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 (2)教案与反思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3.3变色花》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3.3变色花》苏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9fd15f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5.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在不同颜色光线照射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引出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步骤,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之前学习过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朵变色花,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颜色光线照射下的生长情况。
4.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对光线的感应性。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教案——第2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d167e2700abb68a982fbf7.png)
《变色花》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4.体会到运用科学适应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并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教学难点制作酸碱指示剂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紫甘蓝、镊子、试管等及学生自带的有酸碱性的物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学习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酸碱指示剂。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制作酸碱指示剂吧。
二、新授(一)制作酸碱指示剂1.下面我们一起来自己制作紫甘蓝汁,请先看P 37~38有关紫甘蓝汁制作方法内容。
2.指导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讲解注意点:尽量选择紫甘蓝菜的薄叶,少用梗;紫甘蓝菜撕的块要小一点;用手反复挤压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挤压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3.每组制作好后用大头针穿破挤于小组的空烧杯中。
(二)魔术纸变变变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进一步认识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三)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第一组:苹果、梨子、香蕉、橘子、柚子、葡萄;第二组:自来水、食盐、白糖、白醋水、口碱、小苏打水;第三组:香皂水、洗衣粉水、洗手液、洗发液、洗洁精、消毒液;第四组:牛奶、豆浆、椰奶、花生奶、藕粉、麦片;第五组:茶水、雪碧、纯净水、蜂蜜、白酒;第六组:面包、馒头、米饭、饼干、鸡蛋、蛋糕;第七组:舒肝健胃丸、丽珠得乐、达喜片、健胃胶囊、健胃消食片。
把第一组的水果榨成汁;把第二组中的食盐、白糖、口碱加水溶解;把第三组的洗涤用品用水稀释;把第四组的藕粉、麦片加水调成稀稀的糊;把第五组的蜂蜜加水稀释;把第七组的药加水稀释;把第六组的面包、馒头、米饭、饼干、鸡蛋、蛋糕放在培养皿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7167fd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节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植物与颜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花瓣、果实等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以及植物的变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变色花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变色的原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植物变色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花瓣、果实等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知道植物的变色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的花瓣、果实等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植物的变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植物变色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花朵,引发学生对植物颜色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花瓣、果实,分析植物变色的原因。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植物变色的原因。
4.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变色的原因。
5.应用:介绍植物变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
7.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颜色:花瓣、果实等原因:基因、环境、代谢应用:指示植物、观赏等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c8fe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0.png)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第一篇: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
课文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是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两束)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盐、肥皂、澄汁、花露水、自来水、牛奶、苹果、桔子、橙子、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多我亲手制作的纸花。
(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2、表演魔术。
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变色花-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变色花-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fcd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d.png)
变色花 - 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特性2.了解叶色的变化与植物状态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推理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变色花的基本情况1)学生讨论:有没有见过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色的植物?(如果学生没有见过,老师可引出变色花的名字)2)教师讲解:变色花是一种蓝莓科植物,市场上常见的有“情人草”和“变色冰花”。
它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2. 变色花的环境适应能力1)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商讨,想一想变色花的生长环境,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变色花适应能力包括:耐荫、耐旱、适应低温、抗寒能力强。
•根据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例如花在阳光下会变成红色,花在阴暗处则会变成绿色。
3. 变色花的变色原理1)教师讲解:•变色花的变色是因为它含有兰氨酸类物质。
•一般来说,兰氨酸可以和自由基反应,形成黑褐色物质。
当叶子含有过量的兰氨酸时,会形成高浓度的黑褐色物质,导致叶子变黑。
4. 实验演示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利用红球蓝球试剂,可以变速显示兰氨酸。
水溶液变青时,含兰氨酸少;水溶液变紫时,含兰氨酸多。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1.实验前准备:把一些新鲜变色花叶片摘下来,放在2%的盐溶液中加热煮沸一分半钟,再用水冲凉备用;2.另外,准备红球蓝球试剂、两只小试管等。
3.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摘下来的叶片放入一个小试管中,然后加入红球蓝球试剂,观察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5. 总结与思考1)教师问答:•问:为什么变色花不会改变花朵的颜色?•答:花朵颜色主要由花革决定,与环境关系较小。
2)教师总结:•引领学生总结变色花的基本情况、生长环境、变色原理及实验演示内容。
