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调节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

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

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

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

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

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逐步下降,显示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及我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更多地由外需拉动转为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与今年一季度的修订数据相比,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由一季度的536亿美元上升到了二季度的70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亿美元,收益顺差7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

有关专家说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从数据上看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同时,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不过,进入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当月值比上月降低5.85亿美元,而出口当月值却依然创下历史新高;进口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从6月份的34.1%、43.9%下滑至22.7%、38.1%,进口同比增速下滑11.4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仅下滑5.8个百分点,这使得贸易顺差及其同比增速出现较快回升,这也是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有较大增幅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口和进口恢复并不同步,进一步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

研究一下此次发布的数据不难发现,尽管目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保持顺差态势,但国际收支状况继续趋于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效劳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到达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总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的幅度有一定波动。

主要表现在各个记账工程差额的波动,尤其以经常工程和资本和金融工程的变动最为突出。

自2005-201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但顺差的规模有所减少。

2011年,我国经常工程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工程顺差、资本和金融工程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

但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根底还不结实。

2013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重新反弹。

经常工程顺差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1187 亿美元,增长7.0倍;国际收支总顺差2171 亿美元,增长1.4 倍。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较大波动。

2012 年底以来,在主要兴旺经济体相继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两年来,对外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攀升、国外资本流入速度加快,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就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出现高额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反映。

但是,近年来我国持续高额、甚至是巨额的双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尤其是给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下面分别就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正负影响面加以分析:(一)双顺差的正面影响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扩大,有利于刺激国内需求,扩大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入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边际进口倾向比较低,外贸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所以外贸乘数比较大,从而使得经济增长的规模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净流入和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

由于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小于1,因而投资乘数总是大于1,在FDI投资乘数作用下,经济增长规模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2.双顺差可增加外汇储备,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双顺差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增强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3.双顺差增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

虽然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使得我国资本流动性比较大,双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效应,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并且双顺差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平衡经济总量。

(二)双顺差的负面影响1. 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而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近年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期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贸易、投资、物价、汇率。

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进出口增速回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2008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

这是自2003年我国GDP增速达到10%以来首次低于10%。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这说明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的增长正逐步放缓,全球经济的低迷,对我国的外贸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对外商在我国FDI投资的影响。

2005年到2009年中国FDI 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为603.25、630.21、747.68、923.95、900.33亿元。

由此可见2009年中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降低了3%左右,这说明,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外商在我国的FDI直接投资减少。

三、物价由于人民币对内贬值,我国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原因: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概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

如此巨大的人民币投资数额涌进市场,必然引发流动性过剩。

09.0909.1210.0310.0610.0910.1211.0311.0611.0911.1212.02由上图可见,CPI指数自09年12月后持续升高,居高不下。

2.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的股市受到波及,股价暴跌,股民信心下降,从而大量资金从资本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使物价上涨。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财务知识)国际收支失衡

(财务知识)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一、产生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七)过度债务性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段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一、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2、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

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二、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2、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3、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3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5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由于人们觉得人民币会在不久的将来升值,这对于做外贸 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人们就不愿意持有外汇。出 口企业尽可能早收汇、多结汇;进口企业则推迟和减少购 汇、付汇;个人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这些行为致使我国资 本流入增加和资本项目顺差过大。
Page ▪ 4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储备率过高的结构性失衡。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备率过高。
2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即我国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 多年“奖出限入”以及“超国民待遇”政策的杰作。这些 政策制度使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 目流入大于净流出的格局。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极多,我 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 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出口的多重限制。 发达国家为了避免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外流,几乎避 免它们的出口;而我国由于劳动力廉价,从而致使产品价格低,使它 们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人们更愿意出口。这样,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的出口就越来越少,而我国的出口则越来越多。
Page ▪ 3
Page ▪ 7
7
3、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 展。
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国际收支都是顺差,这使得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收支为逆差的国家心里特别不爽。 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来阻止我国的对外出口,比如反倾销、 反补贴等等措施。
Page ▪ 8
8
4、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就意味着国内资源 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4
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调节措施

我国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际收支不仅在总量方面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开始出现了以“双顺差”为特征的结构性转变。

此外,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活动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超过2009年上半年,并接近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前的2008年同期水平。

下半年,全球经济可能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国际收支仍将保持较大顺差态势。

那么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到底会出现什么影响呢?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对冲”过多流动性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外汇统一由央行购买。

因此,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动的吃进了很多外汇,从而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

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致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

由于基础货币投放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因而央行为了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缓解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从商业银行回笼资金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即外汇占款增量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需要中央银行“对冲”掉。

而近年来,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增量和基础货币增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在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甚至可能更加严重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第二,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摘要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本文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解,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双顺差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一、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一)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制定和实行了出口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分工。

