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北大毕业典礼演讲全文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始终是北大人,无论走到哪里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始终是北大人,无论走到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b416d9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4.png)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始终是北大人,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代表北京大学向所有毕业生们发表毕业典礼演讲。
我要恭喜大家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人生重要的阶段。
你们将会走进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因此你们即将展开的旅途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我们相信,你们以后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成为更好的人。
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自信并且积极向上的态度。
如果你走出实验室,来到社会上,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和实验室里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在时机或地点上失去了自己。
因为我们始终是北大人。
作为一个北大人,你的思想和行动都反映出这一点。
我们在学校里接受过的教育、经历的历程,构成了我们的个性与性格,成为了我们内心的支撑。
我们应该把这种信仰带到到社会上,并通过自己的经验与试错来不断完善。
不论你们拥有多少知识、技能,无论你们面临多少挑战,我们都相信,通过这种信仰的支撑,你们会重拾自信,砥砺前行,无愧于北大的名号。
北大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象征,代表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秉持着这些价值观,努力展现北大的精神面貌。
北大的思想传统和精神,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传承至今。
当你们走出校园,面对不同的人群和文化背景,你们应该继续秉承这种传统,将之贯穿到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新一代的北大人,你们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取。
你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更在于你们学习和成长的态度。
我们希望你们坚持不懈、乐观向上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祝愿各位毕业生们在新的人生阶段,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有朝气,展现出北大人的风采!谢谢大家!。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0960de941ea76e59fa0413.png)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刘震云作家,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曾获得矛盾文学奖,他的语言依旧犀利,在北京大学上的演讲稿《中国不缺人,也不缺钱,中国人缺什么?》中他直指总过当下最为缺乏的民族精神,下面是这篇刘震云北大演讲稿全文刘震云北大演讲稿中国不缺人,也不缺钱,中国人缺什么?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
前两天,上海有一个电影节,主题也是“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
好莱坞在讲故事的时候,从未考虑过要讲给中国人听,它是讲给美国人和英语系的人听的,其他语系的人是跟着听。
另外,如果讲文学,就说何时我们也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现在急切地找人把中国文学翻译成其他语种,其实,翻译成其他语种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中国文学。
中国目前不缺人,人最多;也不缺钱,世界上所有角落的奢侈品,几乎都靠中国人来支撑。
中国人最缺的东西,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远见。
一个人、一个民族看事情,是看十天、看十年还是看一百年,他做事情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是非常不一样的。
见识和远见的缺乏,不断体现在文学界、电影界、教育界,还有政界。
我们修一条马路,第二年,一定要挖开看一看,前一年施工的时候,落在里面的还有什么宝贝。
我们修的桥,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年,或者五十年。
前几天,听说华北的水抽得太多,地开始往下陷。
日本侵略华北没有沦陷,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沦陷”。
所以,远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这是我们决定能不能在世界之林生存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十年,中国到底改变了什么东西?77级、78级在其间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震云北京大学演讲稿范文
![刘震云北京大学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e061fea8114431b80dd8d4.png)
刘震云北京大学演讲稿范文我国不缺人,都不差钱,我们中国人缺啥?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如今,过世的早已有四个,离休的占一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见到有些人说:我国要面向世界,中国古代文学要面向世界,国产电影要面向世界。
每每我看到那样的词,较大的感受是,大家的确是一个柔弱的中华民族,仅有尤其柔弱的中华民族,才会迫不及待地、焦虑情绪费尽心思把自己呈现给他人。
前几天,上海市有一个电影展,主题风格也是“把中国好故事讲给全球”。
美国好莱坞在说故事的情况下,从没考虑到过能讲给我们中国人听,它是讲给外国人和英语系的人听的,别的语系的人是跟随听。
此外,假如讲文学类,便说什么时候大家也可以得到诺奖。
大家如今迫不及待地请人把我国文学翻译成别的语系,实际上,译成别的语系的情况下,它早已并不是中国古代文学。
我国现阶段不缺人,人数最多;都不差钱,全世界全部角落里的奢侈品牌,基本上都靠我们中国人来支撑点。
我们中国人最需要的物品,是眼界,比眼界更关键的是远见卓识。
一个人、一个中华民族看事儿,是看十天、看十年或是看一百年,他做事情的立足点和要做到的目地,是十分不一样的。
眼界和远见卓识的欠缺,持续反映在文坛、演艺界、学界,也有政治界。
大家修一条大马路,第二年,一定要刨开看一看,前一年工程施工的情况下,落在里面的有没有什么商品。
大家修的桥,使用寿命不容易超出二十年,或是五十年。
前几日,听闻华北地区的水抽得过多,地逐渐往凹陷。
日本入侵华北地区沒有失陷,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儿“失陷”。
因此,远见卓识针对大家这一中华民族,如旱灾之望云霓,它是我们决定能否在全球之岛存活尤其关键的一个层面。
三十年,我国究竟更改了什么?77级、78级在期间究竟具有了哪些的功效?我觉得,毫无疑问具有了非常大的功效。
