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景德镇一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景德镇一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1992b15eefdc8d376ee32d9.png)
景德镇一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施茂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950cbd0998fcc22bcd10da9.png)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d8114e4b35eefdc8d33371.png)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科。
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3d6b1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铁人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
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
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
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
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
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
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
江苏省七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七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3b1a9c1c708a1284a44f1.png)
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海瑞去世后,南京人民__,如丧考妣。
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动停止营业以示__。
许多与海瑞___、非亲非故的普通民众也纷纷前往送葬。
人们为这位善良、刚毅、正直、清廉的官员,献上最诚挚的感激和哀思。
A.奔走相告哀怜似曾相识B.奔走呼号哀悼素不相识C.奔走相告哀悼素不相识D.奔走呼号哀怜似曾相识2.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
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厚重蓄神蕴,深沉存雅堂。
A.纸砚笔墨B.笔墨纸砚C.墨砚笔纸D.笔砚纸墨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敏锐善感的心理特质,使得朱自清经常产生生命不堪重负的感觉,不免陷入低徊的情绪中。
___。
___。
___。
___,___,___。
于是朱自清便从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两方面来直面人生的沉重现实批判,展示了朱自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但是平正的理性,又不许他陷入颓唐在伦理关系重建中建构父子、夫妻、朋友的亲密关系,一日三省自己的过失也实现了自我道德人格的升华朱自清又在转换儒家文化合理内核中寻找到心灵安置之所A. B. C. D.4.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创客”内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创客”是一群陶醉于自己的奇思妙想,又执着地要将每个“灵光一闪”变成现实的人。
对于这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轻人,什么都能缺,就是梦想不能缺。
(《光明日报》2014年5月3日)市领导与年轻的创客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创新创造成果,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实现梦想。
(《解放日报》2015年4月26日)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有一句名言:“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这句话在创客文化中依然得到了应验。
创客们对他们眼中的“美”——市场空白之处、无人涉足之地——格外地敏感。
2019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9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2fc8282c77da26925c5b07c.png)
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自主学习检测命题:郭静娟奚春燕2019.10友情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案卷上。
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附加卷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一、选择题(18分。
每题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________的文化底蕴。
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________,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________。
A. 深厚家喻户晓长江后浪推前浪B. 深厚不言而喻这山望着那山高C. 深重不言而喻长江后浪推前浪D. 深重家喻户晓这山望着那山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
B.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 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
D. 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跟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翠袖低垂笼玉笋,湘裙斜曳露金莲。
B.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D.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 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 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 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6名句默写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6名句默写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a4ee7358fb770bf68a5544.png)
名句默写1.【2019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烂漫,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与友人饮酒吟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果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2.【2019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_第02期_专题09_图文转化_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_第02期_专题09_图文转化_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4555d4a7302768f993921.png)
图文转化1.【2019届广东深圳高中高三12月模拟】下面是某中学应对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答案】学校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临时应急救治工作,同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并请求医疗救援。
学校领导立即向上级报告后赶赴现场指挥,协助医疗求援,安排老师联系家长,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最后做好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2.【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 个字。
