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ronoi图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摘要】本文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旨在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效率和覆盖质量。
引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铺垫。
正文部分介绍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Voronoi图原理并提出栅栏覆盖算法设计,随后介绍算法实现和性能评估。
结论部分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算法优势,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栅栏覆盖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Voronoi图、算法设计、算法实现、性能评估、实验结果、算法优势、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感知环境的各种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基站。
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因此如何有效地设计和管理传感器网络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求对特定区域进行覆盖监测,其中一种常见的覆盖方式是栅栏覆盖,即将传感器节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布置在边界周围形成一个围栏,以实现对整个区域的监测。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正是为了解决栅栏覆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算法。
通过研究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网络在栅栏覆盖下的工作原理,提高监测覆盖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栅栏覆盖算法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目前,栅栏覆盖算法设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优秀的栅栏覆盖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网络的监测能力和覆盖范围,还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延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对栅栏覆盖算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通过研究Voronoi图原理,设计出适用于栅栏覆盖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实现和性能评估。
基于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的低成本、低功耗、自组织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用于各种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用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位置识别和空间感知等功能。
现有的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大多采用测距技术,需要专门的硬件设备支持,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因此,研究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将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复杂度,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解决传统测距算法需要设备成本高、复杂度大的问题,使节点定位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该研究将优化节点位置识别和空间感知等功能,有广泛的科研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现有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2.设计并实现一种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提高节点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3.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对所提出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进行性能评估和比较。
4.在真实且具有随机性的环境下,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一个原型系统,验证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实际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四、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1.论文:全面、深入地研究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理论和应用,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1篇。
2.软件:开发和实现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原型软件系统。
3.测试:在真实设备环境下测试该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
预计研究时间为1.5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3个月:研究现有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分析其优缺点。
第4-6个月:设计并实现一种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提高节点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图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 H < = 0 2 I#6 3 H 4 J 0 ; 8 < J 9 > 0 J < 2 G
