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第三篇第十二章课件
大二物理上-课件-第12章-波动
x 2π x
u
λ
y(x,t) y(x,t T ) (波具有时间的周期性)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运动图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y
A c os [ (t
x) u
0]
A c os [2 π
(t T
x
)
0
]
2) 当 t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该时刻波线上各
u
x
点 O 振动方程 yO Acos(t 0 )
波 函 数
y
A c os [ (t
-
x) u
0]
u 沿x 轴正向
y
A c os [ (t
x) u
0]
u 沿x 轴负向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二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y
A c os [ (t
x) u
0]
A c os [2 π
(t T
x
)
0
]
1) 当 x 固定时, 波函数表示该点的简谐运
一 机械波的形成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产生条件:1)波源;2)弹性介质.
注意
媒质中任一质元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 波
逐流”(如河中足球) 即:波传播的是振动,位相,能量,而非质元
波是运动状态的传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传播.
12– 1
第十二章 平面简谐波
二 横波与纵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仅在固体中传播 )
(t
-
6) 20
- π ]cm 3
0.10cos[4π t - 23π ]cm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v
2
v
2
3 RT 3kT M m
可见,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质量大 13. 的气体,其方均根速率小. 七、道尔顿分压定律 在温度T一定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混合气 体(无化学反应)的总压强,等于各气体分压强 之和. 即 p p1 p2 pm 证明: T1 T2 Tm T
2 x
2 p nm v x
2 p nE t 3
1 Et mv 2 2
1 2 1 2 nm v n( m v 2 ) 3 3 2
10.
注意:这里m 为一个分子的质量; n为分子数密度.
称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物理意义: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 的统计平均效应. 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E t 及分 子数密度n越大,则气体压强p越大. (如雨点打雨伞) 注意: 1.)n太小或太大时,压强公式不成立; 2.)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是统计规律,而不 是力学规律.
v v v v 1 2 2 2 2 v x v y vz v 3 2 为所有分子速率 v
2 2 x 2 y 2 z
平方的平均值
三、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设第i组分子的速度在vi~vi+dvi区间内 以ni表示第i组分子的分子数密度 总的分子数密度为n=n1+n2+· · · +ni+· · · 设 器壁上面积dA 的法向为 x 轴
1.
§ 12-1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for Molecular Kinematical Theory)
2.
大学物理第12章
波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波 的周期,用Т表示.周期的倒数称为波的频率,用ν 表示,即ν=1/T.当波源做一次完全振动时,波动就 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波的周期(或频率)等于 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一般来说,波的周期(或 频率)由波源决定,而与媒质性质无关.它反映了波 动的时间周期性.
(12- 13)
如果考虑x1和x2
Δx=λ,代入上式,则Δφ=0.说明
这两点的振动状态完全相同,这反映简谐波的空间周期性.
第二节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图12- 7 t=t0时的波形
第二节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3. 观察任意时刻任意位置质点的振动情况
当x、t都变化时,波函数式为
上式给出了波线上各个不同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或 者说它包括了各个不同时刻的波形,即反映了波形不断向前 推进的波动传播的全过程.图12-8所示为对应t时刻和t+Δt时 刻的波形图,它反映了波动过程中波形的传播.
第一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1. 波长
在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π的振动质点之间的距 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如图12-4所示.因为相位差为2π的两质 点,其振动步调完全一致,所以波长就是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 波长反映了波动这一运动形式在空间上具备周期性特征.
图12- 4 波长的表示
第一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对于理想气体,若把波的传播过程视为绝热过程,则由 分子运动理论及热力学方程可导出理想气体中的声速公式为
(12- 6) 式中,γ为气体的摩尔热容比;p为气体的压强;ρ为气体 的密度;T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Mmol为 摩尔质量. 必须指出,波速是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是振动状态在 时间、空间上传播的快慢,而不是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速度(振 动位移对时间的导数),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波动 与振动的区别之一.
