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固

合集下载

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2007

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2007

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2007-09-06 07:15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能治心血管病参考《养生大世界》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是中国道家传统养生四宝。

很多人以往长期伏案工作,头晕、目弦、心悸、耳鸣、失眠病症长期困扰,十分痛苦。

自坚持修炼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以后,彻底治愈了上述疾病。

现将叩齿、咽津、握固、鸣天鼓的机理、操作及效应作一简要介绍:(一)叩齿的操作与效应叩齿,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能去心火,治牙痛。

《九真高上宝书神明经》中讲:“叩齿之法,左相扣,名曰:‘打天钟’;右相叩,名曰:‘捶天磬’。

”叩齿三十六遍为佳。

《长生秘旨》讲:“叩齿行功时必要舌抵上腭,则舌下玄膺穴矣。

”“此窍开,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

”(二)咽津操作及效应咽津,“玉池清水灌灵根。

”心液滋合,气血流畅,水火既济,上润顶门,中注五岳,溉脏润身,诸疾不生。

《逍遥子导引诀》讲:“以舌搅牙龈之上下(一般三十六下为佳),每作三次乃止。

”“津液满口,分三口咽下。

”《仙术秘库》讲:“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

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六腑失其作用,气绝精尽而至于死,犹如水无源则流涸,灯无油则火灭也。

仙家名之曰玉液……玉浆、神水。

……练而咽止,则成不老之丹。

”(三)握固操作及效应握固,使人心气归一,有助于思想安宁,邪气百毒不得人也。

《道枢众妙篇》讲:“握固者何也?吾左右拇指施其四指或四指总握其拇指,用左右手以挂腰腹之间者也。

这种手式有促进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

”《道德经》讲:“骨弱筋柔而握固。

”葛洪讲:“握固守一。

”《云笈七签》讲:“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日,留手还魂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人内。

”(四)鸣天鼓操作及效应鸣天鼓,两手掩耳两食指压中指,然后食指用力滑下,略有敲击弹性。

可闻若鸣天鼓声,击三十六下,有通血脉、激发内气作用。

《圣济圣录》讲:“击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

”《十二度按摩图》讲:“鸣天鼓治头晕目眩”,可“醒神益脑”、“清心明目”。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中医解读新生儿手部动作

中医解读新生儿手部动作

中医解读新生儿手部动作不少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关注最多的是宝宝的脸部,很少关注宝宝的四肢活动细节,尤其是他们的手。

但是心细的家长会发现一个问题,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好像总是喜欢把手握成拳头,这是为什么呢?如果问你更细节的一个问题:宝宝握拳的时候是大拇指握在里面还是大拇指露在外面呢?说宝宝握拳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来学一个中医养生的保健的鲜为人知的方法——握固!一听“握固”这个词啊,你可能觉得陌生,甚至认为无从学起。

实际上呢,我们每个人都会做,而且是天生就会!早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第五十五章中便已有“握固”的记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这里的“赤子”指的就是婴儿。

那么,婴儿是怎么握固的呢?心细的读者朋友会发现,婴儿握拳的时候大拇指永远都是向内的,即被其他手指包裹着的。

这种握法在很多古籍中皆有记载,比如《道枢·众妙篇》中说“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者也。

”《诸病源候论》则介绍的更为简单:“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

”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中,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五禽戏的“猿摘”以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招式中均有握固的影踪。

那么,婴儿的这个动作到底与保健养生有什么关系呢?晋代著名中医药养生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便概括了这个动作的养生功效——握固守一。

即身心安静,阴阳相合。

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经常握固有助于对肝的保健,此外,握固的时候我们的拇指与中指交汇的地方便是中医所指的劳宫穴,这个穴位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还有一个细节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道枢·众妙篇》中为什么提到握固之后要“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我们握固之后按压腰腹的同时,一来增强了握固的力量与效果,二来刺激和按摩了肝经与肾经,因为这两条经络循行的位置都经过我们的腰腹,肝肾经络畅通,自然神清气爽,利于保健。

