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第七章
消防燃烧学课件
06
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无法逃生,寻找避难场所,如卫生间、阳台等,等待救援。
火灾后的处理
立即报警: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火灾地点、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疏散人员:组织人员有序疏散,避免拥挤踩踏,确保人员安全
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关闭电源:关闭火灾现场的电源,防止触电和二次火灾
演讲人
消防燃烧学课件
目录
01.
概述
02.
基本知识
03.
常见隐患
04.
认识消防
05.
火灾预防
06.
火灾应对与逃生
1
概述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的科学,对于预防和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消防燃烧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扑灭火灾。
03
01
02
04
2
基本知识
燃烧原理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要素。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和光。
燃烧的三个阶段:预热、燃烧和熄灭。
燃烧的种类:闪燃、着火、爆燃和阴燃。
01
02
03
04
燃烧类型
爆炸燃烧:如粉尘爆炸、气体爆炸等
气体燃烧:如氢气、天然气等
消防燃烧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课件的主要内容
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1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02
火灾扑救的方法和技巧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消防燃烧学》PPT课件
按燃烧物的性质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可以将燃烧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固体燃烧又可以分 为表面燃烧、熏烟燃烧和炽热燃烧;液体燃烧可以分为闪燃和沸溢;气体燃烧可以分为扩 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按燃烧方式分类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和动力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 燃物与助燃物在混合过程中进行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预先混合,然后进行 燃烧;动力燃烧是指可燃物在高速气流中进行的燃烧。
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冷却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隔绝空气或稀释可 燃物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将可燃物与火源隔 离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抑制可燃物的化学 反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应急救援的组织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火灾的起因与分类
火灾的起因
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气)和点火源 (如火柴、打火机)是火灾发生的必 要条件。
火灾的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 、C、D、E五类,分别为固体物质火 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 体火灾、金属火灾和带电火灾。
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消除可燃物
减少室内可燃物的存放, 避免将可燃易燃物品置于 靠近火源的位置。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 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 着火焰的产生。
燃烧反应需要可燃物、 助燃物(通常是氧气) 和足够的高温,三者缺 一不可。
燃烧反应通常涉及一系 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 些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 量和光。
《消防燃烧学》第7章射流混合过程
欢迎来到本次主题为射流混合过程的学习。本章节将从介绍、机制、实验方 法和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射流混合过程。
射流混合的机制
惯性机制
惯性射流碰撞、挤压、剪切 混合。
扩散机制
分子作用力和湍流扩散混合。
压缩机制
通过特殊设计的管路促进混 合。
射流混合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
通过实验室搭建和操作得到混合实验数据。
质பைடு நூலகம்追踪
将流体质点标记,运用流体动 力学模型模拟流体的运动,从 而实现对射流混合过程的模拟 研究。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手段模拟射流混合过程。
射流混合的应用
1
火焰抑制
将某种混合气体喷射到火源上以达到控
环保处理
2
制火灾的目的。
喷射某种处理剂,让有害气体得到充分
分解和清除。
3
燃烧热能利用
运用射流混合提高燃烧效率实现节能减 排。
射流混合过程的介绍
1 基本定义
射流可以是一种气体和液 体的高速流动状态,也可 以是任意两种流体之间的 高速交错混合流。
2 基本特征
速度高、流量大、混合能 力强、流动方向稳定。
3 流型分类
非稳定射流、稳定射流、 原子化射流等。
射流混合效果的影响因素
宽度和角度
物理化学性质
射流宽度和角度小,混合效果好。
流体耗散率、扩散系数、比热容 等。
流体动力学
液相密度、黏度、表面张力、雷 诺数等。
射流的基本特征
1
高速
射流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数百米每秒。
2
流量大
射流内部流量可以达到数千立方米每秒。
3
混合能力强
射流可以将两种流体混合成均匀的单一流体。
消防燃烧学第七章
免责声明本书是由杜文峰组织编写的《消防工程学》,以下电子版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途径。
本人为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本专业消防燃烧学科目所选教材为这版的书籍,无奈本书早已绝版,我们从老师手上拿的扫描版的公式已基本看不清楚,严重影响我们专业课的学习。
并且此书为消防工程研究生的专业课指定教材,因此本人花费一个月时间将此书整理修改为电子版,希望可以帮助所有消防工程的同学。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上的图表均使用的是截图的,可能不是很清楚,还有难免会有错误,望广大读者海涵。
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2009级赵盼飞 2012、5、28第七章室内火灾简介第一节概述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物火灾的重要形式。
一般说,除了住宅、商店、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外,汽车和火车的车厢、飞机和轮船的舱、工厂的实验间等也都是典型的室。
因而室内火灾具有广泛的研究对象。
这种室的形状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在的空间差不多,其长宽高比例相差不大。
火灾现象与它所在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有密切关系,体积过小或长度过长或形状很复杂的空间中的燃烧与通常的室内火灾燃烧有较大差别,此处不做讨论。
室内火灾常常是从某种可燃固体着火开始的。
在某种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先发生阴燃,若条件合适就会转变为火焰燃烧。
明火的出现标志着燃烧速率增大,室内温度迅速升高。
在可燃物上方形成向上流动的烟气羽流。
当羽流受到顶棚的阻挡,便会沿顶棚扩展开来,形成水平流动的烟气顶棚射流。
烟气就会在顶棚下方形成逐渐增厚的热烟气层。
