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

合集下载

论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论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论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由于其在电子、光学、机械等方面的独特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

一、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发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通过用胶带等机械手段将石墨材料中的层状结构分离得到石墨烯。

将石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胶水或胶带,随后在胶面上用力撕去一小块,再将这块小块对折数次,然后再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更薄的石墨片,重复这个过程多次即可得到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比较耗时和耗力。

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金属催化剂(如铜、镍等)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将预先加热至高温的石墨片放入反应室中,在高温下与氢气、甲烷等碳源气体反应,然后通过冷却使其沉积在基底表面。

此时,石墨片原子层和基底表面结合,形成石墨烯薄膜。

三、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一种通过化学手段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氧化石墨氧化物如氧化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等经过还原处理得到石墨烯。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氨气等。

四、电化学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在石墨基底和溶液中施加电场,将石墨片剥离成石墨烯。

具体操作过程是将石墨片作为阳极,放入含有离子溶液的电化学池中,然后施加电压,使石墨片与阳极之间发生剥离和离子交换,最终得到石墨烯。

电化学剥离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好等优点。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制备石墨烯,例如热解法、氧化还原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

随着石墨烯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更高效的制备方法被开发出来。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底表面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可控性强等优点。

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流或电压,在适当的电解质溶液中,可使石墨烯通过还原反应从溶液中析出并沉积到电极表面上。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石墨烯的定向生长,控制石墨烯的形貌和结构,为其性能调控提供了可能。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原理基本上是通过在电化学条件下还原石墨烯的前体物质,将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沉积于电极表面。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场的作用,石墨烯的前体(如氧化石墨烯)在电极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最终形成石墨烯结构。

通过调节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沉积石墨烯的厚度、形貌、结构等方面的控制。

在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过程中,电解质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常用的电解质有硫酸铜、硫酸铁等。

这些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化后能够提供氧、硫等原子给石墨烯前体,以实现其还原的目的。

同时,对于特定的石墨烯前体,还需要选用相应的电解质以获得最佳的沉积效果。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技术具有很高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调节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可实现对石墨烯的质量、形貌和结构的精确控制。

相比于其它制备方法,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所需的设备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面积、大规模的制备。

此外,电化学沉积石墨烯还可以在各类导电基底表面进行制备,为其在电子器件、储能器件、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其所制备的石墨烯质量和结构受到电沉积工艺的影响,需要在实验中进行较多的优化工作。

其次,电化学沉积石墨烯通常需要较长的沉积时间才能获得理想的石墨烯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此外,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技术中存在着一定的前体物质的选择和前体还原程度的控制的难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综合来看,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及表征

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及表征

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及表征
电化学剥离法是一种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液中的化学物质对石墨的氧化作用,使其分解成单层石墨烯,再通过电场或其他方式将其分离。

该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优点。

下面是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基本步骤:
1.将石墨片置于电解液中(如硫酸、氢氟酸等),使用电极进行电解。

在电解的过程中,石墨会发生氧化反应,使原本属于石墨的原子层逐层被氧化物剥离。

逐渐形成单层厚度的石墨烯片。

2.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分散石墨烯片。

3.将分散后的石墨烯涂到硅衬底上,并进行干燥。

待硅衬底上的石墨烯薄片形成后,就可以进行分离和提取。

4.对薄片进行表征,如扫描电镜(SEM)或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观察其形貌和结构,确定其厚度、质量和晶体结构等特征。

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高质量、单层结构、优良的电学、化学性质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精品】石墨烯论文

【精品】石墨烯论文

【精品】石墨烯论文题目: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法。

我们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了它们的性能。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厚度只有一个原子的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高电导性等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石墨烯在电子学、催化、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性能分析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于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将石墨表面的单层碳原子剥离下来得到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生产效率较低,且难以控制石墨烯的大小和形状。

1.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体中的碳源沉积在衬底上生成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生产效率高,能够大规模制备石墨烯,但需要特殊的沉积设备,且产生的石墨烯数量受衬底材料的限制。

1.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石墨表面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改进。

2. 石墨烯的性能分析2.1 强度和硬度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其强度是钢的200倍以上,硬度是金刚石的2倍以上。

2.2 电子学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学性质,电子迁移率高达10000cm2/Vs,使其在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3 光学性质石墨烯在可见光到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吸收率极高的特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等领域。

3. 结论从以上分析可知,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需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石墨烯的应用和发展。

石墨烯电化学剥离

石墨烯电化学剥离

石墨烯电化学剥离
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花生壳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而备受关注。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电化学剥离是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

