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

合集下载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与评估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与评估
2021年 第 3 期
纺 织 标 准 与 质 ft
45
□测试技术□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与评估
田金家
( 滨 州 市 检 验 检 测 中 心 ,256600)
【摘要】为 探 讨 不 同 抽 样 数 量 和 不 同 测 试 次 数 对 精 梳 涤 棉 混 纺 本 色 纱 单 纱 断 裂 强 力 的 影 响 ,抽 取 一 批 精 梳 涤 棉 混 纺 本 色 纱 样 本 ,设 置 不 同 的 抽 样 数 量 与 测 试 次 数 ,按 照 G B /T 3916 — 2 0 1 3 进 行 对 比 试 验 。该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因同 一 批 纱 线 存 在 质 量 离 散 性 ,不 同 的 抽 样 数 量 与 测 试 次 数 会 产 生 不 同 的 测 试 结 果 。该试 验 表 明 ,作 为 指 导 生 产 的 依 据 或 作 为 贸 易 验 收 规 则 的 产 品 标 准 ,只 有 对 同 一 批 纱 线 确 定 统 一 的 抽 样 数 量 与 测 试 次 数 ,才 能 保 证 一 批 纱 线 评 估 与 推 断 的 严 谨 与规范。 【关键词】 线 密 度 ;卷 绕 张 力 ;摇 纱 张 力 ;摇 纱 速 度 ;自 然 伸 直 ;弯 曲 ;捻缩 【中国图书分类号】T S 107 【文献标识码】13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0 6 1 1 ( 2 0 2 1 ) 0 3 - 0 0 4 5 - 0 3
温 度 :(1 9 ± 1 ) •(: ;相 对 湿 度 :(65 士 3 ) % (意大 利 ;H IR O S S 恒 温 恒 湿 )》
3 结果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 同 一 样 本 不 同 管 纱 数 量 、不 同 测 试 次 数 测 试 结

棉涤混纺斜纹布

棉涤混纺斜纹布
• 三、实验原理 织物透气量仪,是根据织物不同,选用相应的口径,在稳流的情况下,使试样织物两
边的压差保持一定,测量空气的流量大小或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的流量体积。 测试参数由控制按钮输入CPU数据处理中心,当仪器工作时由CPU通过反馈调节装置
调节吸风机控制吸风量,前室压差P1、后室压差P2随吸风量变化而变化。其中(P1-P2) 为两室压差△P,P0-P1为织物两面压差△P0(亦即定压值),测试时,△P0、△P由传 感器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CPU,通过反馈调节装置改变吸风量,使织物两面压差达到 规定值(一般为50Pa;100Pa;200Pa;500Pa),而两室压差△P读入CPU后,由内置程序自 动换算成织物的透气率(mm/s),并在透气率显示屏上显示出。
• 五、实验数据 • (1)、径向
指标 编号
1 2 3 4 5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均方差 CV值%
断裂强力(cN)
2287.6 2406.3 2376 2286.7 2277.1 2406.3 2277.1 2326.7 59.905 29.88 30.68 29.27 30.68 29.25 29.82 0.59 1.97
传热系数:U2=U0*U1/(U0-U1), 式中:U0——无试样试验板传热系数(w/㎡.℃) U1——由试样试验板传热系数(w/㎡.℃)
克罗值:CLO=(1/0.155)U2 克罗值:一个安静坐着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人(代谢产热量为209.2 KJ/ ㎡·h),在室温21℃,相对湿度小于50%,风速不超过0.l米秒的环境中·感 觉舒适并维持其体表平均温度为33℃时,此时所穿衣物的保温值为1克罗值 (1CLO=0.155℃*㎡/w)。
• (2)、纬向
指标 编号
1 2 3 4 5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均方差 CV值%

大豆涤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方法与计算pdf

大豆涤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方法与计算pdf

4 结 论本文讨论是基于PROFI BUS2DP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织物染色工艺的温度、液位、压力等多参数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安装在生产现场的测量控制设备可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并可随时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准确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将产品的质量隐患消灭在现场,保证间歇式染色一致性和一次准确化;同时通过PROFI BUS2DP控制网络实现染色工艺、控制程序的远程下载及现场数据的上传。

通过PROFI BUS2DP总线实现快速响应、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明显提高染整设备的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水平,使设备的控制系统具有开放性的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1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和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荆 涛.染整设备机电一体化.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3 陈平澜等.染色机自控微电脑及其应用.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4 SIE ME NS.SIM ATIC S72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手册(版本2).2000:3.5 SIE ME NS.SIM ATIC NET PROFI BUS Netw orks M anual.200t:5.6 田世昌.间歇式染色机的计算机控制.纺织电气.第25卷第6期2004年12月纺 织 学 报Journal of T extile ResearchV ol.25,N o.6Dec.,2004大豆Π涤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方法与计算杨庆斌 于伟东(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摘 要:利用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大豆Π涤纶混纺纱的混纺比,不仅得到了混纺比均值,而且还得到了混纺比标准差,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豆蛋白纤维 混纺比 混纺比不匀 混纺纱中图分类号:TS1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9721(2004)0620092202 大豆蛋白纤维不仅具有单丝细度细、密度低、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好、光泽好、吸湿导湿性好等特点,还具有羊绒般手感、蚕丝般柔和光泽、棉纤维的吸湿导湿性、羊毛的保暖性等优良服用性能,因此被称为“人造羊绒”。