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三十年前,它是一个权利社会发展,但如今,它也是一个权利社会发展,另外,它也是一个金钱社会。
刘震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院庆典礼上演讲稿
![刘震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院庆典礼上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d11f630b1c59eef8c7b4f8.png)
“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庆祝大会”发言刘震云祝我们中文系生日快乐。
我们班五十多个人,有四个去世了,十几个同学退休了。
今年八月份,我们班最漂亮的一个女同学从美国回来了。
我们的班主任是程郁缀老师。
程老师想把在北京的所有同学聚在一起吃饭。
非常遗憾,当时我在河南的村儿里,没有参加。
但过后我想,不参加也好,对女同学的记忆,我愿意保持在三十二年前。
我们七八级入学的时候,系里还有许多老先生,像王力先生、王瑶先生、游国恩先生、吴组缃先生。
给我们上课的、每天站在讲台上的是,孙玉石老师、严家炎老师、袁行霈老师、谢冕老师等。
我听过吴组缃先生的讲座。
他镶着一颗牙,抽中华烟。
他比较自己跟老舍先生的区别。
他说:“老舍先生四九年之后是一直受宠的,我一辈子没有受过宠。
另外,比这更重要的是人格,老舍先生是要脸的,我是不要脸的。
所以当一个人忽然不受宠的时候,他跳了太平湖。
当他跳太平湖的时候,我每天在北大打扫厕所。
我是北大打扫厕所里面打扫得最干净的人。
”这就是吴先生。
孙玉石老师是世界上最懂鲁迅的人之一。
他曾经比较过鲁迅先生和赵树理先生的区别。
他说赵树理先生是从一个村儿来看这个世界,所以写出了小二黑、李有才,但是鲁迅先生是从这个世界来看一个村,所以写出了阿Q和祥林嫂。
严家炎先生讲课的时候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林冲的例子。
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懂林冲的人之一。
他说,你们知道有逼上梁山,但你们可知道还有逼下梁山吗?林冲上了梁山之后,王伦又想把他逼下去。
林冲一辈子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找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当老婆。
这是他逼上梁山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个错误是因为他的手艺——杀人的手艺比王伦好,他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所以呢,他就又逼下了梁山。
谢冕老师一给我们上课就哆嗦。
哆嗦呢,并不是因为我们,也不是因为这个课,而是因为诗。
谢冕先生有一段时间并不生活我们这个现实世界里,他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他说,一粒叶子,掉到了南中国的海里,浑身哆嗦。
使我知道了叶子、南中国海和诗的关系。
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现实背景和演讲主旨
![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现实背景和演讲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b18b3e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6.png)
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现实背景和演讲主旨1958年5月,刘震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这位日后优秀的作家、编剧在儿时并没有作家梦,农村出身的他连理想都特别务实,第一志愿是当不会饿肚子的厨师,第二志愿是加入热闹的乡村戏班帮他们敲梆子,第三志愿则是当一名乡村老师。
而在20岁之前,刘震云也确实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生轨迹不断行进着,1973年,14岁的他在乡村土生土长,有了一副健康的体魄,借着身高优势,家中帮他虚报年龄前往甘肃参军。
五年的军旅生活塑造了他坚毅的品格与良好的生活习惯,1978年复员后,刘震云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之一,回到了河南老家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乡村平静安稳的生活虽然美好,但年轻的刘震云渐渐有了"不安分"的心思,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一辈子在老家这三分地里安于现状?他的舅舅告诉他,只有走出去才是改变命运的方法,刘震云深以为然。
年轻时的刘震云恰逢高考重新开放,刘震云抓住时机,发挥了自己"笨人"的本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白天上课已是十分疲惫,晚上仍然坚持夜夜复习。
努力加上天分,他笨拙付出有了回报,同年,刘震云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大中文系,跨过这中国最高学府的门槛,人生也自此出现转折。
在北大勤奋学习数年,1982年毕业后,刘震云进入《农民日报》工作,但这仍不是他为自己选择的终点,在报社进行了五年的积累后,刘震云的创作才华开始进入井喷阶段。
1987年,他开始在《人民文学》发表《一地鸡毛》等小说作品,其后《温故流传》、《刘震云》、《手机》等作品相继出世。
他的作品无不充斥着过往乡土生活的印记,因此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痛斥《一地鸡毛》不算小说,只是记录主人公一家生活的流水账。
刘震云不以为意,仍然选择了最笨的一条路,持续地进行着风格突出的写作,最终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刘震云的成功与他所信奉的"笨人"哲学是分不开的,他从不认为这世上存在着天生才华横溢的聪明人,而更喜欢十年磨一剑的笨人,在生活习惯方面,他也将同样的风格贯彻到底,几十年来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十公里,风雨无阻,将自己锻造为了锋利的宝剑。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用真诚感动他人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用真诚感动他人](https://img.taocdn.com/s3/m/7615ca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0.png)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用真诚感动他人!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一位伟大作家的演讲稿。
他是刘震云,一个用真诚感动人心,用笔墨描绘人生百态的作家。
在此,我将为大家解读他的北大演讲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刘震云在演讲中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
他说:“真诚是写作的灵魂,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
”对此,我深有感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很难完全做到真诚。
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别人撒谎。
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一定得以完全释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写出深入人心、触动人心的好文章。