电化学剥离是将石墨烯从石墨表面剥离出来的方法,利用电化学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将石墨烯剥离除石墨表面。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大面积、薄厚度的单层石墨烯,适用于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电化学剥离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在石墨表面涂上电解液,然后做电解试验。

在电解过程中,金属电极通常被用作电解负极,石墨烯表面作为电解正极。

在电解过程中,石墨烯表面的碳原子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结合,然后电化学反应将石墨烯剥离出来。

剥离出来的石墨烯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

电化学剥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中。

石墨烯的电化学剥离方法可以利用不同的电解液,例如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

不同的电解液对石墨烯的质量和性质有影响,因此需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电解液。

电化学剥离出来的石墨烯质量和性质较高,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质,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储能材料、生物传感器、催化材料等多个领域。

例如,石墨烯可以用于制备杂化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柔性传感器、高频电子器件等。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例如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金属催化剂/石墨烯复合材料等。

电化学法石墨烯

电化学法石墨烯

电化学法石墨烯电化学法是一种合成石墨烯的常用方法之一。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热传导性能以及高度的机械强度。

电化学法可以通过控制电解液中的化学反应,在电极上制备石墨烯。

在电化学法中,通常使用氧化石墨(GO)作为起始材料。

首先,将GO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GO溶液。

然后,在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压,通过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的反应,将GO 还原为石墨烯。

一般来说,阳极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铂或不锈钢,而阴极可以是碳材料或金属材料。

电化学法合成石墨烯的主要优势是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性强,可以在大面积、连续生产石墨烯。

此外,电化学法合成的石墨烯在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透明性。

然而,电化学法合成的石墨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石墨烯的质量和一致性。

此外,电化学法合成的石墨烯可能存在多层薄片或缺陷,因此后续的处理和处理步骤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的质量。

总的来说,电化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石墨烯合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和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法合成石墨烯的效率和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除了上述电化学还原法,电化学剥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合成石墨烯的方法。

电化学剥离法主要通过在石墨电极上施加电压,在电极表面生长出石墨烯,并通过剥离的方式将石墨烯从电极上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层,例如氧化铜(Cu2O)或氧化锌(ZnO);然后,在保护层上施加电压,使含有碳原子的分子在保护层上形成石墨烯;最后,通过适当的方法(例如化学剥离或机械剥离)将石墨烯剥离出来。

与电化学还原法不同,电化学剥离法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并且对材料的选择更加灵活。

此外,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单层厚度,适用于许多应用领域,例如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储能材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电化学法合成的石墨烯通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后续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副产物、杂质和多层薄片。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电化学沉积石墨烯****引言:**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Graphene)是一种先进的石墨烯合成技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引入石墨前体材料并应用电流,实现了对石墨烯的精确控制和高效制备。

这一方法结合了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优势,为制备高质量、可控性强的石墨烯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原理、工艺条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及机制:**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其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石墨前体材料引发还原反应,使得石墨烯在电极表面逐层生长。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实现对石墨烯质量和结构的精确控制。

主要的电化学反应包括还原石墨烯氧化物、还原石墨烯氟化物等,具体机制则因前体材料的不同而异。

**二、工艺条件:**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工艺条件是确保高质量石墨烯合成的关键因素。

首先,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采用的溶液包括含有还原剂的水溶液。

其次,精确调控电流密度,以控制石墨烯的生长速率和结构。

此外,控制反应温度、时间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也对石墨烯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应用领域:**电化学沉积石墨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器件方面,石墨烯的优异导电性能使其成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例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

在传感器领域,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敏感元素,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此外,石墨烯在催化、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四、挑战与展望:**尽管电化学沉积石墨烯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提高合成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材料的一致性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涉及新型电解质溶液的设计、先进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以及更智能化的工艺控制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

利用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

利用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

利用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具有优秀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因此,石墨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催化剂和能量储存等领域。

众所周知,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对其特性和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介绍了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了其优点和局限性。

原理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电极表面制备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是由多层石墨片通过力学剥离、化学还原等方法得到的单层或少层石墨片。

电化学还原法是指在电极表面放置石墨氧化物,并在强还原剂的作用下,通过反应产生的电子,将氧化物还原成石墨烯。

具体来说,石墨氧化物在被还原的过程中,氧原子会被去除,碳原子形成石墨烯结构。

通过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材料,不仅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石墨烯,还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制备。

方法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通常采用液相电化学还原法。

一般来说,液相电化学还原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制备石墨氧化物、电极表面覆盖石墨氧化物和电化学还原。

