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掌握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历史发展3. 鲁尔区的经济发展4. 鲁尔区的文化特色5. 鲁尔区的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2. 难点: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鲁尔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具体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国和鲁尔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讲解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2)鲁尔区的历史发展:介绍鲁尔区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鲁尔区的经济发展:分析鲁尔区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原因,讲解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4)鲁尔区的文化特色:介绍鲁尔区的文化背景、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
(5)鲁尔区的环境保护:讲解鲁尔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2)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检验他们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2. 评价内容:学生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德国鲁尔区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工业设施等。
2. 视频: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3. 案例资料:鲁尔区的经济发展报告、环境保护项目等。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程标准】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德国鲁尔工业区繁荣的工业区位条件
2. 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分析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结构】
【教材学情分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这节课是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四节,承接了前三节的区域分析方法,主要学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逻辑性比较强,易于学生把握。
本节课以鲁尔区的繁荣、衰落、再繁荣为主线,犹如讲述一个工业命运发展故事,易于引导学生形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比较深层次的内容是拓展到世界任何一个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并能提出发展建议。
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必修二的工业区位分析方法有遗忘,而工业分析方法是展开这一节课开头的关键,因此要提前让学
生自己查阅笔记,教师适当进行引导,这是第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空间知识有待提高,因为是用德国的成功案例,学生对德国有点印象但对鲁尔区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域和位置的教学,这是第二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析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案例,但是着眼点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这种培养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用外国的成功经验指导我们中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
【重难点】
鲁尔区工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突破方法:给学生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四章《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掌握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该区域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3)通过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逐步树立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1)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2)理解该区域的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3)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难点: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储备:已经学习了分析资源状况、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理,初步具备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2、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四、教学模式计策略1、教学模式:发现式、探究式2、教学策略:自主、合作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另谋出路思考:假如你是辽宁省省长,你将会怎样打破这个困局?(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尝试当省长转换角色,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鲁尔区辉煌的区位分析这个知识点为本节难点之一,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强化记忆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了解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查阅、资料搜集,分析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教学难点:(1)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2)鲁尔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效果;(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情况;(2)制作PPT课件,展示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特点;(3)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概念;(2)搜集鲁尔区的相关图片、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德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鲁尔区所在地;(2)简要介绍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尔区的经济发展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鲁尔区相关资料,介绍鲁尔区的产业、资源、交通等情况。
3. 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2)探讨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3)分析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鲁尔区的环境保护案例,如治理污染、生态恢复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总结拓展:(1)总结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穆京宝班级:1405班日期:2015.10.20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小结八.稳固新知1.以下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分,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以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A 〕3.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B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案例探究】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工业基础雄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不同点:辽中南的铁矿丰富,鲁尔区不丰富。
九.板书设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丰富的铁矿靠近铁矿一.区位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源广阔的市场二.衰退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危机”、“钢铁危机”、新技术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经济多元化、产业转型:传统、新兴、三产三.整治措施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十.教学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2)使学生了解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使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地理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4.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5.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德国鲁尔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分组讨论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鲁尔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欧洲地位、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制作:审核:日期:月日
【课程标准】
1、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鲁尔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过程】
模块一鲁尔区辉煌的区位优势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3、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5、环境污染严重
思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相继出现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原因是什么?