当烟气层的厚度超过通风口顶部至顶棚的高度时,部分烟气可从室内流出,或者流到外界环境中,或者进入建筑物的走廊。
当火足够大时,流出的热烟气可导致火灾的蔓延。
室内火灾中存在着可燃物、火焰、烟气羽流、热气层、壁面和通风口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出现受限燃烧的特殊现象。
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火灾燃烧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描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见图7一l。
《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
《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6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 时:6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考试总要求本课程的考试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用火灾预防与控制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概念和理论的考试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技能的考试要求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考试内容与要求要考查的《消防燃烧学》知识分为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物理基础、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气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可燃固体的燃烧六部分。
一、燃烧的化学基础(一)燃烧本质和条件1.理解燃烧的本质;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二)燃烧反应速度方程1.理解质量作用定律;2.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3.掌握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的推导。
(三)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1.掌握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掌握气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3.掌握实际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四)燃烧产物及其计算1.了解燃烧产物的危害性;2. 了解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3.了解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4.掌握有关燃烧产物的计算。
(五)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1.了解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2. 了解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分类;3.掌握燃烧热和热值的计算方法。
二、燃烧的物理基础(一)热量传递概述1.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2.了解热对流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3.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二)热传导1.了解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2.了解一维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3.掌握导热微分方程式的理论推导及各种情况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的表达形式;4.掌握集总热容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消防燃烧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火灾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1.2 火灾燃烧的基本条件讲解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的概念。
解释火灾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1.3 火灾类型及燃烧特性介绍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燃烧特性。
分析常见火灾案例,探讨火灾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燃烧的基本原理2.1 燃烧的化学反应讲解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
解释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2.2 燃烧速率与燃烧特性介绍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可燃物性质、氧气浓度和温度。
讲解燃烧过程中的火焰传播和燃烧产物扩散。
2.3 燃烧的热效应解释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和热辐射。
探讨热效应在火灾蔓延中的作用。
第三章:火灾蔓延与控制3.1 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讲解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包括火焰传播、热辐射和烟雾传播。
分析火灾蔓延速度和范围的影响因素。
3.2 火灾控制策略介绍火灾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如灭火剂的选用和灭火设备的应用。
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和人员疏散原则。
3.3 火灾蔓延的模拟与预测介绍火灾蔓延模拟的方法和技术。
讲解火灾蔓延预测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燃烧设备与火灾实验4.1 燃烧设备介绍常用的燃烧设备和实验装置,如燃烧炉、燃烧箱和火焰喷射器。
讲解燃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火灾实验方法讲解火灾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常见的火灾实验,如火焰传播实验和燃烧产物分析实验。
4.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火灾燃烧特性和蔓延规律。
第五章:燃烧防护与安全5.1 燃烧防护措施介绍燃烧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讲解燃烧防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5.2 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介绍火灾现场的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
5.3 消防安全管理与教育讲解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措施。
介绍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火灾燃烧动力学6.1 火焰传播与蔓延讲解火焰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消防燃烧学》 教案
授课过程采用的PPT课件制作力求精美,字号适中,文字颜色与背景色对比强烈,采用的图片和视频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解释说明点燃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燃烧方式,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兴趣,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课后思考及练习
思考题:
是不是所有的室内火灾都有轰燃阶段?为什么?试举例进行说明。
习题:
1.什么是轰燃?
