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等三角形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
七(下)第三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九江市鹤湖学校(李江飞、袁唐民、帅启凤、李广义)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并能应用这一条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空间与图形”的总体目标:“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过程,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课内链接、课堂小结、问题解决、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动手操作(前一个双休日布置。
6 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1)-边角边(SAS)(拓展提高)(解析版)
专题1.6 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1)-边角边(SAS )(拓展提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 =90°,CD 平分∠ACB ,在BC 边上取点E ,使EC =AC ,连接DE ,若∠A =50°,则∠BDE 的度数是( )A .10°B .20°C .30°D .40°【答案】A 【分析】先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 =90°﹣∠A =40°,再证△CDE ≌△CDA (S A S ),得∠CED =∠A =50°,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CB =90°,∠A =50°,∴∠B =90°﹣∠A =40°,∵CD 平分∠ACB ,∴∠ECD =∠ACD ,在△CDE 和△CDA 中,EC AC ECD ACD CD CD =⎧⎪∠=∠⎨⎪=⎩,∴△CDE ≌△CDA (S A S ),∴∠CED =∠A =50°,又∵∠CED =∠B +∠BDE ,∴∠BDE =∠CED ﹣∠B =50°﹣40°=1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5AB =cm ,4=AD cm ,则边AC 的长度可能是( )A .3cmB .5cmC .14cmD .13cm【答案】B 【分析】延长AD 至M 使DM =AD ,连接CM ,根据SAS 得出≅ADB MDC ,得出AB =CM =4cm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C 的范围,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延长AD 至M 使DM =AD ,连接CM ,∵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BD =CD ,∵∠ADB =∠CDM ,∴≅ADB MDC ,∴MC =AB =5cm ,AD =DM =4cm ,在AMC 中,3<AC <1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出AC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 )A .120︒B .135︒C .115︒D .125︒【答案】C 【分析】由已知可得△ABC ≌△ADE ,故有∠BAC =∠DAE ,由∠EAB =120°及∠CAD =10°可求得∠AFB 的度数,进而得∠GFD 的度数,在△FGD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EGF 的度数.【详解】在△ABC 和△ADE 中AB AD B D BC DE =⎧⎪∠=∠⎨⎪=⎩∴ △ABC ≌△ADE (SAS )∴∠BAC =∠DAE∵∠EAB =∠BAC +∠DAE +∠CAD =120°∴∠BAC =∠DAE ()112010552=⨯︒-︒=︒ ∴∠BAF =∠BAC +∠CAD =65°∴在△AFB 中,∠AFB =180°-∠B -∠BAF =90°∴∠GFD =90°在△FGD 中,∠EGF =∠D +∠GFD =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求得∠BAC 的度数.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 ②BAD CAD ∠=∠; ③BDF ≌CDE △;④//BF CE ;⑤CE AE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④⑤【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出①正确,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和△CD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CED,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CE.【详解】解:∵AD是△ABC的中线,∴BD=CD,∴△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为△ABC的中线,∴BD=CD,∠BAD和∠CAD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和△CDE中,BD CDBDF CDE DF DE=⎧⎪∠=∠⎨⎪=⎩,∴△BDF≌△CDE(SAS),故③正确;∴∠F=∠DEC,∴BF∥CE,故④正确;∵△BDF≌△CDE,∴CE=BF,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答案】D 【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如图1,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 ,CD ;如图2,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3,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次规律,第n 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nB .21n -C .(1)2n n +D .3(1)n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 ≌△ACD 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 ≌△ACD ,△BDE ≌△CDE ,△ABE ≌△ACE 有3对三角形全等;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n 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详解】解:∵AD 是∠BAC 的平分线,∴∠BAD=∠CAD .在△ABD 与△ACD 中,AB=AC ,∠BAD=∠CAD ,∴△ABD≌△ACD.