李善亮
合肥 ’ ) ( %% ’ +
&’ " ( ) *+ , $ ). # ) )/ " 0 , * % 1 , 2 % " $3 0 4 ) 5 )6 , 7 ) 8" $! " # " $ " %9 % , # , 5 7 % $: % # ) * ) 7 7 3 ) $ 7 " #’ ) 2 ; " # < 7
, & = 7 2 # , 0 2 : 9 < 9 2 8 4 8 = 98 / H </ 5I H 1 9 4 9 ; ;; 9 2 ; / 12 9 8 I / 1 Q ;= 3 ;R 9 < / 6 935 3 ; 8 & 1 / I H 2 9 ; 9 3 1 < =3 1 9 3 J! 2 P 7 L L1 , I H 1 9 4 9 ; ; ; 9 2 ; / 12 9 8 I / 1 Q ;; 9 2 ; / 1 4 / < 3 8 H / 27 4 3 ;3< 1 0 < H 3 4 1 / 4 9 H 26 3 2 4 H < 3 8 H / 2 ; J, = 9L 4 / R 3 47 / ; H 8 H / 2 H 2 P P3 7 7 L (S ) , ; ; 8 9 6 " ; / 4 @ 9 ; 8 = 97 1 / R 4 9 6/ 5 4 / < 3 4 H T 3 8 H / 2 H 2/ 0 8 > / / 1 9 2 @ H 1 / 2 6 9 2 8 ; R 0 8 H 8 H ;2 / 8 ; 0 H 8 3 R 4 9 5 / 1I H 1 9 4 9 ; ; P , , ; 9 2 ; / 12 9 8 I / 1 Q ; JM 3 @ H 2 "1 9 < 9 H @ 9 1 / 29 @ 9 1 9 2 ; / 1 H ; 3 4 I 3 ; < / ; 8 4 2 >2 / 8 5 9 3 ; H R 4 9 J" /H 28 = 97 3 ; 8 L3S P; P P3 , , 8 = 9 1 9 3 1 96 3 2 / < 3 4 H T 3 8 H / 27 1 / < 9 > 0 1 9 ;= 3 @ 9R 9 9 27 1 / / ; 9 >H 28 = 94 H 8 9 1 3 8 0 1 9 J! 28 = H ;7 3 9 1 3> H ; 8 1 H R 0 8 9 > P4 7 7 (U ) , 3 < < 0 1 3 8 93 2 > 1 9 4 H 3 R 4 9U / 1 / 2 / H > H 3 1 3 6 ; R 3 ; 9 > 4 / < 3 4 H T 3 8 H / 2 ; < = 9 6 9 F N " H ; H 2 8 1 / > 0 < 9 > I = H < =6 3 Q 9 ; 0 ; 9 / 5 L ,U 1 9 < 9 H @ 9 >; H 2 3 4; 8 1 9 2 8 =H 2 > H < 3 8 / 1( : " " !)5 1 / 63 2 < = / 1 ; JV H 1 ; 8 F N "; / 1 8 ;1 9 < 9 H @ 9 >; H 2 3 4; 8 1 9 2 8 = L L L L H 2 > H < 3 8 / 1 H 2> 9 ; < 9 2 > H 2 1 > 9 1 J, = 9 20 2 H 8 > H ; QL 1 3 = H ; 0 ; 9 > 8 / < 3 4 < 0 4 3 8 9 8 = 9U / 1 / 2 / H 3 1 9 3 / 5 3 2 < = / 1 ; H 2 8 0 1 2 J L/ 7 , ’U V H 2 3 4 4 8 = 9/ @ 9 1 4 3 H 2 9 H / 2/ 5> H 5 5 9 1 9 2 8 3 2 < = / 1 ; / 1 / 2 / H 3 1 9 3 H ; H > 9 2 8 H 5 H 9 >3 ; 8 = 97 / ; ; H R 4 9 1 9 H / 2I = 9 1 9 P 7 7 L1 L L (K ; 9 2 ; / 1 1 9 ; H > 9 ; H 2 J, = H ;I / 1 Q H ; < / 6 3 1 9 >@ H 3 ; H 6 0 4 3 8 H / 2I H 8 =8 I // 8 = 9 1 1 3 2 9 & 5 1 9 9 4 / < 3 4 H T 3 8 H / 2; < = 9 6 9 ; & 7 L ) , * 9 2 8 1 / H >3 2 >* 9 2 8 1 / H > 8 / ; = / I8 = 9 9 5 5 H < H 9 2 < 5U F N " JV / 1 1 3 2 > / 63 2 < = / 1 4 3 < 9 6 9 2 8 U F N "/ 0 8 9 1 5 / 1 6 ; P/ 7 7 ,9 * 9 2 8 1 / H >; < = 9 6 93 2 >K & * 9 2 8 1 / H >; < = 9 6 9; H 2 H 5 H < 3 2 8 4 ; 8 H 6 3 8 H / 29 1 1 / 1> 9 < 1 9 3 ; 9 ;R CW 3 2 >$ (W , L P P$ ,U 1 9 ; 9 < 8 H @ 9 4 JV / 10 2 H 5 / 1 63 2 < = / 17 4 3 < 9 6 9 2 8 F N "L 9 8 ;3 L 3 H 2/ 5+W > 9 < 1 9 3 ; 93 2 > ’W H 2 < 1 9 3 ; 9/ 5 7 P , 9 ; 8 H 6 3 8 H / 29 1 1 / 1 1 9 ; 9 < 8 H @ 9 4 J 7 P ; ; ; > ) " # 8 7 4 / < 3 4 H T 3 8 H / 2 I H 1 9 4 9 ; ; ; 9 2 ; / 12 9 8 I / 1 Q ; U / 1 / 2 / H > H 3 1 3 6; : " " ! 1 3 2 9 & 5 1 9 9 L L ?; 将U 提出了 U (U / 1 / 2 / H 图 应 用 于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定 位 问 题 中, F N " / 1 / 2 / H> H 3 1 3 6 ;R 3 ; 9 > L ) 定位算法 它首先对接 收 到 的 节 点 的 接 收 信 号 强 度 ( ) 从 大 到 小 进 行 排 4 / < 3 4 H T 3 8 H / 2; < = 9 6 9 J 3 2 < = / 1 : " " ! 序, 然后利用 X 最后 将所有 U ? S 图依次 计算每 个 3 2 < = / 1节 点 的 U / 1 / 2 / H区域, / 1 / 2 / H区 域交集 的 质 心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调度机制
vp)={ lP — l l 一 _≠i 。 ( : l ≤ l 『 } p , V
如图 1 a 所示 , () 只有 三个 定点 的 V rni图。设 B。 ooo =
如 图 2 示 , 所 节点 N 的感知 区域能完全被 、 、 所 Ⅳ』 覆盖 , 以将节点 关 掉的 。 可 2 2 基 于 V rni . ooo 图的 冗余节点 的检 测 假定 :
作者简介 : 晓丽 (9 0一 , , 张 18 ) 女 山东潍坊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计算机 网络与 分布式 、 传感 器 网络 ; 韩芳溪 ( 94一 , , 1 6 ) 男 山东 安丘人 , 副教授 , , 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 计算机 网络与分布式处理、 网络安全 ; 王睿( 9 0一) 男 , 18 , 山东莱芜 人,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 方向: 计算 机网络与分布式、 传感器 网络.
