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职《致橡树》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语文
课题
致橡树
授课班级
课型
理论课
课时
2
使用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了解朦胧诗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赏析,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提倡平等、独立、成熟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2、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图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与讨论
积极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并能够勇敢的发表看法
你认为爱代表什么?
授
课
过
程
一、讲述,作者简介及朦胧诗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被译成多国的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老师与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并将爱情升华到国家情感
教师展示其他诗人的朦胧诗作品
学生观看课件并了解
学生认真听讲并看看是否有生词困扰
学生朗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聆听的同时可以思考自己刚接触情感启蒙,有何不同理解
通过学生朗读,增强其参与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学生通过朗读
通过再次深入学习第二层诗歌,体味作者表现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教师介绍木棉树和橡树的基本常识。
师: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2、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提倡平等、独立、成熟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学法
听讲学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整顿wenku.baidu.com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政元素
课前
三分
钟
第一课时
通过对诗歌的精细研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
可让学生了解我过文学史上不同流派的历史,提高文学鉴赏力
对于不同内容的诗歌进行感知,拓宽欣赏的范围
爱情神秘,让人向往,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年轻的少年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情感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不必急于确立自己心意。
青春时期的感情懵懂是纯洁而珍贵的,请学生正视、珍惜
教师介绍作者的相关信息及诗派简介
教师朗读诗歌,为同学自己朗读做好范例
带领学生学习诗歌
共同探讨问题:
1、传统的、世俗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2、全新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教师做出正面的小结,归纳学习的内容
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并对树种进行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请学生结合诗歌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分析和引导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教师讲授
认真听讲并思考
学生初到学校,会有紧张和离家的不安感,请他们接纳变化,应对变化,消除担心。
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改变,不畏困难。
导
入
新
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爱情?大火的爱情仙侠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举例
“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舒婷的爱情宣言。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体验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该强调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能成为他人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四、读一读朦胧诗
通过次学习,教师发布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经长成了大树,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经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男生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合理真诚以待,是避免感情影响学习的前提
情感交流是花季少男少女好奇而又鲜活的情感表现,我们需要家校配合,正面引导
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独立个性、祸福与共、相知相惜
二、联系实际,经由诗歌升华感情。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
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小结
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他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通过阅读其他同类别诗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课堂小结
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有个人,每年都靠这个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赶忙去赶它们,鱼鹰受惊逃跑了。养鱼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里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
C.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D.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单方痴恋: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
通过对诗文中具体事物的认识,发现每自己的情感认知。
清晰作者借用树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具有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
将诗歌中男女之间的状态经由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师传递了爱情的美好样子,为尚未经世事的学生打开通往正确情感观的一扇门
通过对诗句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感悟诗歌的魅力,体味人生多彩的美好
作业
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极力攀附型相互依存
致橡树:先破心心相印
单方痴恋型后立“新型爱情观”独立平等
甘苦与共
一味奉献型爱情升华
教
学
反
思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理想的爱情观:
学生以朗读的形式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的同时思考问题
学生仔细听讲,对诗歌的每一句都反复进行理解研读,感悟诗歌魅力
学生通过学习进而感受其他诗歌的情感体现
通过介绍拉近学生与创作年代之间的距离
初次朗读了解诗歌,整体感知本诗的主要感情色彩
通过课件的展示以及对诗歌的品读,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脉络、主旨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爱情观
三、再次朗读,带着疑问深入诗歌。
1、第一部分有哪些意象?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列举并说明为什么?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议一议:被否定的爱情观
一方攀附:
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师:橡树和木棉树分别象征着什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语文
课题
致橡树
授课班级
课型
理论课
课时
2
使用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了解朦胧诗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赏析,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提倡平等、独立、成熟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2、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图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与讨论
积极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并能够勇敢的发表看法
你认为爱代表什么?
授
课
过
程
一、讲述,作者简介及朦胧诗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被译成多国的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老师与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并将爱情升华到国家情感
教师展示其他诗人的朦胧诗作品
学生观看课件并了解
学生认真听讲并看看是否有生词困扰
学生朗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聆听的同时可以思考自己刚接触情感启蒙,有何不同理解
通过学生朗读,增强其参与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学生通过朗读
通过再次深入学习第二层诗歌,体味作者表现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教师介绍木棉树和橡树的基本常识。
师: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2、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提倡平等、独立、成熟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学法
听讲学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整顿wenku.baidu.com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政元素
课前
三分
钟
第一课时
通过对诗歌的精细研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
可让学生了解我过文学史上不同流派的历史,提高文学鉴赏力
对于不同内容的诗歌进行感知,拓宽欣赏的范围
爱情神秘,让人向往,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年轻的少年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情感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不必急于确立自己心意。
青春时期的感情懵懂是纯洁而珍贵的,请学生正视、珍惜
教师介绍作者的相关信息及诗派简介
教师朗读诗歌,为同学自己朗读做好范例
带领学生学习诗歌
共同探讨问题:
1、传统的、世俗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2、全新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教师做出正面的小结,归纳学习的内容
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并对树种进行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请学生结合诗歌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分析和引导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教师讲授
认真听讲并思考
学生初到学校,会有紧张和离家的不安感,请他们接纳变化,应对变化,消除担心。
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改变,不畏困难。
导
入
新
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爱情?大火的爱情仙侠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举例
“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舒婷的爱情宣言。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体验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该强调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能成为他人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四、读一读朦胧诗
通过次学习,教师发布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经长成了大树,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经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男生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合理真诚以待,是避免感情影响学习的前提
情感交流是花季少男少女好奇而又鲜活的情感表现,我们需要家校配合,正面引导
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独立个性、祸福与共、相知相惜
二、联系实际,经由诗歌升华感情。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
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小结
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他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通过阅读其他同类别诗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课堂小结
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有个人,每年都靠这个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赶忙去赶它们,鱼鹰受惊逃跑了。养鱼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里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
C.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D.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单方痴恋: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
通过对诗文中具体事物的认识,发现每自己的情感认知。
清晰作者借用树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具有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
将诗歌中男女之间的状态经由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师传递了爱情的美好样子,为尚未经世事的学生打开通往正确情感观的一扇门
通过对诗句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感悟诗歌的魅力,体味人生多彩的美好
作业
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极力攀附型相互依存
致橡树:先破心心相印
单方痴恋型后立“新型爱情观”独立平等
甘苦与共
一味奉献型爱情升华
教
学
反
思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理想的爱情观:
学生以朗读的形式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的同时思考问题
学生仔细听讲,对诗歌的每一句都反复进行理解研读,感悟诗歌魅力
学生通过学习进而感受其他诗歌的情感体现
通过介绍拉近学生与创作年代之间的距离
初次朗读了解诗歌,整体感知本诗的主要感情色彩
通过课件的展示以及对诗歌的品读,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脉络、主旨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爱情观
三、再次朗读,带着疑问深入诗歌。
1、第一部分有哪些意象?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列举并说明为什么?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议一议:被否定的爱情观
一方攀附:
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师:橡树和木棉树分别象征着什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