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文情怀等方面。
为此,应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提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推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未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走向美好未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共同肩负起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问题、加强、提升、推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发展、关联、结论、未来发展方向、责任、使命。
1. 引言1.1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人文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融入社会。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综合素质已成为评判一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2 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不够突出。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重视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的情况下,人文素质教育显得较为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这导致一些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视为附加课程,难以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化和僵化化的问题。
部分高校人文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实践性,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心灵的滋养,人格的塑造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犹如一场心灵的盛宴,滋养着学生的灵魂,塑造着他们的人格。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如何让这场盛宴更加丰盛,更加美味。
首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人文素质,就像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人文讲座、艺术展览、文学作品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其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各类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理解情感、调节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再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学生的人格高度和社会价值。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平衡学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它是心灵的滋养,是人格的塑造。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更多的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出色的人文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旨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等。
这些素质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增添更多的优势。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大学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他们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挑战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学科知识的压力和求职竞争的敏感度,一些大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社会中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的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
这种评估方式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和偏差,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准确评估。
三、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第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
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涵养,培养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素质。
[1]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基本成果为了能更直接清晰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网络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参与学生1206,调查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女生占48.7%,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因此具有相对的普遍性。
问卷内容涉及文学、历史、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等内容。
题目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
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需要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传统上,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
但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单纯的知识传授很难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人文素质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需要改变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多停留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够。
大学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习、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和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还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对人文素质的发展需求也不同。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质。
我们还应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
现行的教育评估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包括学科成绩、社会实践经历、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人文素质。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应重新界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改变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注重个性化发展,并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强调了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最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思考总结,强调了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通过全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内涵、意义、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发展前景、加强、未来发展方向、思考总结。
1. 引言1.1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愈发凸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显得被忽略和边缘化。
正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显得不可替代。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人文学科,了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和思维广度,提升人文素养。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认识世界,具备综合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渊源和发展,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培养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公民。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和推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能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操。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公共事务相关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救助等。
例如,在大学校园内举办关注环保的主题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教授人文科学理论、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音乐会等,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形式,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
此外,开设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等课程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1.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高校应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文素质教育。
此外,高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文科学研究,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 课程设置与评价机制的改革高校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可以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开设,确保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人文素质知识。
同时,评价机制也需要相应改革,从单一的学术成绩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以激励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王园园(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
1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少高校特别急功近利,片面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我们的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处在逐步树立的阶段,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摘要】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有效推动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加强多样性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素养培养,倡导人文素质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还要开展以社会实践和人文关怀结合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忽视,新思考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存在问题、多样性、人文关怀意识、跨学科、跨文化、素养培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全面发展、新思考。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中愈发凸显出来。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更强的文化自信和社会意识。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情感的人才,培养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1.2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许多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只停留在传统知识的层面,难以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文素质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而现有的课程往往只注重其中某一部分,忽略了其他重要领域的培养。
这种单一化的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摘要】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越发凸显其重要性,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跨学科融合、实践体验相结合、全球化视野、个性化发展等方面。
这些新思考为人文素质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将引领着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跨学科融合、实践与体验、全球化视野、个性化发展、新思考、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1.2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固化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采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启发性。
学生面对枯燥的课堂内容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学科之间割裂。
传统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将各学科划分开来,学生只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深耕,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这导致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三、缺乏实践和体验。
传统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验感受。