在刘震云看来,一个作家的作品需要去反映人性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他说:“文学应该是有思想和表达深度的,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思考,也是社会的思考。
”而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把握人性深度,而且需要站在社会的制高点去深入剖析本质。
此外,刘震云还提到了在写作中需要保持一种安静、深沉的心态。
他说:“如果一个作家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
真正的作家要站在文学的高度去看待世界,时刻持一颗平和而深沉的心。
”在我看来,这种平和心态十分珍贵。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急功近利的时代,时常会因为自己的心浮气躁而无法进一步深入思考。
而只有当我们拥有一颗平和而深沉的心,才能够让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思考生命、人性、社会等问题,去寻找那些感动我们、触动我们、催人泪下的文字和故事。
总而言之,刘震云北大演讲稿中所呈现的那种真诚、深刻和平和的心态正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牢记的精神。
因为我们必须通过我们的文字去接触和表达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深入触动我们的读者。
谢谢大家!PS. 我们使用的是自然语言生成技术,文章的生成是基于的。
",。
精品演讲词: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刘震云北大演讲)
![精品演讲词: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刘震云北大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6e97363c4b35eefdc8d3335a.png)
精品演讲词: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刘震云北大演讲)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刘震云我这几年最深的体会,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一个国家,不管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上来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
同学能够把从陌生到熟悉的时间极大的缩短,因为你马上可以谈论一下北大相同的老师,和北大的锅塌豆腐。
2015年,法国在里昂有个作家的圆桌会议,我参加。
在那里,我又碰到一位同学。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喷泉特别的出名,就是雕刻自由女神的法国雕塑家做的,这个喷泉只有几匹马,往不同的方向拉,我看到这个雕塑喷水的时候想起了商鞅。
我的同学对我说,师兄你在生活中不能上当,我说不能上什么当?他说如果有人请你到外面吃饭,一定不是你的同学。
我说,应该到哪里吃饭呢?他说到家里。
他说,如果到家里他请你吃牛排也一定是不是你的同学。
我说,应该吃什么?他说包饺子。
接着我就到这个同学家里包饺子。
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呢?因为他是我们国发院MBA毕业的,目前在里昂当教授。
这个同学他的家在里昂的郊区,就在河的旁边,我去他家吃饺子,他首先带我到地上看看,说你看我这个小别墅,你看我的车子,你看我的法国女朋友。
接着他又带我到他们家地下看看,有一个酒窖,镇窖之宝是1985年的三瓶拉菲红酒,他说:师兄,1985年到2015年是30年,人生有几个30年?今天我们把三瓶拉菲喝了!我说,且慢!我说今天如果喝了,你明天后悔怎么办?他说,有好酒不让同学喝,让谁喝呢?如果不让同学喝,要好酒有什么用呢?他上升到了哲学层次。
我也热血沸腾了,说:喝!就着饺子!我还没怎么样,他喝多了。
喝多了之后就开始给我讲现代金融学理论,讲外汇市场,讲股票市场,讲现代金融学理论在企业的运用,我一句没听懂,但是拉菲真不错!我的意思是——同学,当你在学校是同学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同学,一离开学校再重逢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同学。
什么叫同学?当他说一晚上话,你一句都听不懂的时候,你还跟他聊一晚上,(这叫同学!)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发言,因为他谈到了你们的母校,我的母校——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dcb8b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0.png)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
高中语文教材作为纲领性教材,它的课文选编有着严格的标准,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我有一个梦想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
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盘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2017北大校长毕业演讲全文 吃亏是福
![2017北大校长毕业演讲全文 吃亏是福](https://img.taocdn.com/s3/m/c365e623376baf1ffc4fadc1.png)
北大校长毕业演讲全文几天前,有位同学给我写信,希望我讲一讲自己的生活体会。
所以今年的毕业致辞,我就与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的母亲像她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也没有上过学,从小,我常常听到她讲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影响了我大半辈子。
这不是说为了占便宜而去吃亏,也不是说你吃了亏就一定能占便宜,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小的时候,我把它作为懦弱的借口,尽量避免冲突;再大一些的时候,我把它当作面对失败的理由,少了一些懊悔与内疚;成年以后,我把它当作远离名利的信念,保持了内心的安宁。
在中学毕业后,我曾在一个农场工作了5年,一次场里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去一个师范学院读书,农场里很多人都推荐了我,当时我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但不久就得知最终推荐的是另外一个人,我据理力争但还是没有改变(情况),大家可以想象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用了很久才使自己平静下来。
在很多年以后,当我读到尼泊尔祈祷文中的一段话的时候,我还能想起那些不眠之夜,文中说,请给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二者(的区别)。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自己内心难以接受的事情,如何始终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这真是需要很大勇气和智慧的,需要我们去体验、去感悟、去历练。
世间的事情有时很奇妙,当我以和平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保持乐观向上,生命中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我没有能够到那所师范学院学习,却幸运地赶上了第二年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