制备石墨氧化物。

通常使用天然石墨粉末作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将其氧化成石墨氧化物。

电极表面覆盖石墨氧化物。

将电极表面浸泡在石墨氧化物溶液中,使其表面覆盖上一层石墨氧化物。

电化学还原。

通过加电流或电势,将电极表面的石墨氧化物还原成石墨烯。

电化学还原需要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反应条件,以达到高效、高纯度的石墨烯制备。

优点相对于其他石墨烯制备方法,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

由于电化学法可以实现高电流密度、高反应速度,因此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高品质的石墨烯材料。

高纯度。

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可以使用高纯度的原料和溶剂,并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石墨烯的高纯度。

可控性强。

通过控制电化学反应条件,可以调节石墨烯的层数、形态和结构,实现对石墨烯性能的调控和功能化。

局限性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成本较高。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需要较高的装备成本和化学品成本,增加了制备成本。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Graphite,EDG)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制备方法,它可以通过在介质中电偶的作用形成石墨烯层。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沉积(CVD)技术相比,EDG具有显著的优势:1)它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2)它具有低成本和易于控制沉积厚度和表面活性而极好的调控性;3)聚集度较低,能够制备出高性能的石墨烯片。

在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DG)过程中,将原料固体物质(如有机溶剂或电解质)溶解于介质中。

在此环境下,将电极放置在电解液中,当电极上放置弱电偶的蒸发时,原料中的固体物质就会以蒸发形式沉积在电极上。

随着原料累积,可形成石墨烯层。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最初是由Vollmer等研究者在2007年首次报道,并随着其它研究工作一起广泛应用,如研究石墨烯力学性能。

在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DG)过程中,所采用的溶剂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沉积物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采用氯化钠、氟化钠以及亚硝酸钠等盐类作为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采用乙醇或苯酚类。

在电极上的沉积物受到溶剂影响极大,其性能会受到溶剂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溶剂。

通过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DG)技术,可以获得高度可控的多层石墨烯层,且没有明显的表面污染。

此外,由于生物修饰层可以与石墨烯直接连接,因此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等多领域。

除了提供多维石墨烯膜外,EDG还可以应用于石墨烯催化膜的制备,这种催化膜具有更高的活性、抗非特异性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抗腐蚀性。

石墨烯的工业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工业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工业制备方法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单层碳原子排列的二维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工业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机械剥离法:利用粘带法、刮刀法等将石墨烯从石墨材料表面剥离得到单层石墨烯,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高,但产量较低。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将气态前体物质(如甲烷、乙烯)通过热解反应生成碳原子,并在金属衬底上形成石墨烯层。

这种方法可实现大面积石墨烯的制备,但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制备过程复杂。

3. 液相剥离法:将石墨材料与溶剂混合,经超声波处理后,利用离心等方法将石墨烯剥离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但所得产物质量不一。

4. 电化学剥离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金属电极上沉积石墨烯层,通过剥离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控性强、制备过程简单,但需要高纯度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

综上所述,不同的工业制备方法在石墨烯质量、产量和制备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别,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制备方法出现。

- 1 -。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制备石墨烯的文章
石墨烯是由石墨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者是物理化学反应来制备的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超强的物理性质,在许多领域,如轻质钢、航空航天以及生物分离技术的应用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臭氧法以及光
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三种比较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首先,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电化学法,即利用石墨的电
解熔解的原理分解石墨,从而制备出石墨烯。

电化学制备石墨烯的过程中,石墨的结构会因为受到电解而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石墨烯的片层结构,最终得到的石墨烯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

其次,是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由高温热源,如二氧化碳激光器产
生的高温,来溶解碳原料,并在热流体体内脱水后,产生石墨烯微粒。

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提高制备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且能比较容易的控制石墨烯的厚度,同时更加深入的揭示出石墨烯以及其他类似材料的物理特性。

最后,是光化学气相沉积法。

这种方法利用彩光化学反应来控制气体分子反应,从而产生被称为“气体固溶体”的形态,最后再利用表征自组装过程以及壁缝结构对产生的物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石墨烯的结构特性。

以上就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制备方法其所产生的石墨烯的
特性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比较三种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

比较三种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

一、利用液氨作为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

工艺:1、将60 g的颗粒状天然石墨,硝酸钠30 g加入l0L的双层玻璃反应釜中冷却至0℃;再将2500 mL浓硫酸缓慢加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3 0 min,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高于4℃;然后,将180 g高锰酸钾加入反应釜中并充分搅拌60 min,同时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高于8℃,此阶段为低温反应。

2、撤走冷浴,用高温恒温循环泵将反应体系加热至35℃,并充分搅拌3h,得到褐色悬浮液,再缓慢加入90 g高锰酸钾反应12h,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高于40℃,此阶段为中温反应。