涤棉混纺纱

涤棉混纺纱

涤棉混纺纱涤棉混纺织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个品种,该纤维具有挺括、滑爽、快干、耐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涤棉织物指的是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的织物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

涤棉的性能特点涤纶纤维作为新型的差别化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模量大,伸长小,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该纤维质地柔软,抱合力好,光泽柔和,具有一定的芯暖效应。

涤纶吸湿性差,在一般大气亲件下,回潮率只有0.4%左右,因而纯涤纶织物穿着有闷热感,但其织品易洗快干,具有“洗可穿”的美称。

涤纶的模量较高,仅次于麻纤维,弹性优良,所以织物挺括抗皱,尺寸稳定,保形性好。

涤纶的耐磨性优良,仅次于锦纶,但易起毛起球,且毛球不易脱落。

棉纤维的截面是不规则腰圆形,内有中腔;纵向一端是封闭的管状细胞,中间较粗,两端较细,天然卷曲是棉纤维特有的形态特征。

棉纤维耐碱不耐酸,吸性强。

棉纤维在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为7%~8%,其湿态强度大于干态强度比值为1.1~1.15。

棉纤维在10℃的高温下处理8h,强度不受影响。

棉纤维在150℃时分解,在320℃时火燃烧。

棉纤维的比电阻较低,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静电。

既突岀了涤棉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折皱、易洗、快干的特点。

而且光泽眀亮,摸起来比较滑爽,挺括,有一定弹性手擦后折痕不明显且恢复较快。

但同继承化纤的缺点:摩擦之处易起毛、结球。

涤棉混纺出的面料手感厚实柔软穿着较舒适,洗涤不变形,不会起褶,不会缩水。

下面来看一下涤棉混纺与纯棉的比较:注:织物(组织均为平纹)规格:1# 涤/棉 50/5018.3tex×18.3tex×296×228;2# 纯棉18.3tex×18.3tex×292×226。

强伸度(涤棉混纺>纯棉):参考GBT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试,夹距200mm,经纬向各取3块试验。

影响涤棉纱混纺比定量分析精确度的几项因素

影响涤棉纱混纺比定量分析精确度的几项因素
择 瞌织 技
Co  ̄ o n Te x t i l e Te c h n o l o g y
第4 1卷 第 3期
2 0 1 3年 3月
点 大小 环境送 风 系 统 中 , 人 员 操 作 区送 风 状 态 点 的焓值 ( 图 2中 i = 6 7 . 6 k J / k g ) 远 小于传 统单 露 点 送 风状 态 点 的焓 值 ( 图 2中 i =7 7 . 3 k J / k g ) , 这样使 得双 露点 大小环 境人员 操作 区 的送 风 温差
( 1 ) 为 了消 除烘 干后 的试 样 因 回潮 不 同 而引
起 的质 量差 异 , 试 验 室 环境 温度 应 在 ( 2 0 ± 2 ) ℃、
相对 湿度 应在 ( 6 0 + 5 ) %; 同时也 利于 7 5 %浓 硫酸
配置 过程 中散 热 的有 效 性 , 并 能确 保 干燥 器 的硅 胶保 持 良好 的吸湿性 。 ( 2 ) 配制 7 5 %硫 酸 溶液 时 , 待 酸冷 却 到 2 0℃ 时应校 正其体 积 质量 到 1 . 6 7 g / m E 一1 . 6 8 g / m E 。 校正体 积质量不 但 能得 到符合 试验 要求 的化 学 制 剂, 且能保 证试剂 具有 较 高 的强氧 化性 , 为 可溶 性
温度 . = 3 1℃ , 但 传 统 单 露 点 室 内设 计 温 度 为 t = 3 0℃ , 从 而使 得 双露 点 织 机织 造 区 的送 风 温 差略 大于传 统单 露点 的送风 温差 。这两 个原 因使 得双露 点整 体 的送风温 差相 对于传 统单 露点送 风 系统较 大 , 从 而减 小 了总送 风量 。
( 6 ) 测试结 果应 以两次 测 得结 果 的平 均值 表