(全场掌声~北大童鞋们很会捧场嘛)价值观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被唤起,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去看他的价值观。
我再讲一个我在美国留学时的事情。
有一天,导师把一个工具箱带到实验室交给我,他说这个(工具箱)是用他自己的钱买的,我当时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用科研经费买,他说,这些工具在实验室和家里都能用,用科研经费购买需要写报告,很麻烦,还不如自己花钱买方便,反正也不贵。
北大教授毕业典礼演讲
![北大教授毕业典礼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c75f68421711cc7931b71681.png)
北大教授毕业典礼演讲北大教授毕业典礼演讲野性、欲望和挣扎,还有你们要时时提防的贪婪、阴谋和背叛——一如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
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力,伴随着小麦颜色的农民工、水泥森林和汽车尾气中灰蒙蒙的朝阳,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姿一同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想一想,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欧盟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近来小泉等人总在那里惹事,搞些小动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搞得“中国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海峡对岸,连战来了,宋楚瑜也来了;阿扁没来,但很憋气,知道迟早也得来。
我们周围也还有一大堆问题,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污染、腐败和不公。
有同学可能还没找好工作,没有“签约”;签了的,也未必满意,可能还想毁约。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烦心,让人不爽。
但有哪个时代,人人都爽——管它到哪一天,至少也会有人失恋吧?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些问题都表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遏止的强劲活力。
中国正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宽敞但不一定更平整的舞台;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些前人和我们都没有经历因此有待你们来应对的麻烦。
你们任重而道远。
说着说着就高调起来了。
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都有点,也应当有点,理想主义。
还是渴望为了什么而献身,这是青春期的焦灼,也是生命力的反映。
但是,按照一种说法,一个男人(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或她)还愿意为某种东西(甚至包括爱情)献身。
咋看起来,这好像是对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讽刺。
其实不然。
这句话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活,暴露了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脆弱和虚妄。
献身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也许只要一丝血性,一点勇气,有时甚至只要一分冲动。
但这往往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满足了青春期那一份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
激情过后,则往往是空虚、失落,甚至堕落。
而在今天这个好像越来越斤斤计较的年代,人们连激情也洋溢不出来了——前几年傻乎乎地,也许在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时,山呼海啸,人潮起伏,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感觉。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笑着面对压力,迎接未来挑战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笑着面对压力,迎接未来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2ec92f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1.png)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笑着面对压力,迎接未来挑战迎接未来挑战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北大,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今天的主题是“笑着面对压力,迎接未来挑战”。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充满了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很多困难和压力。
但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我们就能够在竞争中众志成城、锐意进取,更好地迎接未来。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笑着面对压力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会感到一些压力。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沮丧或者逃避。
相反,我们应该爱笑,用微笑面对压力。
我认为,笑可以解疑释惑、减轻压力,也可以温暖人心、带来快乐。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可以适当用笑话或者幽默来调剂气氛,让自心情舒畅;当我们工作紧张时,可以适当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状态,缓解压力。
笑容是一种很好的化解压力和焦虑的方式,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迎接未来挑战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不能预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但我们可以主动拥抱未来,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如何做好准备呢?我认为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和学习这些新知识,更新自己的认知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意,以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注重合作和沟通。
未来的挑战往往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需要不同人才之间的合作来共同解决。
我们要善于沟通和协作,与他人携手前行,在合作中收获成功。
三、心态决定成败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的心态非常重要。
