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生物 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课教学过程1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秀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思维迁移分析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鲁滨逊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
【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学生代表,做出选择。
讲出理由。
教师: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教师:那么我们怎样给鲁滨逊的选择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呢?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来维持生存,可以说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没有生态系统,那么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对,所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1、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2、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3、能量“传递”的途径是什么?4、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散失”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时间5分钟):请同学回答并点拨为了方便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传递、散失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以问题探讨中的玉米、鸡、人为例来构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哪位同学愿意帮忙构建。
[PPT] “玉米-鸡-人”的食物链老师:请说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 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 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 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 1.64%(计算公式为η=1.397 2×1011/8.5×1012)。
典型例题例1(2004年陕西、内蒙卷)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 B.a>b+d C.a<b+d D.a<c+d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
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
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
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1.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B、10kgC、125kgD、1000kg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 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a>b,b=cB、a=b+cC、a>b+cD、a<b+c5. 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导学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思维迁移分析过程设计思路本节从“荒岛”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在以林德曼的研究所得出的资料进行分析,老师适时进行引导。
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分析与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归纳出相关规律之后,再对结合“荒岛”问题进行分析,巩固内容,并与前文相互呼应。
最后,以我国古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结束本节内容,同时也为下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埋下伏笔。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结合“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并加以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一、单向流动:不可逆,不可循环流动二、逐级递减:1、传递效率:10 ~ 20%2、能量金字塔(P90第四段倒数第4 ~ 5行)3、营养级不超过4 ~ 5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与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理解能量金字塔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教学方法:本节教材知识是考试的热点,而且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学科特点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构建了【直观展示,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生生交流,合作探究,进行知识加工】【师生交流,点拨释疑,构建知识体系】、【练习反馈,纠错释疑、拓展延伸】、【总结评价,构建框架图,回归主题】的六步教学模式学法指导任务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有关判断(二)情境导入:借助故事《孤岛生存》中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引出能量流动的内容(三)新授过程任务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93-94页,注意:能量的源头,流入方式,传导的渠道等,独立回答问题。
(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量流动的起点(3)能量输入的方式(4)流经系统总能量(5)能量流动的途径多媒体展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突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理解。
阅读课本94页图5-6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学生先尝试总结: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课件加深理解。
思考1:如何理解摄入和同化的区别?思考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的同化量吗?小结: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任务2 合作探究学生按小组分析教材中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对能量传递进行定量计算,探究能量流动特点。
(1)从第一营养及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一营养及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从第二营养及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二营养及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3)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的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这样是否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呢?(4)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5)生态系统能量的转化和散失?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加以分析: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逐级递减?联系生活:1、肉类价格总比粮食贵?2、一山容不下二虎?3、除虫除草的原理【精讲点拨】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的去路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后者的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继续学习。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维持稳态的基础。
这节课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概念。
同时这节课还需要结合必修一代谢的有关知识,学科综合性强。
具体应用上需要对摄入量、同化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学习当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食物链、食物网。
本节课的教学,应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以突破,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渠道、具体形式;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
其中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用摄入量还是同化量计算这些问题相对都比较抽象,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出错。
学生认知上的一些缺陷,需要教师创造机会暴露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解决。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渠道、具体形式;2.能概述摄入量与同化量两者的关系;3.能概述能量流动过程和基本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能量流动图,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2.通过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中充分利用能力例子的分析,认识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基本特点教学难点: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通过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引出话题讨论】小美为了减肥,今天的早餐只吃了一些青菜。
1. 讨论青菜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注意结合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得出青菜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其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意义是本章的重点,而能量流动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在本章内容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能量流动和食物链、食物网关系密切;启下:能量流动总是伴随着物质变化。
而爱整个教材中,能量流动与前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密切相连。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对学生要求是掌握应用,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又与当今社会涉及到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因此这一课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模型的构建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3)通过定量分析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3)通过小组讨论与导学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合作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分析:“能量”高中物理已经学习了热能、动能、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有机物中是存在化学能的,并且这个能量是可以释放出来的;而且学生学生也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ATP、呼吸作用等一系列和能量有关的概念,这些都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本节课我将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态系统系列图,通过一系列梯度问题的设置,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找出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
教材首先通过讲述“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引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最后,教材探讨了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如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等。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生态系统结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学习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能量流动的过程较为抽象,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对于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实践意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3)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通过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策略本节课是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对学生来说能量的流动是一个新问题,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从而得出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结论。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进入这部分学习之前,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是必要的,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的教学中,可给出学生某个具体的捕食食物链,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输入、传递、散失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建议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进行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也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内容的教材内编顺序为:以“孤岛生存”的探究性案例分析引入课题,以此为基础,随后进行能量传递和流动的知识布局,逐一呈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能量传递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由于能量是不可见的知识,学生无法直观感受与认识,需要依靠理性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故而本节内容涉及的大部分内容较为抽象。
本节课内容即是前面光合作用知识与呼吸作用知识应用的延伸,又是建立物质与能量观部分的重点内容,是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寻找物质、能量、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逻辑关系,树立科学的物质与能量观不可少的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首先他们已经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及这两个反应中能量的的转变,并且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中已经逐步建立能量传递和能量守恒的概念;其次高二的学生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够理性的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变,以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中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高二的学生具备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但其不能较好的将跨学科的知识高效地进行整合,如难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守恒,及建立各营养级同化量、粪便量、摄入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1、经历分组探究,分析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中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并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2、经历讨论,完善建构能量流动过程的模型,并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再次讨论,推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以此分析现今粮食危机问题,提出调整饮食结构的观念,养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四、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主线,通过典型的食物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画图,展示、点评、修正、总结,建构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模型,变抽象为具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 教学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统一成为整体,因而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习本节前已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对池塘、农田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一定感性认识。
教学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首先以生存挑战导入课题,引发学生探索兴趣,例析研究能量流动的分析思路,建立能流分析架构;然后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建构能流过程,定性分析其特点,进而对赛达伯格湖能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递减;接着引导学生模拟种群年龄组成图解对各营养级获得能量进行直观表达,从而构建能量金字塔,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等;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如何应用能流规律提出个人生活的营养对策以及优化农牧业等生产方式的合理建议。
2 教学目标2.1 知识方面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并指出其研究思路;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2 能力方面有关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思维的锻炼;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能量方面认同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生命系统;认同能流规律对社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先来一个生存大挑战: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策略: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小组讨论并说出选择的理由,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种策略能使人获得最多的能量,从而能维持最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为了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择,这一节课咱们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1. 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 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 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学习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自主学习】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应分析、能量散失、。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过程1. 能量的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通过(生物成分)输入,储存在,这样,就输入的奥了生态系统的。
2. 能量的传递: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不同中期至今传递的过程,能量沿着进行传递。
3. 能量的散失: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散失。
4. 能量的转化: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了由→→的转化。
思考: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②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
原因:能量只能从流向,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也。
2.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③有少部分能量随传递给了分解者。
3.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概是。
4. 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由到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思考: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
思考: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采取什么措施?【巩固提升】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物圈所得到的全部太阳能B、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D、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2. 在下了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掉4.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这个人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A、10KgB、28KgC、100KgD、280Kg5. “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解释为()A、恐此虎以彼虎为食B、虎性情独居,不群居C、虎具有攻击性D、一定的生态空间只能支持一定数量的最高营养级的动物6.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实施的程序
板书设计
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①输入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②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③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转化:生产者: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食物中化学能→自身化学能
⑤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⑥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的有
机物中
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被初级消费者摄食,流入第二营养级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原因: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