3、撤走高温恒温循环泵,用低温冷却循环泵将反应系统温度控制在5℃以下,将7L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褐色悬浮液中,体系温度骤然升高,并伴有大量气体生成,稀释的悬浮液在此温度下搅拌60 min。

4、向悬浮液中加入50 mL的H202 (30%),室温下搅拌60 min,得到亮黄色氧化石墨分散液。

5、将上述分散液静置2 h,分层,去除上清液后,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过滤,得到黄褐色滤饼。

用5000 mL稀盐酸(10%)将滤饼洗涤2次后,再分散于5000 mL 去离子水中,过滤,用大量去离子水洗涤至溶液中无氯离子(可用AgN03溶液检测),且接近中性。

然后将剩余固体产物在6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研磨过筛后得到的氧化石墨。

石墨烯的制备用低温冷却循环泵在一定温度下将高纯氨在密封容器中液化,加入一定量干燥的氧化石墨用超声细胞粉碎机超声剥离1h,将一定量的金属铿放入液氨中,溶液变成蓝色,继续保持超声30 min溶液变黑,停止冷却自然升温使液氨挥发,向得到的黑色固体中加入乙醇超声分散,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真空60℃干燥12h,得到黑色的石墨烯。

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将铿用金属钠和金属钾代替,得到对应的碱金属还原的石墨烯。

小结:采用液氨作为溶剂超声剥离氧化石墨,利用液氨一碱金属强还原性,碱金属进一步插层剥离氧化石墨同时将其还原。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特性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特性

鉴于离子液体或聚电解质合成较为复杂 , 副产物的分离较为困难 , 本文采用廉价 的硫酸钠溶液作 为 电解质 , 通过 电化 学方法 制备 石墨烯 , 得石 墨烯可 以在 Ⅳ, 一 甲基 甲酰胺 ( MF 、 甲基 吡 咯烷 所 Ⅳ二 D ) N一 酮 ( MP 或 D N ) MF和 N MP与水 的混 合溶 剂 中稳 定分 散 , 制备 过程 较为 绿色 环保 .对石 墨烯 的形貌 和 结
与 s 杂化碳 原子 在布里 渊 区 中心 的 Eg p 2 声子 振动 有关 .无 序 引起 的 D峰与 Eg 动模 引起 的 G峰强 度 2 振 比 ,/。 。,可用来 表征 材料 的无序性 . 图 3为石 墨和 电化学方 法制 备 的石 墨烯 的拉 曼 光谱 .从 图 3谱线 口可 以看 出 ,在 50~10 m 0 80e 范 围 内石 墨 的 D峰非 常弱 , I = .6 ,/G 00 ,仅存 在 一 个位 于 18 m 50e 的尖而 强 的吸 收 峰 ( 峰 ) G ,即 由 无序结 构 引起 的第二个 拉曼 峰 强度 极低 ,说 明石 墨 无 序结构 所 占 比例 非常 小 , 构 较 为规 整 .与 石 墨 结
体 1辛 基.一 . . 3甲基 咪唑六 氟磷 酸盐等 作为 电解 液 ,将 2根 石 墨 电极分 别 置 于 电解 槽 的 阳极 和 阴极 ,加 1 2 0~ 0V的稳压 直流 电源 于正负 电极 , 墨被功 能化并 逐 渐剥 离得 到 石 墨烯 .Wa g等¨ 石 n 以聚苯 乙烯 磺酸 钠溶液 作 为离子 电解液 ,高纯石 墨棒作 为正 负 电极 , 直流 电解制 得石 墨烯 .
l0 86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V 13 o.3
2 3 拉曼 光谱 分析 .

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质的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石墨材料高效、可控地剥离得到单层或少层厚度的石墨烯。

这项技术在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和能源领域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概述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接着,将详细解释说明剥离过程中的步骤及反应机理,并总结目前已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发展情况。

然后,我们将分析经典实例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主要观点总结,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的条件,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行业领域应用案例的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的深入理解,并展望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2. 石墨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概述2.1 石墨结构与性质介绍石墨属于一种层状结构的碳材料,由大量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石墨结构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形式存在,在平面上形成六边形的环状结构。

这种层间排列的特殊结构决定了石墨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导电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2.2 电化学剥离原理电化学剥离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在底物表面剥离出单层或少层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通常采用三电极体系,在适当的电位控制下,通过施加外部电压并将底物作为工作电极或对电极,使其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并进一步使一部分原始石墨结构被氧化或还原脱落,最终得到单层或少层石墨烯。