三、教学方式1.介绍案例学习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3.辩证方法教学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讲中学到了有关变色花的基本情况和生长环境,还能运用所学内容去进行推理和实验演示。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2)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21708c97ba0d4a7303763a05.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教师教具准备:一朵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一朵没涂任何材料的白色纸花、烧杯、紫甘蓝、装有紫甘蓝汁喷壶、一瓶温水。
2、学生学具准备:做紫甘蓝汁的材料(拖盘、抹布、紫甘蓝、厚透明塑料袋、牙签、烧杯),滴管、玻璃棒、待检测的各种液体(白醋、小苏打水、盐水、茶水、肥皂水、洗涤剂水、牛奶)教学过程: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板书:花)感觉怎么样?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感觉这朵花颜色太单调了。
不过,老师有本领把它变色,你们相信吗?老师借助这瓶神奇的“水”。
看好喽!(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汁)看到了什么?(板书:变红、变绿)看来,这朵纸花与众不同,它能变色。
(板书:变色)2、为什么它能变成“红花绿叶”呢?刚才有同学说可能与这瓶液体有关,想做一瓶这样的液体吗?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瓶“魔液”。
(引导学生尝一尝,弄清材料。
)2、现在知道这瓶液体叫什么了吗?(板书:紫甘蓝汁)3、介绍一下所需要的材料。
4、(PPT出示制作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少许温水(50℃左右);第二步: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排掉;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会做紫甘蓝汁了吗?除了上面提到的要求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汇报)5、让学生动手制作。
并说明制作的时候,老师要看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第一个完成并能保持桌面干净的小组,接下来的实验我会请他们来完成,想得到这样的机会吗?还等什么呢?6、请表现最好的小组代表带着他们的紫甘蓝汁上来,喷洒到那朵没涂任何材料的纸花上。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2)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7d5b28d069dc5022abea0004.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4.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探究纸花为什么变成“红花绿叶”。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不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水、紫包菜、保鲜袋、牙签、烧杯、滴管、白醋、苹果汁或桔子汁、柠檬汁、食盐盐水、纯净水、洗衣粉水、肥皂水、温水、碱水、毛笔、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1.大家喜欢看魔术吗?魔术嘛,老师也会!看,这是(一朵纸花),什么颜色的?这瓶液体呢?看好了,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看到了什么?看来,这朵纸花与众不同啊,它是一朵……变色花。
(出示课题)2.可是它为什么能变成“红花绿叶”呢?(暂停、等待、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测)3.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说到了……,还有的同学说可能与这瓶液体有关,那现在你想拥有一瓶这样神奇的液体吗?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1.我们来看看应该怎样做。
我们把紫包菜的叶子切碎,放进保鲜袋中,小组合作,加入半杯温水,一只手抓住袋口,一只手均匀的揉捏,注意指甲不要把塑料袋扎破。
当汁液变成紫色以后,用牙签在底部戳一个小洞,将液体倒进烧杯中就完成了。
(演示紫甘蓝指示剂制作方法)2.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已经把紫包菜切好放在保鲜袋中。
制作的时候,老师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和谐、安静、规范的完成实验。
3.完成后除了这杯液体留在桌上,其他材料送到材料桌上。
4.刚才同学们制作的这杯液体我们把它叫做紫甘蓝汁。
现在有了这瓶紫甘蓝汁,你是不是也以像老师这样把纸花变成红花绿叶呢?注意观察哦!看到什么情况?有问题吗?那你知道老师到底在花和叶上做了什么手脚吗?你们同意他们小组发的看法吗?怎么验证你们的想法呢?需要哪些材料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c21c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f.png)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一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2.难点: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变色花、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相关知识点等。
3.安排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2a47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d.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
2. 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酸碱度对花色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变色花实验材料:花瓣、滴管、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盐酸、氢氧化钠等。
2. 准备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变色花,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瓣会变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变色花。
二、探究花瓣中汁液的变化(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实验,边演示边解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花瓣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三、学习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度与花色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度下花瓣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花瓣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探索:花瓣中的秘密(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花瓣中的汁液是如何变化的?它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1.doc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92f98a9b7375a417876f8f80.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6-38页。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变化》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使学生体会到牛-活中处处是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给白醋和碱水滴加紫甘蓝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白醋变红、碱水变绿从而引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且也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白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花绿叶;活动(二):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牛加深如何利用指示剂来辨别酸碱性物质,同时也引出了中性物质这个概念。
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学习。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动手欲望较强,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牛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变化创新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牛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知道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辩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辨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做牛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牛活中到处都有科学。
2.领悟到科学世界的奇妙,产牛进一步探究奥妙的愿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会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毛笔,喷壶,紫甘蓝汁,白醋,碱水,烧杯若干,滴管、蹑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待检测物品、塑料袋等。