计邻居节点 的覆盖 范围 , 会导 致额外 的能 量消耗 。在 文献 将
[] , 3 中 通过探测机 制来监视覆盖 范 围。该 机制 中 , 一个 睡眠 节点醒来后 广播 一个 探测信 息包并等待应答 。如果在规定时 间内没有收到应答 , 他要 担负起 监视环 境 的责任直到 耗尽它 的能量。该机制 没有保证传 感器的感知范 围并且还有可能 出
现盲点。
图 1 V rni oo o 图
2 基 于 V rni图的冗余节 点的检测 ooo
2 1 基 于覆盖范 围的节点的调度思想
主要思想如下 : 比较每个 节点 同其 感知邻 居节点 的覆 盖 范围 , 如果一个节点 的覆盖 范围能 完全被其 感知邻居集合 的 覆盖范围所包含 , 么这个 节点可 以在不 降低整个 系统覆 盖 那 范 围的前提下关掉它 自己。由此得 出如下冗余节点 的定义 : 定义 1 节点 P为冗 余节点 当且仅 当它 的感 知区域能被 他 的邻居节点所覆盖 。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进行区域覆盖,其中栅栏覆盖是一种重要的覆盖方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通过在Voronoi图上进行优化,实现了对栅栏覆盖的有效实现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栅栏覆盖,并且在能耗和覆盖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一、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具有感知、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监测区域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因此需要对监测区域进行有效地覆盖,以保证对监测区域内事件的准确感知。
覆盖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栅栏覆盖是一种重要的覆盖方式。
栅栏覆盖是指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区域,每个区域都至少被一个传感器节点所覆盖。
栅栏覆盖可以有效地保证对监测区域边界的覆盖,是保障监测范围边界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相关工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和方法,旨在对监测区域进行有效的覆盖。
最为常见的算法包括贪心算法、分布式算法、基于几何形状的算法等。
贪心算法是一种常见的覆盖算法,其思想是通过计算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距离,选择最佳的传感器节点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
由于贪心算法对于相邻传感器节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部性,容易导致覆盖质量不佳的问题。
分布式算法是一种基于传感器节点之间协作的算法,其思想是通过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共同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
分布式算法通常需要对通信协议和网络拓扑进行复杂的设计和分析,不易实现。
基于几何形状的算法是一种通过几何形状和位置信息对监测区域进行覆盖的算法。
由于监测区域通常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因此基于几何形状的算法往往难以实现对监测区域的有效覆盖。
3.1 Voronoi图的基本原理Voronoi图是一种基于离散空间划分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不相交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属于一个传感器节点。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改进算法
要 求未 知节 点必 须 与锚节 点 直接相 邻 , 因而需较 高 的锚 节点 密度 ; AP I T算 法[ 3 利用 P I T 原理 在无 需 测距 的
条 件下 实 现 网络定 位 , 但 需要 高密 度 的锚节 点 , 几乎 无 法应用 于 实 际场 合 ; 分 布式 定 位算 法 A P S 于 Vo r o n o i 图 的定 位 算 法 中 , 因使 用 了接 收 到 锚 节 点 的 接 收 信 号 强 度 ( R S S I ) 而影响定位精确性. 本文 对 Vo r o n o i 图 定
位 算 法进 行 改 进 , 修 正 了 RS S 1的大 小 顺 序 , 充 分 利 用 了收 到 的锚 节 点 信 息 , 实 现 了减 少 Vo r o n o i 区域 交 集 为 空 的 可 能 性 , 增 加 了 定位精确性 , 使 该 算 法 可 以适 用 于 非 视 距 、 a n c h o r 节 点 稀少 的 环境 . 关键词: 节点 定 位 ;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 Vo r o n o i 图; 接 收信 号 强 度 ( RS S I )
中 图分 类 号 : TP 3 9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7 5 4 2 ( 2 0 1 3 ) 0 1 —0 0 1 7 一O 5
1 引 言
无 线 传感器 网络 ( WS N, wi r e l e s s s e n s o r n e t wo r k s ) 是 大量 部署 在一 定 区域 内 , 由结 构 简单 、 廉价 的传感 器 集成 无 线通信 接 口所 组成 的节 点 , 节点通 过 无线 通信 形成 一个 多跳 的 自组织 网络 系统 . 随 着硬件 和无 线通 信技术 的发展 , 无线 传感 器 网络在 很 多领 域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如 智 能家 居 、 医疗 监 护 、 军 事 以及 工农 业 生 产、 环 境保 护等 [ 1 ] . 在 这些 众 多的应 用 中 , 没 有位 置 的采集 数据 是 没有任 何 意义 的 , 很 多其 它传感 器 网络研 究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Mesh网络网关部署算法
Ab t a t s r c :To s l e t e g t wa e o o v h ae y d plyme tp o lm n wiee sm e h n t r s n a c r t n e n r be i r ls s ewo k ,a c u ae a d r — la l ae y d p o m e tag rt m s d o o o id a r m s i r o e ib e g twa e l y n l o i h ba e n V r no ig a s p op s d. F rt t s ag rt m is , hi l o ih
dvd sten t r o oo y it e ea r n i ra c odn ok o c e sp it( iie h ewok tp lg no sv rl Vo o o e sa c r igt n wn a c s on AP)lc — a o a
