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1. 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历史气温变化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气温变化的曲线,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气温趋势进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气候的变化情况。

2. 古代气温变化2.1 石器时代* 10万年前至8000年前,中国气温较低,呈现寒冷气候。

* 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适应了低温的生存方式。

2.2 新石器时代* 8000年前至4000年前,中国气温逐渐上升。

* 气候逐渐变暖,植被生长繁茂,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主转变为农耕生活。

2.3 商周时期* 4000年前至2000年前,中国气温波动较大。

* 冷暖交替,降雨不稳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4 秦汉时期* 2000年前至1600年前,中国气温下降。

* 表现为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困扰。

3. 近代气温变化3.1 唐宋时期* 1600年前至1200年前,中国气温回升。

* 气候变暖,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人口增长。

3.2 元明清时期* 1200年前至100年前,中国气温较为平稳。

* 期间有冷暖交替,但整体变化不大,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3.3 近现代* 100年前至今,中国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 当前气温变化趋势4.1 数据分析* 近年来,中国气温年均上升趋势明显。

* 不同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不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更加明显。

4.2 影响因素*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原因。

* 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中国气温产生一定影响。

4.3 影响和应对措施* 气温上升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 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5. 结论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受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气温逐渐上升,并且上升趋势在近年来更加明显。

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趋势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一、气候(一)冬季气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南暖北寒②南北温差大:漠河一月均温约–30℃.西沙群岛一月均温约22.9℃.南北温差50℃上.(2)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且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寒冷。

(二)夏季气温(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青藏高原相对低温其它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影响因素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方虽然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

(三)我国的温度带二、降水(一)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二)降水的时间分布①季节变化: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②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最大。

(三)降水的时空分布取决于季风活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与季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东南地区距海近,受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西北地区距海远,受东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的进退和锋面雨带的推移。

都决定了降雨量的长短,以及降雨量的多少。

此外,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也对降雨量分布有一定影响。

(四)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旱地区,干旱地区。

三、我国气候(一)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二)影响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

东部较湿润雨热同期,便于农作物,树木,牧草生长。

夏季南北温差小,喜温作物(如水稻)可在我国较高纬度东北地区种植。

(三)气象灾害1、寒潮:每年秋末、冬季、初春,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国的强冷空气。

严寒、大风、霜冻。

我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区影响小2、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强热带气旋影响我国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利: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3、旱涝灾害: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当年夏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长时间滞留在北方,造成北涝南旱,反之,则南涝北旱。

50年中国气候特征

50年中国气候特征
西部大部分地区、东北北部、西南西部、 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 年降水量均呈 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中长江中下游、 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北部和南疆部分地 区增加比较显著。
最近十几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华北平 原的干旱少水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均 气候长期变化背景因素相关。
中国的雨型发生了年代际变化
东部降水量无长期变化,趋势以20~30a尺度振荡为主
1951~2000年夏季降, 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
10a尺度振荡特征明显、 变化大值区集中在长江以 南
以长江为界的南涝北旱分 布型式清楚
1956~ 2002年期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标准化距平
1998 年降水最多, 1986 年降水最少 90 年代初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均高于常年值、60 年代则一般低于常年值 冬季和春季上升趋势比夏、秋季明显;但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在冬季和夏季
1951-2001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趋势
四川盆地和川、滇交界气温下 降
北方和青藏高原、海南、云南 北部、东南沿海及江淮 增温 系数超0.4
新疆东南、青海西北、西藏中 部、内蒙、黑龙江、辽宁、河 北北部、北京、海南及云南南 部 增温系数超0.6
1951-2001年温度距平时间序列—长江中下游区
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以上尺度的低频振动及其对 中国地面气温的影响
无法排除当前的地面气温变化是低频自然振动一 部分的可能性
温度变化 降水变化 其它要素变化
一、温度变化
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暖 50a 1.1℃;0.22 ℃/10a 51a 冬季 1.8 ℃;春季1.2 ℃;秋季1.0 ℃;夏季0.6 ℃ 冬季0.36 ℃ /10a ;春季0.23 ℃/10a;秋季0.19℃/10a ;夏季0.12℃/10a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

