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对早期判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意义

合集下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和进展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和进展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和进展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其特征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本文将讨论ITP的治疗策略和进展预后评估。

治疗策略:1. 观察治疗:轻度和无症状的ITP患者,可以采取观察治疗,尤其是儿童患者。

每3-6个月进行一次血小板计数检查,观察病情是否进展。

2. 药物治疗:对于有出血或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长春新碱和氟尿嘧啶)以及免疫球蛋白。

3. 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对于无效或不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如罗克司他(romiplostim)和艾尔阿替尼(eltrombopag)等。

4. 外科治疗:对于难以控制的严重出血或伴有巨大脾脏的患者,可以考虑脾脏切除术(splenectomy)。

进展预后评估:1. 首次确诊时的评估: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出血倾向评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检查、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检测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2. 治疗期间的监测: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出血评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此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出血情况和全身状况。

3. 长期预后评估:ITP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

但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病程或复发。

因此,长期随访对于评估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在随访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管理并发症,以及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ITP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选择。

观察治疗适用于轻度或无症状患者,而药物治疗、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和外科治疗等方法则针对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的患者。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张延京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张延京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血小板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tudy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 relevant parameters in diagnosis of thrombocytopenia. ZHANG Yan - jing,WANG Gang.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er,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0,China.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年 10 月 第 12 卷 第 19 期
·1533·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血小板
论著
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张延京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sysmex XE - 5000 自动化分析仪测定 137 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34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18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1 例,慢性乙型肝炎 36 例,肝硬化 33 例,肝移植术后 5 例]和 60 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 LCR) 及网织血小板百分比( IPF% ) ,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 果 6 组患者外周血 PLT 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P < 0. 01) 。ITP、MDS、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 IPF% 明 显高于正常对照( P < 0. 05) ,其中 ITP 组和肝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 P < 0. 01) 。ITP、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 MPV 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 P < 0. 05) 。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 P - LCR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 0. 05) ,其中肝 移植患者显著高于对照( P < 0. 01) 。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 PDW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 0. 05) ,其 中 ITP 和肝硬化患者显著高于对照( P < 0. 01) 。AA 患者 IPF%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而 MPV、P - LCR 和 PDW 虽低于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IPF% 、MPV、PDW、P - LCR 检测的结果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 病因诊断和治疗观察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维普资讯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 o r a o t rt rd i a C i s a dWetr d i 0 7 D c 1 ( 5 d r u nl f ne ae T a io l hn e n s n Me i n 2 0 e , 6 3 ) J I g d tn e e ce
7 的结 果 作为 治 疗 后 的 数据 。 天
I P是 儿 童 常 见 的 一 种 获 得 性 、 T 自身 免 疫 性 、 血 性 疾 出
病 , 为 自身 免 疫 性 和 同 种 异 体 免 疫 性 , 分 自身 免 疫 性 又 分 为 原 发性 和继 发 性 。 15 90年 H rn tn等 将 IP 患 者 血 浆 输 ar go i T
儿童特 发性 血小板 减 少性紫癜 治疗 过 程 中血小板 参数 的变化 及意 义
舒 旷 怡 , 许 锴 , 小 剑 , 胜 鑫 陈 金
( .温州 医学院附属第二 医院, 1 浙江 温州 3 50 2 2 0 0; .浙江省 温州市 第三人 民 医院 , 江 温 州 3 5 0 ) 浙 2 0 7
临 床 以皮 肤 黏 膜 自发性 出血 、 周 血 血 小 板计 数 持 续 减 少 、 外 骨
髓 巨核 细 胞 成 熟 障 碍 , 出血 时 间 延 长 、 块 收 缩 不 良为 特 征 。 血 其 实 验 室 检 查 指标 中 Pt 来 监 测 患 者 出凝 血 状 况 的 常 规 指 i用 标 , 直 接 反映 血 小 板 生 成 与 破 坏 的平 衡 状 况 ; V 反 映 血 它 MP 小板 的大 小 , 主要 用 于 区 分血 小 板 减 少 的 原 因 : 如果 是 骨 髓 增 生低 下 造 成 的血 小 板 减 少 , V 不 变 或 减 小 ; 果 是 由 于 MP 3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进展预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进展预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进展预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血小板数量过低和出血倾向。

