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回顾
总结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的主 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原理 的介绍、数量性状的特征、选择
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重点解析
对课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解 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
对课件中涉及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 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选择原理数 量性状的应用。
详细描述
选择原理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发生进化。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基因 型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而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这种选择 过程不断进行,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选择原理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选择原理可以分为正向选择、负向选择和平衡选择三种类 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正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保留有益的基因变异,使具 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适应环境,从而在群体中占据更大的 比例。负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淘汰有害的基因变异 ,使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降低。平衡选择 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 平衡状态,各自在群体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量性状的表型表现。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现 象,而质量性状表现为非连续 的变异现象。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质 量性状受单一基因或少数基因 控制。
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较大,而质量性状受到环境因 素的影响较小。
02
CATALOGUE
选择原理
选择原理的定义
总结词
选择原理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通过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从而影响生 物进化的过程。
(同等学力加试) 生理学专业 普通遗传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遗传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孟德尔定律,染色体与连锁群,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数量性状的遗传,突变与重组机制约65%其他各章节约35%4)题型结构a: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c: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绪论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2、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二)孟德尔定律分离规律1、分离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遗传因子、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分离现象、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回交、测交、F1代、F2代等基本概念;2、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研究方法和分离比实现的条件;3、分离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自由组合规律1、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2、自由组合的解释和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概率的概念,二项式展开与应用;2、适合度概念与c2测验及应用;3、概率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细胞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与分类;2、细胞的结构功能。
细胞分裂1、真核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2、细菌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周史1、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史以及二者的比较;2、真菌类的生活史。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要点;2、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现象。
(四)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表现度、外显率和拟表型等基本概念;2、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多因一效,一因多效;3、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现效应的变化规律。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特性
AaBb X AaBb
\ +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0 1/16
1 4/16
2 6/16
3 4/16
4 1/16
白 淡红 中红 红色 深红
显性离差(D):基因在杂合状态时,显性效 应所产生的方差.基因纯合时消失,可遗传但不 固定,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上位效应(I):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方差, 与杂种优势有关。
⑵ 遗传率(heritability):亲代将其遗传特 性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① 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
H
2
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以第B 组实验为例):
假定小麦耔粒颜色是由A-a,B-b这两对基因 共同控制的结果。A对a为不完全显性,B对b也 为不完全显性。A和B在作用程度上是相同的,且 不连锁。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 亲本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下 表:
h2=VA/VG×100%
需知道回交世代VB1、VB2的方差组成 : F1与2个亲本回交后,回交后代分别为B1、 B2。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 特性
1918年R. A. Fisher发表“根据 孟德尔遗传假设对亲子间相关性 的研究”论文 统计方法与遗传分析方法结合 创立了数量遗传学
1925年著《研究工作者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Research Workers)一书,为数量遗传学研究 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生物的抗病力、单胎哺乳动物的产仔数
31
2、阈性状的分布
X分布:是造成这类性状的某种物质的浓
度/发育过程的速度的潜在的连续分布(以 X表示)。一般是正态分布,或经过统计 学变换后成为正态。 P分布:是表型的间断分布(以P)表示, 是可以计数的。