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近50年中国冬季气温和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近50年来,中国的冬季气温、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经历了一系列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冬季和相关气候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中国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内地的冬季气温整体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然而,进入90年代,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冬季气温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冬季气温再次回升,且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种年代际变化的趋势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来,冬季气温持续走高,导致在北方地区出现了雪量减少、冰雪冻结期缩短等现象,给农业生产和冰雪旅游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冬季风是中国冬季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代际变化也备受关注。

冬季风通常分为西北风和东北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与气压差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据研究发现,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明显减弱。

具体而言,西北风的强度有所降低,东北风的频率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种冬季风减弱的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关联。

冬季风减弱对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降水减少、干旱程度加剧等,这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区域环流也是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区域环流是指大气中尺度的环流系统,是形成和维持地区气候状况的重要因素。

近50年来,中国的区域环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以冬季副高为例,其在北方的范围和强度都产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冬季副高的范围缩小和强度减弱导致了北方地区的温暖和干旱程度加剧,降水量明显减少。

这种区域环流变化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应对。

综上所述,近50年来,中国冬季气温、冬季风以及区域环流都经历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根据地理位置、降水和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点进行划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区和各个分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北端的地区,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气候。

这一带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多雨,冬季则非常干燥。

冬季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夏季可高达30℃左右。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也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干燥。

这一地区的冬季较长,而夏季短促。

冬天的平均气温可在-10℃到0℃之间,夏天可达30℃以上。

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相对干燥。

这种气候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调控提出了挑战。

三、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分布均匀,四季温差较大。

这一带的冬季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则达到30℃以上。

黄淮海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一带冬季温和,夏季酷热多雨,春秋季较为温暖。

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夏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

五、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

这一区域的冬季气温在5℃到10℃之间,夏季气温可达25℃以上,降水相对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华南地区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也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渔业。

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分布有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高原、山区和盆地交织,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历年冬天温度

历年冬天温度

历年冬天温度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而有所差异,无法给出统一答案。

以南京为例,1955年、1977年、1991年冬季,最低气温分别达到-14度、-13.1度、-13.1度,历年的极端气温振幅很大,故一年的寒冷无法预示来年的寒冷。

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从1961年至2020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升高趋势,全国平均升温速率为0.3℃/10年。

总的来说,由于温室效应等气候因素,我国冬季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寒冷冬季多出现于上世纪60-80年代中期,90年代之后,冬季平均气温都高于-4.5℃,只有8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最低为-4.4℃(2011/2012年)。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刘雅星;范广洲;董一平;周定文;赖欣;郁珍艳【摘要】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5)003【总页数】7页(P286-292)【关键词】气象学;气候诊断;冬季;日平均温度;极端温度指数;极端低温事件【作者】刘雅星;范广洲;董一平;周定文;赖欣;郁珍艳【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1 引言气候是一段(一个月以上)时间内天气的总和特征,这个总和在统计意义上既包含了平均状态,也反映了极端情况(极端高温、极端低温)。

日平均气温在制冷、采暖等实际应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温度事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研究极端温度的变化规律意义也非常重大。

近年来,随着观测资料的日益增多,气象工作者对我国的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索。

往年气温对照表

往年气温对照表

往年气温对照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越发明显,地球每一年的气温也在不断波动。

对于中国来说,不同地区的气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下是中国各地区往年气温对照表,以方便大家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的华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

近年来,这里阳光充足、气温逐渐升高,春季气温快速回升已成为常态。

华东地区:位于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四季分明。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8℃左右。

近年来,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这里的降雨量较大,春夏季节通常为多雨季节。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的华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潮湿。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

近年来,由于受到南海热带气旋的影响,这里的降雨量大,夏季尤为明显。

西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高原季风气候,气温温和多雨。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

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这里温差较大。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西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大陆性气候,四季明显,干燥少雨。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

这里属于典型的荒漠气候,日温差大。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的东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冬长夏短。

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

这里的冬季尤为严寒,夏季短暂,春季是大片的冷温带森林开始复苏的时间。

总之,中国各地区的气温变化各不相同,每年的气温波动也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以便随时采取行动。

同时,乐观面对气候变化,拥抱自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北京冬季历史气温表

北京冬季历史气温表

北京冬季历史气温表
《北京冬季历史气温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冬季气温常常低于零下,是一个典型的寒冷地区。