如何快速判断涤棉混纺面料成分比例

如何快速判断涤棉混纺面料成分比例

如何快速判断涤棉混纺⾯料成分⽐例今天我们分析⼀下如何通过简单的⽅法来判断涤棉混纺⾯料的成分及⽐例。

众所周知,棉和涤是现在纺织⾯料主要的两种成分,棉布和涤纶布是我们纺织服装⾏业使⽤得⽐较多的两种⾯料。

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强⼒等原因,现在使⽤涤棉混纺布也⽐较多,⽽涤和棉的含量⽐例不同直接影响⾯料的外观,物理性能和价格,市场上很多⼤路货棉成分均有偷⼯减料的嫌疑,如何简易地判断涤和棉的含量⽐例呢?现在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个简单⽽有效的⽅法:1.观察外观,⼤家都知道,涤纶是⼀种化纤,表⾯⽐棉光滑且反射⾯较⼤,因此,全涤布表⾯光滑,有⼀种化纤的光泽,相对⽽⾔,全棉布就⽐较哑光,全涤布和全棉布是⽐较容易分别出来的。

⽽现在⽣产的涤棉混纺布,纱线是由涤纶短纤和棉混纺⽽成,其中⼀个⽬的是使得这种涤棉布具有棉感外观,“以假乱真”⽐较难判断。

如果是涤棉坯布,布⾯上棉⼦越多,颜⾊越黄,那么棉成分就越⾼。

2.⼿感差别,涤纶布具有爽滑挺直冷感,⽽棉布具有柔软易折暖感,同上,棉成分含量较⾼的涤棉短纤混纺布,单凭⼿感也很难准确判断。

3.通过规格计算出成分⽐例之前我们学习过如何计算涤棉梭织布理论克重计算公式,如果⾯料是经纱全涤纬纱全棉或者经纱全棉纬纱全涤的话,就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涤棉布成分的理论⽐例。

例如:30*200D/120*60斜纹布,200D转换成D⽀数是5315/200=26.6S布的理论克重=经纱重量纬纱重量=0.1*(经密/2.54)*(583.1/经纱⽀数)0.1*(纬密/2.54)*(590.5/纬纱⽀数)=0.1*(120/2.54)*(583.1/30)0.1*(60/2.54)*(590.5/26.6)=91.8 52.4=144.3克/㎡由此可以得出棉含量=91.8/144.3=63.6%同理这个⽅法可以拓展到其他经纬纱材质不⼀样的梭织布。

4.燃烧法,这个是涤棉判断成分和⽐例主要⽅法,这⾥是两个概念,第⼀是判断成分,第⼆是判断成分⽐例。

再谈涤棉混纺纱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改进

再谈涤棉混纺纱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改进
Ab s t r a c t T h e t e s t p a r a me t e r s o f p o l y e s t e r c o t t o n b l e n d e d y a n r b l e n d i n g r a t i o u s e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e s t i n e t h o d w e r e o p t i mi z e d .On t h e b a s i s o f p r e l i mi n a r y s t u d i e s , t h e f a c t o r s o f s a mp l e b a t h t i me , b a t h t e mp e r a t u r e , c o n —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s u l f u r i c a c i d w e r e t e s t e d a n d 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wa s u s e d t h r o u g h S P P S 1 3 . 0 s o f t wa r e .Ac c o r d i n g t o c o n t r i b u — t i o n s o f e a c h f a c t o r t o t h e v a r i a n c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p o l y e s t e r c o t t o n b l e n d e d y a r n w a s c a  ̄i e d o u t t h r o u g h c h a n g i n g t e s t p a r a me t e r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b l e n d i n g r a t i o o f p o l y e s t e r c o t t o n b l e n d e d y a r n i s s t i l l a c c u r a t e a n d r e — l i a b l e wh e n s a mp l e b a t h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2 0 o C. b a t h t i me i s 1 0 ai r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s u l f u t i c a c i d i S 7 5 % .I t i S c o n s i d — e r e d t h a t i n l a b o r a t o y r o f 2 0℃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c a n b e i f n i s h e d w i t h o u t b a t h h e a t — i n g .E n e r g y —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r e a g e n t c o n s u mp t i o n c a n b e r e d u c e d , t e s t e ic f i e n c y o f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c a n b e i n c r e a s e d f u r t h e r t h r o u g h a d o p t i n g t h e n e w me t h o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e n s u r i n g p o l y e s t e r c o t t o n b l e n d e d y a r n q u a n t i t a -

混纺纱混纺比测定中纤维特征的分析

混纺纱混纺比测定中纤维特征的分析
中。 图像处 理法 测定 混 纺 比有 针对 纱线 纵 向和横 向两方 面进 行 的 ,而且 大多是 针 对 棉 与其 它 纤维