2.3 剥离条件的影响因素实现有效的石墨电化学剥离需要考虑多个条件和因素。

其中,影响剥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电解液成分、电压控制、剥离时间以及温度等。

不同的电解液成分对剥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特定的溶液中添加了适宜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或助剂能够改善石墨电化学剥离效果。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石墨烯(Graphene,GN)是由sp2杂化C原子组成的具有蜂窝状六边形结构的二维平面晶体。

石墨烯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等性能,在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导热散热材料、电发热膜、场发射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对其品质和性能有很大影响,低成本、高品质、大批量的制备技术是石墨烯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现有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剥离石墨法、液相剥离法、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电化学方法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最新研究报道,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可以达到克量级,这为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曙光。

电化学制备技术则是通过电流作用进行物质的氧化或还原,不需要使用氧化剂或还原剂而达到制备与提纯材料的目的,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清洁环保等优点,已在冶金、有机与聚合物合成、无机材料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通过电化学电场作用,可以实现外在电解液离子(分子)对一些层状材料的插入,如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充电时就是锂离子在石墨层间的插入及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制备。

根据电化学原理主要有两种路线制备石墨。

1、通过电化学氧化石墨电极可得氧化石墨烯,再通过电化学还原以实现电化学或化学氧化的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而得到石墨烯材料。

2、采用类似液相剥离,但施以电场力作用驱动电解液分子以电化学方式直接对石墨阴极进行插层,使石墨层间距变大,层间范德华力变弱,以非氧化方式直接对石墨片层进行电化学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的优势主要为:1)与普通化学氧化还原法相比,不需要用到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有毒试剂,成本低,清洁环保;2)通过电化学方式,在氧化时可以更多地以离子插入方式剥离而减少氧化程度降低对石墨烯结构的破坏,电化学还原时则能更彻底还原,因此制得的石墨烯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质;3)以石墨工作电极为阴极进行非氧化直接剥离时,石墨片层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可以得到与液相或机械剥离法一样高品质的石墨烯片,但因为电化学的强电场作用,比单纯的溶剂表面作用力或超声作用力要大得多,剥离的效率更高,与液相或机械剥离法相比,电化学剥离易实现高品质石墨烯批量制备;4)电化学制备过程中,电流与电压很容易精确控制,因此容易实现石墨烯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而且电化学法工艺过程与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控制;5)与CVD 及有机合成法相比,电化学法采用石墨为原料,我国石墨产量居世界前列,原料丰富成本低廉,不需要用到烯类等需大量进口的高价石化原料。

电析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实验步骤与操作

电析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实验步骤与操作

电析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实验步骤与操作电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制备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碳材料,具有许多出色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电析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步骤与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主要的材料包括:铂电极、石墨片、铜箔和硫酸铁溶液。

设备方面,我们需要一个电化学细胞、电解池、恒温水浴和电源。

第一步是准备石墨片。

我们可以通过机械剥离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石墨片。

在机械剥离法中,我们将石墨样品通过粘性带或胶带进行剥离。

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我们将石墨样品暴露在热解碳源气氛中,以在表面形成石墨烯层。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片。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电化学细胞。

将铜箔作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对电极,两者之间放置隔膜或隔膜纸。

对电极应远离石墨片,以防止电流通过石墨片表面。

第三步是将石墨片固定在工作电极上。

我们可以使用双面胶或导电胶水将石墨片粘贴在铜箔表面。

确保石墨片的质量和均匀性,以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

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将电解池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铁溶液。

然后,我们将电化学细胞放入电解池中。

确保电化学细胞完全浸没在溶液中,并保持稳定。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置适当的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

根据实验要求和设备特性,选择适当的电流密度,通常在几毫安/平方厘米到几十毫安/平方厘米之间。

同时,确保电解池中的溶液保持所需的恒温,通常在40℃到60℃之间。

开始实验后,我们将施加连续的电流密度在电化学细胞上。

在整个电析过程中,应该保持稳定的电流密度。

电析的时间取决于实验要求,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当实验时间结束后,我们将关闭电流和电源。

然后,将电化学细胞从电解池中取出,并将其清洗干净。

使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以确保溶液和其他杂质被彻底清除。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机械剥离法将石墨烯从铜箔上分离。

借助胶带或其他剥离手段,将石墨烯小心地剥离下来。

在此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防止石墨烯的破坏或污染。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电化学剥离石墨烯的条件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随着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二维纳米材料被广泛关注,对其有效分离和制备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电化学剥离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制备高质量、大规模石墨烯方面具有优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及相应机理:首先,文章将对石墨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结构和性质;接着,将详细阐述电化学剥离原理,包括剥离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然后,将给出实验条件与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所需材料、设备和操作流程;最后,将通过解释说明部分对电化学剥离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剥离过程的机理解析,并展望该技术在未来应用方面的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和解释说明关于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的内容。