32
表示发生率为20%的一个阈性状的两个分布
实验依据
数量性状的特征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数量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7
(一)多基因假说的实验根据
早在1860年,Kolreuter首先报导了有关数量性状的 杂交结果 Nilson-Ehls的一小麦粒色遗传经典遗传实验(1909 年) 1913年,R.Emerson 和E.East公布了关于玉米果 穗长度的遗传实验 1916年,E.East报道了烟草花冠长度遗传的实验 结果
基因型值(G):是指在表现型中由基因型决 定的那部分数值。
36
例如:
A2A2 -α
O d
A1A2 α
A1A1
基因A1 、 A2的α和d增量
37
d与α 的关系
d=a
d<a
d>a
d=0
完全显性
A1A2偏向 超显性 A1A1或A2A2 表型
不存在显性 偏差
38
A2A2 -α
O d
A1A2 α
A1A1
11
2、Nilson-Ehls的一小麦粒色遗传 经典遗传实验(1909年)
P 深红粒 × 白粒
F1 中红(介于双亲之间) F2 15红:1白
(1深红:4深中红:6中红:4浅中红):1白
12
13
小麦粒色的遗传
细分:
14
实验三数量性状的生物统计分析
数据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剔除异常值和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
数据整理与录入
数据整理
将筛选后的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排序和整合。
数据录入
将整理后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分析软件中,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对、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 其相关程度和方向,通过回归分 析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径分析
1 2
通径分析
用于研究多个变量对某个数量性状的共同影响。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路径和程 度。
3
分析步骤
构建因果模型,计算各变量之间的通径系数,分 析各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实验三数量性状的 生物统计分析
目 录
• 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 • 数量性状统计分析方法 • 实验设计与实施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结果解读与讨论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数量性状是指个体间在同一种特征上 存在数量差异的性状,如人的身高、 体重,植物的高度、叶片大小等。
而深入的分析。
0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数量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效应,且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和解释
。
实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全面收集所有相关数量性状的数据。为了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议在后续实 验中扩大样本量和数据范围。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二、填空:(20分)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A、主要效应B、交互效应C、试验效应D、简单效应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A、样本推总体B、总体推样本C、样本推样本D、总体推总体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A、对数B、反正弦C、平方根D、立方根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A、相关系数B、决定性系数C、回归系数D、变异系数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A、0.9054B、0.0946C、0.8197D、0.0089四、简答题:(15分)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特性
AaBb X AaBb
\ +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0 1/16
1 4/16
2 6/16
3 4/16
↓
F1
粉红
↓自交
F2 红 色 ∶白色=63∶1
↓
极深红 深红 次深红 中等红 中淡红 淡红 白
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特性
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以第B 组实验为例):
假定小麦耔粒颜色是由A-a,B-b这两对基因 共同控制的结果。A对a为不完全显性,B对b也 为不完全显性。A和B在作用程度上是相同的,且 不连锁。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 亲本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下 表:
2) Aabb、aaBb,占4/16,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
3) AAbb、aaBB、AaBb,占6/16,其表型介于两 亲本之间;
4) AABb、AaBB,占4/16,表型介于两亲本之 间;
5) AABB,占1/16,其表型与红粒亲本一样。
6)类型出现的次数相当于(1/2+1/2)2n展开式的
各项系数。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特性
9.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9.2.1 数量性状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⑴ 平均数:反应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某一性 状的几个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值。
X X 1 X 2 Xn 1 n xi
n
n i1
数量性状及其基本特性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1118B中文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遗传传递规律、生物变异机制等;在思想上从遗传物质的水平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及生物进化理论,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能力上具有对性状遗传的基本分析能力;进行杂交试验的基本设计能力;对连锁基因定位的分析计算能力;对人类遗传病与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能力,对群体中某基因频率的预测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先修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方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理解核型分析;生物的染色体周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教学内容】2.1染色体2.1.1染色体化学组成和结构2.1.2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2.1.3核型分析2.2染色体传递——减数分裂2.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