∴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2中,△ABE≌△ACE,∴BE=EC,∵△ABD≌△ACD.∴BD=CD,又DE=DE,∴△BDE≌△CDE,∴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由此发现: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n n+.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规律的归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证出图形中有几对三角形全等,然后寻找规律.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点O为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那么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且相等【分析】只需要证明△AOB≌△C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点O为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AO=OC,BO=OD,又∵∠AOB=∠DOC,∴△AOB≌△COD(SAS)∴AB=CD,∠A=∠C,即AB 与CD 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8.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若7,5AB AC ==,则AD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案】16AD <<【分析】利用中线的性质,作辅助线AD=DE ,构造全等三角形()ADB EDC SAS ≅,再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解得7CE AB ==,最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详解】如图,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延长AD 至点E ,使得AD=DE在△ADB 和△EDC 中BD DC ADB CDE AD DE =⎧⎪∠=∠⎨⎪=⎩()ADB EDC SAS ∴≅7CE AB ∴==CE AC AE AC CE -<<+75275AD ∴-<<+16AD ∴<<故答案为:16A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其中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90AC BC ACB =∠=︒,点D 是BC 上的一点,过点B 作//BE AC ,使BE CD =,连接CE 与AD 相交于点G ,则AD 与CE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答案】AD ⊥CE ,AD =CE【分析】证明△ACD ≌△CBE ,得到∠CAD =∠BCE ,AD =CE ,结合∠ACB =90°,可得∠CGD =90°,从而可得结果.【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B =90°,BE ∥AC ,∴∠ACB =∠EBC =90°,在Rt △ACD 和Rt △CBE 中,AC CB ACD CBE CD BE =⎧⎪∠=∠⎨⎪=⎩,∴△ACD ≌△CBE (SAS ),∴∠CAD =∠BCE ,AD =CE ,∵∠CAD +∠CDA =90°,∴∠CDA +∠BCE =90°,∴∠CGD =180°-(∠CDA +∠BCE )=90°,∴AD ⊥CE ,综上:AD ⊥CE ,AD =CE ,故答案为:AD ⊥CE ,AD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CD ≌△CBE ,得到角和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10.如图,在ABC 中,90B ∠>︒,CD 为ACB ∠的角平分线,在AC 边上取点E ,使DE DB =,且90AED ∠>︒,若A x ∠=︒,ACB y ∠=︒,则AED =∠_______.(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80°-x°-y° 【分析】在AC 上截取CF =B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DF =DE ,可得∠AED =∠AB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在AC 上截取CF =BC ,∵CD 为∠ACB 的角平分线,∴∠ACD =∠BCD ,∵CF =BC ,∠ACD =∠BCD ,CD =CD ,∴△BDC ≌△FDC (SAS ),∴∠ABC =∠CFD ,DF =BD ,∵BD =DE ,∴DE =DF ,∴∠DEF =∠DFE ,∴∠AED =∠CFD ,∵∠A =x°,∠ACB =y°,∴∠ABC =180°-∠A -∠ACB =180°-x°-y°,∴∠AED =∠DBC =180°-x°-y°,故答案为:180°-x°-y°.【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CE BE CE ∠=︒=⊥与AB 相交于点F ,且CD BE =,则ACD CBA DA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答案】=ACD CBA DAF ∠∠∠+【分析】先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CD ∠=CBE ∠,再通过证ACD CBE ≌,得到==90ADC CEB ∠︒∠即==90ADF CEB ∠︒∠,再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AFD ADF EFB FEB ︒--︒-∠-180∠∠180∠可得=DAF EBF ∠∠,最后利用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答案,ACD ∠==++CBE CBA EFB CBA DAF ∠∠∠=∠∠.【详解】证明:∵90ACB ∠=︒,CE BE ⊥∴+90ACD ECB ∠=︒∠,+90CBE ECB ∠=︒∠∴ACD ∠=CBE ∠又∵AC BC =,CD BE =∴ACD CBE ≌∴==90ADC CEB ∠︒∠即==90ADF CEB ∠︒∠∵=AFD EFB ∠∠∴=AFD ADF EFB FEB ︒--︒-∠-180∠∠180∠即=DAF EBF ∠∠∴ACD ∠==++CBE CBA EFB CBA DAF ∠∠∠=∠∠故答案为:=ACD CBA DA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通过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所示的是一张直角ABC 纸片(90C ∠=︒),其中30BAC ∠=︒,如果用两张完全相同的这种纸片恰好能拼成如图2所示的ABD △,若2BC =,则ABD △的周长为______.