外资企业最初进入我国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于是在我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进行外向型生产,进一步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

(二)投融资渠道不畅通与储蓄高于投资。

当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还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投融资渠道,保障投融资渠道的通畅。

如果企业需要投资,由企业自主决策;需要银行贷款,由银行独立审贷;中国政府将主要着眼于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消费率在gdp中的比率是下降的,而储蓄是在上升的。

这意味着这部分高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

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积极影响。

1、双顺差结构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金娟认为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已摆脱外汇缺口,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殷琳指出,双顺差表示了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内外经济交往过程中持有国外资产的增加,是国际收支处于有利地位的综合表现。

2、双顺差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持续扩大,特别是外资的净流人,对于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

FINANCE & ECONOMY 金融经济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花磊(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〇3〇001)摘要:2014年6月,我国外储余额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后,出现明显下降、快速滑落趋势,资本流出压力加大。

如何完善、丰富、合理利用国际收支政策调节工具,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际资本有序流动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选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资本流动;汇率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面临双顺差格局,外汇 储备不断增加,货币资金被动投放。

2014年6月,外汇储备 余额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是2001年的18.8倍。

但自 2014年2季度开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并成 逐步扩大趋势,资本流出压力明显。

国际收支形成了经常项 目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局面(见图1。

尤其是 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贬值预期与资本流出相互交 织,离、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

至 2016年7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伴随着银行结售汇逆差已回落 至3.2万亿(见图2)。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汇改前2015 年8月10日的6. 1162跌至1年后的6.6530(2016年8月10 日),贬值5358个基点,幅度超过8.77%。

为了稳定汇率预 期,央行和外汇局采取了一系列窗口指导和政策调控措施来 降逆差、稳预期。

这些调节手段逐步缓解了资金净流出压 力,平抑了境内外市场汇率波动,有效防范了大规模资金流 出和境外投机资金做空人民币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但与 此同时,是也引起了市场对于金融开放脚步停滞、窗口指导 政策缺乏依据和政策摇摆不定的担心和质疑。

图11982 -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差额情况(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注:从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国际 标准《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平 衡表。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 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 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 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 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
9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
构调整
2 、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 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10
3、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 展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加大,国内经济得 发展更多的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 动,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会对 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
不断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的 对外清偿能力。 2、较高的清偿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 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可 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类贷款
8
3、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 货紧缩的压力
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 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 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1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 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 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我国的国际收支 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 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2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 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 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引言】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关键词】中国经济;储备资产;资本流动;国际收支【正文】一、国际收支失衡概况(一)全球国际收支的主要状况2009 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回升,主要来自政府财政刺激和再建库存的拉动,但私人部门并未实质好转,消费疲软、失业高企、信贷收缩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自主增长动能尚未完全启动。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希腊债务危机逐步升级,发展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焦点。

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联手出台一揽子救助措施,帮助欧盟成员国应对危机,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财务整顿。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集中表现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

在三大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日本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欧元区的经常项目账户基本保持平衡。

(二)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状况2009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 之比为6.1%,较上年下降3.5 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呈回落态势,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负,内需的贡献力度加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企稳回升,外汇资金净流入规模逐步恢复,下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高于上半年,并呈现正增长。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日本国际收支失衡案例分析
总结词:日本长期存 在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量贸 易顺差和资本流入。
详细描述
贸易顺差:日本长期 存在贸易顺差,主要 是由于出口导向型政 策和高质量产品优势 ,导致出口大于进口 。
资本流入:日本吸引 大量外资流入,主要 是由于国内市场潜力 巨大和投资环境相对 稳定。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汇率和国际收支。提高利率可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从而降 低进口需求;反之,降低利率则可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降低本币汇率,从而增加出口需求。此外,调整货币 供应量也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
微观经济政策调整
要点一
价格政策
通过调整国内物价水平,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提 高国内物价水平可以增加出口供给,降低进口需求;反 之,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则可以减少出口供给,增加进口 需求。此外,通过价格政策的引导,还可以促进企业提 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出口 供给。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
常用的衡量国际收支失衡的指 标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
备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了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地区的 货物、服务、收入及资本往来
的详细情况。
外汇储备则反映了一国持有的 可兑换货币的总量。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可能会对一国的 经济、政治和安全产生重大影 响。
要点二
贸易政策
通过调整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影响进口需求和出 口供给。提高关税可以增加进口成本,降低进口需求; 反之,降低关税则可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需求。 此外,非关税壁垒也可能影响进出口贸易,如配额限制 、进口许可证等。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还可以促进贸 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贸易效率和竞争力。

