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近年来,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制定政策、规章和法律,以及执行和监督这些政策的过程。
经济发展则是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和进步。
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可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等方式,鼓励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政府还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供给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方向倾斜,以实现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推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有监督和约束作用。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可以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加强对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
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加强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通过行政管理的监督和约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可持续的动力。
最后,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变化也会对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会日益复杂化,政府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
另外,经济发展也会对行政管理的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需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行政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行政单位经济业务关键岗位职责

行政单位经济业务关键岗位职责一、财务主管财务主管是行政单位经济业务中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1. 负责编制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制定财务管理政策和制度。
2. 组织实施行政单位的财务核算、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负责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4. 监督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稳定和合规运营。
二、采购主管采购主管是行政单位经济业务中的关键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行政单位的采购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1. 负责行政单位的采购计划编制和采购策略制定,确保采购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行政单位的需求。
2. 组织实施行政单位的采购活动,包括供应商的选择、谈判和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的效果和质量。
3. 监督行政单位的采购过程,确保采购活动的公正、公平和透明,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4. 跟踪和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及时处理采购中的纠纷和问题,保障行政单位的采购利益和权益。
三、资产管理主管资产管理主管是行政单位经济业务中的重要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1. 负责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登记、评估和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价值的最大化。
2. 制定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资产的清查、处置和更新工作。
3. 监督资产的使用情况,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滥用,确保行政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
4. 跟踪和评估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变动,及时报告和处理资产相关的问题和风险,保障行政单位的资产安全和管理水平。
四、成本控制主管成本控制主管是行政单位经济业务中的关键岗位之一,主要负责行政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1. 负责行政单位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政策和措施,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2. 跟踪和监控行政单位的各项成本,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和浪费的问题,提出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的建议。
经济和行政管理

论经济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姓名:***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组合部,既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受经济体制的制约。
本文将分两个层次探讨经济与行政管理之间的深层关系。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对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加以归纳分析。
其次进一步地结合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和新局面,重点探讨新兴的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之间的深层联系。
根据本文的分析,经济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行政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种理性选择、行政管理也是对行政法治的一种补充和配合、行政管理是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市场经济知识经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是行政机关为谋求当事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而且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具有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接受性等特征,它既不同于设立规范的行政立法行为,也不同于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执法行为,又区别于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契约行为,它与这些行为共同构成行政机关的行为方式体系,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各有所长地调整社会生活,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由于行政管理行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起着补充和替代、辅导和促进、协调和疏通、预防和抑制等积极作用,显现出特殊的功效性和适应性,因此,20世纪后半期以来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各国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成为当代行政科学特别是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
2目录一、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4)1、效率机制效率观念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4)2、法律规范约束机制与信用约束机制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律规范约束机制强化的社会 (5)3、物质利益驱动机制与竞争机制 (8)二、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9)1、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 (10)2、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 (11)参考文献 (15)3一、市场经济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篇