2 2 实 验 仪 器 及 设 备 .
用 哈 氏切 片器 切 片 ,在东 华 大学 发 明的纤 维
图像 自动采集 与识 别 系统 上摄取 纤维 的照 片。该
莫代 尔纤 维 :13de ×3 m . tx 8m
收 稿 日期 :2 0 0 9—0 9—1 1
2 4 1 图像 灰度 化 ..
作 者 简 介 : 涛 (9 3 , ,山东 威 海 人 , 读 硕 士 研究 生 , 究 方 向 : 林 18 一) 男 在 研 计算 机 图像 处 理 和 纺织 新 材 料 结构 和 性 能 。
中图 分 类 号 : S 0 . 2 T 11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棉 纤维 : . tx 9m 1 6de ×2 m
1 前 言
我 国是 纺织 品出 口大 国 , 商 检 时混 纺 比是 在 重 要 指 标 ,近 年来 随着 计 算 机 技术 的迅 速 发展 , 使 我们 有 可能将 模式 识 别技术 应用 到混 纺 比测定
混 纺 纱 混纺 比测 定 中 纤维 特 征 的分 析
林 涛 ,杨 庆 斌 , 钱 鑫
( 岛大 学 ,山 东 青 岛 2 6 7 ) 青 6 0 1
摘 要 : 过 使 用 Ma a ,对棉 和 莫 代 尔 两 种 纤 维 纵 向 特征 图像 进 行 预处 理 , 据 处 理 顺 序 依 次 对 灰 度 通 tb l 根
同 , 纤 维 图像 转化 为灰 度 图像 后 ,不 同纤维 的 将 灰 度值存 在差 异 。平 均灰度值 便是在灰 度 图中整
第 3 9卷 第 1期

棉涤混纺纺织品成分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棉涤混纺纺织品成分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棉涤混纺纺织品成分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性指标,是测量质量的重要标志。

织物二组分混纺比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在其测量过程中,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很多,测量系统的概念不只局限于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范畴,而是用来对被测值赋值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综合。

1 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比较不确定度与误差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它们有密切的联系,误差分析依然是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理论基础,在估计 B 类不确定度时,更是离不开误差分析,不确定度的概念则是误差理论的应用和拓展。

2 评定纤维混纺产品组分含量百分率测量不确定度混纺均匀的织物其二组分的混纺比是确定的。

混纺产品的组分经定性鉴定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的纤维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质量百分比。

2.1 试验方法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组分含量百分率测试依据GB/T 2910—20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2.2 环境条件烘箱温度保持在(105土3) C,水浴锅温度保持在(50±2) Co2.3 试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0.0002 g ;电子显微镜;烘箱;水浴锅;干燥器等。

2.4 被测对象棉/ 涤二组分服装面料。

2.5 试验过程应用GB/T 2910—20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 部分,用75%的硫酸溶液从已知干重的棉/ 涤纺织物中将棉纤维溶解,剩余涤纶纤维经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涤纶和棉纤维的质量分数。

从实验室样品中取出约1g的两份试样,在(105土3)C的烘箱中烘至恒重(连续两次称重的相对差值小于0.5%),约 4 h;冷却30 min ;称重,精确至0.0002 g ;将试样放入250 mL的锥形瓶中,按1:200 的试样溶液比加入75%的硫酸溶液;将烧瓶在控温水浴锅内保持(50±5)C, 1h;用已称好干重的过滤器过滤,用稀氨水洗两次剩余纤维,并充分洗涤至中性;剩余样品连同过滤器一同烘干;冷却;称重,称量至0.0002 g ;计算,修约(至小数点后 1 位)。

实验7.纱线混纺比测定

实验7.纱线混纺比测定

一、目的和要求 利用化学试剂对不同纤维的溶解和不 溶特性,对两组分纤维混纺产品的纤维 组分实施化学分离,求得不溶纤维的净 干含量,并由差值求出溶解纤维的净干 含量。通过实验掌握两组分纤维混纺纱 混纺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抽气泵、有塞三角烧瓶、玻璃滤器 配制试剂: 1、配制75%硫酸溶液:取化学纯硫酸(20℃时,比重为1.84g/mL) 1000mL,徐徐注入到570mL蒸馏水中,待酸冷却到20℃时,校正其比重到 1.67-1.68g/mL。 2、稀氨溶液:80mL浓氨水(密度0.880g/mL)用水稀释至1L。
三、实验步骤
我们今天测试的是涤棉混纺纱
1.取预处理过的试样0.5克左右,剪成1cm长度,放入已知重量的称量瓶内, 连同瓶盖放入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105±3℃。分别称出试样的干重。 2.将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200ml、75%硫酸溶液, 盖紧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如图3 3.将三角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内,保持温度45~50℃,每隔2~3min摇动 1min,30min后棉纤维充分溶解。如图4
4.将三角烧瓶内全部剩余纤维倒入已知重量玻璃滤器内, 抽干。用少量同温度75%硫酸溶液冲洗剩余纤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再用 水冲洗数次,用稀氨溶液中和2次。然后用水冲洗到呈中 性为止。如图5、图6 5.最后把玻璃滤器及不溶纤维烘干、冷却、称重。
四、计算: 1、净干含量百分率 P1=100rd/m P2=100-P1 P1----不溶纤维净干含量百分率 P2----溶解纤维净干含量百分率 r------剩余不溶纤维干重 m-----预处理后的试样干重 d------不溶纤维在试剂处理时的重量修正系数
2、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