(完整版)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二章机械振动
第四篇 振动与颠簸第十二章机械振动§ 12-1 简谐振动1、弹簧振子运动如图所取坐标,原点 O 在 m 均衡地点。
现将 m 略向右移到 A ,而后松开,此时,由于弹簧伸长而出现指向均衡地点的弹性力。
在弹性 力作用下,物体向左运动,当经过地点O 时,作用在 m 上弹性力等于 0,可是因为惯性作用, m 将持续向 O 左侧运动,使弹簧压缩。
此时,因为弹簧被压缩, 而出现了指向均衡地点的弹性力并将阻挡物体向左 运动,使 m 速率减小,直至物体静止于B (刹时静止),以后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改变方向,向右运动。
这样在弹性力作用下物体左右来去运动,即作机械振动。
图 12-12、简谐振动运动方程由上剖析知, m 位移为 x (相对均衡点 O )时,它遇到弹性力为(胡克定律) :Fkx(12-1)式中: 当x即位移沿 +x 时,F 沿 -x ,即F0 当 x即位移沿 -x 时,F 沿+x ,即F 0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 “—”号表示力 F 与位移 x (相对 O 点)反向。
定义:物体受力与位移正比反向时的振动称为简谐振动。
由定义知,弹簧振子做谐振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加快度为aF kxmm( m为物体质量)ad 2 xd 2 x k x∵dt 2∴ dt2mk2∵ k、 m均大于 0,∴可令m可有:d 2 x2 x 0(12-2)dt 2式 (12-2) 是谐振动物体的微分方程。
它是一个常系数的齐次二阶的线性微分方程,它的解为x Asin t'(12-3)或x Acos t(12-4)'2式 (12-3)(12-4) 是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所以,我们也能够说位移是时间t 的正弦或余弦函数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本书顶用余弦形式表示谐振动方程。
3、谐振动的速度和加快度物体位移:xAcos tdxAsin tV(12-5)速度:dtd 2 xa2 Acos t 2 x加快度:dt 2(12-6)可知:Vmax A amax 2 Ax t、V t 、 at 曲线以下图 12-2图 12-3第十二章机械振动沈阳工业大学郭连权(教授)说明:(1)Fkx 是谐振动的动力学特点;(2) a2 x是谐振动的运动学特点;(3)做谐振动的物体往常称为谐振子。
2024版大学物理下册课件第十二章振动和波动
圆环。
25
驻波与波的干涉
2024/1/30
驻波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 的特殊波形,表现为波节和波腹的交替出现。
波的干涉
驻波是波的干涉现象的一种特殊表现,其形成与波的叠加原理和相 干条件密切相关。
特点与应用
驻波具有稳定的波形和能量分布,广泛应用于乐器制造、声学测量 等领域。
01
02
03
天文学
通过观测遥远星体发出的 光谱线的多普勒频移,可 以推断出星体的运动速度 和距离。测量风场的速度和方 向,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 数据。
军事领域
军事上利用多普勒雷达可 以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 和方位角等信息,实现目 标跟踪和识别。
31
2024/1/30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针对平面简谐波,其波函数具有 特定的形式和性质,如周期性、 传播方向等。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波函数反映了波在传播过程中的 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振幅、 相位、传播速度等。
2024/1/30
20
平面简谐波的能量
1 2
波的能量概念
波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 部分。
平面简谐波的能量密度 表示单位体积内波的能量,与波的振幅平方成正 比。
驻波的特点
驻波具有固定的波形和节点位置,波形不随时间推移而向前传 播。在驻波中,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且节 点处质点的振幅为零。
17
04
平面简谐波
2024/1/30
18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01 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表达了波动参量(如 位移、压强、电场强度等)与时间、空间坐标之 间的关系。
大学物理(简谐振动篇)PPT课件
cost 0≤1
x ≤A ——振动的强弱
3. T ——周期
振动状态重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描述振动的快慢.
A c o s [( t T ) 0 ] A c o s (t 0 )
T 2π
T 2π
1 ——振动的频率
T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完全振动的次数
第11章 机械振动
10
2π ——角频率(圆频率).
大学物理下册
目录:
第四篇 振动和波动:(12)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5)
第十二章 机械波(7)
第五篇 光学:(18)
第十三章 几何光学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6\8\4)
第二篇 热学:(14)
第四章 气体动理论(6) 第五章 热力学(8)
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2)
第十五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十六章 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
精选PPT课件 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什么是振动?