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

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

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评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及变化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表示在一国的国际收支中的其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除去官方储备)一同发生外汇支出小于外汇收入的盈余状况。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

“双顺差” 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积极影响(一)双顺差结构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双顺差的出现和持续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等目标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双顺差结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经济的增涨,扩大了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双顺差结构为缓解我国就业矛盾、扩大内需作出了贡献双顺差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

(四)双顺差结构促进外汇储备的增长。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消极影响(一)双顺差结构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明显加大使得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被迫发行本币而收回外币,这就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冲销方式维持国内货币供给稳定的成本和难度,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

(二)双顺差结构加剧了我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

经常账户的顺差来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迅速增加的结果。

而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必然会加剧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对他国的出口构成威胁,很容易招致世界一些国家的不满,引来他国的攻击和报复,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伴随而来。

遇到出口国家的不满,导致贸易的摩擦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定价低出口量巨大,对他国的同行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中国在多个产业上的大量出口造成的贸易顺差,势必招致他国的不满,产生贸易摩擦,使得贸易条件恶化。

(三)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出现巨额盈余,接下去的严重的后果是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的贸易逆差国家大部分是欧美发达国家,长期的逆差使得他们持有大量的人民币,为了自身利益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则直接造成我国出口受到干扰;市场投机盛行;新增海外投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受到冲击。

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作者:匡忠华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9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实现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物价指数创历史新高等经济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物价国际收支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发生的系统记录。

其失衡表现为经常性项目和资本与金融性项目之和为顺差或逆差。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均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性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性项目顺差。

双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加,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从2000——2011年逐年增加,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比2010年末增加3502亿美元。

外汇储备增加额连续五年年增长额超过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超过万亿美元,2010年年末余额相当于2000年的17倍多。

外汇储备越多,表明我国的国际收支越失衡;那么,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经济有哪些影响?一、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占款是指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国基础货币投放,所购买的外汇资产构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具体表现为:中央银行购汇—>形成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增加由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产生大量的双顺差,从而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外汇储备激增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过大并且是逐年增加。

这些基础货币流入商业银行后,通过不断地存、贷的货币过程,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创造出大量的派生存款,使货币供给数额不断放大。

这些资金对资产泡沫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通货膨胀。

(一)外汇储备过多导致银行存款过多根据货币发行量=满足经济发展新需要的货币量+外汇占款。

当外汇占款是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之下,其市场上新增的外汇占款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当外汇占款超过一定的数额时,这时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带有较大的被动性,因为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必须由中央银行购买。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

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

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存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顺差”现象的出现,顺差在一段时期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态势,但是持续扩大的顺差也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积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国际收支顺差的策略。

标签: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影响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时,也出现了收支顺差的现象,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体现在短期之内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环境等。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促进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积极影响状况1.国际收支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

首先,经常项目作为国际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项目,它的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经常项目顺差能够刺激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经济总额,保障经常项目顺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净出口总额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导致国内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国净出口贸易的增强,所以,国内需求就会不断提高。

资本项目主要是一个国家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因此,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资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国商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因此,资本净流入就会占国内总需求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同净出口的乘数效应一样,在外商投资乘数的推动下,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数同时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调节政策分析【摘要】国际收支不仅是各国经济领域内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各国间结算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依据。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是该国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

本文将从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入手,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指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中国经济一、引言——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这个概念,最初出现于17世纪初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迅速上升的净对外债务。

在这种格局中,美国似乎成了众矢之的。

亚洲国家在这一格局中则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通常情况下,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全部记录。

它不仅包括商品与劳务、资本项目等收支,而且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而不论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不必依靠调节性的交易而以自发性交易就能实现的平衡,因而也是真实的平衡。

如果必须以调节性交易维持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因为这种平衡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平衡,而不是真实的平衡。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外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不均衡,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等问题。

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化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这一转变,既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

不仅如此,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国内资金过于充裕,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对物价稳定造成潜在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难题,长期下去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充分发挥其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的比较优势,货物出口持续增加。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这自然会加大我国国际贸易的不平衡。

我国经常账户中服务收支逆差的原因在于我国电信、金融、保险、运输等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尚处于低水平,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范围限于国内,对外服务能力弱。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以及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后对服务业需求的增加,服务业的跨境提供成为必然。

2、大量吸收外资而对外投资渠道不畅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和领域不断扩大,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从而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而与此同时,作为需求约束型的经济,我国一直沿袭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需弥补内需的一般做法。

长期以来“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鼓励贸易出口,减少贸易进口”这种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3、我国资本项目的非均衡管制。

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的要求,但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又一具有标志性的举措,但我国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资本项目管制方面存在的非均衡现象突出表现为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