功能性涤纶与棉混纺纱的试制

功能性涤纶与棉混纺纱的试制

表 1 功能性涤纶 物理指标
项 目 主要技术 参数
不开现象 。我们在正式 投产 时将 并条 隔距 由 1 0
m 7m 放 大 到 1 l , 架 压 力 适 m X1 m 1mm X1 l n 摇 9n
当加 大 , 辊 采 用 碳 黑 胶 辊 ; 时对 预并 、 一 并 胶 同 混 采取 18 .5倍 的 后 区牵 伸 , 二 并 、 三 并 采 取 混 混
各工 序 工 艺 配置 见 表 2 。
表 2 各 工 序 工 艺 配 置


涤预并 混一 混二 混三 粗纱 细纱
1 . 1 . 1. 1. 2 3 .94 8 7 7 0 6 4 6 4 . D l 0 8 8 8 8
开清 棉工 序 接 近纺 棉 , 以必 须把 好 质 量 关 , 所
的一 个关 键 , 于 梳棉 针 布 而言 , 方 面要 选 用合 对 一
功 能 性 涤 纶 与 棉 混 纺 纱 的试 制
孑 维 冈 乙 4
( 河北省 邯郸第二棉 纺织公 司)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 的加剧 , 纺织行业依靠传 统 的 品种参 与 市 场 竞 争 将 注 定 被 逐 渐 淘 汰 , 须 必 走提 高 产 品档 次 和 开 发 新 产 品 的 路 子 , 以此 提 高
纱 的 整 体 质量 。在 正 式 投 纺 时 , 们 要 求 车 间对 我 机 台进 行整 机 , 以减 少 锭 间 差 及 其 他 影 响 成 纱 质 量 的 因 素 ; 时优选 工 艺 参 数 , 同 以确 定最 佳 的 上 车 工 艺 参 数 。采 取 的 工 艺 措 施 有 : 1 较 小 的 后 区 () 牵 伸 倍 数 ( .9倍 ) 增 加 纤 维 间 的抱 合 力 , 粗 12 , 使

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混纺织物指的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纤维混合而成的织物,这种织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对于混纺织物的混纺比进行准确检测,是保证其品质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目前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前沿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混纺比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光线在混纺织物上的反射或透射情况,可以准确分析出纤维的种类和比例。

目前,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是广泛应用的光谱技术。

红外光谱可以对纤维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混纺比信息;近红外光谱则通过测量纤维的吸收特性来判断纤维的种类和比例。

2. 物理测试方法物理测试方法通过测量混纺织物的大小、密度、吸湿性等特性,间接推断出混纺比。

例如,纤维长度测量仪可以对混纺织物的纤维长度进行测量,从而推算出纤维比例。

此外,密度计、吸湿性测试仪等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混纺比检测中。

3.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混纺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和分析,确定不同纤维成分的含量。

例如,化学溶解法可以将混纺织物溶解为单一纤维,然后通过比色法或称量法来分析不同纤维的含量。

此外,质谱法、核磁共振等化学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混纺比检测。

未来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

未来的混纺比检测中,预计会出现更多基于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2. 精确度的提高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和精确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混纺比检测的准确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精确、更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能够满足不同混纺织物的检测需求。

3. 多样化的混纺比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混纺比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光谱技术、物理测试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上。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混纺比检测方法的出现,如声波技术、纳米技术等。

经纬纱不同组分涤/麻/棉纤维混纺含量测试方法

经纬纱不同组分涤/麻/棉纤维混纺含量测试方法

纺 产品 定量 化 学 分 析 方 法 》 商 检 标 准《 棉 混 纺纱 、 与 麻 织 物 定量 分 析方 法 》 以下 简称 “ 检 标准 , 价 涤麻 ( 商 )评 棉 混 纺 织 物 的 纤维 组 成 是 否符 合 产 品 标 识 , 一 种 可 是 行 的检测 方 法 。 以一 块 有经 纱为 潦 / 纬 纱为 潦 / ( 麻 ) 棉 纤 棉、 麻 苎 / 维 混纺 的漂 白织 物为 倒 , 分析过 程 如下 :
应用 求混 纺织 物公 定 回潮率 公式得 出 ;

% —— 棉干 重 。
8 经 纬 纱混 合 后 备 纤 维 干 ■ 百 分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麻 棉 混纺 公定 回潮率 一


1 >

×
1 0 0
× P
× 1O0
式 中 P —— 麻 公 定重量 百分 率 。
Pc一 1 00 一 P ^ 一 P B
式 中 :c P —— 棉公 定重 量百分 率 。 P —— 涤 公定 重量 百分 率 。
1 旦
× 1 00

2 干 燥 经 纱 纤 维 组 成
依据 GB T 2 1 / 9 0中纤 维 紊纤维 和 聚脂纤 维 混 纺产 品台 量分 析方 法 , 出涤与 棉的 干重 百分 率 求
取 一 块织 物 . 形 或 方形 均可 , 剪 刀痕 需 在两 条 矩 但 经纱( 或纬纱 ) 间 。将 经纱 与 纬 纱 折 开 , 燥 至 恒 重 . 之 干 分 别称 重 注意: 以下 试验 的样 品均 来 自于 此 , 备份 样 品也 包 括 在 内 . 以应 取到 足够 量 的样 品 。 所
@ ;辟 j 物 千i ,, 眷 将; 5 手 组 弃刑 毛 t § 铂 圭