t ns i o ,whih c n c v rt e tr i l n h i o r s o d n e r s c a o e h em nas a d t e rc re p n i g n a e tAPs Th n i s lcs t e it r . e t ee t h n e — s ci n p i to h r n ia e sa h a i ae g twa oc to s,wh c sf lo d by t e c l e to o n ft e Vo o o r a st e c nd d t ae y l ai n i h i o l we h a- c l t n o h t r ae a sa m i m um p n ng te o tn d . Fi al u ai ft e newo k g tw y a ni o s a ni r e r o o e n ly,i o ti st e gae t b an h t—
一种基于Voronoi图域处理的无线传感网分簇算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Voronoi图域处理的无线传感网分簇算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叶晓国,顾辉,江佳文,花勇
申请号:CN201911292176.8
申请日:20191216
公开号:CN111031506A
公开日:
202004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域处理的无线传感网分簇算法,该方法先计算出网络中最佳簇头节点的数目,接着用基于位置和能量的簇头节点选择公式选出这个簇头节点,然后,用Voronoi图将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划分为个簇,被区域包含在内的节点自动成为簇的成员节点。
一个阶段运行完成后,在当前的每个Voronoi图单元中选出下一轮簇头节点来构建新的Voronoi图区域。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选择簇头节点时考虑了位置和剩余能量,使得簇头节点分布更均衡,有助于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申请人:南京邮电大学
地址: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研究
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研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
传感器网络覆盖是指在给定地区中部署若干个传感器,对该区域内的事件或数据进行感知。
而传感器网络覆盖的质量和完备性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和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精确的覆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传感器的位置决定着覆盖质量,传感器平均覆盖半径、传感器传输范围和反馈等因素均能影响到覆盖质量问题。
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研究如何优化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布局问题非常重要。
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算法被提出,以改进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质量。
然而,多数传统算法都使用固定的覆盖范围和典型的传感器摆放位置,忽略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全新的覆盖布局算法被提出,即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这个算法使用了随机化的传感器摆放位置,扩大了传感器网络的可行范围,从而增加了覆盖质量。
该算法的核心思路是使用Voronoi图来构建传感器网络格点模型。
然后,使用随机漫步算法使传感器在模型中随机移动,以达到更加合适的布局。
最后通过物理模拟技术(如弹簧系统等)来消除重叠现象,进一步提高网格的完备性。
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灵活性:该算法的摆放位置完全是随机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覆盖重复,同时保证了网格的完备性2.实时性:该算法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因为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和移动3.性能优越:基于Voronoi图的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技术优化了传统方法中常见的缺陷,同时提高了覆盖质量4.可拓展性:该算法可以扩展到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中,为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总的来说,随机化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具有优越性能和灵活性。
它可以为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布局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和功能。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是指在给定区域内部署有限数量的传感器节点,使得整个区域能够被传感器节点覆盖到,从而实现对区域内目标的监测和检测。
栅栏覆盖是覆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要求对给定的区域进行栅栏式的覆盖,以确保区域的边界得到充分覆盖。
Voronoi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空间分割的方法,它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保证每个区域都是最近邻传感器节点的覆盖范围。
利用Voronoi图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栅栏覆盖的算法设计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设计,并对该算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1. 算法思想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Voronoi图的特性,将区域分割成多个小区域,并在每个小区域内部署一个传感器节点,使得整个区域得到完整的覆盖。
在覆盖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小区域都至少有一个传感器节点位于其边界上,从而保证整个区域的边界得到充分覆盖。
2. 算法步骤(1)构建Voronoi图:在给定区域内罗列出所有的传感器节点,并根据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构建Voronoi图,将整个区域分割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对应一个传感器节点。
(3)部署传感器节点:确定好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之后,就可以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到每个小区域内,以实现整个区域的栅栏覆盖。
