璃基体不发生饱和分相的话,反应的结果将在界面上生成C 界面层或纤维的表面层,因而不需要预先制备界面层,这就是玻璃陶瓷的最大优点。 5.复合材料有哪三个组元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增强体,界面。 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可以将增强体粘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 定形状。有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 增强体:主要是承载,一般承受90%以上的载荷,起着增大强度,改善复合材 料性能的作用。 界面:1.传递作用:载荷施加在基体上,只有通过界面才能传递到增强体上, 发挥纤维的承载能力,所以界面是传递载荷的桥梁。 2.阻断作用: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保护作用:界面相可以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的腐蚀,防止基体与增强体 之间的化学反应,起到保护增强体的作用。 6. 请说明临界纤维长度的物理意义? 能够达到最大纤维应力,即极限强度σfu 的最小纤维长度,称为临界长度Lc ,临界纤维长度是载荷传递长度的最大值。 L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复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2016剖析

复习题 1.对于带宽为8kHz的信道,若有8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噪比为 30db,按奈氏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按香农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 ①C=2 F log2N=2*8K*log28=48Kbps ②分贝(dB)的计算是:10lgS/N 即 本题为:10lgS/N=30 则:S/N=103 C=F log2(1+S/N)=8K*log21001=80Kbps 2.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帧同步的方法中有“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方法”,比 如用01111110来标志帧的开始和结束,但帧数据段中也会有01111110这样的数据,请给出发送方和接收方各自的处理方法? 可以采用“0比特插入法”来解决。该法在发送端监视除标志码以外的所有字段,当发现有连续5个“1”出现时,便在其后添插一个“0”,然后继续发后继的比特流。在接收端,同样监除起始标志码以外的所有字段。当连续发现5个“1”出现后,若其后一个比特“0”则自动删除它,以恢复原来的比特流;若发现连续6个“1”,则可能是插入的“0”发生差错变成的“1”,也可能是收到了帧的终止标志码。后两种情况,可以进一步通过帧中的帧检验序列来加以区分。这种方法也称作"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3.简述载体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的工作原理? CSMA/CD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属于计算机网络以太网的工作类型,即在总线上不段的发出信号去探测线路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随机等待一定时间,在继续探测。直到发出型号为止 CSMA/CD的工作原理 由IEEE 802.3标准确定的CSMA/CD检测冲突的方法如下: (1)当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它检测网络查看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输,即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2)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信道闲,站点就传输数据。 (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站点继续监听网络确信没有其他站点在同时传输数据。因为有可能两个或多个站点都同时检测到网络空闲然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开始传输数据。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产生冲突。 (4)当一个传输节点识别出一个冲突,它就发送一个拥塞信号,这个信号使得冲突的时间足够长,让其他的节点都能发现。 (5)其他节点收到拥塞信号后,都停止传输,等待一个随机产生的时间间隙(回退时间,Backoff Time)后重发。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用四个字来表示:“边听边说”,即一边发送数据,一边检测是否产生冲突。 4.香农(Shannon)定理指出,有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可由下面的公式计 算:C=Wlog2(1+S/N)其中,W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平均功率,S/N叫做信噪比(单位为分贝dB)。对于带宽为4000Hz的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