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文将向您介绍ITP的治疗策略及进展预后。

在ITP的治疗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有出血风险,并根据出血严重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观察和随访的策略,不进行专门治疗,但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或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一线治疗通常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大多数患者对激素类药物有良好的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皮肤变薄、容易感染等,因此需要定期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如果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长春新碱等,这些药物可抑制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活性,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谨慎,因为其可能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和其他副作用,如感染、肝毒性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对于ITP患者中约20%的不响应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其他治疗策略。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IVIG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生成和清除已存在的抗体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则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ITP患者体内,以修复免疫系统功能。

这些治疗方法在提高血小板计数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ITP患者来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措施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保持合理的休息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维普资讯
第3 2卷 20 年第 3期 08
黑 龙

医 பைடு நூலகம்
V0. 2. o 3 13 N .
HE O G I N D C O R L IL N JA G ME I ALJ U NA
Ma.0 8 r2 o
15 6
儿 童 过敏 性 紫癜 血小 板参 数 的变化 及 意义
h er oey t eo a n nt el otl t t nt cvr sg f epi tadu eha ycnr (P <00 )r pcvl H l e eau au h e a h t e sn h h t o .5 , sefe e i y e l i t ct vs nh e sg e lot lew出 出 tn出e el ycnr (P > .5 , vlo L’ t e r a s出eST i a i at otl a w e m al h h o 00 )出el e f 1 es P ,
( S )Me os Pa l (L )M d l le t o m ( P )pa l irui it(D H P . t d le tP T , ei a l l eM V ,le t si tnwd P W)wr e c dui h te a p te v u ted tb o h e dt t sl e ee I g
,D i cir i P W hde w出 n l n
H P r hge a h de t H P S N a i r n ci r wh S (P <00 )C n ui s nH P pa l l pr n t S , e h t h l ni .5 . o c s n I S ,l e t a a i o at o i H P l o t e p yn m t a rn c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意义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意义

文章编号:1673-8640(2016)12-1069-04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16.12.013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意义姜林林,王欢,黄洁,杨剑敏,高原,张泓(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对儿童PLT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指导价值。

方法选择PLT减少患儿13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特发性PLT减少症(ITP)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9例、急性白血病(AL)9例、髓外肿瘤[神经母细胞瘤(N)、肝母细胞瘤(H)]27例、急性感染(INF)36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PLT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LT计数、PCT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与P-LCR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参数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有病例组PLT计数、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L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除AL组外,其余各病例组PDW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病例组中,INF组PLT计数、PCT 2个参数较其他组高(P<0.05);INF组PDW、MPV 和P-LCR 3个参数较ITP组和AA组低(P<0.05)。

结论不同疾病组PLT 相关参数具有不同的特点;PLT相关参数对指导PLT减少症病因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减少;病因分析Platelet parameters for thrombocytopenia among children JIANG Linlin,WANG Huan,HUANG Jie,YANG Jianmin,GAO Yuan,ZHANG H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PLT) parameters [PLT count, plateletcrit (PCT),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mean platelet volume(MPV)and platelet-large cell rate (P-LCR)] for the cause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a. Methods A total of 139 children with thrombocytopenia were enrolled. There were 48 cases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19 cases of aplastic anemia (AA),9 cases of acute leukemia(AL),27 cases of extramedullary tumors [neuroblastoma (N) and hepatoblastoma(H)] and 36 cases of acute infections(INF). A total of 84 healthy children were enrolled as healthy control group. PLT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consistency of PLT count and PCT,and MPV and P-LCR had consistency. MPV had independence. PLT count and PCT in thrombocytopeni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MPV and P-LCR in thrombocytopeni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Except for AL group,PDW in the other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PLT count and PCT in INF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P<0.05). PDW,MPV and P-LCR in INF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ITP and AA groups(P<0.05).Conclusions There a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LT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groups. I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f PLT count and PLT parameters for the cause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a.Key words:Platelet parameters;Thrombocytopenia;Cause analysis作者简介:姜林林,女,1986年生,硕士,技师,主要从事血液与细胞学研究工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与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与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与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紫癜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本文将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

治疗方法:1. 观察治疗:对于无明显出血症状或轻度出血的成年患者,可以进行观察治疗。

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避免受伤和外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A、利妥昔单抗等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攻击。