【答案】12【分析】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得解;【详解】如图所示,由题可知ABC ADC ≅△△,∴30BAC DAC ∠=∠=︒,90ACB ACD ∠=∠=︒,2BC BD ==,∴60BAD ∠=︒,180BCD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60B D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D 的周长()3312BD BC CD==+=;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3.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4,AD =6.延长BC 到点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__秒时,△ABP 和△DCE 全等.【答案】1或7【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或AP=16-2t=2即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AB=CD,若∠ABP=∠DCE=90°,BP=CE=2,根据SAS证得△ABP≌△DCE,由题意得:BP=2t=2,所以t=1,因为AB=CD,若∠BAP=∠DCE=90°,AP=CE=2,根据SAS证得△BAP≌△DCE,由题意得:AP=16﹣2t=2,解得t=7.所以,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故答案为:1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要注意分类讨论.14.如图,△P AB与△P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在PB上,若△ABC与△BCD的面积之和为10,则△P AB与△PCD的面积之差为_____.【答案】10【分析】由“SAS”可证△APC≌△BPD,可得S△APC=S△BPD,由面积和差关系可求解.【详解】解:∵△P AB与△P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C=PD,∠APB=∠CPD=90°,AP=BP,∴△APC≌△BPD(SAS),∴S△APC=S△BPD,∵S△APB﹣S△PCD=S△APC+S△ABC﹣(S△BPD﹣S△BCD),∴S△APB﹣S△PCD=S△BCD+S△ABC=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C≌△BPD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AC BC ⊥,DC EC ⊥,垂足均为点C ,且AC BC =,EC DC =.求证:AE BD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SAS 证明ACE BCD △≌△即可.【详解】证明:∵AC BC ⊥,DC EC ⊥,∴90ACB ECD ∠=∠=︒∴ACB BCE ECD BCE ∠+∠=∠+∠即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EC DC =⎧⎪∠=∠⎨⎪=⎩∴()SAS ACE BCD ≌△△ ∴AE B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CE BCD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DE BE CF ==.求证:A D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得出B DEF ∠=∠,然后用“边角边”证明ABC DEF △≌△即可.【详解】证明:∵//AB DE ,∴B DEF ∠=∠.∵BE CF =,∴BE EC CF EC +=+.∴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DEF BC EF =⎧⎪∠=∠⎨⎪=⎩∴ABC DEF △≌△.∴A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已知条件,推导证明出全等三角形判定所需条件,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17.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点E 、F 在AC 上,//DF BE ,且DF BE =,AE CF =.求证:AB CD =,且//AB CD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证得ABE CDF △≌△,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要证的结论.【详解】//DF BEBEO DFO ∴∠=∠AEB CFD ∴∠=∠又DF BE =∵,AE CF =ABE CDF ∴△≌△AB CD ∴=,BAE DCF ∠=∠//AB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的判定的性质,关键是得出AEB CFD ∠=∠.18.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点Q 在CE 上,BP AC =,CQ AB =,请说明AQ 与AP 的关系.【答案】AP =AQ 且AP ⊥AQ【分析】由于BD AC ⊥,CE AB ⊥,可得ABD ACE ∠=∠,又由对应边的关系,进而得出ABP QCA ∆≅∆,即可得出AQ=AP .在此基础上,可证明90PAQ ∠=︒.【详解】解:证明:BD AC ⊥,CE AB ⊥(已知),90BEC BDC ∴∠=∠=︒,90ABD BAC ∴∠+∠=︒,90ACE BAC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ABD ACE ∴∠=∠(等角的余角相等),在ABP ∆和QCA ∆中,BP AC ABD ACE CQ AB =⎧⎪∠=∠⎨⎪=⎩()ABP QCA SAS ∴∆≅∆,∴=AP AQ .ABP QCA ∆≅∆,CAQ P ∴∠=∠,BD AC ⊥,即90P CAP ∠+∠=︒,90CAQ CAP ∴∠+∠=︒,即90QAP ∠=︒,AP AQ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19.平面上有ACD △与,B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AC 与BE 相交于点,M AD 与CE 相交于点N ,若,,AC BC CD CE ECD ACB ==∠=∠.(1)求证:≌ACD BCE ;(2)55,145ACE BCD ∠=︒∠=︒,求BPD ∠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BPD =140°.【分析】(1)利用SAS 证明△ACD ≌△BCE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 =∠B ,再根据已知条件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即可求出∠BPD 的度数.