“握力”越大寿命越长

“握力”越大寿命越长

“握力”越大寿命越长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

手的握力越大,肝气越足,人越长寿西方有一个结论,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手的握力越大越长寿,所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应该经常锻炼自己的手握力。

为什么手的握力越大人越长寿呢?不知有没有人留意,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手都是什么样子的?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啊,握拳是没有错的。

那是怎么握的呢?我们一定要学小孩的握拳法。

小孩的握拳一定是大拇哥放到无名指的指根处,然后握住。

这个方法是道教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握拳方法,叫做握固法。

初生孩子为什么都不用教,就是妈妈不用去教孩子:我要生你了,你一定要握固出来啊。

不用教,每个孩子都是这么出来的。

当然也有张着手出来的,张着手出来的小孩体质偏弱。

其实一般小孩子,懂得自保的,都是握着出来的,这是先天的东西,不用父母去教。

我在学中国古代养生法的时候,曾经问过那些老师,道教说这是握固。

我问这握固是怎么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教给我们就这样握着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可以定魂魄。

等我生完孩子以后,一看孩子那样握着手出来,我一下就开悟了。

人的手首先得能攥住,肝气才会足。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体自保功能。

人死的时候是撒手而去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肝主血,就是肝主藏血。

肝是很重要的,人一生一死其实全跟肝相关。

现在就记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人能够从母腹里出来,第一条肝气足,才能攥住拳头。

人死的最后一瞬间是什么样子呢?是撒手而去,就是手啪一下散开了,肝气全散。

所以人死前最后绝的一条经脉一定是肝经。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跟肝有关。

人握紧拳头是握固,那么固是固什么呢?中医是讲神明的,那么肝的神明叫做什么呢?叫做魂。

什么叫神明?就是肝气特别足了以后,它所外现出来的能量叫做魂。

肝气肝血特别足以后,人的魂就不会飞掉,因为它的固摄能力强。

平时我们该怎么来固肝魂呢?记住啊,无名指的指根处就是肝的窍,所以呢,如果把手压在这儿,就等于是固肝魂。

怎样提高握力呢第一种:可以用握力器方便携带使用随时可练每次到一个都握不动为止第二种:没事的时候就空抓手掌尽量伸开用力握成拳要速度快做到做不动或小臂发烫第三种:指卧撑用手的五指支撑做俯卧撑第四种:用手指插沙袋或别的个人经验之谈每种都要做到挑战忍耐极限这样才效果好先讲一个有趣的现象。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解析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解析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全部练完了 。
以意 引导 ,即 心 中暗 想 之意 。初学 者 若是 气 不 会
行 ,可用手 指点 在脐下 ,以加 强条件反 射 ,练 习既久 , 气 自会下行 。
第八段锦 :左右辘轳转 。
方 法 :弯 曲 两臂 ,先 以左 手 连 肩 圆转 ( 用 摇 辘 轳 状) 三十六次 ,然后 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
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 ,分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咽下 ,要汩 汩有声 。
注 :神水j聿液 ; 赤龙{ 。
第六段锦 :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 门。
方法 :吸气一 口 ,停闭不 呼 出 ,两 手互搓至 发热 ,
急分开 摩擦 背后 “ 精 门 ” ,一面摩擦 一面 呼气 ,反 复练
2 6次 ,做 完后 收手 握固 。
应吃点东西 。
第十段锦 :低头攀足顿 。
方法 :两手 向前伸 ,握 住双足 ,用力扳 ,扳时身 体
另 外所 谓 子 后午 前行 ,是指 最 好在 子 时 以后 午 时
之前 修炼 。古人养生 理念 的根本之一 是阴阳 学说 ,认 为
向前倾 ,头 向下低 ,1 2次 ,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 ,收
健康时 尚 / 跟 我动起来
丽 —~
两眼 ,舌舔上腭 ,摒 除心 中杂念 ,调息 ( 轻细无声 )1 0 分钟 。坐姿要 求身体 正直 ( 脊梁挺直 ,腰不可 软 ),身
不可向后倚靠 。
注 :握 固 ,气功修炼 中 ,手 的一种姿 态 。握 固的方
法是 ,屈大拇 指于 四小指下 ,或 以大指掐 中指中 节 ,四
第四段锦 :徽摆摇天柱 。
方法 :低头扭颈 向左右侧 视 ,肩 也随之左右 摇摆 , 各2 4次 。 注 :天柱就是后颈 ,颈椎统称 “ 天柱 骨” 。