经济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篇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实际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经济管理,一个是行政管理,下面是关于经济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经济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一、知识管理的内涵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作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顺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才能等实践状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实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开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置才能以及人的创造发明才能这两方面停止有机的分离。
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的,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开展为最终目的。
因而,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互相作用和内在联络决议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
我们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根底,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艺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
从构造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
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置才能与人的知识创新才能的最佳分离。
知识管理请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完成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聪慧和创新才能,博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理论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表现。
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置才能与行政人员创新才能互相结台.进而加强行政单位应变才能和预见才能。
1.在行政决策上完成由传统形式向网络化转变网络技术不只能进步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构成有效的监视。
有效的监视是政策照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停止监视必需先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则。
过去,由于大众不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停止对比,即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晓得,监视从何谈起。
行政单位经济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行政单位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经济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
第三条行政单位经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经济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2. 预算原则:严格执行预算,合理控制支出,确保资金安全;3. 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4. 透明原则: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条行政单位应按照国家财政预算编制要求,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五条收入预算应包括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编制,确保收入真实、准确。
第六条支出预算应按照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编制,严格控制支出规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第七条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收入管理第八条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收入政策,规范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第九条收入核算应准确、及时,不得隐瞒、截留、挪用收入。
第十条收入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严禁用于违规支出。
第四章支出管理第十一条行政单位支出管理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控制支出规模。
第十二条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支出。
第十三条支出项目应真实、合规,支出凭证应完整、规范。
第十四条严禁将财政资金用于非法集资、违规担保、购买股票等高风险投资。
第五章采购管理第十五条行政单位采购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十六条采购活动应严格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确保采购质量、价格合理。
第十七条采购过程中,应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履行到位。
第六章资产管理第十八条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应遵循“权属清晰、责任明确、保值增值”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性基金会等国家机构。
作为国家的支柱力量,行政事业单位在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的行政化管理导致了经济管理行为的不规范和效率不高,亟需进行分析与改进建议。
1. 财务管理不规范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包括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使用不透明、审计监督不到位等。
特别是一些单位存在着财务数据虚报、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2. 经营管理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上往往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思想僵化、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等现象,导致了经营管理工作的不顺利。
3. 人才培养与激励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缺乏人才队伍的支持,自然无法做好经济管理工作。
1. 加强财务监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审计监督的全面性等,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对于存在财务违法行为的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对违法人员进行严惩。
2.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立市场竞争意识,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人才。
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推动经营管理的改革和提升。
3. 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与激励的投入力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机制,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不规范和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的监管和改进,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注入新活力,推动其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模板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模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的管理,促进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从事经济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相关事项,规范经济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经济合同,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或者者个人就经济活动所订立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采购合同、委托合同、劳动合同等。
第二章合同的签订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应当依法履行程序,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合同的需求和目的;2.进行预算及控制审批;3.拟订合同草案并征求法律意见;4.确定合同的签订权限;5.签订合同,并确保合同的双方约定明确、合法有效。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义务,并确保合同的质量、进度和效果的实现。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加强合同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保留相应证据。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确因不可抗力或者对方侵害等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四章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变更或者解除经济合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在变更经济合同时,应当征得对方的允许,并进行书面变更合同,明确变更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解除经济合同,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定事由,通过商议、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并妥善处理相关后续事宜。
附件:1. 合同签订流程图2. 合同履行管理表格3. 合同变更和解除流程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法:是以行政权力为对象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经济与行政管理

经济与行政管理
经济与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利用行政管理机制来实现。
它包含了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手段,以便实现其经济目标和政策目标,并使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协调配置、市场秩序稳定,以及社会管理有效。
首先,要实现经济与行政管理,必须明确经济政策的方向。
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经济政策的总体方向,以达到其经济政策的目标。
明确的经济政策方向能够帮助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制定更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以实现其经济政策的目标。
其次,要实现经济与行政管理,必须制定适当的行政管理措施。
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必须制定适当的行政管理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指令等行政管理措施来控制社会经济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保持市场秩序,并实现政策目标。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对不遵守法律法规或违反政策的行为进行惩处,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行政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政策实施的群体和个人给予奖励,以加强对政策的执行。
最后,政府还要加强对经济与行政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要不断评估和调整经济政策,以使其符合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以达到政策要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经济与行政管理是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利用行政管理机制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必须明确经济政策的总体方向,制定适当的行政管理措施,加强对经济与行政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以达到其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行政管理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管理
一、宏观政策制定
宏观政策制定是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平衡发展。
此环节需要考虑整体经济环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都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
二、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包括制定行业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创新,加强行业监管等。
四、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主要是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防止价格过高或过低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此环节还需要对价格歧视、价格垄断等行为进行监管。
五、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调整资源分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包括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分配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六、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旨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环保政策,实施环保工程,推广环保技术等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七、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措施。
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手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八、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治安管理、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防范社会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专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