【详解】解:(1)证明:∵∠ACB =∠ECD ,∠ACE =∠ACE ,∴∠BCE =∠ACD ,在△ACD 和△BCE 中,AC BC BCE ACD CD CE =⎧⎪∠=∠⎨⎪=⎩,∴△ACD ≌△BCE (SAS );(2)∵△ACD ≌△BCE ,∴∠A =∠B ,∠BCE =∠ACD ,∴∠BCA =∠ECD ,∵∠ACE =55°,∠BCD =155°,∴∠BCA +∠ECD =100°,∴∠BCA =∠ECD =50°,∵∠ACE =55°,∴∠ACD =105°∴∠A +∠D =75°,∴∠B +∠D =75°,∵∠BCD =145°,∴∠BPD =360°-75°-145°=14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整体的数学思想求出∠B+∠D=75°.20.(1)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2)如图2,小河的旁边有一个甲村庄所示,现计划在河岸AB上建一个泵站,向甲村供水,使得所铺设的供水管道最短,请在上图中画出铺设的管道,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3)如图3,在新修的小区中,有一条“Z”字形长廊ABCD,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长廊上各修一小凉亭E,M,F,且BE=CF,点M是BC的中点,在凉亭M与F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要想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ME的长度(用两个字母表示线段).这样做合适吗?请说出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见解析,垂线段最短;(3)合理,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2)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3)首先证明△MEB≌△MF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E=MF.【详解】解:(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要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过甲向AB作垂线,如图2所示;运用的原理是: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3)合理,∵AB ∥CD ,∴∠B =∠C ,∵点M 是BC 的中点,∴MB =MC ,在△MCF 和△MBE 中BE CF B C BM CM =⎧⎪∠=∠⎨⎪=⎩,∴△MEB ≌△MFC (SAS ),∴ME =MF ,∴想知道M 与F 之间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ME 的长度.【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段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会用它证明对应边相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所以△ABC≌△AED(SSS).
=× × =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4.已知: 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 , AB = DE , AC = DF ,BE = CF .
试说明: (1)△ABC ≌ △DEF;
(2)∠A=∠D.
解: (1)因为BE = CF,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如图, C是BF的中点,AB =DC,AC=DF.试说明:△ABC ≌ △DCF.
解:因为C是BF中点,
所以BC=CF.
在△ABC 和△DCF中, AB = DC, (已知) AC = DF, (已知) BC = CF, (已证) 所以 △ABC ≌ △DCF
(SSS).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利用三角形全等说明线段或角相等
D是BC的中点
探究新知
指明范 围
摆齐根 据
解:因为D 是BC中点, 所以BD =DC. 在△ABD 与△ACD 中,
准备条件
AB =AC (已知)
BD =CD (已证)
B
AD =AD (公共边)
所以 △ABD ≌ △ACD ( SSS ).
A C
D 写出结论
探究新知
书写步骤: 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 ②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③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④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
例 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如图中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 木条,这样做的原理是根据三角形的______性. 解稳析定:门框钉上斜拉的木条构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课件
(3)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公理 简写为“边边边” SSS”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资源评价5.4 资源评价
不一定全等
Hale Waihona Puke 30o50o50o
一、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都给边:给一条边 都给边: 都给边 一个条件 2.都给角:给一个角 都给角: 都给角 1.都给边:给二条边 都给边: 都给边 二个条件 2.都给角:给二个角 都给角: 都给角 3.既给角,又给边: 给一条边,一个角 既给角,又给边: 给一条边, 既给角 1.都给角:给三个角 都给角: 都给角 三个条件 2.都给边:给三条边 都给边: 都给边 3.既给角,又给边: 给两条边,一个角 既给角,又给边: 给两条边, 既给角
①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②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③写出全等结论
练习: 练习: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 做法如下:如图: AOB是一个任意 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 在边OA OB上分别取OM=ON, OA, 上分别取OM=ON 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 动角尺, 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 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 别与M 重合,过角尺顶点C OC便是 便是∠ 的平分线。 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的平分线 为什么?
