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陀螺转转转》含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陀螺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陀螺操作。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陀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陀螺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陀螺模型。
2.实验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陀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Step 2:了解陀螺(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陀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重点介绍陀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陀螺转子、陀螺轴和陀螺球。
Step 3:简单操作(2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陀螺,并向学生逐步解释陀螺的操作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Step 4:实验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学生用不同的力量和角度旋转陀螺,并观察陀螺的运动情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5: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Step 6: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陀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掌握陀螺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丰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活动,教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讲解,学生逐渐了解到陀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实验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记录,加深了对陀螺运动规律的理解。
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导致实验活动进行得比较仓促。
其次,部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主要围绕陀螺的转动原理展开。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让幼儿了解陀螺转动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陀螺的转动现象,发现陀螺转动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了解陀螺转动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陀螺转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陀螺、旋转玩具、彩泥、画笔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陀螺,以及自己制作的旋转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陀螺,提问陀螺为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对陀螺转动原理的兴趣。
2. 探究陀螺转动原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陀螺,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陀螺转动的原理。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制作的旋转玩具的转动原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创作环节:让幼儿利用彩泥、画笔等材料,创作一个陀螺转动的情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陀螺转动的原因:重心、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旋转玩具,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旋转玩具的转动原理。
2. 请幼儿尝试制作一个陀螺,观察陀螺的转动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让幼儿了解了陀螺转动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家庭作业环节,让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中,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大班科学教案《陀螺转转乐》
大班科学教案《陀螺转转乐》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陀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观察能力,观察陀螺的运动规律和变化。
3.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陀螺并体验与探究。
二、教材准备陀螺模型、玻璃杯、纸片、针、胶水、铅笔、卷尺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陀螺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陀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陀螺是如何旋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陀螺的旋转?2. 讲解教师在白板上呈现陀螺的构造图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陀螺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工作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感性地理解陀螺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
3. 操作1.学生根据陀螺的构造要点,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陀螺模型。
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多次测试验证陀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制作完成后,学生拿出制作好的陀螺,放在桌子上,看看它是哪一个方向旋转的,然后手拿陀螺,用另一手轻轻地拨动它的轴,看看它会顺势旋转还是逆势旋转。
4.学生把陀螺轴拿到玻璃杯里旋转,看看把陀螺竖起来,它能不能一直保持不倒立的状态,还能不能自己旋转。
5.学生可以上网查阅更多关于陀螺的知识,并且可以自行设计不同类型的陀螺,进一步探究陀螺的运动规律。
4. 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陀螺的运动规律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陀螺轴越长,转动时间越长?为什么陀螺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平衡?等等一系列问题。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和总结探究的过程,思考陀螺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陀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陀螺模型。
2.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陀螺的运动规律和变化。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陀螺模型的制作和运动规律,深入地让学生了解陀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构造和原理2.掌握陀螺的操作技巧3.感受陀螺的转动规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准备1.陀螺2.手动摇动器3.尺子4.大班教室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陀螺是一种小型的玩具,已经广泛用于儿童科学教育中。
它的造型十分独特,能够长久不停地旋转。
陀螺转动时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轴,大家有没有想过它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呢?展示给同学们发放陀螺,让大家观察陀螺的构造和外观。
操作1.请同学们用手摇动器将陀螺启动。
2.让陀螺在平滑的桌面上自由旋转几圈,大家可以看到陀螺的稳定轴。
3.用尺子测量陀螺轴的高度和陀螺自转的角速度,并记录数据。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和自己的实践,回答以下问题:1.陀螺为什么能够长久不停地旋转?2.陀螺转动时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轴,这个轴是怎样形成的?3.讨论陀螺的高度、自转的角速度以及稳定轴的方向之间是否有关系?实验同学们将把陀螺放在封闭的陀螺支架中进行转动。
