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
前面两个子目与第三子目之间,是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
前两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讲述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是为讲述原始农业的发展作铺垫。
原始农业的发展是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识读《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2、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表格归纳法,问题导学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授课类型:新授型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到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
但大家想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提问: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种地,将一时不能吃的动物饲养起来,等食物短缺的时候再吃等)教师指出: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讲授新知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自己整理关于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填写下表:(2)问题思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回答。
初一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在农作物种植和房屋的建筑方 面不同?
请归纳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 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生活时间:都是在五六千年前,都处在农耕时代。 ②生产工具:都普遍使用磨制工具。 ③生产方式:都是种植农业,都有原始的畜牧业和制陶业。 ④生活方式: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会建造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相比,在生产生活 上有了哪些进步?
原始居民 北京人
河姆渡人
时间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居住房屋 手工业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约五千年前 2.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 耒耜 4.农耕作物: 最早种粟和蔬菜 5.原始饲养业: 猪 狗、水牛 6.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 纺织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尖底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 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 汲水器。
使用方法: 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
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 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 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 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溢出。
能制造色彩鲜的 彩陶 , 已会 纺线 、织布、制 衣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生活时间:都在五六千年前,都处于农耕时代。
②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生产方式:都是种植农业,都有原始的畜牧业和制陶业。 ④生活方式: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会建造房屋。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物 品 主 要 放 在 了 男 子 的 身 边 。
幼 童 。 三 人 同 时 埋 葬 , 但 是 随 葬
墓 中 男 子 是 墓 主 , 旁 边 是 女 子 和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看 看 古 代 劳 动 人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 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陶 盆 画面上的鱼,圆眼张口,露齿扬鳍,神态十分逼 真、活泼,生动地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渔猎生活的
密切关系及其彩陶的烧制技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织 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原
始
的
农
半坡原始居民
耕
生
活
大汶口文化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 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河
陶 猪 、 陶 羊
姆 渡 遗 址 出 土
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 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最吗你 早?知 种哪道 植个水 水国稻 稻家的 的是生 国世长 家界环
?上境
民 智 慧 的 结 晶
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
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其特点是: 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 环耳用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 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
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 房屋有十几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 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墙基,房屋比较耐 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迹的发
历史七年级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 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
•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 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 农耕”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大汶口白陶
想一想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出现
从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 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 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 家。
练一练
•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B C D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⑶说明:人们能够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半坡舞蹈纹彩陶盆 半坡人面网纹盆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 七千 年 地区 长江 流域 已使用 磨制 石器,用耒耜耕 原始农耕 地,种植水稻 打猎、捕鱼;住在干栏式 房子, 生活情况 会挖掘水井
时间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 六千 年 黄河 流域 普遍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粟 、 蔬菜等 打猎、捕鱼;住在半地穴式 房 子,使用弓箭
•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 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 • ——《白虎通》 • 阅读材料回答: •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 农耕” •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人教版中学历史第七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部分: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前言: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我们接着往下看↓二、半坡居民:1、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2、半坡文明的特征:(1)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半坡文明处于母系氏族时期,是我国最完整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
(3)半坡文明手工业发达,制造了大量彩陶,并绘制了美丽的花纹。
(4)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
3、半坡文化所处的时代: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处于氏族公社早期的母系社会,尚无贫富分化。
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中国逐渐进入父系社会。
4、生产生活特征总结: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
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
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
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三、河姆渡居民:1、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2、河姆渡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这些工具由找到的岩石加工而成,通 常是通过敲击、磨削和损毁来形成所
需的形状,比较粗糙。
旧石器时代
10000多年前
磨制 石器
对石器通体磨光的磨制石器,是主要 的生产工具。
外形规整,分工明确
新石器时代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 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北方:粟作
农作物种植
南方:稻作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从“豕”到 “家”
家畜饲养的出现
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磨制石器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北方:粟作
农作物种植
南方:稻作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家畜饲养的出现
聚落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 展的重要标志
形原 成始 奠农 定业 了为 重古 要代 的文 物明 质社 基会 础的 。
聚落
聚落的出现 为人类提供 了更好的生 活环境和社 会支持。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工具 原始农业 原始家畜饲养 原始手工业 原始住宅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
规格: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
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9张PPT
考古镜头二:农作物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及陶罐
粟性喜高温,耐旱
考古镜头三:家畜
结论: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饲养家畜; 猪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考古镜头四:生活工具 飞石索是怎么操作的?
②飞石索 ③陶球、石球
①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
考古镜头五:陶器
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对比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得 出哪些共同的特征?