符号语言表示: 用 符号语言表示: 在△ABC和△ DEF中 和 中 AB=DE BC=EF CA=FD ∴ △ABC ≌△ DEF(SSS) ( )
E F A
B D
C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如图, 如图,AB=CD,AC=BD,△ABC和△DCB , , 和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1)
A
D
B
C
拓展:问: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应用知识,
例2:如图,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 你能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教学目标
)、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 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 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三角形稳定性和全等的 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 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
猜一猜:如果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
想一想: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 几种可能的情况?
教学过程
(二)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2、做一做: 做一做: 做一做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 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 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你能发现什 么结论?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 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 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你能发现什么 结论? (3)在(2)中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 到同样的结论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主讲人: 主讲人:眭中兵 青原区东固民族中学
教材地位和前后联系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 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 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与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 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ASA”、 “AAS”、“S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 心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 容。本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 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三角形的稳定 性。
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SSS
做一做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 4cm、5cm、7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 的三角形与同伴的进行比较,它们 一定全等吗?
数学表达式:
A A’ B’ C’
B
C
在△ABC和△A'B'C'中 AB=AB BC=BC AC=AC ∴ ABC ≌ A'B'C' (SSS)
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
4cm
4cm
6cm
6cm
三个条件
三个内角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条边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两个内角和一条边 两条边和一个内角
做一做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 为40° ,60 °,80 °.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 的三角形与同伴的进行比较,它们 一定全等吗?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A
D
B
C E
F
已知: ABC≌ A'B'C'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和角
探讨问题
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的三 角形全等,至少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一个条件?
两个条件? 三个条件?
只给出
一个条件
只给一条边 只给一个角
一个条件
只给一条边时;(已知一条边为3cm)
3cm
3cm
3cm
一个条件
只给一个角时:(已知一个角为45°)
45◦
45◦
45◦
两个条件
一个内角和一条边
两个内角 两条边
两个条件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 °,一条边为3cm
30◦ 3cm
30◦ 3cm
30◦ 3cm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的教学设计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大庆市第44中学刘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归纳的探究过程。
体会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方法,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有条理的思考,感受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经历探索过程,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
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以及探索思路的选择三、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卡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旧知回顾.教师:(1)上节课学习了图形的全等,回忆一下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参看幻灯片)如图,如果△ABC≌△DEF,那么它们的()相等,()相等。
即满足:AB=(),()=EF,( )=( ), ∠A=( ),( )= ∠E,( )=( )。
2.情境创设教师: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有关的条件呢?同学们猜想一下,一定要六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使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回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大胆猜想:要判定三角形全等,是否需要三组边、三组角都分别相等,即从条件的数量着手来研究,自然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
)3.引出课题.(板书: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的条件(课前布置:依据下列要求画出并剪下三角形,标清题号。
在本节课的操作比较中,剪下的三角形可以灵活的移动、叠合,对比结果更加直观,便于观察。
)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作三角形,大家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问题2:给出两个条件作三角形,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大家得到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一个内角30°,一条边长15CM.(2)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学习内容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总第课时新授课实施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重难点掌握三角形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设计培养学生倾听主要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活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三、精讲点拨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时,所画的三角形又如何呢?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如图.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如果给定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 cm,6 cm,那么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也不全等.如图.我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下面我们来逐一探索.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通过比较得知:给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得到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给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做实验时,可用细纸条代替木条.实验后分组讨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是固定的,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看屏幕(演示图).教师引导,点拨大家来议一议.学生讨论回答通过作图我们知道: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画三角形,则画出的所有三角形全等.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四、反思拓展图(1)是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和稳定了.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例1如图,已知AB=AC,AD=AE,BDCE,那么△ABD与△ACE全等吗?△ABE与△ACD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SAS)
B
C
∠1 ∠2 ______=________( 对顶角相等 ) BO=CO(已知 已知) 已知 ∴ △AOB≌△DOC( SAS ) ≌ (