学牛准备:不同液体及各种待检测物品、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变色花|苏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2dd20a32a98271fe900ef936.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变色花》教科书36页-3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实验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醋浸过,叶子用小苏打水浸过)、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紫、甘薯、碱水、白醋、检测物质用的实验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教学过程:一、变魔术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2.老师也学会了一些小魔术,想给同学们表演,你们想看吗?魔术一:《独立神香》老师可以把一炷香站立在一个手指头上,你们相信吗?这算简单了老师还要给自己增加难度,在香的下面挂一个重物,香必须要点燃(诱惑)。
教师表演魔术。
魔术二:《偷梁换柱》两棵红绿棒,老师用彩带套住其中一棵,卷起来再打开,彩带套的和你看的一样吗?看谁的眼力最好?教师表演魔术。
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魔术神奇吗?同学们想要看出魔术的破绽揭开其中的秘密,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动脑思考。
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魔术要给同学们表演,希望同学们看过后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或者有什么疑问跟老师讲一讲。
好吗?魔术三:《变色花》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这朵花看起来并不漂亮,但是只要老师在这朵花上喷水,花就会变得漂亮起来,你猜一猜这朵花会变吗?变成什么颜色?教师表演魔术。
(花变成红色,叶变成绿色。
)当学生感到很惊奇时,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变色花的秘密好吗?板书课题:3.变色花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花瓣和叶子的纸上是否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2040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5.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色花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变色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的介绍;- 变色花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方法;- 学生自主进行变色花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变色花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变色花又是怎样变色的呢?”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介绍变色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重点解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花瓣颜色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设计(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变色花实验。
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的光照条件(如阳光、荧光灯、黑暗等),观察花瓣颜色的变化。
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步骤四: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自主进行变色花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步骤五: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分析不同光照条件对花瓣颜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步骤六: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变色花实验的意义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以变色花实验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结果,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和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d81441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0.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其叶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但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变色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光源、温度计、湿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发生变色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植物的变色原理,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选择一种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观察变色花的变色情况,并记录数据。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的变色现象。
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教学反思(共14篇)
![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教学反思(共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08ea2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a.png)
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教学反思〔共14篇〕篇1:六年级科学《变色花》教学反思六年级科学《变色花》教学反思我上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变色花》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学生可以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下面谈一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本课的教学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以变魔术《变色花》导入。
以变魔术《变色花》为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考虑,猜测“花为什么变色了?”,激起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解释变色花的奥秘。
第三步骤是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对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感受,加深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理解。
第四步是自制酸碱指示剂。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测活动,需要一些检测的试剂,继而产生自制紫甘蓝汁的意愿。
然后用大屏显示“用紫甘蓝压汁做指示剂的方法”,并让学生分组制作指示剂。
通过自制指示剂的活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主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
第四步是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各种物品。
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检测活动使学生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紫甘蓝汁做指示剂只能粗略检验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要想准确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还要用其他现成的酸碱指示剂。
第六步是知识拓展。
通过杜鹃花和竹子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或检测纸检测河水、土壤等的酸碱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平安。
本节课我可以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消费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研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表达了科学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3c6ac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7.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主要介绍植物为什么会变色,以及变色原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变色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同时,学生可能对变色原理感到好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变色的原因。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变色的原因。