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指出其不仅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学习,更应注重思辨能力、情感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包括多角度的学习与思考,开展跨学科的教育活动等。
然后,文章阐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强调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接着,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包括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强调其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涵、方法、实施策略、个人成长、社会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影响。
1. 引言1.1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能力等方面,更涵盖了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等方面。
大学生在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能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更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研究人文科学、接触社会文化,大学生能够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观念。
这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大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
2. 正文2.1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大学生人文素质是指在知识结构、人格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大高校纷纷对此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我们对当前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新思考,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需要学校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下,往往只注重专业学科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但是,在现代社会,人文素质越来越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人文学科的教育,让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学校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思想、文化、艺术、品德等方面。
因此,学校应该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将人文素质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接受到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育环境的改善,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传递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
四、创新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方式。
现行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因此,学校应该将教育方式创新作为重要的任务,探索出适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
例如,可以开设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或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突出实践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突出实践教育。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然而,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素质的核心理念。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摘要】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提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加强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当代大学应当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文学、历史、哲学、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公益活动、审美情感、人文精神、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融入社会。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能培养,而对人文素质的关注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匮乏,缺乏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基础了解。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紧张、就业压力等问题,因此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功利性的知识,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缺乏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之一。
作为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环节。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
现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更为多元化和开放这种教育模式在方法上强调拓展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由探究。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被更好地发展,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新型教育将给学生更多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参与的机会。
其次,强调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国际合作越来越紧密。
学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
大学生们要学习外语,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国际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眼界,更能够在全球视野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
再次,强调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能力。
高校可以组织校内社团、志愿服务、校外社会实践以及参观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最后,个性化教育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大趋势。
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应该被更多地了解并加以尊重。
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学校要从学校文化、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学科发展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改革,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
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在大学生活的四年里,我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既是知识积累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实施,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着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标准。
文化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
我们要告别那些不良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升自我形象和文化修养。
既要具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有着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优秀大学生。
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其中最核心的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
在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这是因为思想是行为的根本,而政治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我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实践主流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我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应该注重全面的人才培养。
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个性化培养计划,侧重于锻炼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
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思辨,深入分析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问题来达到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开拓眼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遣词造句准确、简练也是表达思想的关键因素。
要运用得体的语言辞藻,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同时,文章结构严谨,并灵活运用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可以增加文化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和人们的归属感,进而促进我们的素质和素养的提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并重点突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我深刻的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提升我们的思想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全面的人才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复杂和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也需要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知识传授,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
在当代社会,学生们往往忙于追求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对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人文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只有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代社会,随着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学生们往往缺乏对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认同。
学校应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有责任的公民。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国际视野。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学生们往往缺乏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应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修养,加强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介绍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思维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竞争,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学生们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而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新的思考,以适应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在过去,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教学来实现,学生只需听讲就可以掌握相关知识。
在当代社会,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过去,学生学习人文素质主要是为了应试目的,很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当代社会,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人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的培养。
在过去,人文素质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提及情感教育。
在当代社会,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通过人文课程、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多元化的内容。
过去,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历史等学科来实现,很少兼顾其他领域的内容。
在当代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非常丰富多样。
我们需要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引入多元化的内容,包括艺术、科技、体育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并引入多元化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谈论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人文素质通常被定义为几个方面,如道德、文化、艺术、历史等等。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定义变得更加广泛和综合。
现在,人文素质不仅包括上述几个方面,还包括人的思想品质、交往能力、创新意识、跨文化交流等等。
这种更综合和更宽泛的定义,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需求。
其次,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他们不仅要求自己在书本上学习知识,更希望能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们认为,只有在现实中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们鼓励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强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实验课、实习等。