3. 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IVIG)可以提供抗体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在急性出血危险性较高的患者中使用,以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

4. 手术治疗:对于治疗无效且长期存在重度出血倾向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手术。

脾切除手术可以减少破坏血小板的场所,从而增加血小板的寿命。

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基础血小板计数、病程、病因等。

以下是对预后影响因素的评估:1. 年龄:儿童患者相对于成人患者,预后较好。

多数儿童患者在疾病初期会自愈。

2. 基础血小板计数:如果患者初始的血小板计数较高,预后较好;而如果血小板计数极低或者无法持续提高,则预后较差。

3. 病程:如果患者病程较短,病情未进展,预后较好;若病程持续较长时间,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4. 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无明确的病因,但有些患者可能由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导致,这些患者的预后可能比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更差。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人而异,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并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当疾病进展较快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如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ITP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观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预后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和合并症等指标进行评估。

一、治疗方案:1. 观察治疗:对于血小板计数在10万/ul以上,临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观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实施相关咨询和指导。

2.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因其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是ITP的一线治疗药物。

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 1-2mg/kg,分次给药,在1-2周内逐渐减量。

对于初次发作的成年患者,通常在6-8周内使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

(2)免疫球蛋白: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生成和清除,提高血小板计数。

适用于短期内需要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患者,如出现严重出血或手术前。

(3)抗D类免疫球蛋白:在ITP的治疗中,抗D类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已取得良好的疗效。

抗D类免疫球蛋白可以诱导机体内的巨噬细胞通过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

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

(4)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Cyclosporin)、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

但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血象和肝肾功能。

(5)促血小板药物:如罗莫司(Romiplostim)和艾利昂(Eltrombopag)等,可用于维持治疗或难治性ITP的患者。

这些药物能够刺激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数量减少为主要特征,导致易出血的皮肤瘀点和紫癜。

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在ITP患者的管理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进行详细阐述。

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是ITP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常用药物治疗的策略: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ITP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和疗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 免疫抑制剂:当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较大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或硫唑嘌呤。

这些药物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并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3.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治疗ITP的有效选择之一。

它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的生成和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

4. 血小板增加因子:当患者出血倾向严重或需要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时,可以考虑使用血小板增加因子,如人血小板生成素(romiplostim)或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eltrombopag)。

这些药物能够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ITP的一种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1. 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ITP治疗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

脾脏是血小板消耗的重要场所,通过切除脾脏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

但脾切除术并非适用于所有ITP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该手术。

2.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较为激进的手术治疗方式,适用于重症或难治性ITP患者。

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16期(总第384期)2018年6月①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陇西 748100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石红梅①【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四项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3例ITP 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sysmex-1000i 全自动血球仪对两组受检者进行PLT、PDW、MPV、P-LCR 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和患儿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

结果:初诊时,研究组患儿的PLT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DW、MPV、P-LCR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的PLT、PDW、MPV、P-LCR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有效者的PLT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DW、MPV、P-LCR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无效者其治疗前后的PLT、PDW、MPV、P-LCR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ITP 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doi:10.14033/ki.cfmr.2018.16.02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6-0058-0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且其典型临床特征为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还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

本文将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疗法对于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在安全范围内,无明显的皮肤黏膜出血症状的轻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疗法。

此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

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首先可以采用每日20~60mg甲泼尼龙或50~100mg泼尼松,分1~2次口服。

随着病情进展及剂量调整,可在3个月内逐渐减量至轻体位。

对于反复发作或无法减量的患者,可以使用冲击疗法,如每日用药60~120mg泼尼松或甲泼尼龙,连续3~5天。

3. 免疫抑制剂对于无法耐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预防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

4. 免疫球蛋白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或严重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并迅速止血。

常用的剂量为每日0.4~1.0g/kg,连续2~5天。

5. 手术治疗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无效、出血严重或有脑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脾切除手术。

通过脾切除,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提高血小板计数。

然而,手术风险与益处需进行全面评估,并应遵循严格适应证。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评估是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血小板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管理中,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提供適切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的相关因素,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首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评估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初次发病时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

一般来说,年轻女性患者的预后较好,而年龄较大的男性患者则可能面临较差的预后。

此外,初次发病时的血小板计数也是预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血小板计数越低,预后越不好。

