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 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 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1页 0079页 0100页 0140页 0248页 0333页 0383页 0441页 0516页 0552页 0604页 0663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92页 0178页 0222页 0274页 0376页 0428页 0530页 0632页 0684页 0686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 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55页 0216页 0255页 0330页 0392页 0460页 0527页 0591页 0633页 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3页 0117页 0174页 0258页 0333页 0398页 0436页 0458页 0545页 0616页 0676页 0730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 世”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一章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
一、农耕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1. 定义农耕社会,以及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 农业的发展和改进,如何促进农耕社会的繁荣
二、手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
1. 定义手工业社会
2. 手工业社会的组织特点和制度
3. 手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
一、夏商周三代
1. 定义夏商周三代,以及三代王朝的主要特点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演变
二、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
1. 定义战国时期,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
2. 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 定义中华文化
2.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二、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定义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品德修养、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技术技巧、历史文化的介绍第四章中华文明的走向现代
一、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1. 定义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2. 近代中国的外来压迫和反抗
3. 近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二、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贡献
1. 定义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贡献
2. 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 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 第二册(部编版006页 0066页 0152页 0196页 0282页 0326页 0380页 0402页 0424页 0426页 0438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2. 盘庚迁殷
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河
周
牧野
殷
南
安
亳
阳
殷
墟
博
物
馆
安阳殷墟遗址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3. 商朝的统治 ➢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_世___袭__制___取代了禅让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2. “家天下”
材料研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 “家”指的是什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 禹 (3)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第4课
世纪与年代的换算
公元前 200年
公元前 100年
公元1年
公元 100年
公元前
公元
世纪: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年代:每十年
Q:你出生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008年:21世纪初 2012年:21世纪十年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2. “家天下”
仔细观察上图,根据 图一、图二,思考大 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 了什么变化?
图一:大禹治水 画像石拓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历史上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96页 0114页 0174页 0189页 0247页 0278页 0400页 0486页 0575页 0627页 0696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1——12课)

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1——12课)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gugu: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①,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gugu: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gugu:火遗迹。
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①。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gugu: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
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
②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使用这些gugu: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1——12课)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1——12课)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1——12课)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XXX: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①,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XXX: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XXX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XXX:火遗迹。
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①。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XXX: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暖和湿润。
这里常有植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
也有丰美的水草。
②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使用这些XXX:工具猎取植物。
采集植物果实。
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实事求是,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满腹才学,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不能不说是孔子一生最 大的遗憾。晚年的孔子专心整理书籍,从事教育。后来,孔 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八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中文名:李耳 别名:老子、老聃 国籍:春秋·楚国 职业:史学家、哲学家 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
政治方面:“无为”,顺应自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思想方面:朴素的辩证思想,一切事物 都有对立面,可相互转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德经》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
曲 阜 三 孔
孔 庙
孔 林
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 府
光照现实
孔子思想的影响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欧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 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 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 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 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 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封面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目录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2 女娲补天1.3 夏朝1.4 商朝1.5 周朝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2.1 儒家思想2.2 社会阶层2.3 奴隶社会2.4 封建社会2.5 古代国家的形成第三章中世纪欧洲3.1 拜占庭帝国3.2 罗马帝国的崩溃3.3 扎根于欧洲的基督教3.4 鲜卑族与西欧的接触3.5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章中世纪爱尔兰4.1 爱尔兰的传统文化4.2 爱尔兰的历史起源4.3 圣帕特里克的故事4.4 文艺复兴运动对爱尔兰的影响4.5 爱尔兰的农村社会第五章亚细亚和非洲的古代文明5.1 波斯帝国5.2 印度河流域文明5.3 埃及文明5.4 迦南地区5.5 非洲文化的起源第六章中美洲的古代文明6.1 玛雅王国6.2 阿兹特克帝国6.3 奇琴伊察6.4 中美洲文明的文化遗产6.5 中美洲文明的衰落第七章古希腊7.1 古希腊城邦7.2 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7.3 古希腊民主的崛起7.4 古希腊的科学7.5 古希腊的战争第八章古罗马8.1 罗马城的起源8.2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艺术8.3 罗马的法律和政府8.4 基督教的出现和影响8.5 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九章中世纪日本9.1 日本的文化和艺术9.2 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9.3 武士道的兴起9.4 日本的战争9.5 江户时代的和平第十章马来群岛的文明10.1 博罗波多王国10.2 满者伯夷王国10.3 名古屋文化10.4 信仰伊斯兰教的达希仙王国10.5 马来群岛的历史文化第一章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其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有着较为深刻的痕迹。
这一文化是在大数据的数万年建构和演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1.2女娲补天据传说,古时候天空很低,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女娲开始补天。
她准备用五彩石石柱撑起天空,但是石柱不够,于是她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胳膊,化成了一头白虎。
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一、教材内容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涵盖了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二、教材特点1. 互动性强:电子课本具备互动功能,学生们可以通过、滑动等操作,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电子课本还设置了练习题、测验等环节,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2. 资源丰富:电子课本不仅包含了教材内容,还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等。
这些资源有助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个性化学习:电子课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相应的学习内容。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教材的字体、字号、背景颜色等,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4. 随时随地学习:电子课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这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使用方法1. 安装:学生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相关应用商店并安装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2. 登录账号:登录电子课本账号,即可开始学习。
如果还没有账号,请先进行注册。
3. 学习导航:电子课本首页设有学习导航,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4. 互动学习:在阅读教材内容时,互动环节,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完成练习题和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学习:利用电子课本提供的课外资源,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6. 个性化设置:根据个人需求,调整教材的字体、字号、背景颜色等,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2022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电子课本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并辅助学生们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版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及文化知识。
以下是其中主要内容的列举:
一、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
在古代,中国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其自然环境也因此多样。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南方的三江平原,每个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及社会发展方向的差异化。
二、三皇五帝传说及夏朝的建立
古代中国的历史传说与封建王朝紧密相连。
三皇五帝的传说是许多土著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世界的起源及古代中国的先民。
夏朝则是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封建王朝,建立在黄河流域,其发展标志着新的统一王朝的出现。
三、商朝与周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王朝,其创建于公元前16世纪末。
在商朝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开始实行世袭制。
周朝则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其时期持续了约800年,被划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四、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
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中国的诸侯国相互间争霸不止,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
期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政治活动。
五、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建立
秦朝由秦始皇坚定地统一了中国,从此开始了新的王朝——汉朝的时期。
汉朝的建立并不是平稳的过程。
在五胡乱华期间,许多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得到了发展。
汉武帝统治期间,边疆底层的黑暗势力得到巩固,国中腐败问题也愈加严重。
六、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此时期中,东汉政权解体,汉族正统开始受到董卓、袁绍和刘备等领导者的挑战。
最终,曹操,刘备与孙权三方对决,形成了魏、蜀及吴三国。
七、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南北之间的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
因为政治的分裂和内乱,造成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受损。
北朝时期由北魏建立,南朝时期则由刘宋建立。
以上就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电子版的主要内容。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的文明,也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