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

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

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1 概述对混纺产品进行纤维含量分析是纺织生产、贸易和科研中经常性的工作。

现行的国家标准有纺织品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用于纤维混纺及交织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本试验仅以二组分含量分析中的涤棉混纺产品为例来介绍,本法适用于除去非纤维物质后的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纺产品。

2 目的与要求通过测试,了解纤维含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二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其混纺比。

3 采用标准3.1 采用标准:GB/T 2910、ISO 1833《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3.2 相关标准: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GB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GB/T 2911、ISO 5088《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4 仪器与用具4.1 YG086型缕纱测长仪4.2 恒温水浴锅、索氏萃取器、电子天平(感量为0.2mg)。

4.3 真空泵、干燥器、250mL带玻璃塞三角烧瓶、称量瓶、玻璃砂芯坩埚、抽气滤瓶、温度计及烧杯等。

4.4 化学试剂:石油醚、硫酸、氨水、蒸馏水等。

5 原理混纺产品的组分经定性鉴定后,选择适当试剂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解的纤维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

6 取样取样应包含组成织物的各种纱线和纤维成分,试样数量应足够测试用。

7 试样及制备7.1 取试样5g左右,放在索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以去除非纤维物质,然后取出试样,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试样浸入冷水中,浸泡1h,每克试样再用100mL、温度为(65±5)℃的水浸泡1h,不断搅拌,最后挤干,抽吸(或离心脱水)后晾干。

7.2 被测试样如果是织物,应拆为纱线。

毡类织物剪成细条或小块;纱线剪成10mm长。

7.3 每个试样至少2份,每份不少于1g。

8 环境及修正温湿度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可在常温下进行。

棉涤混纺织物的结构与性能检测王嘉威资料

棉涤混纺织物的结构与性能检测王嘉威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分院:_____ 纺织分院 __ __________专业:__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__ ______指导教师:____ 邵灵玲 _ _ ____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所在学院纺织学院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学号2013010605学生姓名王嘉威指导教师杨乐芳起止日期2015.12.1至2016.4.28止目录1.前言 (1)2.原料鉴别 (9)2.1燃烧法鉴别纤维 (9)2.2 显微镜法法鉴别纤维 (9)3 .织物结构分析 (11)3.1 幅宽 (11)3.2 经纬纱线密度(采用徒手法) (11)3.3 织物密度(直接测数法) (12)4.织物性能检测 (14)4.1 拉伸断裂强力 (14)4.2 PH值测定 (15)4.2 摩擦色牢度检测 (17)4.3 起毛起球测定(圆轨迹法) (19)5.结论 (21)6.致谢 (22)参考文献 (22)棉涤混纺织物的结构与性能检测摘要:常买衬衫的顾客都知道,很多衬衫的面料标着涤棉或者是棉涤。

“涤棉”和“棉涤”,两个字的顺序一换就成了两种不同的面料。

“涤棉”面料是指涤纶的成分占60%以上,棉的成分在40%以下,也叫TC;“棉涤”正好相反,是指棉的成分在60%以上,涤纶的成分在40%以下,也叫CVC。

而文主要是通过燃烧法、显微镜法对棉涤混纺纱线的纤维进行确认与分析。

通过起毛起球法、PH值检测法、拉伸断裂法、皂洗和摩擦色牢度的方法对棉涤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鉴定。

关键词:棉涤混纺织物结构性能检测1.前言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也带动了世界纺织行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纺织品,人们对它的要求也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

追求美观、舒适、安全的纺织品才是现在人们的目标。

棉涤指的是涤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的织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涤棉混纺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采用65%-67%棉花和33%-35%的涤纶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涤棉布俗称棉涤。

用TCA/MC法测定涤棉混纺比

用TCA/MC法测定涤棉混纺比

用TCA/MC法测定涤棉混纺比
张欣
【期刊名称】《《纤维标准与检验》》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测定涤棉混纺比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硫酸法,测定时需要烘箱和脱水干燥器。

最近印度SITRA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估算涤棉净干混纺比的方法,即用三氯乙酸(TCA)/二氯甲烷(MC)试剂溶解涤纶纤维部分,并且给出了测定实际混纺比的修正系数。