【答案】参保地经办机构将参保人员信息备案后传至省平台,再由省平台传至部平台,形成全国联网;患者持社保卡异地入院治疗,出院时其医疗费用信息经由省、部网络平台传回参保地,然后按规定结算。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3.【2019届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下面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中国版图部分为绿色)【答案】标识由地球、地球中间的“CIIE”英文缩写、外侧的圆环和进博会中英文名称组成。
①地球寓意进博会的全球性和包容性;②绿色中国,体现了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③英文缩写“CIIE”中间两个字母“I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寓意进博会是世界与中国的合作、友谊之门。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描述、介绍图标(徽标)内容,要对其进行客观的介绍说明,不添加枝叶,不带任何个人感情,不议论,不抒情。
说明的顺序可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的顺序。
2019届西藏林芝二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藏文班)试卷(PDF版)
![2019届西藏林芝二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藏文班)试卷(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082df7240c844769eaee94.png)
林芝市二高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藏文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人:袁龙艳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曝.晒(pù)慰藉.(jí) 称.心(chèn) 呕.心沥血(ōu)B.游弋.(gē) 供.奉(gōng) 档.案(dàng) 兢兢..业业(jīng)C.怪癖.(pǐ)亵.渎(xiè)桂冠.(guàn)浑身解.数(xiè)D.旖旎.(nǐ) 夙.愿(sù)踉.跄(liàng) 忧心忡忡..(chōng)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起迄厮杀燥热兴高彩烈B.翱翔暴躁伫立百尺竿头C.辩析藐视肿胀貌和神离D.向隅编纂拮据义愤填鹰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坚如磐石——牢不可破坚信不疑——半信半疑坚贞不屈——卑躬屈节B.克己奉公——假公济私怒发冲冠——喜不自胜功亏一篑——功败垂成C.浓墨重彩——轻描淡写飞黄腾达——穷途潦倒铁面无私——徇私枉法D.弹指之间——千秋万代泰然自若——惊慌失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持续战斗连续生产延续生活继续工作B.勤恳地劳动勤劳的民族勤俭的生活勤奋的学生C.生活清贫家世清寒日子清苦性格清高D.柔弱的幼芽脆弱的心灵软弱的性格羸弱的身体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岳飞的刚正不阿与秦桧的阿谀奉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当地人民发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起了一座海上新城。
C.两个天南地北的朋友聚在一起,侃得天昏地暗。
D.他这番啼笑皆非的言论令人大跌眼镜。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闲暇.目不暇.接B.谋.生不谋.而合C.安.抚安.然无恙D.精致.闲情逸致.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沧桑数千载,磨炼百代人。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c85aaebceb19e8b8f6ba42.png)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
▲,▲。
▲,▲,▲。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④②①⑤C.⑤②①⑥③④D.⑤⑥③②①④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全国百强校】上海市延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上海市延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0612ad680203d8cf2f2400.png)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上海市延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就是今天的___________市。
二、其他 按要求选择。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试卷第2页,总9页 是 A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书中说,西方近代的阅读方式可能有三个转变,其过程极其缓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西欧社会开始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
⑵这一转变从中世纪开始,首先出现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和神职人员;9世纪时,开始有了对在修道院缮写房工作的抄写员要默读的规定。
在这之前,他们在抄写文本时,(甲)是以口述或是朗读的方式来进行。
15世纪,随着古登堡印刷术的推广,口述传统凋零,不过音读没有消失,(乙)再也不是主流而已。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dcf9b44afe04a1b071deed.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8b8cd09b89680203d8254f.png)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山东省曹县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已审阅)
![山东省曹县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已审阅)](https://img.taocdn.com/s3/m/703ed3706edb6f1aff001f6b.png)
山东省曹县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时间:150分钟分值: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儒学的困境自19世纪中叶以来。
中国社会在西方势力冲击之下开始了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解体过程。
由于社会解体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
为什么儒学的困境和社会解体的程度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呢?这首先要从儒学的性质说起。
儒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构成,都在儒学的范畴之内。
在两千多年中,通过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种种制度的建立,儒学已一步步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每一角落。
儒学决不能限于历代儒学经典中的教义,而必须包括受儒家教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中叶以来,传统的制度开始崩溃。
在全面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政治制度是最早崩溃的一角,紧接着便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全面动摇。
从戊戌政变到“五四”不过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间中国传统制度全面瓦解已表面化。
从家族婚姻、乡里、学校各种制度到风俗习惯,其中已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可以站得住的了。
“五四”全面反传统的运动便是在这种形势下逼出来的。
“五四”又号称“新文化运动”,其实所谓“新文化”即是西方文化,而以“民主”与“科学”为其主要内容。
儒学则在这一运动中首当其冲,成为反传统的最主要对象。
儒学和制度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制度化的儒学已经死亡了。
儒学将从此成为“游魂”呢,还是要“借尸还魂”?传统儒学的特色在于它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落实。
没有社会实践的儒学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即使在道德领域内,儒学的真正试金石也只能是在实践中所造就的人格,即古人所说的“气象”或“风范”。