2.轰燃的两个判据是什么?
3.不可返回点的定义是什么?
4.当室内火灾发生轰燃时,不可返回点多大?
备注
1.教案按授课次数设计,每次授课应填写一份,同专业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栏包括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互动的设计等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这是《消防燃烧学》双语教学的第二节课,为了让学员能清楚的理解轰燃,授课过程中播放了有轰燃过程发生的室内火灾实验录像及无轰燃发生的室内火灾实验录像,录像取自NIST所作的学生宿舍火灾实验。录像的播放有助于学员对轰燃发生阶段、发生危害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对如何进行轰燃实际模拟实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PPT课件的制作简洁明了。图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轰燃危害讲解之后,引用美国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问题。
教书育人设计
通过第一次双语授课让学员逐渐了解用英语学习本门课程并不是很难。学员课要尽可能掌握消防相关的专业词汇,这不仅有助于体高学员上课听课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将来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英文文献的阅读,提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燃烧学—第7章资料
I I 0 exp KL
K为消光系数
K KmM s
烟气浓度通常用光密度(或光学密度)D来衡量。其定义为:
I o D log I LK K m LM s D 2.3 2.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log d gn
N i log d i N i 1
n
采用标准差来表示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内的宽度,即
log g [
i 1
n
log d
i
log d gn N i
2
N
]1 / 2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6
《燃烧学》--第七章
7.5.2.2烟气的浓度和烟气光密度
顶棚射流
R
H
Q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3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平 均 温 度 轰然
初期增长阶段
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时间 图7-4室内火灾发展的温度-时间曲线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4
《燃烧学》--第七章
室内火灾可分为三大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
从出现明火算起 开始火焰体积较小,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差不多; 随后火焰体积逐渐增大; 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烟气生成速率也可用体积速率来表示,即
M Vs
s
ρ s为热烟气的密度,其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293 s 0 T 27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0
《燃烧学》--第七章
消防燃烧学第七章
消防燃烧学第七章免责声明本书是由杜⽂峰组织编写的《消防⼯程学》,以下电⼦版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严禁⽤于商业途径。
本⼈为西安科技⼤学消防⼯程专业学⽣,本专业消防燃烧学科⽬所选教材为这版的书籍,⽆奈本书早已绝版,我们从⽼师⼿上拿的扫描版的公式已基本看不清楚,严重影响我们专业课的学习。
并且此书为消防⼯程研究⽣的专业课指定教材,因此本⼈花费⼀个⽉时间将此书整理修改为电⼦版,希望可以帮助所有消防⼯程的同学。
由于本⼈能⼒有限,书上的图表均使⽤的是截图的,可能不是很清楚,还有难免会有错误,望⼴⼤读者海涵。
西安科技⼤学消防⼯程专业2009级赵盼飞 2012、5、28第七章室内⽕灾简介第⼀节概述室内⽕灾是⼀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物⽕灾的重要形式。
⼀般说,除了住宅、商店、⼚房、仓库等建筑物外,汽车和⽕车的车厢、飞机和轮船的舱、⼯⼚的实验间等也都是典型的室。
因⽽室内⽕灾具有⼴泛的研究对象。
这种室的形状与⼈们⽣产和⽣活所在的空间差不多,其长宽⾼⽐例相差不⼤。
⽕灾现象与它所在空间的⼤⼩和形状有密切关系,体积过⼩或长度过长或形状很复杂的空间中的燃烧与通常的室内⽕灾燃烧有较⼤差别,此处不做讨论。
室内⽕灾常常是从某种可燃固体着⽕开始的。
在某种⽕源(或热源)的作⽤下,可燃物先发⽣阴燃,若条件合适就会转变为⽕焰燃烧。
明⽕的出现标志着燃烧速率增⼤,室内温度迅速升⾼。
在可燃物上⽅形成向上流动的烟⽓⽻流。
当⽻流受到顶棚的阻挡,便会沿顶棚扩展开来,形成⽔平流动的烟⽓顶棚射流。
烟⽓就会在顶棚下⽅形成逐渐增厚的热烟⽓层。
当烟⽓层的厚度超过通风⼝顶部⾄顶棚的⾼度时,部分烟⽓可从室内流出,或者流到外界环境中,或者进⼊建筑物的⾛廊。