前后各测量 5次陀螺自转的角速度和高度,记录数据,并将它们展示在数据表格中。
轴高度(cm)自转角速度(rad/s)1210010105811061154120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陀螺的构造和原理,还能够掌握陀螺的操作技巧。
在实验环节中,同学们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中感受到了实验科学的乐趣。
此外,通过讨论和实验,同学们还体会到了角动量守恒定律,并从中学到了关于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陀螺转转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陀螺转转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能够制作并使用简单的陀螺;3.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陀螺运动的特点和规律;4.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陀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制作陀螺的方法;3.观察和记录陀螺转动的特点和规律。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陀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制作陀螺的方法。
1.4 教学资源陀螺、细绳、纸板、锤子、钉子、实验记录表。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学的知识点“平衡与重力”,并简单复习“力的大小和方向”。
2.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2.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陀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如陀螺的形状、重心、陀螺线等;2.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住陀螺的运动规律。
2.3 制作陀螺(25分钟)1.教师分发工具和材料给学生,如纸板、锤子、钉子等,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制作陀螺;2.引导学生制作出优秀的陀螺。
2.4 观察和记录陀螺的运动(30分钟)1.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用细绳将陀螺穿好并用力拉紧绳子,再给陀螺一个恰当的推力;2.学生观察陀螺转动的特点和规律,记录陀螺的运动轨迹、运动时长以及其它自己觉得重要的信息。
2.5 分析实验结果(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记录下来的信息,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的不足之处;2.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观察和记录到的陀螺运动的信息。
2.6 总结(5分钟)1.与学生一起再次回顾本课的学习目标;2.简单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内容;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陀螺的知识和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陀螺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方法,并能够观察和记录陀螺转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前后环环相扣。
学生参与度较高,互相帮助和分享,特别是在制作陀螺和观察陀螺运动环节,大家都表现得十分积极。
2024年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有趣的机械世界”,详细内容为“转动的陀螺”。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陀螺的结构、分类及旋转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知道陀螺的分类和旋转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制作陀螺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陀螺的分类和旋转原理。
教学重点:陀螺的制作过程及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陀螺模型、旋转演示器、教学课件。
学具:陀螺制作材料(包括木棒、塑料片、彩纸、胶水等)、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陀螺,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是怎么旋转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陀螺的结构、分类及旋转原理。
3. 制作陀螺(15分钟)分发陀螺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鼓励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陀螺,并尝试让它旋转起来。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旋转的玩具?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六、板书设计1. 陀螺的结构、分类、旋转原理。
2. 陀螺制作步骤。
3. 幼儿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陀螺,并写一篇关于陀螺的小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在陀螺制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力发电、自行车轮子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制作陀螺、随堂练习等环节。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陀螺的定义和特点2. 陀螺的制作方法3. 陀螺的玩法和比赛规则4. 陀螺的转动原理5. 陀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陀螺、绳子、平坦的场地等。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过简单的科学探究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各种陀螺,引导幼儿说出陀螺的特点。
2. 讲解陀螺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并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陀螺。
4. 讲解陀螺的转动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陀螺转动的原因。
5. 讲解陀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让幼儿了解陀螺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说出陀螺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幼儿能熟练掌握陀螺的玩法和比赛规则。
3. 幼儿能理解陀螺的转动原理。
4. 幼儿对陀螺文化有所了解,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对陀螺转动原理的理解仍有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得到成长。
4. 深入挖掘陀螺文化,让幼儿了解陀螺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陀螺制作和比赛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陀螺制作工坊,了解陀螺制作的全过程。
3. 开展陀螺主题的科学小实验,如陀螺的重力实验、陀螺的摩擦力实验等。
4. 鼓励幼儿在家进行陀螺制作和玩法创新,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七、安全事项:1. 确保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检查陀螺的制作材料,确保无毒、无害,不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大班科学第三个教学单元——机械运动的学习。
在之前的两个单元中,孩子们已经学习了电和磁的相关知识,理解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本次授课,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另一种重要物理现象——机械运动,并通过学习一款古老的玩具——陀螺,来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运作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运作原理;2.掌握陀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3.学会观察和分析陀螺运动过程中的物理现象;4.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陀螺模型 x 1;2.平滑的木板 x 1;3.宽口瓶盖或其他小重物 x 1。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张照片,图片中有四个小孩子围坐在一起,他们正在用陀螺玩具玩耍。
老师询问孩子们是否玩过陀螺,向他们介绍陀螺的定义和历史。