如图,已知 = , = 。 如图,已知AB=AC,AD=AE。 求证:∠B=∠C 求证: = 证明: 证明:在△ABD和△ACE中 E 和 中 已知) AB=AC(已知) 公共角) B ∠A=∠A(公共角) AD=AE(已知) A 已知) ∴△ABD≌△ACE(SAS) ≌ ( ) ∴∠B= ∴∠ =∠C(全等三角形 ( 对应角相等) 对应角相等)
C
它既是△ACB
看看线 段AB AB
的一条边, 的一条边
A
△ACB 和△ADB的 ADB的 公共边
B
D 又是△ADB
的一条边
已知: 例1已知
如图,AC=AD ,∠CAB=∠DAB. 如图 ∠ ∠ 求证: 求证 △ACB ≌ △ADB.
C
证明: 证明
在△ACB 和 △ADB中 中 AC = A D ∠CAB=∠DAB ∠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 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 A’ ∠A=∠A’ ∠A=∠A’ ∠B=∠B’ ∠B=∠B’ ∠C=∠C’ ∠C=∠C’ AB=A’ AB=A’B’ BC=B’ BC=B’C’ AC=A’C’ AC=A’ B’ C’
S ——边 ——边
A——角 ——角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 SAS” 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与 中 AB=DE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的专家点评.(优选)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评课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晰,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图形,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引导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实践中得到“SAS”的基本事实,帮助学生积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本节课的各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使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学生活动充分、有效.2.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应用过程,有效诠释了新教材的设计意图.(1)教师从一个简单的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入手,唤起学生对全等的定义及性质的回忆,承上启下的引导学生从“形”的重合到“量”的思考,提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将新知的探究在3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铺开,活动一:通过任意剪——剪得的直角三角形不全等;再动手——组内寻找统一的参考量,在对比与思考中,确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三角形的形状一般化,既而得出猜想,从而引发出本节课的第3个活动:由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亲历实验操作过程,验证“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猜想的正确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看似花去了很多时间,但无论是隐形思维还是显性活动,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氛围中,消除了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状态.(2)锻炼学生几何说理的同时,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便是利用“SAS”进行几何说理,对于刚刚步入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演绎推理的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并规范说理的书写过程,将书写过程归纳为“指明图形,列出条件,得出结论”,特别强调写出每一步的说理依据,并将对应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几何素养和严谨的逻辑表达.教师能深刻领悟教材,除几何说理外,还引导学生用“运动变换”的观点看待问题,直观地理解数学.这也正是新教材的“出新”之处,平面几何教材经历了重演绎推理、重直观感悟到现在的“并举”——用“运动变换”来研究、揭示图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用几何说理发展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教师在今后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研究教材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出“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密不可分的关系.3.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1)《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在新知的生成环节上尽量的放手,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扮演了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外国语学校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本节课的探究得以顺利进行,学生的活动平等而自由,知识的“再生成”毫无造作生硬和预设,完全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流露和智慧碰撞.(2)本节课教师的站位不是在学生之间,而是站在教学设计的制高点:将待解决的问题设置成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活动单”布置学习任务,既有学生的独立思维,又有组内的交流讨论,整节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节奏调控较好.4.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开放思维”环节,设计大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借助适当的图形运动,利用组内的全等三角形进行拼图,对拼图合理设计问题,并且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十分符合当下“发展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上学生呈现出的拼图各式各样,设计的问题多元灵活,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很好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解决各个小组设计的问题,所以教师将没有完成的问题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完成,这其中还有几个设计的问题不能用本节课的知识加以解决,本节课的“不能解决”就成为了后续知识的生长点,不失为延伸课堂的一种好做法.5.本节课中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1)在第一次动手剪直角三角形后,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指出隐含的直角相等的条件,教师是否一定要及时追问?待到一般形状的三角形研究过后,再通过对比,将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使得条件在层层深入中不断得以完善,更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最后一个拼图环节,学生展示后,可由小组派出代表,指明拼图所含有的图形运动,再次体会“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的关系.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设计
第一章三角形1.3.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数学思考: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体会分析问题的一种思想――分类思想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解决问题: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运用操作、归纳获取数学结论的方法,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4.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1.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是在全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开始。
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其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三角形全等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前提。
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能使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的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材从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力图使学生不仅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教材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提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
而初一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所在的学校处于城区,不仅教学设备齐全,而且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及教法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在这之前他们已了解了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3.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秦存峰
探究一
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
只给一条边时,如:
3cm
3cm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3cm
探究一
完成课本P78“做一做”中的第1题.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探究一
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
只给一个角时,如:
45°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探究三 数学表达式:
A D
B
C
E
F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训练反馈一
1.如图,AB=DC,AC=DB,△ABC和 △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A
D
B
C
2.完成《助学》P80 例1.