常做小动作养肝去肝火

常做小动作养肝去肝火

常做小动作养肝去肝火作者:张宝华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7期张宝华如今,社会正在飞速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

由于精神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加班熬夜、过食辛辣等原因,容易导致肝火旺盛,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暴躁易怒、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二便不利等症,久之便会伤害肝脏,影响健康。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疏泻肝火,养肝护肝。

养肝就是养命,肝养好了,身体才会健康。

降肝火无需急着吃药,可进行适当的生活调理,如防止情绪波动,多吃清肝泻热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等。

此外,常做几个小动作,即可养肝去肝火。

闭目养神闭眼睛是一个泻火养肝的小动作,因为肝脏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肝主目,所以养肝可先养目。

肝不好的人,眼睛往往比较浑浊,没有光泽,眼睛干涩,这是肝精血不足的表现。

若是容易迎风流泪,则代表肝的收敛功能不足。

时下有许多人每天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眼睛过度疲劳,严重影响肝的健康。

如果感到眼睛疲惫或心情烦躁,就可以闭上眼睛,同时可用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可起到促进肝血流通、降低肝火、养肝明目的作用,便会觉得燥怒平息,疲劳缓解。

每天早晚各做闭目养神1次,每次10~20分钟即可。

握固(即握拳)传统医学认为,小孩子刚出生时,往往是本能的紧握拳头以“固魂”;而人死之时则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

所以握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体自保功能,也是一个养肝去火的小动作。

中医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肝肾同源。

所以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滋阴降火。

人的手如果经常握着,肝气就会充足。

握拳是个简便易行的小动作,就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里面,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微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东西一般。

中医学理论提出“肝主握”,认为无名指的根部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

平时走路、坐车、闲聊或看电视时都可注意握握拳,有助于活动手部,疏通气血。

手部是身体供血的最终端,经常握拳可促进身体的血液流通,帮助肝脏排毒,有助于精气神固守在体内,起到养护肝脏,去除肝火的作用。

健身养生话握固

健身养生话握固

健身养生话握固作者:贾连胜来源:《健身气功》2019年第03期在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和卧虎扑食势、五禽戏的猿摘、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大舞的震体势、十二段锦的冥心握固和鼓漱吞津中都用到了握固,为什么都用这一手型呢?“握固”一词,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好像初生的婴儿。

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

虽说筋骨很柔弱,但是小拳头却握得很紧很牢固,拽都拽不开(这种手型就叫握固)。

小家伙还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鸡鸡”常常崛起来,这是精气充沛的表现。

握固是道家养生修炼常用的一种手型。

晋朝的著名养生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倡导“握固守一”。

隋朝太医令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上也有介绍。

《养生方·导引法》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法。

法屈大拇指,着小指内抱之,积习不止,眠时亦不复开,令人不魇魅”。

“魇魅”是一种夜里睡觉时发生的病症,发作时,人会迷迷惚惚,似乎什么都知道,就是醒不过来,并产生恐惧、挣扎的感觉。

古代中医用“握固”的导引法来预防“魇魅”症的发生,要求“积习不止”。

即是说要养成握固的习惯,睡觉时也不松开,人就不会犯这种病。

道书《云笈七签》上记载:“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

”意思是說,握固之法,就好像关上房门一样,可以静心安魂;同时握固可以固护精气,明目延年;整天进行握固,还可以辟邪防毒。

可见,握固对于“精气神”的固守具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握固的具体方法,许多养生功法书上都有记载。