2. 准备工作老师将陀螺模型和平滑的木板放在讲台上,让孩子们围坐在讲台前,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四至五个孩子。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陀螺模型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认识陀螺的结构。
3. 制作陀螺老师逐步向孩子们介绍制作陀螺的过程,并给予孩子们逐步的指导和提示。
步骤 1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将宽口瓶盖或其他小重物放置在平滑木板的中央。
步骤 2孩子们用一根小棍子将纸片缠绕在木板上,直到卷成一个圆锥形。
步骤 3孩子们用另一根小棍子,轻轻按住圆锥形,使其越来越细,然后将其从木板上取下。
步骤 4孩子们用剪刀将纸锥的顶端切掉,并在纸锥的底部挖一个小孔。
步骤 5孩子们将木螺钉穿过小孔,将纸锥固定在木螺钉上。
步骤 6孩子们打开陀螺模型的手柄,将纸锥小心地固定在其上。
4. 陀螺转动实验让孩子们尝试将陀螺模型放置在木板上,看看它能否转动。
步骤 1让孩子们轻轻用手指扭动陀螺模型的手柄,让它开始转动。
步骤2让孩子们观察陀螺的转动过程,分析其中的物理现象和运动原理。
步骤3让孩子们探究陀螺转动时的一些特性,例如转速的控制,平稳转动和不稳定转动的区别等。
5.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实施,孩子们通过制作陀螺和观察其运动过程,深入了解了机械运动的运作原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教案: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知道陀螺转动的原因。
2. 学习制作陀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索陀螺转动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4. 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陀螺的基本结构:陀螺由底座、轴、陀螺体三部分组成。
2. 陀螺转动的原因:陀螺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和陀螺自身重心的作用,使得陀螺保持旋转状态。
3. 制作陀螺:使用废旧材料(如瓶子、纸杯等)制作陀螺,并了解不同材料对陀螺转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陀螺、实验材料(瓶子、纸杯等)、观察记录表、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已准备的陀螺,引发幼儿对陀螺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和转动原因,引导幼儿思考陀螺转动的原因。
3. 分组讨论,让幼儿探讨如何制作陀螺,并分享自己的制作方法。
4. 动手制作陀螺: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陀螺。
5. 实验观察:让幼儿在不同的表面、不同的旋转速度下,观察陀螺的转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回答陀螺的基本结构和转动原因。
2. 幼儿能积极参与制作陀螺,并分享自己的制作方法。
3.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能仔细观察陀螺的转动情况,并准确记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制作和实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验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教学评价是否能准确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到陀螺制作和实验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陀螺比赛:组织陀螺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体验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3. 陀螺创意展: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独特的陀螺,并进行展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
幼儿认知及能力提升
陀螺转动的科学原理认知
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 升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策略:通过示范和 讲解,使学生掌握 陀螺的正确玩法和 要领。
策略:采用小组合 作的方式,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
策略:通过游戏和 比赛的形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活动目标概述
知识与技能:了解陀螺的构造和转动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陀螺的转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动 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备了初 步的旋转与拼装经验。
材料准备:大班科学转动的陀 螺教案反思PPT。
理论准备:了解陀螺的构造及 旋转的原理。
序
改进对策及实施效果预期
调整教师指导语, 加强幼儿探索空间
增加幼儿操作时间, 提高幼儿探索兴趣
针对幼儿不同能力 ,提供不同操作材 料
预设活动延伸,巩 固幼儿探索经验
活动亮点及成功经验总结
亮点:陀螺制作比赛,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成功经验:教师指导得当,幼儿积极参与,家长支持配合 不足: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建议:增加幼儿操作时间,减少干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活动不足及改进方向探讨
陀螺制作材料不环保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性 教师指导不够充分,需要加强 陀螺转动时间短暂,需要改进制作工艺
分享活动经验
活动后续规划与安排
改进活动细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活动成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拓展活动领域
活动展望及目标设定
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一、教案概述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陀螺转转转》。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大班学生了解陀螺的运动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陀螺的运动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3 教学重点•掌握陀螺的运动原理;•学习如何使用陀螺。
1.4 教学任务1.学习陀螺的基本知识;2.进行实物观察和操作体验;3.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陀螺的外形和运动,激发学生对陀螺的兴趣,并提问激发思考:“你们见过陀螺吗?它是如何运动的?有什么特点?”2.2 学习陀螺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具向学生介绍陀螺的外形和组成部分,并结合孩子自身经验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陀螺的运动原理。
2.3 实物观察和操作体验教师将准备好的陀螺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观察陀螺的外形和结构,并亲自体验陀螺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体验,总结陀螺的运动规律。
2.4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设计一些陀螺的实验,例如改变陀螺的重心或转动速度等,观察不同条件下陀螺的运动效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大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下:3.1 改进之处•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可以提出更具体、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陀螺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学习陀螺的基本知识环节,我可以使用更多具体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陀螺的构造和运动原理;•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探究深度和广度。
3.2 值得肯定之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教学结束后,我及时总结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024年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转动的陀螺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为“转动的陀螺”。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陀螺的结构、旋转原理,以及旋转速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掌握陀螺的制作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陀螺旋转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陀螺旋转原理的理解,旋转速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陀螺的制作方法,观察与分析旋转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陀螺演示模型,实验材料(纸杯、铅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陀螺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陀螺的外观和旋转状态,激发幼儿兴趣。