当⽕⾜够⼤时,流出的热烟⽓可导致⽕灾的蔓延。
室内⽕灾中存在着可燃物、⽕焰、烟⽓⽻流、热⽓层、壁⾯和通风⼝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从⽽出现受限燃烧的特殊现象。
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灾燃烧强度的重要指标,常⽤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描述室内⽕灾的发展过程,见图7⼀l。
消防燃烧学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一、固体燃烧的形式
(二)表面燃烧 在可燃固体表面上,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 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例如:木炭、焦炭、铁、铜等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一、固体燃烧的形式
(三)分解燃烧 火源加热——热分解——着火燃烧 例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一、固体燃烧的形式
消防燃烧学
第一章 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
第四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
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 第六章 可燃固体的燃烧 第七章 室内火灾简介
燃烧的化学基础 燃烧的物理基础
着灭火的基本理论
可燃固体的燃烧
室内火灾的简介
一、燃烧的概念及本质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 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湍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
……
传
质
一、物质的扩散
1、扩散(Diffusion) 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方向转移的现象。
传
质
2、费克扩散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A 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A在流体B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A 2 (kg / m ) 两组分: J A DAB y
DAB: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
第七节 固体材料的阻燃处理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一、固体燃烧的形式 (一)蒸发式燃烧 (二)表面燃烧 (三)分解燃烧 (四)阴燃
(五)爆炸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一、固体燃烧的形式
(一)蒸发燃烧
火源加热——熔融蒸发——着火燃烧
例如: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
火源加热——升华——着火燃烧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燃烧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分类。
1.2 教学内容燃烧的定义与意义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燃烧的分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和燃烧的分类。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燃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燃烧的基本概念、三个必要条件和分类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二:火灾蔓延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了解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线性蔓延、面积蔓延和体积蔓延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燃料特性、氧气浓度、通风条件和火灾蔓延速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火灾蔓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三:防火措施与灭火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防火措施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灭火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防火措施:建筑物的防火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栓系统的操作和灭火器材的配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防火措施的重要性和灭火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四:火灾事故调查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步骤和分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了解火灾原因、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火灾事故调查的步骤:现场勘查、火灾原因鉴定、火灾事故报告编写火灾事故分析方法:火灾事故统计分析、火灾原因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