通过对石墨烯结构、电化学剥离原理以及实验条件与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读者对电化学剥离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掌握该技术在制备高质量、大规模石墨烯方面的应用前景。

2.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条件2.1 石墨烯介绍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形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结构。

它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机械性能,同时还具备如高柔韧性、透明度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这些优秀的性质使得石墨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电子器件、光电子学、能源存储等。

2.2 电化学剥离原理电化学剥离是一种制备高质量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方法,它基于碳材料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

通常使用金属基底上存在氧化物薄膜或其他有效表面处理方式来吸附碳材料,并通过施加外加电势来引起底部碳材料与金属基底之间发生离解反应。

离解反应会导致碳材料与金属基底分离,并在溶液中以单层或多层形式存在。

2.3 实验条件与步骤进行电化学剥离石墨烯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条件和步骤:1. 基底材料的选择:一般使用金属基底,如铜、镍、不锈钢等。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随着石墨烯在信息、电子、光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高效地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传统机械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开发高效、简便的制备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由于其高效、低成本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制备石墨烯的一种重要方法。

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新型石墨烯制备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石墨在氧化还原反应下可在电化学电容器外表面向电极释放的单层石墨烯。

在电化学剥离过程中,将石墨作为阴极,另一极为阳极,通过电池电源施加电压,使电解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并沉积在石墨表面,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单层石墨烯。

电解液中的阳离子种类和浓度、电池电压、时间、石墨表面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产物的质量和形貌。

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态、不同尺寸的石墨烯,从而实现定制化制备。

一些研究发现,使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时,能够得到尺寸均匀、形态规则的石墨烯,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调节电解液的酸碱度等方式实现对石墨烯的形貌及物性的调控。

相比于传统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电化学剥离法具有绿色环保、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

它不需要高温反应、特殊气氛、昂贵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可以在基本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制备,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总之,电化学剥离法是一种实现高效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重要方法,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可优化的地方。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剥离效率、温和化反应条件、改善产物的质量和均匀性等方面,实现大规模的石墨烯制备和应用,为石墨烯应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Graphene)是一种新兴的以石墨烯为主要材料的制备工艺。

它能在常温常压下,
在金属衬底上以电化学方法进行沉积石墨烯的制备。

其通过在金属衬
底上通过电流实现石墨烯的沉积,可以在不对基底进行特殊处理的情
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单层、多层石墨烯,而且制备速率可达几分钟,
在制备石墨烯上大大节省了时间。

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基底必须是能够吸附电离基团的金属衬底,由于其能够通过解离构成电解液中的不同价电离基团吸附到基底表面,从而有效地供应石墨烯的原料。

其次,由于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碳元素可以从电解液中的碳源构建一层石墨烯,
石墨烯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电极的流通(电流强度和滞留时间)以及
调节电解液中离子偶联络及碳源浓度来控制。

除此之外,在沉积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电化学沉积时可能会产生的气泡以及非等温性热效应,以保证石墨烯的质量和分布。

电化学沉积石墨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同基底上制备高质量的
石墨烯,而且可以调节沉积厚度。

它的缺点在于电极的流通问题,当
电极的电阻较大时,电流的流通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石墨烯沉积
的匀度。

此外,由于电化学沉积石墨烯具有一定的杂质,因此它的性
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之,电化学沉积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兴制备石墨烯
的工艺,它具有低温、快速可控的优势,可用于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其中可以通过调节电流来实现对石墨烯厚度的调节,为推动石墨烯在
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石墨烯(Graphene,GN)是由sp2杂化C原子组成的具有蜂窝状六边形结构的二维平面晶体。

石墨烯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等性能,在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导热散热材料、电发热膜、场发射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对其品质和性能有很大影响,低成本、高品质、大批量的制备技术是石墨烯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现有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剥离石墨法、液相剥离法、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电化学方法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最新研究报道,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可以达到克量级,这为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曙光。

电化学制备技术则是通过电流作用进行物质的氧化或还原,不需要使用氧化剂或还原剂而达到制备与提纯材料的目的,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清洁环保等优点,已在冶金、有机与聚合物合成、无机材料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通过电化学电场作用,可以实现外在电解液离子(分子)对一些层状材料的插入,如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充电时就是锂离子在石墨层间的插入及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制备。

根据电化学原理主要有两种路线制备石墨。

1、通过电化学氧化石墨电极可得氧化石墨烯,再通过电化学还原以实现电化学或化学氧化的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而得到石墨烯材料。