3. 算法优势(1)高效性:Voronoi图能够将区域自然地分割成多个小区域,且保证每个小区域都是最近邻传感器节点的覆盖范围,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区域的栅栏覆盖。
(2)灵活性:基于Voronoi图的算法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区域,无需对算法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插入图1: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位置】根据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位置,可以构建以下Voronoi图,并在每个小区域内部署一个传感器节点,如图2所示。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优化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优化
温龙飞;张百海
【期刊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0)001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具备传感、计算和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大多数定位算法都以测距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优化的Voronoi图定位算法VB-DR.该算法利用Cayley-Menger行列式的几何应用对节点之间的距离关系进行限制,得到关于测距误差的约束方程并用以优化距离信息.仿真表明,VB-DR算法可以较好地修正测距误差,并解决经典的基于Voronoi图定位算法中存在的定位失败问题.
【总页数】5页(P8-11,40)
【作者】温龙飞;张百海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56
【相关文献】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MDS的迭代定位算法优化 [J], 易平;钟俊;石家骏
2.基于Voronoi图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J], 王继春;黄刘生;徐宏力;徐犇;李善亮
3.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改进算法 [J], 黄科军;吴振强
4.基于分布估计算法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 [J], 贺佳;董红斌
5.基于RSSI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质心定位算法优化 [J], 尹亚波;徐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方法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方法
陈振峰;陈纪鑫
【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
【年(卷),期】2024(37)1
【摘要】传感网络的空洞暴露程度较少,在检测网络覆盖情况时更容易出现误差,影响盲区的检测效果。
为此,提出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方法。
根据节点分布关系推测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情况,在Voronoi图的指导下排除已覆盖区域,获取具备检测条件的未覆盖无线传感网络空洞。
计算网络空洞的暴露程度和
节点能量,作为特征样本输入粒子群分离器中,根据分类器的输出结果,实现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同覆盖盲区数量下的检测时长低于0.2 s、不同节点数量下的检测能耗低于20 J、不同空洞圆心距下的覆盖盲区差异
度最高为0.24,证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效果。
【总页数】6页(P136-141)
【作者】陈振峰;陈纪鑫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9
【相关文献】
1.基于Voronoi盲区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2.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研究
3.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检测算
法4.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研究5.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盲区检测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休眠算法
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休眠算法邓亚平;刘洒;刘雅菲【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2(32)10【摘要】The multi-coverage will appear with the sensor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being randomly and high-densely distributed on the fields that will waste the energy of sensors and the entire network. Concerning this problem, a sleeping algorithm based Voronoi diagram was improved. Sleeping sensors were estimated and the energy of the whole network cost was reduced with calculating distance of sensors and their neighbors and distance of sensors and vertex of their Voronoi diagra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leeping algorithm can save energy of the whole network, and extend the lifetime of network.%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是高密度随机分布在部署区域可能产生重复覆盖而浪费节点和网络整体能量的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休眠算法.通过计算节点与其邻居节点和其产生的Voronoi图顶点的距离来判断该休眠节点,减少网络的整体能量消耗.仿真结果表明,所改进的休眠算法节约了网络的整体能量,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总页数】3页(P2689-2691)【作者】邓亚平;刘洒;刘雅菲【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4【相关文献】1.无线传感网中基于优化休眠时间的缓解能耗算法 [J], 陈俊梅;周晋阳;张谋理2.基于休眠轮询机制的无线传感网数据节能传输算法 [J], 马浩;黄向彪3.基于邻居节点位置的无线传感网休眠算法 [J], 贾明伟;吴敏;沙超;王汝传4.基于最小圆和Voronoi图的传感网节点覆盖部署快速优化算法 [J], 周建辉;刘广聪5.基于Voronoi图的无线传感网山地霜冻灾害预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J], 郭新明; 郭英奎; 陈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和连通综合配置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和连通综合配置协