《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课程学习指南《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
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
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本课程主要为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建筑防火》、《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工业企业防火》、《防排烟技术》、《灭火救援技术与战术》和《消防监督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开设提供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侧重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燃烧现象,着火的基本条件、燃烧蔓延的基本过程。
使学员对燃烧现象、燃烧过程及防灭火基本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
《消防燃烧学》共七章。
第一章为学习燃烧学必须掌握的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和,这是燃烧学的化学基础;具体内容有燃烧本质和条件、燃烧反应速度理论、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燃烧产物及其计算、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第二章以热量、质量传递为核心的燃烧为主的燃烧学的物理基础,具体内容有热量传递概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燃烧中的物质传递。
第三章为燃烧学最本质的内容,燃烧科学内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有火方式分类及各自特点;谢苗诺夫自燃理论和F-K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过程和基本结论;链锁反应着火理论的基本思路和分析过程;高温质点和电火花引燃混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火焰熄灭的热理论与链锁反应理论;能利用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解释燃烧现象、分析防火和灭火过程。
第四、五、六章是具体的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气体燃烧的形式和分类;层流预混气体中火焰传播的过程和机理;各因素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轰产生过程、发生条件和破坏特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定方法;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气体爆炸预防和控制措施;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的特点。
第五章的具体内容有闪燃、闪点、爆炸温度极限等基本概念,其在消防工作中的实际意义;闪点及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液体引燃和火焰传播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和热辐射特性;理解热量在液体内部传递规律;沸溢和喷溅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征兆及预防措施。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消防燃烧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理解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消防燃烧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理解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讨论法:探讨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2.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灾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火焰和燃烧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掌握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焰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3. 案例资料:燃烧产物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焰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理解。
