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义的意思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义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920ed23dd3383c4bb4cd2d5.png)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
义的意思
【成语】现实主义
【拼音】xiàn shí zhǔ yì
【简拼】xszy
【反义词】理想主义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着现实主义态度说。
”
【英文翻译】realism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1。
现实主义最新PPT课件
![现实主义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86e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6.png)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策略
个性化特征
通过外貌、语言、行为等方式,刻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典型性代表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主角,体现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和命 运。
形象对比
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形象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 受力。
素材整理
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 筛选、整合,形成有条理 的素材库。
提炼主题,构建情节框架
确定主题
从生活中发现具有普遍意 义或独特价值的问题或现 象,作为作品的主题。
构建情节
根据主题需要,设计合理 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 使作品内容紧凑、有序。
设定背景
结合生活实际,为作品设 定符合主题要求的时代背 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
引导社会舆论
现实主义作品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引发广泛的 社会讨论和共鸣。
对人性本质和道德观念探讨
1 2 3
揭示人性多面性
现实主义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 人。
引发道德思考
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涉及道德问题,引发人们对道 德观念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水 平。
氛围营造
现实主义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手法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节安排与结构布局策略
情节安排
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安排往往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来展现人物 性格和命运变化。
结构布局
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布局上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力求使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呼 应、有机统一。
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28a06e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e.png)
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都主张对反映生活和客观实在的问题进行真实、客观的描写。
但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于法国与俄国的一场文化运动,指向一个时代和一次思想的变革,具有更广更深远的意义。
写实主义不包含“运动”这个含义。
更多偏向一种终于生活本来面貌,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真谛的创作方法。
举个例子,比如你今天出门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写实主义会把这个事情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而现实主义会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会写老人为什么会摔倒,是因为吃不饱而晕倒?是因为被儿女虐待而晕倒?能体现出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的介绍
![现实主义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df9e1b964bcf84b9d57b90.png)
现实主义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二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它形成于1930s发展于1940s,到五六十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
卡尔《二十年危机》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并全面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的“权力政治论”,其基本假定是:A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权力,特别是军事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普世道德没有意义。
权力不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国家本身的目的。
B 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体。
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三个假定:国家中心说、单一国家说、理性国家说C 国际体系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
D 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在国际问题的排序中,国家安全通常处于最高位置,军事和相关的政治问题支配着世界政治,而经济和社会问题是次要的E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
F 人性本恶,人不能通过教育和智慧来解决人性恶的问题G 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冲突源于人追求权力的本性,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不可靠的。
H 维护国家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均势。
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概念。
以权力界定利益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二战后,现实主义理论逐步成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论,成为东西方冷战的诱因之一,也是加剧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从而结束冷战的因素,它在美国外交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实主义最大的理论困境时,它只能通过背离自身的理论假定来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力量,忽视了国内因素的作用。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4af4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8.png)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一、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概述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根据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来创作,以真实的方式和形象描绘世界,把现实中的事物和情况,精准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并用既准确又真实的方式,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努力将现实世界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现实主义。
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特点
1、灵活多样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描
绘出来,而且能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表现,使描绘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2、平实自然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强调“平实”和“自然”,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真实可信,甚至使人有一种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参与到故事中的错觉。
3、重现细节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强调细节,力求描绘出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象,重现细节,以一切真实的形象诉说真实的人物、故事和情节。
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始于18世纪,当时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的创作以情节真实、人物描绘精准、语言准确、从而更加逼近事物本身的属性,以超越以往文学创作的审美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演变,从描绘一种特定时代背景的文学艺术,到把一个综合的社会形象阐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史还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探索出更加真实、更加多样的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准确而真实的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描绘出来,而且能够用详细而真实的方式,来描写生活中的情节,以精准反映现实生活。