第三,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国际性和全球性。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具体能力。
因此,当代大学生希望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学习和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最后,当代大学生更加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更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深入参与人文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体现出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追求和需求。
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才能让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当今高校出现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家的发展蓬勃发展。
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改变了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方式,更是给学生一种普遍素质能力的培养方式。
人文素质教育比一般专业性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培养学生的良好正义感、尊重他人、感激和感受别人之间的有礼和乐趣,这种素质很重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做事,协调他人。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所在,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去发现自我的价值,以及实施改变的勇气,向社会献出自己的奉献。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以致用。
从日常面对现实或将来就业中获取和利用知识,这使学生真正理解人文知识,并发挥它们施展他们的用处。
总而言之,人文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素质教育中发挥自身动力,乐于学习,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从而获得良好的未来事业成功。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新的思考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道德修养,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却不够重视。
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理性思维和道德修养,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具备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增强对于美的追求和感悟。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代社会强调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走出传统的固有思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大学和教育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来源:逸仙时评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王园园(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
11凌烨丽,浅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常州轻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4期.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少高校特别急功近利,片面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我们的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处在逐步树立的阶段,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
为此,教育部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具体体现为从艺术、文学、人文社会、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审美情趣、科学素质、人文修养、文化品味方面不断实现提高”。
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科学进步,而且也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生存,重视人的素质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为时代培养优秀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专业来设置课程,重视实用专业的设置,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注重技术的培养和训练。
大部分高校是单一的“专业加基础”课程格局,人文素质课程不超过总课时的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灌输“技术至上,实用为主”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一般不具有经济和技术效益,甚至可以说是“务虚不务实”的学科,这在价值取向上就决定了人文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另外,人文知识源远流长,单单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分为四种: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国古典文化大统;“五四”新文化传统;延安传统;“文化大革命”传统,这是海外学者划分的。
而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自己的,再加上西方国家的人文知识,这些文化纷繁复杂,学术价值上又能见度低,所以人才的成长和学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在对人文素质的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都简单的把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等同于人文知识的教育,认为和语文教育一样都是学习文学知识,是简单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堆砌,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就可以不用另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并不等同,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而人文教育又包括文学教育、语言教育、历史教育、艺术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
人文素质绝不单纯指人文知识,一个文学博士也可能不具备一点人文素质,一个物理学家同样可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
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是具备人文素质的基础,但怎样将人文知识转化成人文素质,学校不仅要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如何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学校对学生把握好这方面的精神动因十分关键。
基于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对人文素质教育做全面的研究和思考。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不恰当舆论的引导下,我们的大学生滋生出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取向,认为来大学是来学技术的,学技能的,不是来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浪费时间。
大部分学生文、史、哲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不高,对社会和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
然而,只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人文素质这两条腿才能支撑起一个“人”字,一个对社会有益,对自身有利的“人”。
这种现状,将会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逐渐沦为职业培训所,培养的人才只是一件技术工具,是一个“工具人”,缺乏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感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缺失,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很难立足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这种状况使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
高等院校的这种功利意识、工具意识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是个人的悲哀与不幸,倘若整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缺少人文精神的话,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甚至是灾难!(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面对时代发展的严峻现实,大学生作为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社会的知识群体,他们将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用,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所以大学生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具备扎实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是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也是大学教育应有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人文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达到高等教育的目标。
人文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特点合理安排,要把人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在服务中能更好地考虑其他因素。
“单纯利用专业知识对人展开教育是不完善的,专业知识可能把人变成有用的机器,不能保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这是爱因斯坦的着名言论,对于高校来说,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和人生态度和人际交往中的宽容与合作,都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
历史上为人类作过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他们的贡献,不只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身上闪光的精神力量和可贵的品格。
大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关系到所学专业的成就,也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能够在情感、认识、意志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并有利于提高获取新观念的能力。
现阶段不少学生没有建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国家、对人民缺少感情,态度冷漠,趋于功利,极少数同学奉行权利主义、拜金主义,精神失落、道德下滑等现象严重。
大学生本身在认知方面存在误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没有实现均衡发展,出现了很多只懂科学是非,不懂伦理道德,做人做事存在困难的尴尬局面。
在人文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引导学生能够在人文知识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学习文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从中获取积极的力量,进而对自身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通过加强人文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成就感、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
2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出来的是经济、科技、国防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才是竞争的核心,谁在人才上占有先机,谁就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中华人民共各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不难发现,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之一,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竞争。
各高校都在采用各种方式强化专业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却忽略了专业教育只能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创新精神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高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引入提高形象维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养成,坚韧的性格品质形成,专业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将长期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主体,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单纯是增加一门课程,而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2周静,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2007年6月第1期.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法规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转变教育观点,树立人文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观点,首先要转变固有的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模式,遵从教育发展规律。
高等学校必须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办学思想,转变以能力、技能、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树立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人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要素,完整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做人”和“做事”的有机组合,高等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每一位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做事”,接受科学教育、技能教育,教会学生应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