议
文戈;王国军;过敏意
【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
【年(卷),期】2007(020)010
【摘要】着重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部署下的覆盖和连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当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通信半径Rc与感应半径Rs之比小于2时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个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和连通的综合配置协议(VIP).该协议采用了一种分布式节点冗余判断算法以判断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冗余性,并让节点据此来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职能调度.该协议能够在Rc/Rs为任意值时保证网络的覆盖和连通性能.本文还将该协议进行了推广,使得该协议能够满足覆盖度和连通度动态变化的要求,保证网络的k-度覆盖和k-度连通.
【总页数】9页(P2294-2302)
【作者】文戈;王国军;过敏意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联合感知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覆盖协议 [J], 孟凡治;王换招;何晖
2.WSNs中基于Voronoi图的分布式覆盖协议 [J], 文戈;王国军
3.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随机配置的覆盖和连通研究 [J], 黄刘生;张波;徐宏力;张俊霞
4.与位置无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覆盖协议 [J], 毛莺池;冯国富;陈力军;陈道蓄
5.节点位置无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部分覆盖协议 [J], 毛莺池;王志坚;陈力军;陈道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V oronoi图的无需测距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王继春黄刘生徐宏力徐犇李善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肥 230027)(jichunw@)A Novel Range Free Localization Scheme Based on Voronoi Diagram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ang Jichun, Huang Liusheng, Xu Hongli, Xu Ben and Li Shanlia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 ei 230027)Abstract Recently, the topic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become a fast-growing research area.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ensor lo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calization in outdoor environments, bu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ving a GPS receiver on every sensor is always costly and not feasible. So, in the past, there are many localization procedure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distributed, accurate and reliable Voronoi diagrams based localization scheme (VBLS), which makes use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rom anchors. First, VBLS sorts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in descending order. Then, we use unit disk graph to calculate the Voronoi area of anchors in turn. Finally, the overlapping region of different anchors’Voronoi area is identified as the possible region where sensor resides in. We compare our work via simulation with two other range-free localization schemes (W-Centroid and Centroid) to show the efficiency of VBLS. For random anchor placement, VBLS outperforms Centroid scheme and W-Centroid scheme significantly, estimation error decreases by 18% and 13%, respectively. For uniform anchor placement, VBLS gets a gain of 7% decrease and 2% increase of estimation error, respectively.Key words localiza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Voronoi diagrams; RSSI; Range-free.摘要将V oronoi图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定位问题中,提出了VBLS(V oronoi diagrams based localization scheme)定位算法。
它首先对接收到的anchor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然后利用UDG图依次计算每个anchor节点的V oronoi区域,最后将所有V oronoi区域交集的质心输出作为定位结果。