下面是北京市过去几年冬季的历史气温记录:
2016年12月
平均气温:-4°C
最高气温:3°C
最低气温:-10°C
2017年1月
平均气温:-6°C
最高气温:1°C
最低气温:-15°C
2017年2月
平均气温:-3°C
最高气温:7°C
最低气温:-11°C
2018年12月
平均气温:-7°C
最高气温:2°C
最低气温:-15°C
2019年1月
平均气温:-5°C
最高气温:3°C
最低气温:-12°C
根据历史气温记录,北京的冬季气温通常在零下和正值之间波动。

尤其是在1月份,气温较低,最低温度甚至能达到零下15°C。

人们在北京冬季出行时常备厚衣服和保暖设备,以应对严寒
的天气。

然而,尽管气温寒冷,北京的冬季景色依然美丽迷人,许多人喜欢前去观赏北京的冬季风光。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介绍如下:
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和气象科学的发展程度,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有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史料记载、冰芯、湖泊沉积物和树木年轮等多种方法进行推断和分析,得出了如下大致的曲线: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中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冬季冷而干燥,盛夏炎热多雨。

公元500年至公元1400年,气温持续上升,出现了“唐宋温暖时期”,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潮湿,有利于农业发展。

公元1400年代至19世纪中叶,气温逐渐降低,出现了“明清小冰期”,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北方冰冻期长。

这一时期的气温变化曲线呈现周期性波动。

20世纪初至今,中国气温逐步回升。

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全国气温年平均值比20世纪50年代末增加了0.8℃,北部和东北地区增加了1℃以上。

这一时期的气温变化曲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在不同时期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气候特点,起伏波动。

当前,中国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科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介绍建国以来温度变化

介绍建国以来温度变化

介绍建国以来温度变化建国以来,我国的气候变化经历了许多重大转折,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的温度变化。

首先,回顾建国初期的气候状况,可以发现我国气温普遍较低。

例如,1951年的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摄氏零下15度,许多地区的冰雪覆盖时间较长。

这种寒冷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不断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气候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地区的气温开始上升。

研究表明,城市热岛效应是导致城市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现象使得城市居民夏季酷热难耐,同时也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逐渐明显,我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如巨大的降雨、高温等。

例如,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遭受持续高温天气,许多城市的气温突破了历史纪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这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实施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次,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信息。

总之,建国以来我国的温度变化经历了从低温到升温再到气候变暖的演变。

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需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未来的气候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

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

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
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一个重要的气候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寒冷程度。

这个指标对气候研究、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的低温是十分严寒的。

据统计,历年来12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最低值普遍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甚至更低。

这种极寒的气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受到限制,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人们在这个地区的冬季生活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寒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舒适。

与北方相比,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的低温要相对温和一些。

历年来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最低值一般在零上5摄氏度左右。

虽然相对于北方来说,这个温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影响相对较小。

南方地区的农业作物在冬季仍然可以正常生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障碍。

然而,即使如此,南方地区的冬季仍然需要注意保暖,以防患寒冷带来的不适。

总的来说,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一个重要的气候指标,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寒冷程度。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的低温是十分严寒的,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冬季的低温相对温和一些,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注意保暖。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我们都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舒适。

冬至历年温度

冬至历年温度

冬至历年温度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一年中最短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也是冬季的开始。

在中国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同时也会观测气温的变化。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一下冬至历年温度的变化。

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气象记录和现代气象观测数据来了解冬至当天的气温变化。

在我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份,冬至当天的气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从地域上来看,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冬至时气温通常较低。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冬季寒冷,冷空气活动频繁,冬至时正是寒流南下的时期。

据历年气象数据统计,东北地区的冬至平均温度在零下5°C左右,而内蒙古地区的冬至平均温度更低,可以达到零下10°C以上。

而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冬至时气温相对较高,通常在10°C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偏南,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相对较暖。

其次,从年份上来看,冬至当天的气温也存在一定的波动。

由于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表温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每年冬至时的气温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有些年份的冬至气温偏高,而有些年份则偏低。