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得到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也有助于文学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8e4080bceb19e8b8f6ba5a.png)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什么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
现实主义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边界?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法国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作品里也包含了很多现实主义意义。
“现实主义”是一个外来词语。
从艺术史角度看,它特指19世纪后期以库尔贝为代表的一种艺术运动。
这一艺术运动为欧洲近代文化观念转变所催生,针对被当时艺术家(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者)普遍尊崇的“理想主义”而提出,主张艺术以“准确而详尽”的形式关注当代社会生活,表现社会问题与底层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
虽然现实主义运动被艺术史家解释为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道路的开拓者,但它扭转了西方艺术的感情风向,给画家这一职业增添了社会良知色彩,这使它成为不可忽略、不可代替的一种艺术传统。
现实主义重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主观想象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现实生活。
但是作为艺术的绘画创作不可能没有主观因素,不可能排除想象,表现当代生活的创造不可能自外于传统。
所以,现实主义之路是一条不断出现矛盾与不断试图解决矛盾之路。
在艺术史研究之外,除了明确限定的现实主义历史概念之外,人们觉得早在库尔贝和尚弗勒里之前,有许多艺术家就在运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理念、形式从事绘画创作。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38d9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2.png)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它们对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本文将分别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进行讨论,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局限。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强调以现实为基础,对世界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它认为真理存在于物质世界中,人类应该通过实证和经验来揭示真理,而不是通过信仰或幻想。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象、实际问题和经验事实,并试图通过科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现实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面对现实,并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来改善社会。
他们坚信通过观察和实践,人类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和智慧,并将其应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理性和实用主义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
它对于主观感受、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探讨相对较少,过度强调经验和实证导致忽视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渴望。
此外,在应对复杂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时,现实主义可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强调理念的力量和人类精神的追求。
它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或思想之中,人类通过思考和反思来把握真理,并通过实践将其实现于世界。
理想主义关注道德、哲学和宗教的问题,试图回答人生的意义及价值。
理想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目标应该是追求真善美,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觉醒。
他们坚信人类的思想和理想可以引导社会进步,并促使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目标。
理想主义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理想主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过分追求理念和精神世界可能会忽视现实问题,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想主义者常常陷入对现实妥协与抱怨的困境中,无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挑战和问题。
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可以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益的哲学观点。
现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实证精神可以帮助理想主义者将其理念转化为可行的行动计划,而理想主义的追求和信念则赋予现实主义以意义和目标。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caaa21ffaef8941ea76e05b7.png)
• ②追求细节的准确真实。 • 《孔乙己》: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 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 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 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 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 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 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 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 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谁 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 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 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 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接受 • 1)使读者忘却了艺术和 现实的界限,拉近了文学 和现实的距离。 • 2)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再 体验、再认识,让读者对 生活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
2、作家创作态度的“客观性”
• “客观性”指作家必须忠于生活本身,不把自己的主观态度强加于 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 • “客观性”是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 在规定。 • 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性使得其不同于宣泄作者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学, 也不同于那种只会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现实的御用文学。 • 现实主义诗歌: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坚不说一句话,/背上 的 压 力 往 肉 里 扣 , / 它 把 头 沉 重 地 垂 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臧克家《老马》) • 浪漫主义诗歌: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 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 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 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 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 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第六讲:现实主义
![第六讲: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0ed7d5b14e852458fb57db.png)
3、存在主义思想
• 人的实在
• 他人的存在 • 身体 • 与他人的相处
• 存在先于本质 • 他人就是地狱
4. 海德格尔
• 被遗忘的存在 • 作为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 • 作为操心的此在
5、让-保罗·萨特 保罗 萨特
• 坏的信仰 人的意识
思考题
• 1.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还是悲观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的人生观? 的人生观?
