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诊断及价值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诊断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结合其影像诊断方式划入CT 组与MRI组(n=29)。在分别实施CT与MRI检查后,比较其诊断准确率。结果:MRI组诊断准确率为96.55%,CT组诊断准确率为79.31%,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下可观察到患者椎骨骨质变化情况,具有规则或者圆形骨质缺损的特征。边缘毛躁,增强扫描后冷脓肿壁均环状强化。MRI诊断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观察到椎体楔形变,增强后破坏椎体强化,呈现出虫蚀状破坏强化不均匀的特征,患者硬膜囊与脊髓受压。结论:CT与MRI均为临床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但是MRI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诊断中可以将MRI与CT诊断方式联合应用,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脊柱结核;CT诊断;MRI影像诊断

脊柱结核为骨科严重的疾病类型之一,多因为循环障碍或者结核感染所诱发[1]。患者存在脊柱弯曲、棘突隆起等临床症状,其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2]。当前临床诊断脊柱结核多采用结核分肢杆菌培养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难以得到普及。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方式逐渐在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得到推广。文章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结合分组调查的结果,评估差异性影像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将资料及数据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结合其影像诊断方式划入CT组与MRI组(n=29)。入选患者均存在低热、下肢放射性疼痛及背部疼痛的特征,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灶活检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CT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16:13,年龄范围25-65岁,均数为(47.71±3.37)岁。病程时间3个月至8年,均数值为(3.19±0.47)年。骨质椎间盘损伤14例,椎旁肿块11例,脊膜强化4例。MRI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15:14,年龄范围26-65岁,均数为(47.77±3.29)岁。病程时间2个月至8年,均数值为(3.22±0.37)年。骨质椎间盘损伤14例,椎旁肿块11例,脊膜强化4例。患者均无全身性感染、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以实施分组调查(P>0.05)。

1.2方法

CT组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为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球管电压控制在120~130kV范围中,层厚5~10mm,电流150~280mA。骨窗重建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静脉团注适当的碘佛醇。

MRI组采用安科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实施临床诊断,间隔距离控制在1~2mm范围中,层厚3~5mm。造影剂作用下实施矢状位与轴位的T2WI、T1WI平扫。观察扫描区域情况且进行记录。

1.3评价标准

在分别实施CT与MRI检查后,比较其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20.0作为数据统计软件,2值对比计数材料之间差异,P<0.05则包含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MRI组诊断准确率为96.55%,CT组诊断准确率为79.31%,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组别骨质椎间盘损伤椎旁肿块脊膜强化准确率MRI组(n=29)1311496.55% CT组(n=29)1010379.31% x27.04

P0.006

2.2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骨质椎间盘损伤:CT诊断下能够观察到患者椎骨的骨质发生损伤,具有规则或者圆形骨质缺损的特征。边缘毛躁,增强扫描后冷脓肿壁均环状强化。椎旁肿块:CT观察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影,其密度存在一定差异。脊膜强化:CT检查显示软组织突入椎管

中,硬膜与脊髓受到侵袭。

骨质椎间盘损伤:MRI诊断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通过MRI可观察到病患椎体楔形变,增强后椎体破坏显著,呈现出虫蚀状破坏强化不均匀的特征。椎旁肿块:MRI 检查椎旁肿块呈现出信号异常状态。脊膜强化:MRI下显示患者硬膜囊与脊髓受压。

3讨论

脊柱结核具有发病缓慢的特征,患者具有低热、疲惫以及消瘦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贫血、强烈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3]。脊柱结核患者病情多比较严重,在肺部感染后会通过血液遍及全身[4]。但是由于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难度较高,故而一些患者会出现未能准确诊断,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CT为临床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的脊柱状态、周围组织情况等[5]。但是CT检查中其分辨力具有局限性特点,影响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同时在CT 扫查的过程中会由于辐射影响诊断结果,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6]。MRI诊断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分辨率,能够多方位对患者实施扫查。MRI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脊柱病变情况。MRI诊断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在累及全椎体的情况下,则能够观察到椎体楔形变,增强后破坏椎体强化,呈现出虫蚀状破坏强化不均匀的特征。在保证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辐射对患者机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临床诊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价值突出。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MRI组诊断准确率为96.55%,CT组诊断准确率为79.31%,在MRI诊断方式下,其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CT与MRI均为临床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均比较明显,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软组织影像、密度以及信号状态实施症状判断。但是相比而言,MRI诊断的图像质量更高,对重叠位置或者细小损伤的检出率更高,分型判断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CT与MRI均为临床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但是MRI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影像学诊断方式融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唐晨虎,童俊,等.CT与MRI影像在诊断脊柱结核方面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4-45.

[2]姜庆,陈吉妍.观察脊柱结核、转移瘤的MRI影像学情况与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