有一句话叫“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是我们行动之前的准备,是我们突破困难的关键。
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我们就会更有激情和力量,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如果我们的心态是消极抱怨、沮丧失落的,我们就会胆怯、紧张和不自信。
读刘震云的一个演讲
![读刘震云的一个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30943e84ddccda38366baf9e.png)
读刘震云的一个演讲作者:蒯舒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2期蒯舒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系庆大会上,作为当年河南省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的刘震云发表了一次朴实幽默而又深情款款的演讲,他回忆了年少时在北大学习的青葱岁月,回忆了往昔里恩师的言行与身影,回忆了与自己朝夕相处齐头并进的同学与伙伴,感慨万千、情难自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如今已是名满文坛的刘震云回忆起自己青涩无忧的大学生活,仍然透露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与幸福。
在那风华正茂、青涩无忧的学生时代,恩师们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以及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学术理论见解都给刘震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温馨的回忆。
时隔三十年,再一次回忆起这些恩师们的只言片语与儒雅身影,刘震云仍然记忆犹新。
吴组缃先生自嘲与老舍先生的人格区别在于自己是不要脸的,让人在莞尔一笑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吴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对鲁迅具有深刻认识的孙玉石老师,最了解林冲的严家炎老师,上课哆嗦的谢冕老师,板书好、情感丰富的袁行霈老师。
这些恩师们幽默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学术的严谨态度都深深的印在了刘震云的脑海中,不禁使得他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的这一天,用惟妙惟肖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了北大先生们闪闪发亮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对恩师们深切的怀念与衷心的感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即使在若干年后,我们想起那些生动活泼的大学课堂,心仍然能为之颤动。
的确如此,正如同刘震云所说“我进北大中文系的第一天起,每一位老师都告诉我,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但是一个作家上不上北大中文系,对于他的路能走多长,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这个系从老师到同学每天思考的不是相同的问题,而是不同的问题。
”北大学习的四年,孕育了他的写作才能,学习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同时培养了他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使得他能在创作道路上不断的改弦更张,保持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生转变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生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e4dd3d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d.png)
刘震云北大演讲稿: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生转变Liu Zhenyun is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who is known for his works that depict the dail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 China. Recently, he was invited to give a speech at Peking University where he shared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how he transformed from an ordinary person to an extraordinary pers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lve into the details of his speech and explore what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his life journey.Liu Zhenyun began his speech by sharing how he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in Hebei province and how his family struggled to make ends meet. Despite the hardships, he managed to receive a basic education and even went on to study at a local college. However, it was during his college years that he began to realize his passion for writing. He wrote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and even started his own literary magazine.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his journey towards becoming an extraordinary person.After college, Liu Zhenyun started working as a teacher in his hometown. He spent his days teaching and his nights writing. He wrote stories about the people he knew and thesituations he saw around him. He submitted these stories to various literary magazines, and eventually, one of hisstories was published. This was his first taste of success, and it motivated him to continue writing.However, Liu Zhenyun faced many challenges in his writing career. He struggled to find the time and energy to write while working his day job. He faced rejections from publishers and had to deal with criticism