2、采用类似液相剥离,但施以电场力作用驱动电解液分子以电化学方式直接对石墨阴极进行插层,使石墨层间距变大,层间范德华力变弱,以非氧化方式直接对石墨片层进行电化学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的优势主要为:1)与普通化学氧化还原法相比,不需要用到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有毒试剂,成本低,清洁环保;2)通过电化学方式,在氧化时可以更多地以离子插入方式剥离而减少氧化程度降低对石墨烯结构的破坏,电化学还原时则能更彻底还原,因此制得的石墨烯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质;3)以石墨工作电极为阴极进行非氧化直接剥离时,石墨片层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可以得到与液相或机械剥离法一样高品质的石墨烯片,但因为电化学的强电场作用,比单纯的溶剂表面作用力或超声作用力要大得多,剥离的效率更高,与液相或机械剥离法相比,电化学剥离易实现高品质石墨烯批量制备;4)电化学制备过程中,电流与电压很容易精确控制,因此容易实现石墨烯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而且电化学法工艺过程与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控制;5)与CVD 及有机合成法相比,电化学法采用石墨为原料,我国石墨产量居世界前列,原料丰富成本低廉,不需要用到烯类等需大量进口的高价石化原料。

一、石墨阳极氧化剥离制备石墨烯阳极氧化剥离制备石墨烯就是将石墨作为阳极,电源在工作时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进而进入阳极石墨导致石墨被插层而体积膨胀,当阳极石墨的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于层间范德华作用力的减小而最终从块体上脱落下来,形成层状具有一定含氧官能团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包括单层和2~10层的少层氧化石墨烯)。

石墨由于电化学氧化和酸性阴离子的插层导致表面体积剧烈膨胀,这种现象在很早之前就有报道。

近年来提出了电化学法阳极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的机理,在进行电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的阴离子会向阳极迁移,由于石墨结构中各片层之间的距离约为0.335 nm足以容纳阴离子进入石墨空间中。

另外,在电解过程中阳极的水部分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也进入石墨层间中,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石墨体积剧烈膨胀最终从表面脱落。

由于在电解过程中形成了羟基等含氧官能团与石墨烯结合,使得脱落下来的氧化石墨烯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这为后来的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用H2SO4做电解质由于其强氧化能导致氧化石墨烯存在很多结构上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石墨烯的sp2杂化结构严重破坏,从而影响石墨烯的后续性能的研究。

低浓度的HClO4做电解液也能氧化石墨但存在剧烈的副反应如产生大量的CO2从而影响电解液的性质。

虽然利用这类电解液制备的石墨烯都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但电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仍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采用无机盐水溶液为电解质进行阳极剥离石墨可以得到含氧官能团较少的石墨烯纳米片。

以Na2WO4为电解质,在一定的电压下通过阳极剥离可以得到层数较少的石墨烯,通过简单的抽滤得到的石墨烯膜具有较好的电发热性能。

另外,以Na2SO4、K2SO4、(NH4)2SO4等无机盐为电解质阳极剥离石墨烯也能得到质量较好的石墨烯。

以膨胀石墨为原料自制石墨电极,以稀硫酸做电解液,通过电化学一阶插层及阳极气体解离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的高产率制备,并进一步利用制得的高质量薄层石墨烯成功构建石墨烯宏观体材料,石墨烯纸和石墨烯泡沫。

该柔性石墨烯纸和多孔石墨烯泡沫,在未经退火处理的条件下电导率可达2.45×104和150Sm-1。

利用三维石墨烯/泡沫镍材料做工作电极,组装的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呈现出理想的电容行为,在0.5Ag-1电流密度下水系的比电容可达约113.2Fg-1,循环1000次后仍保留有约90%电容,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揭示了三维石墨烯宏观体材料在储能器件的重要应用。

此外,该法研制的石墨烯纸和多孔石墨烯泡沫在散热材料、电磁屏蔽、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石墨阴极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尽管通过阳极氧化石墨电极得到氧化石墨烯,再通过电化学还原来制备石墨烯比较省时,但sp3结构的碳原子依然很难有效地完全还原为sp2杂化结构的碳原子。

而通过阴极剥离石墨电极制备石墨烯是一种不经过氧化石墨烯环节的直接方法,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石墨电极迁移而进入石墨层间中,另外在外加电源作用下水被电解在阴极释放出H2,H2也可以进入石墨层间中,阴离子和H2共同插层作用导致石墨体积膨胀进而从表面脱落形成石墨烯。

通过比较阳极氧化和阴极剥离两种电化学法,阴极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有以下几个优点:1)没有用到强氧化剂(如H2SO4,HClO4),避免造成不可逆的sp3缺陷;2)后处理中只需要简单的蒸发然后水洗即可;3)如果需要进一步对制备的石墨烯官能化只需要在原电解制溶液中加入相应的试剂、控制相应的电压。

