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全文)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要点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要点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
二、筛查和诊断(一)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
目前,尽管抗HBV 和抗HCV 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通过实现社区、医院一体化筛查新模式,做到应筛尽筛、应治早治。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显像。
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
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全面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术中应用可敏感检出隐匿性的小病灶、实时引导局部治疗,术后评估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等(证据等级3,推荐A)。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2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 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细胞-胆管癌(Hepatobiliary Carcinoma,HBC)等。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至关重要。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系统阐述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策略。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诊疗指导,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诊断2.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1.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2.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AFP≥400ng/mL 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3 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为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诊断肝硬化、脂肪肝等。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侵犯范围等。
3. 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病变的诊断与CT相当,具有无辐射损伤的优势,适用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4. 经肝动脉造影(CTA)和经肝静脉造影(MRA):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侵犯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4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
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手册概述本手册旨在提供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等。
辅助检查结果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有多种方法,包括TNM分期、BCLC分期和Child-Pugh分级等。
不同的分期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方法。
治疗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综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综合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随访和预后原发性肝癌的随访非常重要,可以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肝癌标志物检测等。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2022年全面版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指南,包括诊断、分期、治疗、随访和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2022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2022要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基于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指导。
本文将对CACA肝癌部分2022年的要点进行介绍。
一、概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ACA肝癌部分旨在提供肝癌的全面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医护人员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二、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CACA指南建议以下人群进行肝癌筛查: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 肝硬化患者;4. 肝癌家族史;5. 乙肝儿童病毒感染者等。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血清生化指标监测和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和肝动脉造影。
三、病理分期肝癌的病理分期对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CACA推荐采用国际肝癌分期系统(TNM系统)进行病理分期。
除了肿瘤大小和深度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评估也在病理分期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治疗原则根据肝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CACA制定了不同分期的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介入治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但仅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
对于中晚期肝癌,肝移植、肿瘤消融、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五、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CACA肝癌部分提出了围手术期管理的要点:1.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包括相关检查、禁食禁水、准确的手术计划等;3. 术前准备应充分考虑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4.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六、随访和复发监测随访和复发监测对于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CACA总结了对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复发监测的要点:1. 制定随访计划,包括定期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监测、影像学检查等;2.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关的随访和复发监测;3. 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4.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供积极的治疗态度。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2022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2022要点CACA(中国抗癌协会)最近发布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2022要点:肝癌部分》是针对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南。
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CACA 的指南提供了最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肝癌的分类与诊断肝癌通常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组织的肿瘤,而转移性肝癌是起源于其他器官的肿瘤在肝脏扩散的结果。
通过了解和分类肝癌的类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诊断肝癌需要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组织学等多个方法。
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等,组织学检查则通常通过活检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二、早期肝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肝癌是指肿瘤仅局限在肝脏内,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早期肝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肝切除或肝移植来彻底去除肿瘤。
局部治疗包括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三、晚期肝癌的治疗策略晚期肝癌是指肿瘤已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可以通过药物干扰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局部治疗同样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旨在减轻肿瘤压迫和缓解症状。
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每个肝癌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非常重要。
CACA指南强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力状态、肿瘤特征和基因型等因素,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五、肝癌转移的防治策略肝癌是一种易于转移的肿瘤,早期的转移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
预防和治疗肝癌的转移至关重要。
CACA指南强调需要采取积极的转移风险评估,提前进行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晚期肝癌怎么治疗?2022年版CSCO肝癌诊疗指南来了!