一个物理量(如位置、电量、电流、电压、温度……) 在某一确定值附近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则该物理量的 运动形式称为振动。
机械振动 :位移x 随时间t 的往复变化 电磁振动:电场、磁场等电磁量随t的往复变化
微观振动:如晶格点阵上原子的振动
振动分类
振动
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
当t=0时, x0 1cm, 0 0 , 试写出振动方程。
解 取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
简谐振动的表达式: xAcos(t0)
由初始条件: x0 1cm, 0 0
x0
Acos0
,cos0
x0 A
1 2
0
3
0Asin00
sin0
0, 0
- 3
振动方程: x 2cos( k t )
大学物理课件:第三篇 热物理学与非线性现象
热学参量(如:温度)
化学参量 (如:混合气体各化学组分的质量和摩尔数等)
电磁参量 (如:电场和磁场强度,电极化和磁化强度等)
如果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既不涉及电磁性质又无须考虑与化学成
分有关的性质,系统中又不发生化学反应,则不必引入电磁参
量和化学参量。
此时只需体积和压强就可确定系统的平衡态,我们称这种系统
B
(a)
A
通过导热板进行热接触的两个系统 导热板 组成一复合系统,当复合系统达到 平衡态时,我们就说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
7
B
(b)
10:08:35
热力学第0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处于确定状态的第三个系统 达到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将处于热平衡。
温度 互为热平衡的几个热力学系统,必然具有某 种共同的宏观性质,我们将这种决定系统热平衡的宏 观性质定义为温度。
• 统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运动的微观理论。从物质由
大量微观粒子组成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运用统计方法,把物 质的宏观性质作为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结果,找 出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进而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 在对物质微观模型进行简化假设后,应用统计物理可求出具体 物质的特性;还可应用到比热力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如解释 涨落现象。
为简单系统(或 p—V 系统)。
6
10:08:35
热平衡
将两个分别处于平衡态的系统A和B用一刚性隔板分隔
开。若隔板为“绝热板”(如图(a)),
则A,B两系统的状态可独立地
变化而互不影响。
绝热板
A
若隔板为“导热板”(如图(b)),则A,B两 系统状态不能独立地改变, 一个系统状态的 变化会引起另一系统状态的变化. 通过导热板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叫热接触。
《大学物理》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 第十二章
式(12-10)称为质速关系。它表明,物体的质量随其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其速率无限接近光
速时,其相对论质量将无限增大。因此,任何有限大的力都不可能将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加速到光
速,即物体的速率不可能超过光速。
当 v≤ 时,m=m0 即为经典力学中的情况。
性原理。
同时的绝对性
经典力学时空观特征
时间间隔的绝对性
空间间隔的绝对性
12.2 狭义相对论的根本假设
12.2.1 狭义相对论的根本原理
任何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具
相对性原理
有相同的表达形式,即所有惯性系对运
动的描述都是等效的。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
是常量,它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开出的时间先后差为多少。
【解】设地面为 S 系,北京到上海连线方向为 x 轴;飞船为 S′系。
(1)当 u=9km/s 时
所以,根据式(12-7)可知
12.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12.3.3 长度的收缩
(2)当 u=0.999c 时
所以,根据式(12-7)可知
12.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12.3.3 长度的收缩
空中的光速都是常量,它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2)洛伦兹变换式为
或
本章小结
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包括同时的相对性、时间的延缓、长度的收缩。
4. 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根底
(1)质速关系为
(2)相对论动量为
(3)相对论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
1。
1。
1。
本章小结
4. 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根底
大学物理12
场是矢量场。许多实验事实都证明,磁场是真实的存在。
在物理学后来的发展中,场成了非常基本、普遍的概念,
变得十分重要。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 电磁学的范围,成为物质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存在形式。
运动电荷(含传导电流和磁体)在其周围产生磁场,位于
磁场中的运动电荷受磁力作用。类似于电场强度的引入, 我们也从力的角度出发给出表征磁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 磁感强度。介绍磁场中P点磁感强度的两种定义:
§12-3 毕奥-萨伐尔定律
根据对称性理论,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和萨伐尔认为:
任意形状的载流导线在场点P处产生的磁场是由导线各个
小段贡献的,所以也可以象求带电体在空间产生的电场
那样,根据一小段电流元的磁场的基本公式,再通过对
各电流元产生的磁场的积分来计算整条电流的磁场。这
个基本公式就是毕奥萨伐尔定律。
的方向在此平 。定义 P 点磁
感 流线 强圈 度磁B 的矩大p m小的为大B小=无M关 max, pm是=个 Mm表ax征 (N磁IS场)。本此身比性值质也的与物小理载量。
单位:磁力矩M~牛顿·米(Nm),磁矩pm~安培·米2(Am2) ,则B~特斯拉(T)。
例1:磁场中任一点放一个小的载流试验线圈可以确定该 点的磁感应强度,其大小等于放在该点处试验线圈所受的 最大磁力矩Mmax和线圈的磁矩pm的比值。
(a)一段载流直导线的磁场(稳恒电流必须闭合,“一段载流导线”是出于计算
的目的而引入的)。B
0I 4a
(sin2sin1),a
是场点
P
到导线的垂直距离,1
是垂线转向电流流入端所张的角度(当转动方向与电流流向一至时取正,反向
时取负),2 是垂线转向电流流出端所张的角度(当转动方向与电流流向一至时 取正,反向时取负)。见书 191 页。
大学物理课件---物质波的统计解释---[福州大学...李培官]
统计观点: I 几率 几率大 几率小 结 论
实物波动性只有统计意义.IP几率(粒子出现在P点的几率) 粒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分布表现出具有连续特征波动性
12
(2).对物质波的理解
实物粒子本身的结构仍然是一粒一粒的,但是 它在空间的分布具有连续的波动性质。具体地说, 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束,在空间传播时,到达各 点的粒子数目常常是不同的,各点粒子出现的多少 按波动的规律分布;就单个粒子来说,它在空间各 点出现的几率也按波动的规律分布。
7
二.理解物质波的错误观点
1. 粒子的波动性是单粒子的属性,还是多粒子性?