然而,总体来说,冬至时的气温波动较小,相对稳定。

这也是因为冬至作为一个节气,它标志着气温逐渐下降,所以冬至当天的气温通常比较低。

此外,冬至时的气温变化也会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根据近几十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季的气温逐渐上升,导致冬至时的气温也有所升高。

这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了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然而,尽管整体气温有所升高,但冬至时的气温仍然较低,符合冬季的气候特点。

总之,冬至历年的温度变化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北方地区的冬至温度较低,南方地区的冬至温度较高。

每年冬至时的气温也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相对稳定。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对冬季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冬至时的气温有所上升。

我国经历近24年来最冷冬天 平均气温

我国经历近24年来最冷冬天 平均气温

质量--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J.M.Juran曾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无论是粗放型企业还是集约型企业,如果不闯过质量这一关,就难以开拓市场。

现在,质量已发展到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目标也由注重资源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转变为关注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率、产品利润率和企业竞争力的多元化目标。

而质量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表征,一个民族素质的反映,一个企业生命的体现,也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要求的不断改变,质量要求也在动态变化。

不同的环境条件,经济水平,技术程度,文化等诸多因素,评价产品的质量可比又相对。

而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是过程质量,工作质量,都在有形无形的影响企业竞争。

所以,质量也就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一)从质量设计看企业竞争质量设计是螺旋曲线中的一个环节。

对制造业而言,质量设计是将顾客要求转化为产品设计,对服务业来说,质量设计就是将用户要求转化为运营职能。

据调查,中等复杂程度的机电产品中有40%是因为开发设计的错误导致产品的适用性问题,可见我们从质这里,质量设计在产品的适用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量设计的角度来比较两款手机,小米和诺基亚。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4月成立,在一年零4个月后发布小米手机,高配和平民的价格让小米手机以性价比的优势迅速获得了百万用户,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

而现在,小米终于开始为“快”而买单,不得不面对严峻问题——用户手机坏了去找谁?售后服务的短板也制约了小米最近半年的销售动力。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小米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其在制造领域的基础十分薄弱,所生产的手机往往出现死机、照发无法存储等问题后难以解决。

有业内人士戏称,2012年前半年小米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卖手机,但后半年的主要工作是修手机。

“米粉”态度180度巨变,甚至走向极端,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小米在低价背后质量的短肋,以及售后服务的缺失,这也是从质量设计的服务角度凸显了问题所在。

一年天气历史记录

一年天气历史记录

一年天气历史记录一年天气历史记录第一季度(一月至三月):一月份是典型的冬季月份,气温通常较低,有时会下雪。

最低气温可达-10摄氏度左右。

天空晴朗的日子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多云天气,雾气也较常见。

此时,许多地区的湖泊和河流会结冰。

二月份的天气也相似,温度依旧较低,但开始逐渐回暖。

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增加,但还未进入雨季。

温暖的阳光出现的次数较前一个月略多。

风也比较冷,使得寒冷感更强烈。

三月份是初春的季节,天气开始明显变暖。

白天的温度可能升至20摄氏度以上,晚上的温差较大。

此时期的降雨量较前两个月有所增加,但大多集中在阵雨或小雨的形式。

阳光较为明亮,日照时间逐渐增加。

第二季度(四月至六月):四月份是春季的开端,气温逐渐回暖,但仍有较大的温差。

此时期最低气温通常在10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降水量逐渐增加,但大部分仍为短时阵雨。

日照时间明显增长,天空较为晴朗。

五月份的天气炎热,气温明显上升。

最低气温超过15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

降雨量显著增加,白天通常会有午后雷阵雨。

此时,许多植物开始开花,带来了美丽的春季景观。

六月份是夏季的开始,气温达到全年最高峰。

最低气温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可超过40摄氏度。

湿度上升,常常出现强烈的热带风暴。

每天的日照时间较长,通常由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

第三季度(七月至九月):七月份的天气依旧炎热,气温保持在高位。

由于季风的影响,降雨量显著增加,通常会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雨。

日照时间较前一个季度有所减少,阴天天气较为常见。

八月份的天气依然闷热,雷阵雨的频率增加。

气温相对较高,但也不乏几天的阴雨天。

湿度很大,人们常常感到不舒适。

植物和农作物得到充分的生长,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繁茂的景象。

九月份是季节的过渡期,气温开始回落。

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控制在35摄氏度以内。

降雨量有所减少,但仍会有阵雨出现。

天空逐渐晴朗起来,日照时间增加。

第四季度(十月至十二月):十月份是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温差开始变大。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历史各月气温趋势》
气温是一个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月份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气温趋势。