通过仿真将VBLS和另外两种无需测距的定位算法(W-Centroid和Centroid)进行了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anchor节点随机摆放的情况,VBLS的定位误差比Centroid和W-Centroid分别降低了18%和13%;对于anchor节点均匀摆放的情况,VBLS的定位误差比Centroid降低了7%,比W-Centroid增加了2%。
关键词节点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V oronoi图;接收信号强度(RSSI);无需测距中图法分类号TP393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结构简单,廉价的传感器集成无线通信接口所组成,它在环境监测,灾难救助,目标跟踪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众多的应用中,传感节点自我定位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为了解决定位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算法。
这些算法主要可以分为2大类:基于测距的和无需测距的。
基于测距的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AOA(Angle of Arrival )和基于RSSI。
基于TOA技术定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PS[1]系统,GPS系统通过测量GPS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时间来估算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行定位。
基于TDOA的方法定位的比如AHLos[2]算法,TDOA通常通过测量2种速度不同的信号传输时间差来计算节点之间的距离,TDOA通常需要节点上附加特殊的信号收发设备(如超声波收发器等)。
AOA[3]的方法测量信号的到达角度,通过计算扇形之间的重叠区域进行节点定位。
和TDOA的方法一样,AOA 也需要节点附加特殊的设备(如有向天线)。
基于RSSI定位的系统比如RADAR[4]和MoteTrack[5]先对环境中存在的信号强度进行抽样,然后将定位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先验的信号强度进行匹配得到定位结果。
这种定位方式只能应用于静态的环境,如环境发生变化,先验知识就不再有参考价值。
由于基于测距的方法通常都需要特殊的设备,或者像基于RSSI的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出现很多了无需测距的定位算法,比如Bulusu等人提出的质心(Centroid[6])算法。
定位节点收集能够和自己通信的所有anchor节点的信息,然后计算这些anchor节点的质心作为自己的位置,Centroid利用节点之间的连通性进行定位。
Xingfa Shen等人提出了加权质心(W-Centroid[7])算法对于质心算法进行改进。
W-Centroid将接收信号强度作为计算质心时的权重系数加以考虑从而提高质心算法的性能。
DV-hop[8]是另外一种无需测距的定位算法,它利用最小跳数进行定位。
在DV-hop算法中,传感节点维护一个自身到其他anchor的最小跳数表,然后利用每个anchor计算得出的平均每跳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节点到anchor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角定位法就可以得出定位结果。
APIT[9]是利用三角形区域相交进行定位的算法,APIT将传感节点的邻居anchor节点做不同的组合得到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判断传感节点是否在这些三角形的内部,通过这些三角形之间的交集就可以判断传感节点的位置。
肖玲等人提出了基于非度量的多维标度技术的定位算法(NMDS[10]),NMDS基于节点RSSI和节点距离之间的单调关系,利用RSSI值构建相异性矩阵,然后对相异性矩阵进行反复迭代计算得到定位结果。
考察上述所有的定位算法,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定位算法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定位算法必须是分布式的,在一个大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收集全局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采用集中式的算法,靠近基站的节点由于要承担过多的转发任务将会成为网络的瓶颈;第二,定位算法的消息复杂度不能过高,因为在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消息传递是能量耗费的主要方面;第三,定位系统必须有一定的容错性,因为传感节点通常放置在无人看管的区域,由于恶劣的环境或者能量不足很容易出现故障,所以定位系统必须健壮,小部分节点故障不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能。
本文提出的VBLS算法满足上述所有的条件。
本文组织如下:第2节介绍我们提出的定位算法VBLS;第3节对VBLS和另外2种算法(W-Centroid 和Centroid)仿真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第4节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总结。
2 VBLS定位算法本文提出的VBLS定位算法利用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进行定位,按照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依次计算每个anchor的V oronoi区域,然后求出这些区域的交集作为定位的结果,如图1所示。
2.1 信号传输模型现今主要存在3种信号传播模型:Free-space 模型,Two-ray ground reflection 模型和shadowing 模型。
Free-space 模型和Two-ray ground reflection 模型都认为接收信号的能量是距离的一个确定函数,因此他们的信号传输模型都是一个理想圆。
但是由于多路径反射,障碍物阻隔等原因,实际的环境中信号传输往往是各向异性的。
因此更为一般化的Shadowing模型使用更加广泛,Shadowing模型的表示如下:dBdBrr XdddPdP+-=)log(10])()([β(1)其中dBX是一个平均值为0的高斯分布变量,β为路径损耗系数(path loss exponent), )(dPr和d 分别是参考能量和参考距离。
Shadowing 模型将环境噪声引入到接收信号能量的衡量中,因此更加的实用化。
观察Shadowing传输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环境噪声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强度)(dPr是一个随距离d增加单调递减的函数。
2.2 定位模型的阐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建模为一个连通的无向图()EVG,=,其中V为空间中所有传感节点的集合,E为连接所有相邻传感器的边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