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改革举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个性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笔者在这里就启发式教学策略,谈一谈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课堂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功体验之后,进一步趁热打铁,给出一些基础习而不重实质。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一、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思考

数学思考也就是数学思维,它是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思考的内涵,并非单纯地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确切地说,应当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也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能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思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

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

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

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减少“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

二、让学生萌发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借助某一主题场景

来呈现的画面,主题图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但是主题图是静态的画面,而教学是动态过程,所以教师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用心领会、灵活处理、创造开发,把主题图变换为一种新颖、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既做到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面就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来叙述几种常用的情境创设策略。

1.以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生活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小花和小红在打电话,国内长途每分0.7元,国际长途每分7.2元,小华打国际长途用了45元,小红打国内长途用了8.54元。机灵狗对小华说“哇,花那么多钱,打电话时间太长了吧”,小华不高兴了,说“我还没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呢”。接着让老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

2.以故事描绘情境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如能联系数学知识把教材主题图编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之前,教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边讲边通过多媒体演示画面):有一天,唐僧师徒4人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太阳热辣辣地照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到口渴难耐。孙悟空向师傅请求去给大家找水喝,师傅同意了,不一会儿,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抱了一个大西瓜回来,猪八戒一看可高兴了,大声说到:“大师兄,让我来分西瓜吧,我的肚子最大,所以我吃1/8,师傅跟我吃一样多的,也是1/8,沙

师弟吃1/4,大师兄的肚子最小,吃1/2就够了。”孙悟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猜一猜,孙悟空为什么发笑?这样的情境能拉近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及与分数教学的距离,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3.以游戏表现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小。在导入环节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设计如下游戏: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来做游戏,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教师拍手一次,拍肩两次,重复做三次,然后问:“谁知道接下去该怎么拍,为什么?”学生高兴极了,纷纷拍了起来,这时让同学们互相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样拍的,然后再找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此时学生已经感悟到了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紧接着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边拍边说。接着老师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三、让学生把握好课堂练习

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其实,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应该针对

本班学生的特点精心地设计练习,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练起来才会更省时更有成效。为了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练习成功地达到学会知识或技能的目标,并发展思维,教师首先要了解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策略。

练习次数的多少不会完全决定练习的效果,因此,课堂中应避免机械地重复练习,教师在掌握了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之后,还应在练习过程中加入调节的手段,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其次要监控学生练习。教师的监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室中巡视,向练习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二是定期扫视练习中的学生,以使学生专心学习。评定学生的练习结果,并指出差错及成因。只有了解到练习结果,学生受到反馈的强化,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不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学生就不能及时进行检验或调节,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待。如果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而且还帮助学生找出了导致错误的原因,这对练习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四、结束语

许多事实证明: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素质全

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