3.完成课本P81 问题解决3.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ABC≌△DCB( SSS ) ∴∠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
D
C
E
B
F
如图,已知AC=DE,CE=BF,AB=DF
△ACB与△DEF全等吗?
A
B
D
C
如图,在△ ABC中, AB=AC,AD是边BC边上的中 线,那么△ABD≌△ACD吗?
∠BAD= ∠CAD吗?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 则∠A=∠C.请说明理由。 D C
探究二
给出两个条件时(已知两角)
如果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为30°,50°:
30° 50° 30° 50°
30° 50°
山 东 滕 州 育 才 中 学
探究二
给出两个条件时(已知两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30°
50
2cm 4cm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的三角形也都不能保 证一定全等.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 A′ B′=AB , B′C′=BC,C′A′ =CA.把画好的△A′B′C′ 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一个△A′B′C′ ,使A′B′=AB,A′C′=AC,B′C′=BC : (1)画B′C′=BC; (2 )分别以点B′,C′ 为圆心,线段AB,AC 长为半径 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 ( 3 )连接线段A′B′,A′C′.
本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点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 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①只给一条边:
②只给一个角:
60°
60°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 画的三角形都不能保 证一定全等.
60°
2. 给出两个条件: ①一边一内角:
30°
30°
30°
②两内角:
30° 50°
知识点
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CB=CD. 试说明:∠B=∠D.
导引: 在图中没有三角形,只有
连接AC,将∠B 和∠D 分
别放在两个三角形中, 通过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来说明∠B 和∠D 相等.
知识点
解:如图,连接AC,在△ABC 和△ADC 中, 因为AB=AD,CB=CD,AC=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B=∠D.
知识点
总结
在本例中,有两组相等线段,可作辅助线构造有公共边 的两个三角形,利用“SS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1 如图,AB=DE,AC=DF,BC=EF,则∠D 等于( D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案设计
活动三:
画一画:
()画∠°;
()在、上分别截取,;
()连接,剪下所画的△,与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能够重合吗?
学生根据要求画图,小组拼合,验证结果。
让学生首先通过画图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进行对比来判断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特别的小组用叠合的方法来进行判断三角形全等,由此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活动四: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小组交流,正确加以验证,错误举出反例。
通过反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边角边”探索条件的认识。
分享交流、汇报实践结果
.具备几个条件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并举例。
.怎样剪可以让全班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根据两边一角能否做出全等的三角形?请分类讨论(和)
小组无分工合作,只有个别同学参与活动
思维能力
(分)
能独立制定详细、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思考、画图、操作时能提出有效问题及解决方案。能利用相关原理得出实验结果。
能在教师协助下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操作完成后能利用相关原理得出实验结果。
不能制定可行的方案,不能通过操作、验证得到实验结果
动手操作能力(分)
四、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合作与探究”上,以“思维为主线”去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自然流畅,知识建构系统、连贯,在层层推进的探究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小组合作问题解决总结汇报”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习题pptx课件新版苏科版
⊥ AB ,垂足为点 D ,∴∠ BDF =90°,∴∠ B +
∠ F =90°,∴∠1=∠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若 DE = CE ,求证: AD = FC .