2.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是什么?
3.
观点一 :
如何描述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其意义?
波是基本的, 电子是“波包”。
但波包要扩散、消失,而电子是稳定的。
8
量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种看法与实验不符。我们知道,衍射现象是由波的干涉而 产生的,如果波真是由它所描写的粒子所组成,则粒子流的衍 射现象应当是由于组成波的这些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但事 实证明,在粒子流衍射实验中,照象片上所显示出来的衍射图 样和入射粒子流强度无关,也就是说和单位体积中粒子的数目 无关。如果减小入射粒子流强度,同时延长实验的时间,使投 射到照象片上粒子的总数保持不变,则得到的衍射图样将完全 相同。即使把粒子流强度减小到使得粒子一个一个地被衍射, 照片上一次出现一个孤立的点,体现了电子的粒子性。只要经 过足够长的时间,所得到的衍射图样也还是一样。这说明每一 个粒子被衍射的现象和其他粒子无关,衍射图样不是由粒于之 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10
机械波: -位移量在空间传播 电磁波: -电场强度在空间传播 实物波: ---粒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的分布 亮 以电子单缝衍射为例: 光强 x波动观点: I A 2 A大
新课标物理选修第十二章机械波全章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3
1 2
n 21
v1/v2为第二种介质相对第一种介质 的折射率。(相对折射率)ຫໍສະໝຸດ 水波反射问题与练习
P.36 1、2、3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射定律
1)反射线、入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 i'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四、波的折射 折射定律 1)折射线、入射 线和界面的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sin i v1 2) sin r v 2
N I 界面
i i
'
L
rR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折射
结论:
sin i v1 sin r v 2
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 波阵面就可以用几何做图法确定下一时刻 的波阵面。因此这一原理又叫惠更斯作图 法,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波的传播方向 问题。
两种形式的波
u t
平 面 波 球 面 波
R1
O
R2
三、波的反射
N I 界面
i i
'
L
rR
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 的分界面时,一部分 反射形成反射波,另 一部分进入介质形成 折射波。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显电性
H2 O
E0 0
取向极化
§12.4 电介质的极化
(2)非极性分子(无极分子) 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在无外场时重合,无固有电 矩,但在外电场作用下,两种电荷的重心会分开一段微小距 离,产生感生电矩。如:He、H2、N2、O2、CO2、CH4 。
H+ H+ C-H+ H+
=
E0 0
大学物理A (下册)
第12 章 电容器和电介质
回顾:静电场的基本知识
场强叠加原理
电场强度
高斯定律
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
电势定义
第12 章 电容器和电介质
§12.1
§12.2
电容器及其电容
电容器的联接
§12.3
§12.4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的极化
§12.5
§12.6
D矢量及其高斯定律
电容器的能量
§12.7
解: C C2C3 40 60 24F 23
C2 C3 40 60
C1 A + B -
C C1 C23 20 24 44F
U1 U 220 V Q1 C1U1 4.4 103 C Q2 Q3 Q串 C23U 5.28 103 C Q U 2 2 132 V C2 U 3 U U 2 88V
1
串联
2
并联Leabharlann §12.3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例12.3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S,板间由两层相对介电常 量为 r1 和 r 2 的电介质充满,二者厚度都是板间距离d 的一半。求 此电容器的电容。
解:
C1 r1
0S
d /2
, C2 r 2
0S
d /2
r1 r2
q 相等
C1 C2 q q q q
U1 U2
U U1 U 2
1 1 1 C C1 C 2
q
C
q
U
U
1 1 C Ci
例12.1 电容器的混联 三个电容器C1=20µ F, C2=40µ F, C3=60µ F,联接如图,求这一组合的总电容。如果在A、B 间加电压U=220V,则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量各是多少?