第三章:火灾蔓延和燃烧蔓延教学目标:1. 了解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掌握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灾蔓延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消防燃烧学》第7章 射流混合过程
正交射流的穿透深度
26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斜交射流
§7.3
交叉射流
为了助燃或降温,有时需要二次空气斜穿过主流,即喷孔中心 线与壁面交叉角大于或小于90℃。
弯曲变形规律: 穿透深度随流速比(α =u0/v0)的增大而增大
射流轴线随交角和流速比的变化
27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第七章
射流混合过程
20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7.2 同向平行流中的自由射流
射流的半速线 (表示射流的扩 散情况)随流速 比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 当 λ<1 时 , 射 流 张角和射流扩展 率 随 λ增 大 而 减 小。
射流的半速线随流速比的变化
21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7.2 同向平行流中的自由射流
第七章
射流混合过程
第一节 静止气体中的自由射流
第二节 同向平行流中的自由射流 第三节 交叉射流 第四节 环状射流和同心射流 第五节 旋转射流
17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7.2 同向平行流中的自由射流
一、定义
喷入同向平行气流中的射流,分单股平行射流和多股平行 射流。射流的扩展、轴心速度的衰减和射流核的长度主要与射 流流体和环境流体之间的速度梯度有关。
二、自由射流的特点
射流气体离开喷口以后,因与外围流体 之间有速度差,且有粘性,故产生紊流漩 涡层,与外围流体进行动量和质量交换, 导致各流动截面上的速度、浓度分布特征 发生变化。根据这些特征,沿射流的前进 方向,可将射流分为初始段,过渡段和自 模段(充分发展段)
11
《工程燃烧学》--第七章
§7.1 静止气体中的自由射流
自由射流对周围气体的卷吸能力可用卷吸率表示:
消防燃烧学(新)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臵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消防燃烧学
内蔓延的形式和途径*
5、热对流
二、热烟气、火风
房间内的高温热烟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由于浮力 压和烟囱效应对火 作用热烟气将向顶部流动,经窗口上部流出,而室外的新 鲜冷空气将由窗口下部流入室内燃烧区,形成热对流。热 灾蔓延的作用 对流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新鲜氧气,使燃烧得以维持,三、烟在建筑物内
而且热烟气的高温作用使火灾在建筑物内能够迅速蔓延。 的流动规律
为:
dQ K Tpdx
(4-61)
高温热烟气沿走廊、楼梯蔓延过程中不断向环境散热,使可燃物升温自燃。
式常中见式, 的中α蔓为延,气形流式K速主为度要平传有均以热化下系几系数类,数:ρf为,热可气流按密度下;式计算:
第七小节节火名灾在 K2K V (4-62) 7火3k焰ca的l/(热m辐2 射h和可℃见)。光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样,可以/ 看作是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其中处于红外区1—10μm波段的电磁辐射与火灾的 建筑物内的蔓延 关假系定式最 起中为火密前,切室。内V温为度热为2烟7oC气,起流火后速上,升到m10/0s0;oC,K由’为查理常定律数可,知,通在体常积取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计算可知室
管的任何一点,它是使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途径,也火灾 蔓延最为便利的条件。
(一) 热烟气对火灾蔓延的作用
第七小节节火名灾在
室内起火点热烟气的温度很高,木屋火灾温度一般为 1100~1300℃,最高可达1340℃。即使在不燃建筑室内,
建筑物内的蔓延
火灾温度也在800℃以上。高温热烟气沿走廊、楼梯蔓延 一、火灾在建筑物
延的良好通道。通常条件下,热烟气垂直流速约为2~3m/s。一、火灾在建筑物
因此火灾向上蔓延的速度很快。
内蔓延的形式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责声明本书是由杜文峰组织编写的《消防工程学》,以下电子版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途径。
本人为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本专业消防燃烧学科目所选教材为这版的书籍,无奈本书早已绝版,我们从老师手上拿的扫描版的公式已基本看不清楚,严重影响我们专业课的学习。