2.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变色的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变色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叶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变色花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如季节变化、阳光照射等。
同时,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变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总结,强调变色花的变色原因和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具有变色现象?这些植物的变色原因和变色花一样吗?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和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是否具有变色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2f3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0.png)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展示一朵鲜花,引导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引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花朵为什么会变色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3 教师简介本节课的主题:变色花,引导学生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章:变色花的知识讲解2.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变色花的基本知识,如变色花的种类、生长环境等。
2.2 教师讲解变色花变色的原因,如花青素的作用、酸碱度的影响等。
2.3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变色花的变色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花的特性。
第三章:变色花的观察与分析3.1 教师发放变色花植物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变色花颜色变化的原因。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变色花的创意绘画4.1 教师展示变色花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变色花作品。
4.2 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第五章:变色花的小组实验5.1 教师提出实验任务:探究变色花的变色原理。
5.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3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4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本章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变色花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六章:变色花的环保意识培养6.1 教师通过讲解变色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植物和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6.3 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第七章:变色花的故事分享7.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变色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7.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变色花的故事或相关文化背景。
7.3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八章:变色花的科普知识问答8.1 教师提出与变色花相关的科普问题,学生抢答。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239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c.png)
六年级《变色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变色花的基本特点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变色花的基本特点和生长环境。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变色花的变色原理。
2. 教学难点:(1)变色花的生长环境对变色效果的影响。
(2)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变色花的变色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材料:变色花、水、试管、滴管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变色花相关知识。
(2)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变色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种花叫做变色花,它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改变颜色。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变色花的基本特点和生长环境。
(2)教师提问:“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它的变色原理是什么?”(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变色花的变色原理与花瓣中的色素有关,不同颜色的花瓣含有不同种类的色素。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变色花的生长环境对变色效果有影响吗?”(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总结:变色花的生长环境确实对变色效果有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4. 实验探究(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变色花的变色原理。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变色花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色效果。
(3)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变色花有哪些变化?能否解释这些变化?”(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变色花的变色原理与花瓣中的色素有关,不同颜色的花瓣含有不同种类的色素,生长环境的影响会导致色素的改变,从而使花朵变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变色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整理:江苏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酸碱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4.愿意主动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毛笔、盐水、柠檬水、盐水、肥皂水及各种被检测物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魔术表演——初起波澜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白色纸花),你们觉得怎样,白花好看吗?老师来使它变得好看,要表现这个魔术,还需要这种神奇的水。
(老师出示“神水”并演示:白花变成红花绿叶)
2.提问:有没有什么疑问?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测:可能与神奇的水有关……
二、制作神水——一头雾水
1.讲解:它真有这么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接下来老师告诉你们方法,它用的材料叫做紫甘蓝,把先切碎放入袋中,然后加入温水,一手拿这袋口,不要捏紧,另一只手反复的挤压3~5分,直到让它变成深紫色为止,然后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这个小烧杯里。
(板书:紫甘蓝汁)
讲述过程中出示紫甘蓝汁的制作方法:
(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深紫色的水为止。
(4)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2.提问:大家在试做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在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分析制作注意点:小心挤压,勿将口袋挤破;当心热水烫手;挤压用充分……
3.谈话:做的时候,老师还要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并且能保持桌面整洁。
对这样的小组,我会请他们来玩这个魔术,想不想得到这个机会?开始。
学生制作紫甘蓝汁,教师巡视指导。
4.谈话:刚才表现最好的是这一个小组请带好你们的紫甘蓝汁上来。
请把它喷撒到这短纸花上(没处理的白花),让我们静观其变。
学生上来喷紫甘蓝汁,其他同学观察现象。
(白花没有变成红花绿叶。
)
5.谈话:怎么回事?给大家看看,想想看,是什么原因?