专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摘要:一、专业概述1.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定义2.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二、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1.经济学基本理论2.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3.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区别三、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1.政府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2.企业单位3.非营利组织四、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五、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3.实践课程六、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1.发展前景2.面临的挑战正文: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学基本理论是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则包括行政管理原理、公共政策、组织行为学等。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还与其他相关专业有所区别,例如企业管理专业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而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则更关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以及非营利组织等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政府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对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旺盛,以满足国家对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外语、数学等;专业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实践课程则有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面对未来,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对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类别

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类别经济与行政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经济理论基础和行政管理知识,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经济分析、政策制定与管理工作。
以下将从专业学科设置、学科特点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专业学科设置: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学科,主要研究国家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原理。
公共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政府干预的经济效果。
管理学涉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法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学科。
统计学则为经济与行政管理提供了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市场营销学则关注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营销管理知识。
二、学科特点: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实践性强:该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获取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综合性强: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
3.政策性强: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经济政策的能力,能够研究和制定适应经济发展的政策。
4.国际视野: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并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
三、就业方向: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
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公司等。
就业岗位有市场经济分析师、行政管理人员、经济政策研究员、金融分析师、人力资源主管等。
其中,在政府机关工作如经济规划、投资促进、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分析、政策研究制定和项目管理。
在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浅析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

浅析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通过组织、协调和调控社会资源和行为,实施管理职能的过程;而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采取的经济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浅析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看,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和调整经济结构,而行政管理则负责具体实施这些政策。
当政府决定通过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内需时,行政管理部门就需要负责具体的项目规划、招投标、施工管理等工作。
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着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
从微观层面看,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也相互作用。
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包括经济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情况、政策实施效果等,这些信息和数据是决策的基础。
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日常监测和调研工作,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与此经济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协调。
当政府出台减税政策时,税务部门需要迅速响应,调整税收征收方式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
行政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行能力直接影响着经济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
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行政管理与经济政策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良好运行能力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行政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鼓励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公共财政与行政经济管理

公共财政与行政经济管理公共财政是指政府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和调配的过程。
行政经济管理则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公共财政与行政经济管理密切相关,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政府财政的稳定和健康,实现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
政府通过征税、收费、征地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公共财政的核心原则是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
公平意味着要实现财富的公正分配,保障社会各个阶层的基本权益。
效率要求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合理选择和配置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可持续性则要求政府在财政经营中注重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
行政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监管和调节作用。
其中,行政规制是行政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价格管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手段,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行政经济管理还包括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旨在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财政和行政经济管理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公共财政提供了行政管理所需的必要资金,使政府能够有效实施行政经济管理。
同时,行政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也为公共财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只有通过优化行政经济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而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健康也为行政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和行政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财政政策的复杂性。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发展,是确保公共财政和行政经济管理成功的重要保障。
公共财政和行政经济管理需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背景经济管理是指为了支持企业的经济目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管理和调整,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利润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中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个环节。
而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定义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是指以行政手段参与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政府行政领导部门、行业协会或组织、企业主管部门等组织进行的管理活动。
这种方法通常是针对市场和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规定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行为标准。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强制企业遵守规定和标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应用1.许可证管理。
对于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需要得到相应的行政许可证,以确保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价格管理。
政府在市场监管中,会采取价格管理的方法来保障市场价格公正合理。
例如,对一些垄断企业的定价进行干预。
3.垄断规制。
对于垄断企业,政府会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来限制它们的市场行动,促进市场公正竞争。
4.行业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和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督促企业遵守。
例如,食品安全标准。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够有效地保障市场公正竞争。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通常以法规或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对于那些违反市场规则的企业能够受到制约。
2.统一标准,规范市场行动。
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管理政策,都是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遵守,并带来相应的效益。
3.保障公众利益。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障公众利益的实现。
缺点1.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成本较高。
政府实施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2.有可能产生腐败问题。
由于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如果官员不当就可能会存在腐败问题。
3.对企业自主经营权的限制。
行政性经济管理方法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的,这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doc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苏共中央七月全会做出决定,用经济的管理方法取代行政的、“指令性”的管理方法。
最初,我们曾以为,行政管理方法就是同赤裸裸的指挥、指令相关联的一种方法,因此,只需采用科学论证的方案,就足以克服行政方法的缺点。
所以科教书也这样写道:使方案工作到达新的水平,就能消除行政方法的弊端。
到了1965年,我们又认为,在指令性方案中,从实物指标过渡到经济指标,就能够纠正行政性方法的缺点。
但生活再次矫正了我们。
究竟什么是行政方法呢?顾名思义,“行政方法”其实就是权势的方法,即领导者依仗自己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指令性的决定所依据的是科学的论证,那么,它就是完全可取的。
而假设是唯意志论—那就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但实践说明,这两者的界限很难划清。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行政方法的首要特征是权力,它所依据的是上级的意志。
从意志出发,其结果一方面必然是不考虑执行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与经济和价值的尺度格格不人。
所以,行政式管理的最大弱点就在于,它为经济问题做出决定,但本身却不包括效益谁那么。
最后,行政方法还要求有一整套组织管理主体,上级机关应当毫无例外地指挥所有下属组织。
既然上面的指示必须执行,也就形成一种可称之为行政的体系。
为什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政性的方法占了主导地位呢?简单地说,根本原因在于开展水平尚不具备新制度所必须的经济根底。
结果是社会主义建立的强大主观因素(劳行者掌握政权、党、渴望建立社会主义的人民)同经济根底的欠缺之间出现了矛盾。
客观情况还不是像马克思所说那样:生产力到达这样的一种水平,必须摧毁私有制根底,并且确立社会主义只需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几十年来,建立社会主义沿用行政体系方法是有其必然性的。
但是,行政体系方法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同推行不同类型的改革尝试联系在一起的。
我认为改革可分为两个重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31957年的改革尝试。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