晚期肝癌怎么治疗?2022年版CSCO肝癌诊疗指南来了!昨日,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再次更新,此次指南更新增添了多种国内外最新治疗方案,为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提供一线治疗新选择,也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最大化的生存获益。
指南更新中的诸多亮点,科普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01一线治疗已成联合治疗“大军”本次指南更新的最大亮点是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新增多种联合治疗方案的明星药物,包括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度乏利尤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等,使晚期肝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双达组合”: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去年,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达攸同®)获批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这一组合被通俗地成为“双达组合”,因其机制原理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算得上是国产版的“T+A方案”。
ORIENT 32研究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类似物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死亡风险下降43%,疾病进展风险下降44%。
与此同时,最新版的医保目录已将信迪利单抗纳入医保报销适应症内,也就是说,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进行一线治疗,可以进行医保报销。
“双免疫疗法”:度乏利尤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去年,PD-L1单抗度乏利尤单抗(英飞凡®,I药)联合CLTA-4 抑制剂替西木单抗的 HIMALAYA 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了总生存期的主要终点。
与一线标准疗法索拉非尼相比,单次高剂量的替西木单抗与度乏利尤单抗联合提高了患者总生存期,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生存(OS)益处。
两者联合后,明显达到了1+1>2的治疗效果,这一双免疫疗法也可能成为治疗选择有限且长期结果不佳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陈敏山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2(49)17
【摘要】肝癌是我国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现有的国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兼顾我国肝癌的疾病背景、诊疗资源的地区差异、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等,难以实现个体化诊疗决策。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以“防-筛-诊-治-康”为基础,内容涉及肝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系统性药物治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学科整合治疗手段、全程康复管理等。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临床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我国肝癌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9页(P865-873)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陈敏山
【作者单位】不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肝癌部分
2.《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3.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4.《中国肿
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精简版)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ca病理诊断指南pdf
CACA病理诊断指南
CACA病理诊断指南指的是《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肝癌部分》这本指南,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内容和特点。
该指南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编写,于2023年5月出版,共计196页,是一本针对肝癌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指南。
该指南涵盖了肝癌的病理学分类、病理学诊断标准、肝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手术治疗、肝癌的介入治疗、肝癌的放射治疗、肝癌的化疗以及肝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该指南的特点是:
1. 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肝癌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强调了肝癌的病理学分类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基础;
3. 对肝癌的综合治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4. 采用了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编写方式,易于理解和掌握。
总之,《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肝癌部分》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实用的肝癌诊疗指南,对于临床医
生和相关研究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全文)据WHO估算,2020 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905 677例,中国约占45.3%。
在我国,肝癌位列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癌,亦指“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胆管细胞癌等多个不同病理类型。
国内外规范指南均是针对“肝细胞癌”,同样本指南中的肝癌亦是指“肝细胞癌”。
我国的肝癌患者多以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为背景,就诊时大多数为中晚期(70%),表现为肝内肿瘤负荷大、合并门脉癌栓几率大、肝功能较差等,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肝癌人群具有较大差异。
1 防—肝癌的病因与预防1.1 肝癌的病因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过启动、促癌和演进等多步骤过程,是涉及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
根据现有资料,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癌发生的几大相关因素。
1.2 肝癌的三级预防目前肝癌的预防较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甚或是四级预防等方面都具有更多更加实质有效的内容。
2 筛—肝癌的筛查2.1 高危人群的定义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HCV)、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2.2 分层评估与筛查模式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3 诊—肝癌的诊断3.1 临床表现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而中晚期患者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主要有: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上腹部包块,发热,乏力和消瘦,晚期常出现黄疸、腹水和下肢浮肿等症状。
3.2 疾病史和家族史肝癌的病因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肝癌常有家族聚集现象,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病史。
3.3 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肝癌诊断和复发监测中最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复发、估计预后等价值,并可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
1)确立诊断:临床认为,AFP≥200μg/L 持续2 个月或AFP>400μg/L 持续一个月,无活动性肝病的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2)早期诊断:根据AFP升高对肝癌做出诊断,可早于肝癌症状出现6~12个月。
3)判断疗效与复发:根治性切除后,一般在2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
4)评估预后:患者血AFP水平上升越快,症状越多且越严重,预后越差。
5)肝癌的普查:相对于超声、CT、MR等影像学检查,AFP 普查肝癌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且特异性高等优点。