2. 制作陀螺(10分钟)教师讲解陀螺的制作方法,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观察与分析(5分钟)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陀螺旋转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分析旋转速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陀螺旋转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旋转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旋转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陀螺的基本结构2. 陀螺的制作方法3. 旋转原理4. 旋转速度与稳定性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旋转时间最长的陀螺。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提高陀螺的旋转时间。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答案:无固定答案,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讲解演示等环节,使幼儿掌握了陀螺的制作方法和旋转原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1.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旋转现象,如风车、车轮等。
2024年大班科学旋转的陀螺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旋转的陀螺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具体内容为“旋转的陀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旋转原理以及与旋转相关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掌握陀螺的制作方法。
2. 掌握旋转陀螺的技巧,观察并描述陀螺旋转时的现象。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陀螺的制作技巧,旋转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陀螺的结构,旋转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陀螺样品,教学PPT,旋转演示器材。
2. 学具:陀螺制作材料(纸杯、铅笔、剪刀、胶水等),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的外观和旋转状态。
讨论陀螺旋转时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陀螺的结构,讲解陀螺的制作方法。
讲解旋转原理,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的方向、速度等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示范制作一个陀螺,边制作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协助,共同完成陀螺的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讲解步骤制作陀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观察与分析(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分析陀螺旋转速度、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旋转?它们是如何旋转的?”六、板书设计1. 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2. 旋转原理的简单示意图。
3. 观察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旋转陀螺,并与家人分享旋转陀螺的乐趣。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对陀螺的制作和旋转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在旋转原理的理解上,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转动的陀螺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转动陀螺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中关于“转动陀螺”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解陀螺结构与原理,探究陀螺转动时稳定性,以及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解陀螺结构,掌握陀螺转动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陀螺能力,提高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陀螺转动原理,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
2. 教学重点:陀螺制作方法,观察与分析陀螺转动时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陀螺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陀螺玩具,让学生玩一玩,观察陀螺转动,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陀螺结构与原理。
(2)讲解如何制作一个简单陀螺。
3. 制作陀螺:(1)分发学具,讲解制作步骤。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自己陀螺转动,分析其稳定性。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
(1)回顾陀螺结构与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陀螺结构与原理2. 制作陀螺步骤3. 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陀螺,并记录其转动时间。
2. 答案:陀螺转动时间受陀螺质量、半径等因素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解陀螺结构与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以保证学生在制作陀螺时有足够操作时间。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探索更多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进行实验验证。
(2)解陀螺在生活中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陀螺结构与原理以及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因素。
这两个部分是本节课核心,需要重点讲解和探究。
对于陀螺结构与原理,我通过展示陀螺模型和动画,详细解释陀螺转动原理,包括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等概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陀螺》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陀螺》一、教学目标1.认识陀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理解陀螺旋转的物理原理;3.观察、理解和记录陀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轨迹;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昨日所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展示环节老师将带领学生观察陀螺的各部分组成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对陀螺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3. 实验环节老师将以小组为单位,发放陀螺给学生进行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陀螺的运动和旋转,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还会让学生在不同条件下操作陀螺,如颜色不同、线长不同、外部条件不同等,观察和比较陀螺的运动轨迹变化和原因。
4. 讨论环节结合实验结果,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陀螺旋转的物理原理,解释陀螺各部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环节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并结合其他科学知识进行连接,帮助学生将知识整合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6. 总结环节老师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科学的世界。
