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预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则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敬重学生独特感悟,并通过学生的独特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到达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爱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愉快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
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识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在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构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沟通。

〔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慨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触。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察。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触了?生沟通,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触,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触,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触读出来。

4、沟通: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触和大家共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触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情绪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故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故乡,
西边是长安〕它的故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情绪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会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信任你如今肯定能读出自己的感触。

〔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喧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协作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喧闹呀,谁能通过朗诵把咱们也带到喧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4、〔课件句子〕带领你的这种感触,来读这句话。

〔假如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越发想念故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触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协作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喧闹呀,谁能通过朗诵把咱们也带到喧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4、〔课件句子〕带领你的这种感触,来读这句话。

〔假如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欢喜啊!
1、从这段中,你感触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愉快啊!看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沟通〕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触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

〔生齐读〕
5、〔切换音乐想念〕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肯定也在……
你想叙述什么呢?
7、他叙述出了自己的感触,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诵叙述自己的感触?〔指名读〕
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此时此刻,兄弟们肯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想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情愿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单独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喧闹场面,想起了在故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想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老师范读整首诗〕
2、刚刚,教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叙述我对故乡的想念,教师信任你们也肯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情绪,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照评价,体现独特化朗诵。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相同,把自己的感触叙述出来。

〔指名读〕
四、情感延长,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慨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教师从其当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按照解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挑选你喜爱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在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完结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王维寂寞、想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办法
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喧闹场面下内心的寂寞与思乡之情
2、诗文对比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看法价值观:
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想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想念之情
教学难点:
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叙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朗诵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佳节:美妙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
〔课文中心词〕思亲:想念亲人〔华山以东〕
2、简介王维
〔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出名的诗《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根底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
3、解说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拟特别,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跃、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想念之情来写的。

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办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初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
二、诗文对比,理解古诗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触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触。

2、沟通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寂寞
〔1〕15岁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伴侣。

〔2〕与我们同学相比拟,体会王维的寂寞。

〔3〕不觉已经两年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

再次与自己比拟体会王维的寂寞。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出王维的寂寞。

3、理解异乡,异客
说话练习:长安再繁荣,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
则,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4、“异〞字解释:
理解异:1、奇妙,特殊;2、别的;
异乡,异客中异的理解
5、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寂寞与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相对应。

有感情地朗诵这句诗,读出王维的寂寞。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说说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指名说〕
出示图片〔观赏着一张张图片,你能用那些词语来形容人们过重阳节的情景〕出示:“喧闹〞
2、重阳节,长安大街也是一片喧闹的情景,课文第二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喧闹来?画出相关语句,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的体会跟你的同桌说说。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喧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关词句,说体会
①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说喧闹。

〔2〕有感情地朗诵〔读出喧闹的场面〕
3、理解字词
度:1、表示事物的性质;2、限度;3、量词,次;4、过
一年一度〔〕欢度节日〔〕、
4、在这喧闹的节日里,王维诗怎样的?
〔1〕有感情地朗诵句子
〔2〕这与哪句诗相对应?“每逢佳节倍思亲〞
〔3〕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4〕理解诗句,倍:越发,读出感情〔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学要求:
〔1〕朗诵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沟通:说“思亲〞
〔1〕王维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他的兄弟们,看,文中还有一个省略号呢,你能把他补充出来吗?
4、说话练习:
〔1〕以前在故乡时,每逢重阳节我与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伴侣_________。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人还有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呢。

比如说__________________。

5、可现在,我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这怎么不让人想念呢!读出想念之情。

6、沟通古诗的意思,说说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谁?
7、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中,王维想到了无数人,无数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静〔心绪不宁〕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抓住重点字词〕
3、全体朗诵〔配乐〕
4、吟唱古诗
四、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
(1)以后,人们离开故乡,漂流外地,每逢节日总是特殊想念故乡想念亲人,此时人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为此,这句诗也成了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无数同学离开故乡,遇到团聚佳节,心中弥漫对亲人的无限想念,此时我们就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思念妈妈和你,此时他也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过年,心中无限惆怅,此时,我们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想念故乡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露从此夜白,月是家乡明。

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杂诗》
君自家乡来,
应知家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文包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

借文学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课,在之前试上中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都给我提出了许多珍贵的倡议。

在几经修改中,我终于决定本堂课的教学。

1、抓住文章的题材决定教学办法。

本文是一篇题材特别的文章,文包诗。

按照古诗包含的情感再现诗人创作场景与诗人当初内心活动。

因而就此我决定文本的学习办法为“借文学诗〞。

借助课文来学校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触古诗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中,我先出示课文,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来体会诗人的心理。

如第一小节中“15岁〞、“离开故乡〞、“两年〞等词语体会王维当初的年幼、寂寞。

第二小节中“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再现当初喧闹的场面,并与诗人当初的寂寞形成鲜亮的对照,从而突出诗人越发想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感情。

在这根底上理解古诗,学生觉得简单了多。

2、以古诗为主
本文虽说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但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古诗为主。

上课伊
始我出示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古诗的节奏。

在理解课文时,通过每一小节的学习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并读出感情。

在课文完结时学生对人物感情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情感也进一步的升华,学生朗诵古诗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

3、“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老师为了不教。

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学问更要教会学生的学习办法。

在课文第一小节中我们师生一起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二小节中我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课文哪些句子、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长安大街的喧闹?画出句子圈出词语把你的感触跟小组沟通一下。

;第三小节中,我直接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诵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样通过先扶后放的办法教给学生学习办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