from readers. But he refused to give up. He persisted with his writing, and eventually, his persistence paid off. His stories were published, and they gained a large following. His stories resonated with people because they depicted the struggles and hardships of ordinary people in China.As Liu Zhenyun's fame grew, so did his responsibilities. He became a mentor for many aspiring writers, and he also started to use his platform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social issues in China. He spoke out against corruption, injustice, and inequality. He used his voice to advocate for the rights of the marginalized and the oppressed. He became a beacon of hope for many people who felt that their voices were not being heard.Through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Liu Zhenyun transformed from an ordinary person to an extraordinary person. He showed u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nyone to achieve greatness if they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ir passions and the tenacity to overcome obstacles. He reminded us that our lives are not predetermined by our circumstances, but rather by the choices we make.In conclusion, Liu Zhenyun's speech 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He showed us that we all have the potential to achieve great things if we are willing to put in the effort. His life journey is an inspiration to us all, and it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he human spirit.。
刘震云北大演讲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震云北大演讲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0389b763231126edb11f4.png)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是大饭堂.我当年在这里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油水大.拌米饭!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锅塌豆腐很受欢迎.经常很快就没了。
可是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
有一次只剩了一份.但前面的同学思索了一下.改主意了.他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就归我了。
感激之余.我问了一下他是哪个系的师兄.他说是经济系。
经济系就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啊!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
我这几年体会到.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儿.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
”大家一下子就会变得很亲切.因为马上可以谈论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锅塌豆腐。
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特别好的发言.因为谈到了你们和我的母校——北大是谁。
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这些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民族的先驱者。
他们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
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还在考虑未来。
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一盏探照灯.照出现实中的丑恶.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大家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千万不要相信。
一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
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
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
![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https://img.taocdn.com/s3/m/9af99c6090c69ec3d5bb75ac.png)
精心整理我唯一的害怕(北大毕业典礼上的牛逼致辞)我唯一的害怕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
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怀疑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闻鸣遐迩(2018.55):毕业演讲——松树和“笨人”
![闻鸣遐迩(2018.55):毕业演讲——松树和“笨人”](https://img.taocdn.com/s3/m/d59d6b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8.png)
闻鸣遐迩(2018.55):毕业演讲——松树和“笨人”在7月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典礼上,作家刘震云对毕业生谈到我们这个民族缺乏的东西。
他认为,一方面我们这个民族很缺远见,远见对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
”另一方面我们也缺“笨人”。
对于远见,刘震云有个观察的视角。
他开车发现,我们的马路两边基本上种的都是杨树,因为杨树长得快。
但是像欧洲、北美其他的发达国家,路两旁全是松树、椴树、楠树、橡树、白蜡,树的质量的对比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对于“笨人”,刘震云说,在进入社会这所大学后,“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和“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两句话都不成立了。