关于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是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所采取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存在着供需关系、价格、成本和利润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活动不能逃避外部环境的影响。
但是,一旦市场失灵,政府就需要采取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来保证市场稳定和行业规范发展。
一、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的类型1.商品价格控制。
这是政府通过价格管制,调控市场价格的一种手段。
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如定价、调价、税收调解等措施,来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性。
2.行业准入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规对不同行业的准入条件进行标准化设置,如需符合行业标准、合规等条件。
这将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市场主体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3.行业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机制是指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专业组织来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进行行业管制和调节。
政府可以支持这些组织来开展专业性的行业自律活动,确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和健康竞争。
4.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涵盖员工的各行业领域,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系统建设、软件系统建设等措施,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条件,便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5.财政支持和资金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投资和资金配套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来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的突破与发展。
6.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是指政府通过给予企业一定的价格补贴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消费的吸引力。
例如,政府通过补贴清洁能源、环保产品等的价格来推动消费者的使用,加速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政府具有较强的行动力,能够快速采取措施来应对市场失灵和不稳定的情况。
2.可以通过行政管制来控制市场的价格、需求和供给等各个环节,避免市场竞争程度过高和市场垄断情况的发生。
3.行政性的经济管理方法可以强制性地执行,要求企业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避免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达到对社会和整个经济体发挥作用的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愈发重要,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和改进建议。
1.资源配置不合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者,承担着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责任。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以政治考虑为主导的问题,导致资源的正确配置不能得到保障。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受政府监管,缺乏市场化的经营环境和约束机制,因此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乱象。
一些单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3.激励机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相对不健全,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主要由政府拨款决定,并且晋升和奖惩机制不够灵活。
这导致了单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不够,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4.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受政府资金支持和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导致一些单位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缺乏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1.加强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科学化行政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上应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考核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规范资金使用并强化财务监督。
同时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运作进行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市场化的员工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绩效与薪酬的挂钩度。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优秀员工,提高单位整体绩效。
4.倡导市场化思维和服务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倡导市场化思维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衡量行政管理的3e 标准