TCA/MC法有TCA/MC快速法和TCA/MC调湿法两种: TCA/MC快速法把一个准确称量(干重,约0.5g)的试样放入带盖的锥形瓶(50ml容量)中。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张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4.11
【相关文献】
1.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及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TCA) [J], 卫晓红;李燕;张燕;王锟
2.TCA/MC试剂分析涤/粘混纺品的简化换算表法 [J], 杨立艾
3.TCA/MC法与硫酸法测定涤/棉混纺比的比对试验 [J], 张欣; 王洪
4.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K^+、Na^+、Cl^-、TCa、TCO_2、FBG、CRP干化学法测定参考区间调查 [J], 马东礼;曹科;李宝;杨庆斌;肖丽霞;罗小娟
5.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NTCA的光学纯度 [J], 都婷婷;黎利军;宋航;张义文;王欣;罗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混纺比与投料计算(精)

7混纺比与投料计算(精)


在投料时,涤应按62.68%,粘按37.32%的湿重混比计算重量和包数。
你会计算下列品种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的湿重混纺比吗?
1.涤/棉 T/C 65/35 J60s D混纺纱 2.涤/粘 T/R 65/35 40s D混纺纱 3.涤/腈 T/A 70/30 30s D混纺纱 4.棉/涤 C/T 60/40 26s D混纺纱 5.涤/棉/锦 T/C/N 50/33/17 21s D混纺纱
2、已知干重混比,推出湿重混比
棉包混合、称量混合时,湿重混比计算 yi (100 Wi ) xi n yi (100 Wi )
i 1
例:涤/粘混纺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的实际回潮率为0.4%,粘 的实际回潮率为11.0%,求两种纤维的湿重混比?
65(100 0.4) 62.68% 65 (100 0.4) 35 (100 11 ) 35(100 11 ) x2 37.32% 65 (100 0.4) 35 (100 11 ) x1
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
3 混纺纱工艺设计
3.3 混纺比与投料计算
张冶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混合方法
混合方法
1、棉包混和:在抓棉机上混,适用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
2、称重混和:在抓棉机上混,适用于混比要求精确的化纤混纺、色纺 3、条子混和:在并条机上混,适用于棉与化纤混纺、化纤与化纤混纺
环行式抓棉机
并条机
混纺比及投料计算
一、混纺比
1、干重混比
正确投料,保证混比准确!
在纱线产品标示代号中混纺比都为干重混比,混纺比允许误 差范围±3%。
问题?
已知干重混比,以及不同类型纤维条子的混合根数,如何计
算其中一种纤维条子的干定量?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Biblioteka ★ 纤维转移测试:示踪法和连续切片法。
18
《纺织材料检测》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加捻与纤维转移
(1) 概念 径向分布—指纤维在混纺纱截面内的分布。
纤维的内外转移决定于: ① 纤维性质 ② 纺纱工艺(成纱结构)
19
《纺织材料检测》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加捻与纤维转移
a. 纤维方面 ★ 长度:长向内,短向外。 ★ 细度:细向内,粗向外。 ★ 初始模量:初始模量大,向内。 ★ 截面形状:异形截面纤维,向外;圆形纤维,向内。 ★ 卷曲状态和摩擦系数:卷曲多,摩擦系数大,向外。
加捻对纱线影响
(2)股线伸长率ε% 同捻—纤维的倾角随α股线↑而↑,因此,ε%↑ 异捻—随着α股线↑,纤维倾角先是↓, 而后↑,因此,ε%也是先↓而后↑ 。
11
《纺织材料检测》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二. 加捻对股线的影响
加捻对纱线影响
(3)股线线体积重量和直径
★ 当股线和单纱同向加捻时, α对d和δ与单纱相似。 ★ 当股线与单纱捻向相反时,α小, δ↓ d ↑;
22
《纺织材料检测》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加捻与纤维转移
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 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 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内层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
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匀度变差。
7
《纺织材料检测》项目二 涤棉混纺纱结构与性能检测
二. 加捻对股线的影响
加捻对纱线影响
(1)股线强力 一般:股线强力>组成股线的单纱强力之和 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
1 概述
对混纺产品进行纤维含量分析是纺织生产、贸易和科研中经常性的工作。

现行的国家标准有纺织品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用于纤维混纺及交织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本试验仅以二组分含量分析中的涤棉混纺产品为例来介绍,本法适用于除去非纤维物质后的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纺产品。

2 目的与要求
通过测试,了解纤维含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二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其混纺比。

3 采用标准
3.1 采用标准:GB/T 2910、ISO 1833《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3.2 相关标准: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GB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GB/T 2911、ISO 5088《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4 仪器与用具
4.1 YG086型缕纱测长仪
4.2 恒温水浴锅、索氏萃取器、电子天平(感量为0.2mg)。

4.3 真空泵、干燥器、250mL带玻璃塞三角烧瓶、称量瓶、玻璃砂芯坩埚、抽气滤瓶、温度计及烧杯等。

4.4 化学试剂:石油醚、硫酸、氨水、蒸馏水等。

5 原理
混纺产品的组分经定性鉴定后,选择适当试剂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解的纤维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

6 取样
取样应包含组成织物的各种纱线和纤维成分,试样数量应足够测试用。

7 试样及制备
7.1 取试样5g左右,放在索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以去除非纤维物质,然后取出试样,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试样浸入冷水中,浸泡1h,每克试样再用100mL、温度为(65±5)℃的水浸泡1h,不断搅拌,最后挤干,抽吸(或离心脱水)后晾干。