其他标志物:目前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FP的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4 影像学检查3.4.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US)凭借其便捷、实时、无创、无放射性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3.4.2 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 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3.4.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3.4.5 穿刺活检具有典型HCC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HCC 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特别是有外科手术指证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行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3.5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3.6 分期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及实践经验,依据患者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4。
4 治—肝癌的治疗肝癌治疗提倡多个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而以治疗手段为基础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因此,肝癌诊疗须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多学科交流。
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以及各医院医疗能力和条件的差异。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1)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肿瘤残留;2)安全性:保留足够体积且有功能的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以及良好的血液和胆汁回流)以保证术后肝功能代偿,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4.1.2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1)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CNLC Ia 期、Ib 期和a 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
2)对于CNLC b 期肝癌患者,如果肿瘤局限在同一段或同侧半肝者,或可同时行术中射频消融处理切除范围外的病灶,即使肿瘤数目>3个,手术切除有可能获得比其他治疗方式更好的效果,因此也推荐手术切除,但需谨慎地进行术前多学科评估。
3)对于CNLC a 期肝癌,绝大多数不宜首选手术切除,而应接受以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
4.1.3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4.1.4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1)肝癌的转化治疗:2)术前新辅助治疗:3)术后辅助治疗:4.1.5 肝移植术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患者。
合适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是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保证宝贵的供肝资源得到公平合理应用、平衡有(或) 无肿瘤患者预后差异的关键。
本指南推荐采用UCSF 标准,即单个肿瘤直径≤6.5 cm;肿瘤数目≤3 个,其中最大肿瘤直径≤4.5 cm,且肿瘤直径总和≤8.0cm;无大血管侵犯。
4.2 局部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 期及部分Ib 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B 级者,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
4.2.1 注意事项4.2.2 直径3~5cm 肝癌的治疗选择4.2.3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4.3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4.3.1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适应证1)CNLC b、a 和部分b 期肝癌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A/B 级,PS 评分0~2 分;2)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门静脉代偿性侧支血管丰富或通过门静脉支架植入可以复通门静脉血流的肝癌患者;3)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的肝癌患者;4)具有高危复发因素(包括肿瘤多发、合并肉眼或镜下癌栓、姑息性手术、术后AFP 等肿瘤标志物未降至正常范围等)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DSA 可以早期发现残癌或复发灶,可采用辅助性TACE 治疗,降低复发;5)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手术前的TACE 治疗,可以实现转化,为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消融创造机会;6)肝移植等待期桥接治疗;7)肝癌破裂患者。
4.3.2 TACE 禁忌证1)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C 级),包括黄疸、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或肝肾综合征等;2)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3)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血栓栓塞,且侧支血管形成少;4)严重感染或合并活动性肝炎且不能同时治疗者;5)肿瘤远处广泛转移,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6)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7)肿瘤占全肝体积的比例≥70%(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考虑采用少量碘油乳剂和颗粒性栓塞剂分次栓塞);8)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3.0×109/L,血小板<50×109/L(非绝对禁忌,如脾功能亢进者,排除化疗性骨髓抑制);9)肾功能障碍:血肌酐>2mg/dL 或者血肌酐清除率<30mL/min。
4.3.3 TACE 治疗要点4.4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
外放疗是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光子或粒子)从体外对肿瘤照射。
内放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机体管道或通过针道植入肿瘤内。
4.4.1 外放射治疗适应证1)CNLC Ia、部分Ib 期肝癌患者:2)CNLC a、b 期肝癌患者:3)CNLC a 期肝癌患者:4)CNLCb 期肝癌患者:5)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肿瘤放疗后缩小或降期,可转化为手术切除[46];外放疗也可用于等待肝癌肝移植术前的桥接治疗。
4.4.2 外放射治疗禁忌证如肝癌患者肝内病灶弥散分布,或CNLC 期者,不建议行外放射治疗。
4.4.3 内放射治疗内放射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包括90Y 微球疗法、131I 单克隆抗体、放射性碘化油、125I粒子植入等。
4.5 全身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系统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抗肿瘤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1)CNLC a、b 期肝癌患者;2)不适合手术切除或TACE 治疗的CNLC b 期肝癌患者;3)TACE治疗抵抗或TACE 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
全身药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也包括了针对肝癌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炎保肝治疗、支持治疗等。
4.5.1 一线/二线靶向和免疫治疗4.5.2 中医治疗4.5.3 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4.5.4 对症支持治疗5 康—全程康复管理无论接受何种治疗的患者,应在首次治疗后4~6 周内返院完成一次全面的复查,包括行腹部增强CT/MRI扫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肿瘤标志物、HBV-DNA 等,全面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并根据复查结果安排患者的下一步随访计划。
通常而言,对于根治性手术或消融术后的患者,如术后恢复良好则建议术后2年内每2~3个月复查,术后3~5 年每4~5个月复查,术后5年后每6个月复查。
复查时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服药情况及日常行为功能状态,并进行简单体检,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超声与CT/MRI交替进行,肿瘤学标志物(AFP等)及肝肾功能检测,术后3 年内至少每6个月行CT/MRI 检查,3年后至少每12个月行CT/MRI 检查。
对于行姑息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须告知其肝癌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与瘤共存,增强抗癌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信心。