(同等学力加试) 动物学专业 普通遗传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遗传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孟德尔定律,染色体与连锁群,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数量性状的遗传,突变与重组机制约65%其他各章节约35%4)题型结构a: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c: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绪论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2、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二)孟德尔定律分离规律1、分离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遗传因子、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分离现象、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回交、测交、F1代、F2代等基本概念;2、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研究方法和分离比实现的条件;3、分离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自由组合规律1、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和验证方法;2、自由组合的解释和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概率的概念,二项式展开与应用;2、适合度概念与c2测验及应用;3、概率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细胞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与分类;2、细胞的结构功能。
细胞分裂1、真核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2、细菌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周史1、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史以及二者的比较;2、真菌类的生活史。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要点;2、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现象。
(四)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表现度、外显率和拟表型等基本概念;2、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多因一效,一因多效;3、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现效应的变化规律。
(完整word版)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二、填空:(20分)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A、主要效应B、交互效应C、试验效应D、简单效应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A、样本推总体B、总体推样本C、样本推样本D、总体推总体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A、对数B、反正弦C、平方根D、立方根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A、相关系数B、决定性系数C、回归系数D、变异系数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A、0.9054B、0.0946C、0.8197D、0.0089四、简答题:(15分)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
数量性状选择的效果与方法
综合考虑所有选育性状,按各性状的育种学重要性和经济学重要性制订加权值,得到一个综合选择指数,按指数高低留种。 考虑了性状间的相关,是最好的选种方法,遗传进展最大。
综合选择(选择指数法):
2、总体比较
性状间无相关时,综合选择优于独立淘汰,独立淘汰优于顺序选择; 性状间有相关时,综合选择的效果不低于独立淘汰,独立淘汰不低于顺序选择 综合选择指数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遗传参数估计的误差; 各性状经济加权值的界定; 候选群体的规模; 信息性状与目标性状不一致;
如上例中的猪群选留3头公猪,其180天体重的选择差分别为20kg、15kg、10kg,预计第一头公猪配种60%,其余两头各配种20%,则: 来自公猪的平均选择差=20×0.6+15×0.2+10×0.2 =17kg。 故来自公畜的选择反应为: R=Sh2=17×0.25=4.25(kg)。 群体来自公畜与母畜的总体平均选择反应为: (4.25+2.56)/2=3.41(kg); 此即该性状在一个世代中的改进量,如该猪群的平均世代间隔为1.5年,则: 年改进量=R/L=2.27(kg)
03
强调系谱记录和性能测定记录
扩大可利用的数据量
04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改进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如BLUP法
(四)世代间隔
Definition: 群体中种用后代产生时父母按其子女数加权的平均年龄。 设Ti为种用后代产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ni为同窝留种子女数,m为窝数, 则有: 世代间隔主要影响年度的遗传改进量
表型选择法
即:Pi=Pf+Pw 其中: Pw:表示家系内偏差,即(Pi-Pf) Pf:表示家系均值 选种时, 对两部分分别给予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I作为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留的标准。 即: I=bfPf+bwPw 不同的选择方法表现为对两部分重视程度不同 个体选择:对两部分同等重视 家系选择:完全忽略Pw 家系内选择:完全忽略Pf 合并选择: 对Pw和Pf分别乘于各自的遗传力hw2和hf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精选课件
13
③ 红色籽粒深浅程度的差异与所具有的决定“红
色”的基因数目有关,而与基因的种类无关。
现以B组实验为例,说明种皮颜色的深浅程度
与基因数目的关系。
精选课件
14
设:R1r1及R2r2为两对决定种皮颜
色的基因,大写字母表示“增加”
26
数量性状基因数的估计
4n = F2代个体总数/ F2代中极端个体数
例如:获得子二代22016个子代,其中极
端子代86个,计算所涉及的基因数。
4n = 22016/86
n=4
精选课件
27
9.1.3 阈性状及其特性
阈性状(threshold character/trait ):遗传基础是微
效多基因、表型是非连续变异的一类性状,是一类重
③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计算性状的表型参数:平均
数、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等。在此基
础上进而计算遗传参数:遗传率、遗传相关系数等。
精选课件
21
以假想的玉米穗长的遗传模式直观地说明这一假说:
(1)如果两亲本相差一对基因
P: aa(6cm) ×AA(18cm)
F1
Aa(12cm)
F2
1aa : 2Aa : 1AA
9.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9.3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精选课件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1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9.1.1 数量性状的概念
9.1.2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
9.1.3 阈性状及其特性
精选课件
4
9.1.1 数量性状的概念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作业:P293 6、8、10、12
第三节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遗传变异:来自分离的基因以及与其它基因的相互作 用,用遗传方差表示(VG)。 表型变异:由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共同作用,用表 型方差表示(Vp)。 环境变异:是环境对基因型的作用程度,用环境方差 表示(VE)。 Vp= VG + VE 遗传率(heritability,h2表示):遗传方差在总的表 型方差中占的比例。 VG VG h2 = -----------= --------------Vp VG + VE
f是出现的频率,x是观察值,F2的平均值 x=1/4a+1/2d+1/4(-a)=1/2d;F2的遗传方差=
∑ x 2—(∑ x) 2/n= 1/2a2+1/2d2+1/4(d2)
= 1/2a2+1/4(d2)
已知 a=5,d=2 ,F2的遗传方差VG是
VF2=1/2(5)2+1/4(2)2=13· 5
设 VA是由基因的相加效应产生的方差,VD是由 基因在杂合时的显性效应所产生的方差。F2的表 型方差:
VE如何计算?