7.2 被测试样如果是织物,应拆为纱线。

毡类织物剪成细条或小块;纱线剪成10mm长。

7.3 每个试样至少2份,每份不少于1g。

8 环境及修正
温湿度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可在常温下进行。

9 程序与操作
9.1 将预处理过的试样至少1g,放入已知重量的称量瓶内,连同瓶盖(放在旁边)和玻璃砂芯坩埚放入烘箱内烘干。

烘箱温度为(105±3)℃,一般烘燥4~16h,至恒重。

烘干后,盖上瓶盖迅速移至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分别称出试样及玻璃砂芯坩埚的干重。

9.2 试剂选配
9.2.1 75%硫酸:取浓硫酸(20℃时密度为1.84g/mL)1000mL,徐徐加入570mL蒸馏水中,浓度控制在73%~77%之间。

注意!初次作业人员一定要在指导老师的陪同和指导下完成!稀释硫酸过程:将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蒸馏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切忌蒸馏水倒入硫酸中!并且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9.2.2 稀氨溶液:取氨水(密度为0.880 g/mL)80mL,倒入920mL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9.3 化学分析
9.3.1 将试样放入有塞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200mL75%的硫酸,盖紧瓶塞,用力搅拌,使试样浸湿。

9.3.2 将三角烧瓶放在温度为50℃±5℃恒温水浴锅内,保持1h,每隔10min摇动1次,加速溶解。

9.3.3 取出三角烧瓶,将全部剩余纤维倒入已知干重的玻璃砂芯坩埚内过滤,用少量硫酸溶液洗涤烧瓶。

真空抽吸排液,再用硫酸倒满玻璃砂芯坩埚,靠重力排液,或放置1min 用真空泵抽吸排液,再用冷水连续洗数次,用稀氨水洗2次,然后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洗至用指示剂检查呈中性为止。

每次洗液先靠重力排液,再真空抽吸排液。

9.3.4 将不溶纤维连同玻璃砂芯坩埚(盖子放在边上)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后,盖上盖子迅速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干燥器放在天平边,冷却时间以试样冷至室温为限(一般不能少于30min)。

冷却后,从干燥器中取出玻璃砂芯坩埚,在2min内称完,精确至0.2mg。

注:在干燥、冷却、称重操作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砂芯坩埚、试样、称量瓶等。

10 结果计算
10.1 净干重量百分率的计算:
(34—1)
(34—2)
式中: ——不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率,%;
——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率,%;
——预处理后试样干重,g;
——剩余的不溶纤维干重,g;
——不溶纤维在试剂处理时的重量修正系数(涤纶为1.00)。

10.2 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百分率的计算:
(34—3)
(34—4)
式中: ——不溶解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
——溶解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
——不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率,%;
——溶解纤维的净干含量百分率,%;
——不溶解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溶解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测试结果以两次测得结果的平均值表示,若两次测得结果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时,应进行第三个试样的测试,测试结果以三次测试的平均值表示。

数值计算至小数点后两位,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11 测试报告
11.1 记录:执行标准、试样名称,编号等。

11.2 计算:试样各组成纤维的百分含量、净干重量百分率、结合公定回潮率的百分率等。

12 相关知识
12.1 试样预处理时,若试样上的水不溶性浆料、树脂等非纤维物质不能用石油醚和水萃取掉,则需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同时要求这种处理对纤维组成没有影响。

虽然一些未漂白的天然纤维(如黄麻、椰子皮)用石油醚和水的正常预处理时不能将所有天然的非纤维物质全部除去,但也不采用附加的预处理,除非试样上具有在石油醚和水中都不溶的保护层。

12.2 不同的混纺产品有不同的分析鉴别方法。

麻棉混纺产品的原料都是纤维素纤维,不能用常规的化学溶解法,常用吸附等温曲线法(FZ/T 01070.1)、数值逼近法(FZ/T 01070.2)或投影记数法测定;桑蚕丝/柞蚕丝用显微镜观察截面积的方法计算含量。

12.3 随着一些新型纤维例如: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Lyocell纤维等不断推出、应用,分析鉴别方法也随之展开:根据表面特征观察判断,然后用燃烧法、显微镜(投影)观察法、化学溶解法、药品着色法、红外光谱吸收法、密度法等分析其百分含量。

12.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混纺产品化学分析标准,世界各国均有类似标准,例如:AATCC 20A、ASTM D629、JIS L1030.2、DIN 54200等。

12.5 纤维含量分析中所用的普通烘箱是制约测试效率的瓶颈之一,有的专家提出,在不影响坩埚内纤维量的情况下,在坩埚周围形成高温低湿气流的环境中,可使坩埚内的水分含量迅速减少至恒重,目前这一课题在研究中。

13 思考题
13.1 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
13.2 如何分析涤/毛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