投机分子走近路,因此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好。
但“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他讲了两个笨人的故事,一个是他的外祖母,一个是他的舅舅。
刘震云的外祖母1900年出生,活到了95岁,是个农村妇女,但在当地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
只有一米五六的个子,但“在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他的外祖母告诉他,“三里路长的麦趟子,我只要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1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第10次、第200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得比别人更快一点。
”而他的舅舅“刘麻子”是个木匠,做的柜子也是周围40里卖得最好的,以至于顾客都说他的柜子好,但周围没有别的木匠了,所有木匠都说他毒。
刘震云也问过他舅舅怎么评价自己。
他舅舅认为,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使他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他花六天时间,他比别人做得更好。
他舅舅还说,只花六天时间还不是一个好的木匠,他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他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他舅舅又说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也当不好木匠,他当木匠时有时候也会有恍惚,就是当他看到一棵树,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是一个柏木,是楠木,心里想这要是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杨树,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震云北大毕业典礼演讲全文刘震云北大毕业典礼演讲(全文)著名作家、北大校友刘震云在2017年7月1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嘉宾致辞——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以下是刘震云在北大毕业典礼演讲原文全文,欢迎阅读~北大校友刘震云2017年北京大学毕业演讲全文: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够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好像是大饭堂,我记得当时每一个北大的同学总会提一个饭袋,饭袋是用羊肚子手巾缝成的。
我记得我提了四年饭袋,但是我不记得我洗过那个饭袋。
当时大食堂的菜有四个阶级,一个阶级是炒土豆丝、炒洋白菜、炒萝卜丝,这是五分钱的。
第二阶级是鸡蛋西红柿、锅塌豆腐,这是一毛钱的。
一毛五的才是有肉的,鱼香肉丝、宫煲鸡丁;两毛钱的有回锅肉、红烧肉,还有四喜丸子。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我在北大四年从来没有接触过,跟它们不熟。
我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不是肉菜,但是豆腐被炸过,油水比较大,拌米饭!人生不过如此,夫复何求!在大食堂最大的惊喜不是你排队买到了锅塌豆腐,而是当你排到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买锅塌豆腐的。
因为到最后了,盆里边汤汤水水,大厨一下子都倒入我的盘子里。
最悲催的是你前一个同学有锅塌豆腐,到你没有了。
他买到锅塌豆腐之后就会看你一眼,这已经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他)庆幸之余有些幸灾乐祸。
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
等排到我的时候,前面的同学就剩了一份,但这个同学思索了一下,“就剩了最后一份的锅塌豆腐,它一定特别的凉,我改主意了,我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又到了我的饭盆里。
当我吃到锅塌豆腐的时候,我问了一下改吃鱼香肉丝的同学,我说你是哪个系的师兄?他说他是经济系。
经济系不就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吗?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我的意思是你跟母校的关系不是你在母校的时候,而是你离开母校的时候,再想起锅塌豆腐的时候,当你十年之后再路过我们北大的时候,再来到百年讲堂的时候。
在母校参加这种场合我有过三次,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2013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在未名湖旁边的大操场,有一万多名新生,还有中文系百年校庆的时候,还有就是今天——我们国发院有983名同学毕业的时候。
入学和毕业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入学是相聚,毕业是分别。
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
我这几年最深的体会,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一个国家,不管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上来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
同学能够把从陌生到熟悉的时间极大的缩短,因为你马上可以谈论一下北大相同的老师,和北大的锅塌豆腐。
2015年,法国在里昂有个作家的圆桌会议,我参加。
在那里,我又碰到一位同学。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喷泉特别的出名,就是雕刻自由女神的法国雕塑家做的,这个喷泉只有几匹马,往不同的方向拉,我看到这个雕塑喷水的时候想起了商鞅。
我的同学对我说,师兄你在生活中不能上当,我说不能上什么当?他说如果有人请你到外面吃饭,一定不是你的同学。
我说,应该到哪里吃饭呢?他说到家里。
他说,如果到家里他请你吃牛排也一定是不是你的同学。
我说,应该吃什么?他说包饺子。
接着我就到这个同学家里包饺子。
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呢?因为他是我们国发院MBA毕业的,目前在里昂当教授。
这个同学他的家在里昂的郊区,就在河的旁边,我去他家吃饺子,他首先带我到地上看看,说你看我这个小别墅,你看我的车子,你看我的法国女朋友。
接着他又带我到他们家地下看看,有一个酒窖,镇窖之宝是1985年的三瓶拉菲红酒,他说:师兄,1985年到2015年是30年,人生有几个30年?今天我们把三瓶拉菲喝了!我说,且慢!我说今天如果喝了,你明天后悔怎么办?他说,有好酒不让同学喝,让谁喝呢?如果不让同学喝,要好酒有什么用呢?他上升到了哲学层次。
我也热血沸腾了,说:喝!就着饺子!我还没怎么样,他喝多了。
喝多了之后就开始给我讲现代金融学理论,讲外汇市场,讲股票市场,讲现代金融学理论在企业的运用,我一句没听懂,但是拉菲真不错!我的意思是——同学,当你在学校是同学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同学,一离开学校再重逢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同学。
什么叫同学?当他说一晚上话,你一句都听不懂的时候,你还跟他聊一晚上,(这叫同学!)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发言,因为他谈到了你们的母校,我的母校——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