而有些患者在初次发病后可能会经历自发性的血小板计数恢复,这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复发风险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复发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监测方法。

一般来说,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1-2年内复发的可能性最高,特别是在初次发病后6个月内。

若患者在此期间内未出现复发的迹象,那么预测其复发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低。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较短的疾病持续时间、较高的初次治疗反应率以及较高的血小板计数恢复水平可能与较低的复发风险相关。

在预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时,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等都可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产生影响。

此外,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对预后和复发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管理。

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医生和患者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 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中,血小板计数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预后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预后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及预后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自身免疫系统对血小板进行攻击,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进而引发出血现象。

本文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研究。

治疗策略:1. 观察治疗:对于轻度且无出血症状的患者,观察治疗可作为初始治疗策略。

定期抽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观察病情发展,如果病情稳定无进展,则无需进一步治疗。

观察期一般为6个月,如果在观察期内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可以继续观察治疗。

2.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ITP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泼尼松。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自身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提高血小板计数。

初始剂量一般为1-2mg/kg每天,随着血小板计数恢复,逐渐减量。

副作用包括激素依赖性、激素反跳性等。

-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通过补充正常免疫球蛋白,可提高血小板计数。

常用剂量为0.4g/kg每天,持续2-5天。

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 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性较强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血小板的破坏,提高血小板计数。

- 促进血小板生成剂:对于血小板生成不足导致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考虑使用促进血小板生成剂,如利血平、罗莫库班等。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增加血小板计数。

预后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通常是良好的,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

大约60-80%的患者在1年内可以自发恢复,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

然而,一些成年患者可能有较长时间的病程,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患者或男性患者: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因此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和治疗。

- 早期出血或严重出血:如果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有严重的出血症状,预后通常较差。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价值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价值

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经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情况出现。

3讨论复发性尿路感染多发生于女性,其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差异,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其他疾病,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或引发感染性休克,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尿脓毒血症等,危及患者生命[4]。

临床治疗该疾病,通常建议患者接受6周至3个月的正规治疗,随后每晚使用1次小剂量抗生素,维持治疗持续1年以上,由于疗程较长,患者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导致机体对多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5,6]。

因此,成功治愈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掌握抗生素耐药性、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尿培养阳性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粪肠球菌具有上升趋势,而耐药性也随之上升[7]。

大肠埃希菌属于肠道内正常菌群,但当细菌入侵肠道外组织器官或宿主免疫力降低时,大肠埃希菌可入侵至血液、前列腺当中,形成致病菌,引发尿路感染[8]。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实施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检验阳性患者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约占71.93%,其次为粪肠球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而药敏试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基本都有耐药性,均对培南类药物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而对沙星类药物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克洛、氨苄西林基本耐药,对培南类药物敏感,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各不相同,故而临床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时,应积极开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科学选取抗生素,针对性治疗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进而提高临床效果,同时可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免发生滥用抗生素情况,加快病情改善,提高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复发性尿路感染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并适当采取分期治疗,以提高临床效果。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价值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价值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价值余强【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TCP)病因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TCP患儿6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感染组170例,神经母细胞瘤(NB)+肝母细胞瘤(HB)组108例,急性白血病(AL)组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99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220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参数指标,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平均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并进行观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AL组的PDW外,其他各组儿童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TP组、AA组与急性感染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109/L):54.32±21.58、48.05±19.64比84.95±12.51,PCT:0.058±0.017、0.053±0.015比0.085±0.015,PDW(%):11.25±2.64、11.58±2.54比9.94±2.03,MPV(fL):11.03±1.07、11.27±1.51比10.23±0.84,P-LCR(%):19.65±5.28、32.52±7.49比25.16±6.84,均P<0.05〕;AL组、NB+HB组与急性感染组患儿比较,各项指标中只有PLT与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109/L):54.16±32.48、65.89±22.84比84.95±12.51,PCT:0.056±0.021、0.049±0.012比0.085±0.015,均P<0.05〕;AL组与NB+HB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原因引发的TCP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急性感染所导致的PLT减少值一般不会过大,ITP与AA所导致的PLT减少会伴随血小板体积的转变.为此,针对初次就诊的TCP患儿,必须要深入检查以明确致病因素,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年(卷),期】2017(009)004【总页数】3页(P217-219)【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减少症;儿童【作者】余强【作者单位】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血小板疾病主要是基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血栓形成不良或出血而引发的病症,而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可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肖作淼;钟华清;张敬东;李东升;孟美丽;钟明星;邹民;黄继薇;谢鹏鸿【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t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的功能。