2.自然主义 2.自然主义
• 社会和自然相似 •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都服从于一些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 不变的自然规律” “不变的自然规律”。 •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在文学艺术上,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 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现实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现实主义者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6b70d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1.png)
现实主义者通常是指国际关系学中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持者。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借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范式。
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
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f846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f.png)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流派,它们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写作中,这两种流派的运用也可以相互借鉴,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趣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就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现实主义写作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强调真实、准确和客观。
它追求对生活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来展现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人物关系等。
现实主义写作通常采用直观、客观、精细的描写手法,以使读者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作者需要准确地观察生活,注意细节,重视真实感。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往往有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氛围。
同时,现实主义写作也注重情节的连贯和时间顺序的合理安排,以使故事情节更加自然和流畅。
现实主义写作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审视社会。
二、超现实主义写作超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的超越和扭曲,打破常规的逻辑和约束,追求非理性和幻想的创作方式。
它的特点是夸张、荒诞、离奇和异想天开。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常常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对梦境、幻觉和无意识的描绘,展示出一个独特而离奇的艺术世界。
超现实主义写作中的场景和人物通常是不真实和离奇的,常常涉及到幻想、梦境和超自然的元素。
它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常规和规则,追求突破现实的束缚,展现出想象力的无限和无拘无束的创作力。
超现实主义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非现实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的创造,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官体验。
它希望通过对奇异和离经叛道的情节和形象的表现,探寻现实世界之外的可能性和更深层次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写作常常具有隐喻、象征和哲理性的特点,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解读作品的内涵。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cd94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d.png)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Rea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尤其在法国得到广泛发展。
它对话剧、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客观描述的文学创作方法。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示,并且注重通过其作品展现普通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在其中的处境和命运。
以下是一些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真实性(Verisimilitude):现实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它追求创作物与现实世界的相似之处,使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感到真实可信。
2. 触角文学(Naturalist literature):触角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演变形式,它进一步拓宽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触角文学强调对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对人性的影响,描绘了生存条件恶劣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3. 社会批判(Social critique):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和揭示。
通过反映社会不公正、阶级分化和压迫等问题,现实主义作品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叙述者(Narrator):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叙述者通常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呈现故事,以客观、中立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5. 主观准则(Subjective criterion):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客观准则,即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现实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客观的描写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构现实世界。
6.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这是现实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个体的行为和性格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塑造作用,以揭示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对人的命运的影响。
7. 古罗马演说家(Roman orators):这个术语用来描述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改变社会。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c3328b77ddccda38376baf2c.png)
简· 奥斯丁(1775—1817)是18世纪向19世纪过渡的一位 现实主义小说女作家。在她42个人生岁月中,留下6部长 篇小说:《傲慢与偏见》(1813)、《爱玛》(1815)、 《理智与情感》(1811)、《诺桑觉寺》(1818年出 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劝寻》(1818 年出版)。 这些小说的题材均来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但 作者善于从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和世态人情中发掘出 严肃的道德主题。幽默反讽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清新深邃, 回味无穷。这是奥斯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突出贡献。 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 说都写爱情和婚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风俗习惯和 社会心理,揭示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 塞。
2.起源和发展
政治方面,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 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 于人们的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了,于是形 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 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在思想方面,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 不同的影响。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又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 的勃兴做了直接准备。
������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善于从 经济角度把握社会。他的浩大的系统工程《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 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梅里美(1803—1870)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富于艺术魅力的 作家之一,是莫泊桑以前法国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创作成 就是为数不多的20来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几乎每篇都是精品,都是 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卡门》和《高龙巴》。 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期继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伟大 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 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 开辟了道路。福楼拜一生创作了5部长篇小说(其中《布瓦尔和佩库歇》 未完成)和若干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 诱惑》(1874)、《布瓦尔和佩库歇》(1879),短篇小说集《三故事》 等。他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谨的作家,信奉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 格言:“流畅的诗,艰苦地写”。他对作品宇斟句酌,苦心推敲,力求 在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臻于完美。外科医生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 的实验主义倾向;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他精湛、严谨、清澈的 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极高。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0c14d64011ca300a7c39005.png)
风平浪静的大海、陡峭的山崖在阳光照射下,放射着绚 丽豪华的壮美气质,这正是库尔贝精神气质的再现。
冬天
2、 巴比松画派
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比松派的出现,是在复辟时代末期和七月革命初期, 波旁王朝的腐化和政治空气的低压之际。一些画家希图通过自然风光 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自由的理想,而巴黎郊外白露附 近有个巴比松小村,有一群画家常常到那里写生,甚或住在那里画画, 人们即称这群画家为巴比松派。 由于受其它传统的影响,产生不少受它影响的画家。巴比松的重要性, 不仅在于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而且成为后来 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面对自然写生,并极力追求光与色的效 果。在绘画艺术中,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以及色彩美给人愉悦的感受, 是十分强大的。而大自然的美所提供给人的色彩感受,又是极为丰富 的。所以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创造,是一项有益的革新,尤其是在风景 画中,他们扩大了视觉感受的领域,从而丰富和推进了现实主义的表 现力。
鹦鹉与女人
《 雷 雨 后 的 峭 壁 》
在这幅描绘海边断崖的海景画中,库尔贝运用挺拔的线 条与坚硬的块面,塑造了刚劲有力的断崖峭壁,大有男 子汉的阳刚之气。 画中色彩的丰富变化和明亮度的提高所构成的纯形式魅 力,是他早期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其粗犷的大刀阔斧的 “库尔贝式”刮刀笔触,使画面形象简洁而充满了力度 感,以致于使人感觉到它们铿锵有声。正是这些使莫奈 等年轻的印象派画家十分钦慕赞叹,并在自己的作品中 也尝试用“库尔贝式”的画法。
《浴女》
画家在这里表现出现 实主义绘画的理想与精神。 两个浴女,犹如舞蹈造型 一样,互相呼应。一个正 待入浴的少女,以背面形 象展示出健康丰满的躯体, 讴歌了旺盛的生命力与健 康之美;另一着衣妇女, 则显示出劳动带来的喜悦, 正待脱衣入浴。浓密的丛 林与两位浴女在光影、明 暗、冷暖上都形成对比, 高大、健美的裸体浴女正 处于视点的中心位置。严 谨的造型技巧与绘画表现 力,显示了现实主义绘画 语言的魅力。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f874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5.png)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描绘真实生活、塑造积极形象、弘扬正义风尚,以达到教育人民、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该文学流派强调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符合,反对虚无主义、超验主义和抽象艺术,呼吁艺术家要站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揭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它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写实性、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且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剖析,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多方面描绘生活的真实面貌。
现实主义文学旨在通过以真实为基础的艺术表现,揭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现实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66ca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8.png)
福楼拜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莫泊桑曾 拜他为师。于1821年12月12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 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
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的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进行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入。 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 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 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人们头脑中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 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 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 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 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需要以一种 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寻求改善自己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分析解剖 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 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的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反映在读 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从而受到欢迎。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 主义文学思潮由此应运而生。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1345b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0.png)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客观描写为手法,力图反映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鲜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真实性和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力求以客观的态度去描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家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分析,力图还原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
他们不回避社会问题,不掩饰社会矛盾,而是以真实的面貌展现给读者。
二、社会批判性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社会改革的呼吁。
作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暗示、批判和反思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注重个体形象的真实刻画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真实刻画,力图塑造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和生活状态。
四、生活细节的描写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物品、言谈举止等细节的描述,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社会生活的繁杂和复杂性,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环境的真实性。
五、注重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对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通过对社会背景的描写,使作品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
作家通过对社会背景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有时代色彩,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社会变迁。
六、语言简练、贴近实际现实主义文学的语言追求简练、贴近实际,力图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社会现实。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运用质朴的语言,将复杂的社会问题表达得简洁明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客观描写为手法,力图反映社会现实。