学生猜测原因:喷的方法不对(换个人试试);紫甘蓝汁不浓(老师的拿去试试);喷的不够多(用毛笔直接涂一涂)……
6.追问:还会有什么原因呢?
学生质疑:老师在花上做了手脚。
三、实验探究——豁然开朗
1.谈话:为什么老师这朵纸花会变红花绿叶,想不想知道老师到底在这纸花上做了什么手脚?通过下面实验你们自己来寻找答案吧!
2.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烧杯里有些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烧杯里有些什么。
(碱水、白醋、盐水、肥皂水、柠檬汁、纯净水等)
3.谈话:实验怎么做,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实验要求。
出示时间要求:
(1)请在各种液体中滴5~10滴紫甘蓝汁;
(2)边滴边轻轻晃动液体;
(3)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并记录。
4.提醒:下面请同学来示范一下,什么是边滴轻轻晃动液体。
我们仔细观察他的动作,我们待会就在小组里做。
(学生演示)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并及时的记录。
生小组实验。
5.汇报交流:哪一组愿意来说说实验现象?(提醒:紫色是谁的颜色?这说明纯净水有没有变色?)
6.提问:你能根据他们颜色的变化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分类。
7.讲解: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物质;不变的就叫中性质。
像紫甘蓝汁,能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
8.提问:现在谁来说一说,老师到底在这花上做了什么手脚?
学生回答:在花瓣上涂了酸性物质,再在叶上涂了碱性物质,最后喷了紫甘蓝汁。
9.谈话:你想不想上来验证一下给大家看看。
(取出纸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纸花和毛笔,亲自手试一试吧。
10.提出实验要求:为了实验的准确,老师有以下几点提醒:
(1)红色毛笔蘸酸性物质,绿色毛笔蘸碱性物质,不能交叉混用,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2)毛笔蘸过液体后,在杯沿舔一舔,不能太多,轻轻在花瓣和叶子上涂一层。
学生动手验证:先在花上涂了酸性物质,再在叶上涂了碱性物质,最后喷了紫蓝汁,很快出现了“红花绿叶”的现象。
四、奇思妙想——融会贯通
1.谈话:你们真了不起,都会变魔术了。
可红花绿叶太常见了,那你们能把白花变成绿花红叶?
学生猜测:花涂碱性物质,叶涂酸性物质。
2.提问:现在你们能不能把已经变成的红花绿叶变成绿叶红花?
学生猜测:把碱性物质涂花瓣上,酸性物质涂在叶子上。
3.讲解:同学们的方法包含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就是说在这个酸性物质里面加入碱性物质,它能变成碱性物质。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这是白醋,加入紫甘蓝汁后显红色,再在里面加入碱水。
现在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
一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
(有大量气泡产生,红色、紫色、蓝色、绿色忽明忽暗地变化着,最后变成了绿色。
)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今天大家也带来一些物品,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请同学们把它倒在干净的烧杯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酸碱性。
2.谈话: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预测一下,在这些物体里滴入紫甘蓝汁,它们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小组快速交流一下,请记录员写下你们的答案。
学生预测交流。
3.谈话: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集体交流部分实验报告。
4.谈话: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生活中应用的也很广泛,你能试着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
出示实际问题:
(1)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
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请问这时可以怎么办?
(2)竹子喜好碱性土壤,想一想,一场酸雨过后会发现什么现象?
(3)胃酸过多,人就会感觉不舒服,请问这时可以怎么办?
学生交流想法。
六、总结全课——收获快乐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今天看到的吗?
【板书设计】
3.变色花
酸碱指示剂
酸性物质中性物质碱性物质
牛奶矿泉水肥皂水
橙汁盐水洗发水
………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