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全民多献身)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终身化。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什么?(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哪些?(人舆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政治服务。
3.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两传选新)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什么?(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严规范塑个性)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3.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哪些?(双欧单美分苏中)1.双轨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结构是小学、职业学校。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
语文语文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包括阅读、写作、听说、演讲和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的识别和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等。
数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的认知与计算、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形状、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学生需学会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数字、面积、体积等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以及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表达,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阅读理解。
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学科。
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能力。
基础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如物体运动、生物结构、能量转化等。
学生需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学科。
中小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认识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基础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学会使用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中小学的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地理环境的理解。
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学生需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念,并能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中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学所有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中学知识点总结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下面将对这些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语文语文是中学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主要包括阅读理解、作文、修辞、诗词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中学期间需要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正确的阅读技巧、写作能力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数学数学是中学学习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程、函数、图形等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也是中学学习的必修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理解英语文章。
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物质组成、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生物生物是中学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细胞结构、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发展演变。
历史历史是中学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地理地理是中学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的结构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政治政治是中学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政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的发展。
总结中学知识点总结涉及了广泛的学科和知识内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中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人生道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构建知识体系,塑造自我形象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机会。
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和理解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本文将讨论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的几个主要方面。
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掌握充分的词汇量、语法规则、拼写和阅读技巧来构建语言和文字的基础。
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识字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并理解常见的汉字和字母,并能熟练地拼读单词。
•语法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用法。
•阅读技巧:学生需要学会理解文章的主旨、推理、找出关键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等。
数学和逻辑思维数学和逻辑思维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 •基本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几何与测量:学生需要了解几何图形和测量单位,并能运用到计算面积、体积和周长等方面。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用图表表示数据。
•逻辑推理:学生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中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科学,能够增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
•物理学:学生需要了解物质、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基本概念。
•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常见物质的性质等内容。
•地理学: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结构、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规律,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学: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黉舍教育形状1.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黉舍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讲授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个别讲授,讲授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XXX被视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他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同时提倡克己复礼、诲人不倦。
XXX则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XXX,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人平等和道德自觉。
XXX则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来向善。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和仁义,回归自然和本性。
XXX被XXX称为“人民教育家”,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学校,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西方教育名家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和XXX等人都对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XXX首次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XXX则是近代第一位提出教育学著作的教育家,XXX则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XXX则在教育领域表达了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XXX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三乐之一。
XXX则认为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XXX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XXX则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因此,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活动,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生产、娱乐和自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可以从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三个方面来考虑。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生物本能推动的,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结果;劳动起源说则认为教育是人们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中学教育是每个学生迈向成人的重要阶段,是他们接受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学科范围、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内容。
一、学科范围中学教育的学科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
这些学科涵盖了语言、数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二、核心课程1. 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语文,掌握文字的基本规则,拓展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了解文化背景和文学欣赏。
2.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英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扩大知识面,提升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
4. 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历史、地理、政治历史、地理和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设计。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总结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2、墨子:“兼爱" “非攻"3、道家:老子和庄子《道德经》“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4、《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5、朱熹:1、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论述;2、提出“朱子读书法"6、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万世师表8、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9、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10、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11、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12、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1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15、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16、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17、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8、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19、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20、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1、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22、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23、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24、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义:1、教务的概念“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四、(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五、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六、(二)教育的社会属性七、1.教育具有永恒性八、2.教育具有历史性九、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意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八、学生文化的成因?答: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九、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五、课程实施结构的安排应注意的问题?答: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学则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
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三、试论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的。
六简述美育的任务?答: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一、教育基础知识1。
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
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中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中小学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教育基础知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中学教育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时期接受的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接受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点。
一、语文语文是中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语文的学习包括阅读理解、写作、修辞等方面。
学生要学会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故事、文章、诗歌等,培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此外,学生也需要学习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计算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证明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英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中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需要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英语学习中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外国人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阅读理解也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英文材料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化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各种类型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六、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学习的内容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
01教育发展一一一、教育的界定与形态1、教育是什么?P26-P27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习化社会P31(1)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2)在此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每个人均能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3 )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教育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和崇高价值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科(精读第二节全部内容3、教育思想P32-P40(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重视教育的价值(性相近,习相远”)②扩大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③更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④丰富教育的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⑤创新教育的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实事求是、言传身教)(2)孟子的教育思想:①性善”的人性假设②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③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求其放心”的教学思想(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扩充内心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学记》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①教育的价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②教育的制度:《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学制的雏形)③教育、教学的原则: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④教师的地位:倡导尊师重道(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提出知识助产术”一一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渊源,开创了西方的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分为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灵魂转向”的过程。
中学学习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1. 近代教育史上,是以下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成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答案: B2.赞科夫在《教课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课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 A.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C.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 顺序渐进原则答案: D3. 教育心理发源论以为教育发源于( )A. 生产劳动B. 模拟C. 语言D. 动物本能答案: B4. 一般中小学常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假如为了A. 深入讲堂教课B. 培养比赛人材C. 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专长D. 充足挖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 答案: C5. 我国推行的第一个现代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学制是 (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 B6.1985 年中共中央公布《对于教育系统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A. 鼎力增强一般高中教育B. 鼎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构造 (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连接D.进一步增强中等专业教育答案: B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 " 雪花 " 这一事物时,采纳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批碎纸片以指引学生领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类直观的手段是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 虚构直观( )答案: B8.教课的教育性主要表此刻教课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联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一致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一致的规律D.教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一致的规律答案: D9."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张口说话" ,这是充足运用了以下哪一种德育方法( )A. 陶冶教育B. 楷模示范C.本质锻炼D. 道德评论答案: A10.教课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上课B. 备课C.讲堂练习D.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答案: A11.班级讲课制的实行在我国始于 ( )A. 唐朝B. 清末C.民国早期D. 新中国成立答案: B12. 学生的 " 向师性 " 和“模拟性”的心理特色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拥有A. 示范性B. 复杂性C. 主体性D. 长久性答案: A13.班主任认识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 察看法B. 问卷法C. 讲话法D. 检查法答案: A二、填空题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 " 绅士教育 " 的思想,充足表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 ______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3、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二)理解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泰勒原理5.三级课程管理6.选修课与必修课7.校本课程开发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10.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目标模式的利弊。
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
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5.教学的教育性。
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六、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解决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征;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因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0、问题解决的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4、意志品质。
(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2、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能;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应用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三)应用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一)识记1、中学生动作发展2、感知觉发展3、记忆发展4、思维与智力发展5、言语发展、(二)理解1、情感发展的特点2、个性发展的特点3、道德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三)应用1、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2、根据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3、根据中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促进中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4、根据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提高中学生的道德能力。
七、学习理论(一)识记1、学习的概念2、安德森、加涅、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划分3、替代性强化的概念4、发现学习5、有意义言语学习6、加涅的智慧技能7、观察学习的过程8、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