联立解得:
- - - - -
+Q -Q′
r 1 Q Q r
+ + + + +
E0
E
E′
+ Q′ -Q
+ + + + +
§12.5 D矢量及其高斯定律
真空中: 介质中:
§12.5 D矢量及其高斯定律
一. 电位移矢量
二.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
在有电介质的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 于该曲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
§12.1 电容器及其电容
一. 电容器
靠近的两个导体带电时会通过它们的电场相互发生影响 形成电容器。 A + + + + +
A
B
B
§12.1 电容器及其电容
二. 电容器的电容
+Q
+ + + + +
-Q
§12.1 电容器及其电容
三. 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1、计算步骤: 1)设电容器充电 Q ,求极板间的场强分布: 2)计算极板间的电势差: 3)由电容器电容定义计算电容:
电场中某空间范围V内所包含的电场能量为
§12.7 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
例 12.4 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的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 ,两球间 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 r 的电介质,求此电容器带有电量Q时所 储存的电能。
解:
R2 R1
§12.7 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
另解:
R2
R1
作业 P67~69
12.4;12.6;12.7; 12.10; 12.14
±
不显电性
CH4
E0 0
位移极化
§12.4 电介质的极化
二.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
1、非极性分子的位移极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E0
-
E E0 E' E'
+ + +
E0
宏观 效果
§12.4 电介质的极化
例12.2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 r 的电介质。 求当它带电量为Q时,电介质两表面的面束缚电荷是多少?
解: E Q , E Q 0 0 S 0 0 S 0
Q Q E E0 E (1) S 0 E0 Q E (2) r S 0 r
B
- - - - - - - - - -U
-Q
B
§12.7 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
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略去边缘效应:
C
0 r S
d
+Q A + + + + + + + + + +U A
B
- - - - - - - - - -U
-Q
B
§12.7 电介质中电场的能量
• 电荷系的能量是电荷系各个部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而 电荷之间是通过电场产生相互作用, 所以从场的观点看,电荷系 的能量是在空间产生的电场的能量。 •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就是电场能量的传输过程。 一般地,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 的地方, 电场的能量密度为
5、电介质的击穿 当外电场很强时,束缚电荷变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而变成导体,此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介质 所能承受的不被击穿的最大电场强度称为介电强度或击穿场强。
§12.4 电介质的极化
金属导体和电介质比较 金属导体 电介质(绝缘体) 特征
模型 与电场的 相互作用 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电子气” 静电感应 基本无自由电子,正负电荷 只能在分子范围内相对运动 电偶极子 无极分子电介质: 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 取向极化 静电平衡 产生极化电荷
C2
C3
§12.3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Q –Q
一. 实验
电介质是由大量电中性的分子组 成的绝缘体。
插入电介质前后,极板带电量
+Q –Q
Q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分别用 U0 、U 表示,有:
U U0 / r
静电计测电压
§12.3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r 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其大小随电介质的种类和 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电介质的特征常数称为电介质 的相对电容率(或相对介电常量)
2 0 r1 r 2 S C1C2 C C1 C2 d ( r1 r 2 )
§12.4 电介质的极化
一. 电介质
电介质是由大量电中性的分子组成的绝缘体。分子中的 正负电荷束缚很紧,介质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紧束缚的 正负电荷在外场中要发生变化。 1、电荷重心模型
2e
e -e
0 r~电介质的电容率
1 U U 0 r 实验结果C r C0 1 E E0 r
§12.3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二. 加入电介质后如何求总电容
2
s2
s1 1
并联
1 2
串联
2
1
串并联
§12.3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2
1
§12.6 电容器的能量
一. 电荷系的静电能 (相互作用能)
1. 两点电荷系:
q1
r
q2
§12.6 电容器的能量
2. n 个点电荷系:
3. 连续分布的电荷系的相互作用能
dq
§12.6 电容器的能量
二. 电容器的能量
C
I
R
C
I
R
§12.6 电容器的能量
+Q A + + + + + + + + + +U A
+ + +
e
l
— —
该中性分子的电矩: p ql =2el
-e
-2e
§12.4 电介质的极化
2、电介质分子 (1)极性分子(有极分子)
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在无外场时不重合,分子存 在固有电偶极矩(固有电矩)。如:HCl、H2O、CO等。
-q
+q
O-H+ H+
=
E0 0
§12.1 电容器及其电容
四. 电容器的性能指标
1.电容的大小 2.耐(电)压能力
§12.2 电容器的联接
一. 并联 (没有提高耐压值)
C1 q1 q1
q2
C
C2
q2
q
q
U
U
U相等
q q1 q2
C C1 C2
C Ci
§12.2 电容器的联接
二. 串联 (提高耐压值)
§12.4 电介质的极化
2、极性分子的取向极化 + F F
-
p
-
E0
E0 +
- E E0 E'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