如果儒学仅仅是发展出一套崭新而有说服力的道德推理,足以与西方最高明的道德哲学抗衡,然而这套推理并不能造就一个活生生的人格典范。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f8d39f18583d048645915.png)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当然有着不同的读法。
买一本《全唐诗》,皓首穷经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是否就意味着读懂了唐诗?长篇随笔《唐诗的读法》,阐述了诗人西川对唐诗的另一番理解。
他认为,读唐诗,不能把古人供起来读,而应以同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唐代诗人所关心的问题,理解他们创作的秘密何在,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
“只有当我们深入古人之间,看他们互相争吵,这时,古人才能活起来”。
这应当也是唐诗的另一种读法。
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英伦才子亨利·希金斯在《如何读懂经典》中专用了一章的篇幅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中无所用的诗,在物质世界以外却大有可为。
作家乔治·普登汉姆把诗比作“良药”:“若能从容地悲伤,也是件乐事”,难过的时候,“悲伤本身”也有助于“治愈心病”。
在唐诗里,不但每一个物象都有其代表的意境,唐诗还“给我们当头棒喝……使我们从醉生梦死中惊醒,看到生命有多宽广”(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语)。
阅读经典,一是从古诗词中获得修养,二是创造的秘密,就是“古人为什么这样做”?唐人怎么写诗?又为什么写诗?为什么好诗人多集中在唐代?唐人写诗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唐代诗人、读者、评论家的诗歌标准与今下相异还是相同?他们又是如何处理他们的时代?西川认为,诗“追求深层含义”,“值得讨论的问题太多了……”在他看来,“唐人写诗,是充足才情的表达,是发现、塑造甚至发明这个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把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表达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忧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确实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C.因为士大夫社会确实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由做官是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
B.③④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C.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比照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3分〕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
C.如果想要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
D.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忧”,是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奉献了四成。
”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标准约束。
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
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
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到达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
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 材料三(数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四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
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普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务,DHL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
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
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造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
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挖掘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4.以下关于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快递业增长的奉献到达40%。
B.要完全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必须更多地依靠快递行业的自律以及市场竞争的调控。
C.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法律法规的标准约束。
D.中国快递行业在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与快递业发展的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5.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网点分布不均,资源碎片化,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不够重视,这些都是我国快递末端建设的缺陷。
B.根据材料三中快递业务收入及增速两项数据,我们能够明确,2006—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一直呈增长的态势。
C.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速以2012年为界呈现出不同特点,之前6年增速一直在提高,之后4年则是有升有降。
D.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限制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受到《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关注。
E.日本为了解决快递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便将快递业务量集中在规模大、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少数几家快递企业。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促进我国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演奏吧[保加利亚] 兹德诺夫卡·伊芙提莫娃“别拿走我的单簧管,万科,求你了。
”伊万说,“你还记得有一回我用这个单簧管为你的爸爸演奏吗?你爸爸的肋骨疼得要命,但我为他演奏了一曲之后,他的身子一下子就舒展开了,关节也能活动了。
”伊万穿着一件磨破了的棉衣,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老旧的单簧管。
这乐器已然历经沧桑,褪色的外表上到处都是划印。
“你已经在我这儿赊了整整几个月的账了,伊万,”柜台后面的男人说,“到现在你连一毛钱都没有还给我。
”这个男人身处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算是咖啡馆、酒馆和便利店三合一的店堂吧。
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万科,把稻米、白糖和面包卖给村民就是他平日的营生。
穿破棉衣的男人抚弄着单簧管黯淡无光的音键,“我会在你儿子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所有表哥表弟堂姐堂妹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族里所有老人的葬礼上免费演奏。
别把我的单簧管拿走。
我儿子这阵子正在学呢。
他在街上听到什么调子,就能在这乐器上立刻摆弄出来。
”“你不应该这么贪杯啊,伙计。
为什么你不去意大利找份工作呢?你早就应该去赚钱。
”酒馆老板说着就伸手去拿单簧管,“我儿子还小。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结婚。
”“那会儿你为你儿子搞了个生日聚会,我为他演奏,一毛钱没收,你老婆听得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