并且此书为消防工程研究生的专业课指定教材,因此本人花费一个月时间将此书整理修改为电子版,希望可以帮助所有消防工程的同学。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上的图表均使用的是截图的,可能不是很清楚,还有难免会有错误,望广大读者海涵。
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2009级赵盼飞 2012、5、28第七章室内火灾简介第一节概述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物火灾的重要形式。
一般说,除了住宅、商店、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外,汽车和火车的车厢、飞机和轮船的舱、工厂的实验间等也都是典型的室。
因而室内火灾具有广泛的研究对象。
这种室的形状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在的空间差不多,其长宽高比例相差不大。
火灾现象与它所在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有密切关系,体积过小或长度过长或形状很复杂的空间中的燃烧与通常的室内火灾燃烧有较大差别,此处不做讨论。
室内火灾常常是从某种可燃固体着火开始的。
在某种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先发生阴燃,若条件合适就会转变为火焰燃烧。
明火的出现标志着燃烧速率增大,室内温度迅速升高。
在可燃物上方形成向上流动的烟气羽流。
当羽流受到顶棚的阻挡,便会沿顶棚扩展开来,形成水平流动的烟气顶棚射流。
烟气就会在顶棚下方形成逐渐增厚的热烟气层。
当烟气层的厚度超过通风口顶部至顶棚的高度时,部分烟气可从室内流出,或者流到外界环境中,或者进入建筑物的走廊。
当火足够大时,流出的热烟气可导致火灾的蔓延。
室内火灾中存在着可燃物、火焰、烟气羽流、热气层、壁面和通风口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出现受限燃烧的特殊现象。
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火灾燃烧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描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见图7一l。
室内火灾可分成三个阶段:火灾的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在前面两个阶段之间,有一个温度急剧上升的狭窄区,通常称为轰燃区,它是火灾发展的重要转折区。
以此为界,将第一阶段称为轰燃前阶段,将第二阶段称为轰燃后阶段。
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1) 初期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从出现明火算起。
开始火焰体积较小,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条件差不多。
随后火焰体积逐渐增大。
壁面便可对燃烧状况产生明显影响,这时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02如果室内通风条件足够好,允许火灾继续发展,则室内温度会迅速升高。
并引起燃烧速率迅速增大,即发生了轰燃。
与火灾的其他阶段相比。
轰燃所占的时间较短,因此把它看作一个事件,而不作为一个阶段。
(2) 充分发展阶段。
进入此阶段后,室内的燃烧强度仍在增加,释热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室内温度可超过1000℃,因而可以严重地损坏室内设备以及建筑物本身,甚至造成建筑物部分或全部倒塌。
高温火焰还卷着很多的可燃气体从起火室窜出,使火焰蔓延到邻近的区域,这是火灾中最危险的阶段。
(3) 衰减阶段,这是火灾逐渐冷却的阶段。
由于室内可燃物的挥发分大量消耗,火焰燃烧逐渐无法维持,室内只剩下一堆赤热的焦化后的炭,它按固体炭燃烧的形式进行无焰燃烧,其燃烧速率已相当缓慢。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上述是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实际上,一旦室内失火,人们总是要尽力扑救的,这些人为行动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火灾的发展过程。
不少火灾尚未发展到轰燃就被扑灭,这样室内便不出现破坏性的高温。
如果火是人为扑灭的,则可燃材料中的挥发分并未完全析出,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仍比环境温度高,它容易造成可燃挥发分再度析出,一旦条件合适,被扑灭的火场又会重新发生明火燃烧,这种死灰复燃的问题不容忽视。
303304第二节室内受限燃烧的特点燃烧是可燃物和氧化剂间发生的强烈放热的化学反应,通常燃烧要在气体流动过程中进行,室内壁面的存在既影响室内、外之间的气体流动,又影响室内外的热交换,这就导致了一些比较特殊的燃烧现象。
一、通风因子川越邦雄(Kawagoe)等较早研究了通风状况对室内火灾发展的影响。
以木棒垛作燃料床,测量不同大小的通风口时燃烧速率的变化,见图7—2。
结果发现燃烧速率m ∙与参数21AH 大致成线性关系: 215.5AH m =∙ (kg/min) (7—1) 式中,A 为通风口的面积(m 2);H 为通风口自身的高度(m);基本参数21AH 称为通风因子。
这一结果经分析使用后。
普遍认为它可作为研究室内火灾发展的基本规律,公式(7—1)只在一定的21AH 范围内适用,而且其中的常数值是由可燃物的类型决定的。