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块收缩试验(CRT)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活性测定(PF3 aT)共三个试验检测105例ITP 患者的血小板,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 ITP 患者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 PAgT 比对照组增高,但个别患者减低;ITP 患者血块收缩百分率和血小板3因子活性均减低。

结论:ITP 患者血小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出血症状不仅与血小板的数量相关,还与血小板的功能相关。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590-591)【关键词】血小板功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聚集【作者】肖作淼;钟华清;张敬东;李东升;孟美丽;钟明星;邹民;黄继薇;谢鹏鸿【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龙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大小不等的淤点与淤斑,出血症状一般与血小板计数相关。

而临床上对ITP 患者血小板功能了解不多,本文旨在对IT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临床价值探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临床价值探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临床价值探讨童华波;庭永君;王亚;何应礼【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以103例ITP为研究对象,6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IT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出现降低,重度组降低程度高于轻中度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出现升高,重度组升高程度高于轻中度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ITP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出现升高,MPV、PDW及P‐LCR出现下降,治疗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前后PLT、MPV、PCT、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结论血小板参数对ITP病情严重程度预判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000)032【总页数】3页(P4365-4367)【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作者】童华波;庭永君;王亚;何应礼【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63002;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63002;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63002;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为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在16~64/10万,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尤以女童多见,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2~6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1]。

该病在儿童中多表现为急性症状,以血小板一过性减少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有关,骨髓象检查,巨核细胞呈现出幼稚化,多继发于细菌、病毒感染后,春季高发,成人多表现为慢性,近年随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参数在临床血液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斯一;王滔;林瑜;刘俊
【期刊名称】《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年(卷),期】2008(13)3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