三、教学反思本次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的教学方式是以实践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和思维能力,达到思考和实践的相互促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较为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陀螺的结构和物理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大班科学公开课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同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陀螺转转转》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陀螺转转转》含反思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陀螺转转转》含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陀螺转转转”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
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
4、打印汉字“转动”。
过程: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一、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相关知识;2.能制作出简单的陀螺;3.掌握陀螺入门技巧;4.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陀螺的简介及制作方法;2.陀螺的基本技巧;3.如何观察陀螺的旋转过程。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陀螺的实物,带领学生观察其外形特点,并与学生互动探讨陀螺的使用及其原理。
第二步、制作陀螺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陀螺的方法,以及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陀螺的制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制作过程。
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试着转动陀螺,感受其旋转时的力和状态。
第三步、陀螺的基本技巧教师向学生讲解陀螺转动的基本技巧,比如推陀螺的力度和方向、手指位置的掌握等。
然后让学生试着将自己制作的陀螺转动起来,并指导学生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方法。
渐渐地,学生会掌握陀螺的基本技巧。
第四步、陀螺的旋转过程观察教师向学生讲解陀螺旋转时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力的来源和摩擦等。
然后,让学生用肉眼观察陀螺旋转时的状态、速度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第五步、小结教师针对陀螺的制作、基本技巧和旋转过程进行小结,让学生回忆和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陀螺,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2.在陀螺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教学中,教师及时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陀螺转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现象;2.掌握陀螺的操作技巧,提高空间感知能力;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1.陀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陀螺的操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科学教学法;2.个案教学法;3.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前置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现代航空飞行器的设计,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引导孩子们思考飞行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2.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陀螺的外形和实物,引导孩子们了解陀螺的基本构造。
3.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陀螺的工作原理、稳定性和预测轨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陀螺为什么会稳定地旋转,怎样旋转才能保持稳定,并解释陀螺转动的水平平衡状态。
4.实践操作(30分钟)将班级分成小组,每组两三名学生一起动手操作陀螺,掌握陀螺的操作技巧,并探究齿轮轴的数量、大小对陀螺运动的影响。
5.学生总结(10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陀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并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6.教学反思:此次陀螺操作实践教学是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实践。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陀螺的工作原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同时,小组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陀螺转转乐》(共5则)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陀螺转转乐》(共5则)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陀螺转转乐》《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陀螺转转乐》》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利用陀螺进行等重和不等重平衡实验,初步了解陀螺实验中蕴含的杠杆原理。
2、乐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猜想及操作结果,了解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了解让陀螺转稳的方法。
材料准备:组装好的陀螺、一元硬币人手2枚,螺帽、筐子人手一个。
教师材料:记录单、笔、PPT等。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自制陀螺。
师:昨天我们根据这张图组装了陀螺,我们用了哪些材料?现在想不想玩一玩?看谁转得稳?教师小结:用废旧碟片做的陀螺好玩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材料,只要我们动一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等重平衡点。
1、出示硬币,质疑猜测。
师:这是什么?(硬币)如果把一枚硬币粘在陀螺上,陀螺会怎么转?和刚才有变化吗?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看来,加上一枚硬币,光盘变的一头重一头轻,所以转动的时候就不平衡了。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陀螺能够再次平衡的转动呢?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梳理关键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的硬币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么放?教师小结:看来在圆圆的碟片上,用两个相等重量的物品,让陀螺平衡转动的秘密是:A、让它们和陀螺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B、它们离中心的距离要相等。
师:和旁边的朋友比一比,你们找得平衡点都一样吗?师:原来,在圆圆的碟片上,这样的平衡点有很多对。
(快思)只要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就能够成功地让陀螺平稳地转起来。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不等重平衡点。
1、替换实验材料螺帽,猜测讨论陀螺转动的状态。
师:刚才我们使用的是两个相同重量的硬币找到陀螺的平衡点,如果将一枚硬币换成一个螺帽,想一想陀螺还能平稳地转吗?为什么?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你能通过改变这两个不同重量物品的位置,找到陀螺的平衡转动点吗?请你把一枚硬币换成一个螺帽,试一试。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提高学生对于陀螺转动原理的认识;2.学生能够手动制作陀螺,并且能够成功转动陀螺;3.引导学生探究陀螺的科学应用和实际价值。
1.2 教学关键点1.陀螺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陀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陀螺的转动原理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能够清晰演示的PPT,包含陀螺的相关知识点和制作方法等;•陀螺主要组成部分:陀螺体、轴承、线圈等。