聚落
饲养家畜
种植农作物
使用磨制工具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长江
黄河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 今5000年,长江淋雨和黄河流域 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同学们 课后查询资料谈谈你对“中华五 千年文明”的认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结论:
陶猪
河姆渡居民 已经开始了原始畜牧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狗头骨
猪下颌骨
考古镜头四:房屋
请问这种房屋有什么优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 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 蛇、虫、洪水、等的侵害;
➢ 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 房多用的效能。
考古镜头四:房屋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结论: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水稻遗存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考古镜头二:农业工具
石凿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 手工业
建造半地穴 式房屋 制造彩陶、 纺织
建造干栏式 房屋 制造陶器、 玉器和造船
半 坡 河 姆 渡
约六
千年
约七
石刀 耒耜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千年
饲养水牛、 猪和狗
课堂检测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半坡氏族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C
A
课堂检测
4、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 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C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5、下列各项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北京人 ②河姆渡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课堂检测
1.看图分析:
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 彩绘动物图案,它们 是什么动物?你能说 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 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 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 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课堂检测
3.找一找: 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 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 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谢谢大家!
三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 潮湿温热。这种房 屋可以防潮,通风。
河姆渡
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出土的 猪纹长圆形钵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时间、起源地: 距今9000—7000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 河流域 过程: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耕种。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白陶
大汶口晚期的 墓葬里, 墓葬里,为什么 有了随葬品? 有了随葬品? 应怎样看这一 现象? 现象?
原始 距今 生活 原始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居民 时间 地区 农耕 河 磨制石器 姆 约七千 长江流域 渡 耒耜耕地 饲养家禽
年 浙江余姚 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 等动物
原始 手工业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 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 原始社会的人, 野外采集、 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 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时间: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食物: 食物: 水稻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住房: 住房: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五、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食物: 食物: 粟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住房: 住房: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干式住房、 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 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 屋,这两种房屋建筑有 什么不同? 什么不同?
制造陶器、 制造陶器、 玉器和原始 乐器 制造彩陶 制造彩陶、 彩陶 织布制衣 制造黑陶 黑陶、 制造黑陶、 白陶. 白陶
半 坡 大 汶 口
约五、 约五、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六千年 陕西西安 种植粟
约四、 约四、 黄河流域 五千年 山东泰安
1、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A .半坡原始居民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 尧舜禹时期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B
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 黄河 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和_____流域 的早期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 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_ 粟 的国家。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我夯基我达标1.距今5000多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甘薯 C玉米 D粟1思路解析:水稻是河姆渡人最早种植的,玉米和甘薯是明朝时由南美洲传入的,只有粟是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
答案:D2.我们都向往居住在优美舒适的房屋中,5000年前北方半地穴式房屋的建造者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2思路解析:河姆渡人居住在南方,不可能建造适应北方气候的半地穴式房屋;北京人、山顶洞人虽然居住在北方,但住在山洞里,还不会建造房屋;只有半坡人既生活在北方,又会建造房屋,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3.半坡遗址位于现在的A.云南元谋B.山东泰安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3思路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做。
云南元谋是元谋人遗址所在地,山东泰安是大汶口人遗址所在地,浙江余姚是河姆渡人遗址所在地,陕西西安才是半坡人遗址所在地。
答案:D4.在生活方式上,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共同点是A以畜牧业为主 B以渔猎为主 C以采集为主 D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4思路解析:畜牧业、渔猎不是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采集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而原始农耕则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答案:D5.黄河流域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著名居民是_______________,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_______________.5思路解析:本题有两个限定条件即黄河流域和最早进入农耕生活,我们应当依据条件逐步缩小范围,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著名居民有两个,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而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则只有半坡原始居民了。
水稻最早产生于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则是这一地区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远古居民,所以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6.在原始时代,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_________。
________遗址和_________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PPT课件
约7000年左右
3.代表类型
河姆渡
南方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生活
4.原始农耕之一居住情况
河名姆渡称文化:遗干址 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 人,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说明河姆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4.原始农耕之二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居民已经 挖掘水井,饮水 方便。
5.原始畜牧业——家畜饲养
河姆渡出土河狗姆骨渡人家河畜姆以渡出土猪下颌骨 猪、狗和水牛为主
牛 肩 胛 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6.原始手工业之一陶器
蒸食物
说明河姆渡人 会制作陶器。
6.原始手工业之二玉器和乐器
玉 璜河姆渡人会制作
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 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江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河姆渡出土碳化稻谷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4.原始农耕之四农业工具
骨耜
是用偶 蹄类动 物的肩 肿骨制 成的
骨耜
耒耜
河姆渡人 农业工具以 骨耜最为典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3.代表类型 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
4.原始农耕
⑴居住情况 干栏式房屋和木构水井 ⑵工具制作 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⑶农耕作物 栽培水稻
5.原始畜牧业 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6.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和天然漆。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时间 地点 房屋
半坡 居民
距今约6000多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4.原始农耕之二工具制作
观察图片,说说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渔猎工具有哪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 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原始社会即将解体,阶级社会即将到来
原始 距今 生活 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 原始家畜 原始 农耕 饲养业 手工业
河 姆 渡
约七千 年
长江流域 浙江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我国哪 个地区的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材料一代表了南方长江流域;材 料二代表了北方黄河流域。
(2)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半坡 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有哪些共同 特点?(2)共同特点是:普遍使用磨制
石器;出现原始农耕业;居住在房 子里,过着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 学会了制作陶器。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1)材料一代表了南方长江流域;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根据P9第一段小字和本图:
你能推测半坡人的能吃到的食物吗?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材料二代表了北方黄河流域。
饮食习惯 B.