一般说,在上述21AH 范围内,可燃物的燃烧速率由流入室内的空气流率决定。
如果通风因子不断加大将会出现燃烧速率与通风因子无关的状况。
通风因子是由川越邦雄按半经验的方法归纳导出,也可根据气305体流入和流出燃烧空间的情况由理论分析得出。
下面介绍这种理论分析的基本推导过程。
为了进行分析,作以下假设:①室内气体是充分混合的,气体的性质在室内整个容积内是均匀的,实验表明发生轰燃后,室内除了接近地板的狭窄区域外。
其他部分的垂直温度梯度很小;②室内不存在由于浮力而产生的净向上流动;③在通风口处存在一压力中性面,热气体从中性面以上流出室外,冷空气从中性面以下流入室内,见图7—3(a);④气体流入与流出着火室是由浮力驱动的;⑤流入与流出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
根据上述假设,着火室便被模化为一个良好搅拌的燃烧室。
如果已知室内外的压力,则沿中性面之上任一条流线水平流出的气体量可根据柏努利方程求出,设室内的中性面之上高度为y 1处的压力(图7—3(a)中的点1)为1101gy P P ρ-= (7—2)式中,ρ表示气体密度,其下标表示对应的空问位置,下同。
P 0是中性面(即y=0)处的大气压力。
在刚刚离开通风口(即图中的点2)处,流出射流的压力等于该高度位置的环境压力,即1002gy P P ρ-= (7—3)306点1和点2处的流动状况可用柏努利方程关联起来,即2222222111v P v P +=+ρρ (7—4) 式中v 1和v 2分别为点1和点2处的纯水平流速。
但由于室内混合物处于高度湍流状况,因而可认为v 1=1,即室内没有纯的定向流动。
于是上式可写为22221001110v gy P gy P +-=-ρρρρ (7—5) 若假设从点2流出的气体的温度与点1处的相同(也就是两点处的气体密度相同),整理上式可得2111102))(2(ρρρgy v -= (7— 6)对于流入的空气也可作类似分析并得到3003gy P P ρ-= (7—7)及 3104gy P P ρ-= (7—8)式中的y 3低于中性面,计算时应取负值。
为了代表位置的一般性。
现用下标F 表示室内气体,0表示环境气体,于是两个速度方程可改写为210))(2(FF F gy v ρρρ-= (7—9)及 21000))(2(ρρρgy v F -= (7—10) 这两种流速数量级在几米/秒。
将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流通面积内积分,可以算出流入与流出的气体的质量流率,即流入 ⎰-∙=0000h a air dy v B C m ρ (7—11)流出 ⎰=∙hF F F a F dy v B C m 0ρ (7—12) 式中,C a 是通风系数;B 是通风口的宽度(m);∙m 是气体的质量流率(kg /s);h 0和h F 分别为冷空气与热烟气流过通口的高度(m)。
h 0 + h F =H ,见图7—3。
将前面得到的速度公式分别代入这两式中,最后可得到30721000230])(2[32ρρρρF a air g Bh C m -=∙(7—13) 及 2100023])(2[32ρρρρF F a F g Bh C m -=∙ (7—14) 如果假设室内发生的是总体化学反应,即可以写为:1 kg(可燃物) + rkg(空气) →(1+r)kg(产物)若考虑到反应不是在化学当量比状况下进行,上式可写为)()1()()(1产物空气可燃物kg r kg r kg ϕϕ+→+式中,ϕ是空气修正系数,于是rr r m m air Fϕϕϕ+=+=∙∙11 (7—15) 把方程(7—13)和(7—14)算出的F m ∙和air m ∙代入此式,则中性面距通风口下边缘的高度h 0可表示为通风口总高度H 的函数。
将h F 写为(H —h 0),可得{}131020]))(1[(1-⨯++=F r H h ρρϕ (7—16) 如果使用ϕ、r 和F ρ的常见值进行计算,可得到H h 0约为0.3~0.5,即进风部分的高度一般比排气部分的高度略小。
燃烧产物的质量绝大部分来自空气,故可假设 air F m m ∙∙≈ (即r ϕ=0)。
把方程(7—16)计算的h 0代入方程(7—13)中,可得21021)2(32g C AH m a air ρ⨯≈∙21331000}])(1[){(-+⋅-⨯F F ρρρρρ 对于轰燃后的室内火灾,F ρρ0一般为1.8 ~ 5,上式密度项的平方根可近似取为0.21。
若令0ρ=1.2kg /m 3,a C =0.7,g=9.81m /s 2,则空气流入速率可近似为2152.0AH m air ≈∙(kg /s) (7—18)对木材而言,化学当量比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约为 5.7kg(空气)/kg(木材)。
设室内正处于化学当量比燃烧,则木材的燃烧速率可写为)(09.07.521s kg AH m m air ≈=∙∙ )min (5.521kg AH = (7—19)308在作了如此多的假设后,由理论分析得到的燃烧速率竟与川越邦雄的经验公式出乎意料的一致。
这一点自然有些偶然,但它确实表明通风因子21AH 具有重要意义。
二、室内燃烧的控制形式在前面实验所取的通风因子范围内,可燃物的燃烧速率是由空气流入速率决定的,这种燃烧称为通风控制燃烧。
室内燃烧还存在着另一种控制形式,即燃料控制。
燃料控制的燃烧速率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
当火源的大小与受限空间相比很小时,空气供应是充分的,这是燃料控制燃烧的一种形式。
在容积一定的空间内如果火源的体积不断增大,通风条件便可逐渐支配燃烧速率,即室内燃烧进入了通风控制阶段。
若通风口过小,燃烧速率只可能维持很低的值。
但随着通风因子的增大,燃烧速率亦不断升高。
如果通风口持续增大,又将会达到燃烧速率与通风口大小无关的状态,这是然料控制燃烧的另一种情形。
因此通风控制燃烧是在一定的受限空间内,火源具有一定规模时达到的燃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