在历史上,人们通过记录气温数据,发现了不同月份的气温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一年中的气温趋势可分为四季。

春季一般从3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暖;夏季从6月到8月,气温趋于稳定并升高;秋季从9月到11月,气温逐渐降低;冬季从12月到2月,气温最低。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具体的气温变化趋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南半球,7月到9月是冬季,气温趋于下降;而在北半球,同样的时间是夏季,气温则逐渐升高。

而在一些季风影响的地区,5月到8月是雨季,气温可能会有所下降。

在历史上,气温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例如,在一些地区,有“三伏天”、“三九天”等气温特点,这些都是气温变化的周期性现象。

总之,不同月份的气温趋势是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通过记录和分析历史气温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变化预测和应对提供重要的参考。

12月份天气历史记录

12月份天气历史记录

12月份天气历史记录12月份的天气多变,令人难以预测,是一年中最强烈的天气季节。

历史上,12月份的天气波动经历了温柔、炎热、阴雨和中度暴雪等许多变化。

12月份的天气历史记录意味着对近年来的天气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天气变化有参考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12月份的天气变化一直是许多研究的焦点。

数据显示,在十九世纪以来,12月份的中国地区温度总体上是上升趋势。

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1958年12月份平均气温10.4摄氏度、1995年12月份平均气温11.3摄氏度以及2018年12月份平均气温12.1摄氏度,可以说明温度变化趋势明显超过月份平均气温,这表明了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

同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中国多个地区出现过短暂的寒冷天气,即温度一度急剧下降,但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12月份的降水量通常会增加,其变化也在历史上可见一斑。

按此趋势,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12月份的降水量出现上升趋势。

不过,当21世纪初,降水量呈现波动性,多个月份出现降水量较少的情况,但也有降水量较大的情况发生。

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8年12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小仅为15毫米,最多达到44毫米,这意味着降水量变化影响着12月份的天气。

12月份还有可能遭遇暴雪,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温度变化,而在中国历史上,12月遭遇到的暴雪变化不大。

根据常年观测数据,十九世纪以来,12月的中国地区出现的暴雪不多,其影响也较小;而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更多的暴雪,对当地的经济影响更大。

由此可见,温度变化是影响12月份暴雪出现的主要因素,而且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地区的暴雪可能还会增加。

总之,以12月份的天气历史记录为例,可以看出上世纪的气候变化,这足以说明我们正在经历全球变暖。

我们必须加大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性,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中国也不例外。

从1961年到2016年,中国冬季气温整体上有所上升,特别是在
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平均气温升幅更大,而其他地区的平均气温升幅较小。

从季节上看,冬季气温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大,其他地区的变化较小。

从空间上看,冬季气温变化也不尽相同,比如华北地区有较大的气温升幅,而华东地区的气温升幅较小,华南地区的气温升幅更小。

此外,随着冬季气温升高,降水量也会随之增加。

近几十年,以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总体上降水量有所增加,而以西北、青藏高原的中国西部地区总体上降水量有所减少。

最后,由于全球变暖,中国冬季气温也会继续上升。

因此,中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减少碳排放、保护森林资源等,以抑制中国冬季气温的上升速度。

总之,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情况受到季节、空间和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气温逐渐上升。

因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中国冬季气温上升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1、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3—2014年冬季,中国平均气温为-4.7摄氏度,是1987年以来的最低值
这是指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7度(是指所有的测站数据的平均值之后的再平均得出来的)。