《道枢·众妙篇》说:“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者也。

”“握固”就是将左右手的大拇指掐在其它三个手指的掌指横纹上,或者是置于手心,用其余四个手指握牢,然后可以将左右手拄按在腰腹部或背部;《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记载:“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诸病源侯论》说:“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苏沈良方》认为:“以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道门通教必用集》则记载:“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将大拇指握在四指当中,不同之处在于大拇指尖位于哪个手指根部,有的认为是食指,有的认为是中指,还有就是无名指和小指。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 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 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 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 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十二图附后:第一段: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3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少林文八段锦歌诀详解

少林文八段锦歌诀详解

少林文八段锦歌诀详解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

清代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作为内功锻炼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

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

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

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

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十二段锦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

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

也可根据局部疾病重点选练数节。

如耳鸣、耳聋可选练第一、二、三节;心火旺者可选练第一、四、七节;五劳七伤可选练第一、九节;腰背疾病,可选练第一、十节。

规则:近代通行之十二段锦,多从《内功图说》。

下文根据清代同治13年刻本《易筋经》的内容加以整理如下:歌诀: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二、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三、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四、微摆摇天柱。

五、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六、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七、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八、左右辘轳转。

九、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十、低头攀足顿。

十一、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十二、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为什么要握固

为什么要握固

为什么要握固作者:牛爱军来源:《健身气功》2019年第01期攒拳就是“握固冲拳”。

首先是抱拳于腰间,准确讲,是抱拳于肝经的章门穴。

屈肘合腋时,拳心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

“章门”就像一扇门,是肝经之气进出身体的门户。

所以握固放在章门穴,可以固肝气。

攒拳的“拳”和武术中的拳不一样。

武术的握拳,拇指要压在食指和中指上面。

但是八段锦中的握拳,却是将拇指要握在手心里。

这种握拳,准确的名称叫做“握固”。

握固,这个词出自老子写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老子在这一章里描绘了初生婴儿的种种状态,其中写到初生的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

意思是说,初生的婴儿筋骨很柔弱,但是握拳却握得很紧很紧,小拳头握得牢,拽都拽不开。

从此,这种手型就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握固。

由于《道德经》在道教中的地位崇高,握固也因此成为了道士修炼中较为常用的一个手型。

人,生而能握,死而撒手,握固而来,撒手而去,一握一放,竟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要生而握固呢?南北朝时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这本书中写道,握固的作用是:拘魂门、制魄户。

“魂门”和“魄户”都是人身上的穴位。

从经络图上可以看到,“魂门穴”对应“肝俞穴”,“魄户穴”对应“肺俞穴”。

“魂门穴”与肝相关,“魄户穴”与肺相关,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肝藏魂、肺藏魄”所表述的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史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上记载:“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唐朝著名的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这句话:“魂魄,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

”意思是说,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

“拘魂门、制魄户”的意思是说,“握固”这个手型可以使人的魂魄合一,保持神志清醒,具备正常的理智和情感。

肝藏魂,把无名指指根紧紧抵住,这就是“拘魂门”。

拇指是手太阴肺经的终点,肺藏魄,把拇指紧紧握住,这就叫做“制魄户”。

可以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应当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

握固炼气式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握固炼气式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握固炼气式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握固炼气式这一概念的起源和背景,以及其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可以简要介绍握固炼气式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示例:握固炼气式(Grip Solid Qigong)是一种古老的气功练习方法,起源于中国。