假定:1)每个亲本的基因型都是一样的,遗 传变异等于0,表型变异完全来自环境变异。 2)由于 两个亲本都是纯种,所得的F1杂合体 的基因型也是一致的,F1的表型变异完全来 自环境变异。
B1的遗传方差
有ad存在,表示ad成分不能分割
2)设F1个体Aa回交aa的子代个体为B2,则B2的 遗传方差可得
如果把B1的遗传方差和B2的遗传方差加在一起,求 平均值,得
假设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很多对,这些基因互不连锁, 而且基因间没有互作,考虑到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则 回交一代的平均表型方差:
实验七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实验七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统计分析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几种基本方法,通过估算其遗传率和杂种优势表现的程度,进一步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种。
表现不连续的变异,称为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体所具相对性的差异,可以采用经典遗传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群体中各个体分组并求不同组间的比例,研究它们的遗传动态。
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重要性状,例如,人的身高、牲畜的体重、植株的生育期、果实的大小,以及种子产量的多少等。
这类性状在自然群体或杂种后代群体内,很难对不同个体的性状进行明确的分组,不能采用质量性状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表现型变异的分析推断群体的遗传变异,借助于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各基因间的关系复杂,因此进行数量必状遗传分析时,往往从一对基因的遗传模型及其基因效应分析着手。
设一对基因(A,a)构成的三个基因型AA,Aa,aa。
d为纯合型AA、aa的加性效应值,一正一负,平均为0(即中亲值)。
h为杂合型Aa的显性效应值,是加性效应基础上偏离平均值的增量,其值可正可负也可等于0,主要依显性作用的大小,方向而定。
当无显性时,杂合型为加性效应(h=0),据此,可作出一对基因的模式如下。
aa 0 AA以此一对基因的模式为基础,提出若干假定,推广到多对基因。
多基因作用有二种:(1)加性效应(多基因作用累加起来的);(2)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等位基因间互作)及上位效应(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多基因的作用形式仍可表达如下:纯合型(AA和aa),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d和-d 加性效应等位基因间无显性(h=0)部分显性(-d<h<d)杂合型(Aa) 完全显性(h=d或h=-d) 非加性效应超显性(h>d或h<-d)在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时,一般常用方差(V)来度量群体内的变异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3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在统计学上,平均数的方差是个体观察数的方差的 1/n,代表平均数的方差,表示平均数的可能变异范围。
谢 谢 观 赏
9.2 分析数量性状的 基本的统计方法
第八组 李诗林 2017.4.7
为什么要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量性状?
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不同基因型间的 表型差异,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环境 对性状的作用越大,表型分布和基因型 分布的对应关系越不可靠。因为有这些 复杂情况,利用质量性状的分析方法用 于数量性状的分析就会不太全面。针对 数量性状的特点,在分析数量性状的遗 传时,要应用统计学方法。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9.2.1 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mean)
------某一性状的几个观察数的平均。
9.2.2 方差(variance)
------变数(x)跟平均数(x)的偏差的平均平 方和;表示样本的变异程度(各观察数与平均 数的偏差程度)。
注: 1.方差一定是正的; 2.如观察数跟平均数的偏差大,方差就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