以石墨做电极,以Na+/二甲亚砜(DMSO)为插层剂,以巯基代醋酸为电解质制备出了少层的石墨烯,通过AF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石墨烯的厚度为3.1nm,的厚度大约有7层,通过HRTEM 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产物有7层石墨烯片。

以溶解有LiClO4和Et3NHCl的DMSO溶液作为电解液,利用溶液中Li+和Et3NH+的协同作用插层石墨电极,经反复电化学剥离制备了大量的石墨烯。

相比其他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而言具有非常优良的质量。

另外,以熔融的LiOH为电解质、阴极和阳极均为石墨电极,在600o C熔融LiOH中以15A电流电解30 min得到了质量良好的石墨烯。

他们认为电解熔融LiOH制备石墨烯的机理包括锂离子插层-膨胀-微爆过程。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少、产量高(约80%转化率)、缺陷少,可为进一步通过熔融电解质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提供思路。

此外,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电化学剥离法制备出了大面积的、薄的(3 ~ 7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以高纯度的石墨棒作为阳极、以可以产生等离子体的石墨棒作为阴极、以KOH 和(NH4)2SO4混合碱性溶液作为电解质由于能产生等离子体的阴极石墨棒尖与电解质接触,而阳极石墨棒没入溶液中,这样通电时可以在阴极石墨棒与电解质所接触的表面形成一个很高的电场同时在阴极由于水的电解会产生氢气,氢气在高的电场强度下分解产生等离子体,氢气和等离子体会加速石墨棒的插层剥离。

他们在对产物进行表征的同时还推测了石墨烯的生成机理:首先,阴极产生的氢气进入石墨的间隙中去形成插层石墨混合物,这样减弱了石墨片层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

其次,在阴极产生等离子体的瞬间,阴极表面温度高达2022年o C,产生非常高的热机械压力。

另外,阳极的石墨棒在电化学作用下也可以直接产生少量的石墨烯。

三、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制备石墨烯通过氧化石墨烯还原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电化学还原法是一种简单、绿色、可大规模生产的方法,近年来有很多相关报道。

传统的电化学还原法需要配制复杂的缓冲溶液,以高电压来激活还原反应。

现今发展了一种简单低功耗的电化学还原方法,允许在单一溶液中还原氧化石墨烯,整个过程可以用电流-电压曲线来监控。

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可用于制备检测分析农药乐果等的柔性传感器,也可以简单地完成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并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探测性能。

另外,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直接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也有报道。

例如,在6molL-1KOH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事先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在以Hg/HgO为标准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中经过循环伏安后得到石墨烯,经过电化学测试这种石墨烯的比电容量可达152 Fg-1,并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氧化石墨烯能在铜电极上被电催化高效还原,与惰性电极相比能有效去除含氧官能团和修复sp2结构。

四、电泳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电泳沉积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经济的沉积技术。

其基本原理为,在胶体溶液中对电极施加电压时,带电胶体粒子移向电极表面放电而形成沉积层。

由于其潜在的技术应用,在所有的沉积方式中,电泳沉积被认为是最吸引人的。

运用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电极表面,有利于制备纳米薄膜材料;2)纳米材料的结构沿着所加电场方向生长,有利于形成结构有序的纳米材料;3)被沉积物修饰的电极可以直接用在电化学装置中。

这种方法既继承了电化学还原的优势又杜绝了有害还原剂的使用,得到的石墨烯牢固粘附于导电基底上,有利于材料的直接电化学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

同时电沉积法还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通过沉积周数或时间控制石墨烯的质量Liu 等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为电解质,用三电极体系通过一步法直接在玻碳电极上沉积出石墨,研究了分散液的pH值、沉积周数和沉积时间对产物石墨烯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电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机理:1)氧化石墨烯由电解质溶液的本体相向电极表面附近传质;2)氧化石墨烯在电极表面吸附;3)氧化石墨烯与电极发生电子交换,被还原为石墨烯;4)石墨烯难溶于溶剂而沉积在电极表面。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三维网络状石墨烯也有报道。

利用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在电极表面沉积得到三维网状石墨烯,以0.3 mgm L-1氧化石墨烯和0.1 molL-1LiClO4混合液作为电解质,在-1.2V(vs.SCE)电极电位下沉积10s。

在这个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官能团被除去而还原成石墨烯,由于石墨烯的疏水性增强,弱的静电排斥力和强的内部π-π堆叠使其在电场的驱动之下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