在人们追求身体健康与心灵平静的过程中,握固炼气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

握固炼气式作为一种传统的气功修炼方式,它集中精力在锻炼和调整气息、身体和心灵的统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提高生命力、平衡身心、增强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握固炼气式注重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锻炼身体内部的气流,以达到平衡身体功能和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手势和动作,握固炼气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准确的呼吸技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握固炼气式对人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度,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此外,握固炼气式还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并促进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探讨握固炼气式的定义和要点,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握固炼气式,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Section 1 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握固炼气式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Section 2 正文)将详细介绍握固炼气式的定义和要点。

在2.1小节中,我们将给出握固炼气式的具体定义,解释其所涵盖的内涵和特点。

在2.2小节中,我们将列举握固炼气式的要点,例如实践中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Section 3 结论)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握固炼气度惊蛰

握固炼气度惊蛰

两小指带动两臂向左右45度角侧伸,至与肩相平,同时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拇指在下,目视前方。

2盘坐或端坐在凳子上,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1惊蛰握固炼气式惊蛰导引术由卷指握固、扩胸展肩、含胸拔背、松紧交替、吐纳运气、闭气停息等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可以有效促进体内真气的生发,加强体内先天真气与自然界后天清气在胸中的充分交汇与融合。

32《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3月刊握固炼气文/代金刚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副研究员张明亮 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24节气导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惊蛰时的气候特点有一定地区差异,但一般而言,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惊蛰节气的养生应顺肝之性,以生发为主,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饮食方面应清温平淡,多食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

春天万物复苏,此时节良好的起居习惯应该是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24节气导引法中的握固炼气式,是道家古导引术中调和气血、肝肺并练的典型导引术,内含精妙的“炼气”之法,与西藏密宗“金刚拳”“宝瓶气”以及瑜伽中的“普拉那雅玛”等修炼之法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妙。

度拇指内屈轻抵无名指根,再将其余四指依次屈拢“握固”成拳,同时两臂外旋,屈肘收臂,置于身体两侧,拳眼向上,拳心相对,目视前方,动作略停。

3两肘后伸,依次收腹、扩胸展肩、含肩缩项、提肛缩肾,目视前上方,动作略停。

4下颌内收,百会上顶,同时两臂前伸,至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

6屈肘收臂,动作还原,全身放松。

7头颈及手臂还原,全身放松。

5重复1~7的动作练习为一遍,共做3遍。

8两拳由小指依次伸直变掌,并带动手臂向左右45度角侧伸,同时两臂内旋,至与肩相平,目视前方。

93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24节气导引沉肩坠肘,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10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

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

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

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

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

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

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气功中“握固”的养生功效
2008-11-28 13:18: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握固,是传统养生方法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基本手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养生功法当中。

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中,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五禽戏的“猿摘”以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均采用了这一手势。

为何这个简单的拇指内握动作备受养生专家们的青睐?它到底有什么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呢?
1.握固的历史溯源
“握固”一词,出现的年代应当是很早的。

在《老子》第五十五章记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老子说,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是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他筋骨柔弱,但是他的拳头握得多紧呀!唐玄宗李隆基注解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

”大概古人看到出生不久的婴儿能够紧握东西,又因为婴儿肾气充足,未知男女之事,小小根儿(生殖器)却一
直翘起;整天号哭,喉咙却不会嘶哑,由此联想到“握固”应该是一个固护自身精气
的好方法吧。

将握固与练功结合起来的,是晋朝的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导“握固守一”。

隋朝太医令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上也有介绍:“〈养生方〉导引法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

法屈大拇指,着小指内抱之。

”随后,道书《云笈七签》上记载:“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

”意思是说,握固之法,就好像关上房门一样可以静心安魂;同时握固可以固护精气,明目延年;整天进行握固,还可以辟邪防毒。

可见,握固对于“精气神”的固守具有一定的作用。

2.握固的具体方法
对于握固的具体方法,许多养生功法书上都有记载。

在《道枢•众妙篇》上说:“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总握其拇,用左右手以拄腰腹之间者
也。

” “握固”就是将左右手的大拇指掐在其它三个手指的掌指横纹上,或者是置于手心,用其余四个手指握牢,然后可以将左右手拄按在腰腹部或背部。

在《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上记载:“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