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开创地。
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民族的先驱者。
什么叫先驱者呢?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的理想,甚至他们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这是我们北大的慈悲。
这就牵扯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
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刚才张维迎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阐述。
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最重要的是考虑未来。
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也像探照灯一样,更多的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一样,要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都熄灭了,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这个民族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鲁迅先生在北大讲过话。
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三个人。
一个是我们的父亲阿Q。
阿Q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老婆,出门就挨打。
出门挨打不叫受欺负,但是你的智商被欺负了而不自知,你又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就跟着这个父亲受欺负。
他还塑造了一个特别好的母亲的形象,就是祥林嫂。
祥林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没丈夫。
一个孩子还被老虎吃了,她一辈子的工作要把她的悲剧讲成喜剧。
另外鲁迅先生还塑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腿被打断了。
如果知识分子的腿被打断了,他看到的远处,比平常人还要近。
那我知道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出现像姚洋院长讲的这个民族的现状,一点都不奇怪。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应该是我们北大人捍卫这个民族的生命。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母校是谁,我们的老师是谁。
我参加过一次毕业典礼,我觉得今天我听到的姚院长和张教授的发言,是最有质量的临别嘱托。
另外大家毕业以后是从一所大学到另外一所大学,从一本书到另外一本书,我觉得大家最需要知道的就是这个民族最缺什么。
这个民族不缺人,不缺钱,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最有钱,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最欺负人的。
如果14个人有10块钱,另外两个人有9块钱,以我们国发院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去衡量,到底谁有钱?我们的马路头一年修,第二年就挖开看一看;我们的大桥,很多寿命不会超过30年。
一下雨,我们的城市就淹了。
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特别缺远见,远见对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
大家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你千万不要相信。
一个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
投机分子走近路,因此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是你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
刚才张维迎教授列举了好多的数字,民族之间的对比,他讲的话希望你们牢记:要做笨人。
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
一个是我的外祖母,我外祖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识字,她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95年。
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如果打篮球就是杜兰特,如果跑百米就是博尔特。
但是她一辈子都在这里。
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
我们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当她晚年的时候,我跟她有一次炉边谈话。
我说你为什么割的比别人快?她说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堂子,我只要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1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第10次、第200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的比别人更快一点。
我有个舅舅,是一个木匠,他小时候种过天花,脸上有一些麻子,所以大家都叫他刘麻子。
刘麻子做的箱子在周围40里卖得最好,所以渐渐我们周边就没有木匠了,就剩刘麻子一个人了。
所有的木匠说刘麻子这个人毒,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箱子柜子特别好。
他晚年的时候我跟他有一个炉边谈话。
我说:你的同行说你毒,你的顾客说你好,你到底是什么人?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我比他做得更好;接着他又说,你只花六天时间还不是一个好的木匠,他说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他又说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也当不好木匠,有时候我当木匠的时候会有恍惚的时候,就是当我看到一棵树,我看到如果它是一个松木,是一个柏木,是楠木,这要是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手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它是一棵杨树,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
我觉得他已经到达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到达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我开车路过我们民族的马路,我们民族的马路两边基本上大家会看到都是杨树。
为什么?因为杨树长得快。
但是你要到其他的国家,像欧洲、北美其他的发达国家,路两旁全是松树、椴树、楠树、橡树、白蜡,树的质量的对比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
一句是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
最重要的事忘了,记得下次见面的时候请我吃饺子,谢谢。
下载全文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