由于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被坏。

血小板参数测定能够反映骨髓的代偿情况,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本文动态观察了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陈斯一;王滔;林瑜;刘俊
【作者单位】350001,福州,福建省立医院儿科;350001,福州,福建省立医院儿
科;350001,福州,福建省立医院儿科;350001,福州,福建省立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纪鹏;宫磊
2.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军霞;吴建香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J], 徐楠楠;宋书凯;马东方;李敬田;吕孝欣;李双宏;张立辉
4.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纪鹏; 宫磊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黄金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素的变化及其意义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江明华;李原;阮积晨;章佳珠【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035)002【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38例急性ITP(AITP)和17例慢性ITP(CITP)患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P0浓度,并设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O异常率分别为84.2%、70.6%、1 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异常率分别为26.3%,64.7%,1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0水平比较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CITP患儿TP0水平为最高.治疗前后比较,AITP组TPO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CITP组TP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低的A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好,血清TPO水平高的C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差,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ITP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总页数】3页(P121-123)【作者】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江明华;李原;阮积晨;章佳珠【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R3492【相关文献】1.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明圣;靳杭红;吴晓庆;许发发2.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刘文彬;刘华君;袁丽3.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王明圣;靳杭红;上官静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阮毅燕;陈瑜毅;唐文珏;胡雪桦;陆盅好;冯军坛;谢翠玲;刘敏成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翁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亚 公 司 生 产 的 Ss xX 一 00 五 分 类 血 液 分 析 仪 进 行 yme S 10 i 23 aT . IP和 c P组 问治 疗 前 后 P W 的 比较 l T D
测定 , 测出 P T、C 、D M V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L P T P W、 P
1 . 统 计 学 方法 4
意义。方法 对初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儿 1 1 2 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 ( L )血小板压积( C ) PT、 P T、
血小板分布宽度 ( D 及平均血小板体积( P ) P W) M V 。随访 6 个月 , 区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IP 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 ) T (lP , c )并就其第一次治疗前 、 T 后血小板参数进行 比较。 结果 M P T 初次治疗后 P T P T L 、C 上升 , P M V下降, D 治疗早期上升 , PW 后下降 ; T 初 次治疗后部分患儿 P T P T cP I L 、C 上升 , P 、D 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 。D 在 M P 中的变化差别具有统计学 M VPW PW T 组 意义 , c P组中无统计学意义 ; 在 l T 治疗后第 3 ,L 、C 、 P 、D 在 a P和 c P 中无显著性差异 , 天 P T P TM V P W l T l 组 T 而治疗 后第 7 , 天 P W 在 a P c P 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尤其是 P W 的动态观察 有助于早期判断 1 D l 和 l 组 T T D T P预后 , 并及早
而 MP V和 P W 变 化 不 明显 ( > . ) D P 00 。 5
1 4岁 , 中位年 龄 9个月 ; 慢性 IP中男 1 , 7例 , T 4例 女 年
龄 5月 一 岁 , 8 中位 年龄 1 8个月 。所有患儿根据血小板 岁 计数及 出血严重程度分别 给予地 塞米 松( . 05 /g ) 03 . k ×d — mg 和( 或 ) 脉滴 注人免 疫球蛋 白(0 mg g× ,- / 静 4 0 / d 3 5天 ) k 治 疗, 均未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 。 1 . 标本采集 2
著性 (< .1 , P 00 )并明显高于治疗前( < .1 ,D 较治疗后 P O )P W 0 第 3天 明显 降低 (< .1 , 治疗前 相 比 , 异无 显著性 P 00 )与 差 ( > .5 ,而 MP P 00 ) V较治疗后第 3 无明显变化 ( > . ) 天 P 00 , 5 但 明显低于治疗前( < .1。 P 0 ) 0 表 1 lP患儿 治疗 前后 P T P T、 V和 P W 的 比 T a L 、C MP D 较 s +)
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 中,剔除入院前 已治
疗者 , 可供分析 的病例 1 1 , 2 例 均符 合 1 9 中华医学会 9 9年
儿科 学分会修订 的诊断标准_ 回顾性诊断急性 IP 0 , l _ 。 T 10例
慢 性 IP 1 ,急性 IP中男 6 例 ,女 3 ,年龄 1 T2 例 T l 9例 月
血小板参数对 早期判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 后 的意 义
李 欣
( 福建 医科 大学教学 医院, 福建
泉州 ,6 00 泉州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 32 0 ; 福建
泉州 ,6 0 0 3 2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 IP时血小板参数( r 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 P W) D 的变化 , 及其对早期判断 rP r 预后 的
21年 5 02 月 第4 卷 第5 期
Ma 2 2 y 01 Vo . No 5 1 4 .
中国中 医药 咨讯
J u n l fC iaT a i o a h n s dcn nom ̄in o r a h n rdt n lC ie eMe iieIfr o i o ・77 ・
给 予 适 当处 理 , 善 预 后 。 改
【 关键词 l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血小板参数 ;D P W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oa itmm oy n Ii t ch bet i p h 叩e a p ruaIP 是儿童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 中最常见疾病。 upr,T ) 目 前研究表 明其发生与 自身免疫紊乱 , T细胞功能异常 , 抗血

22 I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 ( . cT 见表 2 ) cT IP患儿治疗 后第 3天仅 P T较治疗 前明显增高 , L 差 异具有显著性 ( < .1 ,C 、 P P 0 )P T M V和 P W 与治疗前 比较 0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5 ; P 0 )治疗后第 7天 ,I 0 P J P T较 T和 C 治疗后第 3 天增 高( < . )并 明显 高于治疗 前( < . ) PO 5, 0 P 00 , 5
小板抗体引起单核 一巨噬细胞 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及 骨髓 巨
核细胞造血抑 制成熟 障碍有关。对血小板参数 的研究能对 急慢性 IP进行早期判别 , T 指导临床 治疗及评价预后。
1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 20 0 9年 1 一 0 0年 1 月 21 2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所
aT IP和 cT IP两组 间治疗 前后 的 P T P T、 V、D L 、C MP P W
进行横 向比较 。在治疗前 ,IP组 P T明显低 于 c P组 , aT L I T
表 2cT IP患儿治疗 前后 P T P T M V和 P W 的比 L 、C 、 P D
较( s x) +
对人 院患儿未用药 的第 1 次血常规结果作 为治疗前 , 取治疗后第 3天 , 7天 的血常规结果作为治疗后 的数据 。 第
1 . 检 验方 法 3
采取手指末梢血 2 u 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日应用 日本 0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