2、全国各大城市的年平均温度
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
北京 26.1 11.8 -4.6 杭州 28.1 15.8 4.7
天津 25.2 12.2 -4.2 福州 28.9 19.3 11.6
石家庄 27.4 13.3 -2 郑州 27.2 14.2 0.3
南京 27.7 15.6 -2.7 武汉 29.1 16.5 4.3
兰州 23.4 9.5 -4.1 长沙 28.9 17.25 4.7
银川 24.1 8.4 -7.2 南昌 28.6 17.8 8.4
济南 28.2 14.6 -0.4 南宁 28.3 21.7 13.7
西安 27.36 13.7 0 广州 28.5 21.8 14.2
太原 24.2 9.9 -5.2 成都 25.8 16.6 6.2
西宁 14.7 5.1 -8 重庆 29 17.8 8
乌鲁木齐 24.1 5.7 -13 昆明 21.1 20.6 9.4
呼和浩特 23.7 6.2 -11.4 贵阳 23.6 19.9 4.9
哈尔滨 24.3 4.4 -17.2 拉萨 15.8 7.9 0.8
长春 24.5 5.1 -15.2 合肥 28 15.3 2.5
沈阳 25.6 7.8 -12 上海 28.6 17.9 4.7
大连 24.4 10.8 -3.8 香港 28 23.3 15
海口 29.1 23.8 -18.8 澳门 28.5 22.3 14.5
3、天津地区历年冬季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多年历史统计,天津12月、1月、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8、-3.1和 -1.0℃,也就是冬季平均气温为-1.6℃。

由于统计资料起止时间不同可能有微小差异,但应该相差不大。

4、北京往年冬天最低气温是多少?
北京往年冬天,以往的最低温度是14.9℃。

1、根据历史上的气象记录显示:1951年,北京曾出现连续4天零下20℃的天气,1月13日更是达到零下22.8℃。

2、所以北京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22.8℃,不过这种情并不常见。

3、北京四季分明,冬天长达三个月之久,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北京最冷的时节,此时来北京旅游,若遇上一场大雪,一定要去故宫拍皇城雪景,或是去八达岭看雪漫长城都是很不错的。

北京冬天平均气温:2℃至-5℃,进入12月份,天气更加寒冷,白天气温在2-5℃,夜晚在0℃左右。

而每年12月21日或22日是冬至节气,也为北京寒冬揭开帷幕。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也是中国4个直
辖市之一;北京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5、近几年冬季气温变化
,给你粘吧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黄嘉佑胡永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
使用160 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 1952 —2003/ 2004) 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

趋向性差异在年际的
变化方面的表现,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趋
向的一致性,即前冬有变暖的趋向,后冬也有变暖的趋向,但是前冬变暖趋向不明显。

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不同,表现在冬季气温变化,虽
然也存在变暖趋向,但是前冬变暖的趋向比南方趋向明显。

第2 个气候变化特征,南方地区是前、后冬
相反的变化趋向,即前冬暖(冷) ,后冬则冷(暖) 。

而北方地区这
种特征表现不明显。

趋向性差异在年代际的趋向性变化方面的表现更
加明显。

南方地区在1980 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缓和,在1980 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缓和。

而北方地区在1980 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同样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
冬加快,而在1980 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
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加快。

不同的前冬和后冬气温序列不同时段标准
化距平的平均值也存在差异。

南方地区1980 年以前,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偏低。

但是后冬偏低程度较前冬缓和,而在1980 年以后,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后冬偏高的程度也较前冬缓和。

而北方地区在1980 年
以前,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低,后冬气温偏低的程度较前冬大。

而在1980 年以后,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高,而且后冬偏高的程度较前冬大。

关键词: 气温变化,冷趋向,暖趋向。

1 引言近年来,气温变化的趋
向性研究受到气象学家很大关注。

例如胡桂芳等[1 ]对济南、青岛年
及四季的平均和平均最低(高) 的百年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近
百年来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但前者的增温率明显
高于后者;最高气温青岛呈上升趋势,而济南却呈下降趋势。

这种最高
和最低气温的趋向性变化趋势在国内外均有很多的表现[225 ] 。

6、中国南方冬季平均气温是多少道客巴巴
中国南方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百上。

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度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少雨。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

降水量问在800毫米以上答,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台湾火烧寮为全国"雨极",年平均降水量6558
毫米。

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

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

雷州半岛,专云南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

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受寒属潮影响小。

7、中国北方冬天平均气温多少?
北方的面积很大,就东三省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0°
8、近几年的冬季气温资料分析、这几年的冬季气温的变化规律并
作简要报告。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结果表明,近44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前者的年气候倾向率为后者
的2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之,秋
季最弱;
我就写了个这个,反正他又没规定字数,呵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