衡量行政管理的3e 标准
衡量行政管理的3E标准是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和经济(Economy)三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判断行政决策是否合理、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1. 效率(Efficiency)
效率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履行职责时所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成果之间的比例。
效率评估通常关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所产生的成果。
效率指标可以反映行政管理的效果和速度,帮助决策者确定是否需要改进工作流程或重新分配资源。
2. 效果(Effectiveness)
效果是指行政管理机构所采取的行动或政策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
效果评估关注的是行动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投入的资源或过程。
效果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行政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是否符合组织的战略规划。
3. 经济(Economy)
经济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使用资源时所支付的成本是否合理。
经济评估关注的是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以及产出成果所获得的收益。
经济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是否需要控制成本、寻找更经济的替代方案,以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衡量行政管理的3E标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通过评估这些标准,可以全面评估行政管理的水平,并针对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分析与改进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变得愈发重要。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规范与改进建议是关乎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稳定的大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现状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医疗、文化等重要职能,对其经济管理行为的规范要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管理方式,其经济管理行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资金使用不透明。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部分单位资金使用情况难以及时公开,导致资金使用不透明,容易引发贪污腐败问题。
2. 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缺乏正规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下,各项支出不够合理,部分资金被挥霍或者浪费。
3. 营造不良成果评价机制。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追求政绩,忽视成本效益,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不顾成本,使得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
4. 缺乏风险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机制。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难以达到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为此,我们亟需对其经济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与改进建议。
1.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资金使用、收支结算等环节,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建立正规的预算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效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经济效益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效益,提升单位整体绩效。
4.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积极构建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行政部门的五大职能

行政部门的五大职能
1.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包括制定政策、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等,以保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2. 行政管理和监督: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类组织和个人的活动进
行管理和监督,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以确保公共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3. 社会服务和公共事务:行政部门负责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和公
共事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文化体育等,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4. 经济管理和促进: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包括
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企业管理等,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5. 对外事务和交流合作: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对外事务和开展交
流合作,包括外交、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以促进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生存。
知识经济要求行政管理也必须是创新性的活动,同时,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要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行政人员就要不断地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
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发展,现代行政管理就是要为经济创新提供有力的服务。
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接着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和行政绩效管理,最后做了总结。
主题词: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目录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1)(一)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 (1)(二)以人为本的管理 (2)二、面向知识经济的行政管理 (2)(一)知识经济 (2)1.知识与信息关系 (2)2.发展知识经济的意义 (2)(二)知识经济对管理的深远影响 (3)1.资源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 (3)2.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 (3)3.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 (3)(三)面向知识经济的管理发展新特点 (3)三、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4)(一)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 (4)(二)行政绩效管理 (4)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 (5)(一)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 (5)(三)从战术管理走向战略管理 (6)(四)从垂直管理走向水平管理 (7)(五)从硬件管理走向软件管理 (7)五、结束语 (8)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场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产业构成服务化、知识资本化、发展可持续化、设施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教育终身化。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
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
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
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
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
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
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
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
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
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
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
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一)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
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
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
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
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
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
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
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
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
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面向知识经济的行政管理(一)知识经济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表现为: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的参与溶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
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1.知识与信息关系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指人类迄今为止通过思索、研究和实践所获得的对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认识的总和。
知识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型:(1)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事物客观原理和规律性方面的知识。
(3) 知道这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技艺、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识。
(4)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指谁知道某种事物或事实、谁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识.2.发展知识经济的意义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得到提高,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知识经济对中国溶入世界知识经济潮流和参与全球知识经济分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经济对管理的深远影响1.资源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依赖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它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三个特征。
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2.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这加大了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
3.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的顾客所需要的是产品、服务、信息的一体化,这要求企业围绕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加激烈。
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竞争将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的核心。
(三)面向知识经济的管理发展新特点1.经营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指在企业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以及决策的规模化过程。
2.组织结构柔性化: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逐渐地趋于扁平化,管理基层相对变少。
3. 企业界限模糊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产生,模糊了企业的界限,拓宽了企业的管理视野。
4.重视知识管理:由于知识具有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对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强调市场趋动: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
6.注重企业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这将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7.立足全球经营与合作竞争:企业树立协作精神和战略联盟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外部优势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8.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三、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
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
要提高竞争力,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
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知识的研究、创新,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
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一)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
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
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
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二)行政绩效管理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