”《诸病源侯论》上说:“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

”《苏沈良方》认为:“以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

”《道门通教必用集》则记载:“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将大拇指握在四指当中,不同之处在于大拇指尖位于哪个手指根部,有的认为是食指,有的认为是中指,还有就是无名指和小指。

在四套健身气功当中提倡的握固法: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

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
头以“固魂”。

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的。

3.握固在健身气功中的具体功效
从上述的前人记载来看,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

因此,可以认为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应当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

中医学理论认为:“肝肾同源”,肝属性为木,主升发,能疏泄情志、调畅气血,其中肝经系统包括肝、胆、眼睛、筋、爪甲等组织器官。

肝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侧旁。

肾属性为水,主封藏,是生长发育之本,肾经系统包括肾、膀胱、耳朵、骨、头发等组织器官。

肾经系统的经脉运行在身体内侧。

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平时互相协调配合,可以使人体精气收藏、气血布散,从而生命过程能够持续不断。

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中,“青龙探爪势”和“卧虎扑食势”均要求两手握固,收于腰间,紧贴“章门
穴”(章门穴,足厥阴肝经穴位,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是脾的腹募穴,刺激这一穴位可以治疗肝脾不和
引起的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痞块、黄疸等等)。

这里的握固,一方面将拇指紧握在手心,能够使意识内敛、精神内收,从而有助于蓄积精气,为“青龙探爪”和“卧虎扑食”准备充足的内劲与气力。

另一方面五指都屈曲用力,刺激了手部的筋骨爪甲。

两拳按压两胁,既可护腰强肾,也按摩了两胁的肝胆经络。

所以这两势动作中的握固有助于调肝补肾,可以使肝气疏畅,肾精固守。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猿摘”一势,采取握固手式来模拟猴子摘桃。

虽然此处的握固动作时间很短,只在一瞬间动作转换了,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配合一次深呼吸,可以很好地引气归元、气沉丹田,填充肾精元气。

另外,手式一松一紧的变化,也十分有助于调节大脑神经系统,缓解精神紧张。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是一势全面调理肝经系统的经典动作。

当两手握固在腰间贴肋前送时,可以按摩腰腹两侧的肝胆经脉。

冲拳怒目,体现了“肝主筋”、“肝开窍于目”的特性。

转掌握固与收拳于腰间,则贯彻“肝属性为木”、“木曰曲直”
的特点。

还有,这势动作的腿部要求马步站桩,能使人强壮。

因此,“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一势动作全面地刺激和调节人体肝经系统,可以疏布气血,调畅情志,增强意志,贯通气力,使精气神旺盛,充满生机活力。

(中医学中的“肝”主管人的勇气和力量,因此“肝”有“将军之官”、“罴(熊罴)极之本”的别称。

)
4.笔者握固三年的体验
握固简单易行,笔者尝试了三年,在走路、坐车、开会、闲聊时经常性握固,自觉对改善“虚火”非常有好处。

中医学指出:“瘦人多虚火”。

笔者曾经常性鼻干咽痛、脑热耳鸣、手心发烫且容易烦躁,长期坚持这个手势后,这些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

笔者认为,“握固”固的是肾精肾水,可以来滋阴降火(虚火)。

可以推测,握固对那些习惯性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容易上火生气的人士肯定也会有帮助的!这三年来,笔者的白头发(虚发)也明显少了,是不是同“握固”也相关呢?在巢元方的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中,讲到《白发候养生方导引法》时,提出应当“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

”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一头乌黑亮泽的头发表明他(她)精血旺盛。

握固能固精补肾,自然是有利于乌须黑发的。

握固虽然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手式,古人说长期坚持可以安定神魂、辟邪防疾,古人所言不虚呀!可见,养生的方法不在于多,而贵在坚持。

不妨你也经常保持两手握固吧!(文/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沈晓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