(2)证明:∵ DF ⊥ AB ,∴∠ ADE =90°.
∠=∠,
在△ ABC 和△ ADE 中,ቐ=,
∠=∠,
∴△ ABC ≌△ ADE (ASA),∴ AE = A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若∠ B =20°,∠ C =65°,求∠ DFA 的度数.
(2)解:∵ AE = AC ,∴易得∠ AEC =∠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如图,点 D 在射线 AE 上,∠ CAD =∠ BAD ,若依据
“ASA”证明△ ACD ≌△ ABD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
是
∠ ADC =∠ ADB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图,在△ ABC 中,∠1=∠2, AB = AC , DC =4,
EF =1,则 BF =
1
2
3
3
4
.
5
6
7
8
9
10
1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 教案
课题第11章图形的全等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 5 课时本节课为第 1 课时为本学期总第课时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懂得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理解“边角边”公理,学会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品质与数学素养培养目标:让学生学会大胆探索、善于归纳、应用、培养学生个性,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现在又有一个新的问题。
要想画出一个与下图全等的三角形,你准备怎么做?新课讲解:同学们会说这需要量一下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的度数,那么请问:你准备量哪几条边长,哪几个内角的度数?能尽量少吗?学生回答由学生自己先做(或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若有答不全的,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B CA我们一起来分析: 只知道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能保证画出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吗?知道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几种可能的情况?(两条边或两个角或一条边和一个角)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ABC 全等吗?我们来试一次。
量得△ABC 中,BC=3cm ,∠B=50°,画画看。
还是不行,当然如果我们只知道△ABC 中其它两个条件,例如只知道两个角的度数,也还是不能保证作出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
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试试。
如果知道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有四种可能: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 做一做:在△ABC 中,已知∠A=70°,∠B=50°,∠C=60°,你能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吗?(不能,因此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在△ABC 中,已知AB=2.8cm ,∠A=70°,AC=2.5cm ,你能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吗?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探索活动:
(二)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 ∠A=∠α,AB=a,AC=b.
作法:
图形:
aa
b b
1.作∠MAN =∠α.
2.在射线AM、AN上分别
作线段AB=a,AC=b .
3.连接B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基本事实: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角边”或“SAS”) .
温故而知新
如图,△ABC≌△DEF,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A
D
B
C
E
F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某公司接到一批加工三角形铁架的加工任务,客户 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如果你是该公司 质检部门的人员,是否每次需分别检查每个三角形 的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才能保证所有三角形 全等?为了提高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 的方法?
A C B F D E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课堂作业:书14页第2题,30页第2题.
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A
D
C
B
变式训练1:
如果把△ABC与△ADC拉开如图形状,若要使得它们 全等,还需要什么条件?
变式训练2:
已知:在△ABC和△ DEF中,AC=DF,BC=EF,AC∥DF,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A C B Leabharlann D E变式训练3:已知:在△ABC和△ DEF中,AC=DF,BF=EC, AC∥D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讨论交流:(动手画画看)
1.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一组要素对应相等时,它们全等吗? 2.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要素对应相等时,它们全 等吗? 3.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三组要素对应相等时,它们全 等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重点:三角形“边边边”的全等条件。
难点:用三角形“边边边”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课堂探究
一、实验操作1、自主探究课本19页做一做。
(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相等),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那么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做一做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三根长度为4cm,5cm和7cm的木棒摆一个三角形,把你摆出的三角形与同伴摆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边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框架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_。
你还能举出其它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四边形是否具备稳定性?
例题: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中线,△ABD 与△ACD 全等吗?为什么?
练习1、如图,B ,D ,C ,F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B=EF ,AC=ED ,BD=FC ,△ABC 与△EFD 、是否全等?为什么?
变式拓展: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DC ,AB=DE ,BC=EF 你能找到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明你的理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