2.学生准备:•手动自己制作陀螺的材料:瓶盖、毛线、轴承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环节•展示陀螺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陀螺的实际应用场景;•向学生提出制作陀螺的任务,并根据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开始陀螺制作。
1.4.2 制作环节1.教师通过PPT讲解陀螺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带领学生逐步完成陀螺组装;2.学生分组主动实践,互相帮助,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1.4.3 实验环节1.学生轮流试转陀螺,并记录自己陀螺转动的时间,并观察其转动现象;2.探究陀螺经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如转动方向、旋转角度等)对其陀螺运动的影响。
1.4.4 总结环节1.结合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复述陀螺的转动原理;2.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陀螺的转动现象,分析其原因,得出结论;3.学生探究陀螺的科学应用和实际价值。
2. 教学反思科学教学是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操作,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进行这次陀螺转转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通过PPT等展示方式来向学生讲解陀螺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方法等。
然而,仅仅透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陀螺的制作方法并不够理论,难以给同学们带来直观的参与感。
因此,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亲手体验了制作陀螺的过程,也在实践中逐步明白了陀螺的组成结构以及转动原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用意:
爱玩是幼儿的本性。
在科学探讨活动中,咱们鼓舞幼儿在玩中发觉身旁的科学,并尝试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讨的爱好,积存探讨的方式。
在“陀螺转转转”活动中,咱们重视让幼儿取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觉阻碍陀螺转动转变的一些因素。
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体会,发觉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发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爱好,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式发觉问题、分析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体会,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觉阻碍陀螺转动转变的一些因素。
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阻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觉其中的几个因素。
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讨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目标:
1.对物体转动转变感爱好,探讨阻碍陀螺转动转变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讨和比较中发觉问题、分析问题。
3.培育幼儿乐观爽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适应。
预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恰好适合牙签通过。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
小洞,恰好适合牙签通过。
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
4.打印汉字“转动”。
进程:
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伙儿,这两个是什么字?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咱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要素,帮忙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师:咱们发觉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咱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咱们的生活带来欢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
3.承先启后,引出任务。
师:今天咱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只是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咱们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讨。
发觉阻碍转动转变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讨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那个地址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
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竞赛。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觉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觉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竞赛?你们什么缘故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竞赛呢?
辅助性问题:
(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隔壁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先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二)转动竞赛
1.师:大伙儿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竞赛,此刻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竞赛,教师观看指导,启发幼儿试探:什么缘故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此刻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什么缘故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忙幼儿发觉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伙儿在转动陀螺时使劲方式也不一样。
)
辅助性问题:
(1)看看竞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觉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
(2)什么缘故一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先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式有关系。
延伸活动:
师:今天咱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觉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
那个地址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方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咱们能够到活动区去
探讨,相信必然会有新的发觉。
活动反思: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本节课是培育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第一使幼儿的初步探讨,在初比拼中幼儿发觉问题,对陀螺进行改良。
再进行超越自我,幼儿在改良的基础之上能够超出自己的成绩,乃至刷新班级的记录,这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同时幼儿能够在玩中去反思是什么缘故促使陀螺旋转地时刻犬牙交错,以促使幼儿关于本节课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尝试探讨的欲望,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进程中幼儿的关注点并非在于阻碍陀螺旋转时刻长短的因素上,而更多的是将目光集中于修改,制作与玩,如此就违抗了本节课教学的初衷,也确实是在教学的进程中幼儿在教学目标的达到上产生差距的缘故,教师应在进行教学前对幼儿进行更为深切的指导,同时要关于课堂中所生成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以便于幼儿能够在玩陀螺的进程中更进一步地明确阻碍陀螺旋转时刻长短的阻碍因素有圆盘的大小,圆盘的高低,轴的粗细和尖圆等。
而不是只专注于陀螺的制作,漫无目的的修改。
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