它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注重社会批判性,真实刻画个体形象,描写生活细节,反映社会历史背景,语言简练贴近实际。
这些特征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形式,对于揭示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
![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80f8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啊,现实主义,如此特别!》话说现实主义,那可是文学界的一大巨头啊!它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老老实实地反映着这个世界的样子,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
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
它不搞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直接把生活中那些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一股脑儿地倒给你。
就好像一个直接的朋友,不跟你拐弯抹角,把生活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让你直面它。
还记得咱小时候读的那些现实主义作品不?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鲜活无比,那可不是什么完美的英雄或者仙女,而是有着各种缺点和毛病的普通人。
就像隔壁的老王、对门的李婶儿。
他们有烦恼,有挣扎,也有无奈。
不像那些虚构的角色,总是那么完美无瑕,让人觉得不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里的角色会为了一块面包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爱情纠结得死去活来,会遇到各种倒霉的事情,这不就是咱普通人的生活嘛!再看看现实主义文学里的故事,那可都是咱生活中常见的事儿。
没有什么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小事。
可就是这些小事,最能打动我们的心。
因为我们都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读起来特别有共鸣。
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忍不住感叹:“哎呀妈呀,这不就是我嘛!”而且现实主义文学还特别注重细节描写。
它能把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个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你能闻到故事里的饭菜香,能感受到主角的心情起伏,就像你也在故事里一样。
举个例子,读到一个现实主义小说里描写下雨天的场景,你仿佛都能感觉到雨滴打在脸上的凉意,能听到雨点滴落在地上的声音,这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有时候读现实主义文学,还会觉得有点“扎心”呢!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你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足之处。
不过,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啊!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位挚友,它用最真实的故事、最普通的人物、最细致的描写,陪我们一起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百科名片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
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现实主义发展历史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国际秩序模式:权力均衡现实主义均势模式的内在矛盾及评价现实主义作家作品表[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正如杰克·唐纳利所指出,现实主义不仅不能提供一种一般理论,而且它基本上也是前后矛盾的,现实主义者对同一事件的解释经常不一致。
现实是变动不居的,针对不同的问题,现实主义当然给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不然就不称其为现实主义了。
“现实主义变成了建立在共同预设理论假定之上、有点松散联系的前后不一致的理论模式。
”因此,了解现实主义,除了解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和基本假定这些共同点之外,了解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不同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拟以经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为例,通过探讨现实主义理论的多样性,进而来揭示现实主义在国际秩序模式上的异同之处。
和浪漫主义有很大不同[编辑本段]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
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19世纪的写实文学。
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现实主义信条。
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广泛影响。
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卫品格。
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
说'现实主义'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的东西"。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
"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谎言。
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编辑本段]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
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
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希翼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
"这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
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
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
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辩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挑战:《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
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
"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
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
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
因此,现代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
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据韦勒克的历史追溯,典型术语的最初使用者是谢林,意指一种象神话一样具有巨大普遍性的人物。
浪漫派首先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典型概念从浪漫主义转移到现实主义,与巴尔扎克和泰纳的转用相关。
在《人间喜剧》的序言里,巴尔扎克自称为社会典型的研究者,泰纳则频繁使用此术语讨论社会阶层人物的性格,逐渐演变成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概念。
典型也是别林斯基论俄国小说时常用工具,他甚至认为:"典型性是创造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造……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成为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
"果戈理笔下的科瓦辽夫少校不是一个科瓦辽夫少校,而是科瓦辽夫少校们,即使是描写挑水人也不是仅仅写某一个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
这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典型的本质。
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后让许多人不安,总以为写的是自己,独特的这一个阿Q拥有了巨大的共性,甚至成为国民性的代名词。
现实主义把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完美结合的文学形象称为典型形象。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
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而且,这个具体的总体现实还是不断发展的,就象卢卡契所阐述的现实主义要塑造那些生动的辩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本质转化为现象并在现象中显示自己;它还塑造着这过程的那个侧面,即现象在过程运动时揭示着自己的本质。
另一方面,这些个别的因素不仅包含着辩证的运动,互相转化,而且彼此间不断相互影响;它们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的诸因素。
真正的艺术从而总是通过塑造这些因素的运动、发展、展开来表述人类生活的整体的。
"简单地说,现实主义的历史性维度即是要求真实摹写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且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
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
而且现实主义竭力通过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辩证法则,现实主义确认: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
[编辑本段]现实主义发展历史就西欧说,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