原始农耕: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原始家畜饲养业:饲养家畜(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原始生活:
定居,住干栏式房屋
动动脑: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 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食物来源:不固定(采集与渔猎);固定(原始农业)
居住条件: 天然洞穴;定居 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打制;磨制。耒耜、制陶、挖井、制 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社会分工:无明显分工;出现原始农业、
第2课_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作为耳饰的玉器 这是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骨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出土的纺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时间 7000 年前 五六 千年 前
地点 长江 流域 黄河 流域
代表 居民
食
住
用
黑陶、 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玉器、 居民 房屋 乐器 半坡 居民
半坡 石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这是什么?说明什么? 河姆渡出土陶狗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出土陶猪 河姆渡出土,这是什么?说明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姆渡遗址 猪纹陶缽 [b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出土鱼纹陶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绘有这类 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 出现了海洋中的 生物,这又说明 了什么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 耕文化的特征 • 根据《课前预备》,把答案画在书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为什么到那么远的地方找食物? • 食物离家越来越远,季节变迁的影响 • 原始人走出山洞之后的下一个落脚地在 哪儿? • 住哪儿? • 吃什么?用什么劳动? • 不够吃还吃什么? • 用什么装东西? • 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 从不断迁徙到定居生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是做什么用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粟
彩陶、 半地穴 文字 式房屋 符号、 纺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大 汶 口 类 型 八 角 星 纹 彩 陶 豆
课件3: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思考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半坡人创造了哪些原始艺术呢?
人面鱼纹陶盆
鱼纹彩塑陶盆
原始 艺 术
原始符号
第2课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农耕生活的?
一江下游 2、生产和生活
距今7000多年
河姆渡人是怎样生产、 生活的呢?
河姆渡
一、河姆渡人的原始农耕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下游 距今7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烧制黑陶 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复原图
苇席残片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
西安半坡发掘遗址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中游 2、生产和生活
距今5000多年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定居生活 出现原始艺术
3、氏族
半坡
半坡遗址想像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仔细观察《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 坡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_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
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黑陶乌黑发亮;白陶胎薄质硬,色泽明丽。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有的随墓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
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些墓葬里,还出现了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
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中发现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墓葬,其中有个大墓,墓主是一成年女性,头戴象牙梳,手有指环,左腕套着玉臂环,颈部佩有大理石和松绿石串起来的装饰品,并有陶器、雕花象牙筒、猪头骨等大量随葬品。
有的大墓坑有4米多长、3米多宽,随葬品竟多达160多件,内有多种精致的装饰品。
对比之下,该遗址已发掘的133座墓葬中,有80座的随葬品只是一般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还有8座竟然完全没有随葬品。
随葬品的多寡和有无,是死者生前占有财产多少的记录,是贫富分化的反映。
从而表明,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期,贫富悬殊的情况已经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2022年课程标准】1.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2.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3.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栽培稻。
黄河流域栽培粟和黍。
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2.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兴起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由食物的
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
易误警示
使用磨制石器
....的时代,称为“旧石器
...时代”。
...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
....的时代,称为“新石器
北京人
.........多使用磨制石器,比北京人进步很多。
...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
基础过关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万古江河》。
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2.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下列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是()
A. 大豆和小麦
B. 花生和高粱
C. 甘薯和玉米
D. 水稻、粟和黍
4.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5.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条件
D. 劳动技术
6.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
C. 水稻、玉米
D. 粟、小麦
7.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8. 下列图片反映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图片与文字历史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
A. ①——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
B. ②——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器具
C. ③——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
D. ④——半坡人居住的房子
9.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云南元谋县④北京西南周口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0. 下列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之处的有()
①都饲养家畜②都过着农耕和定居生活③都使用磨制石器④都能制造陶器⑤都种植水稻⑥都住着干栏式房屋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11. 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
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这说明
A. 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
B.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 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 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12. 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B. 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巴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C. 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D.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食物话变迁】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1) 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 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 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 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5) 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14.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当时什么产业开始出现?请在材料中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学习,你对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15. 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房屋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图二房屋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此影响下,图一、图二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小题1】
(1)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
【小题2】(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题3】(3)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小题4】(4)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小题5】(5)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14.【答案】(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粟。
(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15.【答案】(1)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3)地理环境的不同/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冬冷夏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雨,干栏式建筑可以通风防潮,防蛇虫猛兽之害,上面住人,下面可以饲养牲畜:粟:水稻。
(4)说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方式,人口的增长促进人类文明向农耕社会迈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