煤炭危机:①能源结构发生变化
d、化学工业,e、机械工业。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
业部门是(B)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
模块二鲁尔区的衰退原因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札记
1、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2、“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产生的原因
1、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外在及内在原因
2、引导学生得出阅读柱状图的方法
四、鲁尔区的衰退
项目
面积
人口
工业产值
数量
4595km2
570万
近2万亿
占全国比例
1.3%
9%
40%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便利的交通
4、广阔的市场5、充足的水源6、劳动力丰富
三、自我检测
(试把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填入下列空格处)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商洛中学叶福胜726100【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教材说明】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
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第1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
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
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
高中地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考虑到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内容难度不大,但是这节课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退和振兴,如果只是泛泛的讲述,必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也不能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特点如下:1、设计两个学生活动,一个是通过教材资料,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另一个是根据给定的5 个材料,综合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第一个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要归纳总结即可,第二个活动复杂一些,给的材料有些事课外的,需要认真分析。
2、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学习的虽然是国外的例子,但是在中国,很多地区面临和鲁尔区一样的情况,那么如何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鲁尔区的经验能否照搬?这也是学完这节课后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
【导入】二战时期,德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飞机、大炮、坦克,应有尽有,尤其是大型的武器装备,那么这些武器都产自哪里?【设计意图】由武器引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给学生展示鲁尔区所在的位置(欧洲地图和德国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说出鲁尔区的地理位置,然后给出文字资料,介绍鲁尔区的概况,让学生体会鲁尔区的辉煌和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设计意图】体现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用地图作为语言,并检验学生的看图能力。
【探究活动一】给定材料:课本58 页文字资料、59 页第一段及图2-4-4,归纳总结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资料】课本58 页文字资料、59 页第一段及图2-4-4教材上有四段文字叙述,本次探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本文字资料,归纳总结鲁尔区的优势条件,要求要点突出,语言简练。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回答】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铁矿近(强调是距离近)水陆交通便利丰富的水源广阔的市场【教师总结】鲁尔区正是借助了这些优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19 世纪中叶以后的100 多年里,录取加速发展,非常辉煌,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在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高中地理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1
【课题】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说出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鞍钢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1、教材的取舍:补充鲁尔区早期工业发展特征以及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图片和资料2、选择“辽中南工业区”作为探究案例
【教学过程】
生回答鲁尔区形成了工业部门。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通过对鲁尔区优越的地理条件、重工业的兴衰的分析,学生学会探索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分析我国辽中南等地区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名师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和文字资料,分析鲁尔区的资源优势,概括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列举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
(2)通过对比,分析德国鲁尔区和山西省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传统工业区可持续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
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八、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多媒体PPT课件
九、教学反思
h 多让学生活动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 课上多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
(播放视频)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
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掌握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3)学会知识的迁移,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可以把相关知识迁移到其他工传统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视频、导学案、阅读课本内容以及分析图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2)通过底特律资料分析,学习知识迁移,学会学以致用。
(3)通过练习题分析,巩固德国鲁尔区知识以及其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使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3)通过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提高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鲁尔区区位因素分析、衰退的原因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②学会知识迁移,把德国鲁尔区知识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去(2)教学难点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2.教学重难点突破(1)重点突破①通过德国鲁尔区煤炭分布图、离铁矿资源距离图、水资源分布图、欧洲西部的交通图、欧洲西部行政图等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
②结合课本和图片分析区位条件出现了变化,分析衰退的原因③面对区位条件变化,对症下药,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④通过练习图,学会知识的迁移(2)难点突破通过阅读底特律繁荣衰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探索底特律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但是还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1.视频欣赏任务驱动法本节内容难度中等,教师整节课讲解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通过视频欣赏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带着任务欣赏和阅读课本,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难点:传统工业区可持续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曼彻斯特和利兹的发展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开发的后期),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
类似的城市:如大同、大庆等。
——鲁尔区也是一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但经过调整,基本上完成转型,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探索: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思路:1、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本节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与辉煌历史德国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3%。
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P62图2-4-6和P63图2-4-8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离铁矿区较近:自身并没有铁,但离铁矿近。
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等地,依靠莱茵河的运输,铁矿运输方便。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练习题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B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5、广阔的市场
1、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 产业转型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 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5、调整工业布局
探究 :
结合德国鲁尔区的综合整治,请你为我 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1、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2、产、学、研相结合 3、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 4、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5、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6、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1)辽中南工业区有 哪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 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 区位条件的异同。
主导因素:资源条件
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 市场条件都很优越
不同点:辽中南的铁矿丰 富,鲁尔区不丰富,辽中 南水源供应紧张。
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
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6.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
辽中南工业区
煤炭基地(个) 炼钢高炉(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及地位,学会分析区位位置的方法。
2.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鲁尔区工业区位优势分析。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目标导航)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
原因
(承转)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鲁尔区。
一、鲁尔区的位置
探究一:如何描述区域的位置?据图描述鲁尔区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
(教师活动)补充点评
(承转)鲁尔区是一个怎样的工业区呢?它在德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如何呢?
(学生活动)介绍鲁尔区的地位。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工业产值曾占全国40%,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德国经济的领头羊、发动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承转)是什么让鲁尔区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它成功的秘诀。
二、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探究二:在图中找出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并评价它们的优劣。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
(教师活动)教师点评
(承转)在这些优势区位条件下,鲁尔区工业迅速发展,他都会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
探究三:推测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分析该工业地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