与“引进来”相比,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还非常滞后,这主要源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对外投资能力不足。

1994~2002年我国对外国和港澳地区的直接投资共233.47亿美元,年均仅25.94亿美元。

据1999年的《世界投资报告》,一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1.1,而中国2002年该比例为1∶0.05,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直接投资结构的不对称。

4、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尤其是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增量和增速水平的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数量逐渐取代国内企业。

因此,某种程度而言,加工贸易方式的存在必然引致贸易顺差。

这从近年来外资持续大量流入而贸易项目并未出现逆差可见一斑。

三、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于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一定伴随着贸易逆差的缩小和美元汇率的波动,因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储备资产、人民币汇率以及宏观经济稳定上。

如果美元发生恶性贬值,世界经济将受到较大负面冲击,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宏观稳定也将受到较大的紧缩冲击。

首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对美的贸易顺差是中国获得整体贸易顺差和维持贸易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只有与美国保持贸易顺差才能实现总体上的贸易平衡。

同样,美国即使对中国保持逆差仍然能实现总体上的贸易平衡。

而且,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要弱于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影响。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使得中美贸易特别容易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对象。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也特别容易受到美国关注的原因。

因此,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会更加频繁与剧烈。

其次,对储备资产的影响。

由于美元贬值,对于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来说,势必遭受一定的价值损失。

同时,外汇储备大幅度地转换持币结构又会加速美元的贬值。

因而对储备资产的处理显得比较尴尬。

需要认识到的是,这种损失是必然要发生的,也是中国维持宏观稳定的一种必然的代价。

再次,对人民币的影响。

美元汇率波动和阶段性贬值仍然会成为调整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但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契机。

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

四、对策分析2006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加之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盈余,固然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格局变化的因素,但在更深层次上则与我国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面对这种情况,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必须对症下药,坚持从国情出发,注意借鉴国际经验,多方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国际收支均衡重要性的认识。

转变国际收支顺差越多越好的观念,将单纯创汇目标转变为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总体和最优配置。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内外部均衡的总体目标,制定长期、稳定的外贸、外资及国际收支平衡战略,保持对外贸易总额和利用外资的合理增量和增长速度,实现国际收支总量平衡略有顺差,避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现象。

第二、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

作为大国,经济发展应立足于扩大内需,出口占GDP的比重将会呈下趋势,但是出口的绝对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水平看,继续支持出口可缓解我国的就业和内需不足的压力,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以及经济的内部均衡。

增加进口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民福利和生活素质。

但是,增加进口要取决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效果,要由市场决定,由企业自主选择。

在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第三、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在我国国内资本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能填补我国的巨大的技术缺口、就业缺口、市场缺口、税收缺口,所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仍是必要的,但应逐渐取消其超国民待遇,防止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

目前关键是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抑制投机性热钱的流入,加大反洗钱的力度,通过利率、租金、税率等价格信号调节资金流向。

第四、逐步扩大资本流出,由境内利用外资向境外利用外资转变。

在国内储蓄持续增长的形势下,由于资金进出渠道不对称,外资大量流入,使得国内资金相对过剩的问题愈发突出,如果不及时开放资本的流出,而只是一味鼓励资本流入,有可能加剧国内的资产泡沫。

适时推出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并使资本外逃成为受监管的资本输出,从而使资本与金融账户、经常账户的收益项趋于平衡。

第五、增加汇率弹性,实现汇率政策的“归位”。

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将抑制出口、鼓励进口,抑制资金流入、刺激资金流出。

从我国出口结构、产品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发展与人民币综合汇率关系不大。

在我国自主性交易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固定而被迫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的成本很大,而且在受到实际冲击时不可持续,这必然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解决我国汇率政策“缺位”状况,真正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充分发挥汇率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调节功能。

最后,应当理性看待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我们追求的国际收支平衡是相对的平衡,现在的格局是世界范围产业调整的结果,所谓的失衡,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又是平衡的。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中国一半都是加工贸易,这是因为中国其他资源短缺,有的就是劳动力,加工贸易可以说是不出国的劳务出口,所以中国的外贸发展是必然的。

中央政府也一直在力图调整出口结构,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企业行为,政府的调控作用不会很明显,并且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企业对政策的反应也不会很灵敏,这样,有些问题就不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解决的。

而现在国内的供给很强势,即使政策上有一些引导,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因为根本的格局是市场决定的。

贸易顺差和高额外储备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其积极意义,中国的经济地位和贸易地位的提高,也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功劳。

参考文献:[1]李天德.国际经济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严兵.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的国际收支风险问题.国际经济合作.2005.[3]黄梅波.世界经济